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略述法相义依释 【三卷】(三)
2018-02-13 23:48:1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617次 评论:0

畧述法相义依释卷三


沙门 高范 撰次


◎四十一位


解云此明菩萨行位瑜伽等论所说五十二位四十一位开合异也成唯识疏云地前四十心有处云三十心云何有相违荅相宗所谈摄十信於初发心住中谓之住内十信疏开有处合各据一义也。


○创首发於大菩提心。


虽在住前亦起菩提心非深固菩提心故云创首等。


○修胜理观等。


对住前事理观行故曰胜上何谓胜上事理双修而不同但前修理则癈事行事则失理也。


○从诸圣法正教中生。

圣法正教谓如来所说法界等流教菩萨学法界等流教生胜智解故名焉。


○所闻讚毁心定不动。


华严云何為菩萨正心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何者為十所谓闻讚佛毁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动等。


○表无垢。


无垢谓三业清洁也。


○一切能捨等。


一切谓财施法施无畏施三时谓加行根本后起愍生谓下化有情慕法谓上求菩提也。


○第十灌顶住。


伦记云九地行满堪入十地為灌顶王地论第十名方便作满足地分基云谓以法水灌洒其头名一切相此乃一切智智也。

 

◎十行位次


○立无上戒。


无上戒谓菩萨三聚戒蕳轮王戒及外道戒故云无上立谓住立令一切有情住无上戒也华严明此位云一切眾生住无上戒住净戒已於一切智心无退转。


○常住正念。


正念华严疏云正念即定以彼定心离妄念之乱故名為正一切法华严云以是正念善解世间一切语言能持出世诸法言说生死同云於世间中死此生彼心无痴乱入胎出胎华严疏云瑜伽第二说四种入胎一正知入而不知住出所谓轮王二正知入住不正知出所谓独觉三俱能正知所谓菩萨四俱不正知谓餘有性前之二人尚有痴乱也。


○陀罗尼门。


此翻总持以念慧為体。


○作清凉地等。


菩萨守护摄持四无碍等正法犹清凉地含於德水菩萨饶益有情相续无尽究竟入於一切智海名不断佛种菩萨以种种方便饶益有情入佛海犹清凉地流入大海。


○成就第一义諦之悟。


华严经义字作诚字悟作语同疏云言行相符故名诚諦诚实审諦即真实义。


○无二之语。


言行不二之语也。


○色心皆顺。


色谓身口二业心谓意业。

 

◎十向位次


○得不坏信等。


华严疏云深信坚固得不坏名。


○迴向眾生。


囬向下本文有一切智及四字一切智谓菩提也。


○不著生死。


由智故不著生死由悲故不离上求下化菩提。


○庄严一切诸佛净利。


以随喜善根迴為我国土庄严因华严明此位云菩萨摩訶萨以己善根发心囬向愿以如是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国土清净庄严悉以庄严於一世界如一切诸佛国土所有庄严皆悉成就。


○以内外财。


内财捨其身以代彼命等外财饮食车乘妻子国城等也华严列八十种内外财。


○安住自性[工*刀]德。


谓安住无為自性善根[工*刀]德也。


○成就念智等。


念者正念乃谓定智谓定相应慧安住不动谓安住寂静不动理心无所依谓念慧清净平等无所得皆顺如相谓如无為等遍诸法不见怨亲差别相等迴向也。


○不执為己及以他人。


华严疏云不為自己等者照理大智无私自他同体大悲利益囬向。


○离垢繒繫顶。


华严疏云内得此定灌心首故外示表彰白繒繫顶法从喻称名离垢繒但有此相知得彼定。


○受大法师记。


华严云住法师位(文)同疏云方能云雨说法以益眾生名法师位。

 

◎十地位次


○第一极喜地。


伦记云世亲取此中意释初地云成就无上自利利他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从义得名。


○初获圣性。


疏云初断凡性得圣性即依无漏无分别智等俱行五蕴种子為圣性体乃至若此圣性取三乘初智种正能生现[工*刀]能名為圣性。


○具证二空等。


又云具证二空蕳二乘等唯证一空今从詮说说如為空如非空也能益自他蕳彼二乘唯自利也由获大士圣性具证二空益自他三因故生大喜此地名极喜地。


○第二离垢地具净尸罗。


疏云别解脱戒道定共也即通三种。


○远离微细毁犯。


伦记云远离一切微细犯戒名离垢地者故犯名麤误犯名细初地离故犯二地离误故云远离微细犯戒地论亦取此意彼处释云离能起误心犯戒烦恼垢清净戒具足故名离垢疏云其初地时已离麤犯戒垢然此二地能全离故所以说之望前细故(文)第一布施波罗密圆满位此位戒波罗密圆满位。


○第三发光地。


伦云发光地者三地得定及闻持闻持还是定中差别依此诸定能发智光名发光地发是因义光是果义因果為名地论云随闻思修等照法显现名明地者三慧照明故名明地此直从彼所发慧果為名。


○胜定。


疏云定谓三摩地三摩鉢底无性云谓静虑名等持诸无色名等至。


○大法总持。


又云此地所治迟钝性於三慧有㤀失障今此地无㤀彼法名大法之总持法谓教法殊胜之教名為大法此定及总持為因能发无边玅慧光故总持以念慧為性(文)此位忍辱波罗密圆满位。


○第四熖慧地。


伦记云烦恼如薪智如火熖四地道火烧烦恼薪法喻双标名為熖慧地论亦取此意直名熖地。


○菩提分法。


谓三十七道品也。


○烧烦恼薪。


疏云即除第六识等中俱生身见等摄非谓一切。


○第五极难胜地。


伦云第五地中真俗胜智相违不遂由多艰难方得并起名难胜地从义得名地论释云得出世间智方便善巧能度难度名难胜地。


○真俗两智等。


疏云世亲云知真諦智是无分别知诸世间书论等智是有分别此二相违应修令合能合难合令相应故乃至问然相应者谓於真观為俗令境相入名相应為一念中二智并起名相应荅今令一念二智并生名合亦得前四地中犹未能故(文)此位静虑波罗密满。


