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净宗专修指南 上编(六)
2009-11-30 20:49:24 来源: 作者: 【 】 浏览:5968次 评论:0

五、 佛性本具 修德方显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 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 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三 • 复陈飞青书〗


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 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修德不一, 致果地受用各别耳。 〖正 • 与佛学报馆书〗

 

1.三因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 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 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 殊也。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则无疑不破,无人 不欲修习矣。三因者:正因、了因、缘因也。


一、正因佛性,即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诸佛 所证真常之法身。此则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 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净,众生彻底迷背,诸佛究 竟圆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


二、了因佛性,此即正因佛性所发生之正智。 以或由知识,或由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而得 了悟。知由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知六尘境界, 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瞋痴,造杀盗淫。 由惑造业,因业受苦,反令正因佛性为起惑造业受 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返妄归真,冀复本性也。


三、缘因佛性,缘即助缘。既得了悟,即须修 习种种善法,以期消除惑业增长福慧,必令所悟本 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已。


姑且喻明:正因佛性,如矿中金,如木中火, 如镜中光,如谷中芽,虽复本具,若不了知,及加 烹炼、钻研、磨砺、种植、雨泽等缘,则金火光芽 将永无发生之日。是知虽有正因,若无缘了,不能 得其受用。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 脱,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生 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 妄归真,背尘合觉。 〖正 • 了常往生发隐〗

 

2.性体同佛


众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众生。其心 性本体,平等一如,无二无别;其苦乐受用,天地 悬殊者,由称性顺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其理甚 深,不易宣说,欲不费词,姑以喻明。


诸佛致极修德,彻证性德。譬如大圆宝镜,其 体是铜,知有光明日事揩磨,施功不已尘尽光发, 高台卓竖有形斯映,大而天地小而尘毛,森罗万象 炳然齐现,正当万象齐现之时,而复空洞虚豁了无 一物,诸佛之心亦复如是。断尽烦恼惑业,圆彰智 慧德相,尽来际以安住寂光,常享法乐,度九界以 出离生死,同证涅槃。


众生全迷性德,毫无修德。譬如宝镜蒙尘,不 但毫无光明,即铜体亦被锈遮,而不复现,众生之 心亦复如是。若知即此铜体不现之废镜,具有照天 照地之光明,从兹不肯废弃,日事揩磨,初则略露 铜质,次则渐发光明,倘能极力尽磨,一旦尘垢净 尽,自然遇形斯映,照天照地矣。然此光明镜本自 具,非从外来又非磨得,然不磨则亦无由而得也。

 

众生背尘合觉,返妄归真,亦复如是。渐断 烦惑,渐增智慧,迨至功圆行满,则断无可断,证 无可证,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神通智慧,功德 相好,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了无异致,然虽如 此,但复本有,别无新得。若唯任性德,不起修 德,则尽未来际,常受生死轮回之苦,永无复本还 元之日矣。 〖正 • 佛教会演说四〗

 

3.真性不变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 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譬如真金打做马桶 夜壶,虽日盛粪,而金性仍然不变,打做佛像菩萨 像,虽极其贵重,而金性仍然不变。世间人各具佛 性,而常造恶业,如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了。 〖正 • 复吕智明书〗

 

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 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 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 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 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 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 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 年而语也。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 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 佛不远。”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 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 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 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 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正 • 长年念佛 序〗

 

4.修德方显


凡夫之心,与如来所证之不生不灭之心,了无 有异,其异者乃凡夫迷染所致耳,非心体原有改变 也。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则阿弥陀 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 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 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 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正 • 复马契西 书九〗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 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烦恼惑业之佛心。 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净纯真之 心,方可谓心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说,不过 示其体性而已,若论相(事相)与用(力用),则 完全不是矣。 〖三 • 复周陈慧净书〗

 

5.事持理持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 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 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 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心具者自心 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 彰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 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 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 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 狂妄知见矣。故下曰:“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 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此种解法,千古未有, 实为机理双契、理事圆融,非法身大士孰克臻此。 以事持纵未悟理,岂能出于理外,不过行人自心未 能圆悟,既悟焉则即事是理,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 乎?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无二。如人身心, 二俱同时运用,断未有心与身,彼此分张者。 〖正 • 复马契西书九〗

 

6.理事圆融


莲池大师云: “着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 功;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以事有挟理 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 吾人学佛,必须即事 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圆融,空有不二,始 可圆成三昧,了脱生死。若自谓我即是佛,执理废 事,差之远矣。当用力修持,一心念佛,从事而显 理,显理而仍注重于事,方得实益。 〖三 • 上海法 会法语〗


今人多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修净业,当理事 并进,而尤须以事,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 人,全事即理,终日事持,即终日理持。若理事未 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兼合自己懒惰懈 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 理亦只成空谈矣。 〖正 • 复范古农书一〗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净宗专修指南 下编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