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金刚经讲解[慧律法师](三)
2010-09-21 10:31:5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慧律法师 【 】 浏览:1877次 评论:0

六祖惠能大师事实

 

 

「 师姓卢 」


姓卢的也出了一个圣人。我们讲堂也有一个人姓卢,就是卢素梅,不知道是不是六祖的后代?我们姓林的则出了一个妈祖,姓杨的出了杨家将,脸上画成黑漆漆的就是杨家将,姓孙的就出了一个国父,很了不起!姓蒋的出了一个总统。姓林的出了妈祖,很了不起,总统还得拜妈祖呢!姓观的就出了观世音,不知道有没有人姓观?(众笑)


「 其先 」


其祖先,就是他的祖先。


「 范阳人 」


范阳是一个地名。


「 家甚贫窭,师樵采自给。 」


家很贫穷。樵采就是砍伐薪柴,或到山上捡薪柴出售。自给就是自足的意思。也就是生活过得很艰苦,靠砍薪拾柴卖钱来维持三餐。(窭,音 j ǜ,贫穷。)


「 一日负薪,入市中。 」


负就是背后扛著东西。


「 闻客读《金刚经》。 」


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


「 遂悚然感悟。 」


悚然,忽然。忽然有所感悟。


「 矢志寻师。 」


矢:决定。决意立下一个志向,要寻访师父。


「 至韶州,遇女尼无尽藏者, 」


来到韶州,遇到名为无尽藏的比丘尼。


「 诵涅盘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 」


她在诵《涅盘经》时,六祖听了一下,马上就为她解释道理。


「 尼乃执卷问字。 」

 

比丘尼就拿经卷问六祖文字。


「 师曰:字即不识。意即请问。 」


六祖说我不认识字。若是道理方面你可以问我。


「 尼曰:字尚不识,安能会义? 」


比丘尼就嘲笑瞧不起六祖了。


「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


诸佛妙理是本性的东西,不等同于文字。要是本性与文字相同,书读得愈多就愈早成佛了,那不识字的人岂不是没希望了?这样佛性怎么会平等呢?想成佛的话只要认真读书就行了,是这道理吗?所以说「 诸佛妙理,不关文字」。


「 尼大异之,遍告居人,竞来瞻礼。 」


比丘尼很惊讶,这不是平常人。就告诉大家,于是众多大家居士都来向六祖顶礼。


「 一日,师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明日遂行 。」


怎能停这个地方呢?


「 至昌乐西山石室,遇智远禅师,指示参谒黄梅师。竟往矣。 」


黄梅师就是五祖弘忍。智远禅师就指示他:我这里没有东西。你要去参五祖弘忍。


「 忍大师一见,默而识之。 」


弘忍大师一见面之后就了解了,知道六祖不得了,是大利根器的人。


「 授以衣法。 」


将五祖的衣钵交给他。


「 令隐于怀 。」


怀是一个地方,意思是叫他隐藏起来,不要出来,早出来有难,晚点出来才不会被害。这是告诉六祖不要太早出来弘法。六祖于是在猎人队中躲了十六年。


「 至仪凤元年,届南海,遇印宗禅师,讲经于法性寺。 」


届是到达,来到南海,遇到印宗禅师。


「 师止廊庑,听受。 」


廊是外面的走廊、回廊。从前中国的寺院的屋宇都有回廊。六祖只是在走廊上听,并没有进入室内。


「 入夜,风飏刹幡。 」


飏,飘扬。风飏,风吹动。刹幡,幢幡。


「 两僧对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 」


两个僧人辩论,一个说风在动,另一个说风怎么会动呢?明明是幡在动。前一个说:风若不吹的话,幡怎么会动?后一个说:又看不到风,只看到幡在动啊!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争论不休,都不明白道理。


「 师不觉言曰。 」


这个不觉,不是没有智慧,而是不假思索,没有通过意识,从本性自然流露出来,这叫不觉,一定要弄清楚。


「 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


六祖毫不考虑地就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幢幡动,是你自己的心在动。


「 印宗悚然异之。邀师入室,执弟子礼 。」


印宗法师大惊,非常震惊,就请六祖进入室内,自己先为他剃度,再反过来拜他为师父,向六祖顶礼。这是因为六祖是大彻大悟的人,即使是为他剃发的师父,这师父也该向大彻大悟的徒弟顶礼。因为大彻大悟的人,有没有受戒都跟佛一样了。要是有这样的徒弟,我也会这么做,他来的话先为他剃度,然后请他上座,我向他顶礼,经典换他讲,我也是依法嘛。谁让你是大彻大悟呢对不对?我还不行,我还是凡夫,还需要大彻大悟的人为我印证看看我有没有悟。

 

「 乃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因请出所传信衣 。」


印宗说:我是凡夫,六祖是肉身菩萨。于是就请他出示五祖交托的衣钵等信物。


「 悉令瞻拜。 」


大家一齐瞻仰礼拜。因为他代表正法,他是祖师,代表了佛。达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禅宗祖师,到中国来成为东土第一代祖师,由达摩传衣以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代代相传,到六祖是第六代,所以他的地位跟佛一样,佛佛相传嘛!