○第六现前地。


伦云后智现前观於缘起无分别智多修[工*刀]用方现在前二智现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从义得名地论释云般若波罗密行有问大智现前名现前地无分别智不恒相续名般若有间作意方起故名大智现前。


○住缘起智等。


疏云谓观十二诸缘起文有最胜智观无染净令现行故名无分别(文)此位慧波罗密满。


○第七远行地。


伦记云始从初地讫至第七经一僧祗修无相行方得无间证入无相与彼第八清净地隣名远行地八地离[工*刀]用过名清净地地论释云善修无相行[工*刀]用究竟能过世间二乘出世间道故名远行前之六地亦修无相行不能相续不得名善七地无间故名善修前之七地所起眾行并有[工*刀]用今第七地於[工*刀]用最在后边是故名為[工*刀]用究竟前之三地修施戒定相同世间四地道品五地諦观六地缘起相同二乘出世间道今得七地能过前二故云能过世间二乘出世间道故名远行地此亦从义為名。


○出过世间等。


疏云前六地中虽有缘起染净无二犹有所治细相现行障执有生灭流转还灭相故未能空中起有胜行今此地中远离彼障亦能空中起胜行能治彼障二乘世间即不能如是。


○第八不动地。


伦云真智得无[工*刀]用所动俗智虽有[工*刀]用而不為现行烦恼所动名為不动亦从义用為名地论释云地行能纯熟无相无间故名不动者直就真智以释不动。


○相用烦恼等。


疏云相者有相用者[工*刀]用无性云一切有相一切加行皆不能动此地心故(文)此位愿波罗密满。


○第九善惠地。


伦云於一切种机说法自在解善获得无罪广大智惠解慧慧是体善是义体义得名地论释名无碍力说法成就利他行故名善惠地者直释善义不解惠义。


○微玅四无碍解。


疏云无性云由法无碍解自在了知一切法句由义无碍解自在通达一切义理由辞无碍自在分别一切言辞由辨无碍遍於十方随其所冝自在辨说(文)此位力波罗密满。


○第十法云地。


伦云无边烦恼所知障体所有随眠不调柔性名麤重身譬彼虗空十地所证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如空麁重故名法云法目法身法身譬云法喻双举故名法云旧世亲释法目於智以云譬智亦是法喻双举故名法云地论释云谓大法身具足自在名法云地。


○大法智云等。


疏云由得总缘一切法智总缘一切契经等法不离真如此一切法共相境智譬如大云陀罗门三摩地门犹如净水智能藏彼如云含水有能生彼总持定胜[工*刀]能故又如大云覆隐虗空如是法智覆隐如空广大无边惑智二障惑第二障此名麁重彼论又云又如大云澍清净水充满虗空如是法智出生无量殊胜[工*刀]德充满所证所依身故世亲云言充满者是周遍义。


○如是十地至故名為地。


唯识论文能证已下疏文也。

 

◎玅觉果满


○究竟无漏界摄。


疏云言究竟者畧有二义一蕳前四位名究竟二蕳二乘名究竟二乘虽得菩提涅槃非究竟义非高胜故。


○含容无边等。


疏云无為[工*刀]德涅槃所藏有為[工*刀]德菩提所含。


○并顺益相。


疏云无為有為二皆顺益。


○所依常故等。


疏云四智心品所依真如常故常其四智品体无断及无尽故说常无断常者是不断常义执身也无尽常者是化身相续常义。


○皆无逼恼等。


同云无逼无恼诸有情故非如有漏善逼逐处生死恼乱有情类不令趣涅槃。


○二乘所得二转依果等。


以下蕳二乘转依显佛转依名解脱身亦法身二乘转捨烦恼生死二法转菩提涅槃故云二转依。


○无殊胜法。


又云殊胜法者断所知障得无量[工*刀]德依故。


○但名解脱身。


又云解脱生死及缚法故。


○大觉世尊等。


又云解在牟尼名法身。


○成就无上寂默法者。


梵云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离言法也乃至唯我世尊大牟尼尊二转依果亦名法身亦解脱身也言法身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离烦恼故名解脱身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為法身此中意说有為无為各於自身[工*刀]德法依名法身故。


○体依聚义。


疏云何故名身体性义(五法為万法体性故也)依止义(為万德依止故)眾德聚义具三义故名為身。


○离相寂然等。


疏云离相者无十相也寂然者寻思路绝也绝诸戏论者离语言诸佛自性名自性身有為无為[工*刀]德依名曰法身。


○极圆净等。


又云眾相咸备名极圆体离眾患名极净无间无断名极常无所不在名极遍积聚有碍之体名色身乃至相续湛然者言相续者蕳自性身有生灭故言湛然者蕳他受用及蕳他身彼时断故。


○由平等智等。


疏云他身用中现身土由平等智现通说法等由观察智。


○合此二种等。


又云自他受用法乐等者名受用身。

 

◎入等三心


(如文可解)。

 

◎四加行位


○满心之位修四加行。


唯识论云為入见道住唯识性復修加行伏除二取。


○假有实无。


疏云此位唯观所取无故观计所执无非依他也假有实无有二训一假有实无此护法意也护法解意假依他实所执故二假有实无此清辨意也清辨假有配於世俗妄有实无配於胜义真无故。


○如实遍智。


疏云前四寻伺观计所执四境离识非有唯观所执无未观能取此如实智忍可前境离识非有所取空已復能遍知能取彼识离识内境决定非有能取亦空有云观唯有内心外境都无之时还起唯识实有法执观此自内心為无唯识云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


○四寻伺四如实。


唯识义章私记云推求云寻筹度云思於名等四推求筹度名四寻伺四如实智者从前寻伺所引果相也此智如见道实智故名如实智又无倒名如无谬名实於所缘境称实知故名如实智(后解為本通无漏故)。


