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六)
2019-01-20 23:10:4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472次 评论:0

第六篇 此世界与他方世界


第十六章 环境与生存

  
宇宙的起源


  我们无法假定宇宙有一个起点。认为宇宙有起点,是因为我们的想像力贫乏。─罗素─


  有三种不同的思想派系涉及宇宙的缘起,它们是:


  一、认为宇宙的存在来自于它的本体,这种本体是非智力性的,但是,由于本体自我不断的继续运作,使所有的事物都起了变化。


  二、认为宇宙是万能的「神」所创造的,「神」创造了宇宙和宇宙的一切事物。


  三、认为宇宙的缘起是不可思议的,它无始无终。


  佛教的宇宙观是属于第三种,西方大哲学家罗素也这么认为:「我们无法假定宇宙有一个起点。认为宇宙有起点,是因为我们的想像力贫乏。」


  现代科学家认为,在数亿万年以前,刚冷却的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缘起于海洋。佛教从来没有宣称这世界、太阳、月亮、星星、风、雨、昼、夜,是「神」所创造。


  佛陀认为宇宙不是过去任何一个时刻的创造,世界在每一秒钟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创造。世界本身在不停的创造,也在不停的毁灭。佛教认为宇宙体系经常出现,也会自己消失。


  历史学家 H.G.威尔在他的着作《世界简史》里提到:


  「一般的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久远的年代已经存在了,它也可能永远的存在,没有终极点。……人类生存在地球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这也许是一个爆炸性的观念。在这以前人类好像不曾出现在地球。」


  很多宗教用来解释宇宙的缘起和终结的都是一些拙劣的构思。在宗教立场,认定宇宙是「神」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作创造的构思,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已经站不住脚了。


  今天的科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以及一些思想家,都在努力的探溯和发掘宇宙缘起的新知识。在最近发现的新知识中,并没有和佛教思想相互矛盾。 罗素说:他敬重佛陀,是因为佛陀没有犯下有如其它宗教的有关宇宙缘起的错误。


  一般宗教对宇宙是缘起,只是接受了推理性的解说,因此,不为现代科学知识份子所接受。甚至佛学者所注释的经典,也被科学家质疑。佛陀并没有浪费他的时间在这个课题,他保持沉默的理由是,佛教的价值在于获得心灵的解脱和智慧,宇宙的缘起并不重要。然而,一个人如果坚持要研究这个科目,他就必须深入的探讨与科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这些科目能提供比佛教更多也更有参考价值的材料。佛教的价值在于培养今世和来世的生活情操,一直到解脱。


  在佛陀眼里,这世界只有生死不断循环的「轮回」。对佛陀而言,宇宙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轮回」之内,因为物质与能源不断的相互依赖而存在,寻找出宇宙的起点和终点,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实际,所有一切有关于宇宙缘起的思想都是空谈泛论,不是究竟的或绝对的真理。


  「虚空无尽,众生无数。


  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


  佛陀教导我们,


  智慧无尽,道德也无尽。」


  ─ 斯里.拉玛詹德拉 ─


  一天,木伧伽子(Malunyaputta)要佛陀向他解释宇宙的缘起,如果能令他满意,他就愿意追随佛陀。其实,佛陀并不强迫任何人追随他,因为真理是不需要任何强迫性的支持。佛陀对木伧伽子的问题保持沉默不给予他面的回答。对佛陀而言,回答这个问题是在浪费时间,人们不应该关注于过去的问题,而是应该关心未来的解脱。为了让木伧伽子明白这个道理,佛陀对他开示道:


  「有一天,一位愚痴者被毒箭射中,他拒绝医生的诊治,他要先找出箭镞的毒素,当他还没有完成他的想像,就已经毒发身亡了。」


  我们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通往涅槃,而不是争执于宇宙的缘起。


  
他方世界


  根据现代科学的发现,我们了解人类世界的局限性,同时也重视宇宙还有其他世界的说法。


  有一回,佛陀论及宇宙的本质与构成,佛陀说:总共有三十一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生活在这宇宙间。


