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泰国大藏经小部经 【一卷】
2018-01-12 13:08:06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420次 评论:0

大藏经补编 第06册  No.6


【黄谨良译】

 
目录


小部经


第一 小诵经


一、三归依文  一


二、十戒文  一


三、三十一身分  二


四、问沙弥文  二


五、吉祥经  三~四


六、三宝经  四~七


七、户外经  七~九


八、伏藏经  九~一〇


九、慈悲经  一〇~一一

 

第二 法句经


一、双品  一三~一六


二、不放逸品  一六~一七


三、心品  一七~一八


四、花品  一九~二十


五、愚品  二一~二二


六、贤品  二二~二四


七、阿罗汉品  二四~二五


八、千品  二五~二七


九、恶品  二七~二八


十、刑害品  二八~三〇


十一、老品  三〇~三一


十二、自己品  三一~三二


十三、世间品  三三~三四


十四、佛陀品  三四~三六


十五、安乐品  三六~三七


十六、爱好品  三八~三九


十七、忿怒品  三九~四一


十八、垢秽品  四一~四三


十九、法住品  四三~四五


二十、道品  四六~四八


二一、杂品  四八~五〇


二二、地狱品  五〇~五一


二三、象品  五二~五三


二四、爱欲品  五四~五五


二五、比丘品  五八~五九


二六、婆罗门品  六一~六四

 

第三 自说经


一、菩提品  六七~七九


菩提一,二,三。牧羊者尼拘律林。长老。大迦叶。波吒。战胜。结发。婆希。

 

二、目真邻陀品  八〇~九五


目真邻陀。王。刑害。供养。优婆塞。胎妇。一子。苏波婆沙。毗舍佉。迦利瞿陀。

 

三、难陀品  九六~一一三


业。难陀。耶输闍。舍利弗。拘律陀。毕陵迦。大迦叶。托鉢。技艺。世间。。

 

四、弥醯品  一一四~一三〇


弥希。憍慢。牧牛人。月明。象。宾头卢。舍利弗。优婆先那婆檀提子。舍利弗。

 

五、苏那长老品  一三一~一五一


王。短命。癞病者。儿童。布萨。苏那。离婆多。阿难。喧哗。盘特。

 

六、生盲品  一五二~一七四


舍寿。静处独坐。已说。传闻一,二。外道。须菩提。婬妇。过度。出现。

 

七、小品  一七五~一八四


跋提一,二。欲一,二。跋提三。灭爱。灭妄想。大迦栴延。井。优填。

 

八、波吒离村人语品  一八四~二〇三


涅盘一,二,三,四。纯陀。波吒离村人。岐路。毗舍佉陀骠一,二。

 

第四 如是语经


第一集


第一品  二〇五~二一二


贪一。瞋一。痴。忿。覆。慢一。一切。慢二。贪二。瞋二。

 

第二品  二一三~二二一


痴。忿。覆。痴。爱。有学一,二。破。悦。人。

 

第三品  二二二~二二八


定心。福。二种利。毗补罗山。知而故作妄语。布施。慈修。

 

第二集


第一品  二二八~二三八


比丘之一。比丘之二。焦恼。无焦恼。戒之一。戒之二。勤。无诈之一。无诈之二。欢喜。

 

第二品  二三九~二五二


寻思。说法。明。慧。法。无生。界。独居。学处。觉悟。无幸处。见。

 

第三集


第一品  二五二~二六〇


不善报。界。受之一。受之二。求之一。求之二。漏之一。漏之二。爱。魔罥。

 

第二品  二六〇~二七〇


福业事。眼。根。时。恶行。善行。清净。寂。贪之一。贪之二。

 

第三品


邪见。正见。出离。色。儿。不降雨。乐。灭坏。戒。退失。

 

第四品


寻思。恭敬。声。天。世间。不净。法。黑。暗。污。提婆达多。

 

第五品


信。活命。和合衣。火。观察。生。欲。善。施。法。

 

第四集  三〇六~三一九


婆罗门。四事。知。沙门。戒。爱。梵。资护。欺诳。人。行。具足戒。世间。

 

泰国大藏经


黄谨良 敬译


经藏 小部经 第一卷


第一 小诵经


归命应供,正等觉,佛,世尊。


一、三归依文


我归依佛,我归依法,我归依僧,我再归依佛,我再归依法。我再归依僧,我三归依佛,我三归依法,我三归依僧。

 

二、十戒文


我受持不杀生学处,我受持不与取学处,我受持不非梵行学处,我受持不妄语学处,我受持不饮谷酒菓酒学处,我受持不非时食学处。我受持不舞蹈唱歌音乐,不往观听学处,我受持不涂香,香花,薰香饰身学处,我受持不坐卧高广大牀学处,我受持不受领金银学处。

 

三、三十一身分


此身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脾。心。肝。肋膜。肾。肺。大肠。小肠。(肠胃内)新食物。旧食物(粪)。胆。痰。脓。血。汗。脂肪。泪。血浆。唾。鼻液。关节液。尿。脑。脑膜。

 

四、问沙弥文


一云何名为一切众生,依食而住命,二云何名为名与色,三云何名为三受。四云何名为四圣谛,五云何名为五取蕴,六云何名为六内处七云何名为七菩提分,八云何名为八支圣道,九云何名为九众生居。十云何名为十支具足阿罗汉

 

五、吉祥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初夜已。有一天人,体发金光,偏照只园,来至佛所,向佛作礼,却立一面,以偈问佛。

 
众多天人等。 愿得诸吉祥。 愿佛为宣说。 最上诸吉祥。


佛即以偈答言:

 
不与恶人交, 唯与贤人交, 尊敬应供者, 是最上吉祥。

 
多闻於谛语, 能文有戒律, 出言合正理, 是最上吉祥。

 
护养於妻子, 安住正命业, 如是诸二事, 是最上吉祥。

 
布施及净行, 护养诸亲族, 不作诸罪业, 是最上吉祥。

 
远离诸恶业, 不饮诸酒类, 於法不放逸, 是最上吉祥。

 
恭敬及谦下, 知足及知恩, 随时以闻法, 是最上吉祥。

 
安隐受教戒, 得见诸沙门, 随时而谈法, 是最上吉祥。

 
精进及梵行, 正见於圣谛, 实证般涅盘, 是最上吉祥。

 
心於世间法, 不动不忧伤, 离垢而安隐, 是最上吉祥。

 
人天如是作, 能胜诸怨敌, 随处得吉祥, 此是最吉祥。


(注:世间法,即得、失、毁、誉、称、讥、苦、乐等八法。)

 

六、三宝经


在此处集会之鬼,在空中集会之神,请欢喜谛听。


请谛听,请慈心加护昼夜供祭之人,勿有放逸。


此世界或其他世界之可喜财物,乃至天上之宝,无能与佛如来等比佛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释迦牟尼世尊,正念坚固,说断烦恼不死微妙之法,一切诸法,无能与圣法等比,法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最胜佛陀,称赞清净三昧,其他三昧,不能等比,法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上善诸人,所共称赞,八辈四双,是善逝弟子,应受供养右绕,而行布施,由彼当得大果,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得大吉祥。


最胜瞿昙圣者,身语净已,正念坚固,无有恋着身命,是诸圣者,证阿罗汉果,证不死涅盘,尽诸烦恼,享寂净乐,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譬如大地标柱,四风所不能动,正观圣谛者,我说是人,是上善人世间之法,所不能摇动,如是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有诸圣者,以甚深智慧,悟解导师所说圣谛,如是圣者,虽住大放逸,亦终不取第八生,如是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注:第七生,即断三界见惑之预流果。)


有诸圣者,正见成就,弃舍身见,疑,戒禁取见,离於四恶趣,不犯六逆罪,如是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得大吉祥。


(注:四恶趣,即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


(注:六逆,五逆加从他师。)


有诸圣者,虽身语意作恶,亦不覆藏,以彼圣者,见於涅盘,不覆藏自恶故,如是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初夏林树花敷,如佛所说无上胜法,达涅盘际,利益众生,如是佛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最胜佛陀,知最胜法,与最胜法,运最胜法,说最胜法,如是法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有诸圣者,厌离来生,夙业已尽,无来生业,种子已尽,无增长想是贤智者,应证涅盘,如灯焰熄,如是僧宝,是最胜上宝,愿此谛语令诸众生,得大吉祥。


在此集会之鬼,或在空中集会之神,同礼如其所逝之佛陀,人天所共供养之佛陀,愿诸众生,得大吉祥。


在此集会之鬼,或在空中集会之神,同礼如其所逝之圣法,人天所共供养之圣法,愿诸众生,得大吉祥。


在此集会之鬼,或在空中集会之神,同礼如其所逝之僧伽,人天所共供养之僧伽,愿诸众生,得大吉祥。

 

七、户外经


有诸饿鬼,到其旧家,立於户外,於四衢道,於三衢道及近户处,诸亲所供饭,水,噉物食品,甚多无数,而以夙业,饿鬼诸亲,已不记忆。


有诸众生,有慈护心,应为清净妙好饮食,依时施与,而作愿言:此诸布施,满足诸亲,诸亲获福,而诸亡亲,来集会者,得多饮食,当恭敬随喜,而作是言,我等因彼彼亲故,获此饮食,愿我诸亲,得大寿命,施主所施,福不唐捐,饿鬼之地,无有农植,无有畜牧,无有商业,无有金银交易。


人世诸亲,所施之物,有如高处之水,向低处流,诸亲所施,能益饿鬼。


川流溢满,能令海满,人闲诸亲,所施之物,亦令饿鬼,利益溢满。


有诸人等,辄念往昔,彼人赠我彼物,彼人为我作彼等事,彼是我亲我友,则当施与逝去之人。


哭泣,悲伤,叹息,实不应作,以对逝去诸亲,无有益故。诸亲仍如是(生活)故。


於僧伽中,所作布施,立益饿鬼,经於长远,此诸亲法,今已开演无上供养,汝等亦已为逝去诸亲而作,汝等亦为比丘众,增长大力,汝等已得不小之福。

 

八、伏藏经


有诸人等,将其财宝,埋於深穴,作如是念,有事故时,财能益我(如是埋藏),以避王难,以避贼夺,以避借取,以备饥馑,以备难时彼等於此世间,如是埋藏财宝。


(注:深穴,原文作深水。)


如是深穴中,埋藏财宝,终未能成就彼等之一切利益。


何以故,伏藏自移动故,彼埋藏人,记忆混乱(忘失藏所)故,龙窃去故,夜叉窃去故,非爱之承继人,偷掘去故,彼福尽时,伏藏亦失


(注:此处之龙,泛指妖鬼魔鬼。)


伏藏是福,女人男人,於布施净戒,及於支提,僧伽宾客,悲母慈父兄长,顺从调伏,而埋伏之财宝,是善伏藏,人不能夺,常相随从彼既舍世,此伏藏福,亦随彼去。


伏藏是福,他不能取,盗不能刧,智者应当如是造作随身福藏。


如是福藏,能今人天,随所需财,而给与之,随诸人天,所愿求事此之福藏,亦给与之。


诸人天等,有妙姿声,妙态妙身,有大权位,有大眷属,如是胜果由福藏故,而能获得。


一国之王,大豪贵者,转轮王乐,大天王位,如是胜果,诸人天等由此福藏,而能获得。


人间幸福,天界悦乐,涅盘胜乐,如是胜果,诸人天等,由此福藏而能获得。


修止观者,得善知识,有大方便,具明解脱,如是胜果,诸人天等由此福藏,而能获得。


无碍解脱,解脱,声闻波罗密,缘觉佛地,如是胜果,诸人天等,由此福藏,而能获得。


福有如是胜果,是故智人,赞叹造福。

 

九、慈悲经


族姓子,欲求悟证寂静,应修行三学,族姓子,应勇猛,率直,正直、可诫、可谏、柔和、不慢、知足、少欲、少世俗务、活命简素、净根寂定、有智不燥、不贪求诸族姓、无有奸诈、不为贤者所责,等视众生,作是念言,愿诸众生,安乐幸福。又诸众生,若怖若安,若瘦若肥,若长若大,若高若短,若见不见,若远若近,若已生,若未生,如是众生,愿皆安乐,众生不应毁侮众生,不应於一切处,轻蔑彼等,不应因瞋恨,而互相苦苦。


族姓子,应慈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宁舍身命,而救护之。


族姓子,应慈视无量世界,上下左右,不狭小,不结怨执对,无有仇敌。


族姓子,如是慈心,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应如是作意,无有疲倦。


诸有智者,赞如是住者,是诸圣戒律梵住者。


族姓子,修如是慈,无有妄心,守护净戒,具足正见,断诸贪欲,当不再卧母胎中。


小诵经终

 

小部经

  
第二 法句经


归命应供,正等觉,佛,世尊。


第一品 双品


诸法以意为首。以意为主。以意成就。有恶意者。若言若行。苦即随彼。以三恶故。譬如车轮。随牛而行。


诸法以意为首。以意为主。以意成就。有净意者。若言若行。乐即随彼。以三净故。如影随形。


有诸人等。执怨而言。彼人骂我。彼人责我。彼人胜我。彼人夺我之物。如是执怨。怨不息灭。


有诸人等。不执怨言。彼人骂我。彼人责我。彼人胜我。彼夺我物如是不怨。怨自息灭。


於此世间。於一切时。不因执怨。而怨得息。唯不执怨。其怨乃灭此是谛法,彼诸(作恶)等众,不知彼我等众,将因(诤论)而令和敬共住诸众,同归毁灭,诸(作善)等众,则知所有执着(私见),能在和敬共住众中,灭尽(无诤)。


(注:本段泰日译本,甚难解。原出波利耶象林故事,佛因僧众诤论厕所蓄水,犯不犯戒,相持不已。佛乃往波利耶林安居,返而说此。兹据泰本本生经释义意译之。)


以欲乐为美好,不摄诸根,不节量饮食,懈怠不勤,则为魔所困扰譬如大风,摇撼弱树。


不以欲乐为美好,守摄诸根,饮食知量,正信精勤,则不为魔所困扰,譬如大风,不能摇撼山岳。


未断烦恼,有如污水,不自调伏,无有诚实,欲着袈裟,亦不应着。


已断烦恼,如水清净,坚住净戒,能自调伏,自有诚实,如是之人可着袈裟。


有诸人等,见无益法,是有益法,见有益法,是无益法,如是之人住邪思维,不能获於有益之法。


有诸人等,见有益法,是有益法,见无益法,是无益法,如是之人住净思维,能获有益之法。


譬如不善盖屋,雨则侵之,贪欲之雨,能侵不善修习之心。


譬如善盖之屋,雨不能侵,贪欲之雨,不能侵善能修习之心。


作恶业人,现世悲伤,来世悲伤,两世悲伤,作恶业人,见自恶业,污浊不堪,则更苦恼。


作善业者,现世喜乐,来世喜乐,两世喜乐,作善业人,见自净业则更喜乐。


作恶业人,现世受苦,来世受苦,两世受苦,作恶业人,当苦叹言我作恶业,作恶业人,堕恶趣中,受更大苦。


作善业人,现世喜乐,来世喜乐,两世喜乐,作善业人,当喜乐言我作善业,作善业人,生善趣中,受更大乐。


有人作善语,而不行之,是放逸人,非沙门列,譬如牧人,数他人牛,终不能得牛乳五味。


有人少作善语,但遵法行,舍贪瞋痴,住於正智,心得解脱,不执着现世来世,如是之人,真沙门列。

 

第二品 不放逸品


不放逸是不死道,放逸是死道,不放逸人,如人未死,放逸之人,与死人同。


贤者住不放逸,通达其理,乐不放逸,欢慕诸圣者所行之法。


智者常住虑念,精进奋励,於苦行中,得无上大般涅盘乐,有大称誉。


贤者能常住精进,正念净行,熟虑调御,住於正法,住不放逸,能达瀑流所不能侵害住所。


愚痴无慧之人,耽於放逸,贤者则护不放逸,如护上宝。


汝等勿耽游逸,勿亲欲乐,以不放逸,能住禅定,得安乐故。


贤者於不放逸中,制诸放逸,制放逸已,则登智慧阁,无有忧恼,见诸众生,多所忧恼,亦见诸愚痴众生,如登高山,见地上人。


有智之人,见诸众生,多行放逸,则不放逸,众生昏睡,则自醒觉弃舍此诸众生,而自远离,譬如骏马,弃舍驽马。


摩伽婆天,住不放逸,故於天中,最为高胜,贤者赞不放逸,责放逸者。


(注:摩伽婆天,即帝释天。)


比丘乐不放逸,见放逸患,则已烧尽大小系缚,如火烧诸火种。


是故比丘,乐不放逸,见放逸患,则不退转,近於涅盘。

 

第三品 心品


智者能正直其常挣扎苛求,反覆而难於制伏之心,如箭匠之能正直其箭。


故瑜伽师在五欲水中,持出此心,投於禅观之陆地,远离魔罗羂索如渔人在水中捕鱼,掷於陆地。


能制此难伏而随於欲乐之心,是大善聚,以制伏之心,能生安乐故。


智者应护极难见极微小,随於欲爱之心,以有护之心,能引安乐故。


有诸人等,能制御远行独行,无形,隐於(胸)窟之心,则此诸人,当脱魔缚。


心不安定,不明正法,信念动摇,则终不能成满智慧。


能断烦恼者,灾横不侵,心无贪染瞋恚,超诸善恶,是醒觉者。


族姓子,应如是知,身如水瓮,防心如守城,以慧力战魔,守护禅观,勿有忧虑。


识既舍去,身亦被弃,横卧於地,如无所用之木。


贼酋对贼酋,冤家对冤家,互害互苦,但心住邪恶,其害其苦,更甚於此。


父母不应作此,亲族亦不应作此,心住於正道者,应作更大之善人

 

第四品 花品


谁能彻知地界,谁能彻知阎摩界,及以人界,乃至天界,谁能选集我所妙说法句,有如智慧花匠,选集诸花。


(注:彻知,日译本为征服。)


佛教之行者,能彻知地界,能彻知阎摩界,及以人界,乃至天界,佛教之行者,能选集我所妙说法句,有如智慧花匠,选集诸花。


比丘知身如水泡,身似阳焰,截断魔罗所赠之花,则当达於死王所不能见之所。


死亡拘执诸着欲乐,游采香花之人。正如瀑流,漂去酣睡之家。


死亡降伏诸着欲乐,游采香花之人,不饱於爱欲之人。


譬如蜜蜂,采诸花味,不令花色损。智者到诸人家(而行托鉢),亦复如是。


不应着於不悦意语,不应审观他人既作未作之事,应审观自己,既作未作之事。


色丽而无香之花,犹如善语,不行则无善果。


色丽妙香之花,犹如善语,行者得其善果。


花匠当於花堆中,多造花鬘,众生生已,应多造善。


花香不能逆风而扬,栴檀香,多揭罗香及迦蓝婆香,不能逆风而扬善人之香,则能逆风而扬,善人之香,扬一切处。


戒香是香中最胜之香,为栴檀香,多揭罗香,莲花及末利迦香。所不能及。


多揭罗香及栴檀香,是轻微香,持戒之香,是最上香,薰诸人天,尽一切处。


魔罗不敢见具足戒行者,不敢见住不放逸者,不敢见正智解脱者。


悦心芳香之莲花,生於弃在道旁之尘埃堆积。犹如正等觉佛陀之声闻弟子,在尘埃凡夫中,对生盲凡夫,扬智慧之光辉。

 

第五品 愚品


不眠者,则夜长。疲乏者,则一由旬路长。不知正法之愚者,则轮回流转长。


人旅行时,不遇胜己者,不遇等己者,则应奋勇独行。以愚者不可为友伴故。


愚者常苦恼,谓我有子有财,(实则)我已不是我所有,何况有子有财。


愚者能自知是愚,则可为贤者。愚者自视是贤,则真是愚者。


愚者终生亲近贤者,而不悟法,譬如食匙,不知羹味。


智人刹那亲近贤者,即悟正法,譬如舌根,即知羹味。


无知之愚者,视自己为仇敌,造作诸恶,而受苦果。


人作不善业,後受其苦,哭泣流泪,受其业报,此则是作不善业。


人作善业,後不受苦,欢喜愉悦,受其善报,此则是作善业。


恶业未报前,愚者视恶业为蜜,但恶业报熟,则受其苦恼。


愚者月月以拘娑草端取食,终不能达圣法十六分之一。


(注:意指节食苦行,终不能达四圣谛十六行相之一。)


愚者作恶,报尚未熟,如新牛乳,尚未变坏,如火被灰覆,但终必烧焚愚者。


愚者所思,皆是无益,令其慧灭,白业亦灭。


愚昧比丘,欲於比丘间,获大虚名,得寺中高位及诸族姓家供养。


愚昧比丘,常是思惟,愿在家出家二众,有所作为,皆当以为有赖於我,始能作为。诸在家出家,大小诸事,应服从我。是愚昧比丘,嫉心慢心,日日增长。


佛之声闻比丘,应行二行,一为得利(於道)之行,一为得入涅盘之行,如是比丘,则不悦乐(人所)供养,而常增长寂静。

 

第六品 贤品


人应视呵责我过罪者,是令我得伏藏财宝之人,应交如是有智贤者交如是贤者,唯有上善(之益)。无诸秽恶(之害)。


人喜训诫人,阻止人作不善事,此为善人所爱,为不善人所憎。


人不应友恶友,不应友下劣人,应友善友,应友最上人。


法食者,心境澄明愉适,贤者常乐诸圣所说之法。


治水者治水,箭匠矫箭,木匠削木,贤者调御自己。


纯石之山,不因风而动摇,如贤者不因毁誉而动摇。


深池澄静之水,如诸贤者闻法之心。


善人远离欲,善人不语欲,诸贤者对乐触苦触。不形悲喜。


贤者不因自己而作恶,不因他人而作恶,不望得子,不望得财,不望得国土,不望得非法之成就,贤者有戒有慧,具有正法。


人到彼岸者鲜,众生皆沿此岸行。


(注:彼岸,即涅盘境。此岸,即生死轮回。)


人依善逝圣者所说之法,而正行者。则能越难越之魔罥,到达彼岸。


贤者出家已,住於无家,弃黑法而修白法,悦乐独处。


弃舍诸欲,无诸烦恼,去心垢秽,令己清净。


人依菩提支分,调心令正,不执着,乐於弃舍执着,则能尽诸烦恼能出世间,入大般涅盘。

 

第七品 阿罗汉品


旅途既终之人,自无焦虑,离於苦恼,解脱一切,断诸缚着。


正念者常求出家,不乐居家,舍诸眷恋,如彼雁鸟,舍诸泥浆。


不事蓄积,节食知量,住空解脱,无上解脱者,其行难知,如鸟飞空。


烦恼见执灭尽,不依饮食,住空解脱,无相解脱之比丘。其行迹难追,如空中鸟迹。


诸根寂静,如马师调御马已,我慢断已,烦恼灭已之比丘,一切人天,皆所羡慕。


比丘尽诸烦恼,心如大地,定如标木,有戒,无有泥土烦恼,则无瞋恚,如是安住比丘,不受轮回。


正智解脱之比丘,心语意业,安稳寂静,如实寂静。


不妄信,悟於涅盘,断於系缚,弃於欲望,是为最上人。


阿罗汉住於村落,住於森林,住於低地,高地,如其所住,皆是乐处。


人所不喜之森林,则是乐处,离欲之人,乐於森林,因无欲故。

 

第八品 千品


无益之一千语,不如闻後得悟寂静之一语。


无益之一千偈,不如闻後得悟寂静之一偈。


无益之语,合成百偈,不如闻後,得悟寂静之一偈。


人能战胜百万人,不名战胜者,人能战胜自己,名为最上战胜者。


(注:百万人,原文为一千人乘一千。)


能胜自己者,则已战胜他人,何况他人所战胜之众生。


天,乾闼婆,魔罗及诸梵天,当令此能自调御能摄护诸根之战胜者不再退败。


供养有修持者一人,乃至一瞬,胜於供养其他诸人,每月千金,至於百年。


供养修行者一人,乃至一瞬,胜於供养在林中祭火百年,祭火百年有何益处。


供牺祭祀,以求福报,虽供一年,不如敬礼一直行者之四分之一。敬礼直行者,为最上胜。


(注:直行者,即阿汉罗行。)


对上人常敬礼柔顺。则寿命,色身,福乐,诸力。得以增上。


持戒修定者,住世一日,胜於污戒,心意动乱者,住世百年。


有慧有定者,住世一日,胜於无慧,心意动乱者,住世百年。


坚固精进者,住世一日,胜於怠惰,不精进者,住世百年。


见生灭之理者,住世一日,胜於不见生灭之理者,住世百年。


见不死之道者,住世一日,胜於不见不死道者,住世百年。


见最上法者,住世一日,胜於不见最上法者,住世百年。

 

第九品 恶品


人应急作善,应离恶心,以怠於作善,则心乐於恶故。


人作恶已,不应再作,不应乐所作恶,以积集恶,则招苦果故。


人作善已,应常作之,应乐作之,以积集善,则招乐果故。


恶人在恶果未熟前,见恶为善,但恶果熟时,乃见是恶。


善人在恶果未熟前,亦能见恶,人不应轻视小恶,以为无报。


水瓶能以一滴一滴之水,而能盈满。亦如恶人,积集小恶,而令恶满。


人不应轻视小善,以为无报,水滴虽小,能令瓶满,贤者积小善,亦能令善满。


比丘应远离恶,如少伴侣而有多财宝商人,远离危道。又如爱命,远离毒药。


如手无疮,可捉毒药,无疮之手,毒不能侵。诸不作恶者,恶不能侵。


加害於不害人者,清净者,无烦恼者,则其恶当反及加害者。犹如逆风扬尘,尘则反及扬尘者。


有人当再宿胎胞(再生死),有人造恶,当堕地狱,有正念者生天,灭烦恼者,当证大般涅盘。


在虚空中,在大海中,在山窟中,在人所住大地,欲求避免业(之果报),究不可得。


在虚空中,在大海中,在山窟中,在大地上,欲求死不能侵(不死)究不可得。

 

第十品 刑害品


比丘应自筹量,一切众生,皆怖刑害,一切众生,皆怖死亡,故不应自手杀,不教他杀。


比丘应自筹量,一切众生,皆怖刑害,一切众生,皆爱自命,故不应自手杀,不教他杀。


为求自己安乐,而刑害其他众生安乐者,来世不得安乐。


为求自己安乐,而不刑害其他众生安乐者,来世则得安乐。


不得对人作粗暴言,以人将如是答覆汝故。


忿怒之言,必有苦果,刑害报复。亦将及汝。


若汝默如坏锣,则得涅盘,无人忿汝。


牧者以杖驱牛,到於牧场,犹如老死,驱众生命。


无智愚者,作恶不悟,後受苦恼,乃知是己造作,如被火烧。


侵害无刑害心之修行者,无刑害人业者。当骤得(以下)十苦之一。


苦痛,失财,身体毁损,重病,心念错乱。王难,被诬,亲族离散,资产破灭,或遭火难,死堕地狱。


裸形修行,螺髻,眠卧泥中,断食,地上横卧,尘垢涂身,蹲踞修行,(如是修行),不能断疑,而达清净。


庄严其身,寂静,调御,自制,修最胜行,不害一切众生,平等行持,如是则名为净行者,名为沙门,名为比丘。


以惭愧制伏恶念者,於世不多,常醒少睡,如良马畏鞭,则甚难得。


良马被马师鞭,则加奋励,汝等应当精勤警觉,汝等应具信,戒,精进,禅定,知法。明行具足,能以正智,灭无量苦。


治水者导水,箭匠矫箭,木匠削木,有德者,调御自己。

 

第十一品 老品


世间如焚,有何可喜,有何可乐,汝在暗中,何不求灯。


汝当自见夙业所饰,身如疮伤,三百片骨所持,病患不息,众所共知,不能久住。


此身衰老,病之巢窟,朽坏,污秽,将就毁灭,而终必死。


人死所委弃之白骨,如秋葫芦,色如鸽子。见此白骨,有何可喜。


身是业造,有如骨城,肉血涂饰,是老,死,慢,伪之所住处。


美丽王车,终归朽弊,肉身亦然,善人之法,则不老朽,善人善人相传(不绝)。


寡闻之人,如老牡牛,肉有增加,智无增加。


求造屋人,而尚未得,流入轮回,生生相继,受苦不已。


造屋者人,我今见汝,汝今不必再造,我已断汝椽柱,拆汝屋顶,我心已达涅盘,离一切行,断诸爱欲。


愚者壮时,不修梵行,不获财宝,当自毁灭。有如老鹭,在无鱼池,而自死灭。


愚者壮时,不修梵行,不获财宝,当自叹息,如弓已折。

 

第十二品 自己品


若知自己可爱,应护自己,令其为善,贤者应於夜间三分,以一分时,资助自己。


人先安住於德,後乃训诲他人,而贤者亦不应苦恼(未修德而诲人)。


比丘若能行自所训诲他人,如是比丘,名调御己,调御(他人)。自己最难调御。


自己即自己之所依,他人有何可依,自己能调御自己,则不必求得所依。


愚者所作恶业,生於自己,自己是恶之源,而毁灭自己,譬如金刚能碎诸珠。污戒之人,覆束自己,如蔓藤覆束娑罗树,(以至树枯死)。


(污戒人)如贼首,望得任大贼首。


不善业及无益己业,易行。善业及有益己业,极难行。


劣智恶见者,违背应供圣者,住於正法之佛陀教诫。如是违背,杀灭自己,犹如幼竹,杀灭竹死。


(注:竹,日译本为苇芦草类,原文为迦陀他迦,巴泰字典注为竹。)


自己作恶,自己污恼,自己不作恶,自己清净,净及不净,乃自己事,他人不能代净。


他人虽有大责任,不应减少自己之责任,既知自己之责任,应专精责任。


(注:责任,日译本为义务,原文为所需、所欲、利益。)

