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与生命相约(二)
2019-02-16 14:04: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272次 评论:0

第一部分


1.初恋三摩地


  法雨润泽:滋润慈悲与智慧的种子


  初恋滋味:我喝到了世界上最甜美的水


  大乘佛教之始:那位隐修者和那口泉


  春之美:真我与真爱的相遇


  纯净之爱:人生若只如初见


  捕蛇诀窍:伐不是岸,最后仍然要放手


  ……


  如果你很痛苦,那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因为你错以为事物有恒。一朵花凋谢时,你不会太难过,因为你知道花开易谢,原本无常。但是你却不能够接受你所热爱的人遭受无常,当她去世时,你会悲痛万分。如果你看透事物无常的本质,那么你现在就会尽最大努力使她过得快乐。认识到无常,你会变得积极、慈悲和富有智慧。无常是好事情。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我们不仅不应该抱怨,相反我们应说:“无常万岁!”无常,是我们解脱的一个工具。

  

2.法雨润泽

  
   滋润慈悲与智慧的种子


  三年前,我做过一系列关于我的初恋的讲座。梅村(我在法国居住和修行的地方)的每个人都来了。他们不仅是用智识来听,而且是用他们的整个生命。深埋在意识中的慈悲和智慧的种子被触动了,我能看得出来,他们不仅是在倾听我的讲话,同时也是在倾听他们自己的心声。当一个题目很有意思时,你不用费劲就可用心倾听。在那时全神贯注是不需要努力的,而智慧就在全神贯注中产生了。


  当你听法的时候,只要让法雨渗透你意识的土壤就行了,不要想得太多,不要争论或比较。玩弄文字和概念游戏就像试图用桶装雨水。所以听任你的意识去承受法雨吧,这样深藏在其中的种子就会有机会得到滋润。


  在佛教中,识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藏识”(alay*ijnana)和“意识”(manovijnana又译作分别事识,指八识中的第六意识——译者注)。所有我们做过、经历过或看见过的事情都作为种子埋藏在藏识中。当一粒种子得到了浇灌,它就会在我们的意识中现行。习禅就是在我们的藏识这座花园中耕作。作为园丁,我们必须相信这块土地,知道所有慈悲和智慧的种子、觉悟和幸福的种子,都早已深藏其中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法时不必冥思苦想或做笔记的原因。我们只要待在那里,让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慈悲和智慧的种子得到滋润就可以了。不是只有老师才能讲法,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金色夕阳无一不在同时说法。任何使我们藏识最深处的种子得到滋润的事物都是真正的法。


  当一位妇女怀孕的时候,她的身心也会发生变化。体内婴儿的存在改变着她的生命,一股新的力量在升起,使她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她常常微笑,更加相信人性的善;对别人而言,她成为一个快乐和幸福的渊源。即使她的身体不太舒服,但她的内心总有一种真正的安详,而且别人也都能感觉到这一点。


  我们习禅的人可以从这里学到一些什么东西呢?我们的藏识中有一尊幼佛(埋藏在我们心中的慈悲和智慧的种子),我们必须给它出生的机会。当我们感触到我们的幼佛之存在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菩提心( bodhichitta),即觉悟的心、慈悲的心。从这一刻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滋养着心中的幼佛,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快乐、信任和活力。根据大乘佛法,一旦我们唤醒了菩提心( bodhichitta),体验到了觉悟和慈悲,修行便真正地开始了。


  我们的慈悲心也许被深埋在我们的藏识中,埋藏在重重无明和痛苦之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帮我们给它浇水,使它萌芽。在禅宗里,老师也许会给出一则公案。如果老师和学生都很幸运并且具有善巧方便的话,那么学生的觉心将很可能被触动。学生将这则公案深植于他的藏识中,接下来的修行就是去滋养这则公案,全神贯注于这则公案,即使在擦地板、洗盘子或听钟声时也不例外。他将这则公案交付给藏识,如同一位怀孕的妇女确信她的身体将给胎儿以营养一样。


  对法的深刻理解会慢慢产生。如果你告诉我你已经明白了,我觉得有点儿悲观。你以为你明白了,但是你也许并没有完全理解。如果你说你不懂,我倒觉得乐观一些。用你的整个生命来听,让你的身心完全安住当下,这样法雨将会滋润到你藏识中最深处的种子。如果理解的种子得到了滋润,那么明天当你洗盘子或注目蓝天的时候,这颗种子也许会破土而出,慈悲和智慧的果实将从你的藏识中优美地成长起来。

  

