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阿底峡尊者传 【五卷】(一)
2017-12-21 13:20:56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69次 评论:0

大藏经补编 第11册  No.72


【法尊译述】

 
 


阿底峡尊者传


目录


阿底峡尊者圣像


阿底峡尊者传  卷一  一


第一章:自身所具广大功德  二


 第一段  在家时代  二


  第一节  受用圆满  二


  第二节  种姓圆满  二


  第三节  俱生功德圆满  三


 第二段  学法时代  四


 第三段  留学阿兰陀寺  七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萨行  一三


  第一节  出家  一三


  第二节  广修菩萨之行  一四


   第一目  修习五明学处  一四

 


阿底峡尊者传  卷二  一九


   第二目  尊者所证功德  一九

 

第二章:宏法利生广大事业  二一


 第一段  住大菩提寺  二一


 第二段  住止迦摩罗尸罗寺  二三


 第三段  赴藏宏法  二四


  第一节  略述藏王之系统  二四


  第二节  初次迎请  二五


  第三节  第二次迎请  二七

 

阿底峡尊者传  卷三  三七


  第四节  赴藏途中宏扬圣教  三七


   第一目  起行之前  三七


   第二目  途中降魔  三九


   第三目  说深奇法大转法轮  四四

 

阿底峡尊者传  卷四  四九


   第四目  请赴拉萨  四九


   第五目  拉萨途中  五三


   第六目  卓锡拉萨转大法轮  五八

 

阿底峡尊者传  卷五  六五


  第五节  尊者之圆寂  六五


   第一目  圆寂前相  六五


   第二目  涅盘胜乐  六七


第三章:事业流传教法增广  六九

 

阿底峡尊者传(卷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法尊译述

  
敬礼焚烧诸戏论,圆证深广二种身;事业光明流十方,末世法王然灯智。


正法有无,依於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诸行者正法住世,无诸行者正法隐没。俱舍云:「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受持讲说修行,亦依有传承者为言;若不尔者,则邪正滥矣。西藏佛法,大宏於持松德尊王朝;三传至朗达玛王朝,大灭佛法;未久朗达玛遭变,佛法重兴。然当一切时臆度邪徒,随自聪辩,不依师承,滥传教法,数百年中真伪莫辨(至今尚存余习)。俟有王名哦日(原地名)出家,号曰智光,智游纶言,圣意莫决,参访诸师,疑情尤甚。遂集智童,遣送天竺,徧学显密诸宗,访迎宏法彦德。凡经两代(智光後有菩提光续之,下文广述)殷勤访学,始阿底峡尊者至藏,破邪显正,重树法幢。是为西藏佛法中兴之时代也(阿底峡尊者所传者曰迦当派,宗喀巴大师大宏此派之宗义。即今之所谓黄教派,其实亦名修行派,又称新迦当派;又依俱善寺为名,称俱善派等)。阿底峡者,教证德圆,非以少智而能测。仅依传记所载,随自胜解,略录少分,以供国内之有缘云尔。 译者识

 

第一章 自身所具广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时代


第一节 受用圆满


中天竺金刚座之东方,有国曰伽[口*邦]罗。国内大都,曰萨诃罗,有二十七亿户。城中王宫,平洁高广,有无量金幢严饰,故名金幢宫,受用圆满可见一斑耳。(译者按:锺敦仁波卿所造传谓:东印度地名萨诃罗,都名[口*邦]伽罗,宫名金幢。有居户一亿,游园七百二十,浴地二万五千,多罗树五万六千株,围绕城邑,城有七重垣墙。城中有桥三百六十架,金幢二万五千,王宫金顶凡有十三。受用富乐,可与香城比。正法炽盛,等同法上菩萨而无有异。)

 

第二节 种姓圆满


王曰善胜(或曰善吉祥,善德),正法代世。妃曰胜光(或吉祥光,婆罗门种),德同女宝。王有三子,长曰莲华藏,次曰月藏,三曰胜藏(或曰吉祥藏)。长绍王位,纳王妃生九子,弃素披缁,世称为大善巧达那宝利密多罗(译曰米胜友);胜藏出家,号精进月,善巧密法,获得生起次第三摩地,能化现坛场,传法灌顶。(译者按:後来藏朝尊者,时尊者已圆寂,遂往阿喀朵壠等处宏法,圣迹可考。)其月藏王子者,即尊者阿底峡是也。

