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四)
2019-01-20 23:10:4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473次 评论:0

第四篇 人类的生活与社会


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


传统.习俗与节目


  只要是不造成伤害、利益群众的传统和习俗,佛教都能接受。


  传统与习俗:


  佛陀说,不要因为是传统或习俗就相信它,然而,佛教并不鼓励抛弃所有的传统和习俗。


  佛陀说:


  「你必须试验它们,彻底的检验,如果它们合理、有助于我们的幸福,那么,就应该接受和实行这些传统和习俗。」


  《卡拉马经Kalama Sutta》


  这是从未有过、最自由的宗教宣言。在其他宗教里,对他人的传统和习俗的容忍就非常的罕见了。有些宗教经常劝告皈依者,放弃他们所有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不管是好、或是坏的。佛教在弘法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要求信徒放弃他们原有的传统和习俗,不过,这些传统和习俗要在佛教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一个人不可以为了顺从自己的传统和习俗,而背弃佛教原则。如果人们倾向于自己的传统和习俗,而这些传统和习俗又没有佛教价值,倘若他们不以佛教名义,一样可以奉行他们原有的传统和习俗,但是,不可以对自己或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伤及无辜的生命。


  典礼与仪轨:


  典礼和仪轨是传统和习俗的一部份。典礼和仪轨美化了宗教,并吸引了群众。典礼和仪轨为某些人提供了心理的帮助。但是,不是所有的修行者都需要靠典礼和仪轨的帮助。在人们心目中,某些仪轨对宗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佛教只重视自我的解脱,并不重视仪轨。依据佛陀的教诲,仪轨化的修持方式,在净化心灵,会造成障碍。


  节日庆典:


  正信的佛教徒,不以饮酒作乐、屠杀无辜及可怜的动物来庆祝节日。正信的佛教徒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在节日里,他们专心的杜绝一切邪恶的行为,他们以布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与忧愁。


  很多节日庆典都与宗教拉上关系,从而亵渎了宗教的神圣性。对一般人而言,宗教如果没有庆典,就显得沉闷和没有生气。一般,孩子们和年青人都是通过庆典而加入或皈依宗教的,宗教吸引他们的就是庆典。然而,对一个禅定的修行者而言,庆典造成了骚扰。


  当然,还有一些人并不满足于节日庆典的宗教仪式,他们还喜欢有些余兴节目。典礼、仪轨、游行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就是用来满足那些对宗教节目有渴求欲的人,但是,没有人会说这些活动是错误的。这些庆典应该在文明的方式下进行,不可以给他人造成骚扰。

  

佛教与女性


  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


  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范围仅限于厨房内,男性不允许女性到寺院进行任何宗教活动,以免亵渎神灵。佛陀时代,女性的地位低微,佛陀给予女性宗教自由时,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猛力的抨击,佛陀成立比库尼僧团,接受女性出家,在那个时代是一种极端的革命行为。然而,佛陀让女性自己证明,她们具备与男性一样的能力,她们也能证得阿拉汉果。每一位女性都必须感谢佛陀,因为,佛陀给予女性自由的宗教生活,并给予她们在人类历史的首度自由。


  佛陀时代,一般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可以在佛陀与魔罗(Mara)的对话中应证:


  「女性以她两根指头大的智慧,是没有希望证悟或圆成圣道的。」毫无疑问的,佛陀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时,那位被魔罗攻击的比库尼说话了:「当一个人心识专注,智慧获得全面发展时,是不是女性又有什么关系呢?」


  高沙喇(kosala)国王听到王后为他生下一个女孩时,非常失望,他一直想要一名男孩。佛陀安慰这位忧伤的国王:


  「啊!陛下。这一个女孩将来能证明她比男孩更优秀。她有智慧、有德性。是一位受婆婆尊敬的好媳妇。她所教养的孩子,做出伟大的功绩,统治广大的领土。是的,像这样的儿子──一位国家的领导,是属于这位高贵的妇人的。」


