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净宗专修指南 上编(三)
2009-11-30 20:49:24 来源: 作者: 【 】 浏览:5965次 评论:0

二、 信愿行三 净土宗要


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 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 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 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 深浅。 〖正 • 与陈锡周书〗

 

1.净土宗要


(1)真信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 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所言“信”者,须信娑 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无能喻。娑婆之 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 不得、五阴炽盛(五阴炽盛者,谓众生于色、受、 想、行、识五阴之中,起惑造业,如火炽燃不能止 息也。此一属招苦之因,前七乃所招苦果)。娑婆 之苦,虽多逾恒沙,此八摄无不尽。诸苦既经身 历,不烦备释。极乐之乐,约根身则莲花化生长生 不死,体禀男质绝无女形,不闻恶道之名,况有其 实。约器界,则黄金为地七宝为池,行树参天楼阁 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 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 而弥陀导师相好光明无量无边,一睹慈容即证法 忍。况复观音、势至、清净海会各舒净光,同宣妙 音。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 蒙佛慈摄受。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 德智慧究竟现前。能如是信,可谓“真信”。


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以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 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 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 谓“真信”矣。 〖正 • 与徐福贤书〗

 

 (2)切愿


 即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 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 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 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 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 一念希望之心,唯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即得往生,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证无 生。回视人天王等,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 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 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 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 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 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 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 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人,不善 用心者,其过如是。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庶净 土全益通身受用矣。 〖同上〗

 

 (3)念佛


既有真信切愿,必须至心执持“南无阿弥陀 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 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 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 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 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 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 〖同上〗


 须知念佛,则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则汝心不 是佛。《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人即 不念佛,不能无念,既不能无念,则若不念佛必念 六凡,妄想颠倒皆成生死根株,所以应当念佛。行 住坐卧不离此念,念来念去念到生死根断,西方去 时便是上品上生。 〖三 • 居士林开示法语〗


念佛不分圣凡。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 萨。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 地狱。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 者更多,修罗以瞋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而富 贵之人便被富贵所迷,聪明人以聪明迷,愚痴人以 愚痴迷。芸芸众生,能念佛者,有几人哉?既知此 义,当勇猛修持,勿致欲念而不能念,则不负此生 此遇矣。 〖三 • 复卓智立书〗

 

2.三者关系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 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 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 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 蹶。 〖续 • 净土指要〗

 

3.要在信愿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 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 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 大悟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 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 自力,以至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 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 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 益。 〖续 • 复习怀辛书〗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 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 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 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 〖续 • 复又真师等书〗

 

(1)佛誓度生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 生。有一愿云: “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 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 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 摄受也。 〖正 • 与陈锡周书〗

 

(2)无愿不应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 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 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 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 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须 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 则因果不相符契矣。 〖正 • 复濮大凡书〗

 

(3)圣凡亦然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 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 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 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 要紧。藕益云: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 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 案也。 〖正 • 复高邵麟书三〗

 

(4)勿恐不生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 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重 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 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 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 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 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续 • 复朱德书〗

 

4.修学次第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 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 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续 • 净 土指要〗

 

(1)戒为基址


 律 为 教、 禅、 密、 净 之 基 址, 不 持 律 则 教、 禅、密、净之真益不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坚 固 , 则未成即坏。 〖正 • 律院垂裕记〗


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 合觉,趣证涅槃。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 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 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 灭。故《楞严经》云: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 一,全一即三,切勿谓戒,但为定慧之初基而已。 〖三 • 禅院传戒序〗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剋论其要,唯 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 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 〖正 • 戒疏注节要跋〗

 

(2)菩提为本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 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 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 业。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即是以 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 〖三 • 上 海法会法语〗


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 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 所能比喻也。 〖正 • 复陈慧超书〗


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愿生西方须以菩提 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 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续 • 复宋慧湛书〗

 

(3)信愿导行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 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 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 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 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 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 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 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 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 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 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 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 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 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 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 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 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 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 (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要字句分明,不加思 索。 〖三 • 净土法门说要〗

 

5.修净原则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 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 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 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 不负此生矣。 〖三 • 复康寄遥书〗


四宏誓愿者,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 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 日用举心动念须令与此相合,若与合者扩充令其圆 满,若不合者断除令其净尽。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 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 〖正 • 与心愿书〗


编者按:此即印祖令你发心常与此誓愿相合, 并非让你现在就去度众生、去学种种法门。因你未 成道前,度不了众生修不了种种法门,不可错会。

 

6.净修行持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 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 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 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 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 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 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 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 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而行, 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 • 复叶福备书〗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净宗专修指南 下编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