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分别论【十八卷】(十六)
2017-08-08 20:08:3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381次 评论:0

[P.306] 第十六品 智分别


论母


〔一种智所依〕


五识乃非因。无因者。因不相应。有缘。有为。无色。世间。有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已异取。顺取。杂染。无记。有所缘。非心所。异熟。已取顺取。无有杂染杂染。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无寻无伺。非喜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非有学非无学。小。欲缠。 [P.307] 非色缠。非无色缠。所属。非无所属。不决定。不出离。已生意识可识。无常。老增上。


五识乃是已生所依。已生所缘。前生所依。前生所缘。内所依。外所缘。不坏所依。不坏所缘。各别所依。各别所缘。不缘感知相互之行境。无存念者不生。无作意者不生。不断而不生。非前非後而不生。於相互等无间不生。五识是无功用。


依五识亦不认识任何法。唯随一之触、纳。


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认识任何法。


依五识任何威仪亦不现。


依五识之等无间任何威仪亦不现。


依五识者,身业不成立,口业不成立。


依五识之等无间者,亦不令身业成立,亦不令口业成立。


依五识而不成善不善法。


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成善不善法。


[P.308] 依五识者不入定、不出定。


依五识之等无间者亦不入定、不出定。


依五识者不死没、不再生。


依五识之等无间者亦不死没、不再生。


依五识者不睡眠、不觉醒、不见梦。


依五识之等无间者亦不睡眠、不觉醒、不见梦。


如实所依观相之慧。


如是为一种智所依。

 

〔二种智所依〕


即世间之慧、出世间之慧。少分可识之慧、少分不可识之慧。有漏之慧、无漏之慧。漏不相应有漏之慧、漏不相应无漏之慧。顺结之慧、不顺结之慧。结不相应顺结之慧、结不相应不顺结之慧。顺系之慧、不顺系之慧、系不相应顺系之慧、系不相应不顺系之慧。顺暴流之慧、不顺暴流之慧。暴流不相应顺暴流之慧、暴流不相应不顺暴流之慧。顺轭之慧、不顺轭之慧。轭不相应顺轭之慧、轭不相应不顺轭之慧。顺盖之慧、不顺盖之慧。盖不相应顺盖之慧、盖不相应不顺盖之慧。已异取 [P.309] 之慧、不已异取之慧。异取不相应已异取之慧、异取不相应不已异取之慧。已取之慧、不已取之慧、顺取之慧、不顺取之慧。取不相应顺取之慧、取不相应不顺取之慧。杂染之慧、不杂染之慧。染不相应杂染之慧、染不相应不杂染之慧。有寻之慧、无寻之慧。有伺之慧、无伺之慧。有喜之慧、无喜之慧。喜俱行之慧、非喜俱行之慧。乐俱行之慧、非乐俱行之慧。舍俱行之慧、非舍俱行之慧。欲缠之慧、非欲缠之慧。色缠之慧、非色缠之慧。无色缠之慧、非无色缠之慧。所属之慧、无所属之慧。出离之慧、不出离之慧。决定之慧、不决定之慧。有上之慧、无上之慧。性生之慧、生性之慧。


如是为二种智所依。

 

[P.310] 〔三种智所依〕


思所成之慧、闻所成之慧、修所成之慧。


施所成之慧、戒所成之慧、修所成之慧。


增上戒之慧、增上心之慧、增上慧之慧。


增益善巧、损减善巧、方便善巧。


异熟之慧、异熟法法之慧、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之慧。


已取顺取之慧、不已取顺取之慧、不已取不顺取之慧。


有寻有伺之慧、无寻唯伺之慧、无寻无伺之慧。


喜俱行之慧、乐俱行之慧、舍俱行之慧。


能趣积集之慧、能趣分散之慧、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之慧。


有学之慧、无学之慧、非有学非无学之慧。


小之慧、大之慧、无量之慧。


小所缘之慧、大所缘之慧、无量所缘之慧。


道所缘之慧、道因之慧、道主之慧。


已生之慧、不已生之慧、可生之慧。


[P.311] 过去之慧、未来之慧、现在之慧。


过去所缘之慧、未来所缘之慧、现在所缘之慧。


内之慧、外之慧、内外之慧。


内所缘之慧、外所缘之慧、内外所缘之慧。


於有寻有伺之慧,有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有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


有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有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有小、大无量。


有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有道所缘、道因、道主。


有已生、不已生、可生。


有过去、未来、现在。


[P.312] 有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有内、外、内外。


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於无寻唯伺之慧,有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有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有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有已生、不已生、可生。


有过去、未来、现在。


有内、外、内外。


於无寻无伺之慧,有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有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


有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P.313] 有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有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有道所缘、道因、道主。


