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仪制》 拾、佛教育乐篇(一)
2018-03-09 23:21:0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202次 评论:0

拾、佛教育乐篇


一、体育活动


  自明清以来,佛教大都在寺院山林中以静修为主,因此常给人沉寂冷漠,不食人间烟火之感。事实上,佛教是很生活化,很生动活泼,是充满了蓬勃朝气的宗教。佛教很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因此举凡衣、食、住、行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特性,例如:


  衣:僧服式样庄严,依不同场合而有五衣、七衣、九衣之分。


  食:过堂用斋,使用应量器,合乎健康卫生之道。


  住:无论是斋堂、礼堂、佛殿,都讲究通风採光。


  行:在交通不便的时代,除走路、行脚、云游外,也重视朝山。
 

  现代社会教育重视「五育并重」,其实,佛教自古以来即是个「五育并重」的宗教:佛殿共修,重在德育;讲堂听经,重在智育;出坡作务,重在体育;僧团是六和合僧,重在群育;凋刻、绘画、梵呗唱诵,重在美育。此外,佛教在育乐方面也有很多「寓教于乐」的修行法门。
 
    

一、体育活动
 

  佛教向来注重运动,像传统的朝山、每日的跑香、行脚云游、出坡作务等,都是舒展筋骨,锻鍊身体,培养耐力、毅力的好方法。
 
    

(一)跑香


  在佛殿或禅堂,往返来回的行走,称为「跑香」。俗云:「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一般于饭后跑香,可以训练威仪,促进胃肠消化,增益健康;或于禅坐昏沉时,起而经行,活动筋骨,舒通血气,使能安心坐禅,也是调和身心的方法之一。
 

  跑香时,身端头正,颈靠衣领,双眼平视,不东张西望,不昂首低头,两手以左七右三自然摆动,全身放鬆。转弯时,右绕而行。跑香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快慢有序,以达威仪、健身之效。
 
    

(二)朝山


  佛教徒到远处名山大寺朝拜礼佛,称之为「朝山」。经云:「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三步一拜朝山不只是身体跪拜于地,而且口称佛号,意想佛的光明相好,所以是清净三业的最佳修行。
 

  朝山礼佛可以广结善缘、消除业障、折伏我慢、增进道心。星期假日,若能全家一起朝山,既能使身心健康,信心增长,又可促进家人之间的感情,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参阅「寺院巡礼篇」)
 
    

(三)云游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
  

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


  自古以来,行者为寻师访道,至诸方行脚参学,居无定所,有如浮云般随风飘游,所以称为「云游」。


  云游其实就是随缘弘化,也是自我砥砺身心的修行。所谓「一步一脚印」,古时候的禅者,他们行云流水似的各处行脚、参访、教化,那种随遇而安,随缘度化的风采,为人间树立了圣贤的典范,就连赫赫尊荣的大清顺治皇帝也不禁称羡:「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这种芒鞋竹杖,以天下为家的洒脱无碍,实在不是一个日理万机的君王所能企及,难怪他要慨歎「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云游,犹如出外旅行,尤其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偶而有休息的时间,有旅行的时间,对我们生命的再出发,再精进,是颇有用处的。出外旅行、参访,其利益如下: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外旅行,不论是接触大自然,还是拓展人际关係,都能增进我们的知识。
 

  2.扩大心胸,放宽视野:当我们旅行、参访时,要能用开阔的心胸、心量去接受外界的景观、风俗习惯,扩大自己的视野,而且要能看得广,看得宽,包含历史的背景、地理的常识与社会的风俗人情。
 

  3.能动能静,能近能远:我们在旅行参学时,有时候要能静,很静态的去欣赏;有时候要能动,像爬山、涉水时,不计千里迢迢。所谓能近能远,是「近处的」,我们要用心去研究;「远处的」,也不放过机会去瞭解。
 

  4.溪声山色,任性遨游:「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的心得。比方说,一个参禅者,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一直等到悟道之后,他才能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四)佛教舞蹈


  舞蹈,对许多人来说,是与他人沟通的方法之一。舞蹈既是艺术,也是娱乐,透过舞蹈,舞者不用说一个字,就可表达出喜、怒、哀、乐等感情。舞蹈可以说故事,可以带来欢乐、身心的轻鬆与友谊。
 

