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楞伽经精解评林(二)
2011-06-20 08:34:4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明 焦竑纂 【 】 浏览:1222次 评论:0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 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如来三十二相者。一足下有平满相。犹如奁底。地虽高下。随足所蹈。坦然等触。二足下千辐轮文。辋毂众相无不圆满。三手足并皆柔软。如兜罗绵。四两足一一指间。犹雁王。鞔网交络。文同绮昼。五手足诸指圆满。纤长可爱。六足跟广长圆满。与趺相称。七足趺修高光满。与跟相称。八双腨渐次纤圆。如鹿王腨。九双臂平立摩膝。如象王鼻。十阴相势锋藏密。犹尨马。十一毛孔各一毛生。绀青宛转。十二发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转。十 三身皮细薄滑润。垢水不住。十四身皮金色晃耀。诸宝庄严。十五两足两掌中颈双肩。七处充满。十六项圆满殊妙。十七膊腋悉皆充实。十八容仪洪满端直。十九身相修广端严。二十体相量等圆满。如诺瞿陀。二十一领臆并身上半。威容广大。如师子王。二十二常光面各一寻。二十三齿相四十齐平。净密根深。白逾珂雪。二十四四牙鲜白锋利。二十五常得味中上味。二十六舌相薄净广长。能覆面轮。至耳发际。二十七梵音词韵和雅。随众多少。无不等分。二十八眼睫犹若牛王。绀青齐整。二十九眼睛绀青鲜红环间节皎洁分明。三十面轮犹满月。眉相〔皈〕净如天帝弓。三十一眉间有白毫相。柔软如丝。白逾珂雪。三十二顶上乌瑟腻沙。高显隆圆。犹如天盖也)。


注曰。我说如来藏初无我相。但为显真破妄。故说我与无我。不同外道妄计之我。言空无相无愿者。三空也。空是性空。无相是相空。无愿是性相俱空。无所愿也。如实际。是真如实际也。法性。法名轨则。性名不改。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涅槃者灭度也。或说离自性。或说不生不灭。或说本来寂静。或说自性涅槃。如是诸句。皆如来藏之异名。然如来以种种名演说如来藏义。为令众生离我。但机乐不同。惧闻无我之名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离妄即无我。是为如来藏门。门者能通。欲众生从此门而入。故戒云不应计着。譬如下。引喻结显。泥聚一也。本无定器。陶家以作工方便故。成种种器。喻法无我亦一也。本无定名。以智慧方便说种种名。如前空无相至涅槃等是也。故结云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名虽不同。义则是一。盖开引着我外道。说如来藏。本令离着。入三脱门。成等正觉。岂同外道神我之见耶。三解脱者。性净解脱。圆净解脱。方便净解脱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佛告大慧。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果非因行莫成。行非方便莫进。故因问而发之)。


注曰。言成就四法是大方便者。方便多门。四法乃方便之大。故与其他方便不同。然此四者。不出修性因果。谓全性起修。从因至果也。


云何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薰。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此释分别自心现)。


(五阴仅言色行者。略举五阴之二也)。


注曰。言观三界唯心分齐者。三界由妄想而起。妄想不出自心。分齐者界限也。了知心外无法。则人法二执俱离。复何动作去来之相。但由无始妄想熏故。有三界种种五阴系缚。由有五阴之身故。有资身财物建立。如是诸法。皆因自心妄想显现。若知本来空寂。安有生灭。是为善分别。


云何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此释外性非性义)。


(前观内心。此修外观。此之二观。修乃随宜。未必俱用)。


注曰。言外性非性者。了外法之性。非自他等四性而生也。谓阳焰梦幻等性是也。此一切法。由无始妄习为因。故皆不实。如焰梦等。是为善观外性非性也。


云何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此释离生住灭见义)。


(离生住灭见。谓如梦等。牒前所观也。见识不生下。正示离见)。


注曰。言由前观故。见内心识。不生外缘。尘不积聚。一一推求。性不可得。故云不生。不生而生。以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诸法。均一理故。皆不可得。则离自性。由离性故。缘生与见皆悉寂灭。如是证知诸法如幻。即是无生法忍。无生则无灭。故生住灭之身。无不离也。


