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因明入正理论后记 【六卷】(一)
2018-02-14 11:46:2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270次 评论:0

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 第28册  No.8885


【清 吴树虚撰】

 
因明入正理论后记序


因明者。西域五明论之一也。西域五明有二。外五明者。凡俗所智。内五明者。我佛所造。外五明者。一曰声明。[米*睪]詁训字。詮自流别。若此土尔雅切韵字彚类书之类。二曰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厯数。若此土百工技艺厯法筭书之类。三曰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鍼艾。若此土祝由医书之类。四曰因明。考完正邪。研覈真偽。若此土究明道理诸书之类。五曰符印明。书契形象。印璽雕刻。若此土篆隶真艸诸字笔法。西域记云。开蒙诱进。先遵十二章。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六论也。内五明者。世尊成正觉已。怜愍眾生但习俗书。未知至教。故借此五明之流别。精严其科条。阐析其正理。将符邱明摄入声明。特加内明一论。究畅五乗。明辨因果。于数亦合五明。小乗阿含。畧涉其流。大乗菩萨。▆探閫奥。故大般若经云。五地菩萨觉五明。华严经五地品。学习声明工巧等。地持论云。菩萨求法。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陈译摄论云。若菩萨依本智作利益事。谓正说三乗三蔵及五明等义。当无偏倒相违不实不[宋-木+之]名偏符理真实不可动為无偏。処时相滥名倒随处随时随相名无例。是名菩萨利他。故瑜伽师地论云。菩萨求内明时。為正修行法随法行。為广开示悟于他故。菩萨求医方明时。為息他病得饶益故。菩萨求因明时。為欲了知外道所造恶因诸论。為降伏彼故。开悟净信眾生故。菩萨求声明时為欲令诸眾生。悟入詁训言音文句差别。唯以一义殊音随说故菩萨求工巧明时。為以巧智利益眾生故。是故求此五明。令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速得圎满。令此因明一论。属在五明第三。广陈方隅。发明因法。又因明之理。所摄甚广。因缘因果。俱是因詮。通于内明。印于圣教。今此一论。但是立量之因。未显詮真之奥。是故建立此论。其义有二。一者指迷。二者示信。地论云。若诸菩萨求因明时。為欲如实了知外道所造因论。是恶言说。為欲降伏他诸异论。此指述义也。又云。為欲于此真实圣教。未净信者令其净信已净信者。倍令增广。此示信义也地持论云求因明者欲知彼论过故。欲降伏异类故。未信佛法者令生信。已生信者令增广故。其义同也。指迷示信邪正分明。诸经论凡有遮表言辞。虽不明言宗因等法。按其文句。暗相符合。圣天菩萨所云。又扇因明广大风。谁敢如蛾投猛燄是也。经文亦有特表因明者。若华严云。世间诸因量。求过不可得。因量者。即此因明所立之量也。过即论中宗因喻三支之三十三过也楞伽云。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不正因。即此论以因。不成者。即是不极成。密严经云。彼之五种过。譬喻不成立诸义皆相违。五种悉成过。惑乱于智眼。颠例不颠例同异法斯坏。舍离于自宗依止他宗法。即此论之条例也。慈恩大师云。因明论者。元唯佛说。又广义散。备在诸经。劫初足目菩萨。创标真以二门。弥勒菩萨。广说成立八种。世亲菩萨。再陈轨式。纲纪已列。幽致未分。宾主对扬。犹疑未备。有陈那菩萨者。是称命世。贤劫千佛之一佛也。匿跡巖藪。栖峦等持。观述作之利害。审文义之繁约。于时巖谷振吼。云霞变彩。山神捧菩萨足高数百尺。唱言佛说因明玄妙难究。如来灭后大义沦绝。今幸福智悠邈。深达圣旨。因明论道。愿请重宏。菩萨乃放神光照烛机。感时彼南印土按逹罗国王。见放光明。疑入金刚喻定请证无学果。菩萨曰入定观察。将[米*睪]深经心期大觉。非愿小果。王言无学果者诸圣攸仰请尊速证菩萨抚之欲遂王请妙吉祥菩萨因弹指警曰何捨大心方兴小志為广利益者当转慈氏所说瑜伽匡正頺纲可製因明重成规矩陈那敬受指诲奉以周旋于是覃思研精乃作因明正理门论正理者。诸法本真之体义。门者。权衡照解之所由。会玄记云。唐三蔵為基师讲陈那之论。基师大善三支。纵横立破述义命章世无与比。今捡阅三蔵。无陈那论。仅此论及龙树菩萨因明正理门论二译本。自唐至今。论蔵(目录)具在。何独不列陈那之论。亦非后来遗佚。而此论又奘师所译。颇疑基师所习。即是此本。又百法钞所引宗因诸过。较于此本则合。若龙树论文。无能别不成随一不成等句。此又非彼本而是此本之一证。号商羯罗菩萨者。或是陈那所授之弟子。而依其论本以敷文者也。此论旧疏不传。学者甚少。明季至今。诸师始讲。自素庵幻斋幻居蕴璞诸师。念西居士。以及蕅益内衡人能诸师。能谈者多人。刻本讲解者多种。树虚统覈诸说。观察诸论。从源涉流。臆见微有差别。笔注其[〦/(句-口+方)]。如萝附木。乃彚钞成文。名曰后记。谓后诸师而记其说也。不敢自信。义成决定。唯愿质之宏法智人。


