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七系付法传 【七卷】(七)
2017-12-21 14:35:3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452次 评论:0

第七系 口诀别传


此系为大成就者牛护之口诀付法传承。或谓,初弥那波修大自在天而得共同悉地,牛护从彼请得息风教授,依法修行,生起大手印自然智,此为通十二部经之佐计等所说,然无他据,故且舍置。今此唯依大成就者寂密等智者原有之说及我师佛密亲口所传而述,彼曾面见牛护上师教授宝藏尽得无余之得成就者多人,具有无量威力加持力之阿闍黎,如阿闍黎津梁怙主、黑依怙、婆罗门怙等,此三人皆为牛护之随行者,我师所说与彼等符顺,且谓唯此应理也。


初印度东方有一婆罗门阿闍黎名毘耶梨波,积集资财甚多,于十二年中修汞水金丹,然成就相无一出现,资财亦尽,彼乃投汞水修法之书于恒河中,游行乞食,至欧胝毘舍国,于一河中沐浴,又得先投河中之书,毫无所损。彼知此为可得成就之相,遂又还本处,见其汞水现右旋相,发声悦耳,又见天降华雨,遂问家人何故如是,然无知者,独其蠢女言:「我以出汗故于此室中沐浴,自是以後即现此相。何故如是,则不知也。」


彼细究之,先不晓用红庵摩勒果,然由少女自然流汗故,仅求庵摩勒果虽未成就,其时适有沐浴血滴溅入其中,故得汞水成就。尔後依汞水仪轨余分更修六月,毘耶黎波自身与妻、子、女、媳五人,共马为六,皆得法物持明之位。此阿闍黎虽得悉地,然颇悭吝,至南方一海洲中四面芦苇环绕,中有高峯,於彼止住,其所修成汞水化金丹药,惧为人取,亦置于人迹不经之处,其所修悉地乃依大黑天之明咒而成就也,後阿闍黎龙树闻悉此事,时龙树已依一空行母明咒修得能乘空而行之树叶鞋二,乃藏其一而着其一,腾空至毘耶黎波前,请其授与化金丹药,彼言:「汝履当以与我,始可授汝化金丹药。」


于是以众多汞水口诀及已修成百千俱胝种丹药及化金药尽授龙树,龙树亦以一鞋献之,复着所藏一鞋乘空回瞻部洲,广传丹药口诀,尔後于牟宁陀罗地方(印度北方)尼民陀罗山中,有峯名地俱吒山,龙树欲变此山为金银山,圣多罗菩萨(度母)知未来世众生将因之起争,乃阻其变为金银,仅加持令其变盐,故今日其地仍名尼民陀罗罗致罗也。


尔时毘耶梨婆心念悭吝实无义利,乃复来瞻部洲,彼虽已证持明身,然迄毫无内证现观,故就已得大手印最胜悉地之阿闍黎遮波致波请求教授,依法修观,经时不久即于相续中生起殊胜智慧,遂咏悟道歌,随其所应饶益有情。此师所有一切丹药口诀,为报恩故,悉奉献于阿闍黎遮波致波,彼复畧修汞水丹药仪轨,立即成就,由此饶益众多有情。时瞻波拏处牧人甚多,其中有一牧人极为富有,水牛、氂牛、牯牛及马羊等皆有数千,彼为子娶媳,媳生一子,一时其地有大节会,媳与幼子皆住其处,众人散後,得成就者遮波致波始为乞食而来,媳以一切食物奉施,阿闍黎言:「若汝家人不起瞋者,随汝意乐,明晨可多施我食。若起瞋者,我于林中生火而住,可遁来我前。」其後媳家诸人,见食器中有残余食物,乃共挞击,媳遂抱幼子而逃,至阿闍黎前,阿闍黎以丹药洒之,母子二人皆证持明之身,尔时众人循迹追来,阿闍黎复以丹药洒之,约三百人亦皆证得持明之身,得大义利。


尔时瞻波国王闻悉此事,遂与多人同来阿闍黎前,国王作礼时,阿闍黎伪作怒状,投食器于地,即时地下有龙女出,以众多资具奉献于王,王知阿闍黎为得成就者,故于岩窟之中,建二佛堂,其一塑有阿闍黎及母子三像,另有则塑余三百人,其幼童像亦能赐与众多悉地,眼中出眼药,耳中出药丸,口中出宝剑,鼻中出捷足药,金刚中出化金药,下门中出诸丹药,此三像在一座上,乃至弥勒出世恒利众生,其地亦名瞻波遮波致,今日若祈请者仍可速得悉地也。


彼之弟子为得成就者迦俱致波,此师曾从大阿闍黎卢伊波得外密灌顶,或谓彼与卢伊波实即一人,然无可考。彼从阿闍黎遮波致波得一切口诀及随行口诀已,于诸塚间修行而住,凡有十二明妃,于往城市时则化为鷄,随之而行,故得名号为迦俱致波,彼之弟子为弥那波,乃印度东方迦没路国一渔夫也,一时彼以铁鈎钓鱼,为鱼吞入腹中,由娴饮气法故,虽在鱼腹竟未死亡,时迦没路国有一大河,即西藏之藏布江流入此国,名为洛呬多河,河中有小山,名为乌摩只黎,大自在天在此山上为乌摩后说风息瑜伽口诀,鱼适至此,鱼腹中人得闻此法,依之修习,得多功德。


