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阳泉市定县西锁簧西来寺 05-04
·阳泉市盂县建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永清寺 05-04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文库热门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阳泉市定县西锁簧西来寺 05-04
·阳泉市盂县建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永清寺 05-04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TOP

表無表章詮要鈔 【六卷】(五)
2018-02-14 11:44:2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240次 评论:0

表无表章诠要钞卷第三


第五得舍分齐二 初标分


(章一差别缘二无羌别缘者听闻钞云谓或自然得或见谛得等十种有羌别故言差别缘出家五众从他义齐等在家二众自受从他义等无差别故云言无羌别缘章初羌别缘唯在具足别解脱戒等者谓此中但明大僧尼具足戒得缘不通余戒故言唯在具足戒等无差别缘通七众戒等故言通在一切章一得具足别解脱缘等者谓自然善来等非羊石得皆是具足别脱缘问俱得具足大戒缘何限初缘安具足别脱称耶答揔即别名(文)章初缘通在佛及第子者谓於得具足缘中自然得在佛独觉善来等在佛及弟子故(云云)显业云章然二皆通现在灭後者问初缘之中八敬三归等缘云何通灭後哉答今通者约多分也谓二皆通者十种缘等悉通义ニアラス此十种缘之中以有通物云通也可思之(云云)光然二皆通之二一义有羌无差之二也一义得具足羊石得二也後义不叶下文连续得具足在世羊石灭後故(云云))。

 

二且下正释二 初得二 初得缘二初有差别缘二 初得具足别解脱缘二初泛列律论异说二 初标


(私云四律者一十诵律二四分律三僧只律四五分律也五论者一毘尼[母-(、/、)+〡]论二磨得勒伽论三善见论四萨婆多论五明了论也)。

 

二四下释二 初四律四 初十诵律二初标同宗


(章是萨婆多宗者宗轮论异执论云说一切有部十八部论名曰萨婆多此言有亦言一切有从计为名(云云)光云同俱舎第十四同同宗欤同得缘欤寻ナレトモ同得缘也律毘婆娑事一义善见论也四分同也一义指律疏也问四律中何初举十诵哉答小乗中萨婆多宗大々乗[商*欠]对故初举之(一义)或诸律中此律十种具足圎备故(一义))。

 

二十下列十缘二 初佛标


(如文可解之)。

 

二一下正列十 初自然得二 初准论标


(光云自然得自然者不藉众缘故云自然欤冥自然法性理故云自然欤章主御意不藉众缘故云自然欤(云云)续後钞云佛与独觉一座经三十四念成道第三十四念(解脱道)位得戒但独觉有二类麟喻一座成正觉与佛同也部行先证前三果证第四果时不从师故云部行也此第四位自然得戒也(私云部行自然得论义也)七帖钞云无间道位自然得戒(云云)此误也又独觉见道初念自然得戒(云云)此又误也彼明了论ナキラカせル欤彼论佛独觉见道得也至下可知之(云云)问佛因中得戒欤果中得戒欤答一义剃发染衣位得戒ナレハ因中得戒也(五分律意)一义十六心中初苦法智忍位得戒(明了论意)一义小乗意第九解脱道初念尽智第二念无生智大乗意於一念望义得名也大小虽异何尽智心位得戒也(今章意也)一光云佛果戒自受从他中何云题守千云相即可尒理即不然(云云)於相佛者化身从他也自受用自受也(云云)一佛三十四心断结成道小乗性相也见道十六心修道九无间九解脱道也独觉百六十心者见道十六心入地各起九无间九解脱故(云云)一显业云问独觉自然得通二种独觉哉答俱舎等意部行独觉自然得事虽论义不自然得之义成立(文)大乗意二种独觉皆应自然得也(云云))。

 

二尽下章家述意二 初正释


(贤圣义私记云无学位中永断烦恼令无有余所得智名尽智亦缘集谛尽为境故名尽智当来一切苦果毕竟不生之处所得智名无生智亦缘苦谛不生故名无生智也光云尽智无生智事小乗非相第九解脱道ライテ分前後念二智立别体二智也大乗一念一慧ヲイテ分二智也(云云))。

 

二问下决疑


(光云罗汉有沙弥欤否事二义也一得通无戒事两训之内得通无戒云训意也一训得通无戒云(私云是古点也)续後抄云古点意通者神通也意云阿罗汉沙弥得通而无戒也云意也此引付法藏传ウハ崛多因缘彼云ウハ崛多养二虎子弟子嫌之何老僧事养虎子乎其虎子死生人间从崛多出家八岁成罗汉果而沙弥也崛多令彼摘花彼二沙弥乗神通昇虚空回木采花见者奇之崛多告弟子云汝等见所嫌虎子(云云)师云彼文点不足言也(云云)章以利根故言答词也可知之)。

 

二见谛得二 初标缘引论


(开宗记云闻法思惟四谛理既见谛理戒品得生故曰见谛(文)光云见谛得谛亽理ナハ所缘也见能缘正智也(云云)显业云定賔等意见道第十六心得戒(云云)今云苦忍初心得之俱舎虽论义以初苦法忍位得戒义为正义(云云)一正性离生事俱舎二十三云经说正性所谓涅盘或正性言目诸圣道生谓烦恼或根未[就/火]圣能越故名离生(云云)光云正性离生亽五趣生欤又生义欤生申指烦恼也世间生物食病生样烦恼身心扰恼离此烦恼故云离生(离生生五趣欤烦恼欤二义欤) 一五比丘事一憍陈如二十力迦业三马胜四跋提五摩诃男(云云)问何故成道[宋-木+取]初得道得戒哉答邻云然此五人并於先时给仕菩萨佛成道已追念先恩乃徃鹿野薗中转四谛法五人证道得具足戒故曰见谛得戒(文)或云迦叶佛时九人发心四人利根得戒余五人钝不得戒仍誓愿吾释迦文佛出世之时[宋-木+取]前得戒スヘ レトアリ随[宋-木+取]前发心得戒欤哉经云释迦过去於饥馑世作大鱼身自誓言前食我肉者当先度之五人前来食之故前度也一显业云问今文见谛得局五比丘见无通余云义哉答义灯释通余见彼文云入见道前有祈愿心动发身语後入见道依此种立不尒即无(文)问云何会通哉答今章且依十诵一徃如此释也实如义灯释也(云云)有义今章为定可会义灯约五比丘云入见道前等也此义聊难思灯释强五比丘事不见者也大贤等意又分明五比丘之外通见集解释随要期有得戒不得戒之别(云云)(取意)光云一见谛得身语表事义灯第二(表无表段)问答身语表作此章下文无身语表哉可意得合样有(云云) 一见谛得漏无漏事古无决判欤沙汰决迹不见先见谛得无漏入见位得戒ナレハ定道戒似随左样古迹沙汰レタル样アル欤僻事十种戒俱别解脱戒也付之义灯释样入见已前有漏加行位有祈愿身语其位身语思立无表见サテハ所依有漏ナレハ有漏戒欤又见道内证见谛缘得ナレハ无漏戒トコソ可申サテハ能依分无漏欤此事不意得但凢佛果戒サヘ用期有见谛得定可有用期用期见道已前加行位ナルヘレ此事古迹分明沙汰不见及又口传ナレ不存知(云云)一光云转成无漏事南山见道转成慈恩佛果转成也抑佛果始转成义意离因位无漏别脱许欤答云勿论也转成无漏申有漏戒成无漏事也其新古二家见道云佛果云论有サレハトテ本来无漏别脱戒因位有事勿论也私云於转成无漏燸火金竹喻ヘトノ沙汰有燸火传依有漏道火力无漏种上自然发无表也金竹传种所依戒能依也种漏无漏カハレトモ能依戒有漏种有无表移无漏种上也移後无漏戒也喻竹樋有漏种金樋(无满种)水流时樋金▆替レトモ水一如无差别此有漏种无表移无漏种上云转成无漏也▆此金竹喻漏无漏间杂过アリトテ嫌之青叶黄叶喻トテ宾翫レテ申样间杂过申有漏种上アリレ时无子细有漏戒タリレ无表移无漏种上故能所依漏无漏间杂云难也青黄喻申有漏青叶无漏黄叶反时青(漏)黄(无漏)カハレトモ戒体一ナルカコトレ取喻也此无间杂过已上口传先年传授也(云云))。