 

第十三品 世间品


人不应从下劣法,不应放逸,不从邪见,不作世间所厌恶之人。


比丘不应放逸(而抟食),应行善行,行善法之人,此世来世,皆得安乐。


应行善行,勿行恶行,行善法者,此世来世,皆得安乐。


见世间如水泡,如阳焰,则死亡王,不能见比人。


世间粉饰美丽,如王者车,愚者沉湎於中,有智人,则不着之。


前尝放逸,而後能不放逸,犹如月出云间,光明遍照。


作恶之人,能以善业覆盖,而弃舍(恶)。则如月出云间,光明遍照世间。


世间暗黑,能洞知者甚少。众生能生天者甚少,能如脱网之鸟者甚少。


天鹅飞向太阳。有神通者,在空中来往。贤者胜诸魔罗及其坐乘,得脱世间。


(注:坐乘,日译本为眷属。)


人犯妄语重戒。来世必作恶。贪者不能生天,愚者不赞扬布施。贤者则随喜布施,而此随喜,令其来世,获得安乐。


预流果(须陀洹果)。胜於地上国王,胜於生天,胜於一切世界之主。

 

第十四品 佛陀品


正等觉佛陀,既胜诸具烦恼者已,终不退败。正等觉佛陀,既胜诸具烦恼者已,烦恼终不能追及。


正等觉佛陀,既证正觉已,智见无边,无有踪迹,不知去迹。爱欲罗网,不能令正等觉佛陀,再入於生死轮回。


正等觉佛陀,既证正觉已,智见无边,无有踪迹,不知去迹,佛陀正念禅定,是大贤者,常乐出家,寂静自居,是大智者,为人天之所敬慕。


得人身难,人间活命难,闻妙法难,值佛出世难。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法。


忍受即忍辱,是最上苦行。诸有智者,以涅盘为最胜法。侵害众生者,不名为出家沙门。


不诽骂,不杀,持戒,节量而食,静处坐卧,精勤正念,是诸佛法。


虽天雨金,亦不能满足欲心,欲心少乐,又是大苦,贤者如是知已故不欲乐,虽有天欲(亦不乐之)。


佛正等觉者之弟子,乐於灭断爱欲之法。


人被苦难驱迫,多往山岳,森林,园苑依住。但所依处,非安稳处非最上处,不能脱难。


唯归依佛法僧,则见四圣谛,即见苦,苦之因,苦之灭,灭苦八圣道之妙慧。


如是依所,是安稳处,是最上处,离一切苦。


圣者难值,不随处生。所生族姓,其族姓亦得安乐。


诸佛所示生处,即有福乐。正法亦带来福乐。僧众亦带来福乐。僧众之精进修行,亦带来福乐。


供养离诸虚妄,能越诸忧患之佛陀或佛之弟子,其福无能计算(不可数)。


供养寂静者,涅盘者,随处无所怖畏者,其福无有能为计算。

 

第十五品 安乐品


人互怨结,我无怨结,我真安乐。


人有苦恼,我无苦恼,我真安乐。


人有贪欲,我无贪欲,我真安乐。


我无烦恼,我无忧虑。食法喜食,如光音天(极光净天)食。


胜者则有怨结,败者则有苦恼,寂净之佛弟子,舍弃胜败,故得安乐。


火莫大於贪火,恶莫大於瞋恨,苦莫大於(五)蕴(之苦),安乐莫乐於寂静。


饥饿是大病,诸行是极苦,贤者如实知己,当悟证於涅盘,以涅盘是极乐故。


无病为无上之利,知足为无上之财,互信为无上之亲,涅盘为无上之安乐。


乐(善)法者,饱(静处)独居寂静之味,自无怖畏,离诸罪恶。


能见诸贤者,名为善,能与诸贤者同住,则常安乐。不见愚人,亦常安乐。


与愚者同行,则长时忧苦,与愚者共住,则常受苦,以与仇敌共住故。与贤者共住,则如与亲族共住。以此之故。人必交贤者、智者、多闻者、忍者、持戒者、圣者、净人。如是贤人。如月(统)治(众)星。

 

第十六品 爱好品


人作不应作事,不作所应作事,弃舍善道,爱着众生及色身,亦爱如是(爱着)之人。人与爱着者或所不爱着者交,而不知与爱着者或所不爱着者交,同皆是苦。以此之故,人不应装饰造作众生及自色身,令其可爱,以失去爱着众生及自色身,则灾恶及诸烦恼,不能系缚,以无憎无爱故。


忧患生於所爱着之物,怖畏生於所爱着之物。而忧患不生於解脱(爱着)之人,怖畏亦无所生。


忧患生於爱情,怖畏生於爱情,而忧患不生於解脱爱情之人,怖畏亦无所生。


忧患生於婬欲,怖畏生於婬欲,而忧患不生於解脱婬欲之人,怖畏亦无所生。


忧患生於欲乐,怖畏生於欲乐,而忧患不生於解脱欲乐之人,怖畏亦无所生。


忧患生於爱欲,怖畏生於爱欲,而忧患不生於解脱爱欲之人,怖畏亦无所能生。


人应具足戒行,正见,住於正法,实语,知所应作,而为人所喜爱。


比丘应喜乐不可说之涅盘(乐),正念,不着诸欲。我说如是比丘,是上流者(近涅盘者)。


亲族,朋友,知己,对远居异地,久别归来之人,无量喜悦。犹如福业,对作福者,在此世而往他世之归来,无量喜悦。

 

第十七品 忿怒品


人应弃舍瞋忿,人应弃舍骄慢,人应脱去一切系缚,则苦不能尾随其人。人不执着名色,则无烦恼忧虑。


(注。名色:日译本为物质及精神)


人能制止猝怒,如制止车行,我说是人,是真御者。他人则唯手执索(而不能制车)。


以不忿怒(忍辱),克服忿怒。以善,克服不善。以布施,克服悭吝以诚实语,克服妄语。


说诚实语。不忿怒。虽有少数(财物),亦乐施与。人因此三事,而能生天。


贤者不杀生,常摄护自身,则当得住於无忧患,而不死於境界。


常觉醒者,尽夜力学者,志趣涅盘者,皆无烦恼。


(佛告)阿杜罗(优婆塞),诽谤或赞誉,古已有之,非今时有,人诽谤默坐者,诽谤多言者,诽谤节言者。


人唯被诽谤,或唯被赞誉。过去无有,未来亦无有。


智者愚者之判别。在於智者常赞无过失者,安住戒慧者。


有谁谤(美如)阎浮提金币之人,天所称赞之人,梵天所称赞之人。


比丘应摄护大慢之身,应制御身,弃舍身之恶行,修身善行。


应摄护大慢之语,应制御语,弃舍恶行(语),修语善行。


应摄护大慢之心,应制御心,弃舍恶行之心,修心善行。


贤者制御其身,制御其语,制御其心。如是诸贤者,已制御己。

 

第十八品 垢秽品


汝正如(枯)黄叶,阎摩罗王之使者,亦正近汝。汝正在衰败之门,旅路之粮食,汝亦无有。


汝当求归依之所,勇猛精勤,力为贤者,拂除垢秽罪恶者,无有烦恼,则汝当能到天界。


汝已是老年,正在到达阎罗王所,旅程之住宿及粮食,汝亦无有。


汝当求归依之所,勇猛精勤,力为贤者,拂除垢秽罪恶者,无有烦恼,则不再有生老(之苦)。


贤者作小小善,刹那不停,渐次除断垢秽,如金匠锻金,金垢渐尽。


铁自生锈,既生锈已,而毁其铁,如人造业,造恶业已,自落恶趣。


经典以不读诵为垢秽,住屋以不勤净为垢秽,(身体)美洁,以懈怠为垢秽,行者以放逸为垢秽。


女人以邪见为垢秽,施者以吝啬为垢秽,一切法,以邪恶为此世及来世之垢秽。


我告汝等,垢秽之最,无甚於无明,诸比丘,应弃舍诸垢秽,作无垢秽者。


无惭无愧,刚愎暴戾,傲慢独前之罪垢活命,(行之)甚易。


有惭有愧,常求清净,不退失,不傲慢之清净活命,(行之)甚难。


人若杀生,偷盗,奸犯他人妻,妄语,常常饮谷酒,菓酒,是为已弃舍自己现世之财藏。


诸善男女,应如是知,不节制恶行,贪欲及非法,将陷汝等於无尽时苦,汝勿作之。


人因谛信敬仰而施与,若(受施)人,对他人所施之饮食,歉疚不安则无论昼夜,不得入於三昧。


人能断除根绝如是歉疚不安,则昼夜能入三昧。


火无甚於贪欲,追捉无甚於忿怒,罗网无甚於愚痴,河流无甚於爱欲。


他人之过失易见,自己之过失则难见。以人散布他人之过失,如播米谷。而隐匿自己之过失,如猎禽者,以树枝掩蔽自身。


寻求他人之过失,则自己之烦恼日增,不谅人过。则离断除烦恼之道愈远。


外道无沙门(法),虚空无足迹,众生喜悦虚妄,诸如来无虚妄之法。


(注:虚妄,泰译本为蹉跎。)


外道无沙门(法)。虚空无足迹。诸行无常,佛陀无有令众生烦乱之法。


(注:行,日译本为万象。)

 

第十九品 法住品


躁急分别事理,则为非法住者。贤者则(不躁急)而分别事理。


不躁急而如法分别他人之(是非),名护法者。是贤者。我称之为法住者。


人不因多言而名为贤者。(心境)平静,无有怖畏,我称之为贤者。


人不因多言而名为持法者,闻法少而能见法名身,於法不放逸,是名持法者。


人不因发白而而名为长老。年龄多而衰老,我称之为空老(徒然之老)。


谛实,正法,不害(不杀生),自制,调御。而心垢既谢者。则是贤者。我称之为长老。


嫉妒,悭贪,虚伪,多言,容色之美。不得称之为端正之人。


能断嫉妒等(恶),而拔去其根源者,是人罪恶已谢,是有慧人,我称之为端正之人。


人不因剃发而名为沙门。破戒,妄语,多欲,多贪,如何可名沙门。


人能压伏一切大小诸恶。我称是人。是真沙门。以能压伏恶业故。


(注:压伏,泰译本为寂静。)


人不因(托鉢)乞食,而名为沙门。


受持有毒法(有害之事理),不名为沙门。


人能弃舍现世诸法,修持梵行,知一切法,行化世间,我称是人,是真沙门。


人不因默然(无语)而名为寂默者,愚昧无知,不名寂默者。


(注:寂灭者,原文牟尼,亦译贤者。)


执最胜法,如权衡者,离一切恶。是名寂灭者,以有如是因故,名寂灭者,人能知二世,名为寂默者。


(注:二世,日译本为「善恶」。)


人不因侵害众生,而名为圣,以不侵害众生,名为圣者故。


比丘当知,比丘未灭尽烦恼,勿轻忽戒律,戒行,多闻,禅定,独卧,勿自命为已出家学道,已得凡夫所不能得之安乐。

 

第二十品 道品


诸道之中,八支道(八圣道分)最胜。诸谛之中,圣佛陀之四句(四圣谛)最胜。诸法之中,离欲法最胜。一切具眼之二足众生及一切无色法,佛眼最胜。


唯此最能具诸净见,更无他道,汝当依之而行,以此道是魔王魔军所不见(汝等)故。


(注:不见,日译本为幻灭。)


汝行此道,必能熄苦,我如实知此道,是除欲道,如拔箭出。


我已告汝,汝当勤除热烈烦恼。诸佛如来,唯能示道,有观有伺者得脱魔缚。


(注:观伺,日译本为禅定。)


人能以慧观诸行,是无常时,则当厌离於苦,此是净道。


人能以净观诸行是苦时,则当厌离於苦,此是净道。


人能以慧观诸法无我时,则当厌离於苦,此是净道。


人在壮年,不依起身时起身,流入懈怠,是名懈怠人,懈怠之人,不得慧道。


人应慎言语,善调御意,身不作恶,净三业道,悦乐圣仙(佛)所说之道。


慧如大地,因行(耕种)而能生,慧如大地,因不行(耕种)而不生,贤者知此二道,当自令慧生。


(注:大地,日译本为瑜伽(冥想)。)


汝等当伐林,但莫伐树,怖畏生於林,比丘当知,汝等伐林及丛木已,则是无林人。


男子对女子之欲情,虽少小如林中之丛木,但未斩伐,则其心缚着(女子),如犊牛缚着母牛之乳。


(注:林,日译本作「欲林」,丛木作「欲丛」。)


汝当自断爱欲,如自手折断秋季之莲华,汝当专精寂静之道,佛善逝所说之涅盘。


愚者自作愚思,雨季我当住於此处。冬季及夏季,我当住於此处,愚者不知死亡将捉去惑恋其儿子家畜(财产),及多执着者,犹如瀑流,漂去酣睡者之家。


人既被死亡捉去,则诸儿子不能救,父亲不能救,一切朋党不能救,一切亲戚,亦不能救。


贤者既知此义,当摄护戒律,急趣清净涅盘之道。

 

第二十一品 杂品


贤者若见舍小乐,而得大乐,贤者见已,即弃小乐,而取大乐。


人为己乐,而令人苦,则受怨憎缚执,永不能脱去(他人)怨执。


有诸比丘,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如是比丘,烦恼增长,我慢如芦草之生长,是放逸者。


比丘常作身念,勤作所应作,不作所不应作,如是正念比丘,能断尽烦恼。


如婆罗门能杀母(爱欲),能杀父(我慢),能杀二王(断见,常见),能杀一国(十二处),及诸臣众(贪),则成为无苦之人。


如婆罗门,能杀母父(爱欲,我慢)能杀二婆罗门王(断见,常见),能杀如虎之第五障盖之疑障盖,则成为无苦之人。


(注:母父国王国土等喻,为古印度之一般譬喻。)


(注: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及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注: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人能昼夜常念佛,如是之人,名瞿昙(释迦佛之姓)弟子,常觉醒,随时善觉醒。


人能昼夜常念法,如是之人,名为瞿昙弟子,常觉醒,随时善觉醒。


人能昼夜常念僧,如是之人,名为瞿昙弟子,常觉醒,随时善觉醒。


人能昼夜常念身,如是之人,名为瞿昙弟子,常觉醒,随时善觉醒。


人能昼夜常喜乐不侵害,如是之人,名为瞿昙弟子,常觉醒,随时善觉醒。


人能昼夜常喜乐静虑,如是之人,名为瞿昙弟子,常觉醒,随时善觉醒。


能出家难,心乐(出家活命)难。不善之在家,引来众苦。与不同等人(不修持)共住,引来众苦。为有苦尾随之远行者(生死轮回),故人不应远行(不入生死轮回)。


人不应有苦尾随(勿有苦报)。


族姓子,有信、具戒、名誉、财产,无论行住何处,则受当处诸人尊敬。


善人虽居远方,亦如雪山(希马拉雅山)之可令人见,不善人虽坐於此处,亦如夜间射出之箭,不能得见。(人不愿见)


比丘应独坐,独卧,不懈怠,独行,自调御,心乐森林。

 

第二十二品 地狱品


不说实语者,必堕地狱。作恶,而言不作恶者,亦堕地狱。此二种恶人,死後,同等(同入地狱)。


人多有以袈裟缠颈,而行恶法,不摄护(诸根)。是恶劣人,以恶业故,必堕地狱。


食火焰灼热之铁丸,胜於破戒人,不摄护(诸根)而食各方(所供养)之抟饭。


放逸人,犯他人妻,则得四事。即:一、不得福。二、不得安睡。三、被责谤。四、堕地狱。彼不得福,故堕恶趣。国王刑罚亦酷,故不应犯他人妻。男女怯於婬乐者少。


执茅草不得法者,则伤手,沙门不行善行,必入地狱。


怠忽之行,污秽之戒行,厌恶梵行,无有大果。


若真为(沙门),则应勇猛而行。懈怠之沙门,必多欲尘。


不作恶为胜,以作恶必苦恼故,善则应作,以将来无苦恼故。


汝当自护,如守护边城内外,一刹那不可忽过,以忽过一刹那者。则已在地狱门拥挤,受忧患故。


邪见之众生,羞人之所不羞,不羞人之所羞,当堕恶趣。


邪见之众生,以无罪为有罪,以有罪为无罪,当堕恶趣。


正见之众生,见罪是罪,见无罪是无罪,当生善趣。

 

第二十三品 象品


(注:原文那伽,译义龙或象,此处义多指象,故译象。)


我将堪忍诽谤,如战场之象,堪忍箭射,因破戒之人,喜谤人故。


人辄用既经调御之兽,赴(战场)集合会战,帝王则乘调御之(象)。在人间,既经调御者,堪忍诽谤者,是人中最胜人。


兽师所调御之名马,骏马,信度马及大良象,是最胜兽。若人能自调御者,则较诸骑乘为最胜。


(注:信度,印度产骏马之地名。)


人自调御已,则能达未调御者所不能达之境,犹如人不能以未尝达彼境之骑乘,而达彼境。


他那波罗迦象,当暴醉时(颞顬春情之过度分泌液),人难制伏,必缚系之,(象被缚系),则不食食,而系念众象所住之象林。


人多食,则常疲倦睡眠,辗转横卧,犹如大豕,被饲饵食,此是愚者,当数数入房。


(注:入房,即入胎胞,亦即生死轮回。)


此心从前依随求,依随欲,依随乐,徘徊游行。今我将以微妙方便制之,犹如象师持鈎,制御醉象。


汝等当喜乐不放逸,守护自心,自拔出所难拔出之烦恼坑中,犹如陷在泥中之象,自拔而出(於泥)。


人若能与有慧者,行正业者,贤明之人同行。则能免诸危难,喜乐熟虑而同行。


人若不能与有慧者,行正业者,贤明之人同行,则应独行,犹如帝王,弃其所征服之国土,亦如摩丹伽象,弃象羣而独游林中。


独行最胜,因愚者不可为友故。人应独行,犹如少欲不作恶之摩丹伽象,林中独行。


有所需时,诸友导来喜乐。能随意满足时,导来喜乐。命终时,善业导来喜乐。能弃一切苦时,导来喜乐。


供护母亲,导来世间喜乐。供护父亲,导来喜乐。供护沙门,导来世间喜乐。供护婆罗门,导来世间喜乐。


持戒,导来直至老年之喜乐。安住正信,导来喜乐。获得智慧,导来喜乐。不作一切恶,导来喜乐。

 

第二十四品 爱欲品


爱欲生长於放逸之人,如蔓草之生长。故彼人必从生至生,漂流无已,犹如寻求果食之猴,漂流林中。


暴恶之爱欲,侵入世间一切心境,被制伏者,即长忧患,犹如雨後比罗那草,林中增长。


人能降伏世间最暴恶难伏之爱欲,则其人之忧患脱落,犹如莲叶上水滴之脱落(水不能着)。


故我(常)告汝等,来此集会者,当造善业,掘去爱欲之根,犹如掘取乌尸罗香之人,先掘去比罗那草。如是,则魔罗不能常侵汝等。犹如流水,不能常侵芦苇。


(注:比罗那草之根,即乌尸罗香木。)


树根无害,则树能固立,虽被斩伐,亦能再生,人若不拔去爱欲。则(流转生死)之苦,生生不息。


因贪欲而生一切喜乐,令爱欲如三十六瀑流,奔向欲乐,漂入邪见


(注:三十六流,即内外各十八爱欲。)


爱欲之流水,流遍一切心境,如蔓草之生长茂盛。汝等若见爱欲蔓芽生长,应以智慧,伐断其根。


众生有因喜悦之炽盛,而又恋着者。如是众生,则耽於欢乐,求於世乐,如是之人,必(再)生老。


众生被爱欲围困已,彷徨不安,有如兔之罗网,彷徨不安,众生着於轮回,着於诸法。於长时中,常受苦恼。


众生被爱欲围困已,彷徨不安。有如兔之罗网,彷徨不安。以此之故,比丘志求离欲,应除爱欲。


汝等当见无烦恼人,如(欲)林之无丛木。有人既离欲林已,而心向(欲)林,仍趣入(欲)林,如是之人,则是已脱系缚,而愿再受系缚者。


诸贤者告言,铁(链)之系缚,木(桎梏)之系缚,草绳系缚,非坚牢缚。众生恋着一切宝石,宝珠,珠璫及妻子之罣虑,贤者告言,此是下堕之系缚。人所难脱,是坚牢系缚。


诸智者断系缚已,无有罣虑,弃舍欲乐。(而离轮回)


(注:轮回,日译本为出家。)


众生被贪欲染着已,则随欲流而去。如蜘蛛随自己所结之网而行。智者断如是缚已,无有罣虑,断一切苦。


汝当放下恋着过去之蕴,放下恋着未来之蕴,放下恋着现在之蕴,则为达彼岸者,心离一切有为法者,不再入於生老(生死)。


疑惑,则增长贪欲之侵扰。爱欲炽盛,以世乐为美好,如是之人,令系缚坚牢。


止息疑惑,乐住禅定,常有智虑,作不净观,如是之人,能断贪欲能断魔缚。


比丘成就已,无有畏怖,远离爱欲,无有烦恼,断除入生死之箭,如是比丘,此生是最後生。(更无生死轮回)。


比丘离诸爱欲,不着爱欲,通达(经典)句义,初後顺序文字。如是比丘,是最後身,有大智慧,是大丈夫。


我已伏一切法,彻知一切法,离一切(恶)法,此是自悟,更能称谁为师。


一切施中,法施最胜。一切味中,法味最胜。一切乐中,法乐最胜能灭贪欲,灭一切苦。


一切财产,杀少智者,杀不求彼岸者。少智之人,能杀自己,犹如因财,而杀人者。


一切田,因草而损。一切众生,因贪欲而损。以此之故,施诸离贪者,得大果报。


一切田,因草而损。一切众生,因瞋恚而损。以此之故,施诸离瞋者,得大果报。


一切田,因草而损。一切众生,因愚痴而损。以此之故,施诸离痴者。得大果报。


一切田,因草而损,一切众生,因欲望贪求而损,以此之故,施诸离欲望贪求者,得大果报。

 

第二十五品 比丘品


摄护眼是善,摄护耳是善,摄护鼻是善,摄护舌是善,摄护身是善摄护语是善,摄护意是善,摄护诸根是善。能摄护诸根之比丘,能脱一切苦。


摄护手,摄护足,摄护语,摄护自己,内心悦乐,住於三昧,独住知足。贤者说言,如是之人,是真比丘。


比丘摄护口,常慧说语,心不放逸。则此比丘,能如理说悦语之妙法。


比丘因乐法而来(出家),已乐法已,随顺於法,思惟於法,则不退堕於法。


比丘不轻自己所得,不羡他人所得。若比丘羡他人所得,则不能入於三昧。


若比丘所得虽少,而不自轻,诸天当共赞言,是住正命,不懈怠之比丘。


若人不执名色为己有,不因名色而忧戚,我说是人,是真比丘。


比丘常住於慈,正信佛教。如是比丘,当能悟证寂静,息止诸行,而得安乐。


比丘当知,汝等当汲去舟中之水,则舟能疾行。汝等能断贪欲瞋恚则达涅盘。


比丘应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勤修五根,比丘越五着已,则能渡(烦恼)暴流。


(注:五下分结,欲界之贪、瞋、身见、戒禁取见、疑。五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五根,信、勤、念、定、慧。五着,贪、瞋、痴、慢、见。)


比丘当修禅定,不放逸,心不随爱欲转。汝莫因放逸,而致吞食(地狱)之热烧铁丸,悲哀号苦。


无慧者无禅,无禅者无慧。有禅有慧之人,近於涅盘。


住於空室(寂静)之比丘,有凡夫所未有之安乐,其心寂静,明见诸法。


若比丘能随时观伺诸蕴生灭,则能随时欢喜悦乐。


欢喜悦乐(善法),是一切贤者之永生。明见诸法,摄护诸根,知足而住,守护戒律,是有慧比丘之最初戒法。


汝当事善知识(良友),清净正命,无懈怠心。比丘当尚友谊,有善慧行,多有悦乐,以善知识及慧行,能灭苦故。


比丘,汝等当弃贪欲瞋恚,如末利迦花之振落萎花。


比丘能身寂静,语寂静,意寂静,住於三昧,弃舍世乐,我说是比丘,是寂静者。


能自策励,能自省察,如是比丘,则已能自摄护,能住正念,能得安乐。


自己应仗自己,自己应规自己,以此之故,汝等当自摄护,如商人之摄护良马。


比丘应多悦乐法,正信佛教,证悟诸行寂灭,寂静之门。


年少比丘,精勤佛法,如是比丘,能令世间明耀,如月离云。

 

第二十六品 婆罗门品


婆罗门,汝当断爱欲之流,舍去诸欲。婆罗门,若汝知灭断诸行,则当知涅盘,是无作无为之法。


婆罗门若能以二法(止观)到达彼岸,则此明见婆罗门,已灭烦恼。


无彼岸此岸之人,我说是人,无诸怖畏,无诸系缚,名婆罗门。


住於禅定,无有垢秽,独自安坐,所作已办,无有烦恼,达最上义名婆罗门。


昼则日明。夜则月明。刹帝利则严装有威。婆罗门则住禅定。而自庄严。佛陀则昼夜光明辉煌。


无恶业人,我名之为婆罗门。


我称之为沙门,因其所行寂静故。


能自除垢秽,我称之为出家者,以其能自除垢秽故。


娑罗门不应打害婆罗门,婆罗门不应执怨婆罗门。我责彼打害婆罗门之人,我责彼执怨婆罗门之人,但不甚於前(二者)。


婆罗门能制止心所爱着,则利益不少,侵害之心既灭,则苦恼灭。


我说无身语意之恶业者,三处之摄护者,是婆罗门。


闻正等觉佛陀所说法已。而明见法者,应礼敬之,如婆罗门之礼敬祀火祭者。


人非因螺髻,因族姓,因姓氏,而名为婆罗门,有谛实,有法,而清净者,其人是婆罗门。


诸无智者,汝修螺髻,有何所益。汝着鹿皮衣,有何所益。汝内(心)荒芜如密林,汝唯清净外表之身。


(注:鹿,泰译本为麝。)


我说着粪扫衣(破弊之衣),(身躯)瘦削,脉管外露,勤修禅定,住於森林者,是婆罗门。


我不说(因)其母胎,而称之为婆罗门。彼称为「婆和帝」,实则是具烦恼执着者。我说无烦恼而不执着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断一切结缚,无诸怖畏,超越执着,无作无为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断瞋恚之纽,能断爱欲之绪,能裂邪见之网。乃至能断无明之索,已解脱无明之闩,已悟证者,是婆罗门。


我说不打害者,能忍骂詈,捶打,刑缚,有安忍力者,有安忍军兵者,是婆罗门。


我说不瞋恚,有德,持戒,无炽盛烦恼,已调御已,得最後身,是婆罗门。


我说不染着诸欲,如水之不着莲叶,如瞿栗粒之不着铁锥尖端者,是婆罗门。


或说能於戒法中,明悟灭苦,舍诸重担,离於系缚者,是婆罗门。


我说有深智慧,是有智者,明见道与非道者,得最上义者,是婆罗门。


我说不友在家出家,无恋着,游行(山林),而少欲者,是婆罗门。


我说不刑杖怯弱众生,不自手杀,不教人杀者,是婆罗门。


我说不害於害己者,不思(报复)刑杖於己者,不着於蕴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脱落贪欲、瞋恚、慢、覆(虚伪),如瞿栗粒之脱落铁锥尖端者,是婆罗门。


(注:瞿栗粒,据日译本。泰译本则指芥类及罗卜类。)


我说不粗暴语者,明语者,实语者,不两舌者,是婆罗门。


我说於世间一切有主之物,长者短者,少者多者,美者不美者。主人不与,则不取,是婆罗门。


我说於现世及未来世,无欲求,无爱欲,无烦恼者,是婆罗门。


我说无执着,无疑惑,渐次到达不死者,是婆罗门。


我说弃舍善恶,超越现世烦恼,无有忧虑垢秽,而清净者,是婆罗门。


我说现世快乐,清净明洁,无暗翳者,如明月之无垢,是婆罗门。


或说能越泥泞难行路径(生死)轮回,能越愚痴者,能达於彼岸者,住於禅定,无欲,无疑惑,无执着者,是婆罗门。


我说弃舍现世欲乐者,弃家游行,灭尽贪欲,灭尽後有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弃人间系缚,脱天界之系缚,离一切之系缚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弃舍乐及不乐,无有烦恼之勇力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遍知一切有情生起,不执着,善逝,证悟者,是婆罗门。


我说诸天,乾闼婆及人所不能知其趣,烦恼灭尽,证阿罗汉者,是婆罗门。


我说无过去蕴之焦虑,无未来之焦虑,无现世之焦虑,无有焦虑,无有执着者,是婆罗门。


我说强健,最胜,勇猛,已胜,得大德,无欲,洗涤烦恼,已觉悟者,是婆罗门。


我说能知夙世,已见天趣及恶趣,已不再生,梵行圆成,是牟尼者是婆罗门。


法句经终

 

第三 自说经


归命应供,正等觉,佛,世尊。


第一品 菩提品


第一 菩提经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初成正觉,在优楼比螺村,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住。尔时,世尊,单跏趺坐,享解脱乐,经七日已,乃从定起,於初夜分顺观缘起诸法,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愁叹。如是苦聚,如是而生。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谛修禅观之婆罗门,悟诸法(缘起)时,彼诸疑惑,即能销尽,以悟诸法,如是因生故。


菩提经一终

 

第二 菩提经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初成正觉,在优楼比螺村,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住,尔时世尊,单跏趺坐,享解脱乐,经七日已,乃从定起,於中夜分,逆观缘起诸法,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即无明灭,缘行灭。行灭,缘识灭。识灭,缘名色灭。名色灭,缘六入灭。六入灭,缘触灭。触灭,缘受灭。受灭,缘爱灭。爱灭,缘取灭。取灭。缘有灭。有灭,缘生灭。生灭,缘老死忧悲苦恼愁叹灭。如是苦聚,如是而灭。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谛修禅观之婆罗门,悟诸法(缘灭)时,彼诸疑惑,即能销尽,以悟诸法,如是缘灭故。