○名者谓色受等。


疏九未(五十五帋)应捡。


○字身多字身等。


前卷不相应行下如解。


○名义相异等。


有能詮所詮差别故。


○二二相同。


疏云名义二种一自性同二差别同故合名义二种自性及二差别為合观。


○惠日前行相。


疏云行之言起从喻為名如日初出有前起相谓明相等。


○明得。


疏云明得是定寻思是惠故名為发乃至明者无漏慧初得无漏惠之明相故名明得明得之定名明得定。


○印顺定。


疏云印前所取无顺后能取无名印顺定顺通二种一名乐顺二名印顺乃至下品忍名印忍印所取无故中品忍名乐顺乐无能取故顺修彼故上忍起时但名印顺印能取无顺观彼故故合三忍名印顺定忍者智也印顺俱定名印顺定。


○决定印持等。


又云决定印持者是下忍位无能取中亦顺乐忍者是中上忍位也顺通中上乐唯在中有解云论依印顺定乃至决定印持下忍也无能取中以下上忍也同学抄图云下忍(印可)中忍(乐顺)上忍(印顺)。


○既无实境等。


疏云遍行所执所取既无彼计所执所执能取寧有。


○印顺忍时等。


疏云下中上品印忍顺忍之时合此三位四善根中总立為忍。


○印前顺后等。


疏云名印顺者印前所取无顺后能取无及印能取无故立印顺名此释三位别名。


○顺乐忍可。


又云顺乐忍可者顺乐后位上品之忍修无能取。


○立无间名。


又云无间即定也。

 

◎真相见道


○真见道。


有云真见道者则前所说无间解脱二空无分别智也亲证真故名真见道也是根本智观也相见道者出前根本无分别深观起后得有分别法智还於前无分别智所证真理分别安立变如相忆念彼也所反如相非真唯识性其体似真如依他相分也唯识相故名相见道也。


○若时菩萨至戏论相故。


疏云不取者无能取执不取戏论相者无所取相观真胜义名无所得。


○尔时乃名等。


疏云心境相称如智冥合俱离三取绝诸戏论故名平等平等真胜义性者体即真如。


○此缘真智等。


同学抄云论第七云相者境之体相能缘心逼附境体狭帯境之体相故名是帯己相也是以正智缘如之位即与能缘自体非一异故即自证己体性别不变其相与能缘心起之时狭帯境之体相也凡缘离自之法方变相分此乃自故何别变相不变相故虽无变帯义有狭帯义故尚成所缘缘也唯识论见道无分别智相见二分有三师异义第一师云此智二分俱无摄论说无所取能取相故第二师云相见二分俱有所缘论说识依彼生帯彼相故名缘於彼故立义云若无真如相应非是所缘若无见分应不能缘寧可说為缘真如智第三师云此智见有相无瑜伽七十三说无相取不取相故立义云既言无相取寧无见分不取相故可无相分也第三师义為正也此缘真智至不离如故会第二师引论若无真如相应非是所缘义於中虽无相分至不离如故论文此缘真智至而起名缘疏文也论举喻显成云如自证分等缘见分时不变而缘此亦应尔(文)疏云自证分等缘见分等非帯彼相分起得名所缘故此无分别智与后得殊故必无相如前第七卷四缘中解。


○虽有见分等。


疏云解第一师所引教文摄论无所取能取相故文也。


○虽多剎那事方究竟。


疏云即是会五十八等一心见道之文若一心见道以无间解脱一胜进名多剎那总名一心非无间中復有多念(文)事谓断证。


○此有二因䓁。


明詮道云第一义不正义第二义正义也论第九应考。


○除耎品分别随眠等。


明詮道云耎者下也上品麁惑随能断下品智故名下品也疏云随智说為耎等初起名耎次智名中胜前劣故后起名上於断见惑此智最上故以惑随智说三品也。


○中品分别随眠。


明詮道云此亦上品法也。


○一切分别。


又云下品人法二执细难断故以上品智断。


○以假相法则彼真。


疏云法者法则效学為义。


○有四见分。


人空(无间道见分解脱道见分)法空(无间道见分解脱道见分)。


○有差别故。


烦恼所知二障差别也。


○无间道中人法见分等。


有解云三心初心法无间道生空见分第二心法无间道法空见分第三心总法解脱道二空见分也。


○依观所取能取等。


疏云所取谓諦理能取谓缘理之智法忍法智缘諦理為境观所取也类忍类智缘前智品观能取也此唯别立无间解脱不总合说故名别立有十六心。


○一苦法智忍等。


有云於效法所缘法忍法智所缘苦諦如也所效学真见见分也所缘所效各别也。


○二十八种。


疏云欲界苦下十上二界除真各九。


○忍前苦法智。


见道无漏安立智前加行智缘理之姿证忍云忍也。


○谓智无间等。


苦法智无间也缘苦法忍缘苦法忍也有云凢类忍类智所缘法忍法智也所效学真见道自证分也缘与法二别可知苦类智忍缘前忍智后圣法明詮道云法忍法智之后一切学无学圣法(文)苦智之类后学无学一切圣法皆苦法智忍流类何谓流类曰俱无漏故有云此流类之义释类名。


○决断為智惠即不尔。


唯识义章私记云智其体如何荅其体即是别境中慧然随义异立二名也。


○八观真如等。


疏云法品缘如类品缘智。


○现观忍。


疏云现谓现前明了现前观此现境故名现观。

 

◎资等五位


○加[工*刀]而行。


一切菩萨於初无数刧具修福惠资粮顺解脱分既满已為入见道住唯识性更復加修行[工*刀]也。


○近见道故等。


疏云对法八说所有资粮皆加行道有加行而非资粮此四善根非资粮道加[工*刀]而行初位亦名加行近见道说独此得加行名乃至以近见道名加行初位不得此名加[工*刀]万行方行初位亦名加行。


○出相见道已等。


疏云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见道已等同学抄云问以欢喜地入心全為见道乎否荅任宗家处处解释可取入心全而為见道。