 

二问下章家决疑二 初僧尼相对


(听闻钞云问意可知胜劣异故此答词也女其性弱虽有得道义而信心浅不能与理俱得戒比丘其性强胜烦恼薄信心深故果俱得戒)。

 

二若下师弟相对


(听闻钞云问意可知言彼初解法信法憎故等者答词也谓初转法轮时出世成道希有事故五人信心深故见谛得也(云云)光云答意信法信解弟子位增故佛无可信境故或弟子今始信アリ佛徃昔ヨリ信仍云尒欤(云云)余即不尒者五人外也信不及五人故(云云))。

 

三善来得二 初标缘引论


(邻云言善来者有二释一谓此人軰深厌生死希求出家佛言来则得具戒故曰善来善则求戒者心来谓如来言教二云佛知此人愿乐出家命之善来则发具戒此则善来之言俱在如来言教(云云)母论第一云在家所着衣服(乃至)须发自落沙门法[月*(艮-日+口)]自然成就威仪如法手持鉢如二十年学法(云云)慧晖云耶舍此云名誉则耶输伽童子(云云)或抄云耶舍唐云子须提耶子トレハ云耶舍也(云云)续後钞云古料蕳云须提耶子也(云云)师云勘彼律非须提耶子见五分须提耶善来得也十诵意非须提耶也(云云)一善来得人善见论云一千三百四十一人(云云))。

 

二唯下章主解释


(听闻钞云唯佛自作者开宗记云具二义故唯佛秉一惑尽智圎威德力大能令众生受法成道故二善议根性应器授药谓於此身必证无学故诸弟子等阙此二义故不能作也问善来度人既通弟子何言唯佛自作等付法传中阿难恒河边入涅盘时从雪山五百仙人来至尒时阿难秉善来鬓发自落执持应器宛如世尊秉即证第四果与阿难共入圎寂(云云)若尒何言不通弟子佛独秉哉答开宗记云彼且据别缘异说既非本文不繁会释或阿难是法藏主替佛处故得秉善来或仙人根[就/火]守此为缘等(文)更有余释广可见彼文言满道者佛断二障证二空故名满道二乗新烦恼障证生空理故不满道(云云))。

 

四自誓得二 初标缘引论


(听闻钞云章四自誓得等者谓大迦叶闻世尊出世来诣佛所自誓言佛是我师我是佛弟子也时佛为说略教汝可发慙愧心迦叶闻此略言信心彻骨精勤苦修後时证无学果彼证无学果时得戒更非自誓时得戒从始为名言自誓得也问若言来诣佛所者既从他何名自誓哉答虽对世尊自发誓言故名自誓又有不来诣佛所义也(云云))。

 

二何下章主问答


(听闻钞云言何故四分至受具足者问词也意言如萨婆多名信佛为大师或名自誓得何故四分中名上法受具足哉言以宗别故者答词也谓四分从终立名萨婆多从自誓为名正得戒位在证无学果时非自誓时故如此有或依始或据终不同故开宗记云善见从始名为教授故论文云佛告迦业汝当发慙愧心因此立誓要名为自誓[母-(、/、)+〡]论经据後名为建立善根上受具足此释意宛如今章意建立善根上受具足者依佛略言心中苦修建立妙理即能证智所证理俱名善根声闻果以第四果为上故名上即其位成具足戒故名受具足果戒俱彰故言建立善根上受具足也(显业云上受具足之上者褒美之词也 谓能证智所证理皆胜故云上也(云云))言余人何故不自誓得者此重问也意言何故自誓限迦叶不通余比丘哉言信不增故者答词也宾云多论云自誓唯大迦叶一人更无得者述曰意说彼时无可自誓得人故无余人也更佛非不能余人自誓得也(云云))。

 

五论义得二 初标缘引论


(开宗记(六末)云论义者若从余部名号不同[母-(、/、)+〡]云勑听伽论问答见论答问杂心问示此等名殊与论义无别(文)苏陀夷者光记云此善施(文))。

 

二其下章主解释二 初正解


(粦云增一阿含广明其相谓於摩竭提国世尊告苏陀夷言有常色无常色为一义为若于答曰若于非一义也(解云常色如来色无常色外色声)又问有漏无漏义为一为若干答曰若于非一也(有漏生死无漏涅盘也)如是多问彼皆具答称可佛心由善巧酬答故别开此缘(文))。

 

二何下问决


(如文)。

 

六受重法二 初标缘引论


(光胤钞云八敬得事大生主善觉长者女中末子也嫡▆佛母也大生主佛伯母也八尊重请欤时即得也(云云)光记云旧云大爱道者讹也梵云摩诃波闍波提摩诃此云大波闍此云生波提此云主是大梵王千名中一种也众生多故曰大生梵王能生一切众生与大生为主名大生主从所乞处天神为名故名大生主是佛夷母佛遣阿难为说八尊重法彼即敬受尒时得戒此八是应尊重法故名尊重法於尼众中[宋-木+取]初出家广如律辩八尊重法旧云八敬(文)慧云佛母生佛七日即命终姨母乳养後成佛道欲求出家佛抑不许自剃发倚立只桓门阿难见之白佛三请佛许言若行八敬即不减我正法五百年阿难为传八敬(云云)八敬事惠云八敬颂曰百骂举受忏请安恣(文)粦云八法者一百岁尼应礼敬初岁比丘二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说比丘过四从大僧受戒五半月从大僧乞行摩那埵六半月从僧求请敬戒人七依僧安居八诣僧自恣(文))。

 

二十下章主问答二 初问难


(私云优婆离问白四羯磨迄十诵律文也於中二初余尼云何ウハリノ间也意言大爱道五百尼外余尼如何得戒耶云问意也或指五百尼云余尼也佛言白四羯磨迄佛答也余尼白四羯磨作ヘレト云答也若尒于时众既未满以下十诵律付疑之也意此时无尼众不可成羯磨羯磨尼众ア▆タナクテハ作法辨事不叶故若许初受等者若爱道外余尼爱道同时八敬得云八十诵羯磨得可作云违云疑意也(以上光胤抄前後取意载之))。

 

二萨下决疑


(私云以下答文也即萨婆多上问难会云十四年前八敬得故羯磨得ナレ仍尼众ナケレトモ▆▆ミナレ成道八年八敬得始十三年迄八敬得也十四年後羯磨得也一义也此义无所据十四年尼众度始见▆年至十三年八敬得无所据也仍南山寳励等十四年内於春之时分八敬得也夏比羯磨得也料蕳アリ重意云成道十四年春时分(十四年前者春时分也)大爱道五百尼同时得戒八敬得也十诵余尼羯磨得者十四年夏比(十四岁後者夏事也)大爱道五百尼外余尼羯磨得夏之比五百尼僧有故作法辩事成也(上以光抄取意)显业钞云章五分亦云等者现流布五分律爱道为和上僧十师合十一众也四分律五百舎夷皆八敬得见御所覧异欤或勘文者误欤或四五误欤(云云)光云五误也四字ナルヘレ四分律欤(云云))。

 

七遣信得三 初标缘引论


(俱舎论云七由遣使谓法授尼(云云)信者是使也(显业意))。

 

二五下引他本缘


(粦云此尼本是[婬-壬+(工/山)]女容貌端正价直半国出家受具恐徃僧寺路有难缘故开遣使缘(文))。

 

二先下教其作法


(光云假令当时一处指申法花寺朝本法勒行此云本法也然後十尼众将来西大寺云徃兰若处其後又归尼寺云还至本处(乃至)和上当为说也於此南山十二语得慈恩八语也尼寺白四羯摩(四语)徃兰若处白四羯磨(四语)又归尼寺白四羯磨(四语)以上十二语也此第三归尼寺白四羯磨竟时得云故十二语得申也(以上南山之义)次慈恩八语者徃兰若处白四羯磨竟时得故八语得也(除第三归尼寺四语也)和上闍梨将十尼者尼和上闍梨也[跍*月]跪长キノ事也(云云)光云二八两四者二八即下八堕八敬(八不可越者八敬也)也两四者四依四喻也八堕者八波罗夷也(比丘尼制八重)四喻者八波罗夷之中初四重(此当比丘四重也)各有一喻故也五分第一出四喻云犯[婬-壬+(工/山)]者如针鼻缺不可复用如人命[书-曰+皿]不复活如石破不可复合如断多罗树心不可复生(云云)四依者一常乞食二粪扫衣三树下座四腐烂药(已上))。

