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慈经》注(一)
2019-04-08 13:17:2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620次 评论:0

《慈经》注
       

作者:明法尊者

 

慈经注 序


明法比丘


  《慈经》在上座佛教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它并不是以美丽的词藻,或动人的故事吸引人,而是其内容对美化内心有强大的作用,也对消灾解厄有济急的作用。


  中国字「慈」,有「爱」、「惠」、「仁」之义,这些都是儒家及教育者的重要施教及修养德目。但是儒家、老庄思想等,并没有全天候乃至经年累月修习「慈」的教导。古代中国佛教虽没有《慈经》,但是「慈爱」并没有缺席,因为有观世音的《普门品》,广为民众所喜爱、念诵及流传。只是它是依靠菩萨大慈大悲的他力加庇,跟依靠自力救济的「慈心」不同。「慈心」的济拔原理:即时在内心产生强大的慈念,令灾厄(恶业的果报)中断或消减,即大厄化小厄,小厄化更小。


  人间有种种苦难,小则病苦、不愉快、冲突、失意,大则打打杀杀乃至战争,这些苦难都是自己所造恶业的结果,无一样是自然的,或者没有原因的,或者是由善业转变成恶果。对于「救苦救难」一事,只能靠自己的善业来自救,上座部佛教并没有依靠菩萨的想法,倒是发展出「护卫经」,以免除众生的苦难。


  佛教达到解脱的途径是亲近善友,闻法,论法,持戒,修禅,行八正道等,「法」本身就有自护、护他的力量,而「法」中的「慈」这一项,对灭除苦难则特别有济急的作用,因此,《慈经》就应运而出。《慈经》本身的义理即浅白易懂;再加上《慈经注》的诠释,则更能深入「慈」的道理;编者于本书中,则再添加「补注」与注解,以让文义更为顺畅与显然。


  最后,愿所有读诵、赞助、流通、赞歎慈经的人,或修习慈心者,都能充满慈心,并晋身解脱之列。             ♥

  

《慈经注》导读

  
明法比丘


  本《慈经注》主要收录︰


  一、《慈经》(Mettasuttam, or Karaniyamettasuttam应作慈经)及其注释。


  二、《慈经》(Mettasuttam)及其简注。


  三、《蛇护经》(Ahi-paritta, or Khandha-paritta蕴护经)及其简注。


  四、《慈愿》(Brahma-vihara bhavana梵住修习)及其简注。


  及几篇﹝附录﹞。


  第一部《慈经》与第二部《慈经》同名,有的《护卫经》(Paritta, 巴利文课诵本)把第一部《慈经》改名为《应作慈经》以避免与另一部《慈经》溷淆。在经典中以‘Mettasuttam’为名的还有︰《相应部》S.46.62.、《增支部》A.4.125~126、A.7.58.、A.8.1.等五部,但是它们通常没有被用来作护卫经的用途。

  

修习慈心的方法


  最简单的方式是︰心念或口诵︰「愿一切众生快乐!」其文句「快乐」,也可以用「平安」、「吉祥」、「幸福」、「安稳」等等。诚心诚意的慈爱之念,可以一直保持着,但是心念或口诵的那句祝福语,则不必一直反覆念着,无论行、住、坐、卧,只要慈爱在心中,及散佈出去,经年累月一直保持着。这样反覆练习慈心,可以得「近行定」(已靠近禅定)或「安止定」(已入禅定)。


  若以经典所说的方法,则强调方位的散佈慈心︰「应以慈俱行之心(mettasahagatena cetasa)徧满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对上(uddha)、下(adho)、横(tiriyam= anudisasu四方四维),所有一切世间(有情世间),皆以慈俱行之广(vipulena徧满故为广)、大(mahaggatena依(色界)地故)、无量(appamanena以熟练和无量有情为所缘)、无怨(averena捨憎)、无瞋(abyapajjena捨忧,及无苦)之心徧满而住。」