○為断餘障证得转依。


疏云初地住出心后渐至究竟金刚道来皆断俱生法执种故至无学位便证转依。

 

◎三大僧祗


○三大僧祗。


伦记云九三大阿僧祗刧依华严经第二十四卷阿僧祗品有百二十数第一百二十名一阿僧祗依旧摄论说三十三阿僧祗第二刧為小一刧為二十一刧第三刧為中一刧為九故初為大一刧為三故虽有此文不知积何以成无数若俱舍论引解脱经说六十数唯有五十二餘八㤀失第五十二名阿僧祗仍以十积数不同华严从万以上皆倍倍积谓万万名亿等以大小各别故取数不同又若瓔珞经楼炭经等中佛随机说刧数多少非一但大智度论引经说有万百由旬城溢满芥子有长寿人过百岁已持一芥子去芥子都尽刧犹不尽乃至广说真諦云如经说芥子聚尽刧犹未尽者百年取一乃至唯一芥子不名為聚故名聚尽以有芥子在故名刧犹未尽。


○三祗时量等。


同学抄云问三阿僧祗刧量為齐等将如何荅或云齐等或不齐也此两义中今依不齐义也同学抄云但依修行不同建立之所谓地前所修施䓁烦恼被杂名波罗密多位七地已前施等渐增烦恼力劣八地以上一切烦恼永不现起如次名近波罗密大波罗密或唯有漏漏无漏间杂纯无漏相续為三刧不同又凡圣异故地前為一於圣者有[工*刀]用无[工*刀]用异故七地三地為二大刧。

 

◎十波罗密


○安受苦忍。


疏云对法云安受苦忍是捨下劣心任持心若下劣不能受苦故下劣心谓起趣寂心。

 

◎三波罗密


○一名波罗密多。


伦云耎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密多者地前所修未成上品但是耎品中品但名波罗密多。


○二名近波罗密多。


又云是名近波罗密多者去菩提近故名也。


○三大波罗密多。


又云八地已上出其位地是名大波罗密多者八地已上无[工*刀]用修一一行中起无量行故得大名。


○近无加行。


无加行者无[工*刀]用异称也。

 

◎[工*刀]无[工*刀]用


(如文可知)。

 

◎遍等三性


○由彼彼至所遍计物。


疏云妄分别故遍计种种所遍计物物者体也即能遍计心起所执也彼彼者以此计心品类眾多或二三等至下当知说為彼彼唯识论云识品虽二而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遍计不同故言彼彼疏又云所遍计自性云何摄大乘说是依他起遍计心䓁所缘缘故又云遍计依斯妄执定实有无一异俱不俱等。


○谓所妄执䓁。


有云此说所执之体也谓虗妄分别所执三科法实我实法自体性及差别义為所执体问法中自性差别可知我二云何荅但总為我名為自性遍常䓁差别名為差别。


○此所妄执䓁。


疏云所妄执心外法我自性差别体性非有如龟毛兔角等体定无故总名遍计所执自性。


○如是自性。


又云遍计所执自性都无所有非少可有故名都无依他法少可有故何以知无理教二法子细推徵不可得故。


○周遍计度。


疏云周义释遍度义释计唯第六识能周遍计度第七识䓁是此类故亦名遍计但可名计而非遍故。


○二空所显至名圆成实。


疏云依二空门所显真如一圆满二成就三法实性具此三义名圆成实。


○显此遍常非体虗谬。


又云如何真如具此三义由此真如一者体遍无所无故即是圆满义二者体常非生灭故即是成就义三者体非虗谬诸法真理法实性故即此体言贯通三处论影畧故通上常遍。


○蕳自共相虗空我䓁。


又云且言体遍欲显何义常显何义非虚谬言意显何䓁义体遍即圆满以下文如次荅此问。


○等妄执故。


此一句释论蕳自共相虚空我等䓁字谓䓁者䓁妄执故又言䓁者䓁卫世即大有和合僧佉自性虽彼计遍又体是常今言彼体是虗谬性非定有体故復言䓁。

 

◎三性观行


所观境通三性故曰唯识三性观唯识义章云所观唯识以一切法而為自体通观有无為唯识故襍集论十二云一切法者即三自性谓遍计䓁问唯识者遣外境取内识言也何忽云遣遍计显依圆耶荅外境者即实我实法遍计所执相内识者则如幻依他及彼识实性真理也故唯识者遣遍计显依圆三性观也。

 

◎伏断次叙


◎故意方行


(如文可解)。

 

◎永灭不行


○变易时长。


解云变易时短则因行不圆故变易时长修无量行也。


○不假数资。


蕳囬心二乘彼既断烦恼种故变易最短故以愿力数资令变易长。

 

◎顿渐二悟


(如文可知)。

 

◎智增悲增


○从不还阿罗汉。


不还欲界思惑尽进断上八地思无学断三界见思俱尽预流顿断三界见惑一来断欲界六品思惑餘三品在。

 

◎二种生死


○麤异熟果。


疏云易可见故有定限故易了知故二乘世间共知有故名之為麁五蕴為性。


○随因缘力有定际限。


疏云此异熟身命短长或一岁一日乃至八万刧䓁随徃业因惑缘之力有尔所时若身命定有际限故名為分叚可為一分一叚䓁故名分叚也。


○细异熟果。


疏云此望分叚转净妙故转微细故转光洁故无定限故非彼世间及非迴心二乘境故名為殊胜唯玅唯细唯是菩萨及其自身并佛境界故名為细。


○由悲愿力至故名变易。


疏云出大悲救生大愿得菩提力故改转旧鄙恶身成今殊胜身命转先麁劣身命成今玅细身命前有定限斋谓此业此洲此界此地定尔所时今此业此洲此界此地齐限不定乃至变是改义易是转义改转旧身命生死成今身命生死故名变易。