乾隆十六年辛未仲冬。信三寳人吴树虗。稽首说由绪竟。

 

因明入正理论后记首卷


因明入正理论


初说因字。


因者。至教之正因也。一切法上。皆具正因。诸佛菩萨。所说皆正。凡夫外道。迷谬不知。迷谬之径。千差万别。约之不出二种。一者邪因。但有言语。都无实义。二者无因。恶取空无。堕于断见。令此题上因字。即显非是无因。继以明字。即遮外执暗昧。是以借俗所詮。建立本意。即囙可以指明。藉明足表因正。清凉师觧因字。具有四义。一所由义。由者所自出之路也。凡经道路。由此径而得至。所立道理。由此义而得成。二所以义。所以然之成也。有所当然。必有所以然。抉其原。故理始淂成。三顺益义。顺则不违。益则不害。不违不害。成而无坏。四待藉义。观待于彼此。理得决定。藉赖其佐助。理淂圎满。四义有通有别。而顺益為[宋-木+取]重。此义可摄彼三。若将此论因言说之。如声无常宗。因云所作性故。由声是所作性。所作决定无常。是所由义。所作性从缘而生。缘息则灭。显声所以无常之故。是所以义。所作(性)顺於无常之理。有益于无常之宗。是顺益义[(共-八+隹)*见]待于所作非所作而藉赖此所作性以显无常。是待藉义若能破中之现比相违多分是所由所以能所别不成。多分是顺益待藉所由所以是正因顺益待藉是方便因。顺益之义出自瑜伽论云。辨因者。谓為成就所立宗义。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言论又云。復次因是顺益义。纵令略得所由所以少分。而或稍有不顺。宗成无益。皆违此义。故曰顺益可摄彼三。[(共-八+隹)*见]待之义。亦出瑜伽。论云。依领受依処施设[(共-八+隹)*见]待因。又云[(共-八+隹)*见]待此故。此為因故。于彼彼事。若求若取。大都自立比量。多从所由所以。他共比量多慿顺益待藉。即如似立似破诸因。彼亦自谓符合因义。如犹豫不成之因云。以现烟故。畧得所由。然违待藉。法自相差别相违之因云积聚性故。畧淂所以。然违顺益。共不定之因云。所量性故。畧淂待藉然违所由。不共不[宋-木+之]之因云所闻性故。畧淂顺益。然违所以。是以觧因明者。不得畧此四义若闕一义。因义未全。清凉又解囙相云囙相有二谓生因了因立宗之义。由因生起。成立之义由因了别。此则举十因以(解)量之因相十因中生起囙▆生因。餘九皆了因摄。然宗因之因。随说因摄。生与了。皆随说中生了之义。