 

第三节 俱生功德圆满


尊者初生,天雨宝花,五色霞光密覆宫上;诸天音乐,时众悉闻。如是瑞相,其类非一。(译者按:尊者诞於宋太宗七年,岁次壬午。)一日卧於宫殿上层宝床之上,忽闻尊者宝床所对宫顶,发大响声,若梁崩裂。其母观之,见有数蝎,若落螫尊者之状。尊者全无惧色,遂即散去。(译者按:後云,为非人欲作灾害所化,尊者未惧而去也。)又一日声响如前,其母观之,见青莲一束,尊者则见度母现身。自此以後,尊者凡有所疑,则设供於度母像前,祈祷所怀;虽不现身说法,而疑能任运自解也。(现身时甚多,下文可知。)尊者凡十八月未出宫门,有八乳母将护一切。次宫之北,有聚落曰比扎摩罗。王妃臣庶,乘车五百,童女严饰,乐师歌赞,持无量供具,往供如来。当时尊者,虽仅年半,量似三载,相好端殊,观者无厌。首着天冠,身衣天服。父王抱持,处宝车上。时诸观者,咸共赞云:「初生之日雨天花,日照霞彩闻妙声,常顾何时得瞻视,今日见矣甚希有!」时王子问父母曰:「此诸众生,为谁所有?」父母告曰:「是汝所属。」时王子发愿云:「愿此诸人,悉皆如我,常生王家,富乐自在……」云云。


未几至扎摩罗道场,王子礼三宝已,以和雅赞诵而发愿云:「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随三宝,常敬顶戴三宝尊,自今永为归依处。」时诸会众,咸生希有。次父母眷属供养已毕,发愿云:「惟愿我等生生世中,恒常供养三宝尊,承事僧众宣正法,除烦恼言得自在。」王子闻已,顾其父母而发愿云:「世世不被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乐,无慢供养三宝尊,悲心观照诸有情。」时诸众会愈生甚奇希有之想也。


尊者三岁,算数字书,一切学毕。至六岁时,能辨内外正邪之法。於十岁内,常时归依佛法僧宝,守持斋戒,馈施贫乏;读诵经论,祈祷本尊,寻求正法;恭敬父母,迎爱法侣,悲愍眷属,护恤无怙。无量善士,一切胜行,悉能担荷而无遗缺。

 

第二段 学法时代


尊者十一岁时,诸余王臣供献童女二十一人欢娱王子。尊者一日王命庄饰十三宝车,无量臣庶前後围绕,幢幡宝盖,奏诸音乐,欢游街衢,苑囿聚落,作十五日广大欢会。他方国来观王子者,谓持福王女、持辋王女、持水主王女、持猛王女……等,凡有二十五王女至会。各乘宝车,七女侍从,众宝严饰,奏诸美乐,一一皆与天女无别。王子见已,眼根难舍,贪念顿萌,身毛骤竪。尔时有一空行母,化作一绀色童女,以歌赞而助云:「莫贪莫贪善根者,如象沉溺芦苇围,勇识溺此欲泯中,清净戒衣岂不没?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奔勤(译大善巧)苾刍身,犹如鹅王游莲池,汝於此世当出离。城邑净妙诸童女,是魔使女夺戒颜,现似欢喜而诳惑,妙相王子愿当知。如月明净印海中,身相明净无浊垢,具足五髻天庄严,殊妙夺诸有情意。(此一颂是赞王子相好。)得此难得暇满宝身时,当以闻思修三尽人世,增上缘谓无尽善知识,为断短故惟愿极依止。」王子闻已,笑言答之。(颂文恐繁不录,义谓:「释尊捐弃王位、六万妃女,成等正觉转正法轮,为天人师,称赞供养。我今何因,不舍王位,增此贪染。我今已知世事如幻,欲境欺诳,谨当依教依知识修学正法。」)


