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寻霞客古道,访天台佛境
2018-05-24 11:40:4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60次 评论:0

寻霞客古道,访天台佛境


 

  2011年,国家旅游局将徐霞客出游天台山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游线现被列为国家线性文化遗产。后人将徐霞客走过的古道,称之为“霞客古道”。


  天台山霞客古道亦是天台山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寻访千年古道,饱览沿途风光,游人无不为天台山佛宗道源、神秀山水所陶醉!

 


寻访“霞客古道”


 

『国清寺』


  木鱼山下,赭溪岸畔,这里是国清寺外美丽的田园。翘首北望,五峰葱郁,恰似清秀屏风为古刹装点。每当春暖花开,周边满坡的映山红花团锦簇,争奇斗艳。山脚下,一片绿油油的禾田,如绿毯平铺,微风过处,扬起层层碧波,送来泥土清香。蛙鸣声中,农人忙着除草耘田,不时哼出几曲悦耳的劳动歌谣。清澈的赭溪闪烁着银光,萦绕田园东南轻快地流过,为画面锦上添花。田园西面,依山傍水的村落中,已建起一座座崭新的庭院,鱼塘、花坛、草坪和成排的绿树把古老村落打扮成舒适的休闲农庄。漫步在通往国清寺山门的古道上,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当你正陶醉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时,抬头已见国清寺入口的寒拾亭,寒拾亭掩映在千年古樟下,勾起你对“和合二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的回忆。亭匾“五峰胜景”,昭示你已来到五峰环绕的隋代古刹国清寺。眼前是幽谷密林,佛光塔影,令人刹那间超越红尘。千年隋塔,高出层林,昂首挺立;七佛塔列成一行,恭候四方客人的来临。穿亭而过,两旁排列着合抱粗的古樟,有的树龄已达五六百年;成行成片的古樟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生机勃勃,引来百鸟筑巢,松鼠嬉戏,更有樟木香与寺内不绝的香火透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浓香,足以净化红尘中俗人浮躁的心灵。


 

  横跨赭溪的丰干桥是为纪念唐代国清三贤之一丰干禅师而建,至今仍挺立着不老身姿;“双涧回澜”题壁和“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令游人对编成《大衍历》的古代天文学家张遂肃然起敬……古寺高僧和源远流长的天台宗佛教文化全都深藏在五峰下数十亩茂密的樟树林中。


 

  “十里松风九里泉”,从国清寺旁沿古道北上,一路青山夹道,层林叠翠,松风送爽,泉声萦耳。这里白天初日高林,山光鸟性,晚上清泉石上,松间明月;晴天青山绿水,松柏凝碧,雨天山岚雾影,云蒸霞蔚。透过参天古木,俯视深涧幽谷,赭溪在林间忽隐忽现。泉水潺潺,在乱石间跳跃;鸟声啾啾,在空谷中回响。这里的每一片树叶都仿佛被画家渲染过,翠绿欲滴;这里的每一块岩背都仿佛被工匠打磨过,光滑如镜;这里的每一滴泉水都好像被人工过滤过,晶莹剔透;这里的每一颗卵石都似乎被纤手洗刷过,一尘不染,难怪男女老少都爱来这里逗留。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这里仿佛成了天然氧吧,古道松风,深谷水气,沁人心脾。城里人成群结队,沿着古道漫步夜游,山涧灯火点点,笑声阵阵,夜曲飘荡,有远足的,有跑步的,有练功的,有纳凉的,有沐浴的,有打着手电捕鱼捉蟹的,有围着篝火放歌谈笑的,有在深林中窃窃私语的……这里仿佛成了热闹的夜市、神秘的情人谷、城里人的游乐园。


 

  李白云:“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古道从国清寺五峰脚下穿越,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途中,一段保持着原始风貌的古道惹人注目,这段残留的古道宽一米多,长约百米,共209级,皆为卵石铺就。古道花木掩映,沿着山坡蜿蜒而上,两端连着盘山公路。时光的年轮磨平了每一级台阶,光滑可鉴。多少游人,宁可舍弃宽阔的公路,也乐于在这古道上攀登一程,因为拾级而上,虽已难寻霞客的足印,却可重温游圣翻山越岭、披棘斩棘的探索精神。同时感受到无数名家、仕者、骚人墨客和行者、僧侣、游人对神秀天台山的美好向往。


 


寻访“霞客古道”