护法菩萨云。因有三种。一有体法如所作等二无体法如非所作等三通二法如所知等又云虽无生因而有了因有因总故即為极成龙树菩萨云今此唯依证了因故但由智力了所说故非如生因由能起用清凉说与此二说以有差别然清凉依随说之生起义而说。理无违碍。


瑜伽云。因(相)有七种。由此為先(一)此所建立(二)淂和合故。(三)彼法淂生。(四)淂成。(五)或辨(六)或用。(七)说此為彼因。此七种相。一切因皆具。由此為先者。所由义。此所建立。所以义。淂和合故。顺义。[(共-八+隹)*见]待义。淂生淂成。藉赖义。或辨或用。益义。依宗因之义。符七种相。


次说明字。


明字具六义。一明其轨则。轨则秩然。向背可辨。二明其圎缺。圎满示成。缺减示破。三明其体用。现量為体。比量為用。四明其理事。理有正邪。事有损益。五明其旨趣。钝根知旨利根淂趣。六明其对待。对敌表遮。待言简别六义之别两义通摄。一者明作具二者明作智。又明有四相。一者明了。不作疑言。必示决[宋-木+之]。二者明显。不作巧言。令人易会。三者明悉不作漏言。尽其究竟。四者明照。藉此光明。照彼闇昧。


因明合说。


囙是所明。明是能明。摄所归能。明义為重。依因而明。明由囙起。因相為主。又因𠔥正以两种。明摄邪正二途。非明不辨正。以非因不显正邪。和合言之。方起功用。若依六[米*睪]。囙是自体。明是业用。合言因明。待业释也。问。量具三支。云何独举因说。答。清凉云。就比量中。有许未许。為成未许。必有能成。即能成是囙。所成是果。宗由囙显。义淂分明。此即囙果双彰。理无违妨。古德云独言囙明者。因有力故。宗非因不显喻非囙不立。葢由因淂明。摄所帰能。依最胜说。故此论摽以囙明。因為量主。故华严称為囙量。因能成宗。故瑜伽表以因成。举因专重之义也。瑜伽云。云何是囙明処為扵[(共-八+隹)*见]察义中诸所有事。清凉[米*睪]云。所建立法。名[(共-八+隹)*见]察义。能随顺法。名诸所有事。诸所有事即是囙明。為囙照明[(共-八+隹)*见]察义故。若在此论于中诸所有事。囙支可摄。是故但标囙明淂括一论本义。


次说入正理。


入者觧路所由。随顺而进。囙明是能入正理是所。入囙明如道路。正理如所至処。由道路至彼処。斯谓之。入正理者。[一/心]有三义。一不偏。二不差。三决空。理有二义。一条理不紊不乱。二脉理。可贯可通。正理有四。一法尔道理。二证成道理。三[(共-八+隹)*见]待道理。四作用道理。解深密经云。若囙若缘。能令所立所说所摽。义得成立。令正觉悟。是名证成道理。此约总义而谈。多分而说。论中正以竝陈。[(共-八+隹)*见]察立破。义兼[(共-八+隹)*见]待。现量所证。非空法尔。成立功能亦有作用。此正理者。稟受至教。印定二量。正由理显。理以正成合云正理体用𠔥备遮表双彰正理义趣无穷。一切经教皆是。此但云入具有裁酌。不云淂正理者。此论仅列方隅未昭閫奥能信受者。但能信淂。未能修淂然凡外之趋向既定。由此可以起修故名曰入。不云证正理者。论中但有辨别。未具证明即现量一门秖说世间共之现量未说不共世间清净现量。然由此知共现量境可希不共现量境故名曰入。不云显正理者。此论但显条例方隅。言辞过犯。未显人法二空。五法三性。若至教中真諦元门。皆缘避非共许。无暇宣陈。设凡外知过悔非。归依正道。然后示其堂奥。故名曰入。不云具正理者。囙明正理。因缘因果。一切可摄。此论但就随说囙中分别圎缺。但就士用果中说其二益。扵理未备。故名曰入。