後诸渔夫捕得此鱼杀之,其人得出,其时昔日国王已逝,又彼入鱼腹时,己子方生未久,今亦已满十三岁矣,故彼于鱼腹中共住十二年。其後父子二人俱诣阿闍黎遮波致波前,请传教授,依法修习,二人皆得成就,父名得成就者弥那波,得成就者弥那波之弟子有耕田者诃黎波、园丁摩黎波、种橘者帝保梨波三人,皆得成就。摩亲陀罗之弟子有漕[口*朗]祗波及瞿罗刹那陀二人,前者为国王之子,当王他往之时,王之少妃悦王子貌美,数娆王子,然王子不遂其欲,妃怒甚,及王返时,妃裂其裳,以尘坌首,刺肢出血,王问其故,妃言:「此皆是王子所为,彼于我生染,我不遂其欲,故彼若是。」


王怒不察,子虽无辜,仍断手足弃置众人所经极卑污处一大树下,时阿闍黎摩亲陀罗偶经其处,王子陈说因缘,师言:「我能令汝还本如故,然汝须先修行十三年。」王子应允。阿闍黎摩亲陀罗遂嘱其弟子一富厚牧牛者言:「彼方树下有一断手足者,今後十二年中汝供其食。」弟子如言奉行,十二年後,有诸商人夜经其处,漕郎只波问言:「汝等何人?」诸商疑彼为王税吏,答言:「我等乃是货炭者也。」师言:「若尔,汝等之物皆当为炭。」


诸商行抵市集陈货之时,所有货物皆化为炭,展转问故,佥知即漕[口*朗]只波言词威力,诸商乃返漕[口*朗]只波前乞恕,漕[口*朗]只波言:「若尔,一切如前。」诸商回市易处观之,一切资具皆佳妙如本矣,诸商知此为阿闍黎施恩,遂各以新物献阿闍黎,然阿闍黎不贪其物反施本人,尔时阿闍黎又言:「汝之肢体当复如前。」即如所言,尔後随其所应饶益众生,终诣空行刹土。


得成就者瞿罗刹乃牧牛者也,彼依摩亲陀罗之教授获得瑜伽,断除外事,专心修观,得一切神通悉地,心念:「我所证悟,当倾注他人。」遂游诸国,对众多士夫宣扬教授,皆得解脱。彼立誓言,乃至俱胝(千万)有情未解脱者,我终不诣空行刹土,有情因师教授而解脱者为数无量,师之轶事无量无边不能尽书也。


彼之弟子,上首有十二人,其付法者为得成就者羯拏梨波,此师为寐婆罗国之王,其妃名氷揭罗,归王数年极爱敬王,王于一时为察民瘼,至一树林,讹传王已为虎所食,未几妃即悲恸而死,王妃氷揭罗死後,移尸寒林,王亦不返城市,迳至寒林妃尸之前言:「贺诃婆氷揭罗。」守尸而住,经时八年,亦说经十二年,尔时得成就者瞿罗刹来,持一陶土胝比盛水器,失手堕地而碎,乃懊恼发声言:「贺诃婆胝比。」王言:「阿闍黎诚愚人也,水器已碎,懊恼何益?另求一可耳。」


阿闍黎言:「若尔,汝亦愚人,我之水器虽碎,犹有碎片现存,汝之氷揭罗妃今已为土,不复可覩,何以汝仍懊恼不置耶?」尔时王知彼即阿闍黎得成就者瞿罗刹,遂请其摄授,彼言:「须舍王位。」如言弃舍王位随师而行,偶于一时阿闍黎示现欲食酒肉,乃往城中购买酒肉以奉于师,一少女有豚肉六块,旨酒六瓶,谓言:「可以汝右眼作价买之,不需余物。」


尔时羯拏梨波为供养阿闍黎故,毫无犹预,立抉其眼以与彼女,乃取酒肉而返,奉阿闍黎,阿闍黎问言:「汝右眼何往?」答言:「为供养阿闍黎故,已以彼易此酒肉矣。」阿闍黎言:「若尔,可以汝左眼再献与我。」遂又抉左眼以奉于师,时阿闍黎欢喜加持,却後三年两眼复生,又经三年得大成就,此师亦名吠罗诣那陀。


彼之弟子为那瞿波,意为裸者,今日佐机派多以彼与羯拏梨波王与婆那梨王为一人,乃大谬不然也。彼名那瞿波者,以其身上一丝不着,故得裸者之名也。彼于南方一国中安住之时,一时至恭俱那国王妃众中宣说教授,王见大怒,乃断师肢体为五,散掷四方,然师身躯复合为一,王又断之,如是七反,阿闍黎遂施咒力,王身肢体自断而死,其後众人苦求,师又令王复活,类此神力,师常示现,後至宝陀波山于彼安住,至今尚未舍身云。


彼之弟子即小毘流波之直传弟子瞿邻那佗,义为罎怙,初此师于大众会入大罎之中,立誓言:「不得悉地不出此罎。」遂专心修观,经十二年果得成就。其後随应为诸有缘者宣说教授,後至本师那瞿波前隐身不见。彼之弟子为奥俱罗那佗,出生中印度一刹帝利种姓家为幼子,童年丧父,长兄抚养成人,瞿邻那佗曾授以瑜伽母修法一部,彼除此法以外,十八年中诸余明处无一修学,兄嫂责言:「如汝愚痴有何所用?」乃斥逐之,师心甚悒郁,乃游异乡乞食自活,兼修金刚瑜伽母法,又经十六年,遂得生起微妙三摩地。


