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五)
2019-01-20 23:10:4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470次 评论:0

第五篇 宗教与人类的进展


第十三章 自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人类与宗教


  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有宗教信仰的生物。


  人类建立宗教信仰,为了满足自己对生命内在和外在的了解和欲望。由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崇敬自然现象,赋予自然现象拟人化的表征,从而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这些原始宗教,受到时间、地理、历史、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不断的在演变。


  很多原始宗教,因为组织健全和信徒们大力的支持,至今不但存在,还在继续的发展。很多人被宗教仪式和典礼所吸引,但是,某些人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在生活中实践道德性的修持。因为强调道德性的重要,每一个宗教都宣称他们的教义不止是信仰,还是生活的道路。各种宗教所了解的范围和所阐述的道理都不一样,它们的宗旨和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不一样,它们对人类行为的赏、罚概念也不一致。这是因为各种宗教的缘起、背景和经历都不一样的缘故。


  某些人可能是因为信心、恐惧、理智或仁慈的理由而信仰宗教。很多宗教以满足信徒的欲望和恐惧,来争取信徒。有些以奇迹或神秘的力量来迷惑那些贪婪和无知的信徒,并许诺信徒将获得物质的报酬。有些以迷信的概念,通过法事和仪轨来误导那些畏惧于超自然力量的信徒。有些信仰是树立人们的信心去面对生命的无常和对命运的恐惧。


  有些宗教的发展,是基于人类的学识、经验和智慧。理智的宗教信仰,融入自然法和人类的价值观,建立在仁慈、善良的品质上。一个以「因果」为基础的宗教,强调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善与恶业负责,接受自己所造成的幸福或苦难。一个智慧型的宗教,建立在以智慧分析和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宇宙的真理上。


  仁慈和善心是两大宗教品质。宗教能带来和平是因为不伤害和善待一切众生,同时,也为信徒缔造一个和谐、自由和宁静的生活。宗教的善心或慈悲心是建立在牺牲、服务、以及为众生谋求福利。


  宗教的差别就在于信徒的了解和宗教导师如何解释教义和修行。在某些宗教里,宗教导师拥有很大的权力制定一切律法,而某些宗教只为信徒指引一条道德和正确的道路。所有的宗教都为人类的不平等和种种问题给予不同的答案和弥补的方法。某些宗教认为人类面对种种的问题,是因为他有罪。当这种论调提出时,有人不禁要问:「人类的物质、思想、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及经历都有所不同,又怎能在人类短短的一生中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呢?」


  每一个宗教都有一套对自己心灵目标的不同观念。有些宗教认为在天堂过永恒的生活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有些人认为生命是意识的一部份,必须回归到原始的意识。有些宗教相信,断灭苦和生死轮回是终极目标。有些却认为天堂的快乐,和「神」的境界是次要的,因为,他们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生命都是无常。有些人却相信目前的生活已足够让他们体验人生的目标了。


  每个宗教都有他们一套达到目标的方法。有些宗教要信徒归顺于「神」并依赖它。有些通过苦行来清除自己的罪孽。有些以牺牲动物的生命来祭祀,及持咒来净化自己。有些宗教采取比较广泛的修行方法,透过禅定来觉悟真理。


  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不同的赏善、罚恶的观念。有些宗教认为人类一生下来就在犯罪,必须接受惩罚。有些相信因果是一种自然法,果报会在某些时候现前。有些宗教认为这一生是无数生之一,一个人有很多机会在不同阶段改善自己,最后得到最高的快乐。


  每个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宗旨和教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对其他宗教要有容忍的精神。


  佛陀说:「不要因为崇敬而相信我的教诲,必须像熔炼黄金一样,通过试验后才相信我。」


  对各种宗教教义要有开放的思想,宗教的修持是为了自由、幸福和利乐一切众生。宗教的宗旨就为了要提升一切众生的本质。今天人类因为贪婪而远离宗教的基本宗旨。不道德和邪恶的行为,充斥了整个现代社会,有些宗教信仰者,对维持正常的宗教行为感到越来越困难了。同时,某些宗教也降低了自己的基本原则,来迎合那些污秽和自私的人群。人类不应该侵犯道德标准来符合自己的贪婪和放纵,而是持守道德规范来改进自己。宗教的道德规范是由宗教导师所制定的,因为他们觉悟到神圣的宗教生活是达到清净和快乐的唯一途径。那些不道德行为的人,触犯了宇宙的法则(因果法),这会给他们带来恶的果报。


  宗教的曲解:


  虽然宗教有它一定的道德价值。但是宗教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滋长了迷信和虚妄的崇拜,这些迷信与虚妄都潜藏在宗教的外衣下。很多人以宗教来逃避现实生活,很多人虽然热心的在从事宗教活动,可是他们并非出自虔诚的心或真正了解宗教的意义。在贪婪、无知、权力和自私心的作用下,很多宗教被摧毁,这时,人们开始指责这宗教是不正信、非理性的宗教。一个宗教在受他人指责之前,就必须提升自己,学习和发扬创始者的教义,并找出其中错误的成份。


  宗教奉劝人们向上、向善,但是人们对这点似乎不感兴趣,反而去从事一些没有宗教价值的活动,如果他们肯尝试去修心养性,纠正了不良的心识,如:嫉妒、骄傲、残忍和自私等,至少他们会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不幸的是,他们不仅不重视这些不良心识,反而被这些不良心识所缠绕。很多人披宗教的外衣,以宗教的名誉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起纷争、扰乱宗教,失去了宗教的崇高目标。从某些表面现象看来,这些宗教好像在进步,实际刚好相反,因为,他们很少去净化自己和真正的去了解宗教的意义。


  其实,宗教的修持就是心灵的发展、仁慈和对教义清楚的了解。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心灵的力量来面对问题,以宗教修行来逃避问题,是一种懦夫的行为。在今天混乱的局势里,人类在自我毁灭。很讽刺的是,他们还以为他们朝向辉煌的文明冲刺、前进。


  这种混乱、想像和虚妄的宗教概念,混淆和迷惑了我们的思维,宗教被个人的私欲和利益滥用了。某些宗教向信徒们,尤其是年青人,推荐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性自由等,来吸引他们的支持。这种低贱的道德意识充斥宗教范围,导致宗教腐化,漠视于道德以及道德的意义。有些传教士认为对「神」的崇拜能获得拯救,道德与戒条不是重要的因素。在欧洲很多信徒被宗教所误导,卡尔.迈克指出:「宗教是被压迫众生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受,有如失去灵魂的躯体。它是人类的鸦片。」


  人类需要宗教,并不是为了要圆成未来的美梦,或为自己提供某些依怙,这种做法等于自我投降,将成为他人讥笑的对象。一个宗教必须以合理和确实的方法,让人类在现实中活得更有意义,同时也给他人做一个好榜样。很多宗教鼓励人类追求外在的力量,佛教却鼓励人们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潜藏的宁静──「法」。「法」的真相是:人既是法,法既是人。因此,「法」必须透过内心的修持和觉悟于智慧、慈悲和纯净来获得,除了修持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够获得这神圣和伟大的「法」。