  佛陀并不认为男性是唯一聪明的人类,女性也一样聪明。


  某些宗教声称它们奉行男女平等的政策,但是,在今日,我们只需要观察女性在社会的地位时,就会发现女性并没有被获得尊重,她们的权益被某些力量给剥夺了。甚至在所谓文明的西方社会,女性一样要为她们的权益而斗争。佛教并不认为女性是弱者。佛陀在无数的生死轮回中,曾以女相出世,她同样的发展自我的德性和智慧,一直到他证悟正自觉的佛果。

  

佛教与政治


  佛教关心世间的一切福利,他是最好的政治顾问。


  佛陀出身于帝王家庭,他自然与王公大臣有密切的关系,可是,佛陀从来不用政治力量来弘扬佛教。可是,今天的许多政治家,却把佛陀牵扯到政治里面,以佛教的名义,宣扬自己的政纲,他们把佛陀渲染成共产主义者、资本主义者、帝国主义者,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损坏了佛陀的形象。要清楚的是,佛陀是一位超越世间一切的觉者,佛陀从来没有不让其他宗教并存的观念,佛陀也从来没有抱怨过那些不奉行他的教义的人。


  使人非常关心一个敏感的问题,就是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佛教是一个德行兼备、纯净和值得信任的宗教,而政治讲求的是权力。在历史,宗教经常被政治利用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如:发动战争、征服、残杀、暴行、^造**、摧毁文明和艺术。


  当宗教一被政治家利用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时,就失去了宗教的神圣性。


  根据佛法,佛教是不介入或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的。当发现社会问题时,也只能透过向政治家建议,如何改善和处理问题。佛教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人性的发展,以及如何提升人民的福利、安全和保障。


  佛教希望能够透过建议,让政治家制定能保护人民,让人民幸福、繁荣的政策。当人民陷入贪、嗔、痴等种种恶行时,没有任何一种政治理想能成功的实现。如果政策本身就出了问题,那就更不能渴求人民能为它做些什么了。善业和恶业的果报,是导致幸福与否的真正因素,真的幸福是建立在对「苦」、「无常」和「无我」的真正理解。对佛教徒而言,生死轮回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就算是重生于大梵天也一样。


  一个好的政治体系,确保了人民基本权益,平衡、慎重的行使职权,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有了这样的政治体系,人民就不会背弃它,另谋理想的政治体系了。人们无法在任何政治体系下获得真正的自由,要获得自由,必须发展内观,致力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无明的枷锁。要获得自由,除了要制约身与语的欲望外,还要锻炼自己的心识,开发自己心灵的力量,以期达到最高的目标──证悟涅槃。


  我们意识到宗教和政治划分界限的益处,政治所带来的和平和幸福是有所限制的。佛陀的教诲和现代的政治意识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佛陀在阿伯拉罕之前,就已经声明一切人类都平等,种姓和阶级制度是社会蓄意建立的障碍。对佛陀而言,唯一将人类分类的是他们的道德素质。其次,佛陀鼓励人类以互助的精神参与社会活动,这种精神被现代政治家推广和发扬。再次,佛陀不指定继承人,所有的僧众都必须以佛法和戒律为师,直到今天,所有的出家人,都必须遵守这一点,以佛法和戒律为师。


  佛陀鼓励互相研究、讨论的民主精神。在僧团里,每个成员都有权力自我执行一般的事物。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就会提出来大家讨论,这和现代的民主议程是一致的。令人惊奇的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佛教徒这种自律的管理方式,和今天民主社会的管理方式竟然是一样的。僧团公选一位代表和一位助理,就好像今天议会里的「议长」和「副议长」,一切议案的提出,都公开的讨论,重大的问题都经过再三的讨论,这和现代民主议会三读通过的形式完全一致。当问题无法一致通过时,就以表决的形式来做最后的决定。