後至西方兴伽攞只,乌摩天母之处,住天母像上修睡眠光明瑜伽一座,经时六月,天母惊异问言:「瑜伽师,汝何所求?」师言:「神通伏藏我皆不需,愿赐智慧悉地。」天母言:「我不能赐。如是成就可就瞿罗刹求之。」彼遂往访瞿罗刹,于瞿陀婆梨国中适有无数瑜伽师聚会,于末座上有一瑜伽师,面容丑陋,肢体浓血淋漓,心知此即所求上师,遂趋前作礼,祈请彼以所加持之青菜汁与之,即一饮而尽,即得于所知境自在无碍,现证法性,成为大成就者,尔後说法利生。


彼传大班胝多罗底崛多,此师降生于南方一商主家,成年後于佛教中出家,为说一切有部比丘,慧解极利,悉能忆持毘奈耶十万颂,大般若波罗密多十万颂,于外道明处亦极善巧。为求密咒金刚乘法,遂往东方及海中小洲,又往西方多处,遇大阿闍黎宝称,于十三曼荼罗中请受灌顶,又遇大阿闍黎智密,于六十曼荼罗中求受灌顶,又遇尼波罗国大班胝多十力,请传灌顶及教授多种,诸续注释亦从此三阿闍黎广事谘求。


其後印度东方有处行大庆会,有一状如外道之瑜伽师,褴褛异常,师与之共语,知其有他心通,师起心念:「汝为谁?」其人即答:「我为得成就者阿悉多伽那。」师遂依止约一月,听闻多种教授,其後又从得成就者奥俱罗那佗听受无量诀要。尔後曾于南方噜卢罗底等国,为三十精舍之上座,师於生起次第已得坚固,所娴续部约五十部云。

 

大成就者寂密传


此阿闍黎生於南方闍罗曼荼罗城刹帝利种姓家,幼即通达微妙明处多种,声明因明等,无不练达。其父亦为于觉受中面见至尊多罗之真言师,故从其父听受多罗之灌顶及修法,年二十二岁时至海边恭俱那国金幢寺,时彼寺中,僧相贤善,法舍广大,比丘约有五十人,于大法会时优婆塞以下千人来集,师于彼寺从亲教师罗底崛多受具戒,初学声闻三藏,次学中观唯识一切教典,皆极精娴,于般若波罗密多八千颂、唯识四经等着名圣典皆能忆持。


为奉献本亲教和尚作大利敬故,诣僧伽罗洲,于彼修成大黑天明咒,以说法力得无量利养,悉献上师成大七宝聚,遂请传灌顶及诸口诀,蒙授一切灌顶,并传续部注释五十部,然迄未得不共灌顶及口诀也。尔後于多年中承事上师,乃至扫除尘土等仆奴之事亦皆为之,己身受用除三法衣外悉以奉师,己所食物则就城中乞求,如是过六年後,上师始以不共灌顶,种种加持,一切口诀尽行授与,如法修习,生起微妙觉受。


尔时亲教师逝世,得为其寺一切法主,并任僧伽上座凡经九年,此时仅于夜间得修少分三摩地,日间则需处分僧伽常任种种事务,心知如是修行,智慧不能增长,乃数数请于僧伽,欲退职静修,然僧伽不许。尔时此阿闍黎遂饮旨酒,并至城市门口以种种言词吟咏歌唱,作种种舞蹈。众僧言:「和尚已娴众多法门,不可治罚。今後随汝所乐可也。」心念自今可修一切法义矣,遂行诸国,至则婆罗国大城边,建茅舍,专修三年。


尔後又诣乌仗那国,于彼亦住三年,偶于一时,于河边有三妓女沐浴,浴後三人入一墙壁隐处,师念:「彼等何为?」谛听三人仍互相传授六回转口诀也,师大惊异,谛视乃知三人即金刚空行母及其伴侣,後由金刚空行母之助,智慧增长广大,证悟真实境界。其後又至一卖酒女门前,其女化为金刚瑜伽母形,告言:「东方国中有阿闍黎名智友,彼能与汝所欲悉地。」尔时阿闍黎渐次前往东方诸国,就诸大城一切人等及一切外内处所访求智友,然无所获。


又就诸遮耶波中求之亦毫无消息。某日遇一老瑜伽师告言:「此人乃我遮耶波宗之阿闍黎,具大威力,然今不知何往已多年矣。」师後仍数数访求,终于一林中村邑近旁,见一游方大德,作居士状,卧于塔影之中,乃趋前问言:「汝曾见智友耶?」彼言:「我知之。我今正往其前,彼现居于东方一名为底补罗之大城中。」师言:「请示我途。」其人言:「我有宝物在此林中,汝能携往,当示汝途。」于彼有一驮物极重,乃携之而行。


时此游方大德前行,寂密随後,道中为贼所执,迨毁其驮,见皆为石。诸贼大怒,羣起殴之,师躄地如屍,尔时阿闍黎来,以水洒之,复诵言加持,立即复苏,又复能行。至底补罗寺中,白言:「请示上师所在。」其人乃引师至一池边,自照其影,乃告言:「此即智友也。」此时即生起微妙三摩地,由见上师指示本面故,师遂请言:「若尔,愿摄受我。」上师怒言:「汝真厚颜无耻,毫无供养即请摄受。」遂痛殴之。


师乃至其处一大富居士家言:「我若为汝事业仆使,为价几何?」其人言:「每日值金一第那罗。」遂于其家为仆一年,时印度为农事仆役者均极苦也,师以所得一切资具悉以献于阿闍黎,复随上师而行,某日于一林隙中见一母水牛鼻上系绳,上师言:「趣牵此牛。」上师先行,寂密牵牛随後,牛主自後追及,执之痛殴,师卧地如屍,上师又来,以术令活。