  《清淨道论》(Vism.295以下)对修慈爱的方法有详细的论述。起初,说到不对六种人修慈爱︰(1)不爱的人,(2)极爱的朋友,(3)中间人(非瞋非爱者),(4)敌人等四种人不应修习;(5)不应专对异性修习,(6)绝对不应对死者修习。理由是︰(1)初学者若把不爱者置于爱处是会疲倦的;(2)极爱者甚至现起少许的痛苦,也会使修习者悲伤;(3)若把非瞋非爱的人置于尊重敬爱之处也会疲倦的;(4)若对敌人随念则起忿怒。(5)如果专对异性修慈,则修习者难免生贪染。(6)如对死者修慈,绝对不能得证安止定与近行定。


  开始修慈爱,应以六种人为对象︰


  (1)对自己修慈︰「愿我无怨、无害、无恼,愿我守住自己的幸福」。


  (2)对可爱者修慈︰「愿他无怨、无害、无恼,愿他守住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可爱、可喜、尊重、恭敬的阿闍梨或与阿闍梨相等的人,和尚或与和尚相等的人,随念他们有令人起可爱可喜之念的爱语等,及令人起尊重恭敬之念的戒、闻等。


  (3)对一切人修慈︰「愿他们无怨、无害、无恼,愿他们守住自己的幸福」。欲破除自己、爱的人、极爱的人、无关係者、怨敌等的界限。


  (4)对怨敌修慈︰如果对怨敌起慈心,还会夹杂瞋心时,则他应该对以前的爱者、极爱者、非瞋非爱者任何的人数数而入慈定,出定之后,再频频对敌人行慈,除去瞋恨。


  (5)修平等慈︰对自己、爱的人、非瞋非爱的中立者、敌人这四种人中,当以平等之心频频行慈破除界限。


  (一)以五种行相无限定的遍满慈心,直至得安止定──


  无怨(avera)︰一、愿一切有情无怨。二、愿一切有息者无怨。三、愿一切生物无怨。四、愿一切补伽罗无怨。五、愿一切有身体者无怨。


  无瞋(abyapajja= a无+ vyapajjha逆向行)」︰一、愿一切有情无瞋。二、愿一切有息者无瞋。三、愿一切生物无瞋。四、愿一切补伽罗无瞋。五、愿一切有身体者无瞋。


  无恼(anigha=an无+igha恼乱)︰一、愿一切有情无恼。二、愿一切有息者无恼。三、愿一切生物无恼。四、愿一切补伽罗无恼。五、愿一切有身体者无恼。


  守住自己的幸福(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一、愿一切有情守住自己的幸福。二、愿一切有息者守住自己的幸福。三、愿一切生物守住自己的幸福。四、愿一切补伽罗守住自己的幸福。五、愿一切有身体者守住自己的幸福。


  (二)以七种行相有限定的遍满慈心,直至得安止定──


  无怨︰一、愿一切女人无怨。二、愿一切男子无怨。三、愿一切圣者无怨。四、愿一切非圣者无怨。五、愿一切天人无怨。六、愿一切人无怨。七、愿一切堕恶趣者无怨。


  无瞋︰一、愿一切女人无瞋。二、愿一切男子无瞋。三、一切圣者无瞋。四、愿一切非圣者无瞋。五、愿一切天人无瞋。六、愿一切人无瞋。七、愿一切堕恶趣者无瞋。


  无恼︰一、愿一切女人无恼。二、愿一切男子无恼。三、一切圣者无恼。四、愿一切非圣者无恼。五、愿一切天人无恼。六、愿一切人无恼。七、愿一切堕恶趣者无恼。


  守住自己的幸福︰一、愿一切女人守住自己的幸福。二、愿一切男子守住自己的幸福。三、愿一切圣者守住自己的幸福。四、愿一切非圣者守住自己的幸福。五、愿一切天人守住自己的幸福。六、愿一切人守住自己的幸福。七、愿一切堕恶趣者守住自己的幸福。