合说囙明入正理论六字。


囙明二字。俗书所同。虽此明字异于世俗所明。然无表别今首冠因明示同俗号表以入正理令其弃俗归真遮其非正理令其破迷捨谬非囙明不能令入非正理则所入皆邪瑜伽云诸外道因明论名邪义论名虚偽论是三种论中之諍讼究竟论欲简别此等故名因明入正理论也论有二种疏法经文名為[米*睪]论依经立义名曰宗论此属宗论。


商羯罗主菩萨造


梵语商羯罗主。许敬宗后序称為天主则是上三字是梵。主字是华华梵和合而称也诸师疑非的翻。攷敬宗得侍奘师。躬亲监译此称传自译师。不由臆决若于此起疑。则此论译文皆可疑矣。论主菩萨。依陈那因明正理门论畼宣文句。剖析细微。其所敷扬。不出陈那轨范。故谈因明者。犹推属扵陈那也。菩萨义见常[米*睪]。兹不重述。造者作也依经运义。造作文句。


唐三蔵法师玄奘译


唐者。李氏继隋有天下之国号经律论三。皆為法蔵故名三蔵。通此三蔵教文宏扬大法為世师表故名法师玄奘乃师之名其行跡本传可捡唐天子赐号為三蔵法师翻西竺梵言转成此邦文句名之為译。


正科分三初摄颂中正分末结颂。


今初。


能立与能破及以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以唯自悟如是总摄诸论要义。


初四句是颂末句明摄义一能立二能破三以立四以破五现量六比量七以现八以比是名八门前四悟他后四自悟是名二益立破现比是四真。餘四是四以[执/力]力有用足胜其任曰能。施设卓尔不倾不倚曰立有隙可乗如石(解)[昔*殳]曰破。貌以中非。含虚抱偽曰似。正智所知自淂胜解曰悟。当前触对。根境符合曰现。如见而知揩则不谬曰量。比度[(共-八+隹)*见]察同异叅寻曰比包括无道曰摄。扼其腰领曰要。


颂曰。能立与能破二门。及以立以破二门。唯属悟他。现量与比量二门。及以现以比二门。唯属自悟。如是八门二益。总摄破邪显正诸论之要义。邪论莫逃扵四似。正论不外扵四真。显正破邪。总為悟他自悟也。


清凉师云。囙明八义者一对量申敌三分圎明开晓于宾故名能立二斥量非圎弹支有谬示悟于主故名能破三对敌申量三支闕谬非晓于敌故名以立四妄斥非圎弹支有谬。不悟于主。故名似破。五(于)色等义。有正智生自相处转。故名现量。六谓藉眾相而[(共-八+隹)*见]于义相应智起。故名比量。七有分别智扵义异转了瓶衣等。名以现量八以以因智于似所比相违觧起。名以比量。


瑜伽论云。囙明有二相转一者显示摧伏他论胜利相。二者显示免脱他论胜利相此二相义摄尽囙明。


地持论云。囙论二种。一者能屈他论二者自申己义前论言唯指他论。足见重在悟他。后论言自申己义。亦谓对他而申。此论𠔥称自悟者。為非自悟。安得悟他。三支立量。原以示人。若自己智明。何必申量晓己。一切经论。皆為悟他而说。