云何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


(此释自觉圣智善乐成)。


(此自觉圣智。谓得无生法忍者。初破无明显)。


注曰。言善乐者。既得无生以此为乐。又云住第八菩萨地者。此乃通教第八地也。菩萨至此地受接。始证无生法忍。作余教释之不可也。离心意识等既证无生。何法可离。乃非离而离。得意生身者。起用之本。亦舍意得意之用已。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无障无碍。便入菩提境界)。


(意生身等者。意有三义。取以为喻。一迅疾。二无碍。三遍到。盖言菩萨得如幻三昧。现身摄父。亦有此三义也)。


注曰。凡夫意到而身不能到。身意俱到。惟圣及得通者能之。言如幻三昧自在神通者。能生之意也。妙相庄严圣种类身者。所生之身也。一时俱生犹如意生者。法喻泯合也。成就众生者。令其亦得善乐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佛告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


(当有因者。谓所作因。乃根尘所生法也。相续因者。谓扳缘根尘。成善恶业。续生后因种子。果复为因也。相因者。谓作无间断善恶业相。因果相续不断也。作因者。谓于因上作因。名增上也。显示因者。谓凡妄想事。生必有因。能作所作境相。如灯照物显然可见也。待因者。谓妄想。灭时还作。作时还灭。若相续念断。则妄想性。生。以妄待不妄。是为待因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都无生。亦非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此因问大因之法渐次之旨。故说此偈以答之)。


(犹如虚空华者。言众生于真如实理中。起生灭见。如病眼见华耳)。


注曰。言一切法渐次与顿俱不生。既云不生。岂有灭乎。但以本迷而起生灭之想耳。所以说无生灭者。非谓实无生灭缘起。为断凡愚妄计。作如是说。若究其本性。何生何灭。但无始习惑迷转。遂有三界生灭。三有者即三界也。摄受及所摄者。乃谓能取所取。于此根尘境界。不见有无惑乱等相。则已生当生一切无有。乃假名言说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言说妄想相心经。世尊。我及余菩萨摩诃萨。若善知言说妄想相心经。则能通达言说所说二种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言说所说二种趣净一切众生。佛告大慧。有四种言妄想相。谓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着言说。无始妄想言说。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着生。梦言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已境界无性生。过妄想计着言说者。先怨所作业随忆念生。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着过自种习气生。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


(〔具〕实理上。离言说相。相尚叵得。岂有四哉。如来说此四者。以言遣言。虽说第一义心。亦当离着。况此四种。皆说众生妄想也。相言说者。谓从自心所现妄想色相。分别自相共相而生也。梦言说者。谓忆念所历境界。形于梦寐。而有言说。然觉已无实境界。故云无性也。过妄想计着言说者。谓昔有冤业。曾害于我。随时忆念。而生想恨之言也。无始妄想言说者。谓从无始戏论妄执习气所生也。若能离此四种妄想言说。则显一实妙理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自觉圣智子。实际我所说。


(诸性无自性者。离心缘相也。亦复无言说者。离言说相也)。


注曰。既绝言思。是为第一义空。愚夫昧此。则堕诸有。一切性自性等。谓一切法有自性。则有言说。然皆不实如影。惟圣智所证实际。是我所说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之义。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随入如来地相。无开发本愿。譬如众色摩尼境界。无边相行。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诸法。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一切安乐。具足充满。


(自一异至无常四句有三。初一异四句者。合云一异亦异亦不异非异非不异。俱即亦异亦不异。不俱即非异非不异也。有无四句者。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也。常无常四句者。常无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也。经文从略。不具列也)。


注曰。首三四句。各有宗计。一切外道正坐此见。言不行者。不能离也。惟圣智由能离四句。故不见有自共相。可登第一义真实之地。渐历诸地。至于佛地。无开发本愿者。盖自行既满。复以本愿。普入佛刹。化诸众生。如如意珠所现境界。无不具显。无边相行者。相谓地相。行即所修之行。虽则无边。皆惟心所现。一切诸法。差别之相。部分即差别也。我及下。结请人满自他愿行也。


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内外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自性习因。计着妄想。


