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第十九编 06.序跋.外序] (十二)
2010-11-06 20:41:20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太虚大师 【 】 浏览:4755次 评论:0

106西来演说集弁言
 

  概夫黄杨运厄,中原板荡,而蜀境未康,人尤憔悴!忧时之士,悲愿莫抒,困极思感,因歆予乐之求而丐救于释尊;于是数百年衰歇之佛学,始稍稍讲明于成都,渐及于全川;成都佛学社其矫矢也。然病需医,津需梁,况泛叶舟于怒涛骇浪中,不有良柁师,彼岸曷登乎?太虚法师者,乘愿再来,当世龙象,匪特博通内典,抑且贯穿西学,传法国内既久,复游欧美讲学,多所感化。论者谓有唐玄奘法师撷佛学之菁华以东来,而虚公则西度以发皇佛化,为唐代千载下一人。观华西大学教授西人费尔朴前预佛社欢迎会,引论语仪封人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则其推崇从可见矣!庚午秋,应省佛教会之请,惠然肯来,卓锡莅蜀。盖省城大德诸师七众,数年来所相谋奉迓而不果者,至是乃如旱慰云霓,渴得甘露焉!师以八月中经渝,彼都佛徒,拟维师驾,顾以觐礼峨眉普贤道场为重,径西上,赴教会、佛社欢迎会后,遂往峨山。比返,则于文殊院开座讲瑜伽菩萨戒品,起夏历九月初八,讫十五。翌日、迁成都佛学社,则开普贤行愿品法会,二十五而讫。越二日东下,期以十月初八开讲心经于渝社。将南归,计驻锡于此不过一月耳,然午前辄日应大学校诸讲席,及三军长之无遮会,次第讲演,无疲厌。他如文殊佛学院、地藏僧尼两学校、爱道堂、宝慈、净名二社,临时执法处,亦靡不躬至开示。中间、又有新都宝光寺、新繁龙藏寺之行。且传皈戒一次,菩萨戒一次;而峨眉诸山之说法,路经遂州、嘉州之演说,又无论矣!故菩萨戒品、行愿品法会虽二,而讲演之处,则无虑十倍!或相勖结合以振兴佛教,或发明性相而提钩唯识,或以科学与哲学相比较,而阐佛学之真理,或以佛化及社会相关系,而蕲实现夫和平。大抵对机说法,直指病源,真谛俗谛,圆融无碍,而归本以大乘渐教,示学人之蹊径。更于普贤道场圆满之日,勉励同人,精勤普贤行愿,由信解行而起闻思修,以入华严海会而证毗卢遮那境界为究竟。圆音妙谛,慈训谆谆,恍如灌顶醍醐,身心开朗。本经云:‘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失道者示其正路’,其师之谓欤!惟与会听讲者,固皆欢喜踊跃,叹未曾有;窃恐法味虽饫,久而或淡,且讲演限于一时一地,不能法雨遍施,向隅兴感,人有同情。幻住上人皮怀白居士惧之,爰汇历处讲演速记,依次编辑;而讲余游览赠答之诗,亦附及之;都为若干篇、若干首。适刘肇干师长,愿任经费,遂亟付排印,并于册端弁师肖像以公诸世。题曰:西来演说集,纪实也。其菩萨戒品、普贤行愿品两部讲录,则别印单行本,所以示专修也。夫师抱世界思想,佛学新运动之伟见,座争迎恐后,席不暇暖!来蜀说法虽至暂,所谓难得难闻,诚能人执一编,则已听讲者,开卷瞻仰慈容,紬绎法义,固不啻法会常存。即未听者,观法相而起敬信,读法要而获指南,亦何殊亲聆法螺,同坐春风夏雨之中!由是而种诸善根,则共业感召之浩劫,安见不能潜消而默化。庶几上契我佛垂教救世之慈怀,而不负吾师传法度人之宏愿也夫!时在民国十九年孟冬,随学菩萨戒弟子来隆富谨撰。


 
107昧盦诗录序 (七篇)
 