  

正信的宗教


  具备四圣谛、八圣道的宗教,就是真正的宗教。


  一个人在众多的宗教当中,要找一个真正的宗教是不容易的。每一个宗教的信徒,都认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最卓越的。在五花八门的宗教里,共同的一项事实就是彼此轻视、嫉妒和诬蔑,每一个宗教都讥笑其他宗教的教义和修持方法。为什么有些宗教要用武力去宣扬它们的「神」,以及它们那「和平」的福音。它们是否亵渎了宗教的神圣性?从这点看来,某些宗教要为人类由合而分负起大部份责任。


  要找到一个真正的宗教,必须以不偏不倚的心来观察,什么是虚妄和不实际的宗教或宗教理论,包括:唯物主义,它否定了死后的存在,反道德主义,它否定了善与恶。大多数的宗教都宣扬人被奇迹般的拯救或毁灭。而有些有神论者,则认为每一件事都是宿命的,每一个人注定在最后得救。


  佛教并没有这些令人不满意或不正确的基础,佛教是现实主义者,一切理论都能被证实,它的真理已被佛陀和他的弟子们证实。佛教的真理不止被证实,而且还是敞开的,如今,仍然有很多人想要去证实它。佛陀所宣扬和教导的真理,今天已经获得严谨的科学家们所证实。


  佛陀说:「任何形式的宗教,只要包含了四圣谛和八圣道,就是真正的宗教。」这论点明白的表示,佛教不需要有特别的组织,佛教所示现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和宇宙最究竟的真理。佛陀所宣说的四圣谛和八圣道,不仅属于所有的佛教徒,也是属于整个世界的真理。


  大多数人对宗教都有先「证实」后信仰的心理。有些人则认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最古老,所以也最「真」。有些人则声称,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最「新」的,所以也最「真」。某些宗教拥有很多信徒,因此他们认为他们的宗教最「真」。然而,这些所谓「真」的宗教,都是没有确实依据的宗教。一个人可以用普通常识来判断或理解一个宗教的价值。


  有些传统的宗教,鼓吹信徒能通过对它的信仰而获得超然的力量,这种超然的力量控制了信徒的创造力、行动和最后的命运。佛陀并不接受这种观点。佛陀认为超然的力量唯有通过个人的自我拯救才能获得。因此,佛陀说:「这世界没有『神』,佛陀也不是『神』。」佛教给予信徒们充足的知识来分辨这一切,同时也给予他们很大的信心。一个佛教徒,当受到邪恶的干扰时,不能依靠外在的力量。佛教徒以平常心来面对不幸,因为,他知道他拥有面对一切的力量。


  佛教拥有许多知识份子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信徒,这是因为他们毫无疑问的接受佛陀那超然的教义。知识份子之所以信奉佛教,是因为佛法意义深长、切实,许多知识份子追求的是有挑战性的学识,佛陀那不可否认的真理,迎合了他们。某些宗教想以现代有关宇宙的知识,「重新评估」他们的「祖师」,而佛陀的教义已被证实是具备科学性的。

  

道德与心灵的发展


  缺少了心灵的支柱,就没有道德的责任,缺少了道德,社会就危险了。


  佛教是一座令人羡慕的灯塔,因为它引导信徒迈向永恒、幸福和解脱的大道。佛教在今天,显得特别需要,因为,今天的世界困惑于种族、国际、社群、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的种种错误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永远无法真正有效的解除,除非能以容忍和慈悲的精神去对待他人。而慈悲和容忍的精神却可以在佛教的指引下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理性和道德的合作典范。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没有老师的指导时很容易学坏。道德需要通过理念和实际例子来教导,道德教育是迫切需要的事。


  缺少了心灵的支柱,就没有道德的责任,缺少了道德,社会就危险了。


  佛陀认为心灵资源的开发,比物质资源的开发来得更重要。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能企望世俗的幸福与永恒的幸福同时获得。大多数人的一般正常生活基于心灵与道德价值观。心灵与道德的价值,唯有宗教才能有效的提供。如果人们能了解这些价值,同时去实践那公平、奉献和仁爱的真理,那么就不需要社会法制或政府的律法来干预人类的生活了。高尚的道德,是获得解脱的必要因素。但是,只有道德是不足够的,道德必须与智慧相结合。就好像鸟类的双翼,智慧好比人类的双眼,道德则是我们的双脚。道德如车轮,可以运送我们到解脱之门,而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智慧。道德是精湛、专门和高尚生活的一部份,缺少道德修养,就无法使心灵的污点获得净化。


  佛教不是盲目崇拜的宗教,不以神话来满足或应酬人类的情绪,佛教以自由和神圣的方式,来引导虔诚的信徒去了解和体验真正的人生。

  

「神」的概念


  对「神」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要基于理解力和成熟的心识。


  探讨「神」的起源和对「神」的信仰,要从人类的原始时代和科学文明发展的时代开始。原始人因恐惧而崇敬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从而信仰各种神或精灵。人类利用对神或精灵的信仰,发展成各式各样的宗教。按照他们个别对环境的理解,崇敬个别不同的神,从而奠定了各种不同的信仰。「神」的观念,起源于人类多神的崇拜。如:树、水、光、风暴、太阳以及地球其他自然现象。这些「神」彼此关联,也联系了整个自然现象。然而,人类给予「神」的各种形象和性别,是基于人类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的特征。「神」开始拟人化,「神」会爱、会恨、会嫉妒、会惧怕、会骄傲、会羡慕,「神」开始具备了人类各种身、心的特征与情绪。从这些「神」中,我们或许会以为,宇宙间存在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太多。人类从理解于这个共同的根源,产生了后来「一神论」的思想──万能的造物者的思想。


  「神」的观念,经过社会与人类心智的变化而展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鉴定方式,有些人把「神」理想化,成为天堂或地上的国王,他们认为「人」可以是「神」的概念或化身。有些人认为「神」是抽象的。某些人把超然的「神」提升到最高的天界,某些人把「神」带到最下层。当人类开始把「神」当偶像膜拜时,就把「神」安置在天堂里。有些人甚至认为:「没有『神』就不能得救,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也无法得到好的果报,除非你相信『神』的存在。」无神论者,坚决的否定了「神」的存在,他们认为:「对『神』而言,我们不知道,我们也无法知道。」实际主义则认为:「『神』的观念,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神』的观念和意义『不清不楚』。」因此,产生了很多为「神」的观念和信仰而下的定义,泛神论、偶像崇拜论、无形论、性别论等等,不一而足。


  即使连一神论的上帝信仰,也因为时间、区域和人文而改变,印度教的「天帝」,就和基督教的「上帝」有所不同。基督教的「上帝」又与其他的「神」有所不同。所有的宗教都个别的存在,也和其他的宗教有所不同。但是,每一个宗教都宣称「神」只有一个。


  「神」与创世纪:


  每一个宗教都环绕「神」的存在而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创世纪」的概念。因此,「神」就难免与神话传说发生关系,而「人」却利用「神」来做为宣传的手段,和解释人类生存的宇宙。


  今天,任何有知识的人,只要肯关注于事实的真相,就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创世纪的神话,如「神」一般,是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和想像而衍生的,这些误解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和无知。即使,时至今日,人类还原封不动的保留了这世界是神创造的「创世纪」概念。按照今天的科学思维,神学对「神」的定义模糊不清,因此,「创世纪」的概念只是一种神话,没有实际的科学价值。


  如果人类是外力所创造的,那么他将属于那创造者而不属于自己。佛教相信人类是属于自己的,必须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佛教徒没有理由相信人类是由外力塑造而成的。佛教徒相信,今天人类的存在是因为他自己的业力所促成的,既不受到奖赏也不被惩罚。人类全凭自己所造的善业与恶业,来决定在未来轮回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在佛教里,我们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人类是由某「人」创造的。


  今天,科学家发现:宇宙体系是慢慢的演化和发展的,这符合了佛教的观点。


  「神」与人性的弱点:


  「神」的观念与「创世纪」的概念,根深蒂固的被信徒们所接受,并加以保护。这些信徒需要一些观点来为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的贡献做辩护。所有的信徒宣称他们的经典来自「天的启发」,换句话说,他们的信仰是直接来自于「神」。每一个信仰「神」的宗教,都宣称它们代表世界和平和博爱等崇高的思想。


  尽管这些宗教拱高了它们自己的理想,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它们还在宣 扬迷信的思想。某些信徒甚至还公开的倡导反对科学知识、发动战争和谋杀等病态的意识。在这方面,信仰「神」的宗教无法让人开悟,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在某些国家,当人们为博爱而祷告时,双手沾满了无辜动物们所牺牲的恐怖鲜血,甚至还包括了人类的鲜血,那些可怜、无辜、无助的生灵被屠宰,奉献于来自想像,无法得知的「神」的祭坛。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年代,才理解到这种以宗教名誉的残酷行为是徒劳无功的。时间使他们理解,要获得真正纯净的大道,必须透过慈悲和真正了解。


  G.达玛斯利在他的着作《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中说道:「通过『神』的概念,我发现了崇高的道德规范,但是,它也潜在着影响整个世界和一切众生的危险性。」


  「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就是以神权来控制人类。所有的一神论宗教,都认为神是最权威和最崇高的。佛陀在《Kalama Sutta》经典里指出了这种危险性。人类的个性和自由受到这些权威的威胁,这些权威令你追随它。在这种传统的权威,又建立了一种新的权威,那就是科学。新的宗教不断的产生,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自由与自尊。佛陀指示大家以圆成佛道为人生的目标,他清楚的说明,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去达到这个理想。」


  某些宗教认为:「没有『神』就无法得救。」就算他已抵达道德的顶峰,过着正道的生活,完备了神圣的本性,他一样被宣告「有罪」,要打入地狱接受炼火的煎熬,因为,他不相信「神」的存在。反过来说,一个人无论罪孽多深重,只要忏悔并相信「神」的存在,就能因此而得救。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教义是不合理的。


  虽然佛教与「神」的信仰有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身为佛教徒也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宣扬没有「神」的存在,毕竟信仰「神」的宗教,也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特别在某些地方,对「神」的信仰还是有必要的。信仰「神」也有助于人类克制自己的「兽性」,很多社会贡献都是以「神」的名誉做出来的。同时,人类或许会觉得没有「神」的信仰是不安全的,当他们有了信仰,才发现受到保护和鼓励。信仰的存在也提升了人类的理解力和心智的成熟。


  宗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宗教调整了我们在世间的行为。宗教指导我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果我们不正确的追随正信的宗教,而只是借助宗教的外衣,或迷信于「神」,那么,对我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也没有。


  反过来说,如果信徒只是一味的去争执或企图推翻其它宗教或它们的修持方法──特别是在证实或驳斥「神」的存在,以他们自己的宗教观点,对其它宗教进行破坏,这会造成宗教间的仇恨和不协调。这世间有各种不同的宗教存在,但是,我们的任务是实践容忍、耐心和了解。我们有责任去尊重其它的宗教,即使我们无法顺应它,为了融洽与协调的生活,容忍还是必要的。


  然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神」的概念的人,向他们推荐「神」是没有意义的,对某些人来说,这种信仰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这种信仰,他们也一样能过正道的生活。反而那些对「神」有所信仰的人,阻碍了无辜人们的幸福与宁静。


  佛教徒一样可以和信仰「神」的人合作,只要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幸福与利益。不要滥用自己的观点,强迫或威胁人们接受对「神」的信仰,存有这种动机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者。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徒在修持或弘法,都显得非常的平和,不需要透过「神」或「造物者」的观念。佛教徒将以同样的态度,继续为佛教服务。因此,在尊重其它宗教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以「神」的概念来推荐佛教是不必要的。佛教徒应该在不伤害其它宗教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信仰。让佛陀的基本教义源远流长。


  从历史证明,佛教是一个纯净且非「神」的宗教。他们必须有坚持自己信仰的能力,抗拒那些强加予他们的不良意识。对佛陀的教义,要有虔诚的信心。佛教徒必须寻求自我解脱之道,不受外来力量的干扰。佛教徒也可以和其他宗教徒一样,无嗔恚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佛教从不挑战其它宗教,佛教希望其它宗教也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佛教。

  

临终前更换宗教


  有些人相信某些力量会清洗他们的罪孽,如果不抑制内心的邪恶,是不符合佛陀的教义。


  我们常遇到某些人在临终前更改宗教信仰,他们误以为这么做能洗清他们的罪孽和令他们升天堂。他们也希望保存好他们的躯体,作最好的安葬。其实,这些人早已经信仰了某些宗教,突然又去接受另外一种全新而陌生的宗教,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从新的宗教中获得赎罪,这是很牵强和很离谱的事,纯粹是一种梦想。有些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或死后被强迫转信成另外一种宗教,那些宗教狂热份子这么做,误导了人类,以为他们那种信仰是通往天堂的捷径,并以为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能为他们洗清罪孽。这种信仰其实在鼓励人们去犯罪。


  根据佛教的教义,没有任何一种生命,能替他人清洗罪孽,当一个人理解到自己犯错时,应该努力的去多做善事来弥补,这样才可以牵制过去所造恶业的坏影响。


  我们经常在医院目睹那些宗教狂热份子,围绕在临终病人的床前,向他们许诺:「死后获得重生」,这是利用那些病人无知恐惧的心理。可是,却无法像他们神圣的经典中所说的那样,让病人痊愈。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就不需要医院了。佛教徒不应该成为这些人的受害者,佛教徒必须通过学习佛法──知道苦是人类基本的组成部份。唯一的灭苦之道,就是净化自己的心识。一个人自己所缔造的苦,也唯有他自己能够消除。一个人不应该希望在临终前改变宗教信仰,就能清洗自己的罪孽,获得赎罪。