  在人类历史中,舞蹈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係。《八十华严》卷三十六载:「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文笔赞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卷五十六亦云:「菩萨摩诃萨到善巧方便究竟彼岸,心恒顾复一切众生,……,唯勤化度,……,往来生死,如游园观,未曾暂起疲厌之心,或住一魔宫,或为释天,……乃至游戏歌舞之法,悉皆示现,无不精巧。」由此可见,舞蹈也是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之一。


  此外,自古以来,舞蹈也是一种供养,据《八十华严.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参访普救众生夜神,请教他如何修行,夜神述及过去世曾以歌舞供佛,佛陀放眉间光遍触其身,因而得到法界方便不退藏解脱门。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佛陀说以「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等供养佛塔的功德,等同受持读诵经典者。
 

  在佛法中,舞蹈不但是供养之一,佛法要普遍深入民间,舞蹈也是不可或缺的方便之一。
 

  印度自古已见舞蹈之记录。今由佛传文学中描写的宫廷歌舞,可以知道在佛陀时代已经普遍流行。例如由马鸣所编的佛剧「舍利弗之所说」,戒日王编的「龙王之喜」,或从本生谭文学的记载与描述,乃至山琦遗蹟的凋刻、阿姜塔石窟的壁画等,都可以了解佛教徒舞蹈的情形。


  另外在西藏的喇嘛教,有专门用于祭礼的舞蹈,舞者头戴鬼、兽等面具,身着华丽的服饰,舞姿亦有优美如天女者。其种类有供养舞、地镇舞(奠基仪式之舞)、拂恶鬼舞等。
 

  韩国佛教,僧舞的起源极早,至少在高丽时代即有此一佛教舞蹈存在。华严宗元晓大师曾经以瓢作成面具,取名为「无碍」,带着它到各村庄边歌边舞,弘传佛教。因此,各地的村民虽无学识,却都知道佛号,而且都能唱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元晓大师藉着在舞蹈中念佛,而将佛陀的慈悲散播到社会大众的心田,希望大众在佛力的加持下,能够得到自在无碍。
 

  于李朝时代(一三九二~一八九七),梵呗极为盛行,佛教舞蹈「僧舞」亦随之大为流行。李朝时代最值得瞩目的佛教舞蹈,即世祖时的「莲花台舞」。此莲花台舞乃世祖五年(一四六○)时製作,据《慵斋丛话》一书记载:先于舞台佈置香山、池塘等,复于周围绘上彩花图样,悬挂灯笼,东西二边并安置两对莲花,舞妓即于其中翩翩而舞,其间并有吟唱南无阿弥陀佛或观音赞等佛偈以应和者。李朝末年,佛教界更大力推广梵呗与「施风舞」。


  在日本,经印度、西域、中国、韩国而传入的舞蹈,常被用为佛教仪式、供养、佈教之具,而发展成为一套独特的佛教舞蹈。例如伎乐乃推古朝从百济传入的无言假面舞乐,圣德太子以之为佛教舞乐加以奖励。圣武朝,印度婆罗门僧菩提仙那与林邑僧佛哲至日本,传授源于印度的「林邑八乐」,由是日本佛教舞乐隆盛。林邑八乐即:菩萨、迦陵频、陵王、安摩与二舞、倍胪、拔头、胡饮酒、万秋乐等,都是取自于佛教的材料。此外,唐乐的「散手破阵乐」,也属于佛教舞乐的一种。


  此外,佛教僧侣为教化民众而发展出特殊的佈教舞蹈,即一面念佛,一面咏唱和赞,复敲叩钟鼓,舞之蹈之,此类佈教舞蹈统称为念佛踊、念佛跃、踊念佛、踊跃念佛、欢喜念佛。如天台宗的空也所创的空也念佛(又称钵叩念佛)、时宗开祖一遍的踊念佛、唱咏《法华经》经题而舞踊的题目踊、京都修学院的大日踊、盂兰盆会时的盆踊等,都是佛教舞蹈结合日本乡土艺术所呈现的民俗舞蹈。
 

  我国素称「礼乐之邦」,早在尧舜之世,我国先民就用礼乐来教育民众;礼乐就是舞蹈与音乐。古代的舞蹈教育,「盖动荡之,鼓舞之,使自得之,其陶冶之功,感之最深」。中国的舞蹈虽然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由神圣的观念,教育的价值,进入艺术的舞蹈境界,乃至溶含于戏剧,流入于民间,但在中国佛教的弘传史上,却未见被用于弘法佈教。有鑑于此,星云为弘法利生的方便,把舞蹈带入佛学讲座、禅净密三修法会、……等大型佈教活动,使与会的大众沐浴在圣洁、欢娱的气氛中,打破了教界的保守沉寂,助长说法的效果。