  一


  日过午线,暑气如蒸,挥以竹箑,汗犹涔涔。方君稼孙,忽触热过我,神弈弈,饶谈兴,盖新自普陀避暑回。于是称述灵鹫之形胜,僧太虚之禅慧,津津为予乐道之。凉风亦解人意,乍入北窗,袭人襟袖,刹那间变恶浊为庄严,恍然游神海岛,息影祇林,不复知此身之在人间世矣!太虚在普陀习静,不知已入第几禅?稼孙契其人,屡与隔户相问答。因索观其所作昧盦诗录,归后即代付印刷,以结佛氏因缘;并问序于予,且谓亦太虚意也。予于太虚,耳其名,面其人,聆其语言,观其文字,实未与一通款曲,意其诗才殆天赋也!尝记其小诗有云:“贮苦停辛成帝业,是留戏出后人看”!是不特当涂之计划,典午之经营,不值一吷;即汉祖唐宗之赫奕,可视为一重业障,是固能空诸所有矣。乃一诵其:“何似阴阳未分处,天无明月树无花”之句,则又似菩萨有情,未能摆脱一切!何也?要之、第以诗论,固已超轶尘壒。虽所谓昧盦诗录者,未经快睹,而以所见推之,视吾辈之嘲风弄月,流连光景者,当有仙凡之别,宜稼孙之喜为问世也。虽然、吾闻佛氏之学,明心见性,不以文字语言为重;太虚在定中必更有所得,是录不过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奚足把玩?稼孙乃曰:佛门高弟,阿难多闻,西来经文,半参偈语,方今佛学衰颓,忧及国际,太虚将来拟出其所得,大阐宗风以挽潮流,诗录殆亦宣扬之一体也。予闻此复为冁然。稼孙出,小憩藤床,回忆所谈,尚留胸次,遂倾吐之以当诗序。太虚见之,未知以为何如也?中华民国五年旧祀地藏日,奉化江五民序于镇海方氏培玉学校。


  二


  故纸钻蝇,竟日短檐,鸜凹失润,兔颖脱尖。老友太虚,乃远道寄示其诗录,而乞余小言之詹詹。既卒业,轶池作而叹曰:诗虽小道,方量弥宏,或以高古,或以浑雄,幽秀生峭,异曲同工。末流论旨,乃拘格律,斧凿留痕,咿唔呫哔,刻划逾工,精神逾失!矫斯弊者,神韵是先。香山衣钵,纯任自然,腔油调滑,卒乃连篇。门户见深,辙辕遽谬,两宋三唐,聚讼纷凑;诗道晦茫,是用心疚!予生也晚,嗜好人殊,但求真伪,不尚步趋;思惟韵学,渺其难乎!老友太虚,言诗同志,夜雨连床,春风把臂,分韵斗叉,十年游记。我来海角,君去山居,懒姗心绪,此乐遂疏,峨茧不足,蛛丝无余。独我太虚,未忘积习,大雅轮扶,长城屹立,好风南来,裒然成集。回环讽诵,眼界为新,聪明天纵,澹远取神!昧盦不昧,得诗之真!民国五年八月,镇海轶池倪承灿序于海上轶庐。


  三


  方君稼孙,亦浊世一翩翩佳公子也。生平不喜声色狗马,而吟风弄月,亦颇关心;故一时文人学士,咸乐与之游,有穆郎者,亦风雅士也,能诗,与方君友善。穆郎以方君之好诗也,恒以其友太虚之诗见惠。方君读太虚之诗,急欲见太虚其人。无如太虚如孤云野鹤,无所定处,觅之数年而不得,方君每引以为恨!今年六月,方君方避暑普陀,少住磐陀庵。一日、造锡麟堂,偶经禅关,见一僧参禅,貌颇不俗;且案上堆积诗稿甚伙。方君知为风雅士也,因与寒暄,始知穆郎所谓太虚者,即其人也。嗟乎!数年求之而不得,而得之于无心之间,岂偶然哉?于是促膝谈心,相见恨晚!方君遂得遍阅太虚之诗草。方君持归后,拟付梓劂,此亦方君逢人说项之至意焉,余故略叙其梗概。是为序。丙辰八月,古堇戴章撰。