  佛教对政治的看法是,政治家必须具备道德性和负起行使职权的责任。佛陀不鼓励战争,他向全世界传达和平的信息。在这世间根本没有所谓的为和平而战争或杀生。胜利者嗔恚心增长,失败者生活在痛苦中。当一个人舍弃成功和失败后,他获得真正欢愉和平静。佛陀不仅反对战争,还是第一个亲自战场去阻止战争的人。他成功的阻止了释迦族和廓里雅族在罗希泥河(Rohn)的战役。他也成功的说服了阿迦答沙都(Ajàtasattu)国王放弃进攻瓦吉国。


  佛陀分析一个优良政治体系的条件,当一个政府的领导人腐败、堕落时,则整个国家将会变得腐败、堕落和不幸。佛陀最反对贪污,他认为政治家都必须以仁义治国。佛陀说:「当统治者是公正和善良的,首相也一定会公正和善良,当首相公正善良时,所有的大臣也必定公正善良,当大臣们公正善良时,所有的士兵也必定公正善良,当士兵都公正善良时,则全国的百姓都会公正善良。」《增支部》


  佛陀说:「不道德的罪行,如:「偷盗、欺骗、暴戾、嗔恚、残忍等,会因贫穷而产生。统治者和政府如果以惩罚或强力的镇压是无法收效的。」《Caaatt Shananda Sutta》


  佛陀建议:「统治者和政府,与其用压力来取缔罪行,不如发展经济。政府应该以国库的资金来改善国家的经济,用来发展农业、发展耕地、支持人民自己创业、发展商业,让人民有足够的物质维持正常的生活,当人民的道德水平获得提升时,国家就会繁荣与安定」《Kutadanta Sutta》


  在《达萨王本生经》里,佛陀认为统治者有十种责任,这十种责任可以提供给今天的政治家,让他们有效去治理国家。


  一、自由和不自私。


  二、道德的提升和维持。


  三、为善良的人民牺牲一切。


  四、诚实和廉洁。


  五、仁爱和宽大。


  六、简单和淡泊的生活。


  七、没有嗔恚心。


  八、无暴力。


  九、容忍。


  十、接受民意,和人民打成一片。


  佛陀针对统治者的行为,再度给予开示:


  一、一个好的统治者,必须公正廉明,不可厚此薄彼。


  二、一个好的统治者,不可对人民记恨或嗔恚。


  三、一个好的统治者,在执行正确的法制时,不应该害怕人民反对。


  四、一个好的统治者,必须清楚的了解一切律法。不可以滥用权力,必须应用智慧和合理的途径。


  佛陀说:「假如一个人不适合、不能胜任、没有足够的德性、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做统治者时,他将受到全国人民的指责……将受到人民的责备。因为他不能胜任,他不配占据那统治者的地位。统治者有如一般人,如果触犯或违背道德和人类社会的法律规范时,一样要受到惩罚。统治者掠夺或私吞公产,也一样要受到惩罚。」《Milinda Panha Sutta》


  一个统治者应该时时关注自己的身、语、意的行为,接受民众的意见,反省和检讨自己。如果他有不正确的行为时,如:不正确的惩罚、贪污、压迫和高税收等等,民众将指责他、反对他。如果他很公正的管理国家,人民将祝福他,祝他万寿无疆。


  佛陀指出,当一个统治者正确的运用他的职权时,人民将会因此而获得幸福。公元三世纪的阿首咖(Asoka)就是一个铁证。他遵循佛陀的教义而生活和统治国家,为国家带来了空前的安定和幸福。他声明不再侵犯邻国,派使臣出使外国宣扬他和平的政策。他致力于推行社会道德,如:诚实、慈悲、仁爱、无暴戾、关怀、不奢侈、不贪婪、不伤害动物等等。他鼓励信仰自由和互相尊重。他亲自到偏远的地方去弘扬佛法,他极力从事基层建设,如:为人类和动物兴建医院、施赠药物、广植树木,掘井和发展水力工程和歇脚亭。不允许人们虐待动物。