  一个临终的人,他将来的命运是掌握在他临终前的那一念,而那一念是根据他今世所积累的善业与恶业而显现的。不管他在最后一刻改变什么信仰,结果都是一样的。

  

天堂的捷径


  天堂的大门并非仅为宗教而打开,而是为一切正直与高尚生活的人而打开。


  如果佛教徒想要天堂,那一点困难也没有。但是,那些挨家挨户的宗教促销员,却以「天堂」的承诺,来吸引人们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声称他们是唯一有权力送人们「天堂」,也只有相信他们的人才能去「天堂」。这样的做法和特效药的促销没有两样,他们已造成对公众的骚扰。很多天真的人,由于对宗教的无知,而成为他们促销行动的受害者。


  如果佛教徒能真的去了解佛陀那崇高的教义,就不会被他们误导。这批天堂的促销员说:「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末日将要来到,要获得永生,就必须在世界末日之前信仰他们的宗教,否则将会沦落到地狱,接受炼火煎熬的痛苦。」


  世界末日将在数百年后发生!?重要的是,今日尚生活着的人,为什么要去接受这种不理智和充满想像的论调。有些人因为没有好好的运用他们普通的常识,而被他们误导。


  为何恶者享福,善者受苦:


  有人不禁要问:「假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的,那么,为什么这世间有很多好人在受苦,而坏人却逍遥自在呢?」根据佛教的观点,虽然有些人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在他们的过去世,没有积累足够的善业来抵偿今世恶业的果报,在他们的过去世,一定存在着某些缺陷。另一方面,某些作恶多端的人,却能够享受人生,是因为他们在过去世积累了很大的善业。


  有些人一出世就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他们抵抗力强,因此不受疾病的侵害。虽然他们没有特意的去照顾自己,可是还是活得很健康。而某些人,却很在意自己的健康。刻意的进食补品、维生素、来维护自己的健康,可是一点功效也没有。


  人类无论制造善业或恶业,必定在今世或来世受到果报。透过祈祷是不可能逃避业报的,唯有修心养性和过着崇高的生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鼓励多造善业,并不是为了天堂。而是希望透过善行来改造自私的心念,并获得宁静和快乐。
 


第十四章 佛教与文化

  
现代的宗教


  佛教能面对现代观点和任何宗教的挑战。


  佛教对古代和现代思潮都有很大的贡献。佛教的「因果法」、「缘起法」、「五蕴论」和它的实用主义、强调道德性、否定灵魂的存在、否定外力对修持的关系、否定一切仪轨,佛教追求理性的认识和经验,它和现代科学不谋而合,建立了它卓越的现代性。


  佛教结合了宗教和一切理性所必要的条件,它更适合于未来世界的需求。佛教是如此的科学、如此的理性、如此的进步,在现代世界中,人人都以身为佛教徒而感到自豪和荣耀。事实,佛教比科学还要科学,比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比一切进步的东西更进步。


  在所有的宗教创始人当中,只有佛陀鼓励信徒去审核自己心灵的发展,佛陀告诫他们,不要盲目的信仰,要经过试验后才接受他的教诲。所以说,佛教是现代的宗教,这一点也不夸张。


  佛教是一种尽心尽力的实际生活,也是一种自我内在文明的彻底思想,此外,它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佛教能在任何危机中,恢复我们内心的宁静,同时,帮助我们沉着的应付将来所面对的一切变化。


  没有感官的欲乐我们能生存吗?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会有道德心吗?不去神社祷告能过正直的生活吗?是的,这些都是佛教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透过智慧和内心的净化来完成。智慧是攀登高楼的钥匙,净化带来宁静与和平,使人在面对风暴等现象时能屹立不倒。


  佛教是适合现代科学的宗教,它的光明来自:自然、科学、历史的人类文明的经验。在宇宙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散发出佛陀崇高教义的光辉。

  

科学时代的宗教


  宗教缺乏科学是瞎子,科学缺乏宗教是跛子。


  生活在科学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受到科学革命性的洗礼。科学革命起源于十七世纪的西方,今天它仍然继续的对我们的思想展示它惊人的影响力。


  科学思潮对传统宗教起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宗教观点已不再被科学家或知识份子所接受了。很多古老的宗教概念,在现代科学的压力下崩溃,真理并不是建立在神学的臆测或权威。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识如同肉体一样,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运作,其中并没有宗教所认为的「不朽的灵魂」的存在。


  有些宗教选择接受科学来调整它们的教义。这种做法是无补于事的,现代人无法接受这种盲目的信仰。虽然它们非常的传统,可是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只会增加唾弃和不信任者。


  科学迫使很多宗教都认为有必要给予自己的教义重新的定义。当达尔文推出《进化论》时,宗教家还是坚持:人是「神」的创造。否定了人类是由人猿进化而来的论点。认为《进化论》是异端学说,扰乱了「神」的神圣性和使人类堕落。几百年来,宗教家都反对《进化论》,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神圣宗教的一种打击。


  近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已普遍的被接受,神学家被迫必须对宗教一开始就反对的《进化论》和他们的教义做一个全新的诠释。


  在科学文明的照耀下,宗教的宇宙观、生命观和虚妄的教义全然失色。但是,我们不否定宗教曾经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宗教也曾经为人类的生活订立标准、价值观和宗旨。虽然宗教曾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它们一样无法在现代的社会生存。在科学时代里,如果宗教继续宣扬那些没有意义的教义和仪式,将失去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佛教与科学:


  在一个世纪以前,佛教只流传于科学落后的国家。然而,佛陀的教义一开始就对科学思想采取开放的态度。


  佛教能被科学界接受的原因之一是:佛教从来就不鼓励刻板的教条主义,也不鼓励盲目的信仰,不以「神」或「天启」为基础,佛陀的教义包容了一切弹性和广泛的思想。


  另一的原因是:科学精神可以在佛陀的觉悟过程中找到。佛陀发现和试验真理的方法和精神,就是今天所谓的「科学方法」。科学家的成果,也是一样在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后才获得的。


  今天所谓的「科学方法」,在二十五世纪前,佛陀寻求内心的证悟时已经使用过了。佛陀鼓励信徒要以超然的方式,观察存在于内心的世界。科学家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外在的世界。佛陀告诫信徒不要接受现成的理论,要再三反覆的验证后才接受。科学家同样的以多次的试验和证实后,才建立新的学说。佛陀不认为他觉悟的经验是属于他个人的,科学家同样的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公诸于世。因此,在真理的探讨,佛陀与现代的科学家一样。为了寻求最高的真理和觉悟的经验,佛陀设定了一个实用性、科学性、可行性高的方法。


  虽然佛教充满了科学精神,可是不要以为佛教就等于科学。毫无疑问的,科学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让人类获得从来未有过的舒适生活。在科学的协助下,今天,人类能像鱼儿一样在大海遨游,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甚至还登陆月球。可是,科学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不断的在变化、更新。科学无法有效的制约人类的心识,对道德无法提供控制或引导的方法。这是科学与佛教的最大差别。