正分分八。一能立。二以立。三现量。四比量。五以现。六以比。七能破。八以破。


今初能立门分三。初总说。次分说。末合结。


今初。


此中宗等多言。名為能立。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


宗。主义也。因依也。依此义而立宗出喻也。喻譬如也。一字為一言。故曰多言。开其蒙蔽。示以显了。曰开示。或未觧其义。或少解有疑。皆云未了谓此。能立门中。所说宗等多言名為能立云何说此多言。谓由此宗。(一)囙(二)喻(三)多言三支圎满。能开示彼诸有来问者。令彼未了其义者。(得)了知故未了而了。成悟他果。


有来问者。言声无常。答以声无常。(宗)问云何知无常。答以所作性故。(因)。


问云何知所作性无常。答以喻如瓶等量文约伏难而申言也。内含问答之义。故言诸有问者。


分说分三。初说宗次说因末说喻。


今初。


此中宗者。谓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随自乐為所成立性。是名為宗。如有成立声是无常。


极成者极能成就也。真有假有。俱称有法。能别者能於有法中。别择一法建立之也。与此不等曰差。彼有殊性曰别。性者法之体性也乐喜好也谓。此能立门中所言宗者。所谓极能。成立有法。极能。成立能别。云何两种俱要极成為两种无有差别性。故[彳*(前-刖+(之-、))]差别中随自己喜乐拣择一法可和合為主义者。立為所成立性是名為宗。


其式若何如有师成立声(有法)是无常(宗)即其式也有法有五名一有法二所别三所成四宗依五前陈宗有五名一宗二法三能别四能成五后陈古疏云前陈是有法后陈是法灋与有法和合為宗。前陈有法但是持自性法无有轨义后陈能别能持自性又具轨法及(至)和合為宗以一宗字摄之故必二种俱淂极成方成宗法。


问瑜伽云极成四种真实义此属何种答是第二道理极成(真)实。论云依止现比及至教量。极善思择。决定智所行所知事。由证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设故。


集论云。立宗者。谓以所应成自所许义。宣示于他。令彼解了。所以者何。若不言以所应成者。自宗已成。而说示他。应名立宗。(虽是有别非我功能)若不言自所许义。说示他宗所应成义应名立宗。(虽有功能而无别义)若不言令他解了者。[听-王]者未解此义应名立宗(无悟他果)若如所安立无一切过故建立我法自性若有若无我法差别若徧不徧具足前相是名立宗。


瑜伽云立宗者為先显示自所爱乐宗故。


杂集论云证成道理者谓為证成所应义宣说诸量不相违语所应义者谓自体差别所摄所应成义。诸量不相违者谓现量等不违立宗等言故清凉释云自体差别者即声為自体常无常等而為差别又色是自体形色显色表无表色而為差别。按自体者有法之自性自性有自相共相共相上即有差别故有法虽同而取以(為)能别者彼此相望。定有差别。


瑜伽云。所成立有二种一自性二差别自性者谓有立為有。无立為无。差别者。谓有上立有上。无上立无上。有常立為常。无常立无常等。集论云。所成立自性者。谓我自性。法自性。若有若无。所成立差别者。谓我差别。法差别。若一切徧。若非一切徧。若常无常等。无量差别。


瑜伽云立宗者。谓依自性差别二种所成立义。各别摄受自品所许。或摄受论宗。若自辩才。若轻懱他。若从他闻。若觉真寔。或為成立自宗。或為破坏他宗或為制伏于他。或為摧屈扵他或為悲愍扵他建立宗义由此[米*睪]之立宗有二种。一者摄受自品所许二者摄受他论之宗(自比他比)无有二因一由自辩才而立二由轻懱他而立(能立能破)又二因一从他闻正解而立。二自觉真实道理而立(一由闻至教二由现比量)所立有二种一成立自宗二為破他宗。(能立能破)破他宗有三因一為制伏他(外道)二摧屈于他(教中人非理)三為悲愍他(意在悟他非是諍论)今将声无常宗一一[指-匕+ㄙ]明之声是前陈(先说)是有法(耳尘所有)是宗依(无常义依声而说)无常是后陈(后说)是法(生灭法)是宗(主义)无常能别于常宗所别是声能成无常宗所成是声声以所闻性為自性以大种执受不执受為差别(从有法说)有声无声為自性。常无常為差别(从宗说)随自所爱乐。于差别性中思择无常义而立為宗于声之执受不执受差别义畧无违碍是為极成有法无常能别于常。是谓极成能别。此二和合成立声无常宗。