时诸众会闻王子语,虽生希有,然恐出离。彩妃闻已,急告父母,重增女乐,恋惑其情。如是渐次,将返城邑。王子与百二十骑俱作武装饰,至一山林,见胜敌婆罗门(内道者),独居静处,修出离法。王子观其德相,即骑问云:「独居静处,行诸难行,以梵净法,清净存活,捐除欲尘,习仙人道,为得何等胜功德耶?」时婆罗门目不顾视,答曰:「我见诸行无常,无有真实。生时虽具王乐,死已为业自在,引向恶趣。见此义故,独居静处。又见恶劣诸众生等,行同畜类,死後恐生不静垢中。故我行此难行之行,住此林薮。又於幻财,见无真实,思後世故,顶受仙法……」云云。王子闻已,为观实否,重作是言:「诸沙门者,慢重余人,见王至前,何为不起?」婆罗门答云:「我无资财,依林安乐。身命仇敌,唯有死主。我无慢故,弃舍喧杂。汝为何王?复自何至?我无亲怨,不相识故……」云云。


王子即曰:「我自金幢宫中而来,我是善胜王(又号虚空自在)之太子,今来林薮,谁敢与比?汝不识主,有违戒法!」婆罗门曰:「我已出人羣,超越诸律则,无官亦无奴,复无所护恤。王趣後世时,无马亦无伴,独自徒步行;无衣亦无食,独自趣中有;无地亦无国,远游无知处。王子亦非常,故我依林薮,王来不起迎!」王子闻已,急从骑下,供上三轮(三轮谓弓、箭、剑),恭敬合掌而作是言:「为观善巧胜德故,现似慢相发憍语。我亦昼夜六时中,思生死患悉出离,欲舍王位趣解脱,愿婆罗门哀摄受!」时婆罗门以三宝加持,传「发心法」。王子後将车马,一同供献。婆罗门为使王子资粮圆故,暂为收领,并说教言:「现世圆满,魔鬼亦求。专行自利,鹞狼悉知。虽诸独觉,何成无上?唯求饱满,奴仆亦食。一切生中,非皆为王。惟愿王子,发大精进,舍弃王位,急趣解脱……」云云。王子更请云:「我居王宫如系牢狱。祈垂加持,不被王逼。」婆罗门曰:「种姓是三有之缚索,王位同不净之污泥,国王为魔王之代名词,臣宰系魔罗之亲里人。汝今不久定遭羁逼。今莫居此,当往阿兰陀寺。彼处有汝多生师长,名曰菩提跋陀罗,从彼请受『发心教法』。彼大善巧,能饶益汝。」说已,还其车乘供具,更告之曰:「出王宫时,重当来此。有多教授,当传於汝……」云云。

 

第三段 留学阿兰陀寺


王子回宫,取金银宝,偕诸眷属,直趣中印度阿兰陀寺。时阿兰陀王(护寺之国王)闻知,严备四兵,远迎郊外,问云:「大王从何来?欲摧何怨敌耶?」答曰:「我自东方萨诃而来,我为摧伏三有怨敌及死主怨敌来,非为他来也!」王赞:「善哉!」复问:「国王安否?汝国境内比扎摩罗有无量圣众,何故至此?」王子曰:「我受胜敌婆罗门所记,来阿兰陀,参菩提贤论师。」时阿兰陀王闻已,先迎於宫中,承事供养,次送往阿兰陀寺菩提贤论师前。王子见论师已,极生欢喜。论师欢喜,出诸言外,从座起立,互问讯已,论师曰:「王子请坐!何缘至此?」王子遂恭敬顶礼,供诸珍宝,白言:「我恐为王位所欺,陷溺生死污泥,故携随从往游林薮,见胜敌婆罗门,请求慈悲摄受。」彼云:「可往阿兰陀寺,有汝多生师长菩提贤论师,当从请受发心之法。」我依彼命,急回宫中,持诸供物,速至师前:「惟愿哀愍摄受,授我发心、教授之法……」云云。白已落坐。时菩提贤论师住「三摩地」,加持王子三业清净,授与无量发心教授。复说:「五欲欺诳,王位虚幻。後世境现,追恨何及!当发大精进,寻求佛正法。阿兰陀北,有明了杜梋菩萨,具清净戒,无碍神通,获得中观正见,远离八边戏论(即生灭常断来去一异之八),尽其生寿住寂静处。彼是汝无始生中师长,当往彼前,请诸深旨……」云云。