『水冷坑』


  沿着古道九曲十八弯,在水冷坑村东,一座横跨赭溪的半月形古桥——渭川桥呈现在眼前。这是建于清同治年间的石砌拱桥,长约20米,宽3.2米。古桥静静伫立,虽已历经岁月风霜,却仍保持着矫健的身姿,与离她不远的现代混凝土公路桥相向而立,默默相守,显得古朴、端庄。现虽无行人在古桥通行,桥上也长满了柴草藤蔓,但每一位路过的游人还是忍不住驻足凝望,因为在她身上仿佛看到徐霞客在千年古道上跋涉的身影。


 

『金地岭』


   转眼就是金地岭,“霞客古道”四个摩崖石刻赫然在目,这是天台山霞客古道的精华路段。古道宽2米左右,全长770米,由岩块巨石铺就,共1555级,从岭脚延伸到岭头高差215米。远望金地岭,青松挺立,古木参天,灌木参差,茂密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山岭,林间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古道在陡峭的山岭蜿蜒,在密林灌木中穿行,弯弯绕绕,步步高升。仰视宽阔的石级,你会感叹铺路者的艰苦卓绝;跋涉其中,你会体会到古人旅途奔波的艰辛;爬完金地岭,你将为自己的毅力和勇气而骄傲。清晨,每当曙光初露,锻炼的人们便络绎不绝来金地岭攀登,他们在古道上磨练自己的筋骨,在松林里呼吸纯净的负氧离子,饱览沿途的旖旎风光,无不感到神清气爽!这条古道同时又是唐诗之路,眼前顿时浮现唐代300多位诗人在此登攀的身影。


 

  据说,现规划在金地岭西侧古道两旁新建长约500米的“唐诗碑林”,在金地岭头新建100平方米的“霞客亭”,在金地岭脚新建约300平方米的独栋“禅茶山居”,可以期待,霞客古道金地岭精华段不久将以崭新的风貌迎候四方来客的登临。


  登上金地岭,顿觉秋高气爽,视界豁然开朗。环视四周,群山绵延,五彩缤纷。碧的松海,绿的竹林,红的枫叶,白的茶花,黄的野果,把千山万岭装点得异彩纷呈,仿佛画家笔下的浓墨重彩!俯视深谷,赭溪如一根银白飘带随风飘荡在山间;数处山村散落溪边,升起袅袅炊烟;村边梯田条条块块,闪烁着金黄;田间农夫挥镰荷担,收割正忙。梯田上飘过几缕白云,划过数只飞鸟,给空旷的山谷平添几分生机。


 


寻访“霞客古道”


『世外桃源』


  一个初秋的清晨,我曾在这条千年古道上遇到过一位虔诚的年轻佛教徒, 他身披袈裟,风尘仆仆,每走三步,就全身趴下,朝着佛光凝聚的的圣地佛陇山磕头,用身体丈量着从国清寺到塔头寺的古道,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朝拜到“东土释迦” 智者大师的脚下。这就是信仰!这些虔诚朝圣者,为天台山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为古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一幕啊!


 

  一路山行,古道绕向佛陇山。远山高耸云天,唯有眼前一片空旷,形似元宝心的平缓山冈上。七八十级梯田呈波浪形从岗顶智者塔院旁一泻而下,涌向岗脚的高明寺。深秋时节,佛陇岗上金黄的稻田,沐着阵阵金风,泛着层层金浪,闪着耀眼金光。几条水沟歪歪扭扭从梯田间流过,潺潺流水叮咚作响;山沟两旁和纵横的田埂上,点缀着一棵棵火红的乌桕树和一簇簇碧绿的山茶树,洁白的茶花散发着清香,引来蜜蜂飞舞、彩蝶嬉戏;田边有老农在整理犁耙,长膘的耕牛在安静地反刍,等待着收割后开犁。眺望佛陇山,岗上飘来几缕山岚,深涧升起淡淡水气,与高天云霞相互辉映,山光云影,如梦如幻,仿佛是佛界仙境,但却是人间乐园。


 

  岗左是掩映在竹林中的太平村,村前山冈上有一方200平方米的岩背,岩背上屹立着一块宽约10米、高约4米的鹅卵状巨石,上书“智者大师说法处”;石旁有六角仿古石亭,亭额上书“教源”二字;亭旁石碑,记载着此地的“胜迹重光”。太平村依山面南而居,白墙红瓦,与苍松、翠柏、绿竹、红枫相互映衬。村前有果园、菜园和农田,不时传来鸡鸣、狗吠和牛哞声。高山的蔬菜园绿成一片,洁白的山茶花开成一片,纷飞的蜜蜂、蝴蝶和蜻蜓舞成一片。成双结对的雉鸡在头顶飞过,叮叮咚咚的山泉于脚下流过,勤劳的农夫牵着白马黄牛从身边走过,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山村农家盛世太平的生活图景。


 


寻访“霞客古道”