「 明年二月,韶州刺史韦璩, 」


刺史,类似我们今天的稽查官,考核、调查官员是否清廉。


「 请于大梵寺,转妙法轮。门人纪录。目为坛经,盛行于世。 」


由他门下学道的弟子纪录下来,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坛经。


「 后返曹溪,雨大法雨,学者不下千数。 」


曹溪是个地名,在广东。


「 中宗神龙元年, 」


就是公元 705 年。可见六祖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七百多年了。


「 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 」


内侍是皇宫里皇帝身边的亲信,叫薛简。皇帝差派他去请六祖进宫。诏,是皇帝的命令。驰,从前传信要靠骑马。


「 师上表辞谢。 」


即使是皇帝迎请,六祖也不会贪恋。他不会想:现在皇上要礼请我了,我不得了了,一去可能就当上国师,万人崇拜哦!他完全没有这种名利心,因为已经恢复了本来面目,不高不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他既不会瞧不起人,也不会去巴结皇帝,因为虚名对他没有作用。一个人的修养到这种境界,连皇帝来迎请都推辞不去,这是何等伟大的人,多么了不起的人!


换作我们现在,不用说皇帝召见了,随便一个部长召见就不得了了!一出来后就大肆宣扬,部长召见我哦,部长哦!从前六祖被皇帝召见,照常没有这种心,那种出家人的心,清净到了极点。当然我们现在不会这样,假设啦,要是总统召见我,我会很高兴,为什么呢?我的想法不是能见总统很高兴,我高兴的是,我去见总统,或许就能令众生感到肯定,从而来护持佛教,这样就能使佛教兴盛。我的观念就是这样。总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总统死后变成一堆骨头,我也只剩下一堆骨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会说百年之后总统的骨骸比较白,慧律法师的骨骸比较小副——全都一样,对不对?


「 薛简曰:弟子回朝,主上必问。 」


皇帝的内侍薛简就说了,皇帝一定会问缘由的。主上就是皇帝。


「 愿慈悲指示,心要如何明道?师曰:道无明暗。明暗亦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 」


看到这一句,我就觉得:圣人实在了不起!看到这一句我就悟了,圣人言辞实在太厉害了!道无明暗,没有对立。就是说,明是本性,暗也是本性,暗、明因你的分别跟执着而产生。明,自性本空;暗,自性也本空,都是空啊。明跟暗,想要求明,想要除暗,明也变成了暗。为什么?因为有比较、有代谢啊,不是明就是暗,不是暗就是明。


什么叫「明明无尽」?譬如说有明暗,明便除掉暗;但哪一种事情又能比明更明呢?对不对?在比较中,有小、中、大、特大、特特大、特特特大、非常大,但无论怎样形容,仍然有对立存在。简单来说,有名相,就一定有对立,所以就不能产生当下的直观。譬如说:我的手很接近桌子,更接近、更接近、更接近……你有没有觉得,形容了很多次,还是有距离感?我的手很接近很接近……虽然越来越接近,可是还没有达到。你若是说:手与桌子很近!(掌击桌面)这就不要再讲下去了,当下就是,这就是直观。佛法就是这么伟大!所以你如果说:我比你更伟大。那就意味着你并不伟大,因为还有别人比你更伟大。如果说大家都很伟大,那你就很伟大,因为你心中没有了小的概念。大家都厉害,就代表我们厉害;大家都愚痴,我们也高明不起来,因为你的心中还有小的概念嘛。你就会想,的确、的确,没有错,真好!听到这一句晚上就容易入眠了,回去就没大没小了,不大不小了。所以,「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意思就是说,这个明,还有比它更明的,还有比更明更加明的……当然就是明明无尽,永远说不完了。「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意思是说也是有尽,也是有一个界线。


「 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


薛简说,明比喻智慧,暗比喻烦恼,若不以智慧破除烦恼,那么又怎么能出离生死呢?


「 师曰:以智慧照烦恼,此是二乘,小儿羊鹿等智。 」


二乘人,像小孩子而已。羊鹿比喻小乘。


「 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


上根大智都不是这样。


「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


「 师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 」


这太厉害了!明跟无明,本性没有两样,


「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


当下进入绝对,破除对立,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对于他人对我们一再的伤害,我还是很欢喜地接受,因为恶善也没有所谓的对立 。 所以,就算今天遇到不论何种逆境,不管别人如何破坏,只要师父还有心,众生对我们还有信心,这个场地即使有人破坏,我们也一样依法弘法。 这是愿力的问题,不关道场的大小 。 至少我们还有地下室两百多坪,不用担心,是不是?而我们今天若是没有本性的功夫,就会说:唉哟!我又没有对不起你,你干嘛一定要伤害我!于是就气愤、反击,那么冤仇就愈来愈深,愈来愈凄惨!