 

八边五得二 初标缘引论


(颂疏云边国僧少许五人受要须一旃延因传五年白佛遂开边方五人受戒四分云东方有国名曰木调南方有塔名静善西方国山名师梨仙人种山北方有国名桂自此之外为边国(文)光钞云边五得事羯磨师タニモ明律ナラハ发欤五人俱明律发欤寻也正义羯磨师タニモ明律ナレハ余虽非明律得也)。

 

二此下章主解释二 初僧少如法二 初表有义


(显业钞云章和上不入等者五人之外加和上六人也僧只意十师之外置和上十一众受也今准彼故云同僧只律也续後抄云边五中有释取僧体同南山但六人是异也南山四人僧体慈恩三人僧体遂同也且於布萨一法者慈恩意三人僧体也一人作羯磨人也共四人一切作法事四人ナルヘレ作法人僧体外故自恣时三人僧体也一人所羌也一人作羯磨者也故共五人也是以南山慈恩用人同也慈恩意云体三人也云用时四人也但致舍随惭愧有不同南山意忏主单白四人忏主共五人也慈恩意者四人一人忏主三人僧体也慈恩意众者唐土习三人以上也约彼以三人翻之为僧体也)。

 

二既下立正义二 初难有义


(光云上有释义二过四人僧体过和上不入其数过也揔意云四人僧体习而和上不入其数四人内一人能自体大德僧听时三人ナラテハ非僧体能白非僧体和上不入其数故サテハ四人僧体不可成(为言)余三非僧者此意也余三非僧者一人不足故云尒也若事阙故可白自(为言))。

 

二故下立自义


(光云故五人中以下述三人僧体正义也五人中一人和上一人持羯磨故余三人所和白之僧体三人僧体云也或一义南山慈恩和会南山加能秉四人云慈恩和上能秉除云三人也能秉加不加ハカリ也慈恩义尽理せリ南山义叶律文互文理德アリ可用慈恩(云云)一布萨四人法自恣五人法也)。


(布萨时学悔秉羯磨此时三人僧体又不审也(云云))。

 

二磨下僧多得罪


(光云可呵罪者??吉罗罪也(云云))。

 

九羯磨得二 初标缘引论


(如文可解之)。

 

二彼下会释律论二 初唯约僧


(私云十诵律云羯磨得俱舎云十众得会此相违此二义初会通意十诵僧与尼通说故云羯磨得俱舎论唯约僧故云十众得)。

 

二又下约二部


(私云第二会释意俱舎十众得者僧尼各十人ナレトモ合十众得云也边五尼五僧五合云五コトレ)。

 

十三归得二 初标缘引论


(如文或钞云十三归等者归敬章云具归三寳方名归依但归一寳即名敬礼(文)此释意者一归ニレテハ不可得见タル欤)。

 

二谓下章主解释三 初释俱舎文


(慧云六十贤部谓六十人贤众部共集受戒也有释六十人共为部党众首名贤也(云云)或钞六十人贤七方便位人也(云云)又颂疏佛遣阿难为说三归(云云)此义误也成道二十年後正有阿难成道八年三归始故非阿难只阿罗汉ナルヘレ此事惠晖并粦记见タリ)。

 

二毘下引他示次


(如文可知之)。

 

三何下问答决疑


(续後钞云南山意尼众十四年始出家三归得八年制断尼不及三归教故也已上今师意若有仁贤尼不可有三归得欤)。

 

二四分律二 初举宗标数


(戒疏曰言四分者显宗目也佛灭百年兴斯名教相传云於上座部搜括博要契同己见者集为一部四度传文尽所诠相故云四分(云云)显业钞云章二四分律是法藏部等者南山等意五部之随一也章主意十八部中法藏部也(云云)藏者南山释覆隐之义也覆隐三藏故(云云)章主意法藏亽是三藏也此人能通达三藏故也(云云))。

 

二一下次第列释二 初列五缘五 初善来


(如文)。

 

二上法二 初标


(如文)。

 

二古下释三初立义


(砺疏云无欲迦业○会增上法而发具戒故曰上法亦可尽无生智超出学表会而得戒故曰上法(文)餙宗记云前释约圣智境名为上法论其後释则能证智名上法(文))。

 

二故下引文


(如文)。

 

三罗下会违


(显业钞云罗汉沙弥非此宗义者南山等意随要期有无得戒羌别谓证果之位誓得戒得戒无此要期不得戒然则四分之前无要期者应有罗汉沙弥他部之前有要期者应上法得戒也(云云)章主意别异也(云云))。

 

三三归


(如文)。

 

四八敬


(如文可解之)。

 

五羯磨


(如文)。

 

二彼下会十缘二 初会释三 初自然会上法


(彼宗意说者古料蕳彼宗者十诵也(云云)此义下文不隣次彼十诵自然唯局佛独觉故今云彼宗者四分宗意也(为言)显业云自然则上法者约法同会之自然上法皆得无学位得故约无学法同云自然则上法也(云云))。

 

二其下见谛会善来二 初正会


(顕业云是约人同会之见谛善来其法虽羌别十诵见谛得四分善来得皆五比丘故其人体同也故云则善来也(云云))。

 

二律下引证三 初举本文


(续後抄云引律以不如憍陈善来受戒证见谛则善来也多子塔林名欤律中自云等者律中无文体文集云未勘得之(云云)显业云或勘文者误欤又四分梵本具译应百余卷(云云)现行唯六十卷也梵本广本有之欤(云云)六群比丘事餙宗记云六群比丘者多论第四云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陀夷四阐陀五马师六满宿(文))。

 

二故下正合证


(如文可知之)。

 

三由下点无


(显业云问约人同何无信佛为大师哉十诵信佛为师四分上法皆迦业故也如何答约人应有如所问也约法云无思之(云云))。

 

三其下四缘会羯磨


(如文)。

 

二故下揔结


(如文)。

 

三僧只律二 初举宗标数


(戒疏曰大集云广博徧覧五部经典是故名曰摩诃僧只此云大众此有其律(云云)显业云是大众部者问堀内堀外何耶答南山意堀内根本上座部也大众名言五百亦大众故(云云)章主意堀外大众部也堀内结集三藏堀外结集四藏诸藏章见而僧只之中说四藏故今僧只则堀外大众部也章主得意给也但僧只又明堀内五百结集之样顺南山意两方难思者也(云云)(四藏者经律论三藏并杂藏也))。

 

二彼下次第列释二 初标举


(木叉戒四种等者具波罗提毘木叉云ヘキ也是别解脱梵语也(云云))。

 

二一下正列二 初列五缘二 初依文列四缘四 初自觉具足


(如文)。

 

二善来二 初正释


(如文)。

 

二时下生後


(如文)。

 

三十众二 初标缘


(如文)。

 

二彼下示异


(私云僧只律意十众之外加和上合十一众也四分十众之内不同有和上也)。

 

四五众


(知文)。

 

二彼下以义加八敬


(章初六与四分别者集解曰前六与四分有三别谓一名字别二说有广略别三亘有无有别故揔名别谓前五虽与四分相似随应有二不同余一有无有别故也後二名字及说共同故言同也委细如文集)。

 

二此下会十缘二初会有二初见谛自[栉-即+言]会自覚


(顕业云见谛信佛○亦自觉等者约人同会之谓十诵见谛得五比丘自誓得迦业此部意自觉得也五比丘迦叶皆成阿罗汉之时成受具故(为言)问见现流布僧只五比丘迦叶并善来得也何不会善来会自觉哉答诚如所问难思者也强设会释御所覧不同也又勘文者误欤或善来之位反俗相自觉之时发具戒欤(云云))。

 

二其下问答遣使会十众


(如文)。

 

二无下点无


(如文)。

 