有已生、不已生、可生。


有过去、未来、现在。


有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有内、外、内外。


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於喜俱行……乃至……乐俱行之慧,有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有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


有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有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有小、大、无量。


[P.314] 有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有道所缘、道因、道主。


有已生、不已生、可生。


有过去、未来、现在。


有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有内、外、内外。


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於舍俱行之慧,有异熟、异熟法法、非异熟非异熟法法。


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不已取不顺取。


有能趣积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


有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


有小、大、无量。


有小所缘、大所缘、无量所缘。


有道所缘、道因、道主。


[P.315] 有已生、不已生、可生。


有过去、未来、现在。


有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


有内、外、内外。


有内所缘、外所缘、内外所缘。


如是为三种智所依。

 

〔四种智所依〕


自业之智、谛随顺之智、道具足之智、果具足之智。


於苦之智、於苦集之智、於苦灭之智、於至苦灭道之智。


欲缠之慧、色缠之慧、无色缠之慧、无所属之慧。


於法之智、於类之智、遍行之智、通俗之智。


於慧,有积集而非分散、分散而非积集、积集又是分散及非积集非分散。


有厌离而非证悟、证悟而非厌离、厌离又证悟及非厌离非证悟。


[P.316] 有退分之慧、决择分之慧、胜进分之慧、住分之慧。


有四无碍解。


有四通行。


有四所缘。


有於老死之智、於老死集之智、於老死灭之智、於至老死灭道之智。


有於生之智……乃至……於有之智……乃至……於取之智……乃至……於爱之智……乃至……於受之智……乃至……於触之智……乃至……於六处之智……乃至……於名色之智……乃至……於识之智……乃至……於行之智、於行集之智、於行灭之智、於至行灭道之智。


如是为四种智所依。

 

〔五种智所依〕


五支之正定。


五智之正定。


如是为五种智所依。

 

〔六种智所依〕


於六神通之慧。


如是为六种智所依。

 

〔七种智所依〕


七十七智所依。


如是为七种智所依。

 

[P.317] 〔八种智所依〕


於四道、四果之慧。


如是为八种智所依。

 

〔九种智所依〕


於九次第住定之慧。


如是为九种智所依。

 

〔十种智所依〕


是如来之十如来力。具足此等力之如来者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如何为十耶?


於此处,如来是如实知以处为处,以非处为非处。此,如来如实知以处为处,以非处为非处者,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依处依因而如实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之异熟。此,如来依处依因而如实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之异熟者,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往一切处之道。此,如来如实知往一切处之道,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非一界种种界世间。此,如来如实知非一界种种界世间,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诸有情之种种胜解。此,如来如实知诸有情之种种胜解,即是 [P.318] 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他有情、他补特伽罗之根上下。此,如来如实知他有情、他补特伽罗之根上下,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静虑、解脱、三昧、等至杂染、清净之出定。此,如来如实知静虑、解脱、三昧、等至杂染、清净之出定,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随念宿住。此,如来如实知随念宿住,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诸有情之生死。此,如来如实知诸有情之生死,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复次如来如实知漏之尽。此,如来如实知漏之尽,即是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之如来即是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转梵轮。

 

如是为十种智所依


[P.319] 〔一种〕


五识唯有非因。唯无因。唯因不相应。唯有缘。唯有为。唯无色。唯世间。唯有漏。唯顺结。唯顺系。唯顺暴流。唯顺轭。唯顺盖。唯已异取。唯顺取。唯杂染。唯无记。唯有所缘。唯非心所。唯异熟。唯已取顺取。唯无有杂染杂染。唯非有寻有伺。唯非无寻唯伺。唯无寻无伺。唯非喜俱行。唯非见非修所断。唯非见非修所断因。唯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唯非有学非无学。唯小。唯欲缠。唯非色缠。唯非无色缠。唯所属。唯非无所属。唯不决定。唯不出离。唯已生意识可识。唯无常。唯老增上。


「五识是已生所依,已生所缘」者,是於已生之所依、已生之所缘而生。


「前生所依,前生所缘」者,是於先之生所依、先之生所缘而生。


「内所依,外所缘」者,是五识之所依为〔自己之〕内,所缘是为〔自己之〕外者。


「不坏所依,不坏所缘」者,是於不坏之所依、不坏之所缘而生。


「各别所依,各别所缘」者,是眼识之所依与所缘、耳识之所依与所缘、鼻识之所依与所缘、舌识之所依与所缘、身识之所依与所缘,但〔於各各之识〕各别而异。


「不缘感知相互之行境」者,是耳识不缘感知眼识之行境。眼识亦不缘感知耳识之行境。鼻识不缘感知眼识之行境。眼识亦不缘感知鼻识之行境。舌识不缘感知眼 [P.320] 识之行境。眼识亦不缘感知舌识之行境。身识不缘感知眼识之行境。眼识亦不缘感知身识之行境。眼识不缘感知耳识之……乃至……鼻识之……乃至……舌识之……乃至……身识之行境。身识亦不缘感知眼识之行境。耳识不缘感知身识之行境。身识亦不缘感知耳识之行境。鼻识不缘感知身识之行境。身识亦不缘感知鼻识之行境。舌识不缘感知身识之行境。身识亦不缘感知舌识之行境。