  一九九六年夏天,由佛光山僧众所编的「僧舞」在国家戏剧院演出,迴响热烈,更缔造了中国佛教弘法的新纪元。
 
    

(五)佛光操


  体操,不同于其他游戏、舞蹈等运动,它是依据人类生活的需要所创造的人为运动。体操的起源很早,在我国商、周时代及古希腊时代,人类已有各种健身体操和医疗体操。近代更有依据生理学和解剖学而创设的各种体操,佛门也有所谓的健身罗汉操、佛光操等。
 

  佛光操是简单易学的体操形式,融合运动、健身于一身,是老少咸宜,不受场地空间限制的动态活动之一。佛光山多年来所举办的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禅修活动中,每于晨间安排有佛光操,甚受学员喜爱。其各式动作如下:


  1.交叉压腿:採蹲姿,双手按膝,右脚先压向左边,右膝盖触地,臀部坐上右小腿。再换左脚,方法同右脚模式。左右方向各作四次。


  2.併步转膝:採半蹲姿,两手各按膝盖,先向左边旋转一圈,再换右边转,左右方向各作四次。


  3.蹲身弓步:採蹲姿,左脚跪地,右脚再伸直,身体尽量右弯,并以右手碰触右脚趾。再换左脚伸直,身体儘量右弯,并以左手碰触左脚趾,左右方向各作四次。


  4.左右弯腰:採立姿,手指交错反转托天,腰部以下不动,先向左方向侧弯稍停片刻,再挺直身躯,再换右方向侧弯,吐气双手徐徐放下。左右方向各作四次。


  5.仰天去浊:採立姿,先以掌心搓热之热气,弯身搓擦后腰数下,再双手叉后腰,仰身大声吐气(可以阿字喊出),最后弯腰双手压地,共做四次。


  6.俯身鬆背:採立姿,弯腰先以右手碰左脚掌,头向左上方看稍停片刻,做完后再换左手碰右脚掌,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7.托天旋转:採立姿,手指交错反转托天,腰部以下不动,先向左边扭转一次稍停片刻,回复中间,再向右边扭转,双手向下划开配合吐气,共做四次。


  8.展臂入空:双手合掌採弓箭步(先右脚出),左右手各做莲花指,左手上举,右手掌反转,并转头向后看右手。再合掌换左脚出,右手上举,左手掌反转,并转头向后看左手。左右方向各作四次。


  9.繫趾提身:採蹲姿,双手拉住脚大拇指,双脚不能弯曲,低头吸气起身稍停片刻,再徐徐蹲下吐气,共作四次。


  10.鬆转搥肩:採蹲马步,双臂放柔,以轻鬆自然方式左右摆动拍身,由腰至背数次。


  11.定点环绕:双脚张开,弯腰双手自然垂直,依序左右大幅度画圈各作四次。


  12.动颈鬆椎:採立姿,全身放鬆,头部依序前后、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再左右方向旋转,所有动作均作四次。


  各式动作注意事项:


  呼吸採取自然,若喘气时,可先吐气调匀,再做其他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以幅度大、仔细缓慢为要。若有些动作因柔软度不够,而无法依标准做到时,请勿勉强,以免受伤。
 
    

(六)拳术


  拳术是国术的一种,前人演练国术,大都重在应敌,今日则兼重运动,而一般较常见的是少林拳。少林拳得名少林寺,据闻过去少林寺的山门只能进去,不能出来,除非你的功夫能越过那四周的高牆,否则不能走出山门,也就是说,你有能力跳跃出此高牆,出了山门才不会丢了少林寺的颜面。因此,少林寺的武功至今仍非常流行。


  少林拳相传为北魏达摩大师所创,被认为是古代僧人结合健身和技击术,博採众长而成。它的特点是套路紧凑,攻防严密,招势多变,具有先发制人,以刚克柔的特徵。


  拳术具有强健体魄的作用,对偏重智识教育的今日社会,拳道是值得发扬的传统体育。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仪制》 捌、佛化家庭篇 下一篇《仪制》 玖、社团活动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