王子受教,顾恋论师,含悲而去。至菩萨前,礼敬供养白云:「我自东方萨诃罗来,我是萨伽罗王太子。初至阿兰陀寺,菩提贤论师前,请诸教授。师云:『此北静处,有汝无始生中师长,可依彼处请「发心法」。』谨奉师命,来至尊前,惟愿慈悲摄受教授,使我不为父王所逼。」尔时菩萨深生欢喜,慰问加持,授与发心教授,并讲缘起性空之深义。王子得教授已,即於本座,证「加行道」获得「勇健三摩地门」,将自所证启白菩萨曰:「我今住定,见诸法性,光明澄净,无诸浊染,犹如虚空离诸云翳。次从定起见诸法现,虽见显现,而不执实,亦能任运忆缘有情。(译者按:悲心菩提心俱摄在此。)虽见诸法虚假,然於极微细业,获不放逸。如是空有,岂无谬耶?」菩萨赞云:「善哉!王子集聚福德,定中虽达性空,後得大悲缘诸有情,二谛教授是我教授中尊。今欲出离王宫苦者,可往黑山之南,彼有我师阿嚩都帝,亦是汝往昔师长,当往依彼,请『发心教授』,并求『出离教授』等法……」云云。王子闻教,爱恋难舍,为求法故,含悲而去。


时阿兰陀王,供养无量珍财,及诸眷属,送三踰缮那而返。如是渐次,至黑山南遥见阿嚩都帝,於一黑岩石下,着毛衣,躆皮垫,体粗腹大,目赤色青,离诸分别,半跏而坐。王子急从骑下与诸眷属顶礼足已,坐於座旁。尔时阿嚩都帝,启目视之,问从何来。王子合掌白言:「从东方[口*邦]伽罗金幢宫来。初至明了菩萨处求归依救护,彼教至此。惟愿慈悲,哀愍摄受。」是时阿嚩都帝闻已告言:「王子!我亦生於王家,深怖惑业,捐弃王位,如同涕唾。汝今能修阿嚩都帝行否?(译者按:阿嚩都帝,是人身中『中脉』之名,又具『取』、『畏』、『惭』、『断』四义,是无上瑜伽之行法。)王位圆满,犹如毒海,略饮少分,能断命根。王位圆满,犹如火坑,略为越度,生无量苦。汝今当还王宫,观察家室过患,然後速来!」王子闻教,恭敬供养已,急还本国。到其国已,一切人民,见王子归,欢歌供养,无量欣乐。及至宫中,父母喜甚,问至何所,今归善哉。


王子恭对父母,启白一切,愿许出离。父母告云:「汝厌生死者,应当摄受王位,供养三宝,建立伽蓝,承事僧众。於诸有情,修大悲心,惠施匮乏,安乐一切。何用他为,而必出离?」王子答以「王位过患,五欲虚伪。如实哀愍,愿垂听许,修诸佛法,不为宜儿作诸留难」。尔时父母闻子所说,无言可答,遂暂许之。王子既蒙父母许,持诸饮食及诸供具,与一千骑俱,趣依阿嚩都帝,求请教授。到已,恭敬供养,合掌礼足。阿嚩都帝乃为传「发心等法」,教云:「汝今应往黑山寺,亲近修欢喜金刚及阎曼德迦瑜伽者罗睺罗笈多,於彼座前请受『发心』、『灌顶』等一切教授,彼亦是汝往生师长……」云云。王子依教,与千勇士,趣黑山寺。尔时欢喜金刚瑜伽者,於无量瑜伽男女会中宣演密法,遥见王子将至其所;为显王子胜德,除众会疑,生希有心故,以大悲心,降大霹雳,击王子上;时其霹雳不击王子,遥击外道黑塔山。诸大众会,见此事已,咸生希有,问云:「今此王军,从何而至?」欢喜金刚瑜伽者即告众曰:「此人前於五百五十二生,恒为清净苾刍,得大善巧。今生[口*邦]伽罗,为善胜王子,於如是殊胜眷属及以王位,毫无贪着,捐弃一切,行诸难行。阿嚩都帝教来此处,因具胜德,现此境界,为希有否?」时诸大众,同声赞曰:「希有!」急从座起,遥为迎接。王子见众来迎,与其从侍下马而行。到师面前,恭敬顶礼,白言:「师长存念!我虽久愿弃家,兹因种姓高贵,终遭羁缚。前已亲近胜敌、觉贤、明了杜梋、阿嚩都帝,诸得成就之师长。然至现在,犹未能脱。今阿嚩都帝师教来此,愿赐大乘『发心灌顶』一切教授,决定加持,令得解脱!」尔时罗睺罗笈多作观察已,独引王子入於密坛,为灌「欢喜金刚」顶,密号智密金刚,昼夜相续,传诸教授,凡十三日灌顶圆满。十三日中,眷属千人悉来眠息,唯念王子何时当出也。十三日已,王子作「胜乐轮相」而去,顾诸眷属,唱无常歌。