(二者自性习因。由宿习所熏而起。邪计妄见下。文凡十二喻。各有法有喻有合。不无同异。随文别点)。


注曰。总约法说有二。一者不知自心现量。于阴二内见有外法。计内外性。于同相起一见。于别相起异见。依此两间而起俱见。离此两间起不俱见。有无常无常。皆若是也。


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妄见摄受。


(既堕业障。便入苦趣)。


(鹿逐〔时〕焰不知非水。愚夫乐欲。不知乐是苦因。言妄想熏习。即自性习因义也。取内外性等。正谓起见也)。


如犍闼婆城。凡愚无智而起城想。无始习气计着相现。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着。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


(此喻外道不达自心现量。起一异见)。


(犍闼婆城。本无城种。无智之人。妄习所熏。而作城想)。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地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梦所见境。本非实事。而乃忆念不舍。非痴而何。此喻外道邪计。不了惟心起诸见也)。


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切性生。


(此喻外道邪心取境。无而为有。起种种见)。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着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


(浮沤非有非无。不可执着)。


注曰。水泡喻中。于无所有。说有生者。义通前喻。以莫非无有说有及于正因缘。说有处则反言断灭。此外道之倒见。例皆如是。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各建立已得圣智自觉。离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计着。


(外道种种计着。自谓过人。若不类彼立量破之。执何由破。故如来叙三种量五分论。虽各建立修之。则得自觉圣智。能离缘起妄想二种自性。而愚夫迷教。犹计有性。妄想分别也)。


注曰。三种量者。谓现量。比量。圣言量也。量如斗量物也。现量者。现即显现。亲得法体。离妄分别。而非错缪也。比量者。比即比类。比类量度。而知其然。如隔山见烟。必知有火。隔墙见角。必知是牛。虽非亲见。亦非虚妄。圣言量者。谓以如来正教为准绳故。五分论者。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结。宗因喻三亦云三支。比量合结。但成此三义耳。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璅。(音镇)无常苦不净相计着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相不除灭。是名愚夫所行禅。


(上明离惑智二障。能入如来所证法门。然非定莫能造诣。故又明四种禅定。盖非浅无以明深。故兼三种言之)。


(愚夫〔神〕言二乘外道修者。以其所观人无我性。不能了自心量所现。自相共相性空。并以愚〔大〕目之)。


注曰。骨璅者。即小乘所观。自他身骨璅相连。皆是无常若不净相。对治计着。此观为首。言相不异观者。谓定中相见。与观不异。此观成之相也。虽次第增进至无想定。然不离相。是名愚夫禅也。


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


(此偏教菩萨所修者)。


注曰。谓人无我等。叠前所离也。外道自他等者。亦离外道自他俱性。于法无我诸地相义。一一随顺观察也。


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


(此顿教菩萨所修者。缘真如禅。缘即观也。真如即理。谓观理将除妄想)。


注曰。妄想者。乃人法二执。二无我者。空二执之观也。若但分别。心存取舍。是为妄想。若了二执当体即空。无所待对。是为如实处。不生妄想也。


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


(此定登妙觉地。究竟自觉圣智者)。


注曰。佛以首楞严为能住之法。常寂光土为所住之处。常寂光。即三德涅槃也。三种住。其在兹乎。不思议事者。是无作妙用。谓全体起用。成就众生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愚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如来清净禅。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如虚空火尽。修行者观察。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亦复堕声闻。及缘觉境界。舍离彼一切。是则无所有。一切刹诸佛。以不思议手。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谓于定中。或见如日月形。或见钵头摩。此云红莲华。或见海有深险之状。或如虚空。或如火尽。凡修观者。见此种种相观。不应取着。着则堕于外道邪禅。及落二乘境界。当善观察。悉须舍离。不见有一法可得。则无所有。可入如来禅也)。


注曰。譬如日月等。出诸禅相以示得失。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何等法。谓为涅槃。佛告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