「无存念而不生」者,是具有存念者生。


「无作意而不生」者,是具有作意者生。


「不断而不生」者,是相续而不生。


「非前非後(不同时)而不生」者,是非一刹那〔俱〕生。


「相互不等无间生」者,是眼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耳识。耳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眼识。眼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鼻识。鼻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眼识、眼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舌识。舌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眼识。眼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身识。身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眼识。耳识……乃至……鼻识……乃至……舌识……乃至……身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眼识。乃於眼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身识。身识已生之 [P.321] 等无间不生耳识。耳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身识。身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鼻识。鼻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身识。身识已生之等无间不生舌识。舌识已生之等无间亦不生身识。


「五识无功用」者,是五识无有向转、功用、存念、作意。


「依五识而不认识任何之法」者,是依五识任何之法亦不认识。


「唯随一之触、纳」者,是唯入〔色等之〕识域者唯随其一而已。


「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认识任何之法」者,是依五识等无间之意界亦不认识任何之法。


「依五识亦不现任何之威仪」者,是或行、住、坐、卧之任何威仪,依五识亦不现。


「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现任何之威仪」者,是或行、住、坐、卧之任何威仪,即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现。


「依五识身业不成立、口业不成立」者,是依五识而不令身业、口业成立。


「依五识之等无间,身业亦不成立,口业亦不成立」者,是唯依五识等无间之意界,亦不令身业、口业成立。


「依五识而不成善不善之法」者是依五识而善不善之法不成。


「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成善不善之法」者,是虽依五识等无间之意界,善不善之法亦不成。


「依五识而不入定,不出定」者,是依五识而不能入定,不能出定。


[P.322] 「虽依五识之等无间者亦不入定,不出定」者,是虽依五识等无间之意界,亦不能入定,不能出定。


「依五识不死没、不再生」者,是依五识而不死没,不再生。


「虽依五识之等无间者亦不死没、不再生」者,是虽依五识等无间之意界,亦不死没、不再生。


「依五识不睡眠、不觉醒、不见梦」者,是依五识而不睡眠、不觉醒、不见梦。


「虽依五识之等无间亦不睡眠、不觉醒、不见梦」者,是虽依五识等无间之意界,亦不能睡眠、不能觉醒、不能见梦。


如是为「如实所依观相之慧」。


如是为一种智所依。

 

〔二种〕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世间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出世间之慧」。


於一切之慧有具「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有漏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无漏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漏不相应有漏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漏不相应无漏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顺结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顺结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结不相应顺结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结不相应不顺结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顺系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顺系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系不相应顺系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系不相应不顺系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顺暴流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顺暴流之慧」。


[P.323]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暴流不相应顺暴流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暴流不相应不顺暴流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顺轭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顺轭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轭不相应顺轭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轭不相应不顺轭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顺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顺盖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盖不相应顺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盖不相应不顺盖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已异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已异取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异取不相应已异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异取不相应不已异取之慧」。


於三地异熟之慧是「已取之慧」。於三地善、於三地无记作、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已取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顺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顺取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取不相应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取不相应不顺取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杂染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杂染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染不相应杂染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染不相应不杂染之慧」。


寻相应之慧是「有寻之慧」。寻不相应之慧是「无寻之慧」。


伺相应之慧是「有伺之慧」。伺不相应之慧是「无伺之慧」。


喜相应之慧是「有喜之慧」。喜不相应之慧是「无喜之慧」。


喜相应之慧是「喜俱行之慧」。喜不相应之慧是「非喜俱行之慧」。


[P.324] 乐相应之慧是「乐俱行之慧」。乐不相应之慧是「非乐俱行之慧」。


舍相应之慧是「舍俱行之慧」。舍不相应之慧是「非舍俱行之慧」。


欲缠善无记之慧是「欲缠之慧」。色缠、无色缠、无所属之慧是「非欲缠之慧」。


色缠善无记之慧是「色缠之慧」。欲缠、无色缠、无所属之慧是「非色缠之慧」。


无色缠善无记之慧是「无色缠之慧」。欲缠、色缠、无所属之慧是「非无色缠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所属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无所属之慧」。