『真觉寺』


  古道从岗右的智者塔院旁经过。智者塔院,又称真觉寺,俗称塔头寺,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初修之地,院内供奉着一座玉石宝塔-----智者大师肉身塔,因塔内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来天台山朝拜祖庭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宗教界人士无不来此拜谒。寺前照壁上“即是灵山”,意为这里就如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开创了中国佛教的新纪元,后世尊称“东土释迦”,天台山也因此有了“灵山再现”之誉。


 

  塔院东面石级宽阔,松柏夹道,古木参天,唐朝灌顶大师、湛然大师和明朝传灯大师的墓碑就立在古道一侧,后人景仰高僧的功德,无不在此顶礼膜拜。塔院附近还有“普贤境界”、“教源”、“佛陇”等摩崖石刻。在佛陇右岗,无名花和红山果点缀路旁,狗尾草如火如荼在秋风中摇曳,野生的蓝莓、栗子和白栎树果实悬挂枝头。金风在岗顶劲吹,白云在头顶飘荡,落叶在林间纷飞。夕阳的余斜照着山岗小道上的游人,一行身影仿佛从远古走来……


 


寻访“霞客古道”


『高明寺』


  “太平不平,高明不高”,沿着灌木丛中崎岖不平的古道往下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佛陇岗脚下的高明寺。回望佛陇岗,层层梯田如铺着金色地毯的通天阶梯,一直叠上高空。在那高高山岗上的智者塔院和太平村此时已漂浮在洁白的云海之中,这使人油然想起白雪飘飘的冬季,寺院村落如粉妆玉琢,佛陇山岗银装素裹,天上人间融为一色,高寒下凝结在苍松翠柏上的“雾凇”,玉树琼枝,银光闪耀,南国天台呈现出一派北国风光,游者无不惊叹!


  高明寺山门,由康有为题写的“高明讲寺”四字苍劲有力,院门照壁题写篆体“正法久住”四字,彰显这里是佛教天台宗中兴之地;新建的钟楼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楼内铜钟重达16吨。佛国天台自古就有“国清松,塔头风,万年柱,高明钟”之称,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群山素裹,万木生辉,庄严的钟声从高明寺当当响起,在佛陇岗久久回旋,打破了山谷的沉寂,也荡涤着世间俗人心头的浮尘……


 

  自高明寺东行,涧深林密的幽溪横在眼前。幽溪上方,高踞一亭,依山傍水,飞檐翘角,古朴自然,名曰“幽溪亭”;亭后岩壁题有“幽溪”二字,相传为天台宗祖师智者所书。沿着由卵石镶嵌铺就的山道前行,沿途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但见一廊桥古香古色,横跨幽溪之上,掩映于修竹之中,名曰“止观”,示意此处为佛教的不凡圣地。廊桥石栏护卫,有依栏红漆木椅供游人小憩。


  从止观桥下来,即踏上“啖蔗岭”,岭旁幽兰丛生,百草丰茂,有两巨石相依而立,名为“香谷岩”,左石上镌“南无阿弥陀佛”,右石上刻“持念”。自此拾级而上,须臾至伏虎岗。岗右可见弥勒佛石雕像高居崖壁,栩栩如生。佛像高数十米,像旁刻有佛教箴言。岗左有一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名“看云亭”,楹联为高明寺原方丈觉慧大师手书:“看云看雨还看雪,听水听风更听松。”啖蔗岭的旖旎风光自在其诗情画意之中。


 

  岗南有三石鼎峙构成的天然洞穴,洞壁上有康熙年间所书的“圆通”两字,笔力苍劲,此即“圆通洞”。相传幽溪大师曾居此苦苦修行,勤奋笔耕,寒暑易节,著成佛学经典《圆通疏》。

 


寻访“霞客古道”


『流连忘返』


  古道沿线还有“妙音石”、“观音石”、“般若潭”、“看云台”、“云坪”、刻石经文、千手观音浮雕及智者大师、传灯大师和兴慈大师的石雕坐像,尤其是屹立在道旁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大“佛”字,高达七米,笔力遒劲,佛光照人,为清末天台宗高僧兴慈大师所书……凡此种种胜迹,无不显示出佛陇山独特的佛国天象地貌、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和佛教修行者的艰辛、执着、虔诚。


  “霞客古道”随着山势缓缓向下蜿蜒,直至螺溪的涧底,然后又经数里石级向上蜿蜒,通往螺溪钓艇,通往华顶,通往石梁飞瀑,在深谷林海中向天台山各景点延伸……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百大寺庙-44.天台山国清寺 下一篇低调内敛的天台宗祖庭 —— 国清寺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