(涅槃有三。谓外道妄涅槃。二乘取证涅槃。如来究竟涅槃。苟不以法而正。其如来藏。与凡小混。不可不辨)。


注曰。一切众生心识性执熏习气分。藏意意识者。即藏识与事识。此言自心也。皆言习者。由无始爱见妄想熏习故也。转变者。谓转藏识事识。为自觉圣智境界。名为涅槃。然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何转变之有。所谓名转而体不转也。诸佛及我者。佛谓此究竟涅槃。我及诸佛同证。证无别证。但了生死即是涅槃。涅槃之性亦不可得。是为空事境界。


复次大慧。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非性。云何非常。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云何非断。谓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大慧。涅槃不坏不死。若涅槃死者。复应受生相续。若坏者。应堕有为相。是故涅槃离坏离死。是故修行者之所归依。


(离断常二见。则可入如来境界)。


(离情故非常。显性故非断)。


注曰。涅槃言不坏不死者。是对有坏有死而言也。良以涅槃是不生不灭之理。若凡夫是有坏死。小乘人于真空涅槃。灰身无身。灭智无智。亦可谓不坏不死。虽离分段之生。复受变易之生。是有相续之相。虽于有复着于空。是犹有为。今如来涅槃。离此诸相。是为大乘行者之所归趣。


复次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名涅槃。


(申上涅槃之义。复总结之)。


注曰。言非一者。是非空。非种种者。是非假。非空非假。正显中道大涅槃也。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涅槃者。觉自相共相不习近境界。不愿倒妄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槃觉。


(二乘于阴界〔又〕自共相中。用苦空无常无我之观。厌离生死心切。故于六尘境界。不乐习亲近)。


注曰。颠倒见者。断见惑也。妄想不生者。断思惑也。既灭苦集。而证真空。故曰于彼作涅槃觉。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云何为二。谓言说自性相计着。事自性相计着。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着生。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


(二种性相。起各有由。如经所说。若了言说性空。诸法惟心。何计着之有哉。事即诸法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不自说道。世尊。外道亦说因缘。谓胜自在时微尘生。如是诸性生。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有间悉檀。无间悉檀。


(不自说道者。谓佛说缘起。不言缘起所以。故云不自说道。外道言胜自在等。而诸法生。诸性即诸法也。然与如来所说因缘生法。被机言教。为有问异耶。无间异耶。悉檀。即四悉檀机也)。


注曰。因缘之说。有邪有正故。并举之问。


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及因缘杂乱说。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大慧。若摄所摄计着。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过。非我说缘起。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


(因大慧所难。而破之)。


(若摄所摄计着等者。唐译云。若不了诸法惟心所现。计有能取所取。执着外境。若有若无。彼有是过。非我所说)。


注曰。此即六根。彼即六尘。谓根尘相由而起。摄所摄非性等者。谓了因缘生法惟心所现。无能取所取非性谓离性执也。过即杂乱也。彼即外道也。性非性即有无也。因缘和合而生者。正酬无因之问。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


(彼惑乱等者。言彼妄法现时。虽有种种差别不同。然非无常。良以诸法本离有无。一一即性。即性故常。离性非性。即离有无也)。


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于余现故非无性。如是惑乱。诸圣颠愿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


(执无为有。非常计常。是名颠倒惑乱也)。


(饿鬼虽近恒河。而不见水。以其见水是火。故云见不见也。见虽有异。而彼恒河。体常自若。无惑乱性者。谓不以见故为有。不以不见故为无。自其见者言之。非无恒河。故曰。于余现故。非无性也)。


注曰。惑乱之法。圣人见之。其性本常。而必曰离性非性者何。以未能了达。即是愚夫境界故也。如彼恒河等者。承上愚夫所见。举以为喻。如是惑乱等。正释惑乱常义。谓诸圣以离倒不倒见故。即彼惑乱体是常住。以其法法不坏故也。又言非惑乱者。谓非诸妄法自有种种差别之相。以愚夫妄想分别见有异。相若离分别。妄法即常。故曰惑乱常也。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着。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着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


(承上惑乱其常。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来)。


(觉自心现量等。义见前释。是为佛乘种性)。


注曰。言彼惑乱者。谓分别妄法。是倒非则。则成二种种性。非倒是圣。倒即愚夫。先出圣种性。复有三种。谓声闻缘觉佛乘。初声闻乘中。言愚夫妄想起者。谓愚者于五阴自相共相。照了空寂。而生厌离。乃成声闻种性。缘觉亦云自共相者。离执义同。但乐修远离。故云不亲。是为缘觉种性。佛种性中。特言智首。异二乘故。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乱为有为无。佛告大慧。如幻无计着相。若惑乱有计着相者。计着性不可灭。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