  有人把佛陀当做社会改革者,佛陀排斥种姓和阶级制度,提倡平等,提倡改善社会经济,财富必须平均分配,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鼓励执政者排除贪念,以仁慈的心治理国家,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佛陀对人类的贡献,远远的超越以前所有的社会改革者。佛陀深入人类的内心,找出存在于人类内心的烦恼,一切社会的改革,都需要靠人类的内心来执行。强制、暴力性的改革所带来的效益是短暂的,因为没有根,只有通过内心的改革,才能根深蒂固。当心灵获得发展时,就能从生命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能源。社会的改革来自人类的心识,对自己的同胞有公正、挚爱的心,才能持久的延续下去。


  佛陀所弘扬的佛法不是建立在政治领域,也不鼓励人类去享受世间的欲乐。他指引了涅槃之道。佛陀最终的目标是断除人类于世间的贪欲。在《法句经》中,这么说道:「通往世间欲乐是一条路,通往涅槃是另一条路。」


  但是,这并不表示,佛教徒不可以参与政治。社会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受到律法条例的制约、经济的支配,教育制度同样受到政治的影响。一个佛教徒,如果想参与政治,就不应该利用宗教来达到政治目的。那些已放弃世间生活的出家人,如果想过着纯净的宗教生活,就不应该参与政治。

 

第十二章 婚姻.节育和死亡

  
佛教的婚姻观


  佛教认为婚姻是完全个人的事,与宗教无关。


  婚姻是一种社会习俗。婚姻缔造了人类的安定与幸福。婚姻使人类的生活有别于其他动物。婚姻有效的维持生育秩序与和谐。虽然经典中对一夫一妻制度保持缄默,佛教徒却严格的奉行一夫一妻制。虽然佛教并没有限制弟子们只能拥有一名妻子,可是,从他的教义中可以看到,佛陀反对弟子与妻子以外的女性茍合,告诫弟子们不要沉迷于肉欲之乐,从这可推断佛陀还是支持一夫一妻制的。从《善生经》 (Parabhaa Sutta)里可以看出,「婚外情」是导致人类堕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必须了解维持一个家庭的困难,尤其当不幸的事发生时,所遇到的困难会更加倍。基于对人类这种弱点的认识,佛陀制定了不邪淫戒,严禁弟子们通奸、和对各种邪淫罪行的违犯。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是非常自由的。佛教认为婚姻是完全个人的事,与宗教无关。佛教中并没有任何戒律要人们保持独身、强制结婚或保持贞操。也没有规定佛教徒要生孩子或生几个孩子。佛教允许信徒自己自由的决定一切有关于婚姻的问题。或许有人要问:「既然佛教不禁止结婚,为什么出家人不结婚呢?」出家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是为了更有效的服务人群,他们自愿的放弃世俗的生活,放弃婚姻生活,是为了避开尘世的纷扰,也为了保持平静,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人类服务,帮助人类完成心灵的解脱。


  离婚:


  佛教不禁止分居或离婚。假如,人们严格的遵守佛陀的教义,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假如男女双方真的认为他们不能生活在一起时,他们可以自由的分开。分居总比悲惨、有害的长期生活在一起要好得多了。根据《善生经》的记载,佛陀奉劝老年人不要娶年轻的妻子,这种结合会产生种种问题,造成不协调和堕落。


  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的网络,互相支援、互相依赖。每一种人际关系都为了保护和发展自己的一个小组。婚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彼此保护,彼此支援。一个正常的婚姻,是建立在信任和了解,而不是冲动和放纵,正常的婚姻培养了正确的基础和文明的发展。欢愉的结合,使感情都能够获得发展,不再寂寞、害怕或失落。在婚姻中,双方都要彼此互动、尊重、支持和鼓励,要支持和欣赏对方的表现,不要有高低之分,要互相帮助,培养平等,温柔,慷慨、平和与付出的品德。


  
节育.堕胎和自杀


  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而调整家庭的人口,但是,堕胎是一种不当的行为。

 

  节育:


  佛教徒没有理由反对节制生育。他们可以自由的使用各种古老的或现代的方法来节育。有人说「节育」违反了「神」的旨意,因此反对「节育」,这些人必须了解,他们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节育,是防止促成生命,不是杀生,因此不造成恶业。但是,堕胎是一种无可分辨的错误行为,这涉及摧毁或杀害一个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生命,对佛教而言,堕胎是绝对不允许的。