  四


  长日无事,读昧盦诗稿,觉朴茂渊懿,尽扫纂组雕镂之习,以视蝇声蛙唱,效蚍蜉之撼大树者,真刍狗不灵也。呜呼尚矣!夫诗者,性情之和也。蕴之于性,诗为无声;发之于情,诗为有声。閟于无声,诗之精;得诗之精,即知其人之志。宣于有声,诗之迹;得诗之迹,即知其人之行。盖诗之为义,情感于八埏,化动于六合,茍非会吾心于一贯,必不能收天地于一掬也。自世之衰,六义尽弃,大雅不作,识者悲之!独太虚以涉大道之余,毅然为诗。性之所藏,既奥而赜,情之所寄,更畅而和。虽其瑰奇之姿,殆不欲以风流自见;然质而不野,宛而不直,如春草怒生于雨后,如秋月孤明于空山,古趣盎然,横溢纸外!是则其为人也,谓非为古诗人得乎?犹忆三年前,与太虚把臂越中,纵酒高吟,每醉、予辄仰天而歌曰:“我醉自眠君自颠,路人往往指作仙,此辈何曾识此乐,识与不识俱可怜”。言已,相视而笑。今太虚已诗盈寸矣,而予则仍并进步而无之。握笔之下,头岑岑然矣!或曰:太虚之诗,于古孰为近?则应之曰:是天赋清才,而又参以韩之排奡,苏之纵宕者也。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古会稽陈诵洛谨序。


  五


  诗自三百篇,嗣两晋以迄唐、宋、元、明,其中虽有升降绝续之交,然必以世运与好尚以为衡。即如前清干、嘉间,诗教大行,家诵三唐,人工四始,凡士有不能诗者,辄为通才所鄙。至同、光,则凡读书力学之士,皆殚心制举业,以诗赋文词雄者,百不过一二;余皆埋头八股,为干禄计,诗歌于此,殆一发千钧之时欤!至近今专尚新学,而四声八韵,视为已陈之刍狗。至吾释氏,虽随世有拔萃之秀,而诗文鲜传者,何哉?大都以诗歌为绮语,且以法尚应舍,故纵有佳句,悉湮没于深山穷谷间而莫之显。同戒太虚,少年出家,湛精佛学,旁及儒氏书。其为文也,捉笔数千言,纵横雄悍,如天马行空,莫能控御;子长、眉山,不是过也。诗亦似之。然太虚不好诗,谓受其束缚,不得畅所欲言。有时或兴之所至,或有怀莫白之时,每托之于吟咏,自抒精灵,自鸣天籁,非若墨客骚人,只赏心适兴,怡魂悦魄而已也。集之得三百首,曰昧盦诗草。圆不文,诗学尤为门外汉,虽略解推敲,大半付焚如、资覆瓿耳。太虚不仅以诗传,而尤不欲传此诗,然圆见而怂恿付手民者屡矣。今闻为方子稼孙取去,将刊之以公同好,可谓先得我心也。是为序。民国五年丙辰秋,同戒普陀憨头陀志圆。


  六


  诗歌至近今,岌岌焉殆一发千钧之时乎?观晚近学界之新少年,诩诩然以硕学自鸣,而人亦莫不以硕学奉之;若语以诗学,爽然失,废然返矣!方谓当时国步多艰,宜求实学,奚暇务此学问外之余事哉?于以知四声八韵,至今日实为已陈之刍狗耳!或间有二三骚人韵士,放浪于形骸之外,徜佯于山水之间者,不过赏心适兴,抒襟写怀,无补国计民生也。殊不知三百篇中,半国俗民风、盛衰兴亡之所系。孔氏曰:“不学诗,无以言”。又曰:“兴于诗”。是诗,非徒赏心适兴,抒襟写怀已也。方外友太虚,童子出家,人肃穆,无少年傲岸气。于佛学外,好读大千世界之不同文书,经史典籍,诸子百家,靡不浏览;故发为文章,纵横浩瀚,司马子长复作,不知谁为伯仲也!其为诗也,雄豪骀宕,自抒精灵,不屑依傍门户。太虚具有夙慧哉!然闻诗歌为佛律所戒,况法尚应舍,文字云乎哉?然世尊相好妙音,应机示现,亦尝供人赞仰,生人信向也。今夏、余避暑普陀,日诣太虚处谈文,太虚出平时所吟咏者三百余首,衔曰昧盦诗草,而丐序于余。夫余于方外交伙矣,方外而具文学者,亦不乏矣,如太虚者,敏而好学,人皆以硕学奉之,而己抑抑然不以硕学自鸣,洵不数数觏!百尺竿头,透进一步,其学术未可涯量也,余故乐为之序。民国五年岁次丙辰孟秋中浣,蛟川恨生郑卓。