  科学的局限性:


  科学常被人们所夸大。科学受限制于通过感官得来的知识,科学无法理解超越感官知识的存在。科学是建立于来自感官观察的知识和逻辑理论。因此,科学是相对性的真理,无法在时间永久不变。科学所求证出来的「真理」经常被新的理论所推翻。


  科学包含了心智以外的所有学问。即使是心理学家也承认无法真正了解人类的心识。当一个人内心受到外来的干扰而无法平静时,科学家也束手无策。社会学家也只能改善某些社会环境,为人类带来的幸福是有限的。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不仅满足于物质需求和舒适的生活,同时还需要有人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烦恼。


  今天很多人受恐惧、忧虑和不安所困扰,这是科学无法平息的。当人类内心充满兽性时,科学没有能力教导它们如何调伏和控制自己的心识。


  科学能改善人类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为何在科学发达的国度里,还有那么多的动乱和不道德的行为发生。虽然科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利益了人类。可是科学基本无法改变人类的心识,反而加强了人类的依赖性和不满足。科学的发展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安全感,反而使世界充满了危机,导致了人类对科学的毁灭性充满了恐惧感。


  科学无法给人类带来有意义的生活,也无法让人类看清楚生活的真正目的。科学不关心人类心灵的开展。科学只注重理性的物质,忽略了感性的心灵,因此,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科学的范围太狭隘了,无法解决人类各种不平等的问题。


  知识的盲点: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超越了感官的范围,也超越了科学所理解的范围。人类的知识是由宗教、哲学、科学或艺术获得的,也就是从感官获得的。这些从感官获得的有限知识,无法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


  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学问丰富而感到骄傲。事实,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学问不足时,就是在肯定自己,认为自己的学识丰富,反而局限性更大。


  有一位才华洋溢的作家写了一本书,他认为这是最完美的作品,书中包含了崇高的哲理,他也引以为荣。当他把他的杰作,展示给朋友看时,并要求朋友的评论,朋友给了他一张纸,要他把所知道和不知道的分别列在纸上。他答应了,可是他坐了老半天,什么也写不出来。他的自豪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他在看清楚自己的无知后,放弃了那本书。


  苏格拉底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当他被人问及:「你通晓些什么?」时,他总是简单的回答:「我只通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通晓』。」


  科学以外:


  佛教虽然被排除在科学的大门之外,却是最有科学精神的。佛教的学识不仅从感官获得,也从心灵获得。在训练和发展高度专注心灵力量的同时,佛教让我们了解到这世间的一切,并非能够从实验室里的试管或显微镜中获得。


  科学所获得的真理,经常在更动,而佛陀所证悟的是绝对和究竟的真理,并不因为时间或空间而转变。还有,与科学相比较下,佛陀不鼓励信徒执着于理论、现象或其它,佛陀教导人类根据真理、抑制感官的欲望而过正常的生活。佛陀所指示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自然而有意义的生活。


  实践对佛教徒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光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就好像是熟读食谱却无法烹煮一样,书本的知识无法解决他的飢饿。实践对觉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佛教的很多宗派中都很重视实践。


  在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原则下,科学家们为了自己的私欲,过度开拓或滥用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平衡和污染。而佛教却着重于心灵的发展,对现实生活来说,佛教指示个人如何调整和应付日常生活所面对的事实,对精神生活来说,佛教指引人类如何透过心灵的发展来超越自己。


  佛教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协助心灵的调御,让人们洞察自然和觉悟究竟的真理──涅槃。这个系统是实际和科学化的,透过理智来观察浮动的心识,以正念来观察内心的世界,这种做法和科学的治学精神一样。


  科学与宗教:


  缺乏道德规范,科学为人类带来危机。科学家发明的机械统领了世界。炮弹是科学呈现给野心家的礼物,使整个世界都操纵在他们手中。人类生活在精神被虐待和恐惧中,那些科学的结晶,如:原子弹、毒气弹等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在他们身。科学无法为人类提供道德规范,反而加重了人类的欲望。


  科学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就会变成了怪物。很不幸的是,这些怪物变得比人类还要 来的强大。除非人类能够通过宗教道德的实践来抑制和管教这些怪物,否则人类将被这些怪物所控制。缺乏宗教的指引,世界将受到科学的威胁或被毁灭。相反的,科学如能配合像佛教这样的宗教,则世界将变成平静、安稳和幸福的地方。


  目前,为了人类的利益,科学和宗教的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宗教缺乏科学是瞎子,科学缺乏宗教是跛子。


  佛教的贡献:


  佛教的智慧是奠基于慈悲心。扮演着匡科学偏差的角色。未来的文明必须建立在以宗教精神为指导原则的科学基础上。佛教为那些已成为自己产品的奴隶,面对失望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心灵的指导原则和前进的目标。


  A.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种宗教能配合现代的科学,那肯定是佛教了。」佛教不受时间的影响,而科学需要不断的更新。佛教不需向科学投降,因为佛教是科学以外最科学的宗教。佛教是宗教与科学的桥梁,与科学携手合作,激发人类发展内心的潜力和环境。


  佛教不受时间限制,源远流长。

  

宗教自由


  佛教鼓励信徒以自由的心灵过崇高的生活,佛教是一个自由及理性的宗教。


  佛教不阻止任何人阅读或研究其它宗教,事实,佛教鼓励信众研究和比较其它宗教。佛陀说:「假如一个宗教有它合理的一面,它的信徒也有自由去崇敬这合理的一面。」某些宗教为了征服它的信众,使他们永远受困于黑暗,坚决的不允许信众接触其他宗教,不允许信众接触其它宗教的典籍,不许信众听闻其它宗教的教理。它们不允许信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教理有所怀疑,即使教理的表现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它们使信众生活在迷蒙中,有如羊群一样被牧放。假如有人睁开双眼看见光明,它们就会说,他已被魔鬼占据了内心,要打入黑暗的地狱。这些可怜的人,没有机会去运用他们的常识、他们的教育和学识。即使有人想改变这种看法,也会因为自己不够完善,以致不能自由的运用自己的意识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佛陀所教,宗教是一种自由选择的信仰,不是律法,而是一种应该奉行的道德规范。佛教不是世间法,而是自然法。


  事实,在今天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宗教自由,人类甚至失去了思想自由。当一个人发现他无法从自己信仰的宗教获得满足时,无法为他解答某些特殊的问题。他不能自由的放弃他原来信仰的宗教,而去接受一个对他更有吸引力的宗教。原因无他,因为这是一个权威性的宗教,宗教领导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剥夺了他的自由。人类应该有选择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没有人有权力去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信仰。有些人是因为屈服于恋爱对象,而跟随他的信仰,这种人对宗教的了解还比不上木偶。宗教不应该令人屈服于情感的弱点而改变一个人。在转换信仰的时候,也应该慎重的考虑,因为宗教不是一种交易。一个人不应该为了个人或物质的利益而改变信仰,宗教信仰是为了开发心灵而获得自我的解脱。