又于一时,上师以法物及草舍付之守护,然师徒二人均诣城中,迨返家时,草舍火起熊熊炽燃,尔时上师为其法物侘傺不已,遂白上师言:「若尔,我往取之。」上师即言:「趣入取之。」师毫不犹豫纵身入火,上师法物悉皆取出,然手足等皆烧烂至骨,遍身皆成起水泡,心念:「如此即死,亦系为上师法物故。」于刹那间亦未生起追悔之心,然其法物,并无贵重者,仅水器一、那梨计罗碗一、木曼荼罗一、迦波罗(颅骨)一,如是而已。师心念:「此次真当死矣。」然上师以真言与药物加持,不久即愈。


尔时寂密心念:「为治我下劣躯体故,用尽上师之药,实不应尔。我今为上师故,多行苦事,实为自利,故从上师求真言加持及取药物皆不应理,我不当以阿闍黎为己仆使也。」又于一时,随阿闍黎往罗康国,途中乘船,水中有一巨牙鱼出现,师恐此鱼伤阿闍黎,遂以短矛刺之,鱼啮寂密之足,曳之入水,尔时上师以念力令其自鱼口中得脱,鱼仍入水,尔时师创痛虽剧,然侍奉阿闍黎不衰。过七日後,黎明之时,不待施治痛苦悉除。


复次于东方罗康国中,阿闍黎住于一岩窟中,寂密需往各城求取资具以奉於师,时此国中水流极多,故须游泳而渡,曾为水兽三度执取,阿闍黎己身亦已获威力,复由忆念上师故,并得脱免。复次,曾为大黑蜂、鱼、水蛇等物之所啮刺,虽受创伤,然均未死,如上诸事亦皆未从上师乞请真言加持及用药物,所需真言加持及药物等治病方便皆从余处乞取也。


复次阿闍黎住于国中凡经三年,弟子上首有五瑜伽师,及明妃十二人,屡行资粮轮供,而寂密则以须往余处游行取物故,常为其国水兽所啮,身体极败,然心未尝一念生厌,其时诸弟子众皆得悉地。其後师弟二人又乘船往彭伽罗国,自初遇以迄于今,上师未尝授以一字诀要,此时又请传授口诀,上师言:「汝毫无利养即欲我摄受耶?」遂现愤怒不悦之相而遁,师疾行追之不及,七日之间,于此国中一切方所徧寻无着,其後长时游方大城,所遇诸人尽皆询之,然无所获。


如是寻访二月毫无所得,遂至瞿罗砧拏大城中专心祈请七日,上师仍不来,心念:「今我此生已无缘矣!如是生不如死。」遂至一石岩顶上踊身跳下,然肢体无损,徧身无伤。尔时其心悔恨,未几,见先所识一明妃来,问言:「贤德,今何为者?」师以彼为阿闍黎之明妃与上师同体,故头面礼足,白言:「我以无缘为上师所弃,故欲求死耳。」明妃言:「汝定为阿闍黎所摄受。」尔时,意畧忻悦,问言:「阿闍黎今住何所?」明妃言:「上师曾来我家,住经数日,今又往尼波罗矣。」明妃言已,隐身不现。


时寂密起身登途,然先见彼自岩顶跃下,诸人皆来问言:「何故跳岩?」师默然不答。众人数来请问,师言:「我以寻师未遇,心中悲苦,故尔。」诸人皆相勉慰,师悲痛渐息,尔後至尼波罗国诸大城中及人住处数数询求,然迄无人能确指者,後遇阳部大黑天庙一香伙告言:「彼曾来此,行戏谑事若干日,然今又往迦没路国矣。」师闻言立即赴迦没路国,时其途中森林遍布,盗贼、虎豹、水牛、犀牛等可怖畏事无所不有,师以专心忆念上师故,竟无所损。至迦没路国後,于迦噜拏伽吒大城遇阿闍黎,心大欣庆,举身投地,礼数千拜,尔时上师言:「若尔欲得教授者,我上师往生空行国处名为呬朗婆岩顶,汝当于彼建一五人高之砖塔。」


寂密遂于其处以己衣一袭易砖,诸凡筑墙垒瓦等事,皆独力为之,後有一净信居士来施助力,终于呬[口*朗]婆顶建成一塔。回上师前时,师言:「汝以居士为助实不应理。」尔後一年之间仍不赐以口诀。复次住于欧胝舍国迦吒迦婆那罗悉大城之时,上师言:「此处一家藏金甚多,可窃来奉我。」时此家主为一金匠,丰财悭悋,嫉恨外内一切出家之人,寂密初至其家时,其守门者迎面痛击,然阿闍黎以体力大故,以一手排彼守门者,乘间而进,值彼金师正为锻冶之事,见状大怒,以炽红铁块投寂密身,然衣着不燃,身亦无损,其金师又嗾有毒牙猛犬多头来啮阿闍黎,然身亦无损,心不倾动,金师见已,畧生净信,言:「请住此受食。」


遂以劣食与之,师受食罄尽,其人颇为惊异,乃言:「若汝于此等食物亦以为足者,明晨请复来此。」尔後数数往来故娴熟相善,阿闍黎于彼家中一切资具安置处所无不了知,其金师以罪行所获黄金约千两从不施人。某日阿闍黎乘其家人忙作之际,窃其金返,以奉上师。上师言:「善哉吾子,可以此悭吝人金宝布施他人。」遂依师教往献与罗康国众僧。