3.初恋滋味


  我喝到了世界上最甜美的水


  我遇到她的时候,她 20岁。那时我们在坐落于越南高地上的彻悟寺(Temple of Complete Awakening)。我刚讲完一门基础佛教课程,庙里的住持邀请我说:“法师,你干嘛不休息一下,跟我们待几天再回西贡呢?”我说:“好哇,有什么不可以呢! ”


  那天我在村子里帮一群年轻人排演一出戏,他们准备在“泰特”(Têt)节——越南的农历新年上演。更主要的是我想帮助改革我们国家的佛教,以使它能够适应年轻人的需要。那时我 24岁,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活力的艺术家和诗人。当时正是越法战争期间,很多人处于垂死的边缘。当时我的一位师兄 Th?y Tam Thuong刚刚遇难。当我踏着台阶回寺院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比丘尼独自站在那儿,凝望着附近的山峰。看到她那样静静地站在那儿,我感到彷佛有一股清凉的风拂过我的面颊。以前我也见过很多比丘尼,但却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为使你们好理解,我必须讲述一些我早年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九岁时,我在一本杂志的封面上看到一张佛像,佛安详地盘坐在草上。我立即明白,我也希望能像他那样安详和喜


  悦。两年后,当我们五个人讨论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我哥哥诺(Nho)说:“我想成为一位比丘。”这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但我清楚自己也想成为一位比丘。这至少部分起因于我看到杂志上的佛像。年轻人是很开放的,可塑性很强,我希望电影电视制作者们记住这一点。


  又过了六个月,我们班级到那桑山(Na Son Mountain)郊游。我听说有一位隐修者住在那儿。我不知道隐修者是什么,但我感到我渴望见到他。我听人们说,隐修者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人,他们献身于终生修行,以便使自己变得像佛一样安详喜悦。我们步行走了六里路,到达那桑山,接着又爬了一个小时的山。可是当我们到达的时候,老师却告诉我们说隐修者不在那儿,我失望极了。我当时不懂得隐修者是不愿意见到那么多人的。于是当班上的其他人停下来吃午饭时,我继续往上爬,希望能单独碰上他。忽然间,我听到水滴落的声音,循着声音我发现一汪清泉安卧于山石中间。当我垂视泉水时,我能够看到泉底的每个鹅卵石和每片落叶。我跪下来,饮那冒泡的、清澈的泉水,感到是那样地心满意足,就彷佛我面对面地遇上了那位隐修者似的。然后我躺下来睡着了。


  几分钟后,当我醒过来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同学们。当我起身往山下去找他们的时候,一个句子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不是越南语,而是法语: “J'ai go?te I'eau la plus delicieuse du moude.”(我喝到了世界上最甜美的水)。我的朋友们看到我回来了,心里释然了。而我却还一味地在想着那位隐修者和那口泉。他们又重新玩起来了,我开始静静地吃午饭。


  我哥哥是最先成为比丘的,家里人都担心出家生活比较苦,所以我没有告诉他们我的愿望是走同一条路。但我内心的种子却在继续生长。四年后,我的梦想实现了。我在越南中部的大城市顺化附近的归原寺( Tu Hie? Pagoda)当一名沙弥。

  

4.大乘佛教之始

  
    那位隐修者和那口泉


  在佛陀的一生中,他的大多数讲法是针对出家人的,但他也给王公大臣、农夫、清洁工和其他很多在家男女说法。很多经典是用来指导在家修行的,像《瑜伽长者所问经》 1(Uqradatta)和《维摩诘所说经》 2(Vimalakiri Sutras)。给孤独( Anathapindi-ka)是佛陀和僧团的大护法,当他听到“空”和“无我”的教义时,他深刻地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他请尊者阿难陀(Ananda)告诉佛陀说,在家人也有能力学习和实践这些妙法。


  但是在佛陀过世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修行成了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仅限于供养出家人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到公元前 1世纪,佛教修行已经被寺院所独断,于是一场恢复佛教原貌的行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瑜伽经》 3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瑜伽经》提出了三个问题:出家人怎样修行?在家菩萨怎样修行?在家菩萨怎样修得和出家人一样好?在这部经中,听完佛陀开示之后, 500名在家人发心要出家;而另外 200人在佛陀讲法期间已经开悟了,他们没有出家。尊者阿难陀问瑜伽长者:“你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出家?”瑜伽长者回答说:“我不需要出家,在家可以修得一样好。 ”