  (三)以十个方位各别遍满慈心──


  (1)以五种行相无限定的遍满慈心,直至得安止定──


  愿一切东方的有情无怨。乃至愿一切东方的有息者、生物、人、有身体者无怨。


  乃至愿一切东方的有情、有息者、生物、补伽罗、肉体所有者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乃至愿一切西方、北方、南方、东南方(东隅)、西北(西隅)、一切东北(北隅)、西南(南隅)、下方、上方的有情、有息者、生物、补伽罗、肉体所有者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2)以七种行相有限定的遍满慈心,直至得安止定──


  愿东方一切女人无怨。乃至愿东方的一切男人、圣者、非圣者、天、人、堕恶趣者无怨。


  乃至愿东方一切女人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乃至愿东方的一切男人、圣者、非圣者、天人、人、堕恶趣者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乃至愿西方、北方、南方、东南方(东隅)、西北(西隅)、一切东北(北隅)、西南(南隅)、下方、上方,一切女人、男人、圣者、非圣者、天人、人、堕恶趣,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以上共有528种安止定。

 

 

  用各种名称来称呼众生,是因为各类众生的名称都有侷限,似乎只有「补伽罗」可以包括凡圣、各界、各类众生。


  * 有情︰巴satta;梵sattva。有情执者,有执取者。佛、阿罗汉不属于「有情」。A.4.36./II,38.:“Na kho aham, brahmana! manusso bhavissami”ti.((世尊说︰)婆罗门!我当说:不是人))。「有情」,有时会被译成「众生」,中国古书就说到,《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satta的异译还有︰士夫、群萌、萌类、含识、含类、衆生、闇塞等。


  * 无出入息有七种状况。《清淨道论》(Vism.283)︰「(1)在母胎中的(胎儿)无(出入息),(2)潜入水中的人无(出入息),(3)如是无想天人,(4)死者,(5)第四禅的入定者,(6)生居于色及无色界者,(7)入灭尽定者(无出入息)。」


  * 「有息者(有呼吸的)」(pana)可视为「已生的(生物)」(bhuta,panabhuta)。或者把「诸有呼吸的」(pana)视为五取蕴众生(欲界、色界);「诸已生的」(bhuta),视为一取蕴(色界的无想天,只有色蕴)、四取蕴众生(无色界)(《小诵注》Kh.247.)。可见,无想天除外的色界天人不属于「生物」。D.A.30./III,929.︰Paninanti sattanam.(诸有息者︰诸有情。)这种说法是少见的,或许这只是简单的说明,并非精确的定义。


  * 生物︰bhuta。《中部注》(M.A.1./I,31~2.)︰「生物之义︰1(具)五蕴(pabcakkhandha)、2非人(amanussa鬼神、天人)、3(具有四大)界(dhatu)、4正存在者(vijjamana)、5漏尽者(khinasava)、6有情(satta)、7树(、草木)(rukkha)等。」巴利文有时也用「非生物」(abhuta)它是指愚人、骗子,事实上也是「生物」。中国古书就说到「生物」,《礼记》〈乐记〉︰「气衰则‘生物’不遂。」「生物」广义指动物及植物。


  * 补伽罗︰巴puggala;梵pudgala(补伽罗)。《清淨道论》(Vism 310)对「补伽罗」的定义︰「「补」(pun)称为地狱,及堕于彼处(地狱)为「伽罗」(galanti)。」「数取趣」--数数于三界中往来(T54.406.2);「数造趣因,数取趣果。」(T54.449.2)。在此所说的,「堕于地狱」的定义不包括诸圣者(ariya, ariyapuggala),「数取趣」的定义不包括阿罗汉。虽然有以上的定义,称作「四双八辈」(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初果向、初果,乃至阿罗汉向、阿罗汉)的圣者,尚以「补伽罗」为名。