(自此之下。问答有四。初问惑乱有无。因上以惑乱为〔长〕为实。又以妄想。然则果有耶果无耶)。


注曰。如幻无计着相者。意谓若言妄法定有定无。则生计着。性不可灭。故以如幻言之。若不能了如幻则缘起之法。同于外道邪计因缘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圣不见惑乱。中间亦无实。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舍离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为惑乱。不净犹如翳。


(前四句。明大乘圣智。了妄即真)。


(后四句。明小智离妄显真)。


注曰。惑乱妄法。乃凡夫境界。佛眼见之。无非真实。而此真实亦无实体。离此空有。是为真实。良由圣智。了达妄法即是真实故也。于真着相。亦为惑乱。如目有翳。见为不净也。


复次大慧。非幻无有相似。见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世尊。为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法如幻。为异相计着。若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如幻者。所以者何。谓色种种相非。世尊无有因色种种相现如幻。是故无种种幻相计着相。似性如幻。


(上言一切法如幻。佛恐大慧疑。何独以幻为喻。故复告云。非假幻喻。诸法更无有可相似者。故说一切法如幻也)。


注曰。佛说一切法如幻。为执着种种幻相而言如幻耶。为不执着诸相而言如幻耶。若执着幻相言诸法如幻者。未必诸法皆如幻也。故曰有性不如幻者。性即法也。若概言之。凡诸色相。应无别因。然世间未有有因之色皆如幻者。


佛告大慧。非种种幻相计着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不实一切法。速灭如电。是则如幻。大慧。譬如电光刹那顿现现已即灭。非愚夫现。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观察无性。非现色相计着。


(如是一切以下。言一切诸法。依自分别。自共相现。亦复如是。以不能观察无所有故。而妄计着种种色相)。


注曰。言诸法如幻者。正非计着幻相。直以一切法不实。速灭如电。乃如幻耳。又以喻显。电光刹那。起灭之速。惟圣智乃知。非愚夫所觉现相。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一切性无生及如幻。将无世尊前后所说自相违耶。说无生性如幻。大慧。非我说无生性如幻前后相违过。所以者何。谓生无生觉自心现量。有非有外性非性无生现。大慧。非我前后说相违过。然坏外道因生故。我说一切性无生。大慧。外道痴聚。欲令有无有生。非自妄想种种计着缘。大慧。我非有无有生。是故我以无生说而说。


(既曰性无。一则无矣。而又曰如幻非有耶。取此大慧疑其相违也)。


注曰。非我说有相违。所以生无生者。言我了于生即是无生。唯是自心之所现故。若有若无。一切外法。其性本无有生。故我说无生也。又谓坏外道因生如彼。计种种异。因有生故。说一切性无生。破外道计有无生。非自执着妄想为缘。又告大慧云。我非有无者。谓离有无之见。故我以无生之说。而说无生也。


大慧。说幻性自性相。为离性自性相故。随愚夫恶见相希望。不知自心现量。怀因所作生缘自性相计着。说梦幻自性相一切法。


(幻义有二。一为知性离故。以知幻性。即离自性。所谓知幻即离是也。二为破愚夫取着相)。


注曰。破愚夫取着相有三。不知自心现量一也。坏正因缘所生法二也。缘自性相作实有计着三也。故说一切法如幻如梦之相破之。


大慧。名身者。谓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谓显示名句。是名形身。又形身者。谓长短高下。又句身者。谓径迹。如象马人兽等所行径迹。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谓以名说无色四阴故说名。自相现故说形。是名名句形身。


(名句形身者。唯识论云。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形所依。形即文也。身者聚义。名诠自性者。如说六根。但云眼耳鼻舌身意之名而已。句诠差别者。如云眼是佛眼法眼慧眼等种种差别也。然此名句形三身。名为三假。假者对〔变〕而言。则声为实。此一实三假。乃能诠教体。今但云名句形身。而不言一实者。以佛说法之声。即一实也)。