○玅用难测䓁。


疏云非二乘境故名不思议乃至非谓菩萨佛不知名不思议也。


○有分别业至而起悲愿。


灯云释论诸无漏有分别业䓁文。


○由所知障䓁。


有云菩萨起菩提有情实有法执欲菩提有可求有情可度之时起猛利悲愿受变易故以所知障远為助缘也。


○除无想天䓁。


除无想五净居不动业餘一切不动业欲界福业為近胜缘。


○虽实变易至依胜缘说。


义灯六末文资身故业下有故此论云无漏定愿资有漏业十二字胜劣两缘下有故胜鬘䓁云无漏业因所知障缘有意生身既以识䓁名言种子為亲因生二十九字。

 

◎二生死位


(如文可知)。

 

◎镜智心品


○镜智心品。


论云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得。


守千云外问云智非识何云尔耶荅意论智虽非识以下也识智言各摄一聚有漏智依识转故识為主故一聚名识今说有漏一聚转转识无漏位一聚以智名呼之故得云智互一聚识云一聚智各各虽别实转识得识转智得智故无相违此初说意也又云第二虽有漏智劣识强无漏智强识劣实转识得识转智得智转强义為示劝有情捨有漏强识得无漏强智如此有漏一聚云识不云智无漏云智不云识明捨得之义也(是论第二说意)。


○离诸分别䓁。


疏云佛地云离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境及行相二俱叵测名為微细乃至自性明善名為清净有漏永亡离诸杂染守千云性相清净者性自体分相见分也或性无為相有為离诸杂染者义演引佛地论永离一切烦恼障(云云)此杂染狭取烦恼歟。


○能现能生䓁。


疏云能现能生身土智影者自心心所不缘著本质如现餘三智影䓁名為能现餘色根䓁身土䓁德名能生亲照本质护有云疏三释义演释之初释三智能缘心心所自种生彼為本质境智变三智影像故云能现本质第八始非变出物疏不缘著本质者此意也色身根土䓁第八始变出更他本质不睱自变出故云能生。


○无间无断。


疏云无间就时无断就方一切时能现一切处影故。


○诸处境识。


有云处者内六处境六境识六识。


○了俗由证真。


疏云缘俗名后得者了俗由证真证真為先缘俗智生故名后得。


○餘一分二䓁。


餘唯指平等妙观二成所作智唯后得智摄故。

 

◎平䓁心品


○大慈悲䓁。


明詮道云䓁拾平等中餘八。


○无住涅槃䓁。


疏云由缘无住涅槃故此识恒共悲智相应涅槃名能立悲智是所立名為建立乃至更无转易名為一味无间断故名為相续。


○平䓁性智至穷未来际。


论第十文随诸有情以下疏文。


论云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玅观察智


○玅观察智至皆获利乐。


论文摄观无量已下疏文。

 

◎成智心品


○变化三业。


疏云瑜伽第九十八说不能化根心言三业似意业转如后当知名似心。


○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有云智能作所作事业则神通䓁可八相成道化仪。


○成所作智至所应作事。


论第十所作之成至成所作智疏文此品亦能至后得智摄论第十文也。

 

◎玅平初起


若能观智识至趣入真故唯识义章文也私记云问此文意何荅是明能观识通真諦俗諦并加行根本后得智兼明餘七识非能观之所以也珠云除第六识所餘七识不能起空䓁三行及苦䓁十六行总缘遍法观三性理及四諦理趣入真见道此说不能起加行位入真行相故云不能趣入真。


○通中后智。


私记云问第七成能观三智中何荅通中后智(云云)意云通正后二智非趣求智故不通加行智若能观智识因唯第六章云佛果通八识能為唯识观私记云佛果自在故通八识為能观体。


○第七由他至中后智。


唯识义章文也私记云问此文意何荅是明第七识亦為能观义也义演云第七识唯引第六识故為唯识观问云何引第六识荅地前中第六中作唯识观故入见道时一时虽成无漏而约地前时加行故第六识引也若地前时第六识不作唯识观者第七不作唯识观故。


○有漏第七䓁。


以下私记文也彼云第七识非断惑问何故第七识不▆能对治道荅此问文也。

 

◎镜事初起


○异熟识种至不相违故。


疏云无间道与异熟识䓁俱灭故既非障法故不相违乃至是种现同时义。


○无所熏识䓁。


疏云无间生已四智圆明无所熏识诸无漏法更不增长应成佛故悲智无穷故尽未来际。


○三无记法。


威仪工巧反化。


○此不共依。


疏云不共者蕳有漏第八识是共故可為无漏识依。


○此俱有依。


疏云显非䓁无间缘无间缘根前后生故得依有漏。


○此同境根。


又云蕳第七為六依彼虽有前义非同境故。

 

◎初地所断


○异生性。


伦记景云具[糸*(十/甲/寸)]见断烦恼种子假立异生性以障初入圣故道理见断烦恼业及异熟并应建立异生性体但以种子怚相续故偏建立泰云异受趣生各取异境[工*刀]由见惑故於见惑故於见惑种子[工*刀]能假立异生性圣人不受五趣异生及证真不异故见道初心已去名捨异生性。


○断恶趣诸业果䓁。


彼分别二障所发恶趣诸业及恶趣果报疏云䓁者䓁取恶趣非业及非异熟及䓁餘增上果䓁法及人天趣中分别所起业及果。


○说能起烦恼。


又云能起之中但说烦恼以所知障与之俱故总名烦恼。


○或彼唯说利钝障品俱起二愚。


是第二说也疏云第一言执著者明是利障品俱起愚第二言恶趣杂染非心业果但是钝障品俱起愚乃至此中不别言烦恼言烦恼但是利钝障品俱起愚即唯无明此师意说唯取无明与见非见俱名為利钝说十地中断十无明故不取餘烦恼䓁也。

 

◎二地所断


○彼麤重等。


伦记云二地有二一微细犯是失念误犯二种种业趣谓见三业三行差别又云此有二说显彼二种是第一说也前二愚是现行麁重是种子或二所起无堪性是第二说也此说意前二愚种是麁重是二品所起无堪任性。