其後寂密某日又至城中,为先金师所执,送至其国之王牟军陀提婆所,控以前事,国王仍依国律集众讯之,阿闍黎答言:「悭吝之人所受用物,或窃或夺,布施他人,可增福德。」众人闻之报以大笑,竞言:「此乃是大盗,厚颜至是,若依彼言则为盗者亦当视为有功德耶?」尔时王言:「可暂投之于狱,迨检证後再施治罚。」王发令後与众皆散,尔时阿闍黎智友以修观力,令牢狱上,众鸟羣集,牢狱周围种种犬狼,其间昼夜围绕号叫,国王以此畧生疑虑。其後日间王宫周围亦现有此事,王召占星者卜之,彼言:「此乃住牢狱中一瑜伽师之威力也。」


又过数日,智友亲来牢狱门前,以沙洒彼狱卒,皆僵如尸,门锁自辟,寂密与狱犯五千皆得解脱,时寂密入狱已半月矣。由受金故,上师毕竟不复再有不喜不悦等矣。其後又随阿闍黎而行,往诣底梨陵伽国一大城中,至彼城後,上师为说甚多口诀。尔後又过二年,上师言:「今为灌顶故,于河彼岸有颇倪那种姓之真言女,可引彼来此。」白言:「明晨往乎?」答言:「今夜即引彼来。」寂密乃泳过大河,至女家时日已西沉,其家即为刹利种王养大象处,其城名为蓝闍羯罗。


寂密至其家言:「我为香客,拟暂借住。」其家人言:「若尔请进。」尔时阿闍黎上下遍观,见上师所指示者即此家主之女,心念此女防护甚严,以何方便方可获得?迨初更时行人已断,阿闍黎以明咒力令众禁口,其女亦暂不能言语,乃以大力负之肩上,抉门而遁。迨达城外之时,女家中人追之不及,即于其夜渡越大河,午夜之时抵上师前。


上师言:「此时甚善。」侵晨之时为其灌顶,兼传一切不共口诀。其处有一小岩,乃往昔阿闍黎龙树之窟穴也。其养象家人心念此二人盖为河水漂没,竟不复追寻矣。其後上师修护摩时,阿闍黎为作事业金刚,奉侍稍有不周,上师大怒,以炉中火洒之,以此为缘,生起不可思议智慧,量同虚空,无有中边,现证平等周徧妙智,达法源底,尔时成为瑜伽大自在者,前所取女为瑜伽母,相将共诣诸行者众中,得名号为寐那迦瑜伽母,证解等虚空,成就四视姿,入水不沉没,後亦得悉地。


尔时上师智友告言:「寂密,吾已示汝一切口诀,亦成广大义利。今汝当往苏剌佗国,先修无戏论行,其次再修密行,其次修有戏论行时,当俟有人来劝请时再修有戏论行,即当于现生中证得大金刚持果位。」寂密答言:「我能如是穷尽一切诸法源底,悉为上师恩德。此生宁可不得最胜悉地而随侍上师。」上师言:「我为汝一人故始留人世多年,是故我之证解汝当广传一切有缘。」言已即于其处隐身不见。


如是寂密虽已现证与上师意密无二妙智,疑情早断,然以上师色身不现故,心极痛切,遂长歌当哭以言哀慕,自初遇阿闍黎智友以迄于今已十年矣。尔後行吟道途以遣悲怀,兼宣甚深法义,如是渐次抵苏利佗国,于若那伽吒城近处,断一切语无间寤寐,唯以住定为事。于道路中,某日为一大食蒙古人以火烧其手足,然如火烧木石之像,毫无所觉。


又有旭烈兀大王一骑将于阿闍黎生起敬信,以金银花满斛散师身上,然师如前,毫无所觉。以上师曾言:「非毕竟无觉,唯观为空性故尔。」如是凡经二年,或云唯一年半,以後分净行,本当修六月,然当今之世成就綦难,故需增三倍也,此即极无戏论之行也。尔後得解脱已,游行城市及森林中畧修密行,并修中脉世间现行癫狂禁戒,又经六月,此际亦数为众生说法,殊胜妙智生起甚多,城中多人亦知阿闍黎为具足智慧者,皆来供养。


时此国王为大食种,先于诸佛教徒常行恼害,然此国中比丘颇多,後王于诸比丘具德相者起净信,一日至阿闍黎前问言:「汝为妄语者抑实语者?何为破坏诸出家行耶?」阿闍黎言:「我乃受用贪欲行者,余无他念。」王言:「若尔,我当检察。」遂请阿闍黎至己宫中,置于一极为寂静高楼之中,去身上衣令无隐藏食物之处,使近侍之人昼夜环守,如是不进饮食凡经七日,然师色身仍复如前。


尔时国王又集国中美女千人,或云五百人,问师言:「若汝为真言行者,能于一日夜间,尽受用诸女乎?」言已以诸美女与师,师念此即上师昔日授记所云,有人劝请修有戏论行之时也,师遂与诸女共修明禁行,为显示己身威力故,尽摄诸女身味精华,身发辉光犹如旭日,于第二日自王宫重阁上倏然腾空,高五百弓,飞至极远一园林中,其地亦成最胜福田。