问何故特举声无常宗。答依至教量而说故依古德旧立故凡外共许故。闻者易解故急遮外道故后显两因故有此六义是故特举。


次说因分二。初正说次合法。


今初。


因有三相何等為三谓徧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徧无性云何名為同品异品谓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是名同品。异品者谓于是处无其所立若有是常见非所作如虗空等。


宗法性者宗法之自性宗法者宗亦名法也同品异品犹言同类异类同品。不必徧有。秖要定有异品。不但多分无且要徧无所立。法即宗法因能立宗故宗是所立均则无差等则无别义品者宗义之品类瓶箸等取衣车是处者随法所指之処扵依也无其所立者全遣其所立宗也虚空等等取极微。


所说囙支具有三种义相何等為三耶一者谓徧是宗法性(约宗上说)二者同品决[宋-木+之]有之法性。三者异品普徧无之法性具此三相方名正因云何。名為同品异品耶。同品者。谓与所立宗法性是均同齐等之义品。说名同品其式若何。如有立无常宗者。瓶等缘散则灭。义属无常同品式也异品者。谓于是宗法性处无其所立宗义。与宗敌体相翻说名异品与无常相反是常与所作性相反是非所作故正言之则云是所作性故见其无常若反言之则云若有是常义者须见其非所造作其式若何非所作而常者如虚空等异品式也。


瑜伽云何故次辨因耶為欲开显依现见事决定道理令他摄受所立宗义故又云辨因者谓為成就所立宗义。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言论故。


集论云立因者谓即于所成未显了义正说现量可淂不可淂等信解之相信解相者是信觧囙义所以者何由正宣说现量可淂不可淂等相故于所应成未显了义信觧淂生是故正说彼相乃名立因现量可淂不可淂者谓依自体及相貌说。


瑜伽云同类者谓随所有法望所餘法其相展转少分相以此后五种一相状相以二自体相以三业用相以四法门相以五因果相以相状相以者谓于现在。或先所见。相状相属展转相以。自体相以者。谓彼展转。其相相以。业用相以者。谓彼展转作用相似。法门相似者。谓彼展转法门相以。如无常与苦法。苦与无我法。无我与生法。生与老。老与死法如是有色无色。有為无為等。无量法门。展转相以似。囙果相以者。谓彼展转若因若果。能成所成展转相以是名同类异类者谓所有法望所餘法其相展转少不相以此亦五种与上相违应知其相按此瓶等喻与所作性作用相以之同类虚空之喻同类徧不相以故是异类。


念西居士云。此所作性。理于无常声法。决[宋-木+之]有性。名徧是宗法性。理扵瓶等同品法[宋-木+之]有所作名同品[宋-木+之]有性望于空等异品法徧无所作名异品徧无性是处者异品处也宗与因对同品敌体相翻方為异品无之一字非止相违别异而已同异二字从宗说品字从喻说[宋-木+之]有徧无四字则属扵因。因本上依宗。下含喻。一量枢纽。仗因贯通。同在共相中名同品。全违自相名异品。若违自相。不但差别。全与均反。不但参差。全与等反。故云无其所立。问云何是均等义品[宋-木+之]有义答瓶等均有无常之义。等是无常之法。然非徧有。何以故无常有五种。一变易。二灭坏。三别离。四法性。五合会瓶等不徧有五种。而有变易灭坏性。既有二种则是[宋-木+之]有若虚空等。则徧无此五种相。


