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经典》 祖师着作(十)
2018-03-17 10:27:5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5164次 评论:0

中论


  《中论》,又称《中观论》、《正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释,姚秦鸠摩罗什译。

 
  龙树又称龙勐、龙胜,西元二、三世纪顷,南印度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八宗祖师。自幼颖悟,学四围陀典、天文地理、图纬祕谶,及诸道术等。出家后,广习三藏。曾至雪山,遇一老比丘,授以大乘经典,虽知实义,然未能通达。后遇大龙菩萨引入龙宫,授以无量大乘经典,遂体得教理。后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造大乘经论,树立大乘教学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广为传布。师着作极丰,如《中论颂》、《十二门论》、《空七十论》、《迴诤论》、《十住毘婆沙论》、《大智度论》等,造论之多,世所罕见,因此有千部论主的美称。其中《中论颂》是对部派小乘以及其他学派进行破斥,从而显示自宗的所谓立破之作,书中对部派的偏见做了彻底的破斥,也是龙树基本理论之所在。
 

  青目,是四世纪顷的印度人。为注释龙树《中论》的论师,《大乘玄论》卷二载,师出世于佛陀入灭后一千年。僧叡〈中论序〉说:「其染翰申释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不雅中,其中乖阙烦重者,法师皆裁而裨之。」
 

  本论即根本中论,透过空、缘起与二谛等问题显示中道,是龙树的代表性着作,古来三论之一。为三论宗所依据的要典之一。中是实义,又是中道义。唯此一理,名之为实;非有非空,则是中道。本论破一切虚妄偏邪,显中道实相,故名中论。如吉藏〈中论序疏〉说:「斯文论中实之理,从所诠理实得名,故云《中论》。」僧叡〈中论序〉说:「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
 

  本论属于仅为偈颂之论,共分二十七品,主要为破众生断常之病,申二谛中道,令因此中道而发生正观。隋代吉藏《中观论疏》将此二十七品内容分为三段:初〈观因缘品〉以下二十五品,破大乘迷失,明大乘观行;次〈观十二因缘品〉、〈观邪见品〉二品破小乘迷执,辨小乘观行;第三〈观邪见品〉末二偈重明大乘观行,推功归佛。

 
  又于「破大乘迷失,明大乘观行」中,初〈观因缘品〉以下二十一品,破世间人法,明大乘观行;后〈观如来品〉以下四品,破出世人法,明大乘观行。此前破世间,后破出世间,二法俱破,说明世间、出世间毕竟不可得,是申无二之道,也就是非世、非出世,乃名中道。
 

  又于「破世间人法,明大乘观行」中,就二十一品,又开为三:初〈观因缘品〉以下十七品,以邪教覆正经,其义不明照,所以破禀教邪迷,显中道实相;次〈观法品〉一品,以中道实相既显,三乘贤圣由之而成,所以明得益;后〈观时品〉以下三品,因略说未周全,兼顿根难悟,所以重破邪迷,重明中道实相。
 

  又于「破禀邪教,显中道实相」中,就初十七品又开二:初〈观因缘品〉以下七品,略破人法,明大乘观行;次〈观作作者品〉以下十品,广破人法,辨大乘观行。
 

  本论具有破邪、显正、言教等三义,是最彻底的中道,既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主张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即无所得的中道,以明二谛,此种独特的般若思想不仅是印度中观学派的根本立场,也是三论宗所据的主要论点。
 

  又本论对「中观」下了一个定义,即〈观四谛品〉第二十四的「三是偈」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颂为依据本论立宗的各派,如三论宗、天台宗所重视。天台将「空、假、中」视为是实在的真理,所以又称此颂为「三谛偈」。
 

  本论除青目释、罗什译的译本收录于《高丽藏》第十六册、《碛砂藏》第十六册、《龙藏》第八十二册、《卍正藏》第三十九册、《大正藏》第三十册外,其主要的注释及译本有:
 

  1.龙树的《无畏论》,今有藏译本、日译本及德译本。然此注释本是否为龙树所亲撰,当今学界犹持有异见。


  2.佛护的《根本中论注》,只有藏文译本存在,其第一品有日文译本。


  3.清辨的《般若灯论》,今有汉译本和藏译本存世。


  4.安慧的《大乘中观释论》,此注释仅有宋代惟净等所译的汉译本。


  5.月称的《中论注》,今存梵文原本、藏译本,另有部分节译的欧译本及日译本。


  6.无着的《顺中论》,今仅存汉译本。

 
  此外我国有道融、昙影等作疏弘讲,然今皆亡逸不传,现存者有吉藏的《中论疏》十卷。近代的着作则有印顺导师的《中观今论》、《中观论颂讲记》等。

 
  由以上注释本与译本数量之多及历来受各代学者的珍视,可见本论对我国、日本、西藏等各地佛教的影响。

.....................................................................


一、试论八不缘起的意旨。


二、试述本论对佛教的影响。

.....................................................................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经典》 经典之部 下一篇佛教丛书 《佛陀》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