○即邪行障至误犯三业。


疏云十地云邪行眾生身䓁障所知障者蕳烦恼障俱生之言蕳分别起一分之说蕳餘修断诸所知障下準此解。


○或唯起业不了业愚也。


此第二说也疏云初是起业愚后是不了业之愚。


○若发业招生死。


疏文次上有问曰前二种生死中言所知障不能发业何故此中言俱生一分所发三业是业趣愚荅若发业招生死所知障不能非[糸*(十/甲/寸)]法故前三种生死由此说不发若障智三业不招恶果此亦能发。

 

◎三地所断


○胜定总持䓁。


疏云胜定者等持䓁至总持者四十七说有四陀罗尼法义咒能得菩萨忍今即初二摄即是闻持陀罗尼(文)及彼所发彼指定总持疏云定亲发修慧总持亲发闻思故灯云闻思在散思慧唯欲云何得定已后发胜三慧荅由得此定令欲界中所有闻思得增明故此定不起三慧非胜。


○修慧与定相近䓁。


由定亲发修慧故云相近。


○彼昔多等。


疏问欲贪者烦恼名何故所知障中名欲贪。


○欲贪随伏。


下本文有所知障為本断故烦恼是末便伏十三字。


○此无始来䓁。


全文云此烦恼无始来所知障转故。


○闻思闻持相近。


由总持亲发闻慧故。


○然从胜障䓁。


谓欲贪愚障胜定修慧最胜圆满总持陀罗尼愚障总持闻思慧最胜故从胜障分二愚也。


伦师云三地二愚者一者欲贪障则障䓁持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者三地得闻持䓁德二地未得从所障為名。

 

◎四地所断


○最下品故䓁。


此上有问谓如何此名微细最下品故次下以三义荅微细义。


○随逐於身不捨於身。


疏云非如分别起逢善友便捨於彼故此名下品。


○彼昔多䓁。


疏云问既是所知障何故立烦恼名述曰亦显以上所知障立烦恼名虽有别头生者皆多分与烦恼同一体而俱起故立烦恼之名。


○彼便永灭䓁。


疏云由所知障断故烦恼末亦永不行。


○菩提分法特违彼故。


疏云定法二爱特违菩提分法者以菩提分法得无漏定及胜无漏教法及别别法故前地照了大乘法教仍生爱著此地教法及念惠䓁方名為得今既於定於教法及念慧䓁起爱於彼不得自在故障菩提分法故名特违。


○瑜伽说断二愚。


伦记云四地有二一䓁持爱则三地中起爱禪定心障於四地二者法爱三地菩萨以爱法故求法行忍。


○所知障摄。


定爱法爱俱者所知障摄。

 

◎五地所断


○障五地无差别道。


疏云前地依觉分观观身受䓁及无漏道由所知障令善心䓁故有欣猒此地真如名无差别故缘彼道名无差别生死涅槃既无差别何得有猒復有欣耶。


○瑜伽说二愚䓁。


伦云五地二者一者一向作意弃背生死二者一向作意趣於涅槃并四地中起障於五。

 

◎六地所断


○彼障六地无染净道。


疏云由前地观四諦故有二染二净故障六地无染净道此地真如名无染净故缘彼道名无染净。


○瑜伽说断二愚。


伦记六地二者一现前观察诸行流转者六地现前观十二缘诸行流转五地未得障於六地从所障為名二相多现行者五地菩萨虽俱猒乐而猒生死相多现前行障於六地。


○执有染者。


疏云缘苦集行流转相為障执有染者。


○执有净者。


又云缘灭道净相為障。


○取净相故䓁。


疏云由取无漏净相故相观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观即后得智作有相净观也虽作无相少时能故。

 

◎七地所断


○执有生灭细相等。


疏云由前六地作缘起观流转还灭尚有生灭微细相故故名為障此地真如名种种无别真如故此道名玅无相道此细相為障。


○纯於无相。


空理谓无相。


○未能空中䓁。


疏云所言空者无相空理也於空中作有行即真观中起於有观冥真俗二境合本后二智少用[工*刀]用即能得故。


○瑜伽说断二愚及麁重。


伦记云七地有二一者微细相现行愚者七地长入无相真观六地虽观无相未能无间时时犹见细相现行此生能障名愚二一向无相作意方便愚七地作意方便一向无相真观相续六地犹见细相现前障於七地作意方便一向无相此就所障[工*刀]德復立一愚。

 

◎八地所断


○前之五地䓁已下辨障相。


疏云前五地观心犹劣无相观少第六地中犹观染净平䓁如故住无相第七地中断微细生灭相故无相恒续而有加行与八地䓁别。


○由无相中䓁。


疏云未能任运入无相观者不自在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明此地以前亦现相土未名自在未能任运现故言现相者即是随欲现何相者即能现之如现金银䓁相珠宝䓁相皆能现故此即宽遍便於相中别建立土自在土自在者随欲现大小土䓁现金银等色。


○瑜伽说断二愚及彼麁重。


伦记云八地有二一於无相作意[工*刀]用愚者当体為名七地真观虽復相续而有[工*刀]用障於八地无相无[工*刀]用二於相行自在愚者八地菩萨於俗相行中利他有[工*刀]用未得自在自利无[工*刀]用已得自在七地未能从所障為名名於相行自在。


○生空智果。


明詮道云第六生空正体智及后得智果。


○不违彼故。


疏云法执末那不违彼故。

 

◎九地所断


疏云前八地中得无相乐耽著寂灭不肯进修诸佛七劝方能进趣故唯自利九地之障四无碍解利他法。


○瑜伽说断二愚及彼麤重。


伦师云九地有二一於无量说法者是义无碍无量法句文字䓁者是法无碍二辨才自在愚者词无碍及乐说无碍九地已得八地未得并从所障為名。

 