  较人类世界为低的有四类众生。它们是阿苏罗(asura)、畜生、饿鬼和地狱。


  人世有一类众生──人类。


  欲界天有六类众生。


  色界天有十六类众生。


  无色界天有四类众生。


  这些人类世界以外的生界,并没有被科学所接受和认可。然而,现代的科学家们致力于探索其它星球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性。按照科学发展的速度,他们将很快的在银河系里发现其他的众生。到时,我们或许会发现到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受限制于某些生存法则。他们或许在外表、生理与我们不同,组成的物质和生活也和我们不同,他们或许超越我们,或许远不如我们。


  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呢?地球在浩瀚的宇宙里只有一颗微尘。按照著名的天文学家詹姆斯.金士爵士的估计,整个宇宙大约是十亿倍现代天文望远镜所能看到的空间。在他的着作《奇异的空间》里说到,宇宙的树木可能比海滩的沙粒还要多,在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沙粒的百万分之一。他又说,光速在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可以环绕地球一周,要环绕宇宙一周,可能要花一千亿年。这就是「大宇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无穷无尽的宇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外太空」。从科学的角度推测他方世界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科学的发现,我们了解到人类世界的局限性。科学界已经证明,人类的世界是 存在于我们感官所能接受的频率范围。科学家证实了在人类能接受的频率范围外,还有很多或高、或低的频率,如:无线电波、X 光、高频、低频或微波的存在。因此,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感官认识的局限性,如果从这有限的感官认识的「隙缝」中去窥探宇宙,就好像是小孩子从门缝里看外面的世界一样。但是,这有限的认识和觉知,也毕竟为我们显示他方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他方世界或许与我们隔绝,或许也能与我们联系。


  对于宇宙的本质,佛陀说,宇宙的起始和终结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佛教不相信宇宙会突然终结或完全毁灭。当宇宙的某一部份消失时,另一部份仍然存在,此起彼伏,循环不息。宇宙是由分子、基因、气体和无数的能源所组成,宇宙消失就是各种能源被分解,而这些被分解的能源,也会因为宇宙的动力和吸引力重新凝结和组合,一个新的星体又出现了。这时宇宙的自然规律,也就是为什么佛陀要说,宇宙的起始和终结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佛陀才会发表对宇宙本质的看法。他在解说时,也同时顾虑到信徒的理解能力,佛陀不愿意在这个问题起争议,因为这个问题无法导致心灵的发展。


  佛教不同意某些宗教认为,当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不信仰「神」而称为堕落的「人」时,这宇宙将被「神」所毁灭的看法。我们要问持有这种信仰的人,为什么「神」不用它的力量来阻止宇宙的毁灭?为什么不用它的力量去使人类对他产生信仰?为什么不用它的力量去改造人类的不道德行为?不管「神」是否能毁灭宇宙,世间万物只要有生就有灭,这是自然规律,也是迟早要发生的事。用佛陀的话来说,宇宙是聚集(成)、存在(住)、毁坏(坏)、消失(空)和名与色的再组合。


  最后,我们认识到,佛陀的教义充满了科学性。而科学家掌握科技的目的是为了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安全感。佛陀重点在于如何让人类获得智慧和离苦得乐。一个人必须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本性和宇宙变化的自然性。当一个人去除了贪欲和感官的欲望,通过正确的心识,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一个人如果想战胜「无常」,他的做法就好像唐吉柯德企图战胜风车一样。一个人应该消除我见及一切不重要也不必要的欲念,以正见把精力放在降伏自己的心识上。

  

天堂与地狱


  智者缔造了自己的天堂,愚者今世和来世都囿困于自己所创造的地狱。


  佛教的天堂与地狱观,不同于其他宗教。佛教不认为有永恒的天堂和地狱存在。因人类的弱点而宣判他永堕地狱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如果给人类机会去纠正自己的缺点,那倒可以理解。佛教认为,即使人类堕入地狱,只要他在今世或过去世曾经有过善行和功德,他一样能够解脱。地狱的大门并非没有钥匙,地狱只是暂时性的地方,人类没有理由要永远在地狱中受苦。