时罗睺笈多更遣成就瑜伽者八人,前後拥护返[口*邦]伽罗,变国王心,绝其贪恋,令送与阿嚩都帝,独修难行之胜等。王子受教已,作瑜伽者相,骑马而返,千人围绕,渐至王宫。父母亲属,咸来观见,生大畏怖,惧其出离,凡经三月,防范不舍。王子及诸同来瑜伽者,徧城游历,作疯狂相。亲眷臣庶,见是事已,知王太子决不能留,各自涕泣,悲惜不已。父王泣曰:「噫唏!王子初诞之时,瑞相无量,意为能绍王位,心生欢喜。何故今者,欲依林薮,岂不令吾大失所望?夫复何言!」王子闻父悲语,即安慰曰:「父王!请听儿言,倘我今者,摄持王位,虽能暂时相聚,而不舍离;暂时不能,何能长期?又非一切生中悉成父子,何能生生相聚,永享快乐耶?儿今捐舍王位行菩提道,一切生中定能欢聚。故愿父王慈悲听许,不作留难。」其父无言,而母哀曰:「虽甚爱顾,於事何益?一切众生,业力为主。今可放舍,任乐是从,愿後生生永为眷属共相欢聚。」是时王子蒙开许已,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与同来瑜伽男女,次晨往诣阿嚩都帝,修诸难行,举中观论,学中观法,闻思修三,一座并行。从十二岁至十八岁,唯依止阿嚩都帝修学,未尝舍离。(译者按:有传谓依止九年,或谓依止十二年者。)


总之,尊者之修习密法,多从罗睺罗笈多(又名莲华铠)求得。然罗睺罗笈多初是习唯识学,其见解为一切法唯识幻义;尊者初习中观,其见解为一切法性空义。故罗睺罗笈多师不喜,语云:「汝生於是见解,全是往业所致。」後依密修法,获大成就时,见诸法性,同尊者所许,喜曰:「诸法本性,如汝所说。」尊者对於中观之见解,系依阿嚩都帝修学获得。虽为瑜伽中观派(译者按:西藏中观派总分佛护月称派、清辩派、静命派,初二派许外境,後一不许,故名瑜伽。然复不许依他圆成有胜义自性,故曰中观。後二派若依胜义,不许自性,依世俗则许之。第一派世谛亦不许,故成三派差别。但此义深幽,非少文而能尽述),然其实许,则为月称派之正见。尊者自云:「我待此派义,是受喇嘛阿嚩都帝所教。然我於月称论师派,具极大之信心……」云云。尊者又依喇嘛乞食者,请求密宗智慧之灌顶、加持、教授等故,入於大海。(译者按:尊者入海三次,此为一也。)又尊者住比迦摩尸罗聚落时,见一躶形妇人,时哭时笑,窃念此妇人定具希有功德,遂以意想顶礼(即观想礼)供养,请诸教授。时彼妇人答曰:「教授我实有。」说已向东而去。尊者随逐,见住一大尸林中,及至彼所,妇人问曰:「汝见我有功德耶?」尊者答曰:「我实见有功德。」曰:「知我哭笑意否?」答曰:「不知。」告曰:「哭者,见诸有情,未通达时,流转生死,受种种苦,故我恸哭;若通达时,现前即佛,故我欢笑。」彼妇人作此语已,即现金刚瑜伽母之本身,灌顶加持。尔时尊者见金刚瑜伽母身已,即顶礼供养请诸教授,罄无遗余。尔时[口*邦]伽罗境内,外道与内道辩诤,内不抵外,是故内教道场多失於外道。


时有一上座,於意不安,心欲摧伏诸恶外道复我内教,乃徧访堪破外道之大善巧师及瑜伽师,久而未获,无量忧愁。尊者适住彼城。一日有一女人,见尊者身有光明,疑其殊胜功德,急诣上座,告其所见。上座闻已往观,述其因缘,白其所请。尊者许之,大破一切邪见外道,取回所失寺院僧侣,复将外道徒众感化归向,建立佛法中。上座深生欢喜,窃念如是胜士现乞丐相,甚为可惜;若出家者,定能饶益圣教。遂劝请出家,未蒙允许;请常住聚乐,亦未许之,未几尽去。