菩提经二终

 

第三 菩提经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初成正觉,在优楼比螺村,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住。尔时世尊,单跏趺坐,享解脱乐,经七日已,乃从定起,於後夜分,顺观逆观缘起诸法。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愁叹。如是苦聚,如是而生。无明灭,则缘行灭。行灭,缘识灭,识灭,缘名色灭。名色灭,缘六入灭。六入灭,缘触灭,触灭,缘受灭。受灭缘爱灭。爱灭,缘取灭,取灭,缘有灭,有灭,缘生灭。生灭,缘老死忧悲苦恼愁叹灭。如是苦聚,如是而灭。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谛修禅观之婆罗门,悟诸法时,彼婆罗门,能破魔及魔军众,如日破暗,照明太空。


菩提经三终

 

第四 牧羊者尼拘律林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初成正觉,在优楼彼螺村,尼连禅河,牧羊者(阿闍波罗)尼拘律林住。尔时世尊,单跏趺坐,享解脱乐,经於七日,乃从定起。尔时,慢性(憍慢成性)婆罗门,来至佛所,坐近於佛,共相问讯,得纪念已,而问佛言,最胜瞿昙,何故名婆罗门,云何是成就婆罗门法。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婆罗门除邪恶已,心无憍慢,无有烦恼污垢,自摄护已,通达吠陀住尽梵行,随一切世,无有烦恼憍慢。如是婆罗门,名正法婆罗门。


牧羊者尼拘律林经终

 

第五 长老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舍利弗尊者,大目建连尊者,大迦叶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大拘致罗尊者,大劫宾那尊者,大纯陀尊者,阿[少/兔]楼那尊者,离越尊者,难陀尊者。来至佛所,世尊遥见诸尊者来,即召诸比丘言。诸比丘,彼等婆罗门来。尔时,一婆罗门族姓比丘,即问世尊,大德世尊,何故名婆罗门,云何是成就婆罗门法。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除邪愚已,常住正念,生死缚尽,已觉悟已。如是之人,名现法婆罗门。


长老经终

 

第六 大迦叶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尔时,大迦叶尊者,在七叶窟中,病笃甚苦。後病癒自思,我当往王舍城托鉢。尔时,五百天众,请大迦叶尊者托鉢(受食),大迦叶尊者已却诸五百天众(供食)已。即於朝时,着衣持鉢,入王舍城,向贫乏人住处,孤独人住处,织工匠住处托鉢,尔时世尊,见大迦叶尊者,在王舍城,向贫乏人住处,孤独人住处,织工匠住处,游行托鉢。


尔时世尊,知是知已,而自说言:


我说,受他人(供)食,能彻知,能自调御,能住於法,烦恼已尽,罪恶已除,名婆罗门。


大迦叶经终

 

第七 波吒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波吒城,羊羣夜叉(阿闍迦罗波迦)住处,羊羣塔住。尔时,世尊,於夜暗大雨中,在露天坐。尔时,羊羣夜叉,欲令世尊怖畏恐惧。身毛为竪。即来见佛,於不远处,而大声呼,阿迦拘罗,波迦拘罗,阿迦拘罗波迦兰,如是三次。而後告言,沙门,汝见恶鬼。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人能自达诸法彼岸已,是婆罗门。无有怖畏如是诸恶鬼,及波迦拘罗声。


(注:阿迦拘罗,波迦拘罗等声,是威吓怖人之声。)


波吒经终

 

第八 战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战胜尊者来舍卫城,欲礼世尊。时尊者旧妻(在俗时之妻),闻战胜尊者来至舍卫,即抱其子,赴祗陀园。尔时战胜尊者,日中休息,在树下坐。战胜尊者旧妻,即往见之。告尊者言,沙门,汝当养我,我有此子。旧妻说已,战胜尊者,默然不语。旧妻再说,乃至三说,而又复说,沙门,汝当养我,我有此小子。战胜尊者,默然不语。尔时旧妻,即抱小子,置尊者前,而便说言,沙门,此是汝子,汝当养之。


说已却去。尔时战胜尊者,不视此儿,亦不与语。尊者旧妻,远处俟观,遥见尊者,不视此儿,亦不与语。即自思惟,此之沙门,无有所欲,即来抱子而去。


世尊以清净天眼,超诸人眼,见战胜尊者旧妻,如是行已。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不欢旧妻之来,不悲旧妻之去,彼战胜者,已离爱着,是婆罗门。


战胜经终

 

第九 结发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伽耶城,象头山住。尔时,诸结发外道(修行者)等众在伽耶河中,或浮或沉,或时浮沉,或水自淋,或祭祀火,时是冬夜大雪续降,经於八日。诸结发等,自思作此,可得清净。


尔时世尊,见诸结发,在伽耶河,或浮或沉,或时浮沉,或水自淋,或祭祀火,时是冬夜,大雪续降,於时八日,自思作此,可得清净。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即自说言。


清净不因水而得,彼在此水中者,若有谛实,有正法,即能清净,即是婆罗门。


结发经终

 

第十 婆希经


(注:希,应作醯。为求通俗,今易为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族姓子,名婆希。是树皮衣修行者,住於苏波罗迦海岸,人所尊重承事,供养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时婆希坐於僻处,自忧念言,我是阿罗汉,是证罗汉道中之一人否,时婆希夙世兄弟,而生天者,是扶济者,是利益者,知婆希心之所念,来见婆希。而告之言,婆希,汝实不是阿罗汉,亦非证阿罗汉道,汝无修阿罗汉行,亦无修证阿罗汉道之行。婆希问言,如是,现前谁是人天世界之阿罗汉,证阿罗汉道者。彼天答言,婆希,北方有城,名曰舍卫,彼应供正等觉佛陀世尊,住於此城。婆希,彼世尊者,实是阿罗汉,是证阿罗汉道者,正说成阿罗汉法。时婆希为天所动,即离苏波罗迦河岸,诣舍卫城,祗园精舍,经一夜宿,而到佛所。


时比丘众,正在露处经行,婆希即问比丘众。如是问言,诸大德,婆伽梵应供正等觉佛陀世尊,今在何处,我欲礼敬於彼应供正等觉佛陀世尊。比丘众答言,婆希,彼世尊入城托鉢。时婆希即疾出祗园,入舍卫城,见世尊在舍卫城内,次第托鉢,甚可皈敬,应为皈敬,诸根寂静,正念坚固,已调御已,最极寂定,有自调御,有自摄护,守护诸根,是大德者。


(注:日译本,大德译为龙象。)


婆希近世尊已,头面顶礼,佛世尊足,即白佛言,大德世尊,请为我说法。善逝世尊,请为我说无尽利益安乐之法。


婆希如是说已,世尊告言,婆希,此非宜时,我沿家托鉢故。婆希再白佛言,大德世尊,世尊有命难,乃至我有命难,最为难知。大德世尊,请为我说法,善逝世尊,请为我说无尽利益安乐之法。


如是再说,乃至三说,大德世尊,世尊有命难,乃至我有命难,最为难知,大德世尊,请为我说法,请为我说无尽利益安乐之法。


尔时世尊,即为说言。婆希,汝当如是学,见唯是见,闻唯是闻,知唯是知,觉唯是觉,婆希,汝当如是学。婆希,汝能於见时,唯是见。於闻时,唯是闻。於知时,唯是知。於觉时,唯是觉。如是之时汝无有处,汝无有处时,汝无有现在世,无有未来世,汝无有两世,如是则苦尽。


时族姓子摩希树皮衣行者,心不执着,烦恼脱落,以世尊略说法故。


时世尊略说於族姓子摩希树皮衣行者已,却行而去。


时世尊去已未久,乳犊牝牛,角触摩希倒地死。时世尊在舍卫城托鉢,饭食讫,与比丘众归,见摩希倒地死。


即告比丘众言,诸比丘众,汝等共扶摩希躯体安榻上,运去茶毗,造塔(入骨)。诸比丘众,摩希与汝等同是梵行者。而彼已死。诸比丘众答,如是,世尊。即共扶摩希躯体安榻上,运去茶毗,造塔(入骨)已。即同往礼世尊,却坐一旁,而问佛言,大德世尊,摩希躯体,我等茶毗讫,摩希之塔,我等造讫,摩希之趣如何,彼之来生如何。


佛言,诸比丘众,摩希是贤者,於法修行,以问法故,不恼难我,摩希已入涅盘。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地水火风,不着涅盘,而涅盘界,星无光明,日亦不现,月无光辉亦无黑暗。


婆罗门能自悟(四谛),名圣者时,则彼婆罗门,当能解脱於色及无色(界)之苦乐。


摩希经终


本品总摄经。有:一、菩提经一。二、菩提经二。三、菩提经三。四、牧羊者尼拘律林经。五、长老经。六、大迦叶经。七、波吒经。八、战胜经。九、结发经。十、摩希经。共十经。


菩提品终

 

第二品 目真隣陀品


第一 目真隣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初成正觉,在优楼比螺村,尼连禅河,目真邻陀树住。尔时,世尊,单跏趺坐,享解脱乐,经七日已。尔时,非时云起,大雨续降,经於七日,寒风来侵。时目真隣陀龙王,从其居出,来至佛所,以身绕佛,七重卷之,骧首张颈,覆护佛顶。而自念言,寒气莫侵世尊,暑气莫侵世尊,蝱、蚊、风、日光、爬虫,莫侵世尊。


如是,经七日已,世尊始从定起,目真隣陀龙王,知空霁无云,乃解卷体,化为人身。立於佛前,合掌礼拜。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静处独居,为闻法智见者之乐。不加侵害,摄护众生,是世间乐,离於贪欲,解脱诸欲,是世间乐,能伏我慢,是最上乐。


目真隣陀经终

 

第二 王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独孤长者园住。尔时,诸比丘众托鉢回,饭食讫,讲堂集坐,而共说言,诸慧命众,诸人王中,摩揭陀国频毗沙罗王,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此之二王,谁多钱财,谁多用财,谁多藏财,谁多国土,谁多骑乘,谁多军众,谁多神通,谁多威力,诸比丘众,如是言说,而未终止。


尔时夕时,佛宴坐起,行至讲堂,敷座而坐。问比丘言,诸比丘众讲堂集坐,有何说言,而未终止,是如何事。比丘众言,大德世尊,我等比丘,托鉢回,饭食讫,讲堂集坐,而共说言,诸慧命众,诸人王中,摩揭陀国频毗沙罗王,与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此之二王,谁多钱财,谁多用财,谁多藏财,谁多国土,谁多骑乘,谁多军众,谁多神通,谁多威力。大德世尊,诸比丘众,如是言说,尚未终止,而世尊至。


世尊告言,诸比丘众,是族姓子,正信出家,是修行者,不应如是说言。


诸比丘众,汝集会时,当作二事。谓:一是说法。一是圣者之沈默。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世间欲乐,天上之乐,不及断尽爱欲乐之十六分之一。


王经终

 

第三 刑害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诸小儿,在舍卫城与祗陀林之间,以杖击蛇,尔时世尊,朝时,着衣持鉢,往舍卫城托鉢,世尊见诸小儿,在舍卫城与只陀林之间,以杖击蛇。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为求自己安乐,而刑害亦在求安乐之众生者。彼於未来世,不得安乐。


为求自己安乐,而不刑害众生之亦在求安乐者,彼於未来世,必得安乐。


刑害经终

 

第四 供养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诸比丘众,亦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时诸普行外道,不能安忍於世尊及比丘众,多得供养,即於里巷,於森林,以非净人之粗恶语,骂责恼诸比丘众,时诸比丘。往世尊所,顶礼佛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即今世尊,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诸比丘众,亦为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彼诸普行外道,众不供养,不承事尊重,不信受恭敬,不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大德世尊,诸普行外道,不能安忍於世尊及比丘众,多得供养,於里巷,於森林,遇比丘众,即以非净人之粗恶语,骂责恼诸比丘众。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比丘众,在里巷,在森林,苦乐触已,不於己立苦乐,不於他人立苦乐。触因五蕴而生,诸一切触,不能触无五蕴之涅盘。


(注:五蕴,日译本译为本质。)


供养经终

 

第五 优婆塞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伊车能伽罗村一优婆塞,因事入舍卫城,优婆塞在舍卫城事毕,往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世尊问言,优婆塞,汝已久念来此,闻法否耶,优婆塞言,大德世尊,我已久念来见世尊,以事务烦阻故,未能即来。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无烦恼系缚者,得大安乐。多闻法者,当见烦恼者之苦恼。人恋着於人者,必有苦恼。


优婆塞经终

 

第六 胎妇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一外道妻,名末那毗迦,怀胎将产,外道妻告外道言,婆罗门,汝往取助我产儿之胡麻油来。外道妻言已,外道答言,我能於何处取胡麻油来。外道妻如是再说,乃至三说,而复言说,婆罗门,汝往取助我产儿之胡麻油来。


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之王臣,常将王库所藏生酥,胡麻油,施与沙门婆罗门,但施所饮,不许带去。时外道自思,王臣常将王库所藏生酥,胡麻油,施与沙门婆罗门,但施所饮,不许带去。我何不往波斯匿王所,饮所施油,回家吐出,用助妻产。


时外道赴波斯匿王所,饮施油已,急欲回家。而不能禁泻,苦痛剧烈。辗转反侧。


尔时世尊,於朝时分,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见彼外道,痛苦剧烈,辗转反侧。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无烦恼系缚者,得大安乐。能通达吠陀圣典者,无烦恼系缚。汝当见被烦恼系缚者,正在苦恼。人恋着於人者,必有苦恼。


(注:日译本,胡麻油;泰译本,油。泰译本,生酥;日译本,醍醐。)

 

第七 一子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一优婆塞。有一独生子,甚所锺爱,甚所喜乐,忽而死去。时优婆塞,及诸人众,衣服濡湿,毛发濡湿。於午时分,来至佛所,礼拜佛已,却坐一旁。


佛问优婆塞众言,诸优婆塞,衣服濡湿,毛发濡湿,午时来此,有何事耶。时彼优婆塞,即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之独子,甚所锺爱,甚所喜乐,而忽死去,以是之故,我等衣服濡湿,毛发濡湿,於午时分,而来见佛。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人天众,喜乐於可爱色相,必有苦恼,福报既尽,受死王捉。


有诸贤者,昼夜住不放逸,能舍可爱色相。如是贤者,能掘去轮回苦根,不为死王所噉食。


一子经终

 

第八 苏波婆沙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军持城,军持林住。时拘利耶王公主,名苏波婆沙,怀胎七年,难产七日,苏波婆沙公主,痛苦剧烈,而以三念,能安忍之。


谓念彼世尊,自悟正法,又复演说,舍苦之法。


念彼世尊,诸弟子众,有妙修行,行舍苦法。


念彼涅盘,无有诸苦,是真安乐。


时苏波婆沙公主,告其夫言,汝往佛所,头面顶礼,佛世尊足,而白世尊,如我辞言,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泰,气力安乐。大德世尊苏波婆沙女,头面顶礼,佛世尊足。


大德世尊,彼苏波婆沙女,怀胎七年,难产七日,痛苦剧烈,而以三念,能安忍之,谓念彼世尊,自悟正法,又复演说,舍苦之法。念彼世尊,诸弟子众,有妙修行,行舍苦法。念彼涅盘,无有诸苦,是真安乐。


时拘利耶王太子,受苏波婆沙女嘱已,即往见佛,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世尊,大德世尊,苏波婆沙公主,头面顶礼,佛世尊足。嘱问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泰,气力安乐。而嘱再言,苏波婆沙女怀胎七年,难产七日,痛苦剧烈,而以三念,能安忍之。谓念彼世尊自悟正法,又复演说,舍苦之法。念佛世尊,诸弟子众,有妙修行行舍苦法。念彼涅盘,无有诸苦,是真安乐。世尊答言,苏波婆沙女当得安乐,无诸病苦,产无病儿。世尊如是言已,苏波婆沙女,安乐无病,产无病儿。


拘利耶王太子,闻佛语已,深心欢喜,从座而起,礼拜右绕,而回宫中。即见苏波婆沙公主,安乐无病,产无病儿,而自思惟,奇哉奇哉,所未曾有,如来有大神通,有大威力,如世尊言,苏波婆沙公主安乐无病,产无病儿,真所欢喜,真所悦乐。


时苏波婆罗公主,告王子言,王子,汝往见佛,头面顶礼,佛世尊足,如我辞曰,大德世尊,苏波婆沙女,头面顶礼,佛世尊足,大德世尊,苏波婆沙女,怀胎七年,难产七日,今苏波婆沙女,安乐无病产无病儿,彼女欲饭诸僧众,以佛为首,尽於七日,如是再说,而复三说,大德世尊,及诸僧众,请受苏波婆沙女,七日饭食。


时拘利耶王子,受苏波婆沙女嘱,即往见佛,顶礼佛已,却坐一旁而白世尊,大德世尊,苏波婆沙女,头面顶礼,佛世尊足,苏波婆沙女,如是嘱白世尊,大德世尊,苏波婆沙女,怀胎七年,难产七日,今者彼女,安乐无病,产无病儿,彼女欲饭僧众,以佛为首,尽於七日,大德世尊,及诸僧众,请受苏波婆沙女,七日饭食。


时一优婆塞,将於明日,饭诸僧众,以佛为首,此优婆塞,是大目建连尊者外护施主,时佛世尊,即召大目建连言,汝来,目建连,汝往彼优婆塞所,如我辞言。寿者,苏波婆沙公主,怀胎七年,难产七日,今者彼女,安乐无病,产无病儿,欲饭僧众,以佛为首,尽於七日,苏波婆沙公主,当作七日饭食,汝外护施主,後当作之。


大目建连尊者,受佛嘱已,往优婆塞所,而告彼言,寿者,苏波婆沙公主,怀胎七年,难产七日,今者彼女,安乐无病,产无病儿,欲饭僧众,以佛为首,尽於七日。苏波婆沙公主,当作七日饭食,汝当後之。


优婆塞言,大德师尊,若大目建连尊者,是某之财、命、信,三法护者,苏波婆沙公主,当作七日饭食,某当後之。大目建连尊者言,我是汝之财命二法护者,汝是信法护者。优婆塞言,若大目建连尊者是某之财命二法护者,苏波婆沙公主,当作七日饭食,某当後之。


时大目建连尊者,得优婆塞许已,即往见佛,告世尊言,大德世尊我已令彼优婆塞,许苏波婆沙公主,作七日饭食,优婆塞当後作之。


尔时苏波婆沙公主,自作善妙嚼食,以佛为首,供诸僧众,尽於七日。令儿礼佛,及诸僧众。时舍利弗尊者,问此儿言,儿儿,汝安好否,汝能无苦否。儿答言,舍利弗尊者大德,我何能安好,我何能(无苦),我在血污中七年。时苏波婆沙公主,欢喜悦乐,而作是言,我儿能与法将言说。


时世尊知苏波婆沙公主,欢喜悦乐,而问苏波婆沙女言,公主,汝望再得如是儿否耶。苏波婆沙女答言,大德世尊。我望再得七如是儿。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不可喜之苦,放逸者以为可喜。


不可爱之苦,放逸者以为可爱。放逸者以苦为乐。


苏波婆沙经终

 

第九 毗舍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鹿母毗舍佉之东园住,时鹿母毗舍佉,有诸利益,系於波斯匿王,而波斯匿王,不依其愿与。时午时分,鹿母毗舍佉,即往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时佛问言,毗舍佉女,因何日中,而来至此。鹿母毗舍佉答言,大德世尊,我有利益,系於波斯匿王,而波斯匿王,不依愿与我。


时佛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利益属他,引来苦恼。得大权势,成就公众利益,引来安乐。


众生多有热恼,以烦恼结缚,为众生所难超越故。


毗舍佉经终

 

第十 迦利瞿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阿[少/兔]夷之庵摩罗林住。时迦利瞿陀王妃之子,跋提梨迦尊者,或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常自说言,乐哉乐哉。时比丘众,常闻迦利瞿陀王妃之子,跋提梨迦尊者,或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常自说言,乐哉乐哉。如是诸比丘众,共忧思言,诸寿者迦利瞿陀王妃之子,跋提梨迦尊者,不乐梵行,彼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彼当念昔时在俗王位之乐,故常自说,乐哉乐哉。


时诸比丘,即往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迦利瞿陀王妃之子,跋提利迦尊者,当不乐梵行,彼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当念昔时在俗王位之乐,故常自说,乐哉乐哉。


尔时佛告一比丘言,比丘,汝往跋提梨迦所,如我辞言,跋提梨迦师召汝往。比丘受佛敕已,往迦利瞿陀王妃之子,跋提梨迦尊者所,而告之言,慧命跋提梨迦,师召汝往。跋提梨迦尊者,诺比丘已,即往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世尊问迦利瞿陀王妃子,跋迦提梨尊者言,跋提梨迦,我闻汝或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常自说言乐哉乐哉,如是否耶。跋提梨迦尊者答言,如是,世尊。


世尊问言,跋提梨迦,汝何所见,而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而自说言,乐哉乐哉。


跋提梨迦尊者答言,大德世尊,我昔在俗。享王位乐,宫内宫外,城内城外,国内国外,王臣等众,掌执守备。大德世尊,王臣如是守备,而我恐惧战栗,疑虑怖畏。然我此时,独住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无有恐惧,无有战栗,无有疑虑,无有怖畏,少欲知足,无身毛竖立,食人与食,心如麁住。大德世尊,我见如是,故在森林,或在树下,或在空屋,常自说言,乐哉乐哉。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瞋恚不生於超出盛衰之圣者。诸天不能见无怖畏,得真安乐,无有忧悲之圣者。


迦利瞿陀经终


本品总摄经。有:一、目真隣陀经。二、王经。三、刑害经。四、供养经。五、优婆塞经。六、胎妇经。七、一子经。八、苏波婆沙经。九、毗舍佉经。十迦利瞿陀经。共十经。


目真隣陀品终

 

第三品 难陀品


第一 业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一比丘,於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而坐,忍夙业报,剧烈痛苦,正念正智,无畏而坐。时世尊见是比丘,於不远处,结双跏趺,端身而坐,忍夙业报剧烈痛苦,正念正智,无畏而坐。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比丘能舍业。能弃夙业,若弃尘埃。不执我所,正念而住。则不必召人(取药疗我)。


业经终

 

第二 难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世尊之弟,世尊叔母之子,难陀尊者,告诸比丘众言,诸寿者,我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我将舍戒返俗。时一比丘,即往见佛,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世尊之弟,世尊叔母之子,难陀尊者,告诸比丘众言,我不喜梵行,我不能保梵行,我将舍戒返俗。时佛召一比丘言,汝来,比丘,汝往难陀,如我辞言,难陀,世尊召汝。比丘诺已,往难陀所,告难陀言,师召汝往。难陀应诺,往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佛问难陀,难陀,闻汝告比丘众言。诸寿者,我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我将舍戒返俗,如是否耶。难陀答言,如是,世尊。


佛言,难陀,汝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将舍戒返俗,其故云何。


难陀言,大德世尊,我出家时,释迦族姓美女,垂发半梳,彼告我言,王子,王子当速归来。我忆念彼,故不喜梵行,不能保梵行,我将舍戒返俗。


时世尊握难陀臂,如壮士屈伸臂顷,从祗陀林,至忉利天(三十三天)。


尔时,五百鸽足天女,羣来承事帝释天王。佛问难陀,难陀,汝见是五百鸽足天女否,难陀答言,如是,世尊。


佛言,难陀,於汝意云何,释迦族姓美女,与五百鸽足天女,谁更美丽,谁更可亲,谁更可爱。


难陀答言,大德世尊,大小诸猴,被火焚烧,耳鼻残缺,犹如释迦族姓美女,较诸五百天女,不及四分之一,不及四分之一半,乃至不可较量。此诸五百天女,实更美丽,实更可亲,实更可爱。


佛言,汝可喜之,汝可乐之,我为汝保任,汝可得五百鸽足天女。


难陀答言,大德世尊,世尊若保任我得五百鸽足天女,我当乐梵行。


时佛握难陀臂,自忉利天,如壮士屈伸臂顷,返祗陀林。以此之故,诸比丘众,各自闻知,世尊之弟,佛叔母之子,难陀尊者,因诸天女而修梵行,世尊保任难陀,当得五百鸽足天女。


时诸比丘法友。共称难陀尊者是佣人,难陀尊者是世尊赎来人。难陀尊者是佣人,难陀尊者是世尊赎来人。难陀尊者,以天女故,而修梵行,世尊保任尊者。当得五百鸽足天女。


(注:赎来人,日译本为小商人。)


时难陀尊者,以诸比丘,称为佣人,称为世尊赎来人故。郁恼,羞愤,厌嫌,乃离众独居,住不放逸,精勤坚固,於不久时,以现法自慧力,证无上梵行,为出家族姓子所共希慕,自知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无後有,难陀尊者,是诸阿罗汉之一阿罗汉。


时初夜分已,有一天女,最极美丽,诣祗陀林,光明遍照,来至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难陀尊者,世尊之弟,佛叔母之子,以现法自慧力故。证心解脱,证慧解脱,诸漏已尽世尊亦已智见,难陀尊者,以现法自慧力故,证心解脱,证慧解脱,诸漏已尽。


是夜分尽,难陀尊者,往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世尊保任我得五百鸽足天女,我今来求世尊,除脱此约。佛言,难陀,我心已知汝心,难陀,以现法自慧力故,证心解脱,证慧解脱,诸漏已尽。诸天等众,亦告我言,难陀尊者,世尊之弟,佛叔母之子,以现法自慧力故,证心解脱,证慧解脱,诸漏已尽。难陀汝心以不执着故,解脱诸漏时,我约亦除脱已。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比丘能越,诸欲泥沼,能破除彼,诸欲荆刺。则此比丘,已灭愚痴於诸苦乐,心不动摇。


难陀经终

 

第三 耶输闍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五百比丘。耶输闍为首,来舍卫城,欲见世尊,如是诸来比丘众,与住园诸比丘,互相谈问,敷坐卧具,整诸衣鉢,发高大声。尔时世尊,问阿难言,阿难,谁高大声,有如渔夫,高声争鱼。阿难答言,大德世尊,五百比丘,耶输闍为首,来舍卫城,欲见世尊,诸来比丘,与住比丘,互相谈问,敷坐卧具,整诸衣鉢,发高大声。


佛言,阿难,汝往召诸比丘来,如我辞曰,师召汝往。阿难诺佛,往比丘所,告诸比丘,师召汝往。诸比丘众,即往见佛,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世尊问言,请比丘众,以何事故,发高大声,有如渔夫,高声争鱼。


耶输闍白佛言,大德世尊,五百比丘,来舍卫城,欲见世尊,诸来比丘,与住比丘,互相谈问,敷坐卧具,整诸衣鉢,发高大声。


佛告诸比丘,汝等当去,我斥汝等,汝等不应住我所。


诸比丘诺世尊已,即从座起,礼佛世尊,右绕於佛,收坐卧具,整诸衣鉢,向跋闍国,游行而去。至跋闍国,婆求末河,即於河畔,作树叶屋,住雨安居。


尔时,住安居期,耶输闍召诸比丘言,诸寿者,世尊望益我等,图益我等,资益我等。以资益我等故,而斥我等,今世尊有何所望於我等,我等当成就之。诸比丘诺耶输闍已,即各离羣(而自独居),住不放逸,专精勤奋,於安居闲,洞澈三明。


时世尊随意住舍卫城已,诣吠舍离,在吠舍离大林,重阁讲堂住。时世尊心知婆求末河畔,诸比丘众,心之所念。即告阿难尊者言,阿难,婆求末河畔诸比丘众,在此南方,我感南方,有光向我,我存念彼,汝莫惮烦,往婆求末没河畔,诸比丘所,告彼等言,师召汝等。阿难应诺,即往晤一比丘,而告之言,慧命,汝往诣婆求末河畔,诸比丘所,而告之言,师欲见汝等。彼比丘诺阿难尊者已,如壮士屈伸臂顷,即从大林,重阁讲堂,而现於婆求末河畔。


时彼比丘,告婆求末河畔诸比丘众言,师令召汝等,师欲见汝等。


诸比丘众,诺彼比丘,收坐卧具,整诸衣鉢,如壮士屈伸臂顷,自婆求末河畔,而现於大林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入於不动三昧,时诸比丘,自思惟言,今者世尊,住於何处。诸比丘众,复思惟言,世尊入於不动三昧。诸比丘众,遂亦入於不动三昧。


时初夜时分,阿难尊者,即从座起,整郁多罗僧衣,偏袒一肩,向佛世尊,合掌礼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初夜分已,诸比丘众,坐候已久,请佛世尊,与比丘众,而共言说。


阿难尊者,白世尊已,世尊默然,乃至再说。


中夜时分,阿难尊者即从座起,整郁多罗僧衣,偏袒一肩,向佛世尊,合掌礼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中夜分已,诸比丘众,坐候已久,请佛世尊,与比丘众,而共言说,乃至再说,世尊默然。


後夜分已,晨光既现,阿难尊者,即从座起,整郁多罗僧衣,偏袒一肩,向佛世尊,合掌礼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後夜分已,晨光既现,诸来比丘,坐候已久,请佛世尊,与比丘众,而共言说。


时佛世尊,从三昧起,告阿难言,阿难,汝若能知,当不说此。阿难,我与五百比丘,同入不动三昧。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有比丘,能胜欲刺,能胜恶口,能不杀生,能无缚着。则彼比丘不动如山。则彼比丘,不因苦乐,而有摇动。


耶输闍经终

 

第四 舍利弗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舍利弗尊者,於不远处,正向世尊,结跏趺坐,端身正念。