  佛陀提示我们,天堂和地狱不在人世间之外,就在这个世界里。佛陀这种天堂和地狱的观念是非常合理的。佛陀在一次开示会说过:「有一个平常和无智慧的人,曾经断言:『地狱就是在海洋的深处。』这种说法是错误和没有根据的。地狱只是一个代名词,它的意义是指身体痛苦的感受。佛教不接受,「神」创造天堂和地狱,以及天堂和地狱存在于某一特定地方的观念。


  这个世界的地狱之火,比他方世界还要炽热,没有一种火,比贪、嗔、痴三毒燃烧的火更炽热。佛陀说,人类被十一种火焰所燃烧,它们是:贪、嗔、痴、病、老、死、忧、哀、苦、郁、悲。人类会因为这些情欲中的任何一种火的燃烧而毁灭整个世界。以佛教的观点,很轻易的就能分辨天堂与地狱,任何地方只要有快乐,不管是这世界或他方世界,都是天堂。然而人类的苦与乐相互交错,人类必须经验到苦 与乐,才会了解生命的本质,他方世界的众生很少有机会理解这个道理。某些地方拥有更多的快乐,而某些地方却更痛苦。


  佛教认为人死后都会获得重生。而重生是根据临终前的最后一念,以他今世或过去世所创造的业力,而选择了未来的世界。如果一个人在今世或过去世积累了许多的善业,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善业往生善界,反之,就往生恶界。但是,一切生界都是暂时性的,当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时,他必须从头做起,继续重新积累自己的「业力」。这是一种无休止的循环,除非他能以正见追随正道,获得永恒幸福的境界──涅槃。


  天堂只不过是暂时的居所,因为善业的果报使得他们获得较长时间的快乐。地狱也是暂时的居所,是恶业使然,导致痛苦。但是,天堂与地狱都不是人类永久的居所,也没有所谓的「神」在天堂或地狱中主宰一切。佛教不以地狱的炼火去恐吓世人,也不以天堂的快乐来取悦世人。佛教的宗旨是要人们修心养性。佛教的修持让人们远离天堂与地狱,以平等、宁静的心来达到正道的生活。

  

「神」的信仰


  佛教否定了对「神」的信仰。


  佛教不否认「神」的存在,佛教认为「神」是其他生界的「人」(天人),祂们比人类拥有更大的欲乐,祂们也拥有超越人类的力量,但是这些力量是有限的。祂们虽然生活在幸福和快乐的生界里,享有比人类更长的寿命,可是,祂们一样为「无常」所牵绊。当祂们享尽祂们的福报后,祂们一样会根据自己的业力进入轮回。佛陀认为,身为人类有更多的机会去积累善业,而「神」在这方面远远不如人类。


  佛教并不重视「神」,也不认为「神」对我们道德的发展和达到涅槃解脱有所帮助。无论是大神或小神,祂们也一样会死亡,避免不了生死轮回。


  佛教徒经常把自己所开创善业的功德回向给「神」,是因为佛陀曾经对「神」有所教诲,要「神」保护那些严谨修持的人。但是,佛教不鼓励对「神」的崇拜和供奉。当人类存在极大的困扰时,他们很自然的向「神」祷告,这种祷告是为了抒发内心的压抑,会得到慰藉和舒缓。但是,对一些有智慧、意志坚强、受过良好宗教教育、和理解力高的人来说,对「神」的祷告是不必要的。佛教徒必须了解,对「神」的祷告无助于证悟涅槃。


  佛教徒应该相信佛陀所说:「一个人自己作恶,导致自己污秽,不作恶就能清净。清净与否在于自己,他人无法令你清净。」


  《法句经》V.165


  圆成佛道和证悟涅槃,不需要靠外力的帮助。因此,佛教徒在佛法的修持,完全不需要依赖「神」的帮助。


  
功德与回向


  如果真的要纪念或帮助过往先人,你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多做善事,然后把功德回向给他们。