四五分律二 初标宗举数


(显业云四五分律是化地部者是又十八中有之上法藏部者从此部中分出也化地者从王为名谓此部主本为国王治国故云化地也(云云))。

 

二一下次第列释二 初列五缘二 初揔列五缘


(如文)。

 

二其下别示八敬


(续後钞云五分中彼律云为汝制八不可越者四分文也四分意五百尼同八敬得故四分云我及五百舎夷女人当共顶载(文)五分意五百尼十一众也非八敬得也(云云)文集注云私云舎夷诸尼八敬得戒四分律有五分律无三所摽五分说若四五字传冩误欤(云云)显业云而此处无标五分以义云三所标五分也(云云))。

 

二此下会他缘二 初会十诵十缘二 初见信会自然


(显业云二种皆自然者问五分意佛因中得戒也谓剃发出家之时得戒(云云)见谛自誓果位得戒也何云二种皆自然哉答御所覧五分佛自然得有果位欤又五分说五比丘善来也是御所覧异欤章此中自然与上受等者五分童子迦叶得须陀洹第一受具(云云)取意是大迦叶也(云云))。

 

二其下问遣五十会羯磨


(如文可解之)。

 

二此下会四分上法


(如文)。

 

二五论二 初标章


(如文)。

 

二一下解释五 初毘尼[母-(、/、)+〡]论二 初举数


(光云章二众各五者比丘尼众也(云云)显业云毘尼[母-(、/、)+〡]者是四分同计论也是寂师意也若依南山释者十诵同计也(云云))。

 

二比下别释二 初别列十缘二 初比丘五缘二 初列五缘


(续後云[母-(、/、)+〡]论善来五比丘也(云云)显业云三勑听言下即得者言下者约佛言约苏陀夷二义有之须约佛言下既云勑听故也谓佛赞叹之时信心铭肝此时发具戒也十诵意後时作羯磨部别云故也不可和会者也(云云)光云毘尼[母-(、/、)+〡]论十诵为所依欤付之十诵非言下得羯磨得也毘尼[母-(、/、)+〡]言下得见如何相违哉南山御意毘尼[母-(、/、)+〡]言下者论义後受缘言下得云言下即得欤与十诵同也慈恩御意三[田/八/力]无家云言下非云言下勑听言下也佛善答ヘタリト叹テ勑听スル言下也不违十诵(云云))。

 

二其下会十缘二 初三缘会上受


(显业云其见谛信佛等者约人同也自然约法也问五比丘者此论善来得何摄上受哉答所覧异也(云云))。

 

二边下二缘会羯磨


(如文)。

 

二尼下比丘尼五缘


(显业云尼善来得者唯此论有之余部所无也问余部何尼无善来得哉答业疏云如多论中佛尼不度为止傍故若善来度外道当言本在王宫[婬-壬+(工/山)]女自好出家还度(文)续後云尼善来者广章云摩蹬祈女也(云云)(师法者八敬也))。

 

二合下合列七种


(光云合有七种者尼比丘合其品尽也同不计(云云))。


(私云八敬遣信僧异也故加之七也)。

 

二摩得勒伽论二 初列十缘


(显业云フトロカト者是十诵同计也(云云)光云章十二部谓诸尼事异本章谓法(云云)意尼法则云也此事相违之由古疑(云云))。

 

二此下示同异


(续後钞云章来舍俗相後更与受故者佛召善来时唯落鬓发俗衣反法衣成沙门相然而戒不成後时作羯磨令受故摄羯磨得善来无也章即是十众二十众者边五十众也中十二十众也合二部故(云云))。

 

三善见论二 初标举


(显业钞云善见论者是四分同计也(云云))。


(私云善见论者此论自初至[婬-壬+(工/山)]戒四分律释也已後宗论何宗不定也)。

 

二一下列缘二 初列释八缘八 初善来


(如文)。

 

二三归


(如文)。

 

三敬授二 初标缘


(如文)。

 

二即下章释


(显业钞云章敬授即见谛者问彼论意敬授即迦业自誓得也何相违哉答所覧异也(云云)授字误也受字ナルペレト(云云))。

 

四问答


(如文)。

 

五授重


(私云受法者八敬重也)。

 

六遣使


(如文)。

 

七八语二 初标缘


(如文)。

 

二谓下章释二 初正释当缘


(续後云善见中八语者尼受戒也本法僧中作白四故云八语(云云))。

 

二义下因点前缘


(续後云遣信即十二语者本法僧中还告三度作白四故云十二语三四十二也白四即四语者一白三羯磨故(云云))。

 

八白四羯磨


(如文)。

 

二此下通会十缘


(续後云此说弟子无自然者独觉应弟子如何云尒哉答虽弟子未必受佛教故略也又云独觉摄佛也章信佛为大师即羯磨者自誓位不得戒自誓了作羯磨得戒也章或信佛为大师即敬受得(云云)上云敬受即见谛十诵见谛五比丘也见论意迦业也是以敬授可摄五比丘迦业也此六人敬受时果戒俱得也(敬受果戒同时也七帖如此))。

 

四萨婆多论二 初标举


(显业云萨婆多者是十诵同计也(云云))。


二一下别释三 初列七种 (文如)。

 

二此下会十缘二 初点无


(如文)。

 

二三下会有二 初遣信会三语


(续後钞云三语即遣信此初一至彼一来後一(云云)初一者本法也至彼者僧中也来後者还告也问彼论意三语者三归也三归者三结也(归依佛竟等也)彼论本云或三语受戒或三归受戒○若应三语得戒者三语别止若应三归得戒者三归便止以业力故自然使尒(体文集引之)业疏云问四分律文但云三语此文更列三归者答以义约之归犹结也(云云)(体文集引之)本论并南山释一同也今师以何约遣信释之哉答难思也梵本有其义欤(云云)显业钞云又御所覧异也(云云))。

 

二其下三缘会羯磨


(如文)。

 

三此下示同异


(如文)。

 

五明了论二 初标举


(显业云明了论者是正量所宗论也(云云))。


(一四万二千[工*刀]德事明了论曰偈曰倍二十一千福河流善法水洗除污释曰云何倍二十一千福河成四万二千福河律中如来所立戒有四百二十於婆薮计律有二百戒於优波提舎律有一百二十一戒於比丘尼律有九十九戒此四百二十戒中随一一戒各能生摄僧等十种[工*刀]德一一[工*刀]德能生十种正法谓信等五根无贪等三善根及身口二护合成四万二千福河由此福河恒能洗浣破戒垢污(云云)制戒十利者一摄取於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未信令信五已信令增长六难调者令调顺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正法得久住)。

 

二声下列释二 初声闻七圎德二 初列缘二 初比丘四缘二 初列四缘


(如文)。

 

二略下会十缘二 初见谛会略羯磨


(光云略羯磨事初转法轮时闻四谛得戒见谛也(云云)南山云羯磨十人レテ成スルヲ四人レテ秉(力)故云略羯磨)。

 

二其下四缘会广羯磨


(显业云其信佛为大师皆广羯磨者此部意迦业白四得也是约人同会之也)。

 

二尼下尼三缘


(或钞云明了论意僧善来得通凡圣尼善来得限圣者若通凢夫外道当言本在王宫[婬-壬+(工/山)]女自好出家还度(文)光云遣使即法授尼事如明了论法授尼法授尼读ヘレ非人名亦此遣使非遣信得不可混乱此八敬得也遣阿难八敬得セレメレ事也(云云)续後云瞿娄多达摩者梵语也此云敬尊重法今章梵汉并举厉师翻云尊法古料蕳云瞿娄多达摩此云半迦尸尼又云尼揔名欤(云云)师云皆误也(云云)显业云广羯磨即遣信者唐本章遣信得莲花色尼也(云云)问尒者半迦尸者莲花色尼异名欤哉答可勘之也(云云)私云二部者尼受戒时僧尼对故云尒也)。

 

二上下揔结


(如文)。

 

二第下独觉与佛德


(显业云独觉有量[工*刀]德者餙宗记第二引了论疏云独觉有量[工*刀]德至得者先於多刧已修戒行[宋-木+取]後生身五戒性成後入见道苦忍初心得出家戒须发自落衣鉢自然尒时具有木叉定生及无漏戒若类佛德犹是有量(文)此释意佛独觉自然得者苦忍初心得也十诵自然得者尽智心位得云ヘリ部别ナルヘレ(云云))。

