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天台教观修持法简介
2018-06-04 09:31:13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84次 评论:0

天台教观修持法简介


释觉修编着


佛教法师释觉修注:归依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在11月9日,法师与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主编陈星桥见面,要在法音杂志上全面介绍《天台教观修持法》,因此法师就把天台教观简介发过去!并且作了重大修订!现在先在百度与新浪上发表如下:


《天台教观》讲述的是天台宗大乘止观的修持法门。是智者大师所创立,由他的弟子灌顶大师总结发扬的一代时教,是教观并举的总持法门。其修持法,分为藏通别圆四种教法和止观双修的修禅法门。四教的修持正因是:藏教为析空观,通教为体空观,别教为次第三观,圆教为一心三观。四教的修持正果是:藏教中的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四果阿罗汉,缘觉乘的最高果位是辟支佛,藏教菩萨乘的最高果位是“如佛”。藏教是三界内行人的三乘修持法。三界内通教菩萨修持的是六度万行,最高果位显示的也是“如佛”。与藏教菩萨修的最高果位的如佛一样(与圆教的第七信位齐——第七信位是回向心位)。别教是三界外的大菩萨的修持境界,其修持的菩萨法是不思议六度十度法,最高果位显示的也是“如佛”(与圆教的第二行位齐——饶益行位)。但比通教的“如佛”要高。圆教的菩萨修持法是称性六度、十度,其最高果位才是真正妙觉极果的佛陀!


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所以编着者,首先对天台教观作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介绍,从而使读者有一般性的总体了解,然后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后,对天台教观在认识上更为清楚,在修持时更为明确自然。


现在首先简述一下《天台教观修持》的概貌。以下分七个部分介绍:一、天台教观的判释五时八教;二、天台教观的理论要点;三、天台教观中的止观种类;四、天台教观的修持特点:天台教观中的波罗密法;五、天台教观中修行层次:天台教观中的六即佛;六、天台教观的修行实践:天台教观中的十乘观法。


天台教观以《妙法莲华经》为立说之根本。并以《般若经》和《涅盘经》为相摄相扶之辅助,最后指归西方净土。而以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三部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小止观》为《摩诃止观》的简略本)作为修行指南。

 

一、天台教观的判释:五时八教


“五时八教”的判释是经过智者大师及以后数代天台祖师综合天台教义创立的。“五时”是把佛祖的三藏十二部经,分成五个说法时期。并以“五味”相比喻。五味是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智者大师把伟大佛陀的五个说法时期划分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即:


第一、华严时,讲说《华严经》,譬喻东方日出照高峰。只有大菩萨能领悟。故比喻如牛出“乳”。


第二、阿含时(鹿苑时),在鹿苑说法。说《阿含经》,谈小乘(藏教)法门。譬喻上午八九点钟,日照幽谷山涧。味为如由乳出酪。


第三、方等时,这一时期佛广说藏通别圆四教,说《大方等集经》、《宝积经》、《楞伽经》等等经文。譬喻九、十点钟,普照一切。味如酪生酥。


第四、般若时,说《般若经》,讲“空宗”教义,使小乘人趣向大乘。譬喻日照禺中,如中午前的十、十一点钟,日照幽深处(禺中的解说有二种,一是猴子生活的地方,二是指时间在十点至十一点)。味如生酥成熟酥。


第五、法华涅盘时,说《妙法莲华经》和《涅盘经》,譬喻日当正午,说佛教的根本一乘实相般若。如“日光普照,高下悉平”。如熟酥成醍醐,成妙味顶。


天台教观的“八教”是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的合称。化仪是指佛祖说法时,所使用的仪式和方式方法。其中有顿、渐、秘密、不定四种。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教法。如对大菩萨就用顿教,对声闻、缘觉就用渐教,对同一法会如有菩萨、声闻、缘觉,还有天龙八部鬼神等就用同一语言说不同的法(加上理解不同),互相之间谁也不通气,这叫秘密。对许多法门大家都知道,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小乘人可知大乘法,大乘人可知小乘法,互为补充。故叫不定。其不定教中还可分“显露不定”和“秘密不定”二种。“显露不定”是指听众有大小菩萨、声闻、缘觉、天龙八部等,根性不齐,佛讲说教理或浅或深、或顿或渐,但各有收益。“秘密不定”是指佛在讲说教理或浅或深、或顿或渐,对于听众来说由于理解不同,悟性不同,次第不同,心性不同,各各不相知;但在各人的基础上都有得益。