  佛教不以物质的诱惑来吸引信徒,佛教也不是在利用那些贫穷、病患、文盲和愚痴的人。佛陀告诫那些追随者,不要急于接受他的教义。佛陀要信徒们要慎重的考虑和判断他的教义,是否确实和实用。


  佛陀教导我们,对外力和仪式的信仰是无法获得智慧的,因此,对外力和仪式的信仰是没有意义的。以武力来推动佛教,意味着以压迫和不公正的手段去宣扬那公正和仁慈的宗教。是否要自称佛教徒,那是不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要透过自己清楚的了解,和运用自己心识,这样才能更接近于佛陀所宣说的人生真正目的。


  宗教狂热是危险的。不正确的方法得不到好的结果,方法不对,目标也不可能对,一个宗教狂热者不可能以理性和科学性为自己的原则。根据佛陀的教义,佛教徒必须是一个自由的人,以开放和不屈服的胸襟寻求心灵的发展。佛教徒皈依佛陀,是把佛陀当作导师和自我鼓励的对象,是为了了解,而不是盲从。对佛教徒而言,佛陀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那拥有极高权威能洗清他人罪孽的「神」。佛教徒把佛陀当作一位老师,一位能指引他迈向解脱之道的老师。


  佛教支持现代人的自由和进步。佛教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次都代表着人性的自由和知识的进展。面对现代科学和知识的冲击,佛教的教义并未因此而被淘汰或更动。可见佛教教义的科学性。科学的新发现越多,人类就越接近佛教。


  佛教把人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也把人类从极权残暴的神权系统中解放出来。这是佛陀对人类的开示,要人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不要像那些孱弱愚笨的畜生一样,盲目的接受宗教信仰。佛陀在他的教义中,体现了:理性、民主、实用和道德,佛陀是第一位用大众语言宣说教义的人。


  佛陀告诫信徒,不要接受那些没有经过适当思考的事。佛陀在《卡拉玛经》(Kalama Sutta)中,对一帮年青人说:


  「不要接受那些口头传说、传统或听来的事。


  不要相信权威性的宗教经典,


  不要相信理论和争议,


  不要相信自己的推断,


  这一切,看起来都像真的,


  但这一切都基于个人的揣测或意见,


  或基于别人表面的能力,


  或基于这样的念头:


  「这是我们老师所教导的。」


  「当你知道这对你不适当或无益时──损人不利己,你就应该拒绝它。」


  「当你知道适合和有益于你时──利人利己,你就应该顺从它并接受它。」


  佛教徒只有在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后,才接受和实践自己的信仰。同时,也确保了信仰的合理性和利人利己。


  真正的佛教徒决不依靠外来的力量而获得解脱,也不希望外力的介入来摆脱痛苦。佛教徒以清除潜在于内心的烦恼,来寻求内在的欢愉。


  佛陀在《长部》里这么说:「假如有人诋毁我,或我的教义和我的弟子,我不会因此沮丧或烦恼。这么做,只会带来伤害。假如有人赞扬我,或我的教义和我的弟子,我也不会因此的感到欢喜、感动或得意。因为这是造成正确判断的障碍。如果你沉醉于别人的赞扬中,你就无法判断赞扬的本质是否属实,或我们是否真正值得被赞扬。」


  佛陀提倡高度的自由,不单是为人类,也涵盖了一切平等的众生。自由并不是鼓励放纵。人类自由的从那些奴役人性的宗教权威、神权或宗教惩罚中解放自己。

  

传教


  「僧众啊!去吧!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大众的幸福,为了悲悯这世界,为了善,为了利益,为了幸福,为了人与人类。去吧!」 ─佛陀─


  翻开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到,佛教是以和平、尊重的方式来传教,那些以暴力传教的宗教都应该感到羞耻。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从来不为「市场」而竞争。僧众或信徒从来不会为了传教而恶意去中伤或诋毁他人。宗教、政治或民族的不容忍和嗔恚,对真正皈依佛教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佛教徒从来就不赞同攻击性,这世界的流血事件或灾难,大部分都来自攻击性的教条主义、宗教狂热、和不容忍。无论在宗教或政治,都会有人觉得自己负有使命,要把人类带到理所当然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去。这种人往往为了自己的目的,攻击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佛教从来就不与传统、习俗、艺术或文化发生争执,佛教接受它们的存在,并改良它们。佛陀慈悲的言教,开启人们的心扉,让人们毫无困难的接受他的教义。也因为如此,人们自愿的协助佛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不采取殖民手段,也不借助政治力量来推广。佛教的传教士,往往是被那些主权独立,态度诚恳和包容佛教的国家,以敬重的态度邀请他们前去弘法的。


  在历史,佛教是唯一以精神力量排除种族、语言、文化、风俗的困难,而将人们团结在一起的宗教。佛教在传教中,不借助国际性的商业势力来推广,也不借助帝国主义的余威,不是科学好奇心的使然,也不是在殖民思想的冲击下为了扩展和占据新的领土。而是指示人们透过佛法的实践,能获得宁静与幸福。


  阿首咖是弘扬佛法的一颗明星。他将佛法弘扬到亚洲和西方国家。阿首咖派遣传教士到世界各地去弘扬佛陀那幸福的信息。阿首咖敬重和支持每一位传教士。他的容忍值得我们注意。


  从目前遗留在印度的阿首咖石碑中,我们清楚的发现他的理念:「不应该为了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蔑视其他的宗教。这么做,往往只会使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蒙受更大的损失。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对他人造成伤害。诋毁其它的宗教并非在捍卫自己的宗教,而是伤害自己的宗教。我们应该聆听和关注其它宗教的教义。」


  在公元前二八六年,阿首咖使佛教成为当时印度的最大动力。医院、社会服务、学校、机构、水供和娱乐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竖立起来,人们也理解到无情的战争是残酷和无益的。


  在印度和其它亚洲国家的黄金时代──艺术、文化、教育,人类文明的全盛时期,就是佛教影响力最大的时期,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期。在佛教国家的历史里,没有所谓的「神圣的宗教战争」,也没有受到镇压异端和宗教歧视的伤害,是一页令人类骄傲的纯净历史。公元二至九世纪的那兰陀大学,就是佛教的产品,是世界第一所为全世界学生而开放的大学。


  在过去,交通困难,人们必须攀山越岭、横渡沙漠才能到达东方,可是佛教的传教士并不畏惧这些困难,终于使东方大部分的国家都接受了佛教信仰。逐渐的,佛教成为亚洲最主要的宗教,至今仍然是亚洲最多人信仰的宗教。今天佛陀那和平的信息已传播到西方,西方人也开始接受了佛教思想,并认为佛教是唯一能和现代科学协调的宗教。