注曰。依事立名者。即名诠自性也。句有义身者。即句诠差别也。凡句以诠义差别为性。故决定究竟不相混滥。是身句之功也。形身谓显示名句者。即由文字以显名句。亦即名句以成文。故曰文即是字为形所依。又形者是喻。喻如人之形有长短高下。文之长短亦犹是也。句身谓径迹者。如因迹始知有象马等所行。犹寻句而得义也。上乃以形句对言。若名与形相对言者。则如五阴之受想行识。四阴无色而有名。色阴自相显现。故说有形亦。犹文因义而显也。


复次大慧。未来世智者。以离一异俱不俱见相我所通义。问无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问。谓色等常无常。为异不异。如是涅槃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见所见。尘及微尘。修与修者。如是比展转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曰。众具无义者。生常无过。若无分别。觉冰离定。从其所立宗。则有众离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


注曰。语大慧。未来世菩萨。当以离四句相。问彼世人。意示入道之门。彼无智人。不达此意。乃答云此非正论。谓色等者。言约阴入界等诸法上。而分常无常异不异等四句也。如是涅槃诸行者。行即能显涅槃之行。能相所相。能依所依。能造所造。能见所见。尘及微尘。谓泥团微尘也。修与修者。即人法也。如是比展转相者。言上相对二法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告大慧。一切法离所作因缘不生。无作者故。一切法不生。大慧。何故一切性离自性。以自觉观时。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说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来不可持去。以自共相欲持来无所来。欲持去无所去。是故一切法离持来去。大慧。何故一切诸法不灭。谓性自性相无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无常。谓相起无常性。是故说一切法不灭。大慧。何故一切法无常。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谓相起无生。性无常常。故说一切法常。


(一切法下。明不生句。有二意。一离所作因缘故不生。二离自共性相故不生也。不可持来下。以事言之。非无去来。但以四句。求自共相。不可得故。不见有去来之迹。净名经云。来者无所从来。去者亦无所至。此以理言之也。诸法不灭者。谓一切法。本无性相。岂有灭乎。常无常句。约情理言。若以情见。相相迁流。故云相起无常。以理言之。法法即性。故云相起无生。此无常即常也)。


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着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着。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着。


(以彼非有下。正释上妄想身见。以本非四见。而有四见。则是无实妄想相。如彼缘起)。


注曰。身见者。彼于五阴身作主宰见。此分二种。俱生者。谓见与身俱生。如前身见。妄想复依见而起。如后边见。故曰如缘起等。谓依缘起故起妄想自性。而愚夫以妄想故起种种妄想。自性计着。故譬之如热时焰。非水谓水。即其邪也。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者计。初果向人。以人无我观。了本无性。故其惑即断。言无智者。谓染污无知也。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


(上云。若觉得解脱。又告之以觉知之道)。


注曰。二种觉义。虽若真妄之异。然据结文云菩萨成就。则皆大士所观。而真俗不同。观察觉。即真谛之觉也。建立觉。即俗谛之觉也。良以菩萨观真不舍俗。照俗不违真。若觉性自性等者。即观一切法之自性。此性本来离相。不可以一异等四句分别有择。故云不可得也。


大慧。云何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谓妄想相摄受。计着坚湿暖动不实妄想相。四大种宗因相譬喻。计着不实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是名二种觉相。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二觉相。人法无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观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别三昧。见百佛及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愿殊胜神力自在。法云灌顶。当得如来自觉地。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三昧正受。


(入三昧见佛等者。以百言之者。以菩萨初破无明。能分身百界。所入法门。数皆如之。故摄论云。菩萨入初地时。证十百明门。一于一刹那顷。证百三摩地。二以净天眼。见百佛国。三以神通力。能动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五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六能成就百类所化有情。七若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后际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门。洞达晓了。十能以身观百类眷属。余各倍倍增胜。十无尽句者。如华严十地品。住初欢喜地。有十不可尽句。云云。亦如普贤十行愿。皆言无尽)。


