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八正道(七)
2010-01-31 09:04:02 来源: 作者: 【 】 浏览:3573次 评论:0

八正道的意义

 

    已在十一‘正定解脱’愿中,依念佛者的八正道及禅行者的八正道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不再赘述。


    如:一、正见——即五根中的信根,七觉支中的择法觉支。


  二、正思惟——即五根中的念根——四念处、十二因缘、四圣谛等及七觉支中的念觉支。


  三、正精进——即五根中的精进根——四正断,七觉支中的精进觉支。


  四、正语、正业、正命——包涵在五根中的信根、精进根中及七觉支的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内。


  五、正念——亦涵盖在五根中的念根内及七觉支的念觉支中。


  六、正定——即五根中的定根及七觉支中的定觉支。


  由上所述,可知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等法义,实涵盖了三十七道品,涵摄了根本修行的佛法。大乘菩萨修行的法门,亦包涵此三十七道品,只是悲智愿行有深浅不同而已。而其中的五根,更融通了四不坏净、四念处、四正断、四禅(四如意足)、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重要根本的佛法。声闻佛法以此三十七道品做为修行解脱的根本,大乘佛法亦是以三十七道品为自净化他的必备骨架。重视根本、往下扎根,才能预见果实累累的将来。无论在人间、在天上、在净土乃至在十方诸佛世界,都是以此三十七道品做为教导众生往上攀登、稳定根基的学法基础,因此说本愿是阿弥陀佛教导净土众生正视善法善行的‘修行根本愿’,欲往生净土,早日听闻解脱正法,修行、证果的莲友,切不可忽视本愿三十七助道品思惟、薰习的重要性。

 

(1)什么是七菩提?


  七菩提,就是七觉支。七觉支即是择法觉支、念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倚息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等七种循次渐进学佛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修行方法。


  如杂阿含卷二十七说:‘择法觉支即是指对善法及不善法的分辨、抉择,念觉支即是指四念处,精进觉支即是指四正断,喜觉支即是指在精进修行中,因为远离爱欲,而在禅修中所产生的法喜、觉照之心。倚息觉支即是指对身倚息、心倚息(出入息相)的反观、觉照,意指观息法门。或将倚息觉支翻译成轻安觉支,意指在禅修中因获得法喜禅乐,而使身心远离粗重烦恼,产生轻安之乐。定觉支即是指四禅定,舍觉支即是指舍离三界一切苦乐之心,而与断界、无欲界、灭界相应。’


  卷二十六又说:‘七觉支以念觉支为首。’一个佛弟子,要使抉择真伪佛法的真正分辨智慧——择法觉支,能够坚固起来,则必须透过身心净化的实际内炼功夫,从对身体、对感受、对心识、对真理,经过长期细腻的观察、思惟、分辨、正念觉照,才能产生对佛法坚定、不动的抉择能力。而四念处——对佛法正思惟能力的产生,乃是根源于择法觉支——五力中的信力,对解脱佛法——正见信解力的坚固智慧。因此念觉支与择法觉支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佛弟子择法觉文及念觉支修学稳固了,精进向法、学法的坚定心念也比较能够生起来(精进觉支)。当一个佛弟子向法、学法的坚定心念生了起来,便能够进一步在观法、修定中得到法喜的利益(喜觉支),身心依息而修,远离粗重烦恼之境,轻利安适之感,油然而生(倚息觉支‘轻安觉支’),而令心安住寂境之中,明明朗朗,智慧觉照,经过初禅、二禅、三禅的修持,进一步放舍了禅定中喜乐之心,成就不忧不喜的平等舍定心态(定觉支),坚固出世智慧的觉悟之路;最后就在弃舍、断除三界中一切贪念、嗔念、无明之念的当下,现身体证解脱境界。(舍觉支——五力中的慧力)
  

(2)净土众生如何修七菩提?


  从七觉支的修证次第,可知要成就出世真实的智慧,一定要在修行之初有巩固的佛法正见资粮做基础。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在弥陀及诸大菩萨教导下,便具备了明利的佛法智慧,去芜存菁,斩除在未来的修行道路上所有可能发生的一切烦恼障碍(择法觉支);再以四念处净炼身心:坚固了对身、受:全、法的觉照力后(念觉支),便令一切意念中的邪法种子,不再生起;进而以坚毅不挠的精进力(精进觉支),在向法、修行的过程中,得到法喜的‘相应’之乐(喜觉支);使身心远离粗重烦恼,进入轻利安适的修定中(轻安觉支);当其八识田中的妄念种子在修定中逐渐断除,净念坚固时,便契证甚深禅观的修持中(定觉支)。因净土众生宿慧深厚,不必一个个经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或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渐次修证顺序,根器高者,在闻法中,便能顿了生死,或在禅觉中,顿了生死,顿舍一切障道因缘,体证寂灭解脱之境,继续走向佛道的深广修证之路……。
  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是最精进的求道者,他们踏看佛陀修行的道路,走向最坚定最直接的真理觉悟之路。净土中有那么好的修行环境、修行伴侣,我们为什么不去呢!?