於四道、四果之慧是「出离之慧」。於三地善之慧、於四地异熟之慧、於三地无记作之慧是「不出离之慧」。


於四道之慧是「决定之慧」。於三地善之慧、於四地异熟之慧、於三地无记作之慧是「不定之慧」。


於三地善无记之慧是「有上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无上之慧」。


此处,如何为「性生之慧」耶?於四地,具有生阿罗汉神通者之慧、生等至无记作之慧是「性生之慧」。於四地之异熟,具有阿罗汉已生神通之慧、已生等至无记作之慧是「生性之慧」。


如是为二种智所依。

 

〔三种〕


此处,如何为「思所成之慧」耶?是若於观行已发之业处,若於观行已发之工巧处,若於观行已发之明处,若自业,若谛顺观,若「色是无常」,若「受是无常」, [P.325] 若「想是无常」,若「行是无常」,若「识是无常」者,一切如是不从他闻而得顺观之忍、见、明、知、观、法知忍。此言为「思所成之慧」。


此处,如何为「闻所成之慧」耶?是若於观行已发之业处,若於观行已发之工巧处,若於观行已发之明处,若自业,若谛顺观,若「色是无常」,若「受即是无常」,若「想是无常」,若「行是无常」,若「识是无常」者,一切如是由他闻得顺观之忍、见、明、知、观、法知忍。此言为「闻所成之慧」。


一切亦是入定者之慧,是「修所成之慧」。


此处,如何为「施所成之慧」耶?是依施而施获得者,是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施所成之慧」。


此处,如何为「戒所之慧」耶?是依戒而戒获得者,是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戒所成之慧」。


一切亦是入定者之慧,是「修所成之慧」。


此处,如何为「增上戒之慧」耶?是於别解脱律仪防护者,是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增上戒之慧」。


此处,如何为「增上心之慧」耶?是入定於色缠、无色缠等至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增上心之慧」。


此处,如何为「增上慧之慧」耶?是於四道、四果之慧。此言「增上慧之慧」。


此处,如何为「增益善巧」耶?是作意彼之诸法,若未生之不善法令不生。若已生之不善法令舍离。或作意彼之诸法,若未生之善法令生,若已生之善法导於倍增、 [P.326] 广大、修习、圆满。於此处之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增益善巧」。


此处,如何为「损减善巧」耶?是作意彼之诸法,若未生之善法不生。若已生之善法没灭。或作意彼之诸法,若未生之不善法生,若已生之不善法导於倍增、广大。於此处之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损减善巧」。


一切於彼方便之慧,是「方便善巧」。


於四地异熟之慧是「异熟之慧」。於四地善之慧是「异熟法法之慧」。於三地无记作之慧是「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之慧」。


於三地异熟之慧是「已取顺取之慧」。於三地善、无记作之慧是「不已取顺取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不已取不顺取之慧」。


寻伺相应之慧是「有寻有伺之慧」。寻不相应伺相应之慧是「无寻唯伺之慧」。寻伺不相应之慧是「无寻无伺之慧」。


喜相应之慧是「喜俱行之慧」。乐相应之慧是「乐俱行之慧」。舍相应之慧是「舍俱行之慧」。


於三地善之慧是「能趣积集之慧」。於四道之慧是「能趣分散之慧」。於四地异熟、三地无记作之慧是「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之慧」。


四道、三果之慧是「有学之慧」。究竟阿罗汉果之慧是「无学之慧」。於三地之善、异熟、无记作之慧是「非有学非无学之慧」。


欲缠善无记之慧是「小慧」。色缠无色缠善无记之慧是「大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无量慧」。


[P.327] 此处,如何为「小所缘之慧」耶?是以小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小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大所缘之慧」耶?是以大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大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无量所缘之慧」耶?是以无量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无量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道所缘之慧」耶?是以圣道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道所缘之慧」。


於四道之慧是「道因之慧」。


此处,如何为「道主之慧」耶?是以圣道为主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道主之慧」。


於四地异熟之慧有已生、可生而不可言不已生。於四地善之慧、三地无记作之慧有已生、不已生不可言可生。


一切之慧是有「过去」、有「未来」、有「现在」。


此处,如何为「过去所缘之慧」耶?是以过去之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过去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未来所缘之慧」耶?是以未来之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未来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现在所缘之慧」耶?是以现在之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现在所缘之慧」。


於一切慧是有「内」,有「外」,有「内外」。


此处,如何为「内所缘之慧」耶?是以内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 [P.328] ……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内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外所缘之慧」耶?是以外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外所缘之慧」。


此处,如何为「内外所缘之慧」耶?是以内外法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内外所缘之慧」。


如是为三种智所依。

 