  佛教的传教士,无意劝说那些已满足原有宗教信仰的人,放弃原来的宗教,改信佛教。佛教的传教士充分的支持其它的宗教和它们的传教士。如果他们的目的是劝人向善,提升人们的道德性,使他们过有意义的宗教生活,佛教的传教士同样的给予他们热心的支持和协助。佛教的传教士也为那些骚扰其它宗教信仰的传教士感到遗憾,如果他们的宗旨是崇高的,目的在指引人们过神圣的生活,就没有理由为了让人们转信他的宗教而做出不健全的竞争。


  佛教的传教士,绝对不会浮夸的去描画那虚妄的天堂生活,来刺激人类感官的欲望,从而获得人们的追随和信仰。佛教是以佛陀的教诲来解释人间和天堂,本来就是「无常」本质。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世界和平


  人类忘记了他有一颗心,如果他仁慈的对待世界,世界也一样会仁慈的对待他。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我们害怕战争,一方面。我们又积极的准备战争。生产过剩又得不到平均妥善的分配。人口急剧膨胀,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孤独。人类的距离被现代科学给拉近了,可是人类的隔阂也越来越大。彼此间缺乏真诚的态度和真正的了解,也缺乏信任。


  联合国成立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各国首脑都同意一项条款:「战争是由人类的心念所造成的,如果人类都把心念用在和平,那么就不会有战争。」这项条款和《法句经》的第一首诗偈雷同。


  「一切事情都是以心念为主导,心念主使语言和行动的产生。如果有了污秽的心念,行为和言语也就不会正确,这时苦恼就会紧紧的跟随他,好像牛车跟随着牛的足迹前进。」


  有些人相信唯有军队和强大的武装,才能维护和平。为了「备战」而造成军备竞争,这种盲目愚痴的做法,最终将导致人类自我毁灭。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个问题,下一场战争,将是世界的末日。所获得的不是胜利而是牺牲──最终横尸遍野。


  「伤害无法阻止伤害,唯有仁慈能阻止伤害。」


  这是佛陀给予那些造成伤害的战士和叛乱者的开示。很多人认为,佛陀要人转恶向善,是一种行不通的办法,可是,这毕竟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佛陀也亲身体验过。当我们以自我和自大为中心时,是不可能有弃恶扬善的念头。其实,造成我们不愿意弃恶扬善的原因,主要是不愿示弱的心理在作祟,不愿让人们以为我们是懦夫。但是,如果我们牺牲我们那高度危险的自尊心,以文明的方式带来和平与幸福,那么,我们到底又损失了些什么呢?


  要实现世界和平,就必须懂得「容忍」。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必须消除贪、嗔、痴这三种万恶的根源。如果人类能断除一切邪恶的力量,并实践容忍,那么和平的世界就指日可待了。


  今天佛陀的追随者,都肩负重任,以导师为榜样,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工作。


  佛陀这么开示:「一切众生都畏惧于刑具,一切众生都害怕于死亡,将心比心,我们不应该杀害生命,也不应该指使他人去杀生。」


  《法句经》V.129


  要获得和平不困难。但是,以祈祷和祭祀来希望得到和平是不切实际的。和平是人与人,人与环境协调的结果。以武力获得的和平,只是满足了某些人的私欲,不是真正的和平,也不会持久。


  缺乏容忍,世界就无法和平。要实现容忍,我们就不应该允许嗔恚和嫉妒在我们心中生起。


  佛陀说:「仇敌害仇敌,冤家对冤家,心念如果向着邪恶去发展,所造成的祸害就会更大了。」《法句经》V.42


  佛教是容忍的宗教。佛陀指示我们,为了要获得美满的生活,就必须自我节制。佛教不以教条或理论来教化信徒,佛教也从不迫害或亏待那些非信徒。佛教指引的是和平的道路,佛教也不需要信徒们标榜他们是佛教徒,才可以修学这种崇高的宗教真理。


  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你微笑的面对镜子,你会看到自己美丽的笑脸,如果你拉长着脸面对镜子,看到的将是丑陋的你。同样的,如果你以仁慈的心对待这个世界,世界也会同样仁慈的对待你。学习以和平的心对待世界,世界将会因为你而充满了和平。


  人类的心识充满了自我,因此无法看见自己的短处,经常在找藉口为自己的错误掩饰。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先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压抑不当的行动。


  佛陀说:「发现他人的错误,太容易了,要发现自己的错误,太难了。」

  

正义的战争


  狗与狗之间的争执和人类的战争相比,差别就在组织性。


  人类在贪、嗔、痴、嫉妒、自私等邪恶的念头作祟下,在过去的三千年来,总共发生过超过一万五千起大型战争。这是人类的本性吗?是人类的命运吗?人类有权力摧毁他人吗?


  虽然人类创造和发明了很多新的事物,可是人类却在毁灭自己的同类,多少人类的生命从地球消失。现代人掌握了最新的战斗科技,在数秒钟内便能摧毁全人类。世界成为武器的库房,人类在进行一场叫做「军事优越性」的游戏。我们知道核子武器的威力,比起一九四五年八月在日本长崎和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威力还要大。科学家相信,只要数百枚的核子弹,就能消灭整个地球。我们到底在竞争什么!科技到底在发展些什么!人类到底有多自私和愚蠢啊!


  人类不应该迎合那充满侵略性的野心家。人类应该追随崇高的宗教导师,发展正义和道德,化战争为和平。


  无数的国家和无法统计的领导人,大批的论文、契约、和平方案,都宣称已经为这世界寻找到维持和平的方法,可是一点作用也没有,仍然无法解除人类的威胁。失败的原因就出在没有好好的教育下一代,没有让他们清楚的理解无私奉献的重要和自私的危险。要确保和平,就要用尽种种方法,让我们年青的一代学习如何实现爱心、善心、容忍等等。


  佛教的态度:


  无论在保护宗教或保护其它的一切,佛教徒都不会做侵略者。佛教徒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任何暴力。虽然有时佛教徒也被迫与那些不尊重佛教,或企图消灭佛教的恶势力开战,他们是为了保护被侵略的父老弟兄,并不是蓄意杀害生命,而是为了和平与自由,在这种情形,我们不应该谴责他们。只要每个人追随佛陀的教诲,这世界就不会有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和平。每一个文明人,都有责任寻求一切方法,以和平的态度来解决纷争,不需要造成杀戮。佛陀也从来没有教导过信徒必须向恶势力投降──无论是人类或超越自然界的生物。在知识和科学的协助下,人类能降伏大自然。但是人类自己的生命却得不到保障。为何生命充满危机呢?在追求学识和科学时,人类忽略了自己有一颗心,被遗忘了、枯萎了、和被污染了。


  如果生命不能获得保障,那又怎么会有世界和平呢?要维持和平,就必须训练我们的「心」,客观和谦虚的面对事实。要维护和平,就必须让这世界分享我们的财富,不必要平均分配,但是要平等。我们永远也无法做到财富平均分配,但是可以把它当作比平等更高的理想。


  目前这世界百分之五的人,享有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财富,真是不可思议。目前这世界仅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丰衣足食,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处于飢饿边缘。和平唯有透过那些肯分享和平均分配财富的国家,富者协助贫穷、强者扶持弱者而达到。也只有在这个目标实现后,世界才会太平。


  武器装备的竞争必须停止,我们应该建造更多的医院和学校来取代它。用在武器和战备的金钱,用来发展经济,提升人类的生活那不是更好吗?