次合法。


此中所作性或勤勇无间所发性徧是宗法于同品[宋-木+之]有性异品徧无性是无常等因。


所作者有為法所造作也勤勇无间者力能无间断也无常等等取无我。


由前文合观之此文中。所作性之因或别说勤勇无间。所发性之因是二因者。徧是宗法性。于同品[宋-木+之]有无常所作性于异品徧无无常所作性是声无常宗等之正因所作性一因旧师对声明论而立勤勇无间所发一囙对声显论而立。二论皆外道论师所造旧师立量以破斥之故引以為因式。


广百论释云有餘徧执明论声常初不待缘后无灭坏性自能显越诸根义為决[宋-木+之]量曾不差违故言声常。能為[宋-木+之]量。次执一切声皆是常声徧诸法。待缘则显显时方詮表诸法。按声显论為明论有漏义。转计待缘而显。是彼同教中人所造。勤勇无间所发性理于声无常宗徧是宗法性(对声显论则徧)望同品。[宋-木+之]有勤勇无间所发。望异品徧无勤勇无间所发。亦具因三相。故名正因。


问声有三种。一执受大种声。二不执受大种声三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初谓内缘声次唯外缘声三内外缘声又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诸名此二因岂能尽摄答能摄二论所指詮表之声则已徧是宗法性矣。何须尽摄。葢有法甚寛。则有差别及和合扵宗。则已简玄差别而成。宗法则较有法稍狭囙。但摄宗之狭不必较论于寛处也。然内缘外缘声言缘便有所作所发义若非所作非所发不必待缘始有囙明正理门论云由此道理所作性故能成无常及无我等不相违故故云等字等取无我问云何所作性成得无我答计有我者不出五蕴五蕴皆从缘生缘散则灭缘则待所作而有若非所作则无是以成淂无我。


末说喻分二初正说次释妨。


今初。


喻有二种一者同法。二者异法。同法者若于是处显因同品决[宋-木+之]有性谓若所作见彼无常譬如瓶等异法者若扵是处说所立无因徧非有谓若是常见非所作。如虚空等。


喻譬喻也。同法异法。同品异品中所有法也。所立所立宗也。所立无者。宗义全无也。


若说喻支。则有二种一者同品法性二者异品法性所言同品法者。谓若于是同喻処。能显前因同品决[宋-木+之]有性合扵同品[宋-木+之]有性。是名同法。其式若何。谓若是所作性共见彼决[宋-木+之]无常譬如瓶等可证也。所言异品法者。谓若扵是异喻处可说所立宗义全无于因上亦徧非有。合扵异品徧无性。是名异法其式若何谓设若是有常性者除非共见非是所作譬如虚空等可证也。


瑜伽云次引喻者。為欲显示能成道理之所依止现见事故。又云引喻者。亦為成就所立宗义引囙所依诸餘世间串习共许易了之法。比况言论也。


显扬论云。喻者见邉义。(所见一邉)谓以所见邉。与所未见邉。和合正说名之為喻。师子觉云所见邉者。谓已显了分。未见边者。未显了分以显了分显未显了分。会义平等。所有正说。名為立喻。


解深密经云。自类譬喻所引相者。谓于内外诸行聚中。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淂生死。以為譬喻。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淂生等种种苦相。以為譬喻。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淂不自在相。以為譬喻。又復扵外。引诸世间共所了知所淂衰盛。以為譬喻。如是等类。当知是名自类譬喻所引相。


护法菩萨云。又诸比量。欲遮餘义。要有同法。然后方成。同法若是无。异法应非有。又云唯遮异义所遮事境。名為同喻。其异法喻。二分俱行。可名為徧。若无同喻。何所徧邪。又云喻则是一分所摄。因既俗有。喻亦应然。按同喻是遮詮者别如是说。