〔四种〕


此中,如何为「自业之智」耶?是「有布施、供牺、祭祀,有善作恶作业之果、异熟,有今世、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於世以沙门婆罗门,以正行正所行为证知今世与他世而令知〔其他〕者」。所有之如是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除谛随顺之智,一切有漏善之智是「自业之智」。


此中,如何为「谛随顺之智」耶?是若「色是无常」,若「受是无常」,若「想是无常」,若「行是无常」,若「识是无常」者,所有如是随顺之忍、见、明、知、观、法知忍,此言「谛随顺之智」。


四道之慧是「道具足之智」。


四果之慧是「果具足之智」。


「道具足之智」者,是於彼苦之智,於彼苦集之智,於彼苦灭之智,於至彼苦灭道之智。


此中,如何为「於苦之智」耶?是以苦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 [P.329] 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於苦之智」。以苦集为所缘……乃至……以至苦灭道为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择法、正见,此言「於至苦灭道之智」。


欲缠善无记之慧是「欲缠之慧」。色缠善无记之慧是「色缠之慧」。无色缠善无记之慧是「无色缠之慧」。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无所属之慧」。


此处,如何为「於法之智」耶?於四道、四果之慧是「於法之智」。


彼依此之知、见、得、明知、遍行而理解过去未来之理趣。即谁之沙门、婆罗门知一切过去世是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彼等知此是苦。彼等知此是苦之集。彼等知此是苦之灭。彼等知此是至苦灭之道。又或沙门、婆罗门亦知一切未来世是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彼等知此是苦。彼等知此是苦之集。彼等知此是苦之灭。彼等知此是至苦灭之道。於此处之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类智」。


此处,如何为「遍行之智」耶?於此处有比丘,依他有情、他人之心,徧行而知於心。若有贪之心知有贪之心,若离贪之心知离贪之心,若有瞋之心知有瞋之心,若离瞋之心知……乃至……有痴之心……乃至……离痴之心……乃至……略集之心……乃至……混乱之心……乃至……大之心……乃至……非大之心……乃至……有上之心……乃至……无上之心……乃至……定之心……乃至……非定之心……乃至 [P.330] ……解脱之心知解脱之心。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遍行之智」。


除於法之智、类智、徧行智,其余之慧是「通俗之智」。


此处,如何为「是积集而非分散」之慧耶?欲缠善之慧是「积集而非分散」之慧。四道之慧是「分散而非积集」之慧。色缠无色缠善之慧是「积集又是分散」。余之慧是「亦非积集亦非分散。」


此处,如何为「厌离而非证悟」之慧耶?是依彼之慧,於欲而离贪,不证悟神通,不证悟其谛,此言「厌离而非证悟」之慧。


彼於欲而离贪,依慧而证悟神通,不证悟其谛,此言「证悟而非厌离」之慧。


於四道之慧是「是厌离又是证悟」。


其余之慧是「亦非厌离亦非证悟」。


此处,如何为「退分之慧」耶?得初静虑者,欲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耶?其随法念是住「住分之慧」,无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第二静虑者,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舍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第三静虑者,喜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 [P.331] 非苦非乐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第四静虑者,乐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虚空无徧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虚空无徧处者,色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识无遍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识无徧处者,虚空无徧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无所有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无所有处者,识无徧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自体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非想非非想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此处,如何为「四无碍解」耶?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於义之智是义无碍解。於法之智是法无碍解。於其法辞说明之智是词无碍解。於诸智之智是辩无碍解。此是四无碍解。


此处,如何为「四通行」耶?是苦迟通行之慧、苦速通行之慧、乐迟通行之慧、乐速通行之慧。


[P.332] 此中,如何为苦迟通行之慧耶?是依所应作之苦而达定者,以迟钝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苦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苦速通行之慧耶?是依所应作之苦而达定者,以速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苦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乐迟通行之慧耶?是依非所应作之非苦而达定者,以迟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乐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乐速通行之慧耶?是依非所应作之非苦而达定者,以速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乐速通行。


此等为四通行。


此处,如何为四所缘耶?是以小为小所缘之慧、以小为无量所缘之慧、以无量为小所缘之慧、以无量为无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为以小为小所缘之慧耶?是不得所欣之定,有限徧满於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以小为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为以小为无量所缘之慧耶?是不得所欣之定,有大徧满於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以小为无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以无量为小所缘之慧耶?是得所欣之定,少所缘徧满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以无量为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以无量为无量所缘之慧耶?是得所欣之定,大所缘徧满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无量为无量所缘之慧」。


[P.333] 是等为四种所缘。


道具足之智即於彼老死之智、於彼老死集之智、於彼老死灭之智、於彼至老死灭道之智。


此中,如何为於老死之智耶?是缘老死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於老死之智。缘老死之集而……乃至……缘老死之灭……乃至……缘至老死灭之道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至老死灭道之智。