  七


  予俗人也!每于钝闷苦寂,学雅人登山临水,聊拓胸襟;凡值一邱一壑,固不敢轻轻放过,即荒山破寺,亦必徘徊瞻顾而后返。盖以山林为荒凉岑寂之地,其中必有清虚高旷达道之真人也。美哉!普陀山水之清丽,冠苏而甲浙,中有安禅著书籍吟哦以救世,如寒山、拾得其人者,昧盦是也。昧盦精于佛,而其诗故说理精确而闳肆,律虽不工,而其辞自雅,此所谓能得清空自然之韵,而不同粉饰谄人者也。予本不识昧盦,因读其诗而想其为人,乃叹天下名山,多为不知风雅工于周旋之僧所占,如昧盦者,庶对名山之灵无愧矣!丙辰秋七月,丹清梁鸿草。(见昧盦诗录)


 
108潮音草舍诗存序
 

  余喜读方外诗,取其平澹自然,不事雕琢,而信手拈来,都成妙语,能使读者易契禅理也。太虚吾师博通三藏,彻悟二空,融会古今中外之学说,适应时代机宜,宣鬯佛法真理,为今佛学界之泰斗,固不以诗鸣者也。惟早岁亲近八指头陀与陆镇亭、易哭庵、梁节庵、陈散原、陈石遗、冯君木、陈天婴诸诗人游,曾刻行昧盦诗录。比二十年,则专力于教理之阐扬,僧徒之作育,过化存神,其足迹遍国内外名山大川,遐及欧美,而短句长歌,往往于舟舷车轼发之;或通都,或僻壤,或林泉,或瀛峤,皆抒写其所至止之真情实景。尝曰:吾之诗,盖聊以志游耳,故不复缀辑。余从散见于海潮音者读之,每觉精义洋溢,奇气磅礴,辄为之低咏高吟而不能自已。昔海潮音十五周,余既于武昌世界佛学苑建潮音草舍,为师纪念,即从事搜集师之诗偈,渐已袖然成卷。今腊月,值师五十初度,谋刊布之以为师寿。师亦以可助其生平数十年之回忆,不我固拒。复因此集十之六五皆钞自海潮音,乃命名曰潮音草舍诗存云。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双十节后,李基鸿序于渝州客次。


 
109书太虚大师遗墨后
 

  大师俗姓吕,浙江崇德人。相传为晚村后裔,出家后讳言其身世。顾大师以建立现代僧伽自命,言行颇异乎其他长老大德,如与他教举办宗教联谊会,牵涉科学谈佛法,要求参政权之类,时为舆论所讥。惟大师天资颖异,文学根底甚厚。在蜀时,常以诗揭载民族诗坛中。旅岁出峡,在京寓卧佛寺。诗人曹纕蘅之丧,大师以挽章寄泱泱,因未及刊入特辑,留置箧中。曹氏系在毗卢寺领帖,前日大师之追悼会亦在毗卢寺举行。检箧得大师挽曹氏之遗墨,用揭报端,即持以向大师回向可也 !白丁。(见中央日报泱泱栏)


 
110护国言论集序
 

  以大和尚,具大智慧,用大勇猛,对煽动世界大战之大恶魔,作慈悲之大棒喝,其为震旦之太虚大师乎!大师学该显密,名满寰宇,其硕德鸿篇,经天行地,海潮狮吼,佛徒震之如雷霆,群流仰之如日月;其弼教之功,奋业之伟,方之儒教,不啻宋之有横渠,明之有阳明。夫荡刀山火宅而跻诸净土,释迦之徒之任也;拨据乱而臻于太平,仲尼之徒之任也。以是我太虚大师于甘泉烽火、巴渝鼙笳中,所作救国救亡诸言论,余同学陈静涛居士,为大师法门龙象,顷悯三涂六道之众生,欲念所播,顿成浩劫,杀业相报,将无已时,乃与觉音社诸上人,为大师刊布最近降魔救世与抗战救国,及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成佛救世与革命救国,并日伪亦觉悟否等篇,汇为一集,名之为护国言论;冀我国之僧伽,摩顶放踵,起而为救国之运动。今大师又担经裹茧,率其徒众,西赴天竺,南游暹罗,进而为救世之运动。大哉大师!震旦佛教,将由大师而中兴乎!何则?昔佛图澄驰驱刘石之间,冒锋镝,践胔骼,欲泯战争之祸,以拯水火之民,志虽未逮,而释迦之教,则遍被于兜鍪甲胄之士,十六国宗门之盛,未尝非发端于是。今戎马凭凌,黎元涂炭,尤甚五胡,我大师之德之学,且远迈乎佛图澄之上;吾信虚老此行,纵不必果能息世界燕雀之争,亦必起群众象教之信矣!罗落花。