  佛教认为善行的功德能带给人今世或来世的福报,也能引导人们达到永恒快乐的目标。善行表现在身、语、意的活动。每一种善行所产生的功德,成为行善者的「业绩」。佛教鼓励人们将功德回向给他人,由他人分享你的福报。换句话说,功德是可以转让和分享的,他人可以在生前或死后接受你的功德。


  回向的方法非常简单,行善的人把善行当作专为某一个人而作,或为一切众生而做。这种愿望可以在心里或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发心回向的人,不一定要让接受者知道。当接受回向者得知你的这种行动和愿望时,就会产生「喜悦」,而参与你的善行。接受回向者认同了功德本身和回向者,他所获到的功德甚至比原来的更大。那么,他的喜悦心将更高,他更了解功德,变得更聪慧和更具功德了。在巴利文三藏经典里,保存着大量有关这方面的记载。


  功德回向是一种「喜」法,接受回向者,不管知不知道回向者是谁,都会一样的感到喜悦。但是接受功德者,起码要表示对功德的随喜。如发自内心或口头的赞赏:「萨度sadhu!萨度sadhu!」(善哉)为了分享他人回向的功德,必须由衷的同意并喜悦于他人的善行。做善行的人,不会阻止他人分享他所缔造的「功德的喜悦」,他不能控制他人有「随喜」的念头。佛陀认为,所有的行为的关键在于心识,回向基本是一种心识。


  回向功德并不意味褫夺了一个人所造就的功德。相反的,功德的回向能增上已经造就的功德。


  回向先亡:


  佛陀说:「一个人给予先亡者最大的礼物,就是将自己善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佛陀又说:「回向功德者因此会获得更多的功德。」佛陀鼓励人们多做善事,如:供养贤德者,并把此功德回向给先亡。应该以先亡者的名义来布施,心里要这么的想:「他们生前给我财富,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他们是我的亲属,是我的同伴。」对先亡者哭泣、悲恸、伤感、忧愁,对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


  回向功德的作用是帮助他人积累「福报」,「福报」的积累影响到一个人往生善界或恶界。生活在低层次生界的「鬼」,自己不能开创善业,因此,就必须有赖于我们将善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


  那些生前不伤害和积累了很多善的「功德」者,将重生于善界,他们并不需要世间亲属的回向。没有机会往生善界的人,就得等到亲属将功德回向给他们来弥补他们生前的不足,这样才能往生善界。


  那些往生恶界的人,如果能从亲属或朋友中得到一些回向,他们也能减免某些痛苦。


  佛陀倡导的功德与回向,是古印度习俗的一部份,流传已久。在很多传统的仪式中,以回向来令先亡者生活于安宁与平静中。这种习俗对佛教国家和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当做善事和某些节日时,如:生日、忌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先人,便举行仪式将功德回向给他们。在印度,回向者将杯中或瓶中的水,倒入一个大容器中,诵念巴利语诗偈:


  河水满了必溢出,


  流向远处的大海。


  此处的布施,


  能令彼处的人受到神灵的庇佑,


  如山顶流出的水,


  很快的流向平原。


  此处的布施,


  能令彼处的人受到神灵的庇佑。


  
《小部》


  功德与回向受到学术界公开的质疑。然而这种古老的习俗仍然存在于许多佛教国家中。可惜的是,今天不追随古老习俗的佛教徒,根本无法了解功德与回向的真实意义。


  有些人把大笔的金钱花在毫无意义的仪式中去悼念先亡,建造雄伟的坟墓,以香烛、冥纸、死者生前的用具及屠宰牲畜来祭拜先亡,这只是一种浪费,对死者一点帮助也没。相反的,应该把死者的遗物和所花费的金钱布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有意义。