世尊见舍利弗,於不远处,正向世尊,结跏趺坐,端身正念。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比丘如山,无有摇动。以断痴故,犹如山立,无有摇动。


舍利弗经终

 

第五 拘律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大目建连尊者於不远处,端身趺坐,内住念身。尔时世尊,见大目建连尊者,於不远处,端身趺坐,内住念身。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有诸比丘,能住念身,守护触处,常入正定。(如是比丘),当能自知,灭烦恼已。


拘律陀经终

 

第六 毕陵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时毕陵迦婆差尊者,常呼诸比丘,为下贱人。时诸比丘,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毕陵迦婆差尊者,常呼诸比丘众,为下贱人。时世尊告一比丘言,比丘,汝往毕陵迦所,如我辞言,慧命婆差,师召汝往。彼比丘诺佛已,往毕陵迦尊者所,而告之言,慧命,师召汝往。毕陵迦婆差诺已,即往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世尊问毕陵迦尊者言,毕陵迦,闻汝常呼诸比丘众,为下贱人,是否。毕陵迦尊者言,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思惟毕陵迦尊者,夙生聚蕴已,告诸比丘言,比丘,汝等莫愤婆差比丘,婆差比丘不瞋汝等,而呼汝等比丘为下贱人。婆差比丘,五百世生婆罗门族姓,婆差比丘经久惯呼(他人为)下贱人。以是之故,婆差比丘,常呼诸比丘众,为下贱人。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谄慢不生,於无贪者,不执我所,无有诸欲,舍诸瞋恚,住寂静人。


如是之人,名婆罗门。如是之人,名为沙门。如是之人。名为比丘毕陵迦经终。

 

第七 大迦叶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时大迦叶尊者,在毕鉢罗窟,单跏趺坐,入一三昧,经於七日,大迦叶尊者,即从定起,既出定已,自思念言,我当往王舍城托鉢,时五百天众,请大迦叶尊者受食,时朝时分,大迦叶尊者,却谢五百天众食,着衣持鉢,入王舍城托鉢。


时释提桓因天王,渴欲供大迦叶食,即化作织工,阿修罗女善生,化作纺纱女。大迦叶尊者,在王舍城,沿巷次第托鉢,向释提桓因天王所。释提桓因天王,遥见大迦叶尊者,即出往迎,接鉢入居,取饭及羹食菜食,纳鉢满,出供大迦叶尊者。时大迦叶尊者。自思念言,此有情是谁,有如是神力。时大迦叶尊者念言,得非释提桓因耶。大迦叶尊者,如是知已,即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大王已作已,大王莫再如是作。释提桓因言,大迦叶大德,我需福,故我当作福。时释提桓因天王,右绕礼大迦叶尊者已,腾身空中,於空中三自说言。


最上之施,我在大迦叶行已。最上之施,我在大迦叶行已。最上之施,我在大迦叶行已。


又三自说言。


最上之施,我在大迦叶行已。最上之施,我在大迦叶行已。最上之施,我在大迦叶行已。


尔时世尊,以超人清净天耳,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托鉢自养,不畜养人,寂静坚固,常住正念,如是比丘,人天皈敬


大迦叶经终

 

第八 托鉢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诸比丘,托鉢回,饭食讫,在迦里梨树旁圆舍聚,而共说言,诸寿者,比丘行於托鉢,而行托鉢,随时而得见悦眼之色,悦耳之声,悦鼻之香,悦舌之味,悦身之触。诸寿者,比丘行於托鉢,得人众供养,尊重承事,信受恭敬,而行托鉢。诸寿者,我等当行於托鉢,当能随时而得见悦眼之色,悦耳之声,悦鼻之香,悦舌之味,悦身之触。我等当得人众供养,尊重承事,信受恭敬,而行托鉢。诸比丘众,如是说言,而未终止。


尔时夕时,佛宴坐起,至迦里梨树旁圆舍,敷座而坐,问比丘言,诸比丘众,汝等聚此,作何说言,而未终止,是如何事。比丘众言,大德世尊,我等托鉢回,饭食讫,在迦里梨树旁圆舍住,而共说言,诸寿者,比丘行於托鉢,而行托鉢,随时而得见悦眼之色,如是乃至我等当得人众供养,大德世尊,我等言说,而未终止,而世尊至。佛言,诸比丘,汝等是族姓子,正信出家,不应如是说言,汝等聚集,当为二事,一者说法,二者圣者之沈默。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比丘众,不求赞誉,而行托鉢,以自活命,不畜养人,寂静坚固则彼当为,人天所敬。


托鉢经终

 

第九 技艺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诸比丘,托鉢回,饭食讫,在圆舍聚,而共说言,诸寿者,谁知技艺,谁习何艺,何艺最上。有比丘言,调象最上。有比丘言,调马最上。有比丘言,御车最上。有比丘言,射箭最上。有比丘言,武艺最上。有比丘言,印契最上。有比丘言,算学最上。有比丘言,数学最上。有比丘言,书法最上。有比丘言,诗歌最上。有比丘言,顺世最上。有比丘言,地理最上。诸比丘众,如是说言,而未终止。时夕时分,佛宴坐起,至圆舍所,敷座而坐,问比丘言,诸比丘众,汝等聚此,作何说言,而未终止,是如何事。比丘答言,大德世尊,我等托鉢回,饭食讫,在圆舍聚,而共说言,谁知技艺,如是乃至,有比丘言,地理最上。我等言说,而未终止,而世尊至。


佛言,诸比丘,汝等是族姓子,正信出家,不应如是说言,汝等聚集,当为二事,一是说法,一是圣者之沈默。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比丘不以,技艺活命,轻诸利养。调御诸根。解脱诸法。弃家行脚不执我所,无有诸欲。如是之人。已能伏魔。独自游行。是名比丘。技艺经终。

 

第十 世间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初成正觉,在优楼比螺村,尼连禅河,菩提树下住。尔时世尊,单跏趺坐,享解脱乐,经於七日,乃从定起,以佛眼观诸世间,见诸有情,或因贪欲,或因瞋恚,或因愚痴,受大苦恼,受大热恼,而在悲苦。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世间热苦,为触所覆,由於自己,所计世间。与五蕴造,异於所计世人着有,变异不居,既被有覆,悦乐着有。


有情所喜,是险所在,有情所怖,是苦所在,当行梵行,舍离於有。


有诸沙门,或婆罗门,说言以有-解脱於有。(则是常见)。如是沙门,或婆罗门,不能脱有。


有诸沙门,或婆罗门,说言无有,弃舍於有(则是断见)。如是沙门或婆罗门,不能舍有。苦生於本,若断诸取,则苦不生。


汝等当见,於此世间,众多有情,无明所覆,乐着五蕴,不能脱有。


一切方处,一切诸有,如是诸有,法尔无常,是大苦聚,亦是变异。


若以正智,如实见於-五蕴之有。则能舍弃,一切渴爱。不喜渴爱而以圣道,灭彼渴爱,渴爱灭故,则是涅盘。


如是比丘,无复後有,以不着故,已证寂灭,如是比丘,已善伏魔是战胜者,超越诸有,是常住者。


世间经终


本品总摄经:一、业经。二、难陀经。三、耶输闍经。四、舍利弗经。五、拘律陀经。六、毕陵迦经。七、大迦叶经。八、托鉢经。九、技艺经。十、世间经。共十经。


第三品难陀品终

 

第四品 弥醯品


第一 弥醯经(为求通俗,改称弥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遮利迦地,遮利迦山住。时弥希尊者,为佛侍者。


时弥希尊者,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立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将往闍度村托鉢。佛言,弥希,今正是时。时朝时分,弥希尊者,着衣持鉢,入闍度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金鞞河,在河畔息,见庵摩罗林,可爱可乐,而自念言,庵摩罗林,实可爱乐,是庵罗摩林,是族姓子精勤修习处所,若世尊许,我当来此精勤修习。


时弥希尊者,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立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於朝时,着衣持鉢,入闍度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金鞞河,在河畔息。见庵摩罗林,可爱可乐,而自念言,庵摩罗林,实可爱乐,是庵摩罗林,是族姓子精勤修习处所,若世尊许,我当来此精勤修习。大德世尊,若世尊许,我当往彼庵摩罗林,精勤修习。


弥希尊者,白世尊已,世尊答言,摩希,汝暂待,我一人住。汝暂待,俟他比丘来。


弥希再言,大德世尊,世尊已无所作为,圣道已办,更无所积,然我当有作为,圣道当积。若世尊许,我当往彼庵摩罗林,精勤修习,如是二说。世尊白言,弥希,汝言精勤修习,我为汝说,弥希,今正是时。


时弥希尊者,即从座起,右绕礼佛,即往庵摩罗林,行遍林中,於午时分,在一树下坐。


时弥希尊者,在庵摩林,有三不善觉,欲觉,瞋觉,害觉。乃大增长,时弥希尊者,自思念言,奇哉奇哉,昔所未有,我以正信出家,反受三不善觉,欲觉,瞋觉,害觉之所降伏。时夕时分,弥希尊者,从宴坐起,往世尊所。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在庵摩罗林住,欲觉,瞋觉,害觉。三不善觉,乃大增长。我自念言,奇哉奇哉,昔所未有,我以正信出家,反受欲觉,瞋觉,害觉,三不善觉之所降伏。


世尊白言,弥希,有五法能圆熟诸心未解脱者。何种五法,弥希,住戒比丘,有善知识,有善友,有善伴,此是圆熟心未解脱者第一法。


复次,有戒比丘,摄护波罗提木叉(比丘戒),行持亲近,怖畏小罪修习学处,此是圆熟心未解脱者第二法。


复次,比丘如所希求,排除烦恼,自求心开,以少欲偈,知足偈,远离偈,杂处偈,精进偈,戒偈,禅定偈,慧偈,解脱偈,解脱智见偈,而生厌离,离欲,灭尽,寂静,正智,等觉,涅盘,此是圆熟心未能解脱者第三法。


复次,精进比丘,舍不善法,行於善法,大力勇健,不舍善业,此是圆熟心未能解脱者第四法。


复次,有慧比丘,以慧观察生灭,是智者,正观苦灭,此是圆熟心未解脱者第五法。


此之五法,是圆熟心未解脱者,弥希,此之五法,是圆熟心未解脱者。


弥希,有善知识,有善友,有善伴比丘,可望得此。


有戒人,乃至修习学处,有善知识。有善友,有善伴比丘,可望得此。如所希求,排除烦恼,乃至解脱智见偈,可望得此。有善知识,善友,善伴比丘,可望得此。精进人,乃至不舍善业,有善知识,乃至正观苦灭。


弥希,比丘既住五法,应更修四法。修不净观,以舍贪。修慈观,以舍瞋。修数息观,以灭觉。修无常观,以灭我慢。


弥希,无常想比丘,当得无我想,得无我想者,则能除现生我慢,当证涅盘。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卑劣之觉,微细之觉,令人喜乐,令人随转,从生至生,而不自知有正念者,而又精进,知心之觉,而制伏之。佛弟子众,当能舍去,令人喜乐,及所执着,残余诸觉。


(注:觉,觉观之觉,即寻伺之寻。)


弥希经终

 

第二 憍慢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拘尸那罗城,未罗族诸王之莎罗林住。时诸比丘,多有自高,憍慢,浮薄,饶舌,多语,忘念,不自省,心不坚固,心多迷失,不摄诸根。於离佛不远处,森林洞窟住。


尔时世尊,见诸比丘,自高,憍慢,浮薄,饶舌,多语,忘念,不自省,心不坚固,心多迷失,不摄诸根,於森林洞窟住。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诸比丘,不摄护身,坠入邪见,昏沈睡眠-之所覆盖,当受魔制以此之故,诸比丘众,当守护心,住正思惟,正见为导,知生起灭,制诸昏沈,及於睡眠,如是当能,弃舍一切,诸恶趣等。


憍慢经终

 

第三 牧牛人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往憍萨罗国,时世尊在道旁一树下,敷座而坐。时一牧牛者,至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坐已。佛以法语,教其立志,奋励,悦乐。时牧牛人,闻佛说立志奋励悦乐等教示即白佛言,大德世尊,请佛世尊及比丘众,明日受我供食,世尊默然应诺,牧牛人知世尊诺已,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而自辞去。


夜分过已,牧牛人於其家中,调诸众多乳糜,蔗水,熟酥等已。即往佛所,而白佛言,大德世尊,饭食备讫,今正是时。时朝时分,世尊着衣持鉢,与比丘众,往牧牛人家,敷座而坐。时牧牛人,以乳糜蔗水,熟酥,以佛为首,供比丘众。世尊饭食讫,牧牛人低座,却坐一旁,世尊以法语,教示牧牛人立志,奋励,悦乐已,从座而起,回归佛所。


时世尊归未久,一男人入牧牛人家,杀牧牛人死。时诸比丘,同往佛所,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闻牧牛人。以乳糜,蔗水熟酥,以佛为首。供比丘众已,被一男子,入其家中,杀牧牛人死。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恶者人,与恶者遇,则互残苦。诸执怨人,与执怨遇,则互残苦人立心恶,则更多苦。


牧牛人经终

 

第四 月明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祗陀林,迦兰陀迦园住。时舍利弗尊者,大迦叶尊者,在迦布德迦精舍住。时舍利弗,新剃头发,於月明夜,在露天入定坐。


时二夜叉,以事自北方,去往南方,见舍利弗长者,新剃头发,於月明夜,露天入定坐。时一夜叉,告其友言,友,友。我当击此沙门头。彼夜叉友言,友,友。汝莫作此,莫击沙门,友,友。沙门有大德,有大神力,有大威力,如是再说,乃至三说。夜叉复言,友,友我将击此沙门头。乃至三说。彼夜叉友复言,友,友。汝莫作此,莫击沙门,友,友。沙门有大德,沙门有大神力,沙门有大威力。时夜叉不信彼友言,即击舍利弗尊者顶,此击,能令七肘乃至八肘高象王倒地,又能令大山顶坏,而以此击故,夜叉自言,我今受大热恼。言已,即於其处,陷入地狱。


时大目建连尊者,以超过人眼,清净天眼,见此夜叉,击舍利弗尊者顶。


即往见舍利弗尊者,问舍利弗尊者言,慧命,汝能忍否,能活命否有诸苦否。舍利弗答言,大目建连尊者,我能忍,能活命,但我顶有小痛苦。


大目建连尊者言,慧命舍利弗,奇哉,奇哉,昔所未有,舍利弗尊者,有大神力,有大威力,彼夜叉在此击汝顶,是最大击,能击七肘或八肘高象王倒,又能令大山顶坏。而汝舍利弗尊者,乃告我言,大目建连尊者,我能忍,能活命,但我顶有小痛苦。


舍利弗言,慧命大目建连,奇哉,奇哉,昔所未有,大目建连尊者有大神力,有大威力,能见夜叉,而我至今,乃不能见彼玩弄尘泥之俾舍遮鬼。


尔时世尊,以超过人耳,清净天耳,闻二尊者语,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心坚固,不动如山,不染着於-染着所立,不忿恨於-忿恨所立如是修习,於自心已,则彼众苦,从何处来。


(注:目建连,应作目犍连。为求通俗,改用建字。)


月明经终

 

第五 象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憍萨弥城,瞿私多林住。时世尊与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王者,大臣,外道,外道弟子等。混杂而住,烦苦不安。时佛念言,今我与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王者大臣,外道,外道弟子等。混杂而住,烦苦不安,我当离羣独居。尔时朝时,世尊着衣持鉢,往憍萨弥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收坐卧具摄衣持鉢,不告檀护,不告僧众,唯佛世尊,更无第二,往波陀林。


闻佛世尊。住於波陀林中之所护林,跋陀沙罗树下住。时波陀林,有一象王,与诸众多牡象,牝象,新象,幼象,混杂而住,象王食诸象所食去草稍之草,诸象食象王所折下之树枝,象王饮浊水,象王上下河时,牝象等则以躯体摩触象王,如是混杂而住。烦苦不安,时象王自思念言,我今与诸众多牡象,牝象,新象,幼象,混杂而住,食众象所食去草稍之草,众象食我折下之树枝,我饮浊水,我上下河时牝象则以躯体摩触我,我当离羣独居,时象王即离羣独行,往波陀林之所护林,跋提沙罗树下,而到佛所。


象至彼处,(值佛世尊),即以鼻拔去佛所诸草,取水供佛。


时世尊宴坐起,而自念言,我昔与诸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王者,大臣,外道,外道弟子等,混杂而住,烦苦不安。今我不与诸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王者,大臣,外道,外道弟子等,混杂而住,无有烦恼,而安乐住。


时象王亦自念言,我昔与诸众多牡象,牝象,新象,幼象,混杂而住,食诸象所食去草稍之草,诸象食我折下之树枝,我饮浊水,我上下河时,牝象以躯体摩触我,如是混杂而住,烦苦不安。今我不与诸众多牡象,牝象,新象,幼象,混杂而住。不必食诸象食去草稍之草诸象不食我所折下之树枝,我饮不浊之水,我上下河时,牝象不以躯体摩触我,我不混杂而住,我不烦苦,而安乐住。


尔时世尊,知远离乐,亦知象王心之所念,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牙美如辕,之大象王,有胜意乐,如最胜佛。以唯佛故,乐森林住


象经终

 

第六 宾头卢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宾头卢颇罗堕逝尊者,以住森林者,托鉢者,粪扫衣者,少欲知足,静处独居,精进少语,增上定心,而为行持,於佛不远,双跏趺坐。世尊见宾头卢尊者,以住森林者……乃至增上定心,而为行持。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不诽谤人,不侵害人,受持最胜,波罗木叉,知量而食,坐卧静处精进定心,是诸佛教。


宾头卢经终

 

第八 舍利弗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佛世尊,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诸比丘众,亦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然诸外道,不为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不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


时诸外道,不能安忍於佛众所供养……乃至佛弟子众所供养。乃往外道女孙陀利所,而告之言,妹,妹,汝能益汝亲族否。孙陀利问言尊师我能何作,我可舍命,为益亲族。


时外道言,妹,妹,汝今当常往祗陀林。外道女孙陀利诺已,即常往只陀林。


时外道众,知孙陀利常往祗陀林,知人众多知孙陀利常往祗陀林。即令人杀死孙陀利,埋孙陀利屍於祗陀林沟坑已,即往见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礼毕白言,大王,我等不见孙陀利女。波斯匿王言,大德等有何所疑否。


外道言,大王,祗陀林精舍,(是我等疑)。波斯匿王言,如是,大德可往搜祗陀林。


时诸外道,往搜祗陀林,掘出孙陀利女屍,置於卧舁,往舍卫城,从此路至彼路,从此巷至彼巷,令人互相告言,人众看此,诸释迦子沙门,有如是业,诸释迦子沙门,无惭,无愧,破戒,恶行,妄语,非梵行。此诸释迦子沙门,自发誓言,是法行者,和敬住者,梵行者,实语者,持戒者,善行者。而诸释迦子沙门,实无沙门行,诸释迦子沙门,实无梵行,诸释迦子沙门之沙门行已灭尽,诸释迦子沙门之梵行已灭尽,诸释迦子沙门之沙门行,已何所有,诸释迦子沙门之梵行已何所有,诸释迦子沙门,已非沙门,诸释迦子沙门,已非梵行者。男子作男子(之婬行)事已,而杀死女子。


尔时,舍卫城人,见比丘众,辄以粗恶语,忿恨,诽骂,辱责,比丘。而共同言,诸释迦子沙门,无惭,无愧……乃至男子作男子(之婬行)事已,而杀死女子。


尔时朝时,诸比丘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舍卫城人,见比丘众,辄以非净人语,粗恶语,忿恨诽骂……乃至男子作男子(之婬行)事已,而杀死女子。


佛告诸比丘,如是诸语,不能久有,仅有七日,七日过已,即自销失。诸比丘,汝当对彼以非净人语,粗恶语,忿恨,诽骂,辱责比丘者言。妄语者,作恶而言不作者,必堕地狱。此二种作恶人,舍命之後,来世(生恶)趣同。


时诸比丘,於佛诵此偈语,即对彼以非净人语,粗恶语,忿恨,诽骂,辱责比丘者言。妄语者,作恶而言不作者,必堕地狱。此二种作恶人,舍命之後,来世生(恶)趣同。


时诸人众,各自念言,诸释迦子沙门,无有过失,诸释迦子沙门,无有作恶。彼(诽骂辱责)语,不能久有,仅有七日,七日过已,即自销失。时诸比丘,往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奇哉奇哉。大德世尊,昔所未有。世尊告诸比丘,如是诸语,不能久有,七日过已,即当销失,如今诸语,已销失已。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不自摄护。常以恶语,刺伤於人,犹如敌军,以箭刺象。以此之故比丘当以-无害之心,安忍他人,诸粗恶语。


舍利弗经终

 

第九 优婆先那婆檀提子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时优婆先那婆檀提子尊者,从宴坐起,而自念言,我已有得,我有妙得。世尊应供正等觉佛陀,是我师尊,我依佛所证法,出家修行。我是梵行者,持戒,善法戒行圆满,定心坚固,是漏尽阿罗汉,有大神力,有大威力,我已生死灭尽。


尔时世尊,如是知优婆先那婆檀提子尊者心之所念,而自说言。


生本无苦,贤者见道,於死无悲。於众生中,亦无所悲。比丘断爱心住於定,则轮回尽,无有再生。


优婆先那婆檀提子经终

 

第十 舍利弗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尔时舍利弗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观察自(心)寂静。尔时世尊,见舍利弗尊者,於不远处,结双跏趺,端身正坐,观察自(心)寂静。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诸比丘,能静息心,灭生之爱,断尽轮回,则能解脱,魔罗之缚。


舍利弗经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弥醯经。二、憍慢经。三、牧牛人经。四、月明经。五、象经。六、宾头卢经。七、舍利弗经。八、孙陀利经。九、优婆先那婆檀提子经。十、舍利弗经。共十经。


第四弥希品终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


第一 王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与王后胜鬘妃,在王宫最上层住。时波斯匿王,问胜鬘妃言,胜鬘,汝所爱人,有胜於爱汝自己者否。胜鬘妃答言,大王,我所爱人,无有胜於爱我自己者,大王,而大王所爱人,有胜於爱大王自己者否。


波斯匿王答言,胜鬘,我所爱人,亦无有胜於爱我自己者。


时波斯匿王,自王宫降,至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与胜鬘妃,在王宫住,问胜鬘妃言,汝所爱人,有胜於爱汝自己者否,我如是问言,胜鬘妃言,大王,我所爱人,无有胜於爱我自己者,大王,而大王所爱人,有胜於爱大王自己者否,我答言,胜鬘,我所爱人,亦无有胜於爱我自己者。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人於四方,至心寻求,无有何方。有较自己,为更可爱。诸有众生各爱自己。以此之故,爱自己者,不应害他。


王经终

 

第二 短命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夕时,阿难尊者,宴坐起,至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


大德世尊,奇哉奇哉,大德世尊,昔所未有,世尊佛母,命如是短世尊降诞,却後七日,佛母寿终,而生兜率。世尊白言,阿难,如是如是,阿难,如是如是,阿难,诸菩萨母,命如是短,菩萨降诞,却後七日,菩萨之母,即便舍寿,而生兜率。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既生之生,将生之生,终必弃舍,肉身而去,贤者知生,必归坏灭故勤修行。


短命经终

 

第三 癞病者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时王舍城,有癞病者名善觉,贫乏孤独困苦。


尔时世尊,诸比丘众,所共围绕,而为说法。


善觉於远处,见如是人众围绕,而自念言,彼处当有施与噉食物,食用物。我当往彼,我当得诸噉食物,食用物。尔时善觉,即往彼处见佛世尊,比丘围绕,而为说法。善觉自念,诸人众等,不施与噉食物,食用物,瞿昙沙门,正在说法,则我亦当听法,念已,即入众中却坐一旁,而自念言,我亦当听法。


尔时世尊,知诸人众心之所念,而自证知,谁当知法。尔时世尊,即对癞病者善觉,说布施,持戒,生天,欲爱过罪乃至出离功德。尔时世尊,知善觉心,谦下柔和,无有覆盖,最极澄净,即为说诸佛所说四圣谛,所谓苦,集,灭,道。尔时善觉,即於座中,得无尘眼。无垢眼,而自证知,诸法法尔而生,法尔而灭,有如净布,堪受色染。


尔时,善觉见法已,证法已,悟法已,达法已,超诸疑见,离诸惑见,正信坚固,住於圣教,不信余教。即从座起,近诣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佛所说法,最为明净。大德世尊,佛所说法。最为明净,大德世尊,佛所说法,最为详尽。如揭覆蔽,如开掩闭,作盲者导,作暗明灯,令人能见。大德世尊,我今归命世尊,归命於法,归命僧众,愿佛证知,始自今日,乃至命终,我是归命世尊优婆塞。


尔时善觉,受佛教示,见法受持,坚固悦乐,佛之教法。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辞佛而出。去未尝久,遇犊母牛,角触善觉死。尔时诸比丘众,来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面,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世尊教示善觉,见法受持,坚固悦乐,佛之教法。而今死亡,彼何去趣,来生如何。尔时世尊。为悬记言。诸比丘。善觉是贤者,正行法者,不苦恼我。诸比丘,善觉已证预流果,三结灭尽,无有退转,将来必证正觉。


世尊白已。一比丘问言,大德世尊,以何因缘,令善觉贫乏孤独困苦。佛言,善觉夙生,是王舍城长者子,在园游行,见多迦罗尸弃辟支佛(独觉佛),城中托鉢,而自念言,此癞病者,将往何处。言已,吐唾而去。以此之故,堕入地狱,极为多年,百年千年,乃至十万年已,而以余业,生王舍城,贫乏孤独困苦。彼因我教,信受持戒,修学,修舍,修慧。又依我教。信受持戒,修学,修舍,修慧。今身坏命终,得生忉利天善趣。彼之色身称誉。较诸天胜。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贤者远离,世间诸恶。如明眼人,见有他路,即避崎岖,不平之路


癞病者经终

 

第四 儿童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众多儿童,在舍卫城与祗陀林间捕鱼,尔时朝时,世尊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见众多儿童,在舍卫城与祗陀林间捕鱼。即往问言,汝诸儿童,汝等怖畏苦否,苦非汝等所爱否。诸儿童言,如是大德,我等怖畏苦,苦非我等所爱。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怖畏苦,苦非所爱。则不当於,露处隐处,而作恶行,若汝将作若作恶业,则汝等众,飞逃何处,不能脱苦。


儿童经终

 

第五 布萨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住。尔时,布萨日,比丘众围绕佛坐,时夜分时,初夜已过,阿难尊者,即从座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佛世尊,合掌作礼,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初夜已过,僧众坐久,请佛世尊,为僧众说波罗提木叉。阿难说已,世尊默然,乃至再说。中夜已过,阿难尊者,即从座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佛世尊,合掌作礼,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中夜已过,僧众坐久,请佛世尊,为僧众说波罗提木叉。乃至再说,世尊默然,乃至三说。後夜已过,晨光出现,天将亮时,阿难尊者,即从座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佛世尊,合掌作礼,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後夜已过,晨光出现,天将亮时,僧众坐久,请佛世尊,为僧众说波罗提木叉。尔时,佛言,阿难,众中不净。时大目建连尊者,自思念言,世尊说言,阿难,众中不净。如是,谁为不净,时大目建连尊者,以自心知诸比丘心已,见有一人,犯戒,恶行,不净,可厌恶行。覆蔽恶行。自称沙门,而非沙门,自称梵行,而非梵行,内腐,漏满,如尘秽聚僧众中坐。时大目建连尊者,即往告言,汝当起,世尊已见汝,汝不能与比丘共住。彼人默然,乃至再说,乃至三说,大目建连尊者,复告彼人言,汝当起,世尊已见汝,汝不能与比丘共住,乃至三说,彼人默然。时大目建连尊者。即捉彼臂,挽出门外,关门下闩已。回返见佛,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已令彼人出已,众中清净,请佛世尊为僧众说波罗提木叉,佛言,目建连,奇哉奇哉,昔所未有,如是愚者,乃能强坐,令人捉臂挽出。尔时世尊,告比丘言,诸比丘,始自今日,我不作布萨,不说波罗提木叉。始自今日,汝等当自作布萨,当自说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众,众中不净,如来不应作布萨,不应说波罗提木叉,以非位非处故。


诸比丘众,大海有八种不可思议未曾有法。为诸阿修罗之所共见,之所乐住,八种云何。


诸比丘众,大海次第而深,非如断崖峻谷,此是第一不可思议未曾有法,为诸阿修罗之所乐住。


复次,大海常满,而不溢岸。诸比丘众,大海常满,而不溢岸,此是第二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复次。大海不杂死屍,以海浪能冲死屍至陆地故。诸比丘众。大海不杂死屍,以海浪能冲死屍至陆地故,此是第三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复次。有诸大河,所谓恒河,阎牟那河,阿支罗伐底河,萨罗浮河摩希河,如是大河,流入大海,则失名族,同称大海,诸比丘众,有诸大河,所谓恒河,阎牟那河,阿支罗伐底河,萨罗浮河,摩希河,如是大河,流入大海,则失名族,同称大海。此是第四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复次,世界诸河,同流入海,空中之雨,亦降於海,而大海水,不为增减,诸比丘众,世界诸河,同流入海,空中之雨,亦降於海,而大海水,不为增减,此是第五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复次,大海之味,唯一咸味。此是第六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复次,大海之中,有无数宝,大海之中,有如是宝,真珠,末尼,琉璃,砗渠,宝石,珊瑚,银,金,红玉,玛瑙。诸比丘众,大海之中,有无数宝。此是第七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复次,大海之中,大生所住,大海之中,有如是生,帝弥鱼,弥伽罗鱼,帝弥帝弥伽罗鱼,阿修罗,乾闼婆,乃至身大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诸生,亦在海住。诸比丘众,大海之中,大生所住,此是第八不可思议未曾有法。而为阿修罗众之所共见,之所乐住。诸比丘众,大海之中,如是奇哉,有此八种,而为阿修罗众之所共见,之所乐住。