 

111护国言论集跋
 

  静涛亲教于太虚大师三十年,深知其自来具新世界之眼光,挟大无畏之精神,振起上下数千载救国与救世之佛教,以学识发为著作,以修行表诸言论;由是而布道遍各省,讲学历全球,志在对于公平正义之政府,独立生存之民族,有所阐明贡献,谋成大团结也。大师近应海外各佛教徒吁请,特领导佛教访问团,而有缅甸、锡兰、印度等处之行,联络感情,宣扬法化,并为建设新中国与新佛教之胜利前途计,努力奋斗!静涛虽未身厕斯役,神与俱驰。爰与觉音社诸上人,汇辑大师抗战以来以教义救亡之著论十三篇,刊布中外,尊称为‘太虚大师护国言论集’,使大众咸觉悟于大师立论宏实之宗旨,因而获收远近一致合力护国之结果。我佛慈悲,想亦拈花微笑矣!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弟子陈静涛谨跋。


 
112护国言论集校后
 

  在一般人心眼中的佛教,总是脱不了消极遁世,虚无缥渺,不涉现实的幻影;实则佛教的真理,是教人们从消极着手,渐渐趋向积极之途。“灰身泯智”那些小乘行,这不过是学佛经过的途程,并不是究竟的佛教;究竟的佛教,是大乘积极利世的精神的表现。所以误认佛教为消极遁世,为虚无不实,那是绝大的错谬;犹如认小学生摹“上大人”“孔乙己”字帖是没有用处一样的错谬。


  中国的僧侣,素喜高隐山林,闭关自守,所以便养成了离群索居的习惯,把佛陀的遗教,冷清清地放在藏经楼里;致令以一切众生为对象的佛教,一天一天和社会众生分了家似的。试问这样与现实社会相背,走上空洞的路子,自然难怪人们说我们是消极遁世虚无缥渺了。其实呢,佛陀训示我们的,佛法是不离世间而超出世间,从出世间而入于世间,世间法即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即世间法;若故意离了世间法而别求出世间法,抛弃了众生,抛弃了一切,要想体验得大乘佛教的真精神,那是不可能的。


  由于僧侣的一向漠视服务社会的工作,于是纵使有些比较前进的同袍,去参加护国工作,也是很容易被人发生误解的。他们以为僧侣的工作,只是参禅、念佛、赶经忏,除此之外别无工作可言了。孰不知参禅、念佛,这不过是私人进修的分内事,而大乘菩萨的精神注重利他,试思“不入地狱”何能救地狱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不走进众生群里,怎能度脱众生?亦有人以为佛徒是不应有人我相的,护国便落了此国土他国土的分别。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因为佛理虽是普遍平等,而站在所住的国土的立场上说,还是要爱护这国土的;佛说仁王护国经,就是一个明证。


  申言之,佛教的最高原理是破除我法二执,而获得我法二空,二执若破,当然把国家民族底界限破除。但我们在未成佛的博地凡夫,能够离却国家社会而生存吗?且国家是依人民土地文物等许多因缘条件所构成,这些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国家依人民而有,人民依国家而立,国无人民,则国将不国,人民离开国家,则民无所从立;我们试观犹太以及其他灭亡的国家,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痛,就知道人民需要国家的逼切了。故国家有保护国民的责任,国民有效劳国家的义务;那么我们僧侣既是国民的一份子,又岂能例外呢!