复与使女多人修能摄集殊胜资粮有戏论行约六月,後于企罗那梨山上安住之时,证入大手印最胜悉地果位,于时正值黎明,大地震动,大声忽发,妙香弥漫,花雨缤纷,空中奏乐,家人皆闻十方诸佛一时顿现,种种本尊及诸悉陀(成就者)皆亲来前唱说吉祥,七日之中三处非人、勇士空行皆来奉献不可思议供养之物,後于此山复住六月,专修无相三昧。


尔後住于南方佉诣那陀罗山上时,彭陀梵国之王名作善勇猛者,于追猎野兽时,于山脚下见一羚羊,王即逐之,其羚羊化为一虎。王便细察,见其又化为一人,疾驰而入一茅舍中。王乃前往观之,见一比丘威光赫奕,王前问言:「汝为谁?」如是再问,阿闍黎不答,至第三问,阿闍黎始言:「恶行之王,所言何事?我乃一瑜伽师也。」尔时由师视势镇伏故,王极信敬趋前礼足,师亦随应为说真实言教,时王眷属等人亦至其处礼阿闍黎足,师亦以正法言教令其喜足。


有一婆罗门童子,师指示其心要之义,立即载歌载舞隐身不见,此童子名为染摩提婆,乃阿闍黎弟子中首得成就者也。尔时又有优婆塞班胝多深意来阿闍黎前,极为信敬,阿闍黎即摄受之为弟子,常行供养,师知其具器,为之灌顶,并授口诀,彼亦依法修习,不久即得捷足悉地,阿闍黎以神通随往何处,彼亦能前往承侍供养。


尔後阿闍黎又至摩噜国,以定身视法令外道及突厥大食等人僵住不动,以降伏视法令其国人官长等悉皆降伏,又对众人宣说法要,故有多人得最胜智慧,由是此国内道增多,僧伽大众接踵而来,传授不共口诀之弟子计有六人,即班胝多毘摩罗呬耶、月生、宝生为三比丘班胝多,及优婆塞班胝多苏揭多、瑜伽母乌摩波底、瑜伽母多梨伽等。此中前三人皆得生起圆满殊胜悟解,成就语言威力及谛语力,皆曾面见金刚瑜伽母;优婆塞苏揭多则成就四羯摩,及现行无碍。


此四阿闍黎曾偕住东方一地,时东方蔑戾车种波诧那等正于其地肆行毒害,尽毁外内寺宇,复更焚毁滨海提婆枳梨山上佛教寺宇多所。然有佉萨波拏庙精舍一所火焚不燃,阿闍黎弟兄四人至时,彼等言:「我国中向无剃头着赤衣者,今来不善。」乃投阿闍黎四人于狱,拟令刽手杀之,然师等以莱菔子洒彼刽手及狱卒等,悉皆失念昏醉,师等乘间而遁,乃祷于大菩提树,得授记云,修猛利降伏法今正是时。


尔时此四阿闍黎于资梨堪拏会面,共转熖鬘德迦轮,约六月间波诧那与莫卧儿(蒙古)内乱,东方一切突厥种人皆没于阵或为欣都国王摩那兴所俘。又乌摩波底成就虹身,瑜伽母多梨伽四视法无碍成就。尔时随侍阿闍黎之弟子约有瑜伽师及瑜伽母二十人云。尔後阿闍黎又至南方羯拏吒国,其国王为一外道,师为调伏彼故,来王宫前,于其宫中先有王登位时所立陵誐一具极可怖畏,师登其顶而舞,足迹随生,王乃驱怒象六头来,然师以手按之悉皆不动。


其处又有一旃胝迦石像,具大神力,师以期尅印拟之,犹如酥块为日所照,立即消融。尔时王知师为得成就者,乃作礼皈敬,阿闍黎以得成就之名声徧扬一切方处故,摩罗诃吒及恭俱那诸僧伽等皆来迎请,遂诣彼处一切精舍,传授灌顶口诀及续释等,金刚乘教极令光显,其时有班胝多三人,四部弟子六十人,城中居民十二人皆得成就,其余复有得最胜三摩地者多人,即身得最胜悉地,隐身不见者为数尤多。


尔後彭特梵国王迎请至宫,长时供养,王又迎请金洲、驮那室利洲、毘瞿洲、罗康、补岗等诸远方洲及诸瞻部洲比丘、班胝多等皆来聚会,王于彼等大兴供养,凡经三年,其出家众约有三千,优婆塞、优婆夷为数亦同,四方瑜伽师有多百千,或问修法,或问口诀,或请灌顶及加持,或来礼足右绕以结因缘。又南方迦陵迦国大班胝多卑陀底刹拏、僧伽尸罗,摩罗耶罗国之大阿闍黎毘波畔度、阿僧伽菩提,般遮陀罗婆梨国之阿闍黎阿难陀摩底、吠陀难陀,补岗国之大智者达摩刹瞿沙、波罗呬瞿沙,金刚座妙云等诸人皆来从大阿闍黎本人及其心子瑜伽母地那羯罗、大阿闍黎深意等请受一切甚深续部。


如是此阿闍黎之恩德乃以金刚乘之恩德广赐圣域内道一切僧众,其耶婆提洲、金洲、铜洲等地僧众唯属声闻乘孙驮婆故,阿闍黎之言教未能徧扬,当瞿噜东方师涅盘吉祥住于阿闍黎前时,大师正居于底哩陵伽国一大市集中,作礼致敬者有多百千人,然来朝大菩提树之耶婆提洲比丘多人皆于密咒竞兴疑谤,于阿闍黎亦不作礼云。