道具足之智是於生之智……乃至……。


於有之智……乃至……。


於取之智……乃至……。


於爱之智……乃至……。


於受之智……乃至……。


於触之智……乃至……。


於六处之智……乃至……。


於名色之智……乃至……。


於识之智……乃至……。


於行之智,於行集之智,於行灭之智,於至行灭道之智。


此中,如何为於行之智耶?是缘行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於行之智。缘行之集而……乃至……缘行之灭……乃至……缘至行灭之道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於至行灭道之智。

 

[P.334] 〔五种〕


此处,如何为五支之正定耶?是喜徧满、乐徧满、心徧满、明徧满、观察相。


於二禅之慧是喜徧满。於三禅之慧是乐遍满。於他心之智是心徧满。天眼是明徧满。由彼彼之定而出者之观察智是观察相,此言五支之正定。


此处,如何为五智之正定耶?「此定是现在乐为未来乐异熟」,彼自身之智生。「此定是圣无资」,彼自身智之智生。「此定乃非卑贱人」,彼自身之智生。「此定是获寂静、好善、烦恼除灭,达〔心〕一趣定而无随有行呵责遮障」,彼自身之智生。彼实又我此定「念我入定」、「念出定」,彼自身之智生。此是五智之正定。


如是为五种智所依。

 

〔六种〕


此中,如何为六神通之慧耶?是种种神通之智、耳界清净智、他心智、宿住随念智、有情死生智、漏尽智,此等是六种神通之慧。


如是为六种智所依。

 

〔七种〕


此处,如何为七十七智所依耶?是「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则无老死」之智。过去世之「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则无老死」之智。未来世之「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则无老死」之智。於此法住智之处,「是尽法、消法、离贪、灭法」之智。


「缘有而有生」之智……乃至……。


[P.335] 「缘取而有有」之智……乃至……。


「缘受而有取」之智……乃至……。


「缘受而有爱」之智……乃至……。


「缘触而有受」之智……乃至……。


「缘六处而有触」之智……乃至……。


「缘名色而有六处」之智……乃至……。


「缘识而有名色」之智……乃至……。


「缘行而有识」之智……乃至……。


「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过去世之「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未来世之「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於此法住智之处,亦「是尽法、消法、离贪法」之智。此等为七十七智所依。


如是为七种智所依。

 

〔八种〕


此处,如何为於四道、四果之慧耶?是预流道之慧、预流果之慧、一来道之慧、一来果之慧、不还道之慧、不还果之慧、阿罗汉道之慧、阿罗汉果之慧,此等为四道、四果之慧。


如是为八种智所依。

 

〔九种〕


此处,如何为九次第住定之慧耶?是初禅定之慧、第二禅定之慧、第三禅定之慧、第四禅定之慧、虚空无边处定之慧、识无边处定之慧、无所有处定之慧、非想非非想处定之慧、想受灭尽定之慧,此等是九次第住定之慧。


如是为九种智所依。

 

〔十种〕


此处,如何为如来以处为处,以非处为非处之如实智耶?


此处,如来如此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见具足之人执着「以诸行为常」者, [P.336] 此非有是处。然,有是处,知异生执着「诸行是常」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见具足之人执着「诸行是乐」者无有是处。然又有是处。即异生执着「诸行是乐」者是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见具足之人执着「以诸法是我」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异生执着「以诸法是我」者是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见具足之人「可夺母之生命」者无有是处。然又有是处,即异生「可夺母之生命」者是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见具足之人「可夺父之生命」者……乃至……「可夺阿罗汉之生命」者……乃至……「以恶心可出如来之血」者……乃至……「可破僧伽」者……乃至……「可就於他师」者……乃至……「可生於第八有」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异生「可生於第八有」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於一世界有二应供正自觉者出於非前非後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於一世界出一应供正自觉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於一世界出二转轮王於非前非後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於一世界出一转轮王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女人可为应供正自觉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男人可为应供正自觉者有是处。又无是处,不可得有,即女人可为转轮王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男人可为转轮圣王者 [P.337] 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女人可为〔帝〕释,可为魔,可为梵〔天〕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男人可为〔帝〕释,可为魔,可为梵〔天〕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於身恶行者应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於身恶行者应起非可爱、非可乐、非可意之异熟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於语恶行者……意恶行者应起可爱、可爱、可意之异熟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於〔语恶行者……〕意恶行者应起非可爱、非可乐、非可意之异熟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於身妙行者应起非可爱、非可乐、非可意之异熟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於身妙行者应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於语妙行者……意妙行者应起非可爱、非可乐、非可意之异熟者则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於〔语妙行者……〕意妙行者应起可爱、可乐、可意之异熟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具身恶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可生於善趣、天世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具身恶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可生於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具语恶行者……具意恶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可生於善趣、天世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具〔语恶行者……〕意恶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应生於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具身妙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应生於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具身妙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 [P.338] 应生於善趣、天世者有是处。又无有是处,不可得有,即具语妙行者〔……具意妙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应生於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者无有是处。然有是处,即具语妙行者……乃至……具意妙行者依其因缘、依其缘而身坏死後,应生於善趣、天世者有是处。彼彼之法即取彼彼法之因、缘为彼彼之处。彼彼之法即取彼彼法之非因、非缘为彼彼之非处。所有於此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如来以处为处,以非处为非处之如实智。