  上面虽然拉杂地说了许多话,其实这些道理,在太虚大师这本护国言论集里,已有种种精到的发挥了。


  太虚大师,是现代中国佛教的领袖,佛学的泰斗,他的思想和学说,中外人士,大多明了,恕不在这里有所论列。自抗战以还,他站在人道正义的立场上,从文字三昧发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尤博得一般人士的称颂!为使教内人士欲明了自己本身的责任,及给予外界对于佛教的正确认识起见,本社特把大师这两年来发表在各报章杂志的护国言论,辑成一册,单本发行,俾为关怀此问题──佛教护国──者的参考。那末、虽然化了些精神和时间,祇要读者能得到需要的读物,觉得也是很值得的。


  本集出版的日子,正当大师率领佛教访问团到印度、锡兰等地朝礼圣迹之期,谨将此册,虔诚奉献大师座前,惟愿他日海外归来,带返了世界人士的正义感,同情心,得到一切众生同沐佛化,共发菩提的效果。


  承江孔殷太史给我们题字,罗落花先生替我们作序,和陈静涛居士、白慧、妙钦二法师底力助,这册子能于短促期间印成,特附此敬伸谢忱!满慈。


 
113护国言论集及全缅视察录序
 

  庚辰仲秋,予以受南渡救国支会之重托,来仰参加救国总会及抵制仇货总会之全缅代表大会。邂逅沙专员儒承先生于兴文银行。旧雨重逢,联床夜话,承先生以其十一月来所视察宣慰而撰述成之全缅视察录,及护国言论集示予,且曰:将由救国总会刊出为义卖品,以其所得为救灾之需,并嘱为之序。予夙敬先生,尤高此举,奚敢以不文坚辞!


  我国自“七七”发动神圣抗战以求自力更生,以保全人类福祉,世界文化,几三年有半矣!幸赖朝野上下精诚团结,以广土众民,丰富资源,在我英明神武之 蒋委员长领导下,以椎心泣血之哀愤,咬牙切齿之耐忍,誓死奋斗,前仆后继,愈战而兵力愈强,愈抗而人心愈固;敌焰虽凶,敌械虽利,而泥足愈陷愈深,愈莫克自拔,固已奠定“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之基础。惟现代战争不仅武力与经济之决赛,同时亦应致全力于外交战,与国愈多,助力愈大,则胜利之卜更不待蓍龟。在昔各友邦虽同情于我,援助于我,惟尚觉过小过薄,因而祸延欧洲,法亡英危,世无宁日,地无净土,谁谓为之?孰令致之?际斯国难严重如今日之中国,政府外交,国民外交,实有通力合作日愈加紧之必要。外交之方式多端,而利用宗教信仰之势力,实属终南捷径。宗教莫大于佛、耶、回,其信徒分布全球;其舆论有时足以左右其政府,则其潜势力之伟大,不言可喻。于主教之迭航欧美,为寻求基督教徒之普遍深刻同情,使其大有助于我之抗战也!太虚导师之仆仆南邦,为寻求佛教徒之普遍深刻同情,使其大有助于我之抗战也!今沙儒承先生奉中央之命为海外第三区视察专员,咸知其为视察党务,宣慰侨胞,实则其使命尚有重于斯者。盖先生为回教徒,能回语,善英文,尤长于演说;随时随地,并寻求各民族中之回教友之普遍深刻同情,亦欲使其大有助于我之抗战也!抑更有进者,先生之进行,兹举远在“九一八”后,于埃及、阿剌伯及近东各国,多所努力;且有相当收获。其英谋卓识,有足多者!当于主教、太虚导师、沙专员异地同时上紧工作之际,识者谓三军突起,足以当百万雄师,而寒暴敌之胆!傥我不及时先着手获取此三大宗教信徒之普遍深刻同情心,俾其利属于我,则一旦为敌人深谋所算,必取而压迫我,利害相悬若是。其有裨于国家前途,顾不大欤?


  护国言论集中诸伟作,创意精湛,引证有力,发扬三民主义之真谛,指示救国之途径,其爱护祖国,关怀侨胞,语重心长,溢于言表;深盼读者身体力行!全缅视察录于缅地之文物、政治之记载,尤其对于我国历代之关系,钩玄提要,足供关心我国国际路线者之浏览,可以识锦绣缅甸──余友曾克念君曾着此书尚未出版──之为如何情形矣!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国庆纪念日前二日,李种德序于仰光寓庐。(见海刊二十二卷六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十九编 05.日记] 下一篇[第十九编 文丛-- 07.缘起.宣言..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