 

二大乗下别撰大乗所用


(显业云多分且用萨婆多宗者问诸宗异说中何用十诵十种得戒哉答诸部中此部说相委悉故别用之未必同一切彼宗义也此事四帖问答有之(云云)光云神州一同用四分律见タリ今何用十诵哉云疑アリ此疑答非用宗只十种圎满十诵故且用之也且字此意也(云云)亦同五分者五字应四字也(云云)文集ニアリ)。

 

二上下羯磨得别解脱缘三 初结前标章


(如文)。

 

二昔下引文解释三 初依四分出四缘二初标举


(显业云昔来相传等者得具足别解脱缘以十诵为本余部会同十诵羯磨得别解脱缘以四分为本余部会同四分也何以然者昔汉土受法用四分羯磨故也故云昔来相传也即南山云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之文是也(云云)光云唐土一州并用四分律随又瑜伽声闻地律并同四分律故四律中令依此律释之(云云)一八比丘之事(四分律)一名字比丘戒疏云此是揔名通邪正及未具也(云云)二相似比丘戒疏云犯重者内实破戒威仪相貌似持戒者其实破戒故名也(云云)三自称比丘戒疏云有[贝*戒]住者剃发披衣自言我比丘也(云云)四善来比丘戒疏云道成初果亲感至圣金言命之便得具戒故(云云)五乞求比丘戒疏云既出家已随须衣食如法行乞以四海为家居离於邪命故曰求乞(云云)六着割截衣比丘戒疏云有二利故一毁全相离自贪故二既碎杂不为王[贝*戒]所剥故(云云)七破结使比丘戒疏云修道进德惑尽解满理解心明永无业恶则发具戒从缘而感故曰也(云云)八受大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比丘是中丘比若受大戒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比丘法中是比丘义(云云)如文集私云今章八比丘中第八比丘释之可知之)。

 

二一下引释二 初依八比丘列四缘二初牒文四初僧众满足缘三 初标举


(续後云一羯磨者比丘者非律文 章释也科文云标举是也)。

 

二若下引文


(续後云若受大戒者等以下律文也问律文意若大戒者受者事也谓行受戒法具足僧数满足等缘云事也若受大戒言揔标见何[尸@勺]能秉僧哉若一羯磨者比丘言律文者若受大戒言尤属能秉僧律文意不尒如何答师云此难尤尒者律文意八比丘中第八比丘白四羯磨成就如法比丘也此大比丘受大戒羯磨成就结界成就受也无难也如此受戒如法成就是第八比丘也而今引成四缘以若受大戒言证能秉僧也若受大戒言可通能所今以所显能也释家巧如此也羯磨者比丘者三师七证师也)。

 

三僧下章释


(光云若受大戒者羯磨文也僧众满足者章主词也)。

 

二教法成就缘二 初引文


(如文)。


二教下章释 (文如)。

 

三结界成就缘二 初引文


(如文)。

 

二结下章释


(如文)。

 

四身无遮难缘二 初引文


(如文)。

 

二年下章释


(如文)。

 

二要下揔结


(如文)。

 

二亦下准灭诤取四缘


(光云亦即灭诤五法现前事多除アル中戒以灭诤缘ナレハ云别所为也戒别缘ナレハ云别所为也私云所秉法别所为异ナルヘレ所秉法者羯磨以秉法也别所为者十众五人ナレトノ事欤(云云))。


(一灭诤五法现前事(私云界内不别众等者此付受戒有漏无漏通论义也虽然通义正也不别众缘者别众不别众结界上在之故结界成就中不别众云也)七灭诤者言觅犯事四诤以七毘尼灭スル也言诤者付言音诤理有无也觅诤者诤犯不犯也犯诤者犯总定其上诤轻重也事诤者诤羯磨如非也此四诤以七毘尼灭也七毘尼者一现前毘尼二忆念毘尼三不痴毘尼四自言治毘尼五多觅毘尼六觅罪毘尼七草覆地毘尼也羯磨五句有一三五三句何羯磨定レリ二四二句依缘替也此一三五纲骨二四缘成云也重能能问定具可书入)。


(或钞云别所为事者除灭诤属受戒也具四现前者五现前中除毘尼现前毘尼灭也即灭四诤也受戒不诤故除毘尼现前而集解释意以别所为属灭诤欤彼所为有二○蕳受戒之所为故别也(文)此释意ナラハ者除其灭诤别所为者可训也而今不然下今此受戒即别所为此别所为必属受戒见タリ尒者集解释不合前後欤然共除灭诤可训也人现前者受者也此四现前同上四缘故引合スル也凢七灭诤事今非所用故略之或私云灭诤五法现前中毘尼现前诤灭スル欤今受戒别所为ナレハ四现前具毘尼现前ヲハ除欤愚推也)。


(已上冩本押纸有之仍书入之)。

 

二僧下引律论相摄二 初引文


(显业钞云章是八比丘者僧只中无明八比丘今文者解羯磨中文也四分八比丘之中解羯磨者文相似故比拟四分云是释八比丘等也(云云)僧只六缘者彼第二云受具足善受具足是揔标也如法(僧众满足)非不如法(羯磨成就)和合(法界成就)非不和合(不别众缘)可称叹不可称叹(身无遮难缘)满二十非不满(年岁满足)是则六缘也四分四缘开合不同)。

 

二比下相摄


(光云四分律四缘此五缘交合也(云云))。

 

三今下判四分为所用二 初正依


(如文)。

 

二於下别释二 初身无遮难


(由六因故者五十三云一云意乐损害(私云为王所逼録或畏不活出家类也)二依止损害(私云身有痈肿等病类也)三男形损害(私云扇搋半择迦类)四白法损害(私云造无间业如污比丘尼类也)五系属於他(私云王臣所恶或为父母不开许类也)六为护他故(私云护他故反化物不授戒也)委细如文集可见之)。


(章至後当释者应成羌别门也)。

 

二於下僧众满足二 初标举引论


(续後钞云又除阙减谓十师中一人阙减不成就故也阿遮利耶此云正行正云轨范或云教授(开宗记意)邬波陀耶唐云依学或云亲教古云力生此云翻对不详所以(开宗记意)谓和上也(云云)一光云和上清净大众不清净训阿闍利耶邬波陀耶住清净戒圎满僧众(云云)(付上)僧众大众也(阿闍利大众内也)和上不清净大众清净训阿闍利邬波陀耶住清净戒圎满僧众(云云)(付下)俱清净训住清净戒ウカラカレテヲク邬波陀耶イ、ト イ、ノ点ヲ此义读也光云阿闍利羯磨师)。


(一私云阿闍利耶大众内也邬波陀耶则和上也一住清净言上付者邬波陀耶付也下付者圎满僧众付也)。

 

二此下准部计释二 初依小乗解二 初明大众清净和上不清净成计二 初准上座萨婆多三 初大众清净和上不定成


(显业云上座部者十八部中雪转部是也是三缠不失戒之计也故虽犯重戒体不失故许作受者所依也十诵善见等无和上得戒明谓受者得戒众僧得罪也(云云)续後钞云章必须清净者约四重也约犯重舍不舍作之故下清净言者皆如此也彼部意和上虽犯重不舍戒故成戒闍梨大众必不犯重而成戒云事也)。


二其下资具定具和上不定成二 初资缘不具不成二 初出不成义 (文如)。

 

亏 阙 二大下释不成由


(光云非和合故事大众非清净阙和合义故不得戒和上只能授体也非发戒缘(云云) 捡(カニカウヲサム)验(コ、ロミルレルレ))。

 

二其下和上如不皆成三 初述成义


(续後云问和上不有众亦不牒名羯磨文云从和上不牒和上名如何哉答彼部行事不知旨也)。

 

二大下释所以


(如文)。

 

三然下罪有无二初如法成无罪


(如文)。

 