  
修习慈心的效益


  在以上所说的第二部《慈经》说,勤练慈心有十一种效益︰(1)好入睡,(2)好醒来,(3)不见恶梦,(4)人人敬爱,(5)为非人敬爱,(6)诸天保护,(7)不为火、毒、刀所伤,(8)很快入定,(9)容颜有光,(10)临终不溷乱,(11)若临终前(入慈定)未贯通上位(尚未证得阿罗汉),得生于梵天界。《增支部》A.8.1.只说八项,缺(8)~(10)。修慈的十一种效益,并没有涵盖修慈的所有利益。


  譬如说,对治瞋心这一项。修慈,五盖就会被镇伏,瞋就发不出来。因此,以修慈心来对治瞋心是一种颇受推崇的方法。或许修慈而无瞋是不言自明,而未被列入它的效益之一。


  另外一项重要的利益是累积财富。累积财富可以用持戒、布施、智慧、靠双手,乃至任何善法。但是修慈是强而有力的能在今生来世累积财富。经典中就举佛陀曾在某一生修慈七年,结果感招七劫生在光音天(abhassarupago第二禅天之最上位)、大梵(王)(mahabrahma)、作帝释天王(devindo 36次),几百次于人间作转轮王 。或许是佛教「重法不重财」、「重解脱不重财」,所以没有特别凸显这项「利益」。


  
修习慈心作为解脱的基础


  修习慈心者,若只修慈心的「遍作」(反覆练习)、「近行定」或「安止定」,不能直接证得涅槃,但是可以作为解脱的基础。修慈心而克制五盖,于靠近禅定之后,转修无常观、或苦观、或无我观,就有机会证得解脱。这个方式是《慈经注》〈序分〉中所说的五百比丘所使用的方法。             ♥

  
~ 慈经导读结束 ~

 


﹝前 言﹞


  《慈经》(应作慈经)中说︰「若要得到寂静,应该善巧于作利益」(karaniyamatthakusalena)。(因缘)怎样生起?由于喜玛拉雅山麓诸(树)神的骚扰,诸比丘去觐见住在舍卫城的世尊。世尊在此经所说,即是护卫和业处的义理。这是简略地说。


  详细说则是︰某时,雨安居 即将来临,世尊住在舍卫城。那时有各国比丘亲近、往诣世尊,觐见世尊,取得业处之后,在不同的地方雨安居。世尊对(贪)染行者说修习有意识、无意识十一种不淨业处 ,对瞋行者说修慈(悲喜捨)四种业处,对痴行者说修死随念业处等,对寻行者(散乱心重者)说修安般念、地遍等(业处)(《清淨道论》(Vism.114.)说地遍是适合一切性行),对信行者(信心偏强者) 说修佛随念业处等,对觉行者(明觉强者) 说修四界差别等,这是讲配合八万四千(表示各种类型)性行的业处。

  

(附录)            六种性行适应的业处


 

  * 遍禅︰地、水、青、黄、赤、白遍的修法,取一尺大小的圆盘装泥土等材料,放置在不近不远的面前,开眼看,闭眼想,直到闭眼与开眼一样见到实物般,再继续修至光耀明亮,再入定。风遍取风吹动树叶的动相,火遍则对火堆留一尺大小的圆洞看着火。光明遍观光源(不能太刺眼),虚空遍取透过树叶缝隙看虚空。


  * 空无边等四无色禅︰由九种遍禅(不包括虚空遍)修到第四禅,再转修。


  那时有五百比丘 在世尊的面前取得业处之后,寻找接近乞食村庄的适当住所,最后找到一处乡下的地方,与喜玛拉雅山毗连,他们见到山的表面好像镶着绿宝石,它是装饰着凉爽、稠密、有遮荫的绿丛林,而地面上就像散佈着珍珠网或银片,而且还围绕着乾淨的、舒适、凉爽的湖泊。