诸比丘众,戒律之中,亦有八种不可思议未曾有法,而为诸比丘众之所共见,之所乐住。


诸比丘众,戒律之中,次第而学,次第而行,次第而证,无有卒证阿罗汉道。亦如大海,次第而深,非如断崖峻谷,诸比丘众,戒律之中,次第而学,次第而行,次第而证,非如断崖峻谷,此是第一不可思议未曾有法。而为比丘之所共见,之所乐住。


诸比丘众,我弟子众,不因命难,而犯我所制学处。亦如大海常满而不溢岸,诸比丘众,我弟子众。不犯我所制学处。此是第二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诸比丘众,有人犯戒,恶行不净,可厌恶行,覆蔽恶行。自称沙门而非沙门,自称梵行,而非梵行。内腐,漏满,如尘秽聚,僧众不与共住,斥彼速出,彼虽在僧众中坐,实则远离僧众,僧众亦远离彼。亦如大海,不杂死屍,以河浪能冲死屍至陆地故。诸比丘众,有人犯戒,恶行,不净,乃至僧众,亦远离彼人。此是第三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诸比丘众,诸四姓者,所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依如来教,持戒出家,则失名族,同称释子沙门。亦如恒河,阎牟那河,阿支罗伐底河,萨罗浮河,摩希河,四大河水,流入大海,则失名族同称大海,以此之故,诸比丘众,诸四姓者,乃至同称释子沙门。此是第四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诸比丘众,众多比丘,入於无余涅盘界,而涅盘界,不因彼彼比丘而有增减。亦如世界诸河,同流入海,空中之雨,亦降於海,而大海水,不为增减。以此之故,诸比丘众,入於无余涅盘界,而涅盘界,不因彼彼比丘,而有增减,此是第五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诸比丘众,戒律之味,唯解脱味,亦如大海,唯一咸味,以此之故,诸比丘众,戒律之味,唯解脱味。此是第六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诸比丘众,戒律之中,有如是宝,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亦如大海,有无数宝,大海之中,有如是宝。所谓真珠,摩尼,琉璃,砗磲,宝石,珊瑚,银,金,红玉,玛瑙。以此之故,诸比丘众,戒律之中,有无数宝,乃至八圣道支。此是第七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诸比丘众,戒律之中,大生所住,戒律之中,有如是生,所谓修预流果之预流向者,修一来果之一来向者,修不还果之不还向者,修阿罗汉果之阿罗汉向者。亦如大海大生所住,大海之中,有如是生,所谓帝弥鱼,弥伽罗鱼,帝弥帝弥伽罗鱼。阿修罗,乾闼婆,乃至身大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诸生。以此之故,诸比丘众,戒律之中,大生所住,乃至修阿罗汉果者。此是第八不可思议未曾有法。


如是戒律,诸比丘众之所共见,之所乐住,诸比丘众,戒律之中如是奇哉,有此八种,而为比丘众之所共见,之所乐住。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烦恼之雨,必湿蔽物,不湿露物。以此之故,当露蔽物,烦恼之雨必不湿之。


布萨经终

 

第六 苏那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大迦栴延尊者在拘罗罗伽罗城,阿婆提村,波楼多山,时大迦栴延尊者,外护檀越苏那俱胝耳优婆塞,自思念言。大迦栴延尊者。有所说法,我即如法审思,如(尊者)言,在家能修梵行,洁如莹贝,实不易为,如是,则我宁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修行。时苏那优婆塞,即往大迦栴延尊者所,礼尊者已,却坐一旁,白尊者言,大德尊者,我於静处,自思念言,大迦栴延尊者,有所说法,我即如法审思,如(尊者)言,在家能修梵行,洁如莹贝,实不易为,如是,则我宁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修行,大德尊者,请大迦栴延尊者,度我出家。


时苏那优婆塞,如是说已,大迦栴延尊者,即告苏那优婆塞言,苏那,(一日)一食独卧之梵行,甚为难行,苏那,汝仍在家,依诸佛教诫,常行(一日)一食,独卧之梵行。


时苏那优婆塞出家之望遂止。乃至二次,苏那优婆塞出家之望亦止乃至三次,苏那优婆塞,自思念言,大迦栴延尊尊者,有所说法,我即如法审思,如尊者言,在家能修梵行,洁如莹贝,实不易为。如是我宁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修行,乃至三次,苏那优婆塞,即往大迦栴延尊者所,礼尊者已,却坐一旁,白尊者言,尊者,我於静处自思念言,大迦栴延尊者,有所说法,我即如法审思,如(尊者)言,在家能修梵行,洁如莹贝,实不易为。如是,则我宁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修行,大德尊者,请大迦栴延尊者,度我出家。


时大迦栴延尊者,即度苏那优婆塞出家。


尔时,阿婆提村之南路,比丘数少,大迦栴延尊者,以三年中,於聚落庄村,艰辛集十羣比丘,乃得为苏那尊者授具足戒,时苏那尊者坐雨安居已,於僻静处,自思念言,我未面见世尊,我仅闻言,


彼彼世尊,如是如是世尊。若剃度师许我,我当往礼彼应供正等觉佛世尊。时夕时分,苏那尊者,自宴坐起,至大迦栴延尊者所,礼尊者已,却坐一旁,白尊者言,大德尊者,我於静处,自思念言,我未面见世尊,我仅闻言,彼彼世尊,如是如是世尊,若剃度师许我,我当往礼彼应供正等觉佛世尊。


大迦栴延尊者言,善哉善哉,汝可往礼彼应供正等觉佛世尊,汝可往礼彼可敬信,应敬信,诸根寂静,心念寂静,最上寂静,最上调御自调自护,守护诸根,最胜世尊。汝当头面顶礼佛世尊足,如我辞问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安,气力充和,安乐住否。


苏那尊者,欢喜诺受,即从座起,右绕作礼,礼大迦栴延尊者已。收坐卧具,摄衣持鉢往舍卫城,次第游行,至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即往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剃度师大迦栴延尊者,头面顶礼,佛世尊足,而问佛言,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安,气力充和,安乐住否。佛言,比丘,汝能安忍否,能活命否,远行苦否,托鉢苦否。苏那尊者答言,世尊,我能安忍,能活命,远行无苦,托鉢无苦。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阿难,汝为此来比丘敷坐卧处,时阿难自念言,佛告我言,阿难,汝为此来比丘敷坐卧处,如是,云何世尊,将与彼比丘同室住,世尊将与苏那尊者同室住。阿难即於佛住处,为苏那尊者敷坐卧具。


时佛世尊,在室外坐,尽夜分久,洗足已,入室内。苏那尊者,亦室外坐,尽夜分久,洗足已,入室内。时佛世尊,於夜分初亮起身。告苏那尊者言,比丘,汝当明诵诸法。苏那尊者诺世尊已,即咏诵十六经八品。(日译本作:八八品之十六偈)。苏那尊者咏诵已,世尊随喜言,善哉,善哉,比丘,十六经八品,汝善学已,汝善作已,汝善忆持已,汝有妙声,无有误失,能明义理,比丘,汝几法腊。苏那尊者言,大德世尊,我法腊一年。


佛言,汝因何而迟(出家)。


苏那尊者言,大德世尊。我久见诸欲患难,在家多逼迫,多事,多作为。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众圣者,不乐於恶,诸众净者,不乐於恶,以见世间,皆患难故以知诸法,皆无主故。


苏那经终

 

第七 离婆多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疑惑离婆多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自观超越疑惑之清净。尔时世尊,见疑惑离婆多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自观超越疑惑之清净。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人於此-世或他世,自己或他,之所疑惑,能住禅思,精进勤修,行於梵行,则能舍之。


离婆多经终

 

第八 阿难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时布萨日朝时。阿难尊者。着衣持鉢。入王舍城托鉢。提婆达多尊者。见阿难尊者,在王舍城游行托鉢,即往见阿难尊者,白言。慧命阿难,始自今日,我不共世尊及诸比丘。作布萨僧羯磨。


阿难尊者,托鉢回,饭食讫。即往见佛,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朝时分,着衣持鉢,入王舍城托鉢,提婆达多尊者。见我在城游行托鉢,即来见我,而白我言。慧命阿难,始自今日,我不共世尊及诸比丘,作布萨僧羯磨。


大德世尊。今日提婆达多。破和合僧,作布萨及僧羯磨。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善人易作善,恶人难作善。


恶人易作恶,圣者难作恶。


阿难经终

 

第九 喧哗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往憍萨罗国村落游行,时众多少年。喧哗噪嚣。行近佛处。时佛世尊,见诸少年。喧哗叫嚣,行近佛处。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无智人,自夸为贤。妄语多语,而不自知,因何而说。


喧哗经终

 

第十 盘特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周利盘特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住面前念。时佛世尊见周利盘特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住面前念。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若有比丘,身安住已,心安住已,立坐卧时。能制心念,则得过去未来利益,得利益已,则证不见-死王之所。


般特经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王经。二、短命经。三、癞病者经。四、儿童经。五、布萨经。六、苏那经。七、离婆多经。八、难陀经。九、喧哗经。十、盘特经。共十经。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终

 

第六品 生盲品


第一 舍寿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吠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住,尔时朝时,世尊着衣持鉢,入吠舍离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告阿难言。阿难,汝持我坐具,我将往颇罗支提(遮颇罗)少息。阿难诺已,持坐具,随佛後行。


时佛至波颇罗支提,阿难敷坐具,佛坐已。告阿难言,阿难,吠舍离城可乐,优陀延支提可乐,瞿昙支提可乐,萨昙婆支提可乐,多子支提可乐,娑兰陀支提可乐,波颇罗支提可乐。阿难,修四神足者,增上修者,能令为乘,为所立,坚固积集,住於正知,若望住世,可至一劫,乃至多劫。阿难,如来已修四神足,已增上修,能令为乘,为所立,坚固积集,住於正知,如来若望住世,可至一劫,乃至多劫时佛如是示兆,如是明照。阿难尊者,而无所知,不求佛言,大德世尊,愿世尊住世一劫,愿如来住世一劫,为利益人众,为安乐人众,为救护众生,为利益救护安乐人天等众。


佛如是再说。


佛乃至三说言,阿难,吠舍离可乐,优陀延支提可乐,瞿昙支提可乐,萨昙婆支提可乐,多子支提可乐,娑兰陀支提可乐,波颇罗支提可乐。阿难,修四神足者,增上修者,能令为乘,为所立,坚固积集住於正知。若望住世,可住一劫,乃至多劫。时佛如是示兆,如是明照。阿难尊者,魔凭心故,而无所知。不求佛言,大德世尊,愿世尊住世一劫,愿如来住世一劫,为利益人众,为安乐人众,为救护众生为利益救护安乐人天等众。


尔时,佛告阿难,阿难,汝行,汝当知时。阿难诺佛已,即从座起作礼右绕,於佛不远,在树下坐。


尔时,阿难去未久时,波旬魔罗,即来佛所,却立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请世尊入般涅盘,请如来入般涅盘,今是世尊入般涅盘时。大德世尊,世尊尝言,波旬魔罗,我诸比丘弟子,尚未有知,未有修习,未达勇健,未得安稳,未是多闻,未是持法,未全依法,未正修行,未随法行,未能随师所说,为众明白告知,宣示演说,显了分别,未能正行神通说法,制伏非难,我将不入般涅盘。大德世尊,今世尊比丘弟子,已知,已修习,已勇健,已安稳,已多闻,能持法能全依法,已正修行,已随法行,已能随师所说,为众明白告知,宣示演说,显了分别,已能正行神通说法,制伏非难。大德世尊,今请世尊入般涅盘,请如来入般涅盘,今是世尊入般涅盘时。大德世尊,世尊尝言,波旬魔罗,我比丘尼弟子,我优婆塞弟子,我优婆夷弟子尚未有知,未有修习,未达勇健,未得安稳,未是多闻,未是持法,未全依法,未正修行,未随法行,未能随师所说,为众明白告知,宣示演说,显了分别,未能正行神通说法,制伏非难,我将不入般涅盘大德世尊,今世尊比丘尼弟子,优婆塞弟子,优婆夷弟子,已知,已修习,已勇健,已安稳,已多闻,能持法,能全依法,已正修行,已随法行,已能随师所说,为众明白告知,宣示演说,显了分别,已能正行,神通说法,制伏非难,大德世尊,今请世尊入般涅盘,请如来入般涅盘,今是世尊入般涅盘时。


大德世尊,世尊尝说,波旬魔罗,我梵行未满,未增未广,人多不徧知,不坚信,未对众多人天善说。我将不入般涅盘。今世尊梵行已满,已增已广,人已徧知,已坚信,已对众多人天善说。


大德世尊,今请世尊入般涅盘,诸如来入般涅盘,今是世尊入般涅盘时。


时魔说已,佛即告言,波旬魔罗,汝当少忧,如来不久将入般涅盘却後三日,如来将入般涅盘。


尔时世尊,在波颇罗支提,正念正智,而弃舍寿,世尊弃舍寿已,大地震动,极可怖畏,身毛竪立,天鼓自鸣。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牟尼弃舍,於等不等,後有假合,而断再有,心安静息,破除生漏如兵破铠。


舍寿经终

 

第二 静处独坐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住。时世尊宴坐起,往室门坐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至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尔时,结发外道七人,尼乾子七人,无衣外道七人,一衣外道七人,普行外道七人,皆腋毛指爪甚长,荷负随身用物,於佛不远,而行过之。尔时,波斯匿王,见彼结发外道七人,尼乾子七人,无衣外道七人,一衣外道七人,普行外道七人,皆腋毛指爪甚长,荷负随身用物,於佛不远,而行过之。时波斯匿王,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彼结发外道七人,尼乾子七人,无衣外道七人,一衣外道七人,普行外道七人,而三白言,诸大德众,我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诸大德众,我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诸大德众,我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时诸结发外道七人,尼乾子七人,无衣外道七人,一衣外道七人,普行外道七行过未久。波斯匿王,礼世尊已,却坐一旁,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彼诸等众,有一是现生阿罗汉,证阿汉道否。


佛言,大王,大王是在家受欲乐者,护诸王子后妃,受用迦尸国衣布,栴檀树香,华鬘诸香涂香,喜乐金银。故甚难知,彼诸等众,是阿罗汉,证阿罗汉道否。


大王,人必共住,乃能知其戒行,又须久时,乃能知之,短时不能又须思惟,乃能知之,不思惟则不能知。又须有智人,乃能知之,下劣智人,则不能知。


清净人,必闻其论道,乃能知(其净不净),又须久时,乃能知之,短时不能,又须思惟,乃能知之,不思惟,则不能知。又须有智人,乃能知之,下劣智人,则不能知。


力,必於危难时,乃能知(其有无),又须久时,乃能知之,短时不能,又须思惟,乃能知之,不思惟,则不能知,又须有智人,乃能知之,下劣智人,则不能知。


智慧,必於论谈时,乃能知之,又须久时,乃能知之,短时不能,又须思惟,乃能知之,不思惟,则不能知,又须有智人,乃能知之,下劣智人,则不能知。


波斯匿王言,大德世尊,奇哉奇哉。


大德世尊,昔所未有。世尊告言,大王,大王是在家受欲乐者,乃至下劣智人,则不能知,大德世尊,我诸臣下,伪装行者,游行侦探侦已归回,彼辈先发,我将後之。大德世尊,今者彼辈尘垢已净,已沐浴已,已油涂已,剃发须已,着净白衣,享五欲乐。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修行者,不应作恶。不用他物。不依求人,以活自命。不为财利为人说法。


静处独坐经终

 

第三 已说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世尊宴坐,审观世尊,已舍弃众多恶不善业。乃至众多善业,已修习成满已。


尔时世尊,知已舍弃众多恶不善业,乃至知众多善业,已修习成满已,而自说言。


过去时有,今时已无。过去时无,今时已有。过去已无,未来亦无现在亦无。


已说经终

 

第四 传闻经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众多沙门,婆罗门,诸外道。各有所信,各有所见,各有所好,各有所乐,如是种种见处(不同),而同住於舍卫城。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一、世界是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二、世界是无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三、世界有边,乃至


四、世界无边,乃至


五、命与身同一,乃至


六、命与身不同一,乃至


七、有情死後有,乃至


八、有情死後无,乃至


九、有情死後,亦有亦无,此是真实。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十、有情死後,亦非有,亦非无,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各有异见,争论斗诤,以如矛之口,互相刺击而各自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尔时朝时,众多比丘,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众多沙门婆罗门,诸外道,各有所信,各有所好,各有所乐,如是种种见处(不同),而同处於舍卫城。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谓世界是常,此是真实,乃至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世尊告言,诸比丘,诸外道众,是生盲者,无有眼目。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以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故。各有异见,争论斗诤,以如矛之口,互相刺击,而各自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诸比丘,往昔此王舍城,有一国王,今王家臣,召全城生盲者,来集王宫。家臣诺已,即往召全城生盲,来集王宫,而白王言,大王,全城生盲,来集宫已。王言,汝可令生盲等见象,家臣诺王令已,即令生盲等见象。谓令一生盲者,摩触象首,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耳,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牙,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鼻,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躯,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足,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背,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尾,谓此是象,令一生盲者,摩触象尾端,谓此是象。


诸丘丘,时家臣令诸生盲者,如是(摩触)见象已,即白王言,诸生盲者,已见象已,请王知时。


诸比丘,彼王即往诸生盲者前,问言。诸生盲者,汝见象已否。诸生盲者答言,我等已见。


王言,诸生盲者,汝等言已见象,象是如何。


彼摩触象首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瓮。


彼摩触象耳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箕。


彼摩触象牙生盲者答言,象如耜(犂之尖端)。


彼摩触象鼻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耒(犂之木柄)。


彼摩触象躯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谷仓。


彼摩触象足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柱。


彼摩触象背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米臼。


彼摩触象尾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杵。


彼摩触象尾端生盲者答言,大王,象如箒。


诸生盲者各自诤论,谓象如是,象不如是,象不如是,象如是。


诸比丘,以是之故,彼王大乐。


诸比丘,诸外道辈,如生盲者,无有眼目,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以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故。各有异见,争论斗诤,以如矛之口,互相刺击,而各自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有诸沙门,及婆罗门,着无理见,唯见其一。诸执邪见-一切人等必相诤论。


传闻经之一终

 

第五 传闻经之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众多沙门婆罗门,诸外道。各有所信,各有所见,各有所好,各有所乐。如是种种见处(不同),而同住於舍卫城。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一、我与世界是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二、我与世界是无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三、我与世界,亦有常,亦无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四、我与世界,不是常,不是无常。


五、我与世界,是我自作。


六、我与世界,是他所作。


七、我与世界,亦是我作,亦是他作。


八、我与世界,无因而生,非我自作,非他所作。


九、我与世界常住,有苦有乐。


十、我与世界无常住,有苦有乐。


十一、我与世界,有苦有乐,亦常住,亦无常住。


十二、我与世界,有苦有乐,非常住,非无常住。


十三、我与世界,有苦有乐,是我自作。


十四、我与世界,有苦有乐,是他所作,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


十五、我与世界,有苦有乐,亦是我作,亦是他作,此是真实,他则虚妄。


如是诸沙门婆罗门,各有异见,争论斗诤,以如矛之口,互相刺击而各自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尔时朝时,众多比丘,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众多沙门婆罗门。诸外道。各有所信,各有所好,各有所乐,如是种种见处(不同)。而同处於舍卫城。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我与世界是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乃至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世尊告言,诸比丘,诸外道众,是生盲者,无有眼目,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以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故。则各有异见,争论斗诤,以如矛之口,互相刺击,而各自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有诸沙门,及婆罗门,各自执着,如是诸见,未达涅盘,而於中间各自沉没。


传闻经之二终

 

第六 外道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众多沙门婆罗门,诸外道,各有所信,各有所见,各有所乐,如是种种见处(不同)而同处於舍卫城。


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我与世界是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我与世界,是无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乃至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尔时朝时,众多比丘,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众多沙门婆罗门。诸外道,各有所信,各有所好,各有所乐,如是种种见处(不同)。而同处於舍卫城。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我与世界是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有诸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言,有如是见,我与世界,是无常,此是真实,他则虚妄。乃至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世尊告言,诸比丘,诸外道众,是生盲者,无有眼目,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以不知利,不知非利,不知法,不知非法故,则各有异见,争论斗诤,以如矛之口,互相刺击,而各自谓。法如是,法不如是,法不如是,法如是。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众生执见,我与世界,是我自作,又有执见,我与世界,是他所作有诸沙门,及婆罗门,不真知见,不自审知,彼见是箭。若审观知,邪见是箭,则无有我-所作之见,无有是他-所作之见。


一切众生,持於我慢,被我慢枷,被我慢缚,着於见处,故终不能超越轮廻。


外道经终

 

第七 须菩提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须菩提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入无寻定。尔时世尊,见须菩提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入无寻定。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能灭诸寻,善拔去之,而无残留,则能超越,烦恼执着,见彼无色涅盘之乐,超四瑜伽,不再来生。


(注:四瑜伽,日译本注为即四流。)


须菩提经终

 

第八 婬妇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时王舍城,有二羣好色人,同恋一婬妇,而相忌恨,非难斗诤,以手,以石,以杖,以刀,互相斗击,此二羣人,有在彼处死者,有频死大苦者。


尔时朝时,诸比丘众,着衣持鉢,入王舍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王舍城中,有二羣好色人,同恋一婬妇,乃至有在彼处死者,有频死大苦者。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已达将达,五欲乐者,此二种人,混在贪尘。


力学持戒,修行梵行。及以供养,此是第一,边极者人。


享诸欲乐,谓欲无过。此是第二,边极者人。此二边极,令爱无明得以增长。爱及无明,令见增长。彼诸沙门,及婆罗门,不知此二,沈(在常见)。有诸沙门,及婆罗门,流(入断见),若能明知,此二边极不落二边,弃舍二边,无有余习,则轮廻灭,无有生处。


婬妇经终

 

第九 过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黑夜在室外露处坐,(室中)燃胡麻油灯,时诸飞蛾,在灯周趺落,遭苦灾祸,而自陷灭。时佛世尊,见诸飞蛾,在灯周趺落,遭苦灾祸,而自陷灭。


尔时世尊,如知是已,而自说言。


有诸沙门,及婆罗门,(修习)过度,反增新缚,执着见闻,有如飞蛾,落於灯边。


过度经终

 

第十 出现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阿难尊者,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佛世尊,不出现世间,则诸外道,为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


但如来应供正等觉佛世尊,出现世间,则诸外道,不为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不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大德世尊。


今佛世尊,及比丘众,为众所供养承事尊重,信受恭敬,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


佛言,阿难,此是谛实。阿难,此是谛实,如来应正等觉佛世尊,不出现世间,乃至如来应正等觉佛世尊,出现世间。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日未出时,萤是有光,日既出已,萤即无光,亦不能光。


外道如萤,佛未出现,小有光照,佛一出现,诸外道辈,及彼弟子。即不净美,彼有邪见,不能离苦。


出现经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舍寿经。二、静处独坐经。三、已说经。四、传闻经之一。五、传闻经之二。六、外道经。七、须菩提经。八、婬妇经。九、过度经。十、出现经。共十经。


第六品 生盲品终

 

第七品 小品


第一 跋提经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舍利弗尊者,以无量方便法语,令罗拘那陀迦跋提尊者,明见受持,精进悦喜。


时舍利弗尊者,以无量方便法语,令跋提尊者,明见受持,精进悦喜已,跋提尊者心,以不执着故,即脱烦恼。


时佛世尊,见舍利弗尊者,以无量方便法语,令跋提尊者,明见受持,精进悦喜已。跋提尊者心,即脱烦恼。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於一切处,得解脱已,不见於我,如是解脱,则能得渡,生死暴流不再来生。


跋提经之一终

 

第二 跋提经之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舍利弗尊者,以罗拘那陀迦跋提尊者,尚在学地,乃以无量方便法语,令跋提尊者明见受持,精进悦喜。


时世尊见舍利弗尊者,以跋提尊者,尚在学地,乃以无量方便法语令跋提尊者,明见受持,精进悦喜。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断轮廻已,入於涅盘。乾涸之欲,则不能流。轮廻已断,则不再转而苦亦尽。


跋提经之二终

 

第三 欲经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舍卫城居人,多有贪乐,悦喜,爱乐,渴望,缠缚,沉醉於诸欲中。


尔时朝时,诸比丘众,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舍卫城人,多有过度住着,贪乐,悦喜,爱乐,渴望,缠缚,沉醉於诸欲中。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众生执欲,住着於欲,不见结使,诸过患罪。执着结使,不能渡过广大暴流。


欲经之一终

 

第四 欲经之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舍卫城居人,多有过度住着贪乐,悦喜,爱乐,渴望,缠缚,盲目沉醉於诸欲中。尔时朝时,世尊着衣持鉢,入舍卫城托鉢,世尊见舍卫城居人,多有过度住着贪乐,悦喜,爱乐,渴望,缠缚,盲目沉醉於诸欲中。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有诸众生,於欲盲目。爱网所覆,爱欲所蔽,为烦恼魔,天魔所缚趣於老死,如鱼在筌,如犊随母,欲饮母乳。


欲经之二终

 

第五 跋提经之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罗拘那陀迦跋提尊者,随从众多比丘之後,至世尊所,世尊遥见跋提尊者,躯体倭小,颜色丑劣。诸比丘众,多轻嘲之,随众後来。而告比丘众言,诸比丘,汝等遥见彼比丘,躯体倭小,颜色丑劣,诸比丘众,多轻嘲之随比丘後,而来此否。诸比丘言,如是,世尊。


佛言,诸比丘,彼比丘有大神力,有大威力,所有诸定,甚难入者无未曾入。彼比丘现生,以最上智,达於无上梵行,是出家族姓子,所共欲达。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自身如车,有戒无过。净白为盖,正念行之,自无诸苦,自断爱欲无有系缚,而自前去。


跋提经之三终

 

第六 灭爱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阿若憍陈如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观察爱灭,解脱。时世尊见憍陈如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观察爱灭,解脱。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有圣者,无无明根,无漏无盖,亦无掉举,无作意土,亦复无慢无增上慢,诸一切菓。无恋着叶,亦无放逸,无谄无诳,诸种种树,则何所有。


如是圣者,有谁诽侮,天犹赞叹,梵天亦赞,如是圣者。


灭爱经终

 

第七 灭妄想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宴坐观察,自身妄想灭尽。


尔时世尊,知已灭尽妄想,而自说言。


无妄想漏,不住轮廻,超越诸爱,及无明者,人天二界,不侮彼人无爱欲者,是游圣者。


(注:妄想,亦作戏论。)


灭妄想经终

 

第八 大迦栴延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时大迦栴延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坚固身念,住面前想。时世尊见大迦栴延尊者,离佛不远,结双跏趺,端身正坐,坚固身念,住面前想。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於一切时,坚住身念,念无有能-脱五蕴者,亦复无有,名为我者无有名为-我脱蕴者。无由我者。如是之人,常见自身,过去之行,而以圣道。得越爱欲。


大迦栴延经终

 

第九 井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往末罗国游行,到达婆罗门村,名荼那,是末罗国王之村。


时荼那村,婆罗门居士等,闻知释迦族姓子瞿昙沙门,出家学道。与大比丘众,游行末罗国,到达荼那婆罗门村。荼那村婆罗门居士等众,将草及谷壳,投入井中,满至井口。而共念言,秃头沙门等,当不得饮水。


时世尊於道旁一树下,坐於阿难尊者所敷座已。白阿难尊者言,阿难,速往彼井取水来。阿难白佛言,大德世尊,今彼诸井,为荼那村婆罗门居士等,将草及谷壳,投入井中,满至井口,而共念言,秃头沙门等,当不得饮水。


乃至再说。


乃至三说。


佛告阿难尊者言,阿难,速往彼井取水来。阿难诺已,持鉢往取水。


尔时,阿难尊者往取水。见井水涌出,草及谷壳,冲出井外,井中水满,澄清不污,与井口齐,如新贮水。时阿难尊者念言,奇哉奇哉不可思议,如来有大神力,有大威力,我往取水,见井水涌出,草及谷壳,冲出井外,井中水满,澄清不污,与井口齐,如新贮水。


时阿难尊者取水,献世尊已,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奇哉奇哉,大德世尊,昔所未有,世尊有大神力,有大威力,我往井取水,见水涌出,草及谷壳,冲出井外,井中水满,澄清不污,与井口齐,如新贮水。请世尊饮此。请如来饮此。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随时有水,何事於井。佛断爱已,何事於水。


井经终

 

第十 优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憍赏弥国,瞿私多林住。时优填王幸御苑,王宫失火奢摩缚帝妃为首,与五百宫女,死於火中。


时朝时分,众多比丘,着衣持鉢,入憍赏弥都城托鉢,托鉢回,饭食讫,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优填王幸御苑时,王宫失火,奢摩缚帝妃为首,与五百宫女,死於火中。诸优婆夷,当生何趣,来生何处。世尊告言,诸比丘,彼诸优婆夷,有证预流果者,有证一来果者,有证不还果者。诸比丘,彼诸优婆夷非无证果而死。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一切众生,为痴所缚,现似圆满。一切愚者,有漏所缚,现似常住能观察者,则无忧恼。


优填经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菩提经之一。二、菩提经之二。三、欲经之一。四、欲经之二。五、菩提经之三。六、灭爱经。七、灭妄想经。八、大迦栴延经。九、井经。十、优填经。共十经。


第七品 小品终

 

第八品 波吒离村人品


第一 涅盘经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以涅盘法语,示诸比丘,明见受持,精进悦喜,诸比丘众,正定思维,一心念法,谛听於法。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比丘众,处则是有,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此世他世,日月二者,於处无有。