尔时底哩陵伽国王名毘迦吒,为修除病法故,聚集多人,水牛五千,鷄、羊数十万,皆拟杀之以行祭祀,尔时为修仪轨之外道及婆罗门等十万人皆来聚会,缚王所聚一切生物。时阿闍黎欻然出现彼等祭屋之中,以视法令诸婆罗门及外道皆僵如屍,尔时王生希有之心来前,阿闍黎言:「若杀害此等众生者,汝当速死,死後当堕地狱,速放舍之。」王依言放舍,阿闍黎即以手按王之顶,宿疾立瘳,其祭祀诸人亦皆成就瑜伽师,生起殊胜智慧者,为数颇多云。


又于瞻遮国有一突厥王行诣阿闍黎所住近旁道上时,谤师不止,阿闍黎一弟子闻之即斥之言:「汝等当哑。」言已王及侍从诸人立即喑哑,王等惊怖皆来祈求阿闍黎,为显示佛徒之威力故,阿闍黎即言:「诸人皆当能语。」王及众人登即如故。复次,师又来至中印度,于婆罗奈有外道班胝多共许具大智慧,彼于大众中处高座时,师以期尅印拟之,即自座上跌下。


又于摩菟罗国中,有先曾为内道瑜伽师,後转宗为外道瑜伽师一人,名为牟军陀末底,彼由修成阿呼诧賛拏梨法故,降伏多人,故共许为得成就者,然师以视法摧伏之。後师与弟子共三人又来摩菟罗大城,时牟军陀末底与眷属俱亦来此国,与师相遇,城中之人其数无量亦集其处,咸谓今当一观此二师之成就证相矣。


尔时牟军陀末底已修成眼化明咒,故于昔日能得大食诃迷呼波遮波大王及其太子阿迦波罗等之崇信,此时阿闍黎以三摩地威力令其眼花法不能化现,阿闍黎便以视法令其癫狂,口呼:「诃诃」而驰,七日不觉,其弟子等祈求阿闍黎始得复苏。先所述之彭陀梵王此时已崩,其子力贤即位,于父师昔日会遇处之近旁,即阿闍黎数数安住之岩窟门前建一大殿,以奉于师,更以五百家献于阿闍黎以为香伙净人,尔时瑜伽师及瑜伽女诸胜士约有五千人一时俱集,彼等于三月中修资粮轮,所用资具悉由国王供养,所转资粮轮实极广大也。


诸弟子等内心相续得解脱者亦以此时为多,由师加持之力,此王治下在先仅有十万邑聚,此时则为四十五万邑聚之多云。尔後师住此处,成熟解脱诸众生等为数无量,此後除诸旧日弟子以外,皆不会晤,凡经七年,其异熟身消泯如虹,智慧之身充徧太虚永垂无尽。


总之印度西藏两地之说不同。西藏诸辨慧者则云,凡于生圆二次或正见觉解皆已妙善,觉受渐起,本尊护法随应现身,神变证通应机示现,业聚威力证得少分者,皆得名为得成就者。而诸愚人则以无有愧耻蔑弃法仪者,或有力行施者为成就相貌,即称之为得成就者。然于印度则以续中所说圣道之地,已能现证登地功德,或已证得成虹身等共同持明充量之位,方许其为得成就者,否则纵极贤善,亦仅称为成就者而已,不名之为得成就者也。


此大阿闍黎成就视法,凡有所说悉皆成就,以谛语力成就四业,恒于清净大众中示现希有之相,修资粮轮时能鈎摄饭团、汤汁、酒、血、林木菓实等,故为大地之上唯一导师,诸士夫等亦共尊称其为室利萨埵那陀,意云吉祥有情怙主也。


我之亲教印度上师,凡有三人皆从此大德闻法,而南方上师则为法子之上首,其上师虽有三人,而诸广大口传则从此大师亲闻也。又阿闍黎深意与瑜伽自在大母地那羯罗则听受灌顶、加持及解释等甚多,其已断除疑惑之弟子虽有十余人,然诸弟子之首则唯此二人也。兹畧述其事蹟如下:


阿闍黎深意者,生于瞿资罗佗国一刹帝利种姓家为子,名为伽伽,智慧明利,声论、因明及其支分悉皆善巧。後于阿部精舍出家,得名号为深意,三藏理趣,所知甚多,然以年腊未满,仍为沙弥。十九岁时得承侍阿闍黎,三年之间,未蒙授与灌顶口诀,然仍遵依续部道理,事师无倦,尔後上师终传灌顶及诸教授,其後二年即于生起次第护得坚固,圆满次第智慧亦随分生起,为奉侍阿闍黎故,先修捷足悉地,不久成就,由能善巧侍上师故,阿闍黎所有一切灌顶相传口诀尽皆获得。


尔时最初得见观自在尊及马头明王,次见文殊师利及焰鬘德迦,次见喜金刚及俱噜俱梨,大黑天神常充役使,六世间天母奉教行事,寝卧之时悉入光明,获得广大神境智通,然于上师仍执役事,奉养无倦。


瑜伽女地那羯罗者,于南方一名为苫婆陀多大城中,有毘悉罗种之王名童子夺光,地那羯罗即其妹也,幼即智慧明利,乐行善事,年九岁时,于大门前有一妙相比丘身光赫奕,前来乞食,女送斋供与之谓言:「汝人极佳,而行乞食,不太苦耶?」比丘言:「我本无苦,汝身实苦,沉沦生死,无有出期。」言已复为广说生死过患,女言:「若尔,请示解脱方便。」