注曰。二建立觉者。谓于坚湿暖动诸大种性。取相执着。虚妄分别。以宗因喻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别执着建立智。宗因喻者。即五分论法。虽是不实建立。以世谛故而建立之。则真俗两行不相妨碍。若菩萨下。总结二觉成相。初觉成故。故人法知无我相。次觉成故。了无我相不离人法。故曰究竟。善知方便无所有觉者。还以二种觉观。历于行地。而后得入初地也。以此善系其心。成熟众生。至于自觉圣乐三昧。则菩萨之能事毕矣。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涅槃者。不生不灭之谓。其实种非一)。


(涅槃之说。有邪有正。故欲说正〔先〕乃)。


注曰。外道四种涅槃。名相如经所列。涅槃是果。果由因得。其因既邪。果亦非正。故云非我所说。我之所说涅槃者。直以妄识心灭耳。盖由外道涅槃不离神我。神我即妄识。故以妄想识灭。而对破之也。


大慧白佛言。不建立八识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离意识非七识。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缘故七识不生。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习气长养藏识意俱。我我所计着思惟因缘生。不坏身相藏识。因攀缘自心现境界计着心聚生。展转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


(因上妄想识灭。名为涅槃。遂疑八识亦灭。故明之)。


(相因有本有末。本谓八识转生诸识。末谓六识起善起恶。七识则转送其间。故云展转相因。复以喻显。海喻八识。以喻六识以六尘为境界风。境界乃自心所现。还吹八识心海。转生诸识。若生若灭。亦犹依海而有风。因风而鼓浪。展转之相。其若是也)。


注曰。以不灭言建立者。不灭也。又疑七识不灭。答以彼因及攀缘故七识不生者。彼即六识。言因及攀缘在六识。而七识执我未尝相离。若六识灭。则七识亦不生也。意识者下。通示以诸识展转相因。未始不俱。乃体一而相异也。又有四意。一境界分段者。言六识从六尘生也。二习气长养者。言六识不离七识八识也。此三我所计著者。言七识我执。从思惟彼因彼缘而生。四不坏身相藏识。即第八识。言因攀缘自心现境界等。此人因于六识能缘。还缘自心所现境界。即六尘也。以计着故而生六识。能总诸心。故曰心聚生也。谓八识与六识展转相因而生如此。譬如风吹海浪。风息则浪灭。故云意识灭七识亦灭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外道不杂性相。为四种涅。既斥之矣。此复偈以晓之)。


注曰。我不以性相为涅槃。直以妄想智障识灭为涅槃耳。彼因彼攀缘等。言七识由意趣因等成六识身。究其本因。还以八识之心为识之所依。如水下。喻意可见耶。


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自觉圣智相及一乘。若自觉圣智相及一乘。我及余菩萨。善自觉圣智相及一乘。不由于他通达佛法。


(了了解脱断第二见。乃可以说一乘法)。


大慧。云何一乘相。谓得一乘道觉我说一乘。云何得一乘道觉。谓摄所摄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觉。


(此释一乘行相。言一乘者。谓如来所乘大乘法也)。


注曰。此一乘法。不离人之一心。所谓妙法即心也。盖心具妙法。与法所证无二无别。欲觉一乘之道。须究自心。故云摄所摄妄想。谓了根尘能取所取妄心。即妄显真。如实而住。故云如实处不生妄想。


大慧言。世尊。何故说三乘而不说一乘。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以一切声闻缘觉。如来调伏授寂静方便而得解脱。非自己力。是故不说一乘。大慧。烦恼障业习气不断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不觉法无我。不离分段死。故说三乘。


(此问如来但说小乘。不说大乘之意。佛答以三义故。不说一乘)。


注曰。佛不说一乘。其故有三。言不自般涅槃法者。以二乘不能了生死即涅槃。故不为说一也。言调伏授寂静等者。以其禀方便教。修证空寂。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未得一切解脱。故不为说二也。言烦恼障等者。以其但断四住通惑。未断习气别惑全在。故不为说三也。二乘破人执。未破法执。故云不觉法无我也。虽断烦恼。身居分段。未名变易生死。故云不离分段死也。如来为此小机故。但为说三乘法耳。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楞伽经心印 下一篇楞伽经纂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