诸比丘众,我不说处。谓为有来,去住死生。处无依所,无有去所无有缘境,此是苦尽。


涅盘经之一终

 

第二 涅盘经之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以涅盘法语,示诸比丘,明见受持,精进悦喜,诸比丘众,正定思维,一心念法,谛听於法。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涅盘之位,无有爱欲,人所难见,是真实法,不轻易见,人能灭爱能知能见,则无忧恼。


涅盘经之二终

 

第三 涅盘经之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以涅盘法语,示诸比丘,乃至谛听於法。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比丘众,法原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而仍是有。


诸比丘众,若法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而仍是无,则舍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诸种种法。不能出现。


但以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诸种种法。而仍是有。以是之故弃舍不生,不住不造,乃至不作,诸种种法。出现於世。


涅盘经之三终

 

第四 涅盘经之四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以涅盘法语,示诸比丘,乃至谛听於法。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有爱有见,心必动摇。无爱无见,则无动摇,无有动摇,则得轻安既得轻安,则无所喜,既无所喜,则无来去,既无来去,则无死生,既无死生,则无此世,乃至他世,二世既无,则苦终尽。


涅盘经之四终

 

第五 纯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游行末罗国,至波婆城,在波婆城,锻工子纯陀之庵摩罗园住。时锻工子纯陀,闻世尊与大比丘众,游行末罗国,至波婆城,在波婆城自己之园住。即至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时世尊以法语开示纯陀,今明见受持,精进悦喜。锻工子纯陀受世尊法语开示,明见受持,精进悦喜已,白世尊言,大德世尊,请世尊及比丘众,明日受我供食。世尊默诺受供。时锻工子纯陀,知世尊诺已,即从座起,右绕作礼,辞世尊去。


时夜分过,锻工子纯陀,在其家中,设调众妙嚼食物,可食物,及栴檀树菇已。往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时,食物已备。尔时朝时世尊着衣持鉢,往锻工子纯陀家,而告之言,纯陀,汝将栴檀树菇供养我,诸嚼食物可食物,供养诸比丘。锻工子纯陀诺已,取栴檀树菇供养世尊,将嚼食物。可食物,供养诸比丘。


时(饭食讫),世尊告锻工子纯陀言,纯陀,汝取栴檀树菰残余食,埋於地中,我不见此界余人,乃至天界,魔界,梵界,诸众生,沙门娑罗门,人,天等众,能食此栴檀树菇,除如来外。锻工子纯陀诺已取栴檀树菇残余食,埋於地中,往见世尊。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世尊以法语开示纯陀,令明见受持,精进悦喜已,即从座起,却归本处。


尔时,世尊受锻工子纯陀供食已,即患大病,血痢剧痛,将近涅盘。


尔时世尊,正念正智,安忍不动。告阿难尊者言,阿难,汝来,我将往拘尸那罗城。阿难尊者,诺世尊言。


如是我闻。大德世尊,受锻工子纯陀供食已,病笃,近於涅盘。


世尊病笃,以食栴檀树菇故,世尊血痢,告言,我将往拘尸那罗城。


尔时世尊,路中至一树下,告阿难尊者言,阿难,速为我敷四重僧伽梨衣,我大疲乏,欲坐休息。阿难诺已,即为世尊敷四重僧伽梨衣世尊坐於阿难尊者所敷座,告阿难尊者言,阿难,速往取水来,我渴欲饮。阿难尊者白佛言,大德世尊,今现五百车辆,行过於水,水被轮碾,污浊水少,去此不远,有迦屈差河,河水清凉,岸层整齐,是可乐处,世尊可饮彼水,可沐浴身。如是再说,乃至三说。佛告阿难尊者,阿难,速往取水,我渴欲饮。阿难诺已,持鉢往取河水。


尔时,此河车轮碾过,污浊水少,阿难尊者往取,水即清满。时阿难尊者念言,奇哉奇哉,昔所未有,如来有大神力,有大威力,此河被车轮碾过,污浊水少,我来取水,水即清满。阿难尊者,以鉢取水讫,即往佛所。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奇哉奇哉,大德世尊,昔所未有,如来有大神力,有大威力,此河被车轮碾过,污浊水少,我往取水,水即清满。今请世尊饮,请如来饮。时世尊饮水讫。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往迦屈差河,入河就浴,饮讫,往庵摩罗林召纯陀尊者告言,纯陀,汝为我敷四重僧伽梨衣,我疲欲卧,纯陀尊者诺已,敷四重僧伽梨衣献佛。时世尊右胁累足,作狮子卧。正念正智,思惟起想。纯陀尊者,坐於佛前。


於後後时,达摩僧伽诃迦大师,作如是偈。时佛行至,迦屈差河河水澄美,无上导师,甚为疲乏,浴身饮水,已而出河,为比丘众,及人天众,之所围绕,有大德师,证圣法已,至庵摩林,告纯陀言,汝为佛敷,四重僧衣,佛疲欲卧,纯陀尊者,即速敷就四重僧衣,导师世尊,甚为疲乏,乃即卧下,纯陀尊者,坐於佛前。


尔时世尊,告阿难尊者言,阿难,当有人令锻工子纯陀悔恼,而告之言,慧命纯陀,此非汝利,汝得恶得,如来受汝供食,是最後供,以佛即入涅盘故。阿难,汝当止锻工子纯陀悔恼,而告之言。慧命纯陀,此是汝利,汝得善得,如来受汝供食,是最後供,以佛即入涅盘故。


慧命纯陀,我如是闻,我在佛前,有如是闻,有二种供食,其果相等,异熟相等,较他供养,有大果报。二种云何,一是供食已,如来证无上正等觉,一是供食已,如来入於无余涅盘。如是二种供食,其果相等,异熟相等,较他供食,有大果报。锻工子纯陀,已积集寿增长业,已积集丽色增长业,已积集生天业,已积集称誉增长业,已积集权势增长业。阿难,汝当如是止锻工子纯陀悔恼。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布施者,必得大福。自调御者,必无怨执。诸善巧者,则能舍恶既舍恶已,能入涅盘。以能灭尽,贪瞋痴故。


(注:栴檀菇,泰文本译为乳猪,原文有猪、菇、笋等义。又近证实佛世当地人无吃猪肉者,又多素食。据汉译长阿含游行经,译为栴檀树耳,即附生於栴檀树之天然菇,日译作栴檀树茸,义同菇。)


纯陀经终

 

第六 波吒离村人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往游行至摩竭陀国波吒离村,波吒离村优婆塞优婆夷,闻世尊与大比丘众往摩竭陀国游,至波吒离村。尔时,波吒离村优婆塞众,往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请世尊受我等供养休息堂。世尊默然承诺,时波吒离村优婆塞,知佛诺已,即从座起,右绕作礼,往休息堂,敷应敷物,设上座安水瓶,及备胡麻油灯已,即往佛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休息堂敷设已,设上座,安水瓶,备胡麻油灯已。请佛知时,今正是时。尔时,朝时,世尊着衣持鉢,与比丘众,往休息堂,佛洗足已,入休息堂,面向东方,乃至诸比丘众,洗足已,入休息堂,坐倚壁,面向东方,围绕世尊。乃至波吒离村优婆塞众,洗足已,入休息堂,坐倚前壁,面向西方,围绕世尊。


尔时,世尊告波吒离村诸优婆塞众言,诸居士。污戒者之破戒,有五种患难。何等为五,谓污戒者,於现世破戒,以放逸故,必失大财用,此是污戒者破戒第一种患难。


复次,污戒者之破戒,恶名散布,此是污戒者破戒第二种患难。


复次,污戒者之破戒,入於大众,所谓国王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则不勇敢,惭耻行进,此是污戒者破戒第三种患难。


复次,污戒者之破戒,迷惑致死,此是污戒者破戒第四种患难。


复次,污戒者之破戒,命终堕入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此是污戒者破戒第五种患难。


诸居士。污戒者之破戒,有如是五种患难。


诸居士,持戒者之净戒,有五种功德。


何等为五,谓持戒者,於现世净戒,以不放逸故,必得大财用,此是持戒者净戒第一种功德。


复次,持戒之净戒,称誉遍起,此是持戒者净戒第二种功德。


复次,持戒者之净戒,入於大众,所谓国王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则大勇敢。无有疚愧,而入大众,此是持戒者之净戒第三种功德。


复次,持戒者之净戒,不迷惑死,此是持戒者之净戒第四种功德。


复次,持戒者之净戒,必生善趣,天界。此是持戒者之净戒第五种功德。


尔时,世尊以法语,令波吒离城优婆塞众,明见受持,精进悦喜已时夜分过久,佛即告言,优婆塞,夜分过久,汝等当知,今正是时。时波吒离优婆塞众,甚深悦善,佛所开示,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辞佛却去,时优婆塞众去已,世尊即入室。


尔时,摩竭陀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婆沙迦罗)。将在波吒离村建城,防卫跋闍诸王,时守护波吒离村众多百千天众,诸大位天,则其大位王之王臣,倾心於其地,建立住家。诸中位天,则其中位王之王臣,倾心於其地,建立住家。诸小位天,则其小位王之王臣,倾心於其地,建立住家。世尊以清净天眼,超诸人眼,见彼守护波吒离村多百千天众,诸大位天,乃至有诸小位天,则其小位王之王臣,倾心於其地建立住家。时夜既明,世尊问阿难尊者言,阿难,谁将在波吒离村建城。阿难尊者答言,大德世尊,摩竭陀国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将在波吒离建城,防卫跋闍诸王。


佛言,阿难,摩竭陀国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与三十三天诸天众会议,将在波吒离建城,防卫跋闍诸王。我以清净天眼,超诸人眼,见诸守护波吒离城众多百千天众,诸大位天,乃至诸小位天,则其小位王之王臣,倾心於其地,建立住家。阿难,此处将为圣者。及商贾通运上会集所。波吒离城将有三难,火难,水难,离间难。


时摩竭陀国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来至佛所,问讯佛已,却立一旁,而白佛言。瞿昙大德,及比丘众,请受我等今日供食。世尊默然受请,时摩竭陀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知佛受请,即返其家,於其家中,设精妙嚼食物,可食物已。往告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时,供食备已。尔时朝时,世尊与诸比丘,着衣持鉢,至摩竭陀国大臣,名须尼及禹舍家,坐於上座,时摩竭陀国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以佛为首,及比丘众,自手供养嚼食物,可食物。时世尊饭食讫,缩手出鉢,摩竭陀国大臣须尼陀及禹舍,坐於低座,世尊以是偈,随喜摩竭陀国大臣须尼陀及禹舍。

 
贤种性人, 住居地已, 则当供养, 彼有戒人, 自调御人,


行梵行人, 应当供养- 彼地天众。 天众受彼, 贤种性人,


供养恭敬, 则恭敬彼, 贤种性人, 如母护子, 善福增上。


时世尊唱随喜偈已,即从座起,却行而去。时摩竭陀国大臣,名须尼陀及禹舍,随世尊後,而自念言,今日,瞿昙沙门,行出何门,彼门则名为瞿昙门,渡恒河处,则名为瞿昙渡,时恒河水满(河岸)。可供鸦饮,有诸人众,或在求舟,或在求筏,或在作桴,欲到彼岸。而佛世尊,与比丘众,如壮士屈伸臂顷,於恒河此岸,而到彼岸。


世尊见诸人众,或在求舟,或在求筏,或在作桴,欲到彼岸。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人若求渡,轮回之河,及爱欲池。彼众必造,圣道之桥,不着诸等色欲之泥,乃得渡过。欲过小河,犹当作桴。佛及弟子,是有慧者,无有诸桴,亦能渡河。


波吒离村人经终

 

第七 岐路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与随僧那伽娑摩罗,往憍萨罗国。那伽尊者途中见岐路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此是道,请同行此道。世尊告那伽尊者言,那伽娑摩罗,此是道,同行此道,如是再说,乃至三说。而那伽尊者,仍白佛言,此是道,请同行此道,乃至三说。佛告那伽尊者言,那伽娑摩罗,此是道,同行此道。


尔时,那伽尊者即取世尊衣鉢,置於其处,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此是衣鉢。说已却去,那伽尊者,行去彼道,在道中遇贼,打踢那伽尊者,破鉢裂衣。时那伽尊者。持破鉢破衣而回,至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经彼道中遇贼。打踢我身,破鉢裂衣。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诸有智者,与无智者,混同行往,而能弃舍,(无智者人),不善知者。犹如苍鹭,以水混乳,而与之饮,彼能饮乳,而弃舍水。


岐路经终

 

第八 毗舍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住。时鹿母毗舍佉所爱喜之孙死,鹿母毗舍佉,衣发濡湿,於午时分,到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佛问鹿母毗舍佉言,毗舍佉,汝何处来,衣发濡湿,於午时分而来至此。鹿母毗舍佉言,大德世尊,我可爱喜之孙死,以此之故,我衣发濡湿,於午时分,而来至此。


佛言,毗舍佉,汝望得子孙,如舍卫城人数否。答言,大德世尊,我望得子孙,如舍卫城人数。


佛言,毗舍佉,舍卫城人,每日死去若干。


答言,大德世尊,舍卫城人,每日死去或十人,或九人,或八人,或七人,或六人,或五人,或四人,或三人,或二人,或一人。


佛言,毗舍佉,於汝意云何,如是汝当或时或处,衣发濡湿否。


答言,大德世尊,不如是也,如是众多子孙,我已足也。


佛言,毗舍佉,有百爱者,有百苦。有九十爱者,有九十苦。有八十爱者有八十苦。有七十爱者,有七十苦。有六十爱者,有六十苦。有五十爱者,有五十苦。有四十爱者,有四十苦。有三十爱者,有三十苦。有二十爱者,有二十苦。有十爱者,有十苦。有九爱者,有九苦。有八爱者,有八苦。有七爱者,有七苦。有六爱者,有六苦。有五爱者有五苦。有四爱者,有四苦。有三爱者,有三苦。有二爱者,有二苦。有一爱者,有一苦。无有爱者,则无有苦。我说彼人,无有忧悲,无有漏垢,无有痛苦。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世间众多,忧悲苦恼。以爱着生,或色身故。无有众生,及无色身则众生无-忧悲苦恼。以此之故,不爱着於,世世众生,及色身者,必得安乐,无有忧悲。以此之故,望无忧悲,及垢漏者。不应爱着,世世众生,及其色身。


毗舍佉经终

 

第九 陀骠经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住。尔时陀骠摩罗子尊者至世尊所,礼世尊已,却坐一旁,而白佛言,大德如来,今时,是我般涅盘时。佛言,陀骠,汝当知时,今正是时。


时陀骠尊者,即从座起,右绕世尊,礼拜佛已,上昇虚空,於虚空中,结跏趺坐,入火大定,而般涅盘。


时陀骠尊者,上昇虚空,於虚空中,结跏趺坐,入火大定,而般涅盘,躯体火焚,而无余灰,亦无余煤,如焚醍醐,及胡麻油,无有余灰,无有余煤。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色身坏已,想已灭已,诸爱冷已,诸行寂已,识无住所。


陀骠经之一终

 

第十 陀骠经之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祗陀林,给孤独长者园住。尔时,世尊,召诸比丘,诸比丘诺世尊已,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陀骠上昇虚空,於虚空中,结跏趺坐,入火大定,而般涅盘,躯体火焚,而无余灰,亦无余煤,如焚醍醐,及胡麻油,无有余灰,无有余煤。


尔时世尊,如是知已,而自说言。


无漏者趣,得正解脱,越诸欲河,得不动乐。无能得知,犹如火趣焚於铁盆,铁工锥炼,灭尽无余,不能得知。


陀骠经之二终


本品共摄经:一、涅盘经之一。二、涅盘经之二。三、涅盘经之三。四、涅盘经之四。五、纯陀经。六、波吒离村人经。七、岐路经。八、毗舍佉经。九、陀骠经之一。十、陀骠经之二。


第八 波吒离村人语品终


自说经共摄品:第一、菩提品。第二、目真邻陀品。第三、难陀品。第四、弥希品。第五、苏那品。第六、生盲品。第七、小品。第八、波吒离村人语品。共八十经。共八品。佛以离垢眼,妙说开演,诸信心智者,称本品为自说经。


自说经终


(注:自说亦译感兴,原文有感叹,或感言,或感慨而自言之之意。)

 

小部经

  
第四 如是语经


归命应供,正等觉,佛,世尊。

 

第一集 第一品


第一 贪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一法云何,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所谓贪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之人, 真知贪欲, 令诸众生, 堕入恶趣, 而能断之, 既能断已,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瞋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一法云何,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所谓瞋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之人, 真知瞋恚, 令诸众生, 堕入恶趣, 而能断之, 既能断已, 不再来生。


第二经终

 

第三 痴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一法云何,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所谓痴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之人, 真知愚痴, 令诸众生, 堕入恶趣, 而能断之, 既能断已,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三经终

 

第四 忿经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一法云何,诸丘比,汝等能断一法,所谓忿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之人, 真知忿怒, 令诸众生, 堕入恶趣, 而能断之。 既能断已,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四经终

 

第五 覆经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一法云何,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所谓覆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之人, 真知覆藏, 令诸众生, 堕入恶趣, 而能断之, 既能断已,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慢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一法云何。诸比丘,汝等能断一法,所谓慢法,我说汝等,是证不还果者,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之人, 真知我慢, 令诸众生, 堕入恶趣, 而能断之, 既能断已,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终

 

第七 一切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所应知法,不遍知所应遍知法,不令心弃舍,乐着真知法,遍知法,则不能断轮廻烦恼,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真知所应真知法,遍知所应遍知法,令心弃舍乐着真知法,遍知法,则是能断轮廻烦恼,则是能令苦尽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知三界中, 诸一切法, 不着身法, 既知三界, 一切法已, 则超诸苦。


第七经终

 

第八 慢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不遍知慢,不令心弃舍。乐着慢,不能断慢,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真知遍知慢,令心弃舍乐着慢,能断慢,则是能令苦尽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众生, 慢所结合, 慢所缚着, 喜乐後有, 不遍知慢, 当再来生。

 
有诸众生, 能舍於慢, 行断慢法, 是彼有情, 能伏慢缚, 善能超越, 一切漏缚。


第八经终

 

第九 贪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不遍知贪,不令心弃舍,乐着於贪不能断贪,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能真知遍知贪,能令心弃舍乐着贪,能真断贪,则是能令苦尽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正知, 贪令众生, 堕入恶趣, 即能弃舍, 既弃舍已, 於一切时,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九经终

 

第十 瞋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说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不遍知瞋。不令心弃舍乐着於瞋,不能断瞋,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能真知遍知瞋,能令心弃舍乐着瞋,能真断瞋,则是能令苦尽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正知, 瞋令众生, 堕入恶趣, 即能弃舍, 既弃舍已, 於一切时,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之二终


本品摄经。共:一、贪经之一。二、瞋经之一。三、痴经。四、忿经。五、覆经。六、慢经之一。七、一切经。八、慢经之二。九、贪经之二。十、瞋经之二。

 

第一集 第二品


第一 痴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不遍知痴,不令心弃舍,乐着於痴不能断痴,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能真知遍知痴,能令心弃舍乐着痴,能真断痴,则是能令苦尽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正知, 痴令众生, 堕入恶趣, 即能弃舍, 既弃舍已, 於一切时,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忿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不遍知忿,不令心弃舍,乐着忿,不能断忿,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能真知遍知忿,能令心弃舍乐着忿,能真断已,则是能令苦尽者。


如来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正知, 忿令众生, 堕入恶趣, 即能弃舍, 既弃舍已, 於一切时,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二经终

 

第三 覆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不真知不遍知覆,不令心弃舍,乐着覆,不能断覆,则是不能令苦尽者。诸比丘,比丘能真知遍知覆,能令心弃舍乐着覆,能真断覆,则是能令苦尽者。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明见正知, 覆令众生, 堕入恶趣, 即能弃舍, 既弃舍已, 於一切时, 不再来生。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三经终

 

第四 痴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以智随观,不见别有一法,能令众生长时驰骋流转,如无明盖者。诸比丘,众生为无明所覆盖,长时驰骋流转。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无有一法, 能覆众生, 长时流转, 有如痴法。   圣弟子众,   弃舍痴法,


灭黑暗聚。 圣弟子众, 不再流转。 无明为因, (而入轮廻), 於圣弟子, 必不能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四经终

 

第五 爱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以智随观,不见别有一法,能令众生,长时驰骋流转,如爱结者。诸比丘,众生为爱结所缚,长时驰骋流转。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众生以爱, 为唯一友, 故长流转, 不能超越, 生死轮廻。

 
比丘等众, 见苦之患, 生於爱欲, 而能断爱, 正念无着, 则无轮廻。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有学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在有学地,未证阿罗汉道,欲得瑜伽无上安稳。我以智随观,不见别有一法,如内强缘心,如理作意者。诸比丘,比丘能如理作意,则能舍离诸不善法,能增上修习善法。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别无有法, 如内强缘, 如理作意, 於有学僧, 为最上利。

 
比丘当住- 如理作意, 证涅盘果, 灭尽诸苦。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之一终

 

第七 有学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在有学地,未证阿罗汉道,欲得瑜伽无上安稳。我以智随观,不见别有一法,如外强缘,有善知识者。诸比丘比丘有善知识,则能舍离不善法,能增上修习善法。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比丘众, 有善知识, 而能亲近, 随顺恭敬, 服从作持,


善知识语, 正念正知。 如是比丘, 则能次第, 脱尽缚着。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七经之二终

 

第八 破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世间有一法。既生起已,於众多众生,为不利益,於众多众生,为不安乐,於众多众生,为大灾祸。为诸人天所不利益,所苦。彼法云何,所谓破和合僧。诸比丘,僧既破和合已,则互相诤论,互相诃责,互相轻蔑,互相驱逐。以僧破和合故,未敬信者,当不敬信,已敬信者,当有少分,另有变易。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破和合僧, 必堕恶趣, 入於地狱, 永刼受苦。

 
彼和合僧, 乐於共住, 住於正法, (因被破故), 则失瑜伽,


安稳之处。 (以此之故), 破和合僧, 必堕地狱, 永劫烧煎。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八经终

 

第九 悦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世间有一法,既生起已,於众多众生,为多利益,於众多众生,为多安乐。於众多人天,为多所利益,为多所乐。


彼法云何,所谓僧和合,诸比丘,僧和合已,则不相诤论,不相诃责,不相轻蔑,不相驱逐。以僧和合故,未敬信者,则当敬信,已敬信者,则增上敬信。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和合共住, 则生喜乐, 能护资彼, 令彼和合, 住於正法,


不失瑜伽, 安隐之处。 能令诸众, 和合住者, 当生天上, 永劫受乐。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九经终

 

第十 人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自心观,世间有一类人心,是污浊心。如是之心,若在此时,彼人死去,则被业迫入地狱,如被弃物,所以者何因心污故。


诸比丘,以心污故,有诸众生,身坏命终,必堕不幸趣,恶趣,堕处,地狱。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人类, 佛知其心, 污浊不堪。 於佛住处, 而为比丘, 作预言说, 若在此时,


彼寿命终, 当堕地狱, 因彼心污, 如被弃物。 彼诸众生, 堕入地狱。 因心污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终

 

第二品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痴经之一。二、忿经。三、覆经。四、痴经之二。五、爱经。六、有学经之一。七、有学经之二。八、破经。九、悦经。十、人经

 

第一集 第三品


第一 定心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自心观,知世间有一类人心,是清净心。如是之心,若在此时,彼人死去,则被业导往天界,如被请来,所以者何,因心净故。有诸众生,身坏命终,必生善趣天界。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人类, 佛知其心, 清净澄洁, 於佛住处, 而为比丘,  作预言说, 若在此时,


彼寿命终, 当生善趣, 因彼缘净, 如被请来。 有诸众生, 生於天界。 因心净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福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勿畏福,福是乐之名,可希可欲,可爱可乐。我於长时作福,故我长时受福。我修慈心七年,不来此世,七成坏劫。诸比丘,於坏劫时,我在梵天之光音天。於成劫时,我在梵天宫。诸比丘,我住梵天时,是大梵王,是极大者,不可降伏者,如实见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者。随意所作,住於梵天宫。诸比丘,我三十六生为诸天之王,帝释桓因。更几百次为正法王,为大法王,四海为境最上胜者,人民安乐,七宝成就。其他城主,更无待说。诸比丘,我自思惟,我以何异熟果报,而有如是大神力,有如是大威力。诸比丘我自思惟,我以三异熟果报故,有如是大神力,有如是大威力。所谓一、布施。二、调御。三、守护。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族姓子, 欲得利益, 应增上福, 则得其乐。 所谓布施,


寂静慈心, 贤者修习, 如是三已, 得生无害- 安乐世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二经终

 

第三 二种利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一法,若比丘修习增长,则得二种利,一是现在利,一是未来利。云何一法。谓於一切善法,住不放逸。此之一法,比丘修习增长已,则得二种利,一是现在利,一是未来利。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智者赞叹, 於诸福业, 住不放逸。 不放逸已, 则得二利,


谓现在利, 及未来利。 智者告言, 因此二利, 而为贤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二种利经终

 

第四 毗补罗山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人既永劫生死流转,则其身骨,骨堆骨聚,若积集之,而不损坏,则是大聚,犹如毗补罗山。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正等觉佛, 作如是语, 一人一劫, 所积身骨, 有如大山。 正等觉佛,
 

说有如彼, 毗补罗山, 高於灵山。 人能见谛, 所谓苦谛, 苦生之谛, 灭苦之谛,


八支圣道, 以正智慧, 息苦之谛。 如是之人。 极於七生, 得尽苦际, 以结尽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四经终

 

第五 知而故作妄语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人犯一法已,我说彼於诸余恶法,则必行之。云何一法,谓知而故作妄语。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众生妄语, 犯此法已, 於再来世, 无不再犯。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布施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若众生,能如我所知平等行施果报,众生则不与不食。而悭吝污心,不覆盖彼众生心。彼众生得最後一抟食,一口食,亦不自食,以有受施者故。诸比丘,但以众生,不能如我所知行平等施果报,以此之故,众生不与而食,悭吝污心,覆盖彼人。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众生能知, 如我所知, 平等施果, 是大果报。 诸众生等,


则灭悭吝,  染污之心。 而以净心, 随时修行。 於圣者施, 得大果报。

 
又诸施主, 行於应施, 则於人间, 而生天界,


满於诸欲, 无有悭吝, 天界爱乐, 获平等施, 之大果报。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终

 

第七 慈修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诸福业,以有漏依为因,则其所值,不及慈心解脱十六分之一。慈心解脱,掩蔽彼福。彼福犹如星光,所有星光不及月光十六分之一。月之光辉,覆盖彼星,亦复如是,诸比丘,亦如雨季最後月,月轮上昇,灭诸黑暗,光明遍照。诸比丘,亦如晨星於夜尽分,光明遍照。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有智人, 修无量慈, 则诸怨结, 因慈观故, 而为减少。

 
若无害心, 而修慈心, 则名善人, 以修慈心, 是圣行者, 得大福故。

 
有诸仙人, 为诸众生, 而行祭祀, 马祭, 人祭, 强饮, 昇座。 无闩等祭,
 

如是等福。 不及有人, 修於慈心, 十六之一。 (一切星光, 不及月光, 十六之一)。


 
有慈心人, 於诸众生, 不自手杀, 不教他杀,


不自克彼, 不教他充, 如是之人, 无有怨执, 以无因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七经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定心经。二、福经。三、二种利经。四、毗补罗山经。五、知而故妄语经。六、布施经。七、慈修经。


第三品终


本集共有二十七经,本品有七经,合前二十经也。


第一集终

 

第二集 第一品


第一 比丘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成就二法,则现在世有苦,有患有恼,复有焦虑。死後恶趣可期。云何二法,谓一是不守护诸根,一是食不知量。诸比丘,比丘成就如是二法,则现在世有苦,有患有恼,复有焦虑,死後恶趣可期。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比丘, 不守护眼, 耳鼻舌身, 意等根门, 食不知量, 不制诸根。 如是比丘, 


则必有苦, 身苦心苦, 身被火烧, 谓苦火烧, 心被火烧, 谓苦火烧, 日夜受苦。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比丘经之一终

 

第二 比丘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成就二法,则现在世安乐,无患无恼,复无焦虑,死後善趣可期。云何二法。谓一是守护诸根门,一是食而知量,诸比丘,比丘成就如是二法,则现在世安乐,无患无恼,复无焦虑,死後善趣可期。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比丘, 守护於眼, 耳鼻舌身, 意等根门, 食而知量, 制伏诸根。 如是比丘,


则必安乐, 身心安乐, 身无火烧, 谓无苦火, 心无火烧, 谓无苦火, 日夜安乐。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比丘经之二终

 

第三 焦恼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二法,是焦恼因。云何二法,谓现世有诸人众,不作善事,不作善(灭恶),不作无畏(苦畏。轮廻畏)之福。而唯作恶,作粗不善业,作大不善业。如是之人,自焦恼言,我无作善自焦恼言,我唯作恶。


诸比丘,如是二法,是焦恼因。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劣智人, 今身语意, 行诸恶行, 及不善业,


不作善业, 唯作不善, 身坏命终, 必堕地狱。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焦恼经终

 

第四 无焦恼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二法,是无焦恼因。云何二法,诸比丘,谓现世有诸人众,作诸善事,作善(灭恶),作无畏福,不作恶,不作粗不善业,不作大不善业。如是之人,无焦恼言,我已作善,无焦恼言,我无作恶,诸比丘,如是二法,无焦恼因。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智之人, 令身语意, 行诸善行,


及诸善业, 唯大作善, 身坏命终, 必生天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无焦恼经终

 

第五 戒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若人成就二法,则其自业,迫其入地狱,如被弃舍。云何二法,谓一是恶戒,一是恶见。诸比丘,若人成就如是二法,则其自业。迫其入地狱,如被弃舍。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劣智之人, 成就二法, 一是恶戒,


一是恶见。 如是之人, 身坏命终, 当堕地狱。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戒经之一终