天台教观的化法是指佛祖的教法内容。按教理的深浅分为:藏、通、别、圆四教。藏教是小乘范畴,最终以成阿罗汉为最高目标,主学《阿含经》。其中也包括声闻、缘觉、菩萨等,所以不称小乘教而称藏教,因为以《阿含经》为经藏,毗尼为律藏,阿毗昙为论藏,以经律论为宗依,所以也称三藏教;通教是大乘初门,既可通别教,也可通藏教,因为三教相通,故叫通教,最终以成某一大菩萨(如佛)为目标;别教是三界外的大菩萨所学修的教义,也是最高成就为某一大菩萨(如佛);圆教是最终成佛之道,教会我们怎样成佛,具有圆妙、圆满、圆足、圆顿,故名圆教。


藏、通、别、圆四教内容深浅不同,但名称都一样。如都有“六即佛”和“六度”、“十乘观法”等。六即佛简称叫六即,就是“一理即,二名字即,三观行即,四相似即,五分证即,六究竟即”。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修行到涅盘彼岸的菩萨修行法。十乘观法就是:“一观境,二真正发心,三善巧安心止观,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离法爱”。这十乘观法就是藏通别圆四教的修行次第。藏通别圆的修行内涵及层次却是大大的不同。


天台教观会告诉我们按步就班地修行成道的方法,其中就有重要的修禅定的“止观”法门。还有如何打坐如何修行“一心”的数息法及不净观法、六妙法门等等。在层次上可修方便法的四果罗汉、声闻、缘觉和怎样修到十地菩萨的法门,最终达到成佛的全部过程的修行方法。所以是我们修行人的伟大法宝!

 

二、天台教观中的理论要点


天台教观中的修行理论要点是什么?就是“性具实相”和“止观法门”二大要点,以实相阐明理论,以止观指导实修。


“性具实相”的理论要点是天台教观的核心。其包括二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念三千”和“圆融三谛”。由此派生的有“性具善恶”和“无情有性”诸说。其中所指的“性”,指法性、佛性、也即是真如、本、理、体。性具实相是指三界一切法,既非自生,也非他生,也不共生,而是因缘所生。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切众生在一念之中,即存在一切现象与规律,心、法不二。一切法当体即是实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切法者即是一切现象和规律。而实相非相!不可说!不可说!只能体会领悟!)


“一念三千”的理论要点是:“一念”即“一心”,指刹那间的心念活动;“三千”指整个世界,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万有总和。《法华经方便品》中说“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实相有十个方面: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和本末究竟等,并都冠以“如是”。此即为“十如是”的教法。


现把法云大师在《法华经义记》中对十如是的解释介绍给大家。(关于十如是的解释在《天台教观修持法》中将有更深入更详尽的解释)。十如是,是以前五个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为权智境。其次四个如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为实智境。最后一个如是(本末究竟等)为权智境和实智境的综合。


其具体的十如是解释如下:


如是相:览观三乘教皆有异相,声闻乘教异,缘觉乘教异,菩萨乘教异,故言如是相。


如是性:性是不改为义也。但昔日声闻教不可改作缘觉教,缘觉教不可改作声闻教,故言如是性。


如是体:体别为义。声闻行人以四谛声闻教为体。缘觉行人以十二因缘教为体,菩萨以六度经教为体。故言如是体.


如是力:声闻教作缘断正使力,缘觉教作缘断习气之力,菩萨教作缘断习气尽成佛之力。故言如是力。


如是作:论言起作是行相,故知作只是行义也。声闻之行有所作,乃至菩萨之行有所作。故言如是作。此五句都是释诸法章门,名为权智境也。


如是因:以感果为义。


如是缘:缘者由义万善,能感果即因义,此果由万善得,即是缘义。


如是果:果以因为义,报经酬答为义,只是一果宜对因名为果,此果有酬因义,即成报义。此四句正是释实相章门也。


如是本末:此下是第三双结两章门。本则举最初如是相,末则举最后如是作也。


究竟等者:此结实智章门。


智者大师再把“十如是”与“百法界”及“四圣六凡,合称十界”。每一界均蕴含其余九界,十界互具而构成“百界”、“三种世间”(五蕴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相配合构成“三千如”,是指世界的一切万有总和。而整体的宇宙相貌即“三千的实相”,就存在於一念之中。这就是“一念三千”的来由,依此从理上说为“理具三千”,再从事上观察说,则有“事造三千”。


“圆融三谛”的理论要点是:“圆融三谛”,是由“一心三观”发展而来。智者大师提出的“三轨”:即真性轨,是指真如实相之本体;观照轨,是指观达真性之智慧;资成轨,是指在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下,借助观照之智而使开发真性之修行的波罗密多行(h?ng)。此三轨与天台教的“空假中三观”相对应。


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为“空谛”,却有如幻如化的现实相貌即“假谛”。从全体看则不应偏于一面,空即是假、假即是空,空假不二即是中道。“空”是指能量与信息,“假”是指事物的森罗万对于修行人的幻觉!也就是心经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空不异色”的真实写照!


