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净宗专修指南 上编(五)
2009-11-30 20:49:24 来源: 作者: 【 】 浏览:5969次 评论:0

四、 心必诚敬 方能感通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 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  〖正 • 复邓伯诚书〗


世出世法,均以诚为本,诚则能感圣应,不诚 则无感,圣无有应。譬如月丽中天,影现万川,水 若昏浊鼓荡,月影便难显现。由水所致,非月之 咎。故曰: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 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 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则但 结远缘,难得实益,倘更亵渎,则获罪无量矣。”  〖三 • 诚敬自得实益〗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 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 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 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 过人天痴福而已。 〖正 • 复高邵麟书二〗

 

1.以诚为本


世间事事,均须以诚而成,况诵经念佛,欲 以凡夫身,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得乎? 〖续 • 复理听涛书〗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 当至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 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 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 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 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续 • 题书弥陀经弁言〗

 

2.像当真佛


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 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 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 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 不足矣。 〖正 • 复邓伯诚书〗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 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 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 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 则其过弥天矣!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 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 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 利益不过是多知多见,说说而已,一丝不得真实受 用。 〖正 • 复尤惜阴书〗

 

3.经为佛母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 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 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 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 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 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 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 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 “法是佛母,佛 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况博地凡夫,通 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 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 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 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 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渎? 〖正 • 竭诚实益 论〗

 

4.至诚礼终日


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 敬?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 决不可以不,若不礼佛,便难感通。何以故?以身 图安逸,心之诚亦莫由必至其极也。善导专修,身 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 外佛一如不二,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 也。 〖正 • 复法海大师书〗

 

5.诚敬业消


持诵经咒,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 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 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 则纵能了知,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 己,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以完全是识心 分别计度,何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顿获 胜益? 〖三 • 课诵白话解序〗

 

6.心净佛现


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唯水清而静则现,水 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 腾,无由受其影现耳。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 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 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 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 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 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 乎?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 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 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生西方 也。 〖正 • 净业指南序〗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净宗专修指南 下编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