 

第六 戒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若人成就二法,则其自业,引其生天,如彼礼请。云何二法,谓一是善戒,一是善见。诸比丘,若人成就如是二法则其自业,引其生天,如被礼请。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智之人, 成就二法, 一是善戒,


一如善见。 如是之人, 身坏命终, 必生天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戒经之二终

 

第七 勤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无勤无愧,不能证正觉,不能涅盘,不能证最上瑜伽安稳处法。诸比丘,比丘有勤有愧,能证正觉,能涅盘,能证最上瑜伽安稳处法。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比丘无勤, 无愧懒惰, 下勤多睡, 无惭不敬。 如是比丘, 不能悟证, 最上正觉。

 
有智比丘, 有慧有禅, 有愧有勤, 行不放逸, 断生老结, 於现生中, 必证正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勤经终

 

第八 无诈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住於梵行,不当诡诈而住,不当矫妄而住,不当为利养恭敬称誉而住。不当自念,人当如是知我而住。诸比丘,比丘住於梵行,当为律仪及为舍离而住。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陀世尊, 演说梵行, 为住律仪,


为诸舍离, 灭二世患, 达涅盘岸。


(注:二世患,现世及来世之渴爱杂染。)

 
如是之道, 诸佛已行。 诸人等众, 当依佛说,


行於梵行。 如是诸人, 行佛所教, 必尽苦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无诈经之一终

 

第九 无诈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住於梵行,不当诡诈而住,不当矫妄而住不当为利养恭敬称誉而住。不当自念,人当如是知我而住。


诸比丘,比丘住於梵行。当为真知及遍知而住。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彼佛世尊, 演说梵行, 为住真知, 为住遍知, 灭二世患, 达涅盘岸。

 
如是之道, 诸佛已行, 诸人等众, 当依佛说,


行於梵行, 如是之人。 行佛所教, 必尽苦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无诈经之二终

 

第十 欢喜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若比丘成就二法,则於现世有,大安乐,有大欢喜,如理精勤,灭诸有漏。云何二法,谓一是忧畏诸苦警觉,一是如理精勤警觉。


(注:忧畏诸苦,即畏三世之生老病死苦。)


诸比丘,比丘成就如是二法,则於现世,有大安乐,有大欢喜,如理精勤,灭诸有漏。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智比丘, 有勤有慧, 以慧正观, 忧畏诸苦, 警觉而住,


如是常住, 如理精勤, 寂静不慢, 方便息心, 得尽苦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欢喜经终


本品总摄经。共:一、比丘经之一。二、比丘经之二。三、焦恼经。四、无焦恼经。五、戒经之一。六、戒经之二。七、勤经。八、无诈经之一。九、无诈经之二。十、欢喜经。共十经。

 

第二集 第二品


第一 寻思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佛世尊,常行二寻思,谓一是安稳寻思,一是寂静寻思。


诸比丘,如来以无害为喜乐,喜乐於无害,如是,是如来寻思。以无害为喜乐者,喜乐於无害。当常作如是念,我不害彼诸有怖畏众生及诸无怖畏众生。(怯弱众生及凶恶众生)


诸比丘。如来以寂静为喜乐,喜乐於寂静,如是,是如来寻思。以寂静为喜乐者,喜乐於寂静,当常作如是念,我已弃舍不善业。


诸比丘。以此之故,汝等当以无害为喜乐,喜乐於无害。如是,是汝等寻思。以无害为喜乐者,喜乐於无害,当常作如是念,我不害彼诸有怖畏众生,及诸无怖畏众生。


诸比丘,汝等当以寂静为喜乐,喜乐於寂静,如是,是汝等寻思,以寂静为喜乐者,喜乐於寂静,当常作如是念,我已弃舍不善业。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如来佛陀, 降伏诸魔, 有二寻思, 一是安稳, 一是寂静。

 
我说牟尼, 灭除黑暗, 到於彼岸, 得大利益。 是诸佛陀, 正等正觉,
 

所能到达, 有力无漏, 越轮回苦, 尽渴爱法, 得最後身, 能弃舍魔, 达老彼岸。

 
有慧世尊, 有真实眼, 无有忧患, 登慧法宫, 见诸人众,


不既超越, 诸忧患苦, 生老所覆, 如具眼人, 登於高山, 见山下人。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说法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佛陀,有二种说法差别,云何二种,谓一是汝等当见恶是恶,一是汝等见恶是恶已,当厌,当离,当离脱於恶。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佛陀,有如是二种说法差别。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汝等当见, 如来佛陀, 慈悯众生, 差别说法。

 
如来佛陀, 慈悯众生, 已演说已, 令汝见恶, 见已离脱, 离脱恶已, 则苦终尽。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二经终

 

第三 明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无明是导引不善业,而继之无惭无愧。诸比丘明是导引善业,而继之有惭有愧。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此世他世, 等等恶趣, 无明为根, 贪欲所造, 有恶欲人, 无惭无愧, 而有恶生,


因恶之故, 堕入地狱。 以此之故, 汝等比丘, 当断欲贪, 及彼无明。 令明生长, 则断恶趣。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三经终

 

第四 慧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众生缺少圣慧,名最缺少。如是众生,於现生中,住於苦聚,有患有恼,复有焦虑,身坏命终,恶趣可期。


诸比丘,众生不缺少圣慧,名不缺少,如是众生,於现生中,住於乐聚,无患无恼,复无焦虑,身坏命终。善趣可期。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缺圣慧故, 执於名色, 见人天界, 执为是真。

 
灭漏之慧, 於世最胜, 慧能正知, 能灭生有。

 
诸人天众, 皈依佛陀, 正等觉者, 有智有慧, 得最後身。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四经终

 

第五 法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二白法,能护世间。云何二法,谓一是惭,谓一是愧。诸比丘。此二白法,不护世间,则此世间,无有生母,伯母,叔母阿闍黎妻或师尊妻,(等等差别)。世间混乱,有如山羊,羊鸡,猪,狗狼(之羣居)。诸比丘,以二白法,护世间故,故有生母,伯母,叔母,阿闍黎妻或师尊妻,(等等差别)。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若诸众生, 於一切时, 无惭无愧。 失白法根, 必再生死。

 
有诸众生, 於一切时, 有惭有愧, 如是众生, 梵行增长, 住於寂灭, 亦尽後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无生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法尔无生,无後有。无作,无为,而是有故。


诸比丘,若法尔无生,无後有,无作,无为。而是无故,则解脱於法尔有生,有後有,有作,有为之法,不出现世间。


诸比丘,以法尔无生,无後有,无作,无为,而是有故,故解脱於法尔有生,有後有,有作,有为之法,出现世间。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生有有, 有作有为, 是无定法, 堕在老死, 是病之巢, 危脆不堪, 贪欲为因, 不应悦彼,


应弃舍之, 而住静息。 无疑有定, 无生无起, 无忧无染, 灭诸苦法, 诸行寂灭, 是最安乐。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终

 

第七 界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此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二涅盘界,云何二界。谓一是有余依涅盘界,一是无余依涅盘界。


云何是有余依涅盘界,谓比丘住如是律戒,是漏尽阿罗汉,住尽梵行,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证自义已,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如是比丘,仍受用喜不喜境,受用苦乐,以彼五根未败坏故,五根仍安立故。


诸比丘,彼比丘贪灭已,瞋灭已,痴灭已,我说是有余依涅盘界。


诸比丘,云何是无余依涅盘界,谓比丘住如是律戒,是漏尽阿罗汉住尽梵行,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证自义已,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彼比丘於爱漏所生一切诸受,不复喜乐,是(寂灭)清凉者。诸比丘,如是,我名为无余依涅盘界。诸比丘,如是,是二涅盘界。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二涅盘界, 世尊依於, 无爱见眼, 而为宣说。

 
一涅盘界, 是现在法, 名有余依, 以尽诸爱, 不再有故。

 
一涅盘界, 尽於未来, 灭一切有, 名无余依。

 
有诸众生, 知无为道, 心得解脱, 不再生有, 如是之人,


乐於漏尽, 涅盘之界, 证坚固法, 是安住者, 舍一切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七经终

 

第八 独居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当以独居为悦乐,悦乐独居,心住於止,常住於禅,成就於观,增长空处。


诸丘丘,汝等当以独居为悦乐,悦乐独居,心住於止,常住於禅,成就於观,增长空处。如是,则可期得二果,谓一是现法阿罗汉果,一是有取之不还果(有烦恼余依)。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能令心寂, 有慧自护。 不见诸欲,


则见正法, 乐不放逸, 见放逸患,
 

如是之人, 不退於道, 近於涅盘。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八经终

 

第九 学处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汝等当於学处,有大胜利(戒学定学慧学增上)有最上慧,有坚固解脱,有最大智(四念处观)。


诸比丘,若汝等於学处,有大胜利,有最上慧,有坚固解脱,有最大智。如是则有二果可期,谓一是现法阿罗汉果,一是有取之不还果(有烦恼余依)。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学处圆满, 不缺於法, 有大智慧, 见生灭尽, 得最後身,


是断魔者, 达老彼岸。 以此之故, 诸比丘众, 当悦於禅,


心住等持, 有正精进, 见生灭尽, 能伏魔军, 达死彼岸。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九经终

 

第十 觉悟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应精勤求悟,正念,正知,等持,悦豫。於一切时,住於胜观,明见善业。


诸比丘,若比丘精勤求悟,正念,正知,等持,悦豫。於一切时,住於胜观,明见善业。如是则有二果可期,谓一是现法阿罗汉果,一是有取之不还果(有余依烦恼)。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汝诸醒者, 当听是语。 汝诸睡者, 当即醒觉。


从睡而醒, 是最胜人, 以诸醒者, 无所畏故。

 
诸醒觉者, 正念正知, 等持悦豫, 随时胜观。 有妙三昧, 能灭诸暗, 以此之故,


比丘当醒, 比丘当勤, 以慧护身, 常住禅定, 断生老漏, 於此生中, 证无上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终

 

第十一 无幸处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二种人,当生无幸处,当生地狱,以不舍恶行故。云何二种,谓一是非梵行者,而自称是梵行者,一是以无根非梵行,诽谤彼圆满清净梵行者。


诸比丘,如是二种人,当生无幸处,当生地狱。以不舍恶行故。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妄语之人, 必堕地狱, 作恶业者, 而言不作。 如是二人,


俱堕地狱。 此二种人, 是恶业人, 身坏命终, 同生一界。

 
又诸人等, 袈裟缠颈, 而行恶法, 不自调制, 此等恶人, 必堕地狱。
 

以恶业故, 食热铁丸, 犹胜於彼。 诸污戒人, 食诸村人, 所供抟饭。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一经终

 

第十二 见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诸人天,障於二见,或执着而住,或超过而去。具眼目者,则能见之。


诸比丘,有诸人天,云何执着而住。


诸比丘,有诸人天。以後有为悦乐,悦乐後有,享乐後有。如来说彼,灭後有法,诸人天心,不踊跃,不信受,不安住,不皈命。诸比丘,诸人天,如是执着而住。


诸比丘,有诸人天,云何超过而去。


诸比丘,有诸人天,以後有为可恼,可惭可厌。悦乐於灭,而作是言,大德,此身死後,则断灭,则坏失,不再生,此是安稳,此是最胜,此是真实。诸比丘,有诸人天,如是超过而去。


诸比丘,如何是具眼目者,


诸比丘,比丘於律仪中,见五蕴生,见五蕴生已,而行厌离,弃舍於欲,而灭五蕴。诸比丘,具眼目者,如是而见。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圣者弟子, 见五蕴生, 而能如实, 超越五蕴,


则能如实, 向於涅盘, 以有爱尽, 得解脱故。

 
圣者弟子, 知五蕴生, 而离爱有, 有与非有, 则彼比丘, 不再来生, 灭後有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二经终


一、寻思经。二、说法经。三、明经。四、慧经。五、法经。六、无生经。七、界经。八、独居经。九、学处经。十、觉悟经。十一、无幸处经。十二、见经。共十二经。


第二集 第二品终

 

第三集 第一品


第一 不善报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不善根,云何是三,谓一是贪不善根,二是瞋不善根,三是痴不善根。诸比丘,如是,是三种不善根。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若人有此, 贪瞋痴等, 则有侵害。 彼恶心者, 犹如幼竹, 侵害母竹。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界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界。云何是三,谓一是色界,二是无色界,三是灭界。诸比丘,如是。是三种界。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知色界者。 不住无色, 而向灭界, 如是之人, 能舍死亡。

 
正等觉佛, 无有诸漏, 住不死界, 於名身中, 无有住着, 舍弃依着, 无忧无垢。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二经终

 

第三 受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受,云何是三,谓一是乐受,二是苦受,三是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如是,是三种受。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之弟子, 专念遍知, 住於正念, 明见於受,


知受之生, 则能明知, 灭受之法, 及尽受道。

 
有比丘众, 以尽受故, 无复有欲, 入於涅盘。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三经终

 

第四 受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受,云何是三,谓一是乐受,一是苦受,一是不苦不乐受。


诸比丘,当见乐受是苦,当见苦受是箭,当见不苦不乐受是无常。


诸比丘,若比丘见乐受是苦,见苦受是箭,见不苦不乐受是无常。我说是比丘,是正见圣者,已断爱欲,越诸结缚,已尽苦际,以能正舍我慢故。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比丘, 见乐是苦。 见苦是箭。 不苦不乐, 见是无常。 如是比丘,
 

是正见者, 解脱於受, 如是比丘, 达於神通, 已寂已越, 是名牟尼。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四经终

 

第五 求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求,云何是三,谓一是欲求,一是後有求,一是梵行求,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求。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之弟子, 专念遍知, 住於正念, 明见於求,


知求之生, 知灭求法, 如是乃至, 尽求之道。

 
有比丘众, 以尽求故, 无复有欲, 入於涅盘。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求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求,云何是三,谓一是欲求,一是後有求,一是梵行求,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求。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欲求有求, 及梵行求, 执着为真, 则生见聚。

 
罗汉圣者, 不乐诸乐, 尽诸爱欲, 能舍能拔, 以尽求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终

 

第七 漏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漏,云何是三,谓一是欲漏,一是後有漏,一是无明漏。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漏。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之弟子, 专念遍知, 住於正念, 明见於漏,


知漏之生, 灭漏之法, 如是乃至, 尽漏之道。

 
有比丘众, 以尽漏故, 无复有欲, 入於涅盘。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七经终

 

第八 漏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漏,云何是三,谓一是欲漏,一是後有漏,一是无明漏,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漏。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比丘, 欲漏尽已, 无明舍已,


破有漏已。 如是比丘, 是解脱者,
 

无有生缘, 伏魔象乘, 得最後身。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八经终

 

第九 爱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爱,云何是三,谓一是欲爱,一是後有爱,一是非有爱,诸比丘,如是,是三种爱。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人等, 爱所结合, 悦乐後有, 如是之人, 魔罥所缚, 无有安稳。

 
有诸众生, 迷於生死, 受诸轮回。

 
有诸众生, 能断爱欲, 无复後有, 尽一切漏, 如是众生, 已渡彼岸。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九经终

 

第十 魔罥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比丘成就三种法,则能超越魔罥,如日昇天。云何三种法,诸比丘,谓一是比丘成就无学戒蕴,一是成就无学定蕴一是成就无学慧蕴。诸比丘,比丘成就如是三种法,则能如是超越魔罥,如日昇天。世尊说如是义,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比丘, 修戒定慧, 如是比丘, 已越魔罥, 如日昇天。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终


本品共摄经:一、不善根经。二、界经。三、爱经之一。四、爱经之二。五、求经之一。六、求经之二。七、漏经之一。八、漏经之二。九、爱经。十、魔罥经。


第三集第一品终

 

第三集 第二品


第一 福业事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福业事,云何为三,谓一是成就布施福业事,一是成就净戒福业事,一是成就修习福业事。诸比丘,如是是三种福业事。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族姓子, 望得利乐, 则当修福,


福是妙果, 有大安乐, 当修布施, 寂静慈心。 


若诸贤者, 修此三种, 则得乐因, 达无害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眼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眼,云何为三,谓一是肉眼,一是天眼,一是慧眼。诸比丘,如是。是三种眼。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正等觉佛, 是最上人, 说此三眼, 谓诸肉眼, 天眼慧眼, 若有肉眼,
 

成就天眼, 则禅那生。 如是之人, 得尽苦际, 以得最上, 慧眼之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二经终

 

第三 根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根,云何为三,谓一是未知当知根,一是知根,一是具知根,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根。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须陀洹道, 尚在有学, 能得初禅, (未知当知)。 尽诸烦恼。

 
行人修习, 直达遍知(知根)。 生於初禅, 无漏解脱。


第一智者,  法尔遍知, 则得禅观(具知根)。 解脱不动, 尽有漏故。

 
若诸众生, 具诸寂根, 乐於静道, 是诸众生, 已胜魔罗, 及其车乘, 得最後身。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三经终

 

第四 时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时,云阿为三,谓一是过去时,一是未来时,一是现在时。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时。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众生, 执於言说, 立於言说,


则入於网, 所谓损网, 又入漏网,


谓死亡网。 以不真知, 所言说故。

 
无漏圣者, 不执说者, 以彼能知, 所言说故, 以心解脱, 达静道故。

 
无漏圣者, 知诸言说, 是寂灭者, 悦於静道, 常住於法, 达四谛岸, 不落人天。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四经终

 

第五 恶行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恶行,云何是三。谓一是身恶行,一是语恶行,一是意恶行,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恶行。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劣智之人, 行身恶行, 行语恶行, 行意恶行, 及诸罪业,


恶不善行, 不行善业, 多行恶业, 身坏命终, 必堕地狱。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善行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善行,云何是三,谓一是身善行,一是语善行,一是意善行。诸比丘,如是,是三种善行。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智之人, 弃身恶行, 弃语恶行,


弃意恶行。 不作诸罪, 恶不善业,
 

多行善业, 身坏命终, 必生天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终

 

第七 清净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清净人,云何是三,谓一是身清净人,一是语清净人,一是意清净人。


诸比丘,如是,是三种清净人。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陀世尊, 诸圣之首, 尝作是言, 身清净者, 语清净者,


意清净者, 无有诸漏, 是清净人, 具足清净, 是断漏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七经终

 

第八 寂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知者,云何是三,谓一是身知者,一是语知者,一是意知者。


诸比丘,如是三种知者。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陀世尊, 诸圣之首, 尝作是言, 身知者人, 语知者人,


意知者人, 无有诸漏。 是圣牟尼, 具足牟尼, 无有罪恶。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注:知者,原文牟尼,义为智者、贤者、圣者、寂默。日译本为寂默者。)


第八经终

 

第九 贪经之一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若人不能断贪瞋痴,我说是人,是魔所缚,是魔所罥,魔能役使。诸比丘,若人能断贪瞋痴,我说是人,魔不能缚,魔不能罥,魔不能役使。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陀世尊, 诸圣之首, 尝作是言, 能离贪瞋, 痴及无明, 自调御已,
 

是最胜人, 如是而逝, 是悟证者, 越诸怨结, 及诸患难, 能断烦恼。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九经终

 

第十 贪经之二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若诸比丘,比丘尼众,不能断贪瞋痴,我说是人,不能得渡,有浪,有旋涡,有恶兽,有罗刹之海。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众,能断贪瞋痴,我说是人,能渡有波有浪,有旋涡,有恶兽,有罗刹之海,能到彼岸,住於陆地。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我告说言, 能断贪瞋, 痴及无明, 则能越渡, 恶兽罗刹,


可怖波浪, 难渡之海。 如是之人, 越诸法着, 远离死亡,


无有生缘, 弃再生苦, 达於空虚, 不再来生, 不为死王, 之所困惑。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终


本品共摄经:一、福业事经。二、眼经。三、根经。四、时经。五、恶行经。六、善行经。七、清净经。八、寂经。九、贪经之一。十、贪经之二。


第三集 第二品终

 

第三集 第三品


第一 邪见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见众生,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者,如是邪见,执邪见力,而行邪业,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诸比丘,我作是言,诸比丘,我见众生,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乃至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我非从沙门婆罗门得闻,而为我所知,所见所解,故我说言,我见众生,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者,如是邪见,执邪见力,而行(邪业),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趣,地狱。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此世间人, 建立邪心, 而说邪语, 更以邪身, 造作邪事。 少闻之人,
 

在短生间, 於此人间, 作非福业, 彼劣智人, 身坏命终, 必堕地狱。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正见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见众生,成就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非难圣者,如是正见,以正见力,而行正业,身坏命终,必生善趣天界。我作是言,诸比丘,我见众生,成就身善行,乃至必生善趣天界。我非从沙门婆罗门得闻,而为我所知,所见所解。故我说言,我见众生,成就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非难圣者,如是正见,以正见力,而行正业,身坏命终,必生善趣天界。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此世间人, 建立正心, 而说正语, 更以正身, 而行正事。 多闻之人,
 

在短生间, 造作福业, 此有智人, 於此人间, 身坏命终, 必生天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二经终

 

第三 出离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出离界,云何三种,谓一是色禅,出离一切欲,一是无色禅,出离一切色。一是解脱,出离因缘假合共生法,诸比丘,如是,是三种出离界。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精勤比丘, 知离欲法, 及方便法, 越一切色。 又能随时, 息一切行。
 

如是比丘, 有正知见, 趣於解脱, 悟大神通, 寂静灭息, 能越烦恼, 是名牟尼。


世尊说是义已,如是我闻。


第三经终

 

第四 色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无色则胜色,灭尽则胜无色。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众生, 生於色界, 又诸众生, 住无色界, 如是众生, 不知灭界, 必再来生。

 
有诸人等, 正知色界, 不住无色, 则趣灭界, 能离生死。

 
正等觉佛, 无有诸漏, 住不死界, 无有名色, 无有依着, 舍弃依着, 无忧无垢。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注:依着,即蕴依、烦恼依、行依、五欲乐依。)


第四经终

 

第五 儿子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此世间有如是三种儿子,云何三种,谓一是优生子,一是随生子,一是劣生子。


诸比丘,云何是优生子,诸比丘,世间诸儿子之父母,不皈依佛,不皈依法,不皈依僧,不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住於放逸,饮谷酒菓酒。又复是污戒者,行恶法者。而彼类父母之儿子,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住不放逸,不饮谷酒菓酒,又复是持戒者,行善法者。诸比丘,如是,是优生子。


诸比丘,云何是随生子,诸比丘,世间诸儿子之父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住不放逸,不饮谷酒菓酒。又复是持戒者,行善法者,而彼类父母之儿子,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住不放逸。不饮谷酒菓酒,又复是持戒者,行善法者,诸比丘,如是是随生子。


诸比丘,如何是劣生子,诸比丘,世间诸儿子之父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住不放逸,不饮谷酒菓酒,又复是持戒者,行善法者,而彼类父母之儿子,则不皈依佛,不皈依法,不皈依僧,不远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住於放逸,饮谷酒菓酒。又复是污戒者,行恶法者。诸比丘,如是,是劣生子。


诸比丘,此世间有如是三种儿子。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智者众, 望得优生, 及随生子, 不望劣生, 坏族姓子。

 
有诸儿子, 是优婆塞。 如是儿子, 是世间子, 有信有戒,


知父母心, 无有悭吝。 於诸众中, 最为荣美, 如明分月, 无黑云蔽。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五经终

 

第六 不降雨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此世间有三种人,云何三种,谓一是不降雨人,一是降一处雨人,一是降一切处雨人。


诸比丘,云何,如不降雨人,谓此世间或诸人等,於诸沙门,婆罗门,孤苦,旅人,贫人,乞丐等众。不施与饮食,衣服,车乘,香花,香油,涂香。卧具,住居,灯明。诸比丘,如是,是如不降雨人。


诸比丘,云何是如降一处雨人,谓此世间,或诸人等,於诸沙门,婆罗门,孤苦,旅人,贫人,乞丐等众。或施与,或不施与饮食,衣服,车乘,香花,香油,涂香,卧具,住居,灯明。诸比丘,如是,是如降一处雨人。


诸比丘,云何是如降一切处雨人,谓此世间或诸人等,於诸沙门,婆罗门,孤苦,旅人,贫人,乞丐等众。施与饮食,衣服,车乘,香花,香油,涂香,卧具,住居,灯明。诸比丘,如是,是如降一切处雨人。


诸比丘,於此世间,有如是三种人。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人等, 值遇沙门, 或婆罗门, 孤苦旅人, 贫人等众,


而不施与, 饮食用具。 则为贤者, 责彼人等, 为下劣人, 如旱鬼等。

 
又诸人等, 或不施与, 或亦施与, 有智之人, 则说是人。 如一处雨。

 
又诸人等。 有妙施物, 等济众生, 喜乐而言, 施与施与, 如是之人,
 

正勤积财, 而正施与- 贫人饮食, 如大雨云, 轰然降雨, 高低等地, 雨水流遍。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六经终

 

第七 乐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智者为希求如是三种求而护禁戒。云何是三,谓一是智者为希求我得称誉,而护禁戒。一是为希求我得资财,而护禁戒,一是希求身坏命终,得生善趣天界。而护禁戒。诸比丘,智者为希求如是三种乐,而护禁戒。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智者希求, 三种乐事, 而守护戒。 一是称誉, 一是资财, 一是天界。

 
若诸众生, 自不作恶, 而友恶友, 则被疑厌。 彼恶友罪,


亦复增长。 人友於人, 必令其人, 为同类人, 以共住故。

 
彼恶人等, 能令净人, 同染污恶, 如箭浸毒, 被毒染着,


能令箭袋, 所有诸箭, 皆被毒污。 贤者不应, 友於恶人, 以怖污故。

 
吉祥草叶, 用包腐鱼, 则叶恶臭。 友於恶人, 亦复如是。

 
多揭罗香, 包以树叶, 则叶有香。 友於贤者, 亦复如是。

 
以此之故, 智者当知, 自身如叶, 能包诸物。 莫友恶人,


当友善人。 以不净人, 能引地狱。 而彼善人, 能引天界。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七经终

 

第八 灭坏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色身必归灭坏,识必舍去,一切五蕴,无常。是苦,是变异法。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人知色身, 终归灭坏, 识必变异, 见五蕴患。 (如是见已), 


则能超越, 生死流转, 能自调御, 达最胜寂, 住蕴灭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八经终

 

第九 界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一切众生,界是相等,谓诸劣习众生,必友劣习众生。善习众生,必友善习众生。


诸比丘,乃至过去时,一切众生,乃至未来时,一切众生,乃至现在时,一切众生,界是相等。谓诸劣习众生,必友劣习众生,善习众生,必友善习众生。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烦恼, 因交友生, 不友彼故,


则能断之。 有诸善人, 亲近懈者, 终必沉於,


轮廻之海。 犹如有人, 登小木筏, 筏必沉没。

 
以此之故, 善人当知, 远离懈怠,


诸不勤者。 而友圣众, 诸寂静者。
 

坚固禅观, 常行精进, 诸有智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注:劣习,乐五欲习。善习,乐出家习。)


第九经终

 

第十 退失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如是三种法,能令有学比丘退失,云何是三,诸比丘,谓一是有学比丘,以俗务为悦乐,悦乐俗务,耽着俗务。一是以谈话为悦乐,悦乐谈话,耽着谈话。一是以睡眠为悦乐,悦乐睡眠,耽着睡眠。


诸比丘,如是三种法,能令有学比丘退失。


诸比丘,有如是三种法,能令有学比丘,不退失。云何是三,谓一是有学比丘,不以俗务为悦乐,不悦乐俗务,不耽着俗务。一是不以谈话为悦乐,不悦乐谈话,不耽着谈话。一是不以睡眠为悦乐,不悦乐睡眠,不耽着睡眠。诸比丘,如是三法,能令比丘不退失。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有诸比丘, 悦乐俗务, 悦乐谈话, 睡眠无制, 如是比丘, 不能证得, 最上正觉。

 
以此之故, 诸比丘众, 应少俗务, 远离多睡, 而知自制, 如是比丘, 当证正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终


本品共摄经:一、邪见经。二、正见经。三、出离经。四、色经。五、儿子经。六、不降雨经。七、乐经。八、灭坏经。九、界经。十、退失经。


第三集 第三品终

 

第三集 第四品


第一 寻思经(寻伺之寻)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有三种不善(恶)寻思。云何是三,谓一是不令他轻蔑相应寻思,一是为利养恭敬称誉相应寻思,一是为悯他相应寻思。诸比丘,如是,是三种不善寻思。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人若因於, 不令他蔑, 利养恭敬, 乐交大臣, 如是之人, 远於断结。

 
诸比丘众, 能舍儿女, 家畜婚事, 及悭吝心, 如是比丘, 当证最上, 正等正觉。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恭敬经


诸比丘,我见众生,被恭敬降伏,伤毁其心,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我见众生。被不恭敬降伏,伤毁其心(生怨憎心),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我告说言,诸比丘,我见众生,被恭敬降伏,伤毁其心。乃至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非从沙门婆罗门得闻,而是我自知,自见自解。而告说言,诸比丘,我见众生,被恭敬降伏,伤毁其心,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我见众生,被不恭敬降伏,伤毁其心,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


入三昧者,被人恭敬。而彼常住,不放逸法。彼不因人,恭敬於彼,或不恭敬,而有所动。


佛陀世尊,诸圣之首,尝告说言,常住胜观,专勤精进,住於正见,断乐後取,是名善人。


第二经终

 

第三 声经


诸比丘,如是三种天声,在天众中,因时而发,云何是三。


诸比丘,谓一是圣者弟子,思惟剃除须发,穿着袈裟,出家之时,如是之时,则诸天众,发天声言,圣贤弟子,思惟与魔作战。诸比丘,如是,是诸天众,因时发声。


复次,谓二是圣者弟子,成就精进增上,七菩提分,如是之时,则诸天众,发天声言,圣者弟子,与魔作战。诸比丘,如是,是诸天众,因时发声。


复次,谓三是圣者弟子,於现法中,以最胜慧,尽诸烦恼,证心解脱,慧解脱时。如是三时,则诸天众,发天声言,圣者弟子,作战得胜,已胜,已占据所有战场。诸比丘,如是,是诸天众,因时发声。如是三种天声,在天众中,因时而发。