  人类无法放弃自私和欲望,种族和傲慢、个人主义和权力的执着存在的一天,就无法实现世界和平。财富无法带来幸福,而宗教却能有效的影响你的意识形态,和让你放下武器。


  不杀害生命是宗教的原则。不幸的是,那些愚痴的人都不明白这一点。今天,在现代武器肆虐下,一秒钟内就可以杀害数百万条生命。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宗教的时代。


  更不幸的是,某些人却把宗教旗帜带进战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么做沾污了宗教的神圣性和声誉。


  「僧众啊!为了满足于自己的贪欲,到处都是斗争,国王与国王,太子与太子,宗教师与宗教师,人民与人民,母亲与儿子,父亲与儿子,兄弟姐妹与兄弟姐妹,朋友与朋友,到处都是斗争。」《中部》


  我们很欣慰的说,在过去二千五百年来,佛教从未造成任何严重性的不协调和冲突而导致的战争。这要归功于佛教强而有力的特性──容忍。


  
佛教徒与参军


  你可以做一个真理的战士,而不是侵略者。


  一天,一位名叫幸哈的将军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请示:


  「世尊!我是一名军人,我执行国王的命令为他战斗,而您却教导我,对一切苦难者要有无限的慈悲和怜悯。您是否同意我惩罚犯罪的人?您认为我们为了捍卫国家、保护妻子、子女和财富而作战是错的吗?您是否要我们不战斗就投降吗?我们是否应该归顺邪恶的侵略者,根据他们的意图而屈服于他们或忍受他们的折磨,让他们继续的以暴力来威胁我们?您是否主张所有的战争,包括正义之战也都应该禁 止?」


  佛陀回答道:「应该处罚就必须处罚,应该关照就必须多关照。不要伤及一切无辜的众生,以公平和正义来看待战争,要充满慈悲与关怀。」


  这种说法并不矛盾。人们因自己的罪行而被惩罚,这并不是执法者邪恶的意图,而是他自己的罪行使他自己被惩罚。执法者在惩罚罪人时,心里是没有嗔恚的。当一个杀人犯在谋害他人生命时,就应该了解到他必须为他的罪行付出代价,而不是归咎于命运。


  佛陀接着说:「佛陀提醒人类,所有的战争都是悲惨的。但是佛陀并没有说过,那些已用尽一切方法来避免冲突,但是仍然不得不卷入战争,来维护和平和社会秩序的人应该谴责。」


  「为了生存就必须斗争,斗争是免不了的事。但是,我们要确定,我们不是在违反真理、公道、正义或为了自己私人的欲望和利益在斗争。那些为权力、私欲、财富、名誉而斗争者,都不会有好的果报。那些为了和平和真理而斗争的人,就算是失败了,也是光荣的。」


  「一个人只要到战场,就准备牺牲,牺牲是军人的命运,没有理由去埋怨。一但胜利了,他将被人民视为伟大的战士,可是无论他多伟大,命运之轮还是继续的运转,终究免不了一死。如果战士们都能缓和自己并涤除内心的嗔恚,减低征服敌人的心念,对敌人说:『来吧!让我们和平共处的做兄弟吧!』那么,他得到的真正的胜利,是永久的胜利。」


  「幸哈!战胜敌人是伟大的,但是战胜自己更伟大。那些教导你如何战胜自己的教义,不是教你去杀害他人的生命,而是教你去保护他人。征服自己的人,比起做自己奴隶的人更能够生存、更容易获得成功和胜利。人们如果能远离心识中自我的幻觉,就能够在生命的战场屹立不倒。人们的意图如果是正义和公道的,他将不会失败。如果他拥有仁慈与爱心,他将不会受苦。以这些心灵的甘露,勇敢和智慧的去斗争,你将成为一位真理的战士。」


  战争和暴行是没有正义的。当我们向敌人宣战时,我们声称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战。而对方向我们宣战时,却宣称我们是不正义的。到底谁能使战争合理化?谁是为正义而战呢?我们不应该再以这种原始和不文明的行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了。

  

仁慈与杀生


  仁慈与杀生永远无法并存。


  佛教不认为杀生可以合理化,仁慈和杀生根本就无法并存。很多人杀死他们心爱的宠物,是因为不忍心看见牠们受苦。如果这种做法是正确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手法杀死那些生命垂危、忍受极大痛苦的亲人呢?


  当人们看见他所蓄养的宠物患病时,因不忍心牠们受苦而将牠们杀害,他们把这种行为叫做仁慈的杀生。其实这对那些宠物并不仁慈,他们只不过是为了避免和防范将来可怕情景的发生。如果人类对动物有真正的仁慈,就不会因为要解除动物的痛苦而杀害动物。不管人类是多么的诚意和仁慈,杀生同样是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虽然说,这类的杀生并没有嗔恚的成份,可是人类还没有理由来使杀生合理化。


  很多人误解以为动机是善良的,杀生也可以是一种善行。杀害病患的宠物是为了解除牠们的痛苦,这种行为如果是善良的,我们怀疑他甚至有更善良的意图和动机。杀生是意识产生后的行为,注定会带来有害的结果。因此,佛教认为「仁慈的杀生」和「安乐死」是不会产生善业的。


  佛陀说,只要人人都不杀生,就能和睦共处。佛教无法承认「仁慈的杀生」的合理性。但是,在无嗔恚也非嫉妒,并非蓄意伤害的情况下杀生,是可以被原谅的。


  话说回来,众生的苦是恶业造成的,如果要「仁慈的杀生」不如防范恶业的形成。佛教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来减轻和消除痛苦。


  自卫与杀生:


  佛陀告诫人们不要杀生,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这一项原则,就不会自相残杀了。佛陀说,即使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为了自卫也不能杀生。以武器来捍卫自己,但是不伤及其他生命,是一种仁慈的行为,人类太爱惜自己的生命了,不准备放弃。有这种仁慈的心就不会遭遇不幸。实际,人类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命而斗争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自卫却是另一回事。当自卫时,无意的杀害对方,是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如果是蓄意的,就会造成恶业,就得面对果报。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杀生就是杀生,不能因为不赞成时称为「谋杀」,赞成时称为「处死」,我们的战士被杀害时,称为「牺牲」,赞同杀生也就是赞同战争。如果我们排除了一切情绪的因素,我们就会了解到杀生就是杀生。


  在过去,很多科学家和宗教家都以「神圣的战争」、「仁慈的战争」、「正义的战争」、「无痛苦的战争」来夺去他人的生命。他们声称,只要刀刃是锋利的,死亡就不会痛苦。佛教绝对不承认有合理的杀生存在,当一个生命受到另一个生命威胁时,任何人都有权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句经故事集 下一篇美满婚姻生活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