◎十地所断


○大法智云䓁。


疏云大法者是真如缘如之智譬於大云故名大法智云及诸含藏者即佗罗尼门三摩地门诸[工*刀]德䓁大法智云含眾德水充满法身故所含藏即诸[工*刀]德所起事业谓智所起诸大神通。


○瑜伽说断二愚及彼麤重。


伦记云十地有二一大神通愚二悟微细秘密愚者大神通则是五分法身微细秘密则是真如法身九地不得圆满此二法身。

 

◎金刚所断


○於法虽得自在。


疏云总持及定并业皆名為法。


○瑜伽说断二愚䓁。


伦记云如来地有二一於一切所智境极微细著者则是悲想[宋-木+取]下下品烦恼随眠二者最极微细碍者则是悲想[宋-木+取]下下品所知障体。

 

◎极脱所弃


(如文可解)。

 

◎十种真如


○一遍行真如。


有云初地初既入见道证二空真理而二空真理遍诸行故名遍行真如也谓诸法无有一法非无我既二无我所显理也故此理可遍一切各遍行真如也。


○二[宋-木+取]胜真如。


疏云由离犯戒证此真如德庄严故有云此地具极净尸罗极净尸罗具无边[工*刀]德一切法以尸罗為最胜故。


○三胜流真如。


疏云由得三慧照大乘法观此法教根本真如名胜流如无性云由所流教胜故捨身命来此善说有云第三地所证真如名胜流真如谓此地照了殊胜三惠所流生教法所流教法极[宋-木+取]胜故所证理名胜流真如也。


○四无摄受真如。


疏云此如无所繫属非我执我慢爱无明边见我所见䓁所依取故。


○五类无别真如。


疏云由生死涅槃二皆平䓁故无差别谓唯一物非如眼䓁有别类故。


○六无染净真如。


疏云教安正為胜义法界不善䓁此无别也。


○七法无别真如。


疏云由离生灭细相现行故虽多教安立真如无别。


○不增减真如。


疏云染法减时而无有减净法增时而无有增即断染不减得净不增今此復别离增减执故。


○九智自在所依真如。


疏云中边云由智自在圆满证得无碍解故餘论解同问此地已得智自在者何故十度十地修智荅无性云谓此地中得无碍辨所依止故分证智波罗密多於一切法不随其言善能了知诸意趣义如实成就一切有情受胜法乐非谓全得智波罗密。


○十业自在䓁所依真如。


疏云业即神通及陀罗尼三摩地三种自在业即身䓁三业中边云随欲化作种种利乐有情事故总持中有文义二持持一切法文义。


○虽真如性䓁。


疏云此即第三释其妨难真如一味何答分十真如实无别随其所证所生能证胜德假立十种。


○虽初地中䓁。


又云初地中於十真如非不皆达未圆满故后后建立故立十种行位有十故今谓十真如外可立佛果所证真如耶否古德论议也别不立义可正乎。

 

◎依詮癈詮


(如文可解)。

 

◎变化身土


○此土亦以有情五蕴䓁。


佛土章云虽有种种眾宝庄严依法出体外土唯色内土通五所化有情五蕴成故。


○佛变唯无漏。


佛所变身土俱成事智所变故上品无漏相分虽然今令似有情所变有漏身土变故有情所变佛所变和合似一身土也喻如共业所变器界也。


○净秽同处。


伦记云有说无别处所如净名经说足按变土又如大乘同性经云秽土成道名為化身䓁有说反化净土有别处所如极乐国九品徃生如是两解任情取捨。

 

◎长时暂变


○长时净土其相可知。


同学抄云於变化土有长时净土哉荅古来评之今淮秘释有长时净土演秘解释虽有二说以有為正四善根能化是业上大释迦也彼所居上岂非长时净土哉。

 

◎自受用土


○还依自土。


疏云还随自受用土下二身随自土亦尔非离身别有土。


○如净土量身量亦尔。


同学抄云问自受用身诸根相好一一可遍法界荅枢要有二释一云实遍法界二依用说遍实不遍虽作二释人师多取初释。


○相续四尘等。


解云声无常法依所作力始显非法上自本具故。

 

◎他受用土


(如文可知)。

 

◎有边无边


(如文可解)。

 

◎自性身土


○虽此身土体无差别。


通难难云凡法身理体一味不可分身土相。


○而属佛法相性异故。


同学抄云佛者义相也法者体性也以义体為身土差别也。


疏云䓁已下释次上而属佛法相性异故论文也问属佛法相性方何耶荅佛是相也法是性也谓身者积集义也土者体性依持义而真理有為万德集依故此义门既同相用佛身之万德积集身故属佛门相用為身也次真理者有為法自性依持万法其义同土义故云属法门性体為土也仍应言於一理谈万德积集之义為身谈真理自性為土谈积集之义门寄相用佛身註故属佛為相谈万法依持义门寄真理自体性故属法為性也佛土章云以义相為土以觉相為身以法性為土体具恒沙真理[工*刀]德此佛身土俱非色摄非心心所但依一如差别义说。

 

◎摩醯首罗


伦记云景云具应言摩訶摩訶是大醯首罗此云自在基云谓初住作一天王二住四天下乃至第八為小千界王第九為二千世界王第十菩萨生摩醯首罗天即净土其实在下二界间以无漏业生故名究竟上。


○将成正觉䓁。


第十地菩萨将成正觉时先徃大自在宫正受佛位时其净土不定不必大自在宫何故先徃自在宫耶荅佛位是万善极果法王胜位故為显胜位必生胜处现自在宫也。


○十地经论言䓁。


演秘云论净居天上大自在宫䓁者十地论云现报利益受佛位故后报利益魔醯首罗智处生故释云行满今生即证佛果名為现报以前十地诸行但為远因所以佛位不名后报菩萨最后身地前业感故名后报圣者不造招后业故后身菩萨名之為智因智最胜以智标名即此菩萨处彼天中名智处生处谓安处。