二若下不如成有罪二初得戒得罪


(显业钞云若知和上无戒破戒等者问破戒者虽犯戒有戒体故成无戒者之所依无戒者何为和上哉答有义云无戒者本受不得者也外相是比丘故从受得戒(云云)又义云虽举无戒实不许无戒和上也(云云)思之)。

 

二羯磨下得戒所以


(如文)。

 

三设下和上如大众不如不成


(如文)。

 

二制下指制多山等同


(显业钞云此释意谓上座萨婆多制多山西山北山以上五部同计也(云云)问义灯二十部中西山住北山住制多山三部同云和上不清净(乃至)余十七部皆不许之(云云)与今章释相违如何会通哉答上座萨婆多各其部类多之其中许不清净和上不许二计在之欤章约许不清净和上部计义灯约不许计故不相违也(云云))。


(光云四种サハタ计不同故出一计欤)。

 

二又下明和上清净大众不净成计二 初标宗


(或抄云又有诸部说者伦记十四云萨婆多等要须和上清净大众不必清净(文)今章家萨婆多等和上不清净大众清净云ヘリ何相违哉答师云於萨婆多计有多不同或大众清净和上不清净云或和上清净大众不清净云不同在之故各依一师计引释也现流布本章家上大众清净和上不清净计符合也)。

 

二和下解由二 初直立道理


(如文)。

 

二故下准羯磨解


(如文)。

 

三其下明和上清净大众清净成计二 初揔标宗


(大众部律等者二十部中大众部正量部经量部三部三缠共失戒义也故和上大众并须清净谓犯重者戒体失故不成发戒所依(云云)(显业意也))。

 

二然下别释由二 初别解二 初解和上


(如文)。

 

二又下解众僧三 初约师义释


(如文)。

 

二又下约所乞释


(如文)。

 

三又下缘胜缘释


(如文)。

 

二故下揔结


(如文)。

 

二今下约大乗解二 初泛标二义


(显业云今者大乗略有二义等者问此二义中章不判正不何者是正哉答古义云第二义是正也所以然者章主释犯重舍上缠失戒中下不失之义也故知第二义者是章主本意今云第一义应为正义何以知然者此处唐本章云此中二释一云和上僧众必皆清净方可得戒住清净戒者此句向上属和上故僧众清净更何须道二解但僧众清净由彼得戒与彼戒故得戒和上但是同教授之缘也今取前解(文)此文分明也不足更疑三缠舍戒之正否不可关今和上二义也(云云)今大乗者大乗师意以谈彼二十部异见也问小乗之中列三义大乗义中但出二义今一义者大乗之中无之哉答有文集引伦记释是大乗义意也(云云))。

 

二若下别随义释二 初述和上不净大众净成义二 初立义


(如文)。

 

二从下释由


(或钞云章设知不清净等者师云依不清净和上不知不得得戒也若不得戒乍知受戒不得戒也(云云))。

 

二若下述和上大众必须清净成二 初立义


(如文)。

 

二和下释由三 初和上


(续後钞云未礼僧前○乞大戒故者内亽所望蒙和上许後行受戒作法故(云云))。

 

二且下大众


(续後钞云无僧者上阙一也四人中一人阙不成戒故非僧者上犯重也虽有非僧体故(云云))。

 

三瑜下会论


(如文点上如文可解之)。

 

三上下上来揔结


(续後云除[木*蜀]觉果者[木*蜀]觉自然得非羯磨受故除之也非谓一切是意也)。

 

二上来下无差别缘二 初结前标章


(或钞云无差别缘者师云揔定道别解不律仪处中无表同通自受从他故云无羌别缘其中别解脱中别受出家五众戒从他近事近住并通受七众上菩萨戒通自受从他如此别解脱中有不同不可遮之今揔别解脱戒有自受从他二受云故无羌别缘也(云云)光云诸戒通缘摄不律仪欤御科文样左样见慈恩不许恶戒何摄哉但先依世间名目诸戒词摄不律也恶戒意得ヘヌレハ恶戒申モ苦见ナキカコトレ(云云))。

 

二应下依章别释三 初别解脱戒二 初略颂三 初标


(今颂与枢要略颂少异哉枢要云苾蒭非自受从他蕳择故近事及近住自受亦从他表业定从他无表通二受自受唯意表非表示他故(文)私云(菩萨御注也)枢要[尸@句]别受故曰近事及近住今文通二受故曰近住等诸戒又枢要通方便故曰无表通二受今文[尸@句]得时故曰无表准自受也(云云)(私云方便通者三思表传从他意欤))。

 

二苾下颂


(听闻抄云苾蒭非自受等私云此二颂有四相对初一颂七众相对简自受从他出家五众通云苾蒭非自受等近住等者等取近事并通受七众表业名从他等二句於上通别二受表无表相对简自受从他表表示他故云从他无表不表示他名自受自受唯意表等二句付自他二受表三表相对简之从他通身语意三表自受唯意表无身语表无表示他审虑决定动发胜思三思通名意表是别解脱戒一句三种律仪相对结上文(云云)光云苾蒭非自受别受也表业名从他从他自受从他从他アラス设自受ナレトモ表必表示义故不简自受从他表云从他也无表唯自受自受非自受从他自受从他受戒无表不表示他故揔一切无表云唯自受也故上苾蒭非自受(乃至)自受亦从他下表无表自受从他异也不可混乱)。


(一自受唯意表对从他通身语アルヘキヲ略不云之也显业钞云自受唯意表者招提寺及知足坊之义意谓自受之时虽有动身发语唯名身语业不名表决定思名表故云自受唯意表也菩萨御义谓动身发语并名意表无令他表知之义故虽不名身语之表身语所作之事自意表知故然则自受之时三业同应名意表故云自意表也(云云)光云近住等诸戒等言事新家古家义异也古义他门意等别受五戒此义叶枢要(但菩萨御会通要说别受门也不说通受边)菩萨御义近住等亽等别受五戒菩萨通受七众也此等言自他门大论也遂於常喜院章谈义时菩萨十支论判悉御披覧遂御义成立毕 一枢要无表通二受(云云)章无表唯自受(云云)要通方便根本释故根本时自受ナレトモ方便时通表故云尒也章限根本故唯自受云也此会通不意得追可寻之(云云))。


(照珍私云要无表通二受者自受从他二受见タリ钞物不审也但重而要意可寻者也)。

 

三是下结


(如文)。

 

二瑜下广释三 初释初二句三 初正明出家必从他二 初引证二 初泛标诸戒


(听闻钞云此中或有等者私云遁伦记意云初三句通明七众戒并近住戒通二受即通自受从他二受次或复云下三句别明别受五众唯限从他以上三句通证前二颂以下三句别证前初一颂也苾蒭言通摄五众者遁伦意也又此下文结云此说出家五众戒(云云)显业钞云此中或有○而受律仪者从他受也或有由他者动发胜思也令他表知故云由他由自而受者决定思也自意表知故云由自也或复有一已下自然受也唯有意表业故云有一也自受之时虽有三业同名意表故一意表也(云云)除苾蒭律仪者是别受门也谓别受苾蒭律仪必从他受故也通受七众并许自受非此所明也(云云)一唯自然受文事续後钞问唯自然受者必定自誓受不通从他哉唯字遮余故答师云苾蒭必从他也唯近事近住或通对苾蒭云唯自然受也自受之事也师云古料蕳云唯自然受者自然见谛也此定非从他故下云此除自然及见谛二故师云此料简不正也只次云除苾蒭律仪自然见谛岂非苾蒭律仪哉下文但於五众简自受从他故云除自然见谛等也今文七众通显加之云除苾蒭故古料简云除苾蒭律仪者除羯磨受戒苾蒭也一光云他门意成七众性别受轨则也章及菩萨戒皆通二受揔菩萨戒自受事释也サレハトテ自受菩萨戒非成七众性(云云)自门意菩萨戒律仪七众戒ナレトモ瑜伽一羯磨以成七众性必不可假别受仪故一羯磨○七众无别羯磨一故七众无别也乍去随相门七众条然无乱强用别受轨则别受比丘戒尽形舍也通受岂尒哉)。


(一抑於声闻戒自他门意异也他门点少即大トテ日比於鹿薗小乗戒受五比丘於法花会廻心向大时前受别受点小即大トレテ大乗戒トナル也自门者三聚中摄律仪分取声闻令受故菩萨戒时不经别受仪(云云))。