  唯一帮助及纪念先亡的办法,就是以令人尊敬的功德来回向给他们。这些创建功德的方法包括:布施、兴建学校、寺院、孤儿院、图书馆、医院、印赠经书等等。


  佛教徒的行为必须是理智的而不是盲从。当有人为死者向「神灵」祷告时,佛教徒照样可以关怀他们,以善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是一种最佳的纪念方式,能让死者获得永久的荣誉。当死者重生于幸福的生界时,他一样会庇佑那些曾经把功德回向给他的人。因此,最佳纪念先亡的方法,就是把功德回向给他们,

 

第十七章 占星与解梦


佛教对天文学的看法:


  佛教接受天文学的概念吗?佛陀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他认为一切无助于修行的,都没有必要为它浪费时间。佛教与其他宗教所不同的,就是佛教并没有排斥天文学,信徒有自由去学习一切自己所喜好的,然后利用这些知识,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如果我们认真的看待佛陀的教诲,天文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生活工具。一个人的生命和整个宇宙的运作有紧密的联系。现代科学与佛陀的教诲是一致的。我们都知道月球的运行和人类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从精神病和行为失常的人身看到,哮喘和气管炎也会因下弦月而加重。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其他的星体对我们也有同样的影响。


  佛陀指示了一条摆脱命运牵引和影响的道路。所有潜在我们的心识中的业绩有善恶之分,业力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必须发展和净化自己的心灵来压抑恶业的影响,防范于轮回到恶趣,没有轮回,就不再有生命,也就不再需要计划或预测将来的生存。当心灵得到发展后,就不再需要和了解运程与生命,所有的烦恼都已经去除了。一个已全面发展的人,不需要再依赖占卜、算命。


  二十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证实了人类的心识,比书本所阐释的还要来得复杂,这世间还有很多事物是我们看不见和感觉不到的。一位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钟斯曾研究病人的命理,从五百位已婚病人的命理中,推断出西方现代的天文学是根据古希腊的占星术为基础而发展的,证明了时至今日,太阳和月亮一样的在影响婚姻的幸福。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马绍尔.高科灵对占星术持反面的看法,他曾经从命理的角度调查和分析了两万人的性格,惊奇的发现,研究的结果和现代心理学的发现是一样的。


  在一年的不同时间里,种植花卉、树木和蔬菜,生长状态都不一样。无可否认的,在不同时间出生的人,性格也绝对不会一样。当一个人从占卜中了解到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后,就能防患未然,消除疑虑和失望,也就能利益他人和社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有时也能躲避星宿对他的影响。


  莎士比亚说:「错不在我们的星座,而是我们自己。」占卜家说:「星座影响你,但不是强制性的。」St.T.阿奎诺说:「星体对其他方面的影响,超过对人类情绪的影响。」人类透过智慧,可以安排自己的命运与星体协调,发展潜在的天赋,从而使自己进步。


  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不要企望幸运会轻易的送上门。如果要有好的收成,就必须选择好的种子来耕种。记住,必须等待幸运的大门自然打开,千万不要破坏锁头强行进入。


  
占卜与符咒


  勤奋就是幸运之星。


  佛教从来不鼓励对天神、精灵、星宿、占卜的信仰。佛陀奉劝信徒不要成为这些无聊信仰的奴隶。一位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善于运用他的智慧和意识,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对天神、精灵、星宿、占卜的信仰,没有宗教的实质意义。人类必须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而不是祈求天神、精灵、星宿、占卜等媒体。


  在《本生经》里,佛陀这么说道:


  「愚痴的人期待幸运日子的到来,但是幸运却不到来。幸运本身是它自己的星宿,有什么能靠星宿来完成呢?」


  佛陀相信努力工作是最幸运的星宿,一个人不应该浪费时间在占卜和选择黄道吉日。靠自己的努力,比依赖占卜和外在的力量要殊胜的多。


  尽管某些佛教徒假借佛教的名义从事算命、占卜、符咒等行业,但是,佛陀从来就没有鼓励他们这么做。占卜、符咒是一种迷信,没有宗教意义。然而,今天很多人把疾病和厄运归咎于符咒的力量,当某些疾病或厄运无法获得充分的理由来解释时,他们认为是符咒在作祟。他们已经忘记了他们生存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世纪,科学家们早就甩掉所有的迷信,把人送上月球了。