此处,如何为如来依处依缘而〔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异熟之如实智耶?此处,如来知此,即为一类恶业受因遮止幸趣而未熟。此处,为一类恶业受因遮止幸依而未熟。此处,一类恶业受因遮止幸时而未熟。此处,为一类恶业受因遮止幸加行而未熟。此处,为一类恶业受因之不幸趣而熟。此处,为一类恶业受因之不幸依而熟。此处,为一类恶业受因之不幸时而熟。此处,一类恶业受因之不幸加行而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不幸趣而未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不幸依而未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不幸时而未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不幸加行而未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幸趣而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幸依而熟。此处,为 [P.339] 一类善业受因之幸时而熟。此处,为一类善业受因之幸加行而熟。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如来依处依缘而〔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异熟之如实智。


此处,如何为如来一切处往道之如实智耶?於此处如来知此道是往地狱之道。知此道是往畜生之道。知此道是往饿鬼境界之道。知此道是往人间界之道。知此道是往天界之道。知此道是往涅盘之道。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是为如来一切处往道之如实智。


此中,如何为如来之非一界、种种界、世间之如实智耶?於此处如来知蕴之种种。知界之种种。知处之种种。知非一界、种种界、世间种种。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如来之非一界、种种界、世间之如实智。


此处,如何是如来之诸有情种种胜解之如实智耶?如来知此,即有诸有情之劣胜解,有诸有情之胜胜解。劣胜解之有情即是依附、亲近、敬奉於劣胜解之有情。胜胜解之有情是依附、亲近、敬奉於胜胜解之有情。於过去世,劣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劣胜解之有情。胜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胜胜解之有 [P.340] 情。於未来世,劣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劣胜解之有情。胜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胜胜解之有情。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如来之有情种种胜解之知实智。


此处,如何是如来之他有情、他补特伽罗根上下之如实智耶?此处,如来知诸有情之所依。知随眠。知行。知胜解。知小缠、大缠者、利根、钝根、妙相、恶相、善了知、恶了知、可使不可使者之诸有情。


又如何为有情之所依耶?或为「世间是常」,或为「世间是无常」,或为「世间是有边」,或为「世间是无边」,或为「命即是身」,或为「命与身异」,或为「如来死後有」,或为「如来死後无」,或为「如来死後亦有亦无」,或为「如来死後非有非无」。如是或有有见所依之有情,或有非有见所依之有情,或更不随於此之两边而於相依性缘起之法得顺观之忍。或有〔得〕如实智。是为诸有情之所依。


又,如何为诸有情之随眠耶?诸有情之随眠者,是欲贪随眠、瞋随眠、慢随眠,见随眠、犹豫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关於彼之世间之爱色、好色,有情之贪随眠而住。关於彼之世间之不爱色、不好色,诸有情之瞋随眠而住。於此二边应如是见:无明随行、随伴而有空想、邪见、疑。是为诸有情之随眠。


又,如何为诸有情之行耶?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者,或为少地,或为大地者,是为诸有情之行。


[P.341] 又,如何为诸有情之胜解耶?是有诸有情之劣胜解、诸有情之胜胜解。劣胜解之有情是依附、亲近、敬奉於劣胜解之有情。胜胜解之有情是依附、亲近、敬奉於胜胜解之有情。於过去世,劣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劣胜解之有情。胜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胜胜解之有情。於未来世,劣胜解之有情亦可依附、亲近、敬奉於劣胜解之有情。胜胜解之有情亦依附、亲近、敬奉於胜胜解之有情。是为诸有情之胜解。