龙树菩萨云。前是遮詮。(同喻)后是止滥。由合及离。比度义故。為要具二譬喻言词。方成能立。為如其因。但应说一。若就正理。应具说二。由是具足显示所立不离其因。以其显示同品[宋-木+之]有。异品徧无。能正对治相违不定故。若有于此一分已成。随说一分。亦能成立。(但说同喻)若如其声両义同许。俱不须说。(但囙无喻)或由义唯一能显二。(同可显异)又比量中。唯见此理。若所比処。此相审[宋-木+之]。扵餘同类。念此[宋-木+之]有。于彼无处。念此徧无。是故由此生决[宋-木+之]解。(可无喻)故本颂言。如自决[宋-木+之]已。希他决[宋-木+之]生。说宗法相应。所立餘远离。按此论广说喻之应有应无。[宋-木+取]為明晰。然不可以例对敌申量者。


念西居士云云何知所作性淂成无常。合辞曰共见一切所作性者。皆是无常。如彼瓶等是也。云何此因翻彼常宗。离辞云。若是常者。[宋-木+之]非所作。如虚空等是也。合辞当因先宗后。离辞当宗先因后语势如此。


次[米*睪]妨。


此中常言。表非无常。非所作言表无所作如有非有。说名非有。


恐有难曰。离辞显说虚空常。以非所作成所成。岂不自教相违。為防此难。故[米*睪]之曰。此离辞中常之一言。止為表彼非无常义。原非成常。非所作之言止為表。其无所作性。原非立无所作。譬如因有斥為非有。但表与有别异。说名非有。既非有已。復何成立。


龙树云。无常宗中无异品。常宗中无同品。若立為常。违自教故。即此难意也。


护法云。今所立因。唯遮所作。不言别有非所作性。又云无宗若有。对立有宗。无宗若无。有宗何对。如非有言。唯遮其有。不詮非有。亦不表餘。又云如在梦中所缘皆妄。非如梦智。所计空等常住实有。而可信依。


问。瑜伽云有立為有。无立為无。非有同无。如何可通。答。立无之义。為遮他有。有既遮已。所依亦无。但是立遮。竝非立表。虽说名立。所立是无。随立随遮。不成立相。


问。大智度论云。摩訶衍中。虚空名无法。不得说常不淂说无常。不淂言有。不淂言无。非有非无。亦不可淂。此云何通。答。彼明般若心言路绝之旨义本如是若对敌申量。敌论不许。无悟他果故必依俗所淡令他易觧。说有说无。皆设许义不淂以彼例此。


末合结分二初合末结。


今初。


已说宗因等如是多言。开悟他时。说名能立。如说声无常者。是立宗言。所作性故者。是宗法言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如瓶等者。是随同品言。若是其常。见非所作如虚空者。是远离言。


如上已说宗因等(等取同异喻)如是多言。若淂开悟他时。方可说名能立。今从多言指明三支圎满如说声无常者。是立宗之言。所作性故者。是宗法能成之言。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如瓶等者。是合辞随顺同品之言。若是其常见非所作如虚空者。是远离同品随异品之言。


瑜伽云不相违者。亦二因缘。一决[宋-木+之]故。二异所成故。不相违者。于為成就所立宗义。能為正量。故名為量。按论言决[宋-木+之]者。即此宗因喻三支圎满。决[宋-木+之]成立也。异所成者。谓极成能别。


解深密经云即如是现见所淂相。若依止现见所淂相。若自类譬喻所淂相。扵所成立。决[宋-木+之]能成。当知是名圆成实相。按此能立相。即后二相。


所作性因。后文言对声显论。即為过犯。何以故。不悟他故。故文中言开悟他时。说名能立。虽能自悟。对敌无益。


末结。


唯此三分。说名能立。


三分即三支。古疏云芟夷五分。[宋-木+之]取三支。


能立之分。有五有三。今说立量楷则。唯取此宗囙喻三分。说名能立。


龙树云于所比中。除此(三分)更无其餘支分。由是遮遣餘审察等。(分)及与合结分。按论有五分。宗因喻三。及审察合结二。详见集论。若立量则但取三分。


说能立门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百法问答闻书抄 【六卷】 下一篇表無表章詮要鈔 【六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