(一天台戒百失有リト见タリ其中二十七过付难时七众混乱云过有见タリ今瑜伽一羯磨门七众无别习自门义势天台戒如何羌别アル哉传教此二十七过蒙不立戒坛至义真和尚立戒坛(云云)禅识房不审云菩萨戒让ルハ声闻部戒相让非让轨则云事难思轨则ヲハ何不让哉答羯磨异故也摄律一聚别受时虽用声闻轨则三聚通受时用瑜伽羯磨故也(云云))。

 

二何下徵释出家


(伦记曰以非一切皆堪受者非黄门等之所能受故(云云))。


(听闻钞云云如是圣教便无轨则者师云不简堪不堪通一切自然出家此圣教无轨则(云云)亦无善说○而可了知师云必从他受从师可学知毘奈耶戒相犯不犯而自受从他不学故云无善说法毘奈耶而可了知(云云)续後云善说法毘奈耶者对外道不善说法故云尒也)。

 

二以下章释二 初依论立宗


(如文)。

 

二此下依律简滥二 初正简二 初无简择故


(光云或可除信佛为大师事自然见谛信佛为大师一具ニアルヘキニ何别置或言出此一种哉此有二义一义虽可一具信佛为大师聊フキラハレキ故置或言别出之一义信佛为大师归依佛佛字时得见样アリサテハ从他故别置或言有从他故也(云云)续後云信佛为大师亦有云羯磨得若羯摩得不在所除单自誓得▆除故云或可非自然见谛一准故也(云云))。

 

二然下无遮难故


(或钞云由无遮难等者师云顿悟菩萨得反易身必受别解脱戒彼身则广果天依身也既天众也十三难中非人难摄也何受别受别解脱戒哉答初地以上菩萨受广果身後於净土受别受戒时不可简十三难等是圣者故也(云云)问今无遮难者从他受比丘戒者[打-丁+(央/马)]屈摩罗害母阿逸多造三逆彼既如来亲善来度见タリ何十种得戒中无遮难者云从他受哉答鸯掘有害母不害之异义阿逸事可思之(云云))。


(一遮难者十三难十六遮也十三难者一边罪难(四重违犯人也)二污尼难三贼住难四破内外道难五黄门难六杀父难七杀母难八杀阿罗汉难九破法轮僧难十出佛身血难十一非人难天修鬼狱四趣十二畜生难十三二形难也十六遮者一不称自名二不称和尚三年不满四衣不具五鉢不具六父不听七母不听八负债九奴十官人十一非丈夫十二癞十三痈疽十四白癞十五乾痟十六癫狂(云云) 私云边罪难人忏悔之後发具戒欤否事论义也听闻钞可见之)。

 

二俱下引证二 初论文


(光云俱舎十三卷表无表许十六卷必依表得无表此两卷正否异义今十三卷为正引之也非必定依表业而发事有多义或定散相对定云尒或自受从他相对自受云尒或自然见谛等云尒也(云云))。

 

二何下章释


(光云不依表无表アリト俱舎说以思何况从他ナラレセ可有自受云意也(云云))。

 

二即下因明余自受从他二 初明自受从他二 初正显


(听闻钞云上释苾蒭戒必从他毕自此已下对之因显余戒通自他(云云))。

 

二故下引证二 初论文


(光云受随护支随行也续後钞云受随者随受护事也於他处者以他为境杀盗等也於自处者自以为境故漏失等也(云云)私云今此於瑜伽问答问意显也正其答意如何答伦记云测云随护支中惭愧二法有具不具故从他受若有慙者必有愧故自受若有愧者未必有慙是故此人不能自受依他方起愧得受戒为此人故制从他受(云云)私云慙愧是俱起法(云云)然者今文违欤如何可意得哉答此事义灯之问答也则灯问云若许惭愧定俱起者何故五十二云若有惭正现前必亦有愧非有愧者必定有惭是故惭法[宋-木+取]为强胜哉答彼据别义○或随增说▆违准此(云云)委细如文集可见之)。


(或钞云惭愧二法必俱起对治无惭愧等为止恶所依而今分别自受从他事约增胜释也(云云)光云惭愧自他配自受从他事自受耻冥故慙增上人也从他耻师故愧增上人也(云云))。

 

二此下显意二 初自他单配


(显业钞云问於惭愧单配双配二义アリト(云云)十一善中十遍善心(云云)尒者何有单配之义哉答诚惭愧二法虽必俱起以为面边云尒也(云云))。

 

二或下自他双配


(崇贤善者述记云谓於有贤德者若凢若圣而生崇敬於一切有漏无漏善法而生崇重(云云)轻拒暴恶者述记云有恶者名暴染法体名恶於彼二法轻有恶者不亲拒恶法业而不作(云云))。

 

二故下显自受德等二 初瑜伽意二 初惭愧胜劣


(如文可知之)。

 

二若下正显[工*刀]等


(一所生福德等无差别事光云於受体释欤於随行释欤於随行释时耻他受戒人耻和上遂不作恶故随又耻自也耻自受戒人不耻他故随行之时从他胜自受劣受体时自受胜从他劣也互有胜劣故等无差别云也私云耻自受戒人随行时不耻他故有作恶事故随行自受劣也云欤(云云))。

 

二由下章家释


(如文)。

 

三此下揔结初二句所被


(私云苾蒭非自受从他简择故二句结也)。

 

二近下释三四句二 初标宗


(私云是以下近住等诸戒自受亦从他二句释也 光云近事近住及菩萨戒皆通二受之文事於常喜院谈义砌读师招提开山(イ一タ白衣ノ时)听众菩萨其外不空院紫野以下也菩萨戒自誓受事及诤论此文叶菩萨御义云及菩萨戒皆通二受许菩萨戒自受故近住等诸戒等等菩萨戒云事至此文显タリ)。


(一传教大师於梵纲本业等菩萨戒建立菩萨戒坛故法相一同举难菩萨戒七众戒由成瑜伽论本地决择ニヲイテ第四十卷说从他羯磨第四十一卷说自受羯磨摄律仪被让五部律藏此自门之证据也摄律仪七众ナレハユソ五部律让ラメ但南都学者达梵网本业十重コフ菩萨戒ナレ不尒七众混乱妨アリト盛意得ラレタリ但後崆峒记(寽千释)唐渡生马上人此记御览候处七众戒以瑜伽羯磨可受律仪必七众见仍生马御词云晴如见月(云云)南都悉归伏菩萨御义其後实宽入菩萨门室菩萨御义次第兴盛戒法于今传来)。


(先曰覆讲云实宽入菩萨门室因缘事戒图云物被悬门迹实宽御覧レテ何タル诳惑者宗大事卒尒沙汰强通レヌ覧或西大寺侯仁沙汰申サラ▆实宽行向可相寻)。


(五十个条不审御意サレハサミテ巳心寺御出菩萨其时长老坊奥▆御座アリ御对面アリテ五十个不审ヲアケラル一亽对决其外才觉不可胜计实宽归敬渴仰之御心切悔前非入菩萨门室被悬大衣御蛰居干小塔院(云云)一或钞云不同余宗者师云萨婆多者近住戒要从他受故今指萨婆多宗)。

 

二故下引证二 初证菩萨从他


(或钞云故菩萨地等者引瑜伽论证通受也有智有力者师云能解了教文而可授戒有德力人云事也(云云) 一受戒五相者菩萨御注云受戒五相未见科释今私科分且救新学一受人远方便或私云先发菩萨愿二受人近方便私云请佛礼拜等也三戒师近方便启白教发戒缘也四正受戒私云三聚净戒羯磨也五後方便欤(云云)私云说相等也)。

 

二第下证菩萨自受三 初正显自受


(如文)。

 