尊者自睺伽罗西返,途中念云:「今一切密法之加持、教授、堪能、知解,莫越於我者。」一夜於睡梦中,见诸空行母,示诸未曾闻见之密典,摧伏慢意。又於一日度母现身问云:「汝是密乘之善巧者耶?」尊者答曰:「是。」「若尔,知某某修法否?」尊者曰:「彼等昔未曾见。」度母曰:「若尔,则汝之慢大矣。」又云:「汝人间如一毛端许之一切密典,多在空行母等手中。」说已不现。尊者慢意,从此永摧。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萨行


第一节 出家


初者,尊者依诸师长专修之时,一夜梦中,见胜乐轮,住虚空中,教曰:「善男子!仅修阿嚩都帝行,无其所至(谓不能证圣位)。汝当出家。汝出家已,汝之弟子出家多也。」又一夜梦中,见释迦世尊与无量大苾刍僧共坐受斋,自己亦坐边座,见释尊顾尊者谓众曰:「彼人有何所贪而不出家耶?」又尊者初欲专以阿嚩都帝行证见谛时,遇一自性瑜伽母(从父母生已即成瑜伽母,不加新修,名自性瑜伽,犹云俱生瑜伽者,然此多属化现)告尊者曰:「汝莫修阿嚩都帝行,纵今生所修亦不能见谛,返起障难。今当出家,则能利益於佛陀之圣教也。」一日尊者又於梦中,见一道场,中敷大座。有一上座,坐彼座前。尊者欲入,上座告云:「此是出家地,汝在家莫前。」(彼上座者有谓是慈氏菩萨示现)醒已念云:「我今定须出家矣。」


尊者二十九岁时,至阿兰陀寺问一善巧者云:「我当於何部出家?」彼反诘曰:「汝之密行为舍不舍耶?」答曰:「不舍。」(舍则何部皆可。)告云:「若尔,须於大众部中佛智论师派出家(佛智派即说出世部)。」尊者受教,往证大菩提金刚座处摩底毘诃罗寺,依说出世部证大乘位持律上座戒铠论师(或译戒护),请为亲教。出家正讳,名胜然灯智,入正僧教,恐怖魔军,慰悦人天。


下明如何修心者分三:一、修习五明学处,二、教学之传承,三、修已所证之功德。

 

第二节 广修菩萨之行


第一目 修习五明学处


尊者善巧声明因明,前文可见一斑。出家後,依其亲教师住。亲教师与一外道辩论,辩论未竟,亲教忽病。尊者继其事,外道堕负,问云:「此善巧者我初未闻,其德何似耶?」告曰:「非善巧者(谓俱达五明之善巧者),此人仅习声明而已矣。」外道闻已,极为畏敬。次依亲教师广习五明。後住大菩提寺,修慈悲及菩提心。金刚座处,每年内外聚会,兴大辩诤,随其胜者,法改归从。(寺院及人,悉改为胜者之所有,是其常规。)一次南方外道师,持十三伞(伞多者,多次胜相)谓尊者曰:「汝今是佛教之主,我是外教之主。我二人辩论,随其胜者,改入其教,尊意云何?」尊者许诺,以国王等为证者。尊者未劳少力,即折外道师。伞供尊者顶礼出家,所有徒众皆改为内。次岁又一持七伞之外道师,降伏如前。又一年有一持五伞极善声因二明之外道师,邀尊者辩论,许之。午食毕,设辩场,内外分左右两侧,国王居中,无量有情悉来聚会。


初辩论时,一切善巧悉领解,次仅有三十余人能领解,次仅二十,次十五,次十,次五;全极深细之时,唯彼二人而已。最後外师,恐难取胜,遂以声明中一颂义见质,尊者未能即答,告云:「稍坐。」遂起入寺(辩时许便利等故,尊者亦现此方便相),於度母前供一坛供,殷诚祈祷。承度母加持力故,忽然了解,出而应释。外师堕负,供伞出家与前无异(如是等事尚繁)。总之,尊者於二十一岁以内,内外二教之声明因明,及六十四种艺术,观察日光、鸟语、地界、珍宝、宝剑、马、象、男、女等,悉得极善巧矣。