  这个观点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达到了顶点。维摩诘是一位在家居士,他比佛的所有弟子和随从佛陀的天上诸大菩萨都修得好。他假装生病了,佛陀遣尊者舍利弗(Shariputra)去看望他,舍利弗说:“世尊,他辩才无碍、聪明多智,请您派其他人去吧!”接着佛陀又派了多位比丘或菩萨,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最后文殊师利菩萨接受了这个任务。在探访过程中,维摩诘一再显示出他的见地比文殊师利和所有其他菩萨都要深刻。在大乘佛教的发展过程中,维摩诘的出现是很自然的。这部经对寺院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它试图使寺院对外开放,使出家人以一种更开放、更积极参与的方式为社会全体修行,而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


  《维摩诘经》是极其成功的,所以后来出现了它的续集——一部经是关于维摩诘之子的,一部经是关于维摩诘之女的,甚至还有一部经是关于一位曾经当过*的妇女的教言。这些经所要说明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彻悟了的人都可以讲经说法。即使是一位*,学法修行之后,也照样可以作为人天师表。在这些经中,大乘在家菩萨的理想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维摩诘经》中,我们看到,跟为众生的利益而修行的诸菩萨相比,就连舍利弗和目犍连这样赫赫有名的比丘也只是小学生而已。


  在早期的《般若波罗蜜经》 4(Prajnaparamita Sutras)中,有很多章句谴责了比丘们只为自已修行的态度。在《小品般若经》 5(Astasahashrika Prajnaparamita Sutra)中,我们看到:如果王后与国王以外的人私通生了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不能说是纯正的王室血统。除非你拥有觉悟的头脑和作为一个菩萨为一切众生而修行的心灵,否则你就不是真正的佛子。如果你只是为自我的解脱而修行,那么你不是真正的佛子。


  如果出家人没有开阔的心胸,不能接受菩萨的理想、为众生而修行的话,他们就“不是真正的佛子”。在《瑜伽经》、《维摩诘经》和早期的《般若波罗蜜经》中,大乘佛教的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但是这些经典的语气却带有攻击性。这大概是因为在当时要引起寺院组织的注意太困难了,所以不得不采取一种对立的态度。但到了《妙法莲华经》(Saddharma Pundarika Sutra)时期,大乘佛教已经成为了一种包括学校、寺院和牢固基础的社会组织——一种由出家人和在家人一起密切合作的新型的佛教团体。所以《法华经》使用了一种调和的语气。在《维摩诘经》中,舍利弗是微不足道,但在《法华经》中,佛陀对舍利弗和他的所有弟子都显示了极大的慈爱和关怀。因此《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基础,它的包容色彩向传统佛教组织伸出了友爱之手。

  

5.春之美

  
   真我与真爱的相遇


  请想想你自己的初恋。慢慢地想,回忆一下它是怎样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是什么因缘把你带到了那一刻。唤起那段经历,带着慈悲和智慧深入地审视它,你会发现有很多那时你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禅宗里有个公案叫做:“如何是你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这个公案的目的是诱请你去探索真我即本来面目。深入地审视你的初恋,努力发现它的真实面目,当你这样做时,你将发现你的初恋并不是真正的第一次,你出生时的样子也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如果你深入地观察,你会看到你真实的本来面目和你真正的初恋。你的初恋依然还在,一直在这里,继续塑造着你的生命。这是一个禅修的课题。


  当我遇见她的时候,那并不是我们相遇的第一次。否则,爱怎么会这样轻易地发生呢?如果我没有看过杂志上的佛像,我们是不可能相遇的;如果她不是出家人,我也不会爱上她。


  她身上有一种巨大的安详,是其他人所没有的,那是由虔诚的修行而产生的。她曾在顺化的尼姑庵里修行,现在,她出现在这里,一如盘坐草上的佛陀一样安详。童年时代拜访隐修者、品尝泉水的感觉再现了,成为了我们初次相遇的一部分。在我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向往和珍爱的一切。


  她是到高地上探望家里人的,但是作为出家人她更愿意住在寺庙里。她曾听说过我上基础佛教课的事,所以希望能遇上我,但我从未听说过她。当我登上最顶一级台阶的时候,我向她问讯,并请教她的名字。我们一起往寺院里走去,开始认识了。每个寺院里,都有一把住持专用的座椅,而我不得不坐在那里,因为住持要出去几天,曾请我代行他的职务。我请她坐到我对面,但她却坐到了边上。僧团成员是从不坐在住持对面的,这是规矩。为了看到彼此的脸,我们不得不转过头来说话。


  作为一位出家人,她的威仪 ——走路、看人、说话的方式是无懈可击的。她很安静,除非别人同她搭话,否则她不说话。她只是垂视前方。我也很害羞,看她从不敢超过一两秒钟,然后就垂下眼睛。几分钟后,我道了别,回房间。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我知道我的安宁被扰乱了。我想写诗,但一行也写不出来。于是我开始读别人的诗,希望能使自己平静下来。