 

佛之教训,富有改善人群生活之作用,而最精粹者当推八正道。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于至善之正当道路。如解释之,则有八义:


  一、正见 谓于现实之宇宙人生真相,有正确之见地,肃清远越于现实之唯神论、唯识论、唯物论之一切迷谬,真知灼见,不复被其障蔽掏惑。此非改进教育而有最善之教育不为功,亦为教育所求达之目的也。


  二、正欲(或正思维)欲非不善,有善、不善亦有非善不善。和合私心之贪嗔痴慢及邪见而起之欲,则谓之不善欲。和合正见及大公无私心(无贪嗔痴慢)而起之欲,则谓之善欲,亦谓之善欲,亦曰正欲。欲为人生宇宙一切事业之发动及推进机,须绝灭其邪恶而导进于正善,不当一味压抑,使之萎缩。但如何谓之“善”?此当解释:有利益于现在未来自身及他身之心身活动,谓之善;反是有害于现在未来自身及他身之心身活动谓之不善;有害于现在自身而有益于未来他身(他身指群众)者,谓之准善;有利益于现在自身而有损于未来他身者,谓之准不善;无何损害利益,或仅损害利益自身而无涉现在未来他身之心身活动者,谓之非善不善。欲望之发动如此,故当辅于正见之观察,善则奋勉而为,不善则灭之不稍犹豫。如善不善未能身觉自决,则当考之现实真相,绳以正见而求解决,不可冒昧从事。


  三、正精进 放逸、懈怠、懒惰,最为人生进化于善之障碍,故必扑灭一切放逸、懈怠、懒惰之习惯。得正见、正欲而择善固执后,当继之以勤勉奋发、勇往直前,譬如侠士与万人敌,大雄大力,不屈不挠。世之以懒散闲逸为清高者,是孔子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朽木而已。


  四、正业(或正命)夫身安则道隆,欲得身安,必有正当资生事业之生活方法。此应根据现实之真相,不戕食其他动物以厚人生,但当用近代科学方法,发明利用一切无生物植物以为厚生之正业,由是而得衣食住及交通卫生所需,即为此正业之果。


  五、正语 言语文字,为自心他心交通之利器,由此可收储他心(古今人类)一切知见情意于自心,亦可放射自心一切知见情意于他心(今后人类)。然有心者,各有其永续自觉之自由活动,不可强制,不可侵犯;若强制侵犯之,必生反应而还以强制侵犯加于已。故于他人及人群,不可藉语言文字之利器以为悔弄欺罔,当为柔软质直、和悦真实之文语,是之谓正语。人之能和合为社会,基于人与人之信用,而人与人之信用又在于正语;正语失则人群之社会分崩矣。


  六、正行 此谓人与之人群社会间所有正当行为,亦即人类立身处世之道德、政治、法律。据人各有心不可强制侵犯之原则,及自心他心可以感应交通之原则,人当自治亦当有公平之政治。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公平原则)之公平政治,谓之正行。


  七、正念 念者,谓习熟明见而忆念之也。根据正见所知宇宙人生真相而习熟明记之,且于起欲及精进与营业发语动行之间,时时忆念而不忘失,不令流于错误,是谓正念。


  八、正定 定谓心力集中,亦谓心一于境。坚固安定,不流荡于唯神论等邪僻迷廖之见,而能专心于现实之真相,是谓心力集中。于现实真相洞明契应而无复丝毫违越,是谓心一于境。颜回之“三月不违仁近之”,而究竟则唯佛陀矣。


  此中正见、正念、正定,皆为教育。然小学至大学教育,应注重于正见,而正念、正定则当由年长后自修之。如佛之净土法门等,亦修正念、正定之一种法门耳。正业则为经济,正语、正行则为政治。教育、政治、经济,为人生社会之三要素;正欲、正精进则为发动推进此三要素而完成人生之自由、社会之进化者也。世人诚能于此佛说之八正道,了然有契于心,奉以为教育、政治、经济之最高准则,则人群生活未有不日进于善良者。值此争杀不安之时代,敬以贡献于愿求人类和年幸福者!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七觉支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