诸天众等,见正等觉,佛之弟子,作战胜已,已是大人,无有怖畏,则皈敬言,大德尊者,已胜难胜,诸烦恼众,以解脱力,已胜死军,死不能伏。


诸天众等,如是皈敬,证阿罗汉,无漏圣者。以诸天众,不见少分,无漏圣者,能被死缚。以是之故,皈敬圣者。


第三经终

 

第四 天经


诸比丘,诸天殁时,有五预兆,现彼天身。谓一是花鬘乾萎,一是天衣污破,一是腋下汗流,一是身色污丑,一是不乐己座。


诸比丘,其时诸天共知,彼彼天子,当从天界,命终死去。即共以三种语,慰彼天子。谓一是言,大德,汝离天界已,当往善趣。谓一是往善趣已,善得所得。谓一是善所得已,善为安立。


时世尊如是说已,一比丘问言,大德世尊,云何是诸天善趣,云何是诸天善得,又复云何,是诸天善为安立。


佛言,诸比丘,人间是诸天善趣,天既转生人间,则能信受如来所说诸法律仪,此是诸天善得。而此信受,是所安立,根长坚固,为诸沙门,婆罗门,天,魔。梵天,及诸人间,所不能夺。诸比丘,如是是诸天善为安立。


天寿将终,则诸天众,以三种语,慰彼天言,大德天子,当生善趣,为人众友。汝为人已,当信正法。而汝之信,为所安立。於如来教,根长坚固,於生生中,人不能取。汝当弃舍,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乃至其他,恶不善业,以身行善,多行语善,无量意善,到无依着。行於布施,以广福资,令诸有情,安於正法,安於梵行。


诸天众等,若知彼天,寿命将终。即便慰言,天子当行,当数数行。


第四经终

 

第五 世间经


诸比丘,如是三种人,出现世间,则为利益诸极多人众,安乐诸极多人众,为普济世间,为利益安乐福利诸人天众,云何是三种人。


诸比丘,如来出现世间,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彼如来说法,初善,中善,後善,开阐梵行,文义具足,清净圆满。诸比丘,如是,第一种人,出现世间,则为利益极多人众,为安乐极多人众,为普济世间,为利益安乐福利诸人天众。


复次,彼导师世尊之弟子,是漏尽阿罗汉,住尽梵行,所作已办,舍诸重担,自得义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彼圣弟子,有所说法,初中後善,文义具足,清净圆满,诸比丘,如是第二种人,出现世间,则为利益极多人众,则为安乐极多人众,为普济世间,为利益安乐福利诸人天众。


复次,彼导师世尊之弟子,在有学位,多闻妙法,戒行具足,彼圣弟子,有所说法,初中後善,文义具足,清净圆满。诸比丘,如是第三种人出现世间,则为利益极多人众,则为安乐极多人众,为普济世间,为利益安乐福利诸人天众。


於此世间,第一种人,是圣导师,得最大德。彼师弟子,自调御已,又彼弟子,虽在有学,而已多闻,戒行具足。


彼三种人,於人天中,最为殊胜。彼三种人,放大光明,演说诸法,开湼盘门,救度人众,出於烦恼。


有诸人众,依彼导师,最胜说法,所示胜道,於如来教,住不放逸,於现生中,必尽苦际。


第五经终

 

第六 不净经


诸比丘,汝等当於自身,修不净观,於现前心,住出入息念。又复谛观,诸行无常。


诸比丘,汝等若於身住不净观,则以净界之故,能舍贪心。汝等於现前心,住出入息念,则一切忿恨寻思,不能复有。汝等若能谛观诸行无常,则能弃舍无明,而令明生。


诸比丘众,住不净观,正念观息,於一切时,谛观灭行,湼盘之界。如是比丘。是正见者,专精皈依,息灭诸行,趣涅盘界。如是比丘,当证神通,寂静越漏,名为牟尼。


第六经终

 

第七 法经


若比丘言,此人法随法行。则此随法行,是彼比丘法随法行。则彼比丘,唯说法,不说非法。


又彼比丘,於寻思时,唯寻思法。不寻思非法,若比丘,远离说非法,寻思非法,远离如是二已,则是舍者,有正念正知。


若有比丘,以法为乐,而乐於法,随念於法,则不退失。於彼正法,若诸比丘,行住坐卧,内心寂静,必达真寂。


第七经终

 

第八 黑暗经


诸比丘,如是三种不善寻思,是黑暗作,不慧眼作,是无智作,令慧灭尽,令生忿恨,不生涅盘。云何是三,谓一是欲寻思,一是忿恨寻思,一是害寻思。如是三种不善寻思,是黑暗作,不慧眼作,是无智作。令慧灭尽,令生忿恨,不生湼盘。


诸比丘,如是三种寻思,不黑暗作,是慧眼作,是禅那作,令慧增长,不生忿恨,令生湼盘。云何是三,谓一是出离寻思,一是不忿恨寻思,一是无害寻思。


诸比丘,如是三种善寻思,不黑暗作,是慧眼作,是禅那作,令慧眼增长,不生忿恨,令生湼盘。


当常寻思,三善寻思。而去三种,不善寻思,唯精进者,能为灭息-诸邪寻思,如雨息尘。以此之故。圣精进者,入寂寻思,於现法中,达安稳处。


第八经终

 

第九 污经


诸比丘,如是三种内污。是内非友,是内冤怨,是内杀者,是内敌人。云何是三,谓一是贪,一是瞋,一是痴。诸比丘,如是三种内污,是内非友,是内冤怨,是内杀者,是内敌人。


贪令毁失,令心骄恣,人不知贪,是内大患。有贪之人,不识利益,不见妙法,贪覆人时,人即暗昧。能断贪者,於可贪境,不起贪念。圣道能令-人离於贪,如水不着-於莲叶上。


瞋令毁失,令心骄恣,人不知瞋,是内大患。有瞋之人,不识利益,不见妙法。瞋覆人时,人即暗昧。能断瞋者,於害人境,不起害心。圣道能令-人离於瞋。如多罗果,熟而落下。


痴令毁失,令心骄恣,人不知痴,是内大患。有痴之人,不识利益,不见妙法。痴覆人时,人即暗昧,能断痴者,於迷惑境,不起痴心,人能断痴,如日破暗。


第九经终

 

第十 提婆达多经


诸比丘,提婆达多,为三种恶法之所覆盖,伤毁其心,永劫生於无幸处,生於地狱,无可救药。云何是三,谓提婆达多,为恶欲之所覆盖,伤毁其心,永劫生於无幸处。生於地狱,无可救药。提婆达多,为恶友之所覆盖,伤毁其心,永劫生於无幸处。生於地狱,无可救药。


有最上之道,最上之果(可证可得)。而提婆达多,以少证上人法,而中途废弃(可证可得)。诸比丘,提婆达多,为三种恶法之所覆盖,伤毁其心,永劫生於无幸处,生於地狱,无可救药。


人有恶欲,则莫出现-於此世间。有恶欲人,当应自知,生於何趣。


如是我闻,提婆达多,世所共知,是智者人,众所共称,是调御已,有妙称誉。提婆达多,行於放逸,侵害如来,(以此之故),堕入无间-地狱四门,可怖可畏。


人若侵害-无害之人-无恶业人,则其恶果,当自身受。


有害心者,不济人者,如以毒瓶,侵害大海,终不能得,以海大故。


有人欲害-如来尊者-心寂灭者。而其侵害,终不能及-如来尊者。


诸比丘众,行佛之道,佛弟子道,当尽苦际。有智比丘,当友佛陀,或佛弟子,当从佛陀,或佛弟子。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十经终


本品共摄经:一、寻思经。二、恭敬经。三、声经。四、天经。五、界经。六、不净经。七、法经。八、黑暗经。九、污经。十、提婆达多经。


第三集 第四品终

 

第三集 第五品


第一 胜信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是三种胜信。云何是三,诸比丘,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如是所有有情中,智者说言,如来应正等觉佛世尊,胜诸所有有情。诸比丘,人若信於佛陀,则名信於最胜之人,而其最胜之果,则为其信於最胜佛陀之人所得。


诸比丘,有为法,无为法,如是所有法中。智者说言,离贪,谓离於慢法。无渴,拔执,断轮廻,灭爱,无贪,寂灭,湼盘之法,胜诸所有有为法及无为法。诸比丘,人若信於离贪法,则名信於最胜之法,而其最胜之果,则为其信於最胜法之人所得。


诸比丘,所有有为法中,智者说言,八支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胜诸所有有为法,诸比丘,人若信於八支圣道法,则名信於最胜之法,而其最胜之果,则为其信於最胜法之人所得。


诸比丘,所有诸众诸会,智者说言,如来弟子,谓诸四双八辈,胜於所有诸众诸会。诸比丘,人若信於僧众,则名信於最胜之众,而其最胜之果,则为其信於最胜众之人所得。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人若信於- 最胜三宝, 明最胜法。 信最胜佛- 无漏圣者。 信最胜法-
 

尽诸贪欲- 寂静安乐。 信最胜僧- 最上福田。 奉施三宝, 胜福所感。 增上寿色-


称誉德行。 增上福力, 贤者奉施- 最胜三宝, 住最胜法, 则於人天, 最胜自在。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活命经


诸比丘,求抟饭以活命者,责难者则责难言,於世持鉢游行,求抟饭食。诸比丘,族姓子,行於胜义,依於胜义,不被王者拘捕。不被贼众禁锢,不负债,无有怖畏,安和而住。而求抟饭活命者,自思惟言,我辈被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之所覆盖,苦所追随,苦所覆盖,我辈应云何灭诸苦际。诸族姓子,如是出家,而乃有大贪欲,有大爱欲,有瞋恨心,有邪思惟,有放逸念,不自知,心不坚固,心趣於邪,不护诸根。如是,我说是人,犹如火葬台焚尸薪炬,两端火燃,中间粪污,不能用於聚落林间,如是之人,失坏在家资用,不成满沙门胜义。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彼邪恶人, 失坏在家- 所有资用, 而复毁弃- 沙门胜果, 如火葬台, 焚屍薪炬。

 
宁可吞食- 火烧铁丸, 胜於污戒, 不调御者, 食诸聚落- 所施抟饭。


第二经终

 

第三 和合衣经(僧伽胝衣)


诸比丘,若有比丘,执和合衣端,尾随我行,依我足迹行。但彼比丘,有贪欲,有大爱欲,有瞋恨心,有邪思惟,有放逸念,不自知,心不坚固,心趣於邪,不护诸根。如是,则彼比丘,实远我甚,我亦远彼。此复云何,以彼比丘,不见法故,名不见我。


诸比丘,若彼比丘,住百旬处,而彼比丘,无有贪欲,无有爱欲,无有瞋恨,不邪思惟,住不放逸,自知,定心坚固,专心一境,守护诸根,如是,则彼比丘,实近於我,我亦近彼,此复云何,以彼比丘,见於法故,以见法故,是名见我。


多欲之人,颠倒恼迫,依爱欲行,热恼不息。彼虽尾随-正等觉佛-无怖畏者,灭热恼者。但彼多欲,如是之人,名遥见佛。


有智之人,知最上法,是无怖畏,住於寂静,如水无波,如是无畏,能灭热恼,无爱欲者,名近见佛。


第三经终

 

第四 火经


诸比丘,如是三火聚。云何是三,谓一是贪火,一是瞋火,一是痴火。诸比丘,如是,是三火聚。


谓贪是火,焚烧欲染-诸众生等。


谓瞋是火,焚烧忿恨-诸众生等。


谓痴是火,焚烧迷妄,不知圣法-诸无智人。如是三火,此世来世,焚烧恋乐-自色身人。彼被焚人,不知火焚。如是众生,增地狱众,生畜生趣,阿修罗趣,及饿鬼趣,不能脱离-魔罗之缚。


又诸众生,於正等觉,佛陀圣教,昼夜六时,精勤修持。(於自色身),作不净想,则灭贪火。最胜之人,以慈心故,得灭瞋火,以慧力故。得灭痴火。


如是有慧-诸众生等,能自守护,诸三火聚。而证无余-湼盘之界,苦尽无余。


诸有智者,见於圣谛,通达正智,以慧正见,是诸胜知,尽诸後有,不再来生。


第四经终

 

第五 观察经


诸比丘,若比丘,住於观察,知自识心,不散乱颠倒,不住於内(爱等),则应如是住於观察。若比丘,不怖,不着,不取,则生老死苦,不再复有。


若诸比丘,能舍七缚,断爱後有,生死轮廻,则不能有。


(注:七缚,即爱、见、慢、忿、无明、烦恼、恶行。)


第五经终

 

第六 生经


诸比丘,如是三欲。云何是三,谓一是众生有现欲,一是诸天有化乐欲,一是诸天有他化自在欲。诸比丘,如是三欲。


众生现欲,天化乐欲,他化自在,诸天之欲。人及众生,享诸欲乐,不能超越,彼此轮廻。


智者当弃,人天欲乐。智者应断-人所难断-爱着流注-诸可喜色,及可乐色。则能证於-无余湼盘。圣见智者,通达正智,以慧正见,是最胜知,尽诸後有,不再来生。


第六经终

 

第七 欲经


诸比丘,若人於欲系缚相应,於後有系缚相应。虽证不还果者,亦当再生。诸比丘,圣者舍离欲系缚已,(但)於後有系缚相应,是证不还果者,不再来生。


诸比丘,圣者舍离欲系缚已,舍离後有系缚已,则证无漏阿罗汉果。


众生相应-欲有系缚,则当堕入,生死轮廻。


若有众生,离欲系缚,智者说彼,是不还果。


若有众生,能断诸疑,尽後有已。则已漏尽,而达彼岸。


第七经终

 

第八 善经


诸比丘,比丘有善戒,有善法,有善慧。我说是比丘,是漏尽阿罗汉,住足梵行,是住法律仪,是最上人。


诸比丘,云何是比丘有善戒。谓比丘住法律仪,是有戒者,守护波罗提木叉,具足行及行处,於诸小罪,见诸大患。於诸学处,受持修习。诸比丘,如是。是有善戒比丘。有善戒比丘,有如是。


云何是有善法比丘,谓比丘住法律仪,常勤修习增上三十七菩提分法相应,诸比丘,如是,是有善法比丘。有善法比丘,有如是。


云何是有善慧比丘,谓比丘住法律仪,以现法上慧,尽诸漏故,遍知证入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诸比丘,如是,是有慧比丘。有善戒,有善法,有善慧比丘,有如是。我说是比丘,是漏尽阿罗汉,住足梵行,是住法律仪最上人。


有诸比丘,无身恶行,无语恶行,无意恶行,则佛说彼-是有惭者,有善戒者,增上修习,达圣道禅,一切诸法,而证正觉。


以佛为首,一切圣者,说彼比丘,已无烦恼,有妙善法。


有诸比丘,正知此生,已尽苦际,则佛说彼-是无烦恼,成满诸法,无苦断疑,无住无漏,有善慧者。


第八经终

 

第九 施经


诸比丘,如是二种施,谓一是财施,一是法施。诸比丘,此二种施,法施为胜。诸比丘,如是二种分与,谓一是财分与,一是法分与。诸比丘,如是二种分与,法分与为胜。


诸比丘,有二种摄益,谓一是财摄益,一是法摄益,诸比丘,如是二种摄益,法摄益为胜。


诸佛说言,施是最胜,世尊赞言,分与最胜。智者信於-正等觉佛,及诸圣僧,正知施与,而能随时,恭敬施与。信善逝语,则得胜净。於善逝语,能不放逸,则得胜净。


第九经终

 

第十 法经


诸比丘,我说证三明者,是婆罗门。我不说彼,诸依人说,而随说者,是婆罗门。诸比丘,云何我说证三明者,是婆罗门。而不说彼,诸依人说,而随说者,是婆罗门。


诸比丘,住法律仪比丘,得宿住随念,谓得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六生,七生,八生,九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几坏刼,几成刼,几坏成刼。我於彼处,有如是名,有如是姓,有如是色身,有如是食,有如是乐受苦受,有如是寿限,於彼处死,生彼彼处,而於彼彼处,有如是名,有如是姓,有如是色身,有如是食,有如是乐受苦受,有如是寿限,於彼彼处死,生於此处。汝等当得如彼种种相状宿住随念。如是汝已证第一明,已断无明,而明已生,已灭黑暗,而生光明,是不放逸人勇猛精进。


复次,比丘以超过人眼,清净天眼,知诸众生,死,生,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知诸众生,随业流转,知诸众生,成就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者,住於邪见,行邪见业,身坏命终生於无幸处,恶趣堕处,地狱。又诸众生,成就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谤圣者,住於正见,行正见业,身坏命终,生於善趣天界。如是,汝当以超过人眼,清净天眼,见诸众生,死,生,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知诸众生,随业流转。如是,汝已证第二明。已断无明,而明已生,已灭黑暗,而生光明,是不放逸人,勇猛精进。


复次,比丘以现法上慧,尽诸漏故,遍知证入,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如是,汝已证第三明,已断无明,而明已生,已灭黑暗,而生光明,是不放逸人,勇猛精进。


诸比丘,我说如是证三明者,是婆罗门。而不说彼,诸依人说,而随说者,是婆罗门。


我说彼诸-宿住随念。见於天界,及无幸处,尽生际者,是为牟尼。


以最胜慧,住足梵行,证三明者,是婆罗门,我不说彼-随人之说而再说者,是婆罗门。


第十经终


本品共摄经:一、信经。二、活命经。三、和合衣经。四、火经。五、观察经。六、生经。七、欲经。八、善经。九、施经。十、法经。


第三集 第五品终

 

第四集


第一 婆罗门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我是乞者相应婆罗门,常清净手,得最後身,断烦恼医士,汝是我胸之子,生於我口,生於法,法所化生,法继承者,非财富继承者。诸比丘,如是二种施,谓一是财施,一是法施,此二种施,法施最胜。诸比丘,如是二种分与。谓一是财分与,一是法分与,此二种分与,法分与最胜,诸比丘,如是二种摄益,谓一是财摄益,一是法摄益,此二种摄益,法摄益最胜。诸比丘。如是二种供养,谓一是财供养,一是法供养,此二种供养,法供养最胜。


世尊说如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诸众生等, 当皈敬於- 供养妙法, 如来尊者。


无悭吝者, 摄益众生, 人天最胜, 越後有者。


世尊说如是义,如是我闻。


第一经终

 

第二 四事经


诸比丘,如是,是易得而无过患四小事。云何为四,诸比丘,诸三衣,粪扫衣,是小事,易得而无过患。诸以游行得抟饭,是小事,易得而无过患。诸於树下作坐卧处,是小事,易得而无过患。诸家畜尿药品是小事,易得而无过患。诸比丘,如是,是易得而无过患四小事。


诸比丘。我说比丘有一法,谓以易得而无过患小事,而自知足,是成就沙门分。


心之恼逼,不生於彼。易取,易得,而无过患,诸四小事,谓坐卧处-三衣饮食,以及医药,(如是则是),知足比丘。如是比丘,无有邪向。知足比丘,则不放逸。住於正法,住沙门位,如如来说。


第二经终

 

第三 知经


诸比丘,我说有知见比丘,能尽诸漏,我不说不知见比丘,能尽诸漏。诸比丘,比丘有何所知,有何所见,而尽诸漏。若比丘,知见此是苦,诸漏则尽。若比丘,知见此是苦集(苦之因),诸漏则尽。若比丘,知见此是苦灭,诸漏则尽。若比丘,知见苦灭之道,诸漏则尽。


诸比丘,比丘如是知见,则诸漏尽。


有学比丘,行於直道,则得初禅,证预流果,最胜知根,次第而得最上遍知,解脱智见,则为无漏,圣者所证。


圣道之禅,能尽漏结。诸懈怠者,不能知见。不能脱於-烦恼结缚


第三经终

 

第四 沙门经


诸比丘,有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是苦因,此是苦灭,此是苦灭之道。如是诸沙门,非沙门众中沙门,如是诸婆罗门,非婆罗门众中婆罗门。如是众等,不以现法胜慧,正知实证於果,谓沙门果,又复谓婆罗门果。


有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是苦,此是苦因,此是苦灭,此是苦灭之道。如是诸沙门,婆罗门,我称赞彼是沙门众中沙门,婆罗门众中婆罗门,如是众等,当以现法胜慧,正知实证於果,谓沙门果,又复谓婆罗门果。


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不实知苦,不知苦因,不知苦灭,及灭苦道如是众等,失心解脱,及慧解脱。不能尽苦。如是众等,入於生老。


有诸沙门,婆罗门等,能实知苦,知苦之因,知苦之灭,及灭苦道如是众等,具心解脱,及慧解脱,能尽诸苦,如是众等,不再生老。


第四经终

 

第五 戒经


诸比丘,比丘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能教诫,令知,令见,今信受,令勇猛,令悦乐,能说正法。诸比丘,我说(人若)能见彼众比丘,听彼众比丘,近彼众比丘,侍彼众比丘,随念彼众比丘,随彼众比丘出家。则有大益,所以者何,以能承事亲近随侍如是比丘众,则戒蕴,定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虽未成满,则能修习,而得成满。诸比丘,如是比丘,我说是师尊,是引导者,是离烦恼敌,是灭暗,是与光明,是放光辉,是耀光彩,是揭火炬,是具眼圣者。


若能见於-已调御已,常住法者,诸圣者众,则为智者-之所欢乐诸智者众,於灭暗者。具眼贤者,离烦恼敌,诸圣者众,演说正法,令世光明。而以胜慧,正知断生,则无後有。


第五经终

 

第六 爱经


诸比丘,比丘起爱,起於如是四种爱。云何为四,诸比丘,比丘起爱,一是起於三衣,一是起於抟饭,一是起於坐卧处,一是起於此生彼灭。诸比丘,比丘起爱,起於如是四种爱。


以爱为友,则永流转,不能超出,此生彼灭,生死轮回。比丘当知爱是苦因,人若无爱,无有执着,住於正念,则无轮回。


第六经终

 

第七 梵经


诸比丘,若族姓子,在家尊敬父母,如是族姓家,名为梵天。(其家)有梵天尊亲,有梵天尊师,有供梵天。谓梵天,是其父母。梵天尊亲,是其父母。梵天尊师,是其父母。有供梵天,是其父母。所以者何,以父母於子,护养珍保,於子示现於此世间故。


我说父母,子之梵天,梵天尊亲,及供梵天,以此之故,智者当以-饭食水衣,诸坐卧具,涂香沐浴,及为洗足。智者当赞-如是诸人以此诸人,舍此世已,生天界故。


第七经终

 

第八 资护经


诸沙门,诸婆罗门居士,於汝等有大资护,以三衣,饮食,坐卧具医药,道具,供养汝等,汝等当资护诸婆罗门居士,为之说法,初中後善,文义具足,清净圆满。诸比丘,居家及出家,以财施及法施之力,互相资护,住於梵行,为断暴流,正尽苦际。


在家出家,诸人等众,互相资护,能以正法,最胜成就,离诸烦恼。


出家者众,於在家者,得诸三衣,饮食卧具,医药等事,而在家者依修正行-诸圣者众,依阿罗汉-尊者所说,以清净慧,修於三昧,依此圣教,达於善趣,常享天乐。


第八经终

 

第九 欺诳经


诸比丘,有诸比丘,是欺诳者,慢者,饶舌,烦恼如山,烦恼如高长芦。心不住定。如是比丘,不尊重我,离我律仪。诸比丘,有诸比丘,非欺诳者,不饶舌,是贤者,不慢者,心住於定。如是比丘,是尊重我,不离我律仪,能於我律仪法中,增长,增上,广严。


有诸比丘,是欺诳者,慢者饶舌,烦恼如山,烦恼如芦,心不住定此诸比丘,於正等觉-佛陀所说。法律仪中,不能增长。


有诸比丘,非欺诳者,亦不饶舌,则是贤者。无有慢心,心住於定如是比丘,於正等觉-佛陀所说,法律仪中,则能增长。


第九经终

 

第十 人经


诸比丘,如人於河,水流所漂,谓被可喜色可乐色所漂。诸具眼人立於岸上,当为说言,汝汝大德,被河流所漂,谓诸可喜色可乐色所漂,河底下处,有波浪,有旋涡,有恶兽,有夜叉,汝当死亡,或苦近死。尔时此人,闻诸人语,即以手足,逆流力游。


诸比丘,我说此喻,欲令明义,如是是喻义。诸比丘,河流是爱,可喜色可乐色是六内处,河底下处,是五分下结。波浪是忿恨,旋涡是五欲乐,恶兽夜叉是女人,逆流是出离,以手足力游是精进,岸上具眼人,是如来应供正等觉佛。


有诸比丘,於诸烦恼,期得舍断,应舍诸欲,及诸苦等。住於正智得心解脱,证解脱道,及解脱果。


有智比丘,尽此世间,住足梵行,我说此人,到彼岸者。


第十经终

 

第十一 行经


诸比丘,比丘在行时,有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若诸比丘,住此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而不弃舍,不损减,不令灭,不令尽。如是行时比丘,我说彼人,随时住於无勤,无愧,懈怠,劣勤。诸比丘,比丘在住(立)时,有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乃至比丘在坐时,乃至比丘在卧时,醒时,有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而不弃舍,不损减,不令灭,不令尽。如是卧时醒时比丘,我说彼人,随时住於无勤,无愧,懈怠,劣勤。


诸比丘,比丘在行时,有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若诸比丘,不住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而弃舍,损减,令灭,令尽,如是行时比丘,我说彼人,随时住於勤,有愧,不懈怠,坚定。比丘在住(立)时,有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乃至坐时,乃至卧时,醒时,有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若彼比丘,不住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而弃舍,损减,令灭,令尽,如是卧时醒时比丘,我说彼人,随时住於勤,有愧,不懈怠,坚定。


若诸比丘,行时住时,坐时卧时,依於家室,住恶寻思。如是比丘行於邪道,住於痴境,如是比丘,不能证於-最上菩提。


若诸比丘,行时住时,坐时卧时,灭恶寻思,住法寻思,则能证得-最上菩提。


第十一经终

 

第十二 具足戒经


诸比丘,汝等当具足戒,具足波罗提木叉,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及行处,於诸小罪,见大怖畏,受持修习一切学处。


诸比丘,汝等住具足戒,具足波罗提木叉,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及行处,於诸小罪,见大怖畏,受持修习,一切学处已。应於何事,是最上作。诸比丘,若比丘行时,已灭魔欲,瞋忿,昏沈,睡眠,掉举,恶作。已舍疑,而勤精进,正念不惑,调身已,不粗暴专心一境,如是行时比丘,我说彼是精进,有愧,常行精进,勇猛。诸比丘,若比丘住时,已灭魔欲,瞋忿,昏沈,睡眠,掉举,恶作。乃至若比丘坐时,已灭贪欲,瞋忿,昏沈,睡眠,掉举,恶作,乃至若比丘卧时,醒时,已灭贪欲,瞋忿,昏沈,睡眠,掉举,恶作,已舍疑,而勤精进,正念不惑,调身已,不粗暴,专心一境。如是卧时醒时比丘,我说是精进,有愧,常行精进,勇猛。


精勤比丘,行住坐卧,手足屈伸,而正谛观,前视下地,去来众生法蕴生灭。则为佛陀-诸圣之首。说言彼人,精进行寂,而不散乱,有净禅见,随学寂法,正念修学,常住勇猛。


第十二经终

 

第十三经 世间经


此是谛实,世尊如是语,此经是世尊证阿罗汉已,说。


如是我闻,诸比丘,如来悟世间已,已离世间。悟世间因已,舍世间因已,悟世间灭已,实证世间灭已,悟世间灭之道已,修习世间灭之道已。


诸比丘,世间乃至天界,魔界,梵界诸众生。沙门,婆罗门,天,人。所见,所闻,所知,所明,所达,所求,所念。诸所有物,如来悉知。以此之故,诸智者称为如来。


诸比丘,如来於某夜证无上正等觉,於某夜於无余依涅盘界,而般涅盘。於其中间,演说法语,彼诸法语,必当如是,非不如是。以此之故,诸智者,称为如来。


诸比丘,如来如是说,如是行。如是行,如是说。以此之故,智者称为如来。


诸比丘,如来统此无人能统之世间,乃至天界,魔界,梵界,众生沙门,婆罗门,天,人。明见,而命令之,以此之故,诸智者称为如来。


世尊说是义已,於彼经中,世尊说如是偈。

 
佛以胜慧, 於诸世间, 如实而知, 所有一切。 离诸世间, 世间无比。
 

是大贤者, 统伏魔众, 及诸行蕴, 脱烦恼缚, 诸佛世尊, 已断诸漏,
 

无有诸苦, 断一切疑, 尽一切业, 尽依着法, 彼之世尊, 名为佛陀。 彼之世尊。


名胜师子。 为人天界, 转於梵轮。 以此之故, 皈依於佛。 诸人天众, 来此集会,


当归命佛。 彼之世尊, 有大德聚, 无有怖畏, 诸调御中, 佛最调御, 诸寂静中,


最上寂静, 诸解脱中, 最上解脱。 诸渡彼岸, 佛最第一。 以此之故, 诸人天众,


当归命彼- 有最大德, 无有怖畏, 之佛陀尊, 以人天中, 更无有人, 等世尊故。


本品共摄经:一、婆罗门经。二、四事经。三、知经。四、沙门经。五、戒经。六、爱经。七、梵经。八、贤护经。九、欺诳经。十、人经。十一、行经。十二、具足戒经。十三、世间经。


第四集 终


如是语经终


泰国大藏经 经藏 小部经 第一卷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南传小部经典 【二卷】 下一篇发趣论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