  按照佛教戒律,造成触犯杀生戒的条件有五种:


  一、必须是生命。


  二、知道这生命是活的。


  三、有杀害的意图。


  四、有杀害的行为。


  五、造成生命的死亡。


  当妇女怀孕时,生命已存在于她体内(第一条件),两个月后,她知道这生命是活的(第二条件),她为了某种理由,不想要肚里的生命(第三条件),她去堕胎(第四条件),肚里的小生命因此而被摧毁(第五条件)。这整个过程,五项条件都具足了,因此触犯了杀生戒。堕胎的整个过程,表面没有杀生的迹象,而事实就是在杀生。堕胎违反了佛陀的教义,佛教徒都不应该堕胎,对佛教徒而言,我们并没有权力去拿掉另一个生命。


  在环境的压迫下,人们为了自己的方便被迫去做这种不道德的事。但是,人类不应该认为堕胎是合理的,堕胎造成恶业,将来要受到果报。在某些国家,堕胎是合法化的。然而,不要把宗教牵扯进去。这是世界性的问题。宗教原则绝对不是为了某些人的个人享受或方便,而是为全人类的福址。

 

  自杀:


  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摧毁自己的生命,无论在精神或道德,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因受到挫折或绝望而自杀,将造成更大的苦难。以自杀来结束生命是一种懦弱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心识是纯净和镇定的,他就不会自杀。如果一个人以离乱和挫折的心情离开人世,他将得不到好的因缘而转世。自杀是一种不健全和低级的行为,因为,自杀者心里充满了贪、嗔、痴。自杀者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问题,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正确和适当的运用自己的心识。这些人不明了生命的本质和世间的缘起。


  有些人为高贵的理由而奉献自己的生命。有些人以自己的生命做为祭祀。有些人采取饮弹、绝食等方式来断送生命的勇敢行为,可是,这毕竟是出自人类的盲从和冲动。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无法抵消它所造成的恶业。佛陀清楚的指示,自杀会导致更多的痛苦。


  
为何世界人口会剧增


  我们没有证据证明,目前是世界人口剧增的唯一时代。


  很多人都要问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如果佛教不相信人类或灵魂是「神」的「产品」,那么,如何解释今天世界人口剧增的问题?他们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假定了生物所居住的世界只有一个。同时他们也可以认为人口剧增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因为,这个时代有好的生存条件、好的气候、医疗普及、物质资源和食物丰富,以及各种有效的防抑自然灾害的方法,来捍卫生命和助长生命力。


  我们没有证据证明,目前是世界人口剧增的唯一时代,但是,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料来与古代的历史做比较。中亚、中东、非洲、古美洲,都有大量的文明存在,而后来都消失了。对于这些古文明的研究,我们连一点关于古代人口的资料也没有发现。人口与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起落循环的规律。在这循环规律中,人口惊人的增长。有些人反对这种观点,也反对有其他世界生命轮回再生的观念。近几千年来,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世界某个地方的人口曾经比今天还要多。在宇宙中拥有数不清的生命,就好像全世界海滩的沙一样多。当因缘条件具足和善业的果报成熟时,在这些众多的生命当中,有一部份会转世为人。


  在十九、二十世纪医学发达,使人类的健康和寿命获得延长。这就是造成人口剧增的原因。除非有人设法控制,否则人口将越来越多。因此,人口的剧增是由于医学的发达和生存环境所造成的,不能归咎于任何宗教或任何外在的因素。


  有些人相信,所有不幸的事件,导致生命的摧毁,是「神」的安排,「神」这么做是为了减低世界的人口。「神」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制造苦难,为何不去控制「生命」的「产量」。为何「神」要为那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大量的「生产」人口。那些相信「神」是万能的造物者,无法给予人口问题一个满意的答覆。贫穷、不幸、战乱、飢饿、疾病、粮荒都不是「神」的旨意或魔鬼的杰作,真正的原因不难发现。