  造成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心理或生理的因素。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有人问麦比特文医生:「有什么良方可以治疗他的妻子。」医生说:「她需要的是宗教而不是药物治疗。」医生的意思是认为疾病是需要纯净的心灵才能获得痊愈,很多疾病是因为心里问题而造成的,如:肠胃溃疡、胃病等等。


  当然,那些疑难杂症,在一些高明医生的护理下,也能痊愈。一些无法治疗的疾病,就如佛教所说的「业报」,是因为过去时所积累的恶业的展现。了解这一事实,我们就会进一步的了解那些无法治疗的疾病的真正起因,也就会变得更容忍了。


  当疾病发生时,就应该找医生诊治,治不好,就要找更高明的专家,再治不好的情况下,才寻求一位适当的宗教导师做心灵的辅导。


  佛陀告诫所有的信徒,不要让不必要的困扰和没有根据的恐惧──可悲的迷信深嵌于我们的内心,这种令人迷惑的感受,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作用。培养坚强的意志,就能抗拒这些迷惑了。


  即使是短暂的,禅修或静坐有助于净化内心不健康的思想。禅定能净化心识,当心灵获得净化后,就能带动纯净和健康的身体。佛法是能使人宽心的镇定剂,也能消除疾病。

  

灵媒


  向灵媒谘询是一种不被佛教所推荐的传统活动。


  在很多地方,人们向灵媒咨询,或向他们寻求指示,如何克服无法理解的困扰。


  求助于灵媒有很多种方法和很多种理由。当生病时,药石罔效时,在绝望的情况下,为了找到另外一种慰藉,他们寻求灵媒的协助。有些人在面对很复杂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寻求灵媒的协助。有些人为了快速发达,也找灵媒。


  有些人相信灵媒有与鬼神、精灵沟通的能力,能给予那些求助者超越一般的协助。而有些人相信灵媒是一种潜意识的作用,对一般意识来讲是喧宾夺主。


  一般人都相信灵媒,佛教对灵媒的态度是不予承认也不予否认,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态度。向灵媒谘询是一种不被佛教所推荐的传统活动。


  求助于灵媒是为了获得世间的物质或财富,而佛教的宗旨是为了心灵的发展。


  一个真正了解和修持佛法的人,了解苦与烦恼的性质,他能克服自己的困扰,不需要向灵媒谘询或寻求灵媒的协助。

  


  生命无他,只是一场梦。


  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梦的神秘性。从原始到现在,人类不断的尝试透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阐释梦的起因,仍然无法找到答案──什么是梦?


  英国诗人 W.吴得儿次认为:「我们生活在梦中,当我们清醒时,生命结束了,梦也结束了。」 「我们的『生』,只不过在睡眠中,忘记了一切。灵魂是我们的星宿,依我们而生。它来自远方,会在其他地方殒落。」


  在一个传统佛教故事里,这么记载:有一位天人,在与同伴游戏的当儿,感到疲倦便找个地方打盹,他就这样去世了。他转世到人间,成为一个女性。结婚生子,活到很老才去世。去世后,他又转生天界,一切就好像在做梦,他醒觉时,同伴的游戏刚刚结束。这故事也向我们显示了人间与天界不同的时间概念。


  佛教如何看待「梦」呢?佛教和其他的传统概念一样,不认为自己拥有解梦的能力。很多解梦者,为那些愚昧、无知的人解梦,从而赚取大笔的金钱。


  根据佛教的看法,梦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的程序,一种在睡眠中思维不受意识操纵的活动。我们的睡眠经过五个程序:


  一、产生睡意。


  二、浅睡眠。


  三、深睡眠。


  四、浅睡眠。


  五、觉醒。


  在《弥林达问经》(Milinda Pànha,古译:弥兰王问经)里,那噶瑟纳(又称龙军)尊者(Nagasena)为梦做了六种解释。其中三种是因为器官受到呼吸、胆汁分泌失调(暴躁)和痰堵塞了气管的影响。第四种是受到超自然力的影响。第五种是过去经验的影响。第六种是为了将来而造成的烦恼所影响。那噶瑟纳尊者有次序的解释了梦的产生,在心猿意马的情况下入睡,怎么不会做梦呢?其他都是次要的。


  梦是一种心识在无意识活动中而产生的现象。每个人都会做梦,可是往往无法记起自己的梦境。佛教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让我们详细的分析前面所提到的六种解释。


  一、梦境所产生的一切景物,早已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们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意识,只要是因为忧虑。当我们睡眠时,感官活动虽然暂停,可是意识还在活动,为我们呈现了「梦境」。梦境与精神有关,但是,绝对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预言。梦是人类在休息时,心识的反射作用。


  二、第二种梦境也是非意识状态的。是因为内外的刺激,在人们休息时,被心识呈现出来。内部因素是由于身体的干扰,如:入睡吃得太饱。外在的刺激是由于自然现象,如:气候、风、寒冷、雨、树叶的声音等等。潜意识对外在刺激的反应而呈现种种景象──梦境。意识理智的处理这些现象,以致不干扰人的睡眠。这一类的梦境无关紧要,也不需要任何解释。


  三、带预测性的梦是重要的。它向做梦的人预先提示了将要发生的事,这种梦很少发生。佛教认为,除了我们能够看见和感触到的以外,还有其他的天人和精灵是我们无法察觉得。他们可能是我们至亲的人死后轮回转世的,他们维持了以往与我们的关系。他们也会庇护我们,因此,当我们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以梦来提示我们。


  当某些重大的事故将要发生时,他们就会透过梦境向我们警告。这类的梦可以让我们预知危厄和喜事的发生。这些信息要好好的掌握,并以智慧加以分析。不幸的是很多人将这一点和第一和第二项梦境相混淆,浪费了大量金钱在解梦和向灵媒谘询。佛陀告诫出家人,不可以佛教的名誉从事算命、解梦、占卜等活动。


  四、我们的心识,是过去一切业力的积累。有时候,业力现前时,我们在休息中的意识,会显现某些景象来提醒我们。这些即将发生的事,必定是一件重大的事,因此才会有如此清晰的梦境。这类梦境很少发生,只发生在某些特殊的人身。当我们临终时,某些业力也会同样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梦也可以将两个生活在不同空间的人,以他们强烈的意识相互沟通。当一个人想要与另外个人沟通时,他只要集中精神,以强烈的意识发出信息就可以了,当一个人处于心识非常平静的状态,在梦境中就能接受他人的信息。通常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一瞬间,这是因为人们一般意识的动力并非那么强大。


  六、所有人类都是做梦者,他们把梦视为「常」,其实梦是「无常」的。他们还未发现年老将取代年青、丑陋将取代美貌、疾病将取代健康、死亡将取代生命。在这梦幻的世界里,把无常的一切当作真实。在睡眠中做梦只不过是梦境中的梦境。唯一清醒者就是佛陀与阿拉汉。


  佛陀与阿拉汉不会做梦。前三项梦境不会产生,是因为他们的心识,只获得永恒的平静。第四项的梦境也不会发生在他们身,是因为他们已完全断除贪欲,没有触发梦境的因素。佛陀是一位大觉者,他放松自己身体的方式与我们的睡眠不同,因此,他不会做梦。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如:德国的歌德说,他最大的创作灵感是来自梦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睡眠中,意识与其他五识完全断绝关系,因此能产生清楚的意识,来启发他们最高程度的创造力。诗人吴德兀次认为,好的诗作是来自最平静的灵感。