如何为彼大尘者之诸有情耶?是有十烦恼事:贪、瞋、痴、慢、见、犹豫、惛沈、掉举、无惭、无愧。诸有情习、修、多所作、增大是等之十烦恼事者,此等为彼大尘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小尘者之诸有情耶?即诸有情不习、不修、不多所作、不增大是等之烦恼事者,此等为彼小尘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钝根者之诸有情耶?即是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诸有情不习、不修、不多所作、不增大此等之五根者,此等为彼钝根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利根者之诸有情耶?是诸有情习、修、多所作、增大此等之五根者,此等为彼利根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恶相者之诸有情耶?是诸有情为恶所依、恶随眠、恶行、恶胜解、大尘、钝根者,此等为彼恶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妙相者之诸有情耶?是诸有情为善所依、善行、善胜解、小尘、利根者,此等为彼妙相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恶了知者〔善了知者〕之诸有情耶?是彼之诸有情为恶相即是恶了知者之诸有情。以彼之诸有情为妙相即是善了知者之诸有情。


如何为彼不可使者之诸有情耶?是诸有情为业障具足、烦恼具足、异熟障具足、不信、不妙欲、恶慧者,於善法入正性决定者为不可使,此等为彼不可使者之诸有情。


[P.342] 如何为彼可使者之诸有情耶?是诸有情为欲障不具足、烦恼障不具足、异熟障不具足、信、妙欲、慧者,於善法可入正性决定者为可使,此等为彼可使者之诸有情。


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为如来之他有情、他补特伽罗根上下之如实智。


此处,如何为如来之静虑、解脱、三昧、等至之杂染、清净、出定之如实智耶?静虑者是将静虑分为四种之静虑者,或为静虑者,即是以正得之平等为不正得。或为静虑者,即是以不正得之平等为正得。或为静虑者,即是以正得之平等为正得。或为静虑者,即是以不正得之平等为不正得,此等为四种之静虑者。


亦有或为静虑者,即是迟入定而速出定者。或为静虑者,即是速入定而迟出定者。或为静虑者,是迟入定而迟出定。或为静虑者,即是速入定而速出定者,是等为四种之静虑者。


亦有四种之静虑者。或为静虑者,即於定有定善巧,而无等至善巧者。或为静虑者,即於定有等至善巧,而无定善巧者。或为静虑者,即於定有定善巧,亦有等至善巧。或为静虑者,即於定无定善巧,亦无等至善巧,此等为四种之静虑者。


静虑者,有四种之静虑: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


解脱者,是八解脱。即於有色观诸色是第一解脱。内为无色想而外观诸色则是第二解脱。於胜解之实为清净即是第三解脱。超越一切之色想而灭有对想且不作意种种想,谓「空是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是第四解脱。超越一切之空无边处,谓 [P.343] 「识是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是第五解脱。超越一切之识无边处,谓「无少所有」,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是第六解脱。超越一切之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是第七解脱。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之灭而住是第八解脱。


三昧者,是三种之定,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


等至者,是九次第住等至:初静虑等至、第二静虑等至、第三静虑等至、第四静虑等至、空边处等至、识无边处等至、无所有处等至、非想非非想处等至、想受灭尽等至。


杂染者,是顺退分法。


清净者,是顺胜进分法。


出定者,是以清净为出定。由彼彼之三摩地而出定是出定。


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如来之静虑、解脱、三昧、等至之杂染、清净、出定之如实智。


此处,如何为如来宿住随念之如实智耶?此处如来随念无数若干之宿住。即或於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数成劫生、无数坏劫生、无数成坏劫生,於彼处知如是名、种姓、姓生、食,为胜、妙色、恶色以至於如善趣者、恶趣者、业者之有情。实以此等诸有情之具足身恶行、具足语恶行、具足意恶行为呵责圣者、恶见者、恶见业所定者即彼等身坏死後生於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亦实以此等诸有情之具足身善行、具足口善行、具足意善行而不呵责圣者、正见者、正见业所定者即彼等身坏死後生於善趣、天世。如是以超人清净之天眼而观有情之有死、有生,如是为乐苦受、寿长,彼由此处死而於彼处生,於彼处为如是名、种姓、姓生、食、乐苦受、寿长,彼即自此处死而於彼处生,於彼处如是为名、种姓、姓食、食、乐苦受,寿长,彼自彼处死而於此处生。如是具足行相与方处而随念无数若干之宿住。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如来宿住随念之如实智。


[P.344] 此处,如何为如来之诸有情死生之如实智耶?此处如来以超人清净之天眼而观有情之有死、有生,为劣、胜、妙色、恶色,有善趣者、恶趣者之有情。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如来之有情死生之如实智。


此处,如何为如来漏尽之如实智耶?此处於如来是漏尽而以无漏、心解脱、慧解脱,於现法自知、作证、具足而住。於此处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是如来漏尽之如实智。


此等为如来之十如来力。具足此等力之如来为最胜位者,於集会中作狮子吼而转梵轮。


如是为十种智所依。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汉译南传大藏经 论藏/分别论、界.. 下一篇界论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