  

性与宗教


  在人类的本性中,潜藏着兽性。       ─甘地─


  「性」是人类最原始的动力,性的影响深邃。因此,某种程度的自我节制,对人类而言是必要的。如果想进一步对自己的心灵有所发展,对心识的控制更加应该收发自如,致力于更高的自我心灵的锻炼,就显得更重要了。要克服「性」这股强大的动力,必须先降伏自己的心念。只要能控制好「性」的冲动,将更能有效的控制其他的行为和情绪。


  「独身」是开展心灵力量的条件之一。但是,佛教并不强迫每一个人都过独身的生活。「独身」与培养心灵的成就有关,但是,对一般的佛教徒而言,只要持守不邪淫戒就可了,绝对不能对性欲有所放纵。性欲放纵者,无论在生理或心理都会带来不幸。


  佛教徒必须在某种程度控制自己的性欲。当人们沉迷于性欲时,他的行为还不如动物。我们称性放纵者为「低等动物」。谁比较「低等」呢?是动物还是「人」呢?谁 比 较 正常 呢 ? 难 道 是 性 放 纵 者 ? 谁 比 较 有 规 律 和 有 原 则 呢 ? 这 一 比 较 , 高 尚的「人」,就显得比动物「低等」多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拥有心智能力,能够正确的运用心智、压制冲动。可是,人类常为性冲动所奴役,因此,就显得比动物更「低等」了。


  我们的祖先不重视「性」的问题,他们了解「性」那股强大的动力,因此,不需要特别地去鼓励。但是,我们今天被成千上万的「性」渲染所诱惑,种种挑逗性的广告、海报到处可见,有些人甚至为「性放纵」作辩护,认为控制「性欲」会导致心智失常。


  事实,控制「性欲」是各种文明的首要原则。我们这「现代文明」已经污染了我们对「性」的认识。我们的身心,也受到了不正当「性」观念的感染。


  在现代社会在「性」观念的潜移默化下,养成时下青年在公众场合造成性骚扰的习惯。一般无辜的女性,很难自由自在的行动而不被骚扰。话说回来,那些穿着新潮服装的女性,也要为这一点负起大部份的责任。


  人类是唯一没有性欲休止期的动物。不幸的是,商人利用人类性欲的本性,使人类长期暴露在这种病态的性刺激下。现代生活中,很多神经衰弱者,可溯源于这种不平衡的刺激。社会都希望人类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但是,女性却被鼓励运用一切原始的条件,诱惑所有可以被诱惑的人,甚至令所有的男性为她意乱情迷,包括她自己的丈夫在内。


  很多社会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制度。一个男人纵使有很多缺点,如:偷盗、撒谎、欺骗,但是,只要他对妻子忠实,在他妻子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名有德性的人,他的一切罪行都获得妻子的宽恕和原谅。这制度也存在某种危险性,有些人把一夫一妻制看作是人为的制度,而非超越一般性的普遍法则。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性」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地位。不需要不健康的压抑它,也不需要以病态的心理去夸张它。如果我们重视「性」,就应该适当的以自己的意识去控制它。


  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不应该过分的强调「性」。过份强调「性」生活,会成为「性」的奴隶,对婚姻造成伤害。「性」是夫妻双方面的问题,有需要,有付出,真正的协调和满足双方,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生活。


  婚姻是结合男女双方而成为终生伴侣的过程。耐心、容忍和了解是婚姻的三大原则。婚姻是爱的结合,而不是被绳索捆绑。物质需求、建立家庭、与妻子分享自己的一切,是做丈夫的责任。夫妻生活的理念是「我们的」而不是「你的」或「我的」。一对好夫妻必须坦诚相处,彼此间不保留秘密。保留秘密会导致猜疑,猜疑导致嫉妒,嫉妒引发嗔恚,嗔恚造成仇恨,仇恨形成敌对,敌对缔造无比的痛苦,包括流血事件、自杀甚至谋杀。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句经故事集 下一篇美满婚姻生活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