  那时那些比丘在那裡度过一夜,隔天天亮,做好身体的准备(如洗脸、刷牙等)之后,进入距离不远的某个村庄托钵。该村庄是密集的社区,有一千户人家,村民有信仰的清淨心,他们很难得见到出家人,(他们)看见诸比丘之后,生欢喜心,供养诸比丘之后,他们(邀请)说︰「大德!这三个月住在我们这裡吧!」乞求之后,他们盖了五百间临时的茅屋(padhanakuti)之后,并且供应︰床、椅、壶、水壶、瓮等必需品。


  第二天,诸比丘进入别的村庄托钵。村民也同样地服侍他们,并且乞求他们在那裡安居。诸比丘(因为)「没有障碍」而同意。(诸比丘)进入丛林之后,日以继夜发勤精进,有打板 ,时常练习从根源作意 ,坐在靠近树下。具戒的诸比丘以(智)火攻(毒)火 ,树神受到挫折,便和他们的孩子从自己的宫殿下来,走来走去。好像一个区域的房子被国王或大臣徵用,居民必须要撤离,另觅住处,从远处看,(内心想︰)「他们什麽时候将会离开?」同样地,诸树神从自己的宫殿下来,走来走去,他们从远处看,「诸大德什麽时候将会离开?」


  接下来,他们想︰「最初雨安居(前安居),诸比丘会住三个月。但是我们跟孩子不能躲在一边那麽久。让我们现恐怖的模样来把这些比丘吓走。」当晚上诸比丘作沙门法时 ,夜叉现恐怖形象站在面前,他们製造恐怖的声音。诸比丘看到恐怖形象,听到恐怖声音,心裡惊吓,颜容憔悴,变成苍白,心不能专注(一境)。当他们一再生起悚惧,就忘失正念。当他们忘失正念,诸树神便施放臭味,施放臭味让脑筋产生窒息感,头部有压迫感。虽然如此,他们没有互相转告。


  接着,有一天,大家在集合时等候着僧伽中的长老(Savghatthero)。僧伽长老(到了之后)问︰「诸友!你们刚进入丛林的几天,皮肤白淨有光泽,诸根明亮,而现在却颜容憔悴,变为苍白,你们(住)在这裡有什麽不对劲吗?」那时有一比丘说︰「大德!我在晚上看到和听到如此这般可怕的东西,以及闻到臭味,因此心不得安宁。」所有的比丘都告知他们的见闻。僧伽长老说︰「世尊宣佈说︰『友!两种雨安居 』。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适当的话,上座下座(一起去)觐见世尊之后,问其他适当的住处。」「善哉!大德。」那些长老比丘整顿好住所,带着衣钵,因为对诸村民没有黏着,就没有任何通报,他们就往舍卫城走,渐次地抵达舍卫城觐见世尊。


  世尊见到那些比丘,说这︰「诸比丘!我所宣佈的(戒)学,(规定)在雨安居期间不应该到处游行,为什麽你们还到处游行?」他们一五一十告诉世尊。世尊观察整个阎浮提洲,甚至于不见一张四脚椅子大小的别的地方更适合他们的住所。然后,对那些比丘说︰「诸比丘!你们不要再找其他适当的住处,你们住的那个地方就能够让你们达成诸漏尽 。诸比丘!你们回去那原来依靠的住处。假如学到这护卫(parittam;safeguard),就不用害怕那些天神,你们将有这个护卫的业处。」这是经中所说的。


  (世尊)又说︰「诸比丘!你们回去原来依靠的住处。」世尊说︰「还有,阿兰若 住者应该知道护卫。朝暮诵两次慈经,两次护卫,两次不淨(观),两次死随念,及转向八大悚惧事。八大悚惧事(attha mahasamvegavatthuni)︰生、老、病、死,及四种恶趣之苦 ;或者说,生、老、病、死及恶趣之苦为第五种;过去轮迴苦之根、未来轮迴苦之根、现在求食为痛苦之根。」这样世尊讲述护卫之后,那些比丘得到慈(心)的义理、保护的义理、毘钵舍那及禅那基础的义理。这是经中所说的。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句经》注 下一篇蕴护经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