  

信心与治疗


  信心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


  很多国家都采用信心疗法。医生以感情说服病人、以信心感动病人来获得更高的疗效。某些信心治疗者藉「神」的名誉或宗教事物来达到目的。宗教介入信心治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信心治疗者以伪装来诱惑病患、欺骗病患,使病患对他更有信心,引导病患们去信仰他所推荐的宗教。


  实际,信心治疗在宗教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信心疗法也没有把宗教带进来,催眠术就是一种与宗教完全无关的信心疗法。那些结合信心治疗和宗教的人,目的无他,只不过是为了替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争取更多的信徒。他们把信心疗法的功效归功于宗教的神秘力量


  信心治疗者所使用的方法是调适病患的内心,使病患进入一种特别有利于身心的状况,然后影响病患的心理,使心脏和血液循环及其他的器官,进入一种非常宁静的状况,从而达到最高的疗效。信心治疗完全是一种心理治疗。透过心理的调整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信心治疗看来,有规律和不间断的修学禅定,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在佛教经典中多处提到,很多疾病可以透过调御身心而获得痊愈,恐惧、紧张、焦虑也会在禅定中消除或断绝。因此,为了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禅定的修学是值得鼓励的。

  

迷信与教条主义


  人们在嘲笑他人迷信的同时,却保留了自己的迷信。


  疾病无法靠迷信而获得痊愈。即使为了某些特殊的理由,也不能让迷信在宗教里扎根,这将会变成无可救药的事。即使在今日,在某些宗教里,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受过高深教育的人、知识份子,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智慧,屈服于荒谬的迷信。


  为了吸引信众,某些宗教以荒谬的迷信来伪装宗教。经过一些时候,伪装剥落了,荒谬的迷信反客为主,坐宗教的神龛,宗教成为背景,而迷信则走前台,大唱其荒谬的戏文。教条主义和迷信一样,阻碍了宗教的发展。对教条的执着,与缺乏宽大的容忍有关。当一个人想起西方中古时代时,就会联想到教会如何毫无怜悯心的镇压异端、残酷对待和谋杀异己等暴行,以酷刑、火刑等不名誉的手段,杀害了许多无辜的生命。人们也会联想到那鲁莽野蛮的十字军。这一切都是受到宗教权威里的教条主义所影响,是不能宽大容忍所引起的后果。


  当科学还未得到充份发展时,愚昧、无知的人非常的迷信,他们甚至相信日蚀或月蚀,能为人类带来不幸。某些教派的宗教以迷信来蛊惑信徒,从而得到信徒的追随和供养。有些人去除无知,净化自己的心识,了解宇宙真相,不被迷信和教条主义所侵害。他们就是那些自我解救者──佛教徒。


  我们同时也要了解到,要根除迷信和教条主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强大的光芒下,也不足够使我们放弃迷信与教条主义。比如,我们早就知道地球环绕着太阳在运转,可是,在经验我们仍然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划过天空,从西方落下,在感情,我们仍然不愿意承认地球环绕太阳运转。这显示了我们仍然不喜欢以科学知识为依据。


  我们必须了解到迷信和教条主义的危险性。在将来聪明的人可能把宗教与迷信和教条主义分开。如果不把宗教和迷信及教条主义的界限划分的一清二楚,宗教的声誉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打击,到时,不信仰宗教的人就会更加多了。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正道的生活 (佛陀)


  正  见──


  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和持守道德戒行。


  正思惟──


  断灭恶的欲念、敌意和残酷的心念。


  正  语──


  戒止口恶业,道出善与真诚的言语。


  正  业──


  行为正当,不扰乱及损害他人。


  正  命──


  从事正当的事业维持生活,不侵损其他众生。


  正精进──


  不懈怠的努力,策励自己的心,离恶向善。


  正  念──


  意念法,对修行所缘铭记不忘,不被物欲所诱惑。


  正  定──


  心一境性,心清净。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句经故事集 下一篇美满婚姻生活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