二四十下因简师德


(光云有悭贪者坛波罗密障大欲他世欲无足今世欲毁戒戒度障忿根忍度障懒堕懈怠精进障心多散乱定障暗昧愚痴般若障也(云云)听闻钞云不善思惟者设信解戒委细不思惟犯不犯等也大欲者於未得财多希望也简小欲故云大欲无足者於已得财不知足也慢缓者於教慢缓也师云慢人缓戒(云云)不耐他犯者师云不忍内心起嫌恨外随当向人说之等也懒随(身)懈怠(心)好合徒侣者性欲杂合徒众也(云云)心多散乱○住修习者者师云欲修慈悲观数息观散乱频多[宋-木+取]下品构牛乳程不能住一缘暗昧者师云愚昧於教也愚痴者设明教不恐恶可怖不信善可修即愚痴人也疑云上揔标若虽聡慧何下云暗昧千教哉师云上云聡慧不必明教性心利也劣心者师云於菩萨行卑下退等也(云云))。

 

三璎下寻千里三 初牒文


(如文)。

 

二令下正会


(如文)。

 

三瑜下证意


(如文)。

 

三此下释後四句二 初从他有表无表


(如文)。


(私云後四句者表业名从他○无表示他故四句)。

 

二若下自受唯有无表二 初无傍人自受二初立义


(听闻钞云若自受者唯有意表无身语表可成无表师云自受之时虽发身语不表示他不名身语表三业合名意表其中审决二思名意表怜近释也动发胜思位名意表时表知意故名意表即意之表依主释欤(云云)显业钞云若自受者唯有意表付之知足房招提寺等义意谓▆受之时礼佛发言等身语业虽有之无现前师长故无令他表知之义是故不名身语表也虽不名表唯名身语业此身语业之上发身语无表决定思自意表知故名表即发无表也○菩萨御义意云自受时虽有身语二业无令他表知故不名身语表而自意表知故身语同应名意表故云若自受者唯有意表也(云云)光云唯有意表者此意表审决意表云义此义非也其故上三师第三师意决定思意不发无表见タリサテハ此意表决定思定第三师自受无表如何意得哉无身语表故菩萨御义此意表礼佛乞戒身语表自意表知之义名意表此意表可发无表意得第三师成立欤(云云))。

 

二故下引证


(如文)。

 

二纵下有傍人自受二初唯无表义


(如文)。

 

二或下亦有表义三 初标宗


(光云傍人表者身语表也(云云)两▆山御自受时菩萨以瑜伽自受羯磨御受戒招提以从他羯磨御受戒见タリ)。

 

二论下会论


(如文)。

 

三如下述理


(或钞云如今对众者师云设虽有傍人非同位菩萨比丘者不可有表示义若是同位比丘设虽有一人可成表示义也)。

 

二定下静虑无漏二 初揔明受所引色二初明色名二 初从方便


(显业钞云远前方便亦从他受者问他者何哉答古义云他者别解脱戒也依别解脱戒得定道无表故云亦从他今云不然师教云他(云云)或钞云従前方便名色者从师学坐禅义等也其时动身语故假彼时身语名色也(云云))。


(一法处五种色者极略极逈受所引反化所起色定所生也委细)。


(如文集)。

 

二正下从正发


(续後钞云正发无表等者闻佛教领纳是受义也从此亦得色名(云云)听闻抄云得入见道(即道戒)远尘(烦恼种子)离垢(习气)得入三昧(定戒)疑云不说烦恼现行哉师云其时烦恼不现行故也(云云))。

 

二若下问答决二 初约表业正问决 二初问


(续後抄云今此问意正发无表之位问也)。

 

二此下答


(续後钞云答意正智缘如位不发外身语故三乗正智揔无归依二乗後得多缘谛理亦无动身语菩萨後得八地以上发身语表今见道根本智也故必无身语表也(云云))。


(多缘谛理者简小也少分事法以利益スル也无漏以後菩萨无漏ニテ利益自由ナル故也小乗有漏无漏行合次第利益少气故也)。

 

二然下约受得转问二 初问


(续後钞云此问意约正发起问约前方便答之也(云云)又料简云今二问答摄远前方便正起无表二义问此二有表否答意二共正发无表位无表也(云云))。

 

二从下答


(续後云此答意远前正起二共从方便受得也远前方便随教师云方便正起无表从佛云方便欤(云云))。

 

二五下别明定道生缘二 初静虑二 初正明二 初明有得缘二 初明持戒为缘二初论文


(续後云修无悔等者非犯戒时正无悔也(云云)或钞名一切犯戒等者入初禅定必伏欲惑故云一切犯戒也)。

 

二此下章释


(听闻抄云心喜者师云麤浅有分别乐云喜心乐者细深无分别至极云乐安者由喜乐身心安也(云云))。

 

二若下明犯重不得 初标


(显业抄云问外道等依何戒得定哉答依十善戒得定也(云云))。

 

二大下释三 初引经准证


(听闻钞云大集经中等疑云引此文证意如何师云以五逆罪障心不得定证戒不清净不得定以忏五逆罪作清净得定证戒净得定以五逆证戒罪故非直证也(云云)显业云方得樿定等者依神咒力灭逆罪依十善力得禅定也縦虽诵神咒不持戒者终不可得定也俱舎无戒得定者希有之许义有(云云)此宗意有无戒得定者者无七众别解脱戒故也非无十善戒也(云云))。

 

二其下依论反释


(如文)。

 

三若下述不得意二初正述意


(听闻抄云不善思广损障深故师云犯罪心即轻圣教也轻圣教意设犯一罪可犯一切戒心故云不善思广也(云云))。

 

二由下会集法


(如文)。

 

二上下明无得缘


(显业钞云如劫坏时[宋-木+取]初一人等者千师释云问如刧坏时自然得定及修无想岂先戒哉答坏刧初起亦有菩萨独觉令修先戒十恶便是其戒○言自然者不须强缘又无佛法名为自然非不修作准此亦先修十善戒方得初定(文)此释意[宋-木+取]初一人必依戒得定(云云)续後钞云问既云[宋-木+取]初一人第二人以去可依戒哉若云依戒者其时谁欤授戒哉若云不依戒者何必云不依戒者[宋-木+取]初一人哉答师云第二人以後依戒也[宋-木+取]初人出定毕教余人行十善入定以此十善为因也瑜伽论说律仪出百行七众依止此得定(云云)纵虽不依七众戒必可依十善也初定者师云初禅定也私云小乗意得初禅定大乗意得第二禅定(初禅为火灾所烧故ユカ说也)故云初定[宋-木+取]初人云事欤(云云))。

 

二故下揔结


(或抄云亦有他缘者[宋-木+取]初得以後人亦有不由者[宋-木+取]初得定人也(云云))。

 

二其下无漏二 初标


(如文)。

 

二瑜下释二初引论


(或抄云入谛现观者入见道位广贤圣章云现谓显现观谓观察谓於真相二见道中无漏圣慧初得契会是故复名於法现观(文)得不还果者超初二果得不还果类故一切恶戒种子悉害之也於超越有三类今举一类超初二果者(云云)听闻钞云师云第三果三界见惑欲界九品修惑悉断故云一切恶戒种子即欲界见修二惑皆犯戒之烦恼故也(云云)私云若依未至定以下次第证人释也听闻钞云一切能徃恶趣惑师云未断欲界修惑犯戒烦恼断正发业欲界见惑故云徃恶趣惑等也(云云))。

 

二此下章释


(或钞云依根本定者约超越不还及未至定者约次第证初果也显业抄云其四善根色界系者若次第证人四善根位依初未至定得入见道证初果故超越不还通依五地谓初未至四根本定也未至根本虽羌别四善根位必依色界定得入见道故也(云云))。


(私云小乗意见道依地六地也谓未至中间四根本也大乗除中间禅以五地为见道依地也五地见道依地生スルコトハ第四禅种子ヨリ生胜タル故也论义也付之然ラハ下三天种子终不生也ナレハ至テ修道生スルト云也)。

 

三其下不律仪处中


(续後抄云自发期心者下云或不由他得是也父子等相教等者下云故得外缘是也不同小乗者婆娑出二师义一二缘得师谓生不律仪家者必待作业成时成无表生余家者受时成无表也谓要期时也二一缘得师生彼家不生彼家必作业成时发无表也此婆娑二师皆俱无父子相习义但皆自受也非从他缘故云不同小乗等也(云云))。


表无表章诠要钞卷第三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因明入正理论后记 【六卷】 下一篇教相枢要钞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