所以,佛教导比丘:比丘进入城市中,不违戾他事。就是指比丘不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扰乱众生;比丘遇到众生扰乱时,只有忍辱,不能用其它办法,不能报复、不能诉讼,要完全慈悲忍受一切的境界。所以出家人的伟大是说不尽的,世间人绝对没办法做到像出家人这样。世间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共戴天。出家人不会这样,出家人一定是说:你来我就接受。你接受他,他就拿你没办法。如果感化不了,那就谁造业谁负因果。


「 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


我们处在凡夫俗子,虽然很愚痴,但是本性并没有减少。


「 住烦恼而不乱。 」


因为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我们所有的一切思想、回忆都是假相,云何在假相中拼命地执着、颠倒呢?


「 居禅定而不寂。 」


处在禅定里而不会沉下去。不寂就是说不会沉,不会消极。住在这个禅定里面,还是一样度众生,还是有妙有。


「 不断不常。 」


它不是断灭,也不是永恒,因为永恒又是一种断灭的常。不断不常,不断,就是说不能除掉佛性;不常, 佛性是妙有,不是死死板板的一种不作用的东西 。


「 不来不去。 」


来去是事相,本体、本性是一切皆空的东西。你走到任何地方,你的来跟去都是定位在坐标轴里,定位在坐标轴就是定位于我执,我执当体即空,你用什么定位呢?既没有任何的定位,空一切法,来跟去都是如如。


「 不在中间。 」


有了左右两边的假设,才有中间,左右两边都没有,哪里是中间?飞机飞到上空,你说飞机是在左边还是右边?从右看是在左边,从左看就变成右边,哪里是中间?一定有了两边才能讲中间。既不来也不去,当然不在中间啦。


「 不在内外。 」


不在内也不在外。内无一切法可得,外也缘起无自性,哪里有可得?


「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


常住不迁就是说不要起心动念去执着它,自自然然地恢复本来面目,放下即是道,不必追求。道不可追,道是靠悟,而不是追。如果有人说「我要求道」,即是外道。道不可求,求即是迷。所有闻法听经,都是叫我们要放下,而不是叫我们求「法」,因为无法可求 。 说法者无法可修、无法可说,求法者无法可求。何以故?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了不可得,无法可得、无法可求、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所以常住不迁 。


「简豁然大悟。 」


简这个大臣,豁然大悟。这个人的福气真大,被皇帝派来迎请六祖进宫,来到六祖这里便开悟。要是我,我也愿意,被皇帝派去礼请六祖,一去也开悟,对不对?没有福气就不会被指派到。所以很多人喜欢为师父服务,就是这原因,希望能够开悟。不过我教这么多遍了,还没见到哪个徒弟开悟,最主要是我的功力不够。你看六祖只说了几句话,简便豁然大悟。人家的根基怎么这么快、这么利!而我们搞了老半天,仍然没有消息,还是烦恼得、痛苦得要死?晚上睡觉时心情就很郁闷,为什么郁闷呢?不甘愿,快要窒息了!我就没有这种感觉,不会这样,我晚上一上床就睡着了,睡得很甜!所以听《金刚经》的好处就是能够豁然大悟,日子就好过啦!


「 归阙表奏师语 。」


他回去就呈上奏章,把六祖所说的向皇帝交待了。


「 加赐摩纳袈裟绢钵等物。 」


皇帝很钦佩六祖,赐给六祖很贵重的东西。


「 师说法利生。经四十余载。 」


四十几年呢!想想看,我讲经到现在几年了?十几年。六祖讲了四十几年,我还不及大师的四分之一,还要继续讲!


「 一日谓门人曰:『吾欲返新州,宜速理舟梋。』 」


舟梋就是船,理就是准备。帮我准备船,要搭船回去。


「 大众哀请,乞师少住。 」


哀请,因为六祖要入涅盘了,乞求六祖继续住世。


「 师曰:『诸佛出世,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自然。』 」


本来就是这样,有什么可哭的呢?


「 言讫,往新州国恩。沐浴跏趺而化, 异香袭人。 」


国恩指国恩寺。袭,本意是攻击,这里表示强烈。异,不同的、人间没有的,异香就是人间所没有的香。香气袭来,像是要把人击倒,也就是香气浓郁,不同凡响的意思 。


「 白虹属地。 」


属就是出现,白光出现于地。


「 时先天二年也。 」


这个时候是先天二年。这种景象要是拍成相片,那可不得了!六祖当时是在七百年前,要是有 カメラ ( 日语「 照相机」 ) :「它抓得住我!」把六祖坐化的瑞相冲洗出来,给信徒们一人分一张,不得了!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金刚经浅易[圣一法师主讲] 下一篇金刚经讲义:梦参老和尚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