○据初徃说。


自在宫十地究竟菩萨证佛位之时所居他受用净土也此自在宫有二种若菩萨初徃自在宫在色究竟上若菩萨正受佛位时所居自在宫处处不定故十方萨埵欲受佛位未必去此徃彼只不动座即此处变自在宫同学抄应捡。


○瑜伽第四云色界之中䓁。


梵眾梵辅大梵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徧净无云福生广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


○非别处所。


伦云无别宫宅上下参差故基师云即凡夫位所造广果天处业将入第八地生广果天无漏极熏资彼先时后报之业至苐十地满心方生於彼华严经云现报利益受佛位故后报利益魔醯首罗智处生故此言生者以练麁果转胜得玅故名為生非无漏心有命终受生之理。

 

◎三身成道


○应有佛果增减过。


同学抄云若实身化身成道非同时者前后佛果可有胜劣。


○以后為正。


同学东山云三身成道同时异时古来云云非一且可存异时义也凡十地究竟萨[坑-几+(北/土)]二利义根既圆满欲成正觉之实身徃自在宫化身在知足天实身唱智处城成道知足化身即下阎浮故知入胎已去相皆是成事智所现也第六道相在后时唱实身化身成佛前后云事无疑。


○佛身餘身䓁。


以下会释他宗人师[利-禾+(光-兀+天)]三佛具足无有闕减佛身指八相第六成道相餘身指八相中入胎䓁前五相共变化身也然八相中入胎相实身唱智处城觉即时下阎浮入胎是则实身化身既同时更无三身闕减之失故同学云自受用成道时必现入胎䓁化身二利义根同时圆满故。

 

◎三种常住


(文易可知)。

 

◎净八识聚


此一章依唯识论第入及疏八本。


○於自他身䓁。


疏云净入识聚若自佗身自佗八识為缘皆增所缘缘。


○故名遍缘。


唯识云净八识聚自佗展转皆有所缘能遍缘故。

 

◎五重唯识


出唯识义章。


○遣虗存实至理有情无。


私记云此文意何荅标遣去存实观之意也依唯识论於遍计所执起有执於依佗圆成起空执今依此论以空观遣有执以有观遣空执若细论者空有二执应正遣空俱是情有理无故故於三性增益损减之执俱观应遣空圆成正智之境依佗后智之境故云二智境界乃至问其遍计遣空二性存有之意何荅凡夫执心之前实我实法之相当妄情显现今观行者观实我法虗妄显现体用都无之时妄情断故我法之相不更显现是名遣虗依圆二性诸法体实也执心之前虽不显现观行者前如理显现故观依佗是诸法之相圆成是诸法性是名存有也。


○唯言但遮至实有色䓁。


又云问引此文意何荅是引唯言释证遣虗义也即显唯言之所遮也一切愚夫二乘䓁执定离识实有色䓁今既遮之妄颠倒故问其所遮色䓁者䓁取何物荅䓁取心心所不相应无為也即遮遣遍计所执五法事理唯虗妄起体用都无也。


○唯言总显至所显真如。


私记云引唯识第七文也即是先引识言释证存实义乃至疏云一切有情各各有八识遍行䓁六位心所各各自体分及此所变相见二分及色心分位二十四不相应䓁及彼二无我空理所显真如(文)识言所表凡有此五类。


○识自相故。


私记云八识心王名识自相言自相者谓自体也。


○二捨滥留纯识。


私记云初重明三性相对观遍计所执遣虗观依圆二性存实修唯识观约其所存五法事理有心有境而境有[冰-水+监]故捨之不云唯境心无[冰-水+监]故留之名唯此重意也。


○虽观事理䓁。


私记云虽观事理䓁者安立初重也然此内识䓁者正标此重意也。


○有境有心。


又云总相而言五法事理中心心所法為心缘虑性故餘三為境非缘虑故若细论者相分為境后三分為心凡心起必诧此内境生境是為因能生心果故摄境从心摄因从果但心云唯不言唯境。


○识唯内有䓁。


此唯识苐十全文也私记问先此文意何荅疏云论外人难内境与识既并非虗如何可言唯识非境论荅有二初云识唯内有境亦通外即境相分内是依他外是遍计所执以非心所变法说之為外非体实有名外恐心内之境滥心外之境故但言唯识又疏所缘缘亦是外若言唯境恐取心外之法故此不论。


○摄末归本识。


先第二重心与境相对境有[冰-水+监]故捨之不名唯境心是纯故留之名唯识了今此重意其心中有本未谓自体分能变故名本相见分所变故名末摄其相见之末归自体之本名唯识此重意也。


○四隐劣显胜识。


又云前第三重辨摄相见未归自体名名唯识了约其自体分更有心王心所而心王是胜心所劣隐劣心所显胜心王名唯识此重意也。


○心及心所俱能变现䓁。


又云虽心心所各自体分变似相见二分显现然诸教中但说唯心不言心所者心是所依為主胜故心所是能依如臣劣故显胜心王但言唯心不言心所也又科云心及心所俱能变现者安立前第三重也但说心䓁者正标此重意也。


○五遣相证性识。


又云前苐四重隐劣心所显胜心王名唯识了今此重意其心王中事理相对遣事证理名唯识此重意也。


○识言所表䓁。


又云明正体智证圆成理是则正重意也乃至善珠云识言所表具有五法谓识自相䓁也五中前四事后一理也今遣事相用识理性体即显遣二性证圆成也又科云识言所表具有事理者安立前四重也事為相用䓁者正标此重意也问五重為教唯识荅教理皆有五重然今所明理唯识也故惠沼云所詮既有五重能詮教亦有五重问此五重若是章主所立荅灯云或以世亲五理成佛五教或以五教成彼五理或以五教成五教或以五理成五理䓁如是望以弘道乃至以戒贤望护法以遍觉望戒贤以弘道望遍觉总可有四百二十四释计之可知。


畧述法相义依释卷下(终)


享保癸丑年四月吉日性威照对


京兆书舘 井上忠兵卫 钱屋庄兵卫 共梓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表无表章详体文集 【三卷】 下一篇法宗原私记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