工巧明者,谓一切工艺美术,如制衣、画像等。尊者能善通达龙猛菩萨所造之说因论等,及一切内教工巧诸论;又能通达大天响迦所造之摩诃罗等一切外教工巧诸论,并庶种事业边际论、楞那迦婆罗门所造之世间轨论、桚那迦国王所造之桚那迦论等全部善巧。後尊者来西藏时,曾云:「西藏中无工巧论故,工巧度量决无一定。我天竺国有工巧论故,有决定量,无错乱失。」


医方明者,一切有情不可缺少之主要明论,为人、象、马三,依此治方,有无量种。尊者善巧如来所说《医童请问住医方益他经》、《触本经》、《命食经》,善得大师所造《善得药论》,龙猛菩萨所造《四支论》,马鸣《八支论》等,皆善通达。尊者亦自造医明论,曰命藏。尊者临赴藏时,念云:「藏地无药。此医方明,恐当隐没!」时度母化为翠绿鹦鹉,至尊者前告曰:「汝勿忧,药由我指示,请赴藏可也。」尊者至藏,度母示与山药及平原药等。尊者云:「印度之药,藏地皆有之。较其药之能力,藏药犹强也。」


内明分大小二乘。小乘四部之见行等,近护阿罗汉所造之《毘婆沙藏论》,三百卷中总述(此论或即中国所译之《大毘婆沙论》)。尊者在具飞聚落从法铠论师听学,余人须十二年方讫,尊者以精进力故,七年学竟。(种敦仁波卿谓以获得成就力故,悉是梦中所学,非实学也。七年亦是方便说耳。)其大众部之三藏固不在言,即上座、正量、一切有部之三藏,亦善巧而无余。下至十八部之受食法、净水法、缘起法、戒体之得舍等,互相差别,悉皆明达毫发而不紊。


大乘分显密之别。显又分三:初以四谛门趣入者,依据《三杖鬘》等经、马鸣所造之经庄严等论、依婆沙见修菩提心,是从法铠论师所传也。二谓其余一切经藏趣入大乘。三趣入大乘般若,此又分唯识与中观。初唯识传响底跋论师派,次为师子贤派,次传中观月称派,及文殊所传静天论师派,慈尊传无着派等,则依金洲法称论师(又号护法)及明了杜梋论师所得也。


密教可分七部:(初)所作部,谓《苏悉地经》、《妙臂问经》、《准提佛母经》、《文殊根本教王经》等,善达四千种。(二)行部,谓《毘卢如来现证菩提经》、《金刚手灌顶经》等,通了八千种。(三)分别部,谓《度母出生经》、《建立三种三昧耶王经》等,明了四千种。(四)二俱部,谓《幻网经》、《莲花舞自在经》等,共六千种,皆能明达。(五)瑜伽部,谓《胜三世经》、《胜瑜伽经》、《金刚顶经》等,无量数种,一切通达。(六)大瑜伽部,谓《集密经》、《月密经》、《黑色阎曼德迦》、《调伏不空》、《智金刚集》等,略有一万二千种,广则无量。(七)无上瑜伽部,谓《等虚空》、《胜乐轮》、《大幻术金刚四座》等,一万二千种,若广分别,亦复无量。


尊者善巧如是经藏,非仅白日所能尽。故尊者前起慢心之时,曾於一夜梦中,至海密寺(或曰海护),从语自在称论师,听闻一亿零四百五十五种密经,醒後未忘一字,其中专明究竟胜义者凡有六种。此为一例。尊者从种比跋受加持派之密传,亦属梦得,下文广述。尊者云:「较小乘律藏,经藏为多;较彼二藏,大乘经多;较前三种,大乘论多;较彼一切,密乘所作部经多;较彼等,而瑜伽部多;较彼等,其母部为多;较比一切总集,而智慧部之经尤为甚多,人间仅存少分耳。」


尊者之慢心,为本尊及空行母摧伏已,後起是念:「人间所有者,我可为善巧之至也。」後至藏时,住桑耶寺(是莲华生大师所造,红教根本道场,在拉萨南)开一存藏库藏,参阅梵本,前未见闻者甚富,曰此定系大师自天龙等处请来者也(意为非人间所有)。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莲华生大士应化史略 【十五卷】 下一篇木纳记 【二十九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