比丘乃教以安心之法及菩萨行心要,女悉善了。年十岁时嫁与则婆罗国一刹帝利种小王为妃,十三岁时,心于生死极生厌离,遂请于夫主及舅姑等言:「我今欲入深林之中修三摩地,唯愿听许。」如是数数凟请,为阻其人道故,舅姑以家政委之,然彼于来乞求者广行施与,以故家人戚属竞相诟詈,而受施者则交口称誉,其後伪作癫狂,其家乃令女仆一人为伴居于静处,然其癫状有增无已,遂得与夫家离异。


此则先降诞时,曾有人授记言:「此女手足皆有莲华轮相,当于林中安居,成为大我之母。」此际乃应验矣。时则婆罗近旁有一大城,名摩罗诃吒,女闻大阿闍黎寂密即住此城,才闻其名即生三摩地,才见其面即生微妙三摩地,其时年已满二十云。彼虽女子,然慧解极利,由先已全通月官记论,并解歌赞、药方、因明等,故般若波罗密多七百颂(文殊般若)、三百颂(金刚般若)、般若摄颂等一读之下悉能忆持,後请于比丘尼、优婆夷等,于其义理亦善了知。


尔後于大阿闍黎寂密前先请传授发菩提心等,寂密知其为有缘者,乃渐次授以一切灌顶及口诀。彼于阿闍黎住经七年,于金刚乘法,闻修并举,故于一切续义皆善了达,尔後五年之间奉事上师一意精修,生起殊胜智慧,悟解量等虚空,以修风瑜伽力,身力超百巨象,一由旬内乘虚而行,视法谛语亦皆成就。


尔时上师授记言:「汝今可修明禁行,然真实证解亦以有情为转移,自今以往过二十二年,汝可与我同等。」自时厥後,凡来前者皆为宣示诀要,常以已得最胜证德,五百瑜伽母而自围绕,往来诸国,作诸义利。于阿闍黎前为修供养故,及为陈已证悟分齐故,数数趋谒。某日以如意足自佉陀罗飞往朗伽那佗,其地外内二道之处所在多有,故于嬉戏处所亦数数漫游。


尔时有一外道师名水揭提婆,修成逝揭摩大自在天及陪罗[口*传]法,由已成就视法及拳明故,于诸佛教瑜伽师常行障碍,然彼以视法施此瑜伽母,竟无所损,瑜伽母反以视法施彼,彼即闷绝,躄地不起,以彼长时不能醒故,其地诸外道等皆来祈请,乃以视法令其苏息,此外道师亦于佛法生信,请求摄受,遂遣其诣本师阿闍黎寂密前学法。


复次,地那羯罗曾于欧胝舍国与一诳称得成就者相遇,此人为一失坏三昧耶之瑜伽师,名伽摩罗嚩摩,先曾修法得少分威力,地那羯罗以视法加之,遂即腹穿血流,彼自以颅骨承之,颅骨亦穿,如是彼失坏三昧耶者遂来归伏。此时吉祥呬噜迦、十忿怒明王、金刚瑜伽母、三十二尊等一切本尊,欲见之时,即为现身。然于此际仍未证得最胜悉地也。


如是阿闍黎寂密及其二上首弟子传法于我之三上师,我复从彼获得金刚乘道口诀义解,受恩无涯。总说于印度中昔日曾有密咒持明者十万人出世,其後,吉祥萨罗诃出世,以迄达摩波罗王之间,得成就者相继不断,于一时中,常有得成就者多人并世而住,其後,迄阿婆耶羯罗逝世间,得成就者仍相续不绝。自时厥後,间或一出而已,此後经时极长,除智友及欧羯罗那佗外无余得成就者,然彼二人虽後出世,于佛教法未广宏益,欧羯罗入灭後约过八十年,寂密始得成就,彼于佛教中所作利他事业,与尊者那洛波利他事业无异也。


此书乃以己所亲闻印度相传事蹟为主,楺以西藏诸阿闍黎可信之说汇集成书,多罗那他二十九岁时着于胜成就处吉祥打隆塘附近尊胜坚牢寺。


注 此书成于公元一六零三年,即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

 


多罗那他生於明万历三年,示寂於明崇祯六年,为西藏觉曩派大师,壮岁周游印度,学法之余,博访旧史遗闻,回藏後,於二十九岁时(公元一六零三年)成七系付法传一书,以七系为纲,述印度密法传承源流。又於三十四岁时,成印度佛教史一书,以时代为次,述印度显密教法兴衰递邅之迹。又於三十六岁时,成三信具足莲华生大士传一书,就大师一生行化事蹟,依印度所传,加以考实。


莲师行迹西藏旧传有本生广传,乃明妃智慧海王(耶喜错甲)所着,秘藏数百年,至乌苌洲大师始取出流通,本生广传,特详於莲师入藏後行化之迹,於印度行事,则综叙本生之事而不列。师则依印度相承之说,於莲师在印出生行化因缘,详为着录,於莲师求法之殷重,修法之艰苦,成就之卓绝,皆得证为信史。


故多师所着之书,西藏及近代治印度佛教史者,无不奉为圭臬,其中印度佛教史一书,英日等国均有译本,七系付法传则国内外尚少治者,密宗重在传承,则必依仗上师,今於此传,可以明矣。元兴居士研治梵藏语文多年,得能互相探讨,所谓西藏密法为佛教之大本大宗者,诚不虚也。


甲辰端午节慈威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藏经补编 第15-17册 目录 下一篇安乐妙宝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