  我读了几首 Nquyen Binh的诗。他非常想念他的母亲和妹妹,而我此时也有同感。如果你很早就出了家,有时你会想家的。在越南,读诵这类诗之前,要燃香明烛,然后开始诵。我记得,当我用古汉语诵这首诗时,眼里涌上了泪水:


  春来风雨夜,


  独卧梦难成。


  花落知心事,


  拂地静无声。


  整个下午和晚上我都在不停地朗诵诗。我想着我的家人,大声地朗读着,试图排遣心中这种我所不能理解的情绪。六点钟,我教过的班上一位学生来敲门,叫我去吃晚饭。住持临行前曾吩咐她每天来为我准备午饭和晚饭。

  

6.纯净之爱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位年轻的比丘尼和我静静地吃了晚饭,之后我们喝着茶,彼此安静地谈话。她告诉我她是怎样成为一位比丘尼的、进顺化佛学院以前在何处修行,以及目前她正在研究什么。她还是垂着眼睛,只有当我问她问题时才抬起来。她看起来就像观音——宁静、慈悲、美丽。我不时地看看她,但是时间都不长。如果她看到我那样看着她,那是很不礼貌的。 10或 15分钟之后,我道了请原谅,然后去佛堂打坐诵经。


  第二天清晨,我又去佛堂打坐诵经,几分钟后,我听到她的声音在我旁边响起。诵完经后,我们离开佛堂,早饭前我们又谈了一会儿话。那天上午,她去看望家里人,我独自一人留在寺院里。下午,我去村里帮年轻人排戏。当我回来时,登上台阶,我看到她又站在寺前,眺望着山坡上的茶园。我们一起吃了晚饭,之后我给她读了几首我的诗作,然后我回到了房间,一个人读诗。日子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心中的那种情绪——我知道我爱上了她。我只想同她在一起——坐在她旁边,看她。


  那天夜里我几乎没睡着。第二天清晨打坐诵经之后,我提议去厨房烤火。天很冷,她同意了。我们每人一杯茶,我想方设法使她明白我爱上了她。我讲了很多事情,但却不能直接说。我谈论着其他的事情,希望她明白。她慈悲地、专心地倾听着,未了,她轻轻地说:“你说的话我一句也不懂。 ”


  但是第二天,她告诉我她懂了。爱对于我是不容易的,对她则更为困难。我的爱像一场风暴,她被击中了,被风暴席卷而去。她曾试图抵抗,但是没有成功,最后她接受了它。我们两个都需要悲悯。我们很年轻,但却要被风暴卷走了。我们有作为出家人的最深沉的愿望——继续我们珍爱已久的事业,然而我们却被爱俘虏了。


  那天夜里我写了一首诗:


  春天缓缓地、安静地来了,


  一任冬天缓缓地、安静地离开。


  今天下午的山色呵,


  抹上了淡淡的乡愁。


  可怕的战争呵,


  留下了它伤痛的足迹——


  无数生离死别的花瓣,


  洁白的、淡紫的,


  飘落满地。


  悄然地,心灵深处的伤口裂开了,


  殷红的血,


  流淌着离情别恨。


  春之美挡住了我前进的步履,


  怎样才能找到另一条上山的路?


  我是这样地痛苦,


  我的灵魂冻僵了,


  我的心颤抖得像脆弱的琵琶弦,


  遗失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是的,春来了,春真的来了,


  但,我分明地已听到了伤悼之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在群鸟的婉转啼鸣中。


  晨雾已经升起,


  春风咏叹着我的爱与绝望,


  世界如此地冷漠,为什么?


  我孤身来到这个港湾,


  现在,又孤身离去。


  回家之路有千万条,


  它们都在寂默之中召唤着我。


  我的心,却在哀恳地呼唤着上苍。


  春,已经来了,


  来到人间的每个角落。


  可是它的歌声呵,


  却充满着,无尽的离情。


  为了安慰自己,我写下了这首诗。作为出家人,我们怎么能继续维持这份珍贵的爱情呢?


  出家人通常是不讲这种故事的。但我想这样做也有必要。否则,当年轻一代被爱击中时,他们怎么知道该怎么做?作为出家人,人们都认为你不会坠入爱河,但有时候,爱情的力量比你的决心更强大。因此,这是一个关于戒律、正念、僧团、菩提心和自我完善的故事。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你可以不生气 下一篇正念的奇迹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