由于人们对于认识的主体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天台教观中认为,把认识主体、认识活动、认识对象各划分为三智、三观、三谛的三个不同层次,即次第三观。从可思议境达不思议境的一心三观或不次第观的境界。前者是别教菩萨修行过程,后者则是圆教菩萨的修行过程。对于圆教菩萨而言,此时空、假、中“三谛具足,只在一心”。三即一,一即三,三一融通无碍,这就是“圆融三谛”。修此“相即不离”、“纯一实相的圆观”,见空谛得“一切智”,见假谛为“道种智”,见中谛为“一切种智”,即能从净化心灵的修行中达到诸法实相的的境界。


“性具善恶”的理论要点:此说与传统说法绝然不同。


天台教观中,把佛性分为三种。圆教菩萨,观非有非无、不染不净之实相为“正因佛性”;圆教菩萨,以能观照显示实相之般若智慧,为“了因佛性”;并以能资助智慧开显正性之功德善行,为“缘因佛性”。


诸家多说一理,真如名为佛性。而智者大师所谈:‘圆谈十界,生佛互融,若实若权,同居一念。一念无念(即为空的境界),即“了因佛性”;具一切法(假象幻觉)即“缘因佛性”;观照至非空非有时(即为中观第一义),即“正因佛性”。是即一念生法,即空、假、中……圆妙深绝、不可思议’。这段评述是宋代高僧遵式大师所说的高度概括天台佛性说的特征。


天台佛性说的特色是在于 “三毒(贪嗔痴)即是道 ”, “地狱界有佛性 ” , “ 百界千如是佛境界 ”,“ 贪爱、魔怨是佛母”等警世骇( hài 惊叹)俗的观点。其对于人们尤其是修行天台教观的行人,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天台教观中认为,凡夫与佛,就“理性”上说,平等无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从事相或从修行心灵的净化上研究,相差悬殊。佛对于凡夫是不可思议,凡夫浸于恶,堕深渊,苦不堪言。凡夫只有不断修善去除烦恼才能“朗然大悟,觉知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才能有成佛的可能。


天台教观中,还有一点就是“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既然“色心不二”(编着者注:色心不二就是心物统一论),佛性周遍世界,当然不因有情、无情而有间隔。也就是说,无生命者亦具有佛性。这与历史上,有人(道生法师)在苏州虎丘讲法,使顽石点头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就是从道生法师那儿发展而来!

 

三、 天台教观中的大乘止观法种类


天台教观中所说的大乘止观,升华为佛教的根本途径,成为天台教观的中心内容。智者大师在《童蒙止观》序言中说:“若偏修禅定之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大师说,必须止观双修,定慧均齐修行,才可见法性、成就佛道。


天台止观种类有三: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圆顿止观。


渐次止观以《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为修行指导。


不定止观以修禅定《六妙法门》为修行指导。六妙为“数、随、止、观、还、净”为开发万行,是降魔成道的法门。由于受到《法华经》开权显实法门的启发,提出以“浅定开深慧”,强调“观”的作用。


《六妙法门》一卷。主要讲述运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的展转修持法的六种妙法,由浅入深地进入高级境界。


一数法是指运用一组数字来讲述禅法的次第。如一止、二观、三昧、四禅、五门禅、六妙门、七依定(七觉支)、八背舍、九次第定、十禅支等等。


二随法是行者因随息(观想呼吸的气流的进出,绵绵密密)顺序故,即能出生十六特胜等禅法。


三以止为妙门者,行者因止心故,即便次第发五轮禅。即是第九无碍道能断三界结使,永尽无余,证尽智无生智,入涅盘。


四以观为妙门者,行者因修观故,即能出生九想、八念、八胜处及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三明六通及八解脱得灭受想定,即入涅盘。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天台教观修持法特点:波罗密法 下一篇天台教观的理论要点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