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净宗专修指南 上编(八)
2009-11-30 20:49:24 来源: 作者: 【 】 浏览:5987次 评论:0

七、 勿忘禁忌 正修不偏

1.忌无信愿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 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 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 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系指信愿具足者 言。 〖正 •与陈锡周书〗


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有云: “若信愿坚 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 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祖师如此极力道破,乃为一辈以持名 压捺妄想不知求生者,吐肝吐胆。剖心沥血之诚实 语,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续 • 念佛摄心偈〗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 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 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 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 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 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 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 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 哉。 〖正 • 复濮大凡书〗

 

(1)禅家净土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 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 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 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 若但有功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 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 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 著。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 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及土一一说归自心, 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 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 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 仗佛慈力。吾故曰: “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 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  〖正 • 复何慧昭书〗

 

(2)求悟明心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 念为正修,切不可求开悟、明心见性,此是参禅人 的功夫。即真明心见性,若见思惑未断,尚无了生 死之分,况未到明心见性地位乎,此系仗自力了生 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门,若求开悟、明心 见性,决定无有真信切愿。未断惑,则不能仗自力 了生死;无真信切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 反坠,弄巧成拙,许多痴人,均以此为高超玄妙, 可哀殊甚。 〖三 • 复孙艺民书〗

 

(3)怕不能生


至说但求不堕恶道即已,此言千万不可萌于 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 仗决定信愿。存此念,即无决定求生之心,有决定 不生之心,其害非小。净土宗旨己失,何能得往生 净土真实利益? 〖三 • 复周智茂书三〗


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 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 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 〖正 • 复裘佩卿书〗


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何 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 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 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 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功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 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 上利益也? 〖正 • 净土堂序〗

 

(4)心恋尘境


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 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 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 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 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正 • 净土决疑论〗

 

(5)无信修善


清截流禅师谓: “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 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 盖 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 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 转生为鬼畜,欲复人身难之又难矣。所以佛以手拈 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 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故无正信所修之善,实非 究竟圆满之善也。 〖三 • 上海法会法语〗

 

2.忌不至诚


念佛一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 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 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 天,断难高预海会。 〖正 • 复邓伯诚书〗

 

(1)士人学佛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 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 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 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 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 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至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 慧愈减矣。 〖同上〗

 

(2)不敬种种


世俗读书,绝无敬畏,晨起则不加盥漱,登厕 则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 与亵衣同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 语言,同破坏之故纸,漫不介意,毫无敬容。甚至 书香家之妇女,花册皆是经传,世禄家之仆隶,揩 物悉用文章,种种亵渎,难以枚举。积弊已久,习 矣不察,若不特示祸福,决定难免亵渎,未曾得益 先获大罪,悯斯无知,须预指陈。 〖正 • 与佛学报 馆书〗

 

(3)难得实益


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 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 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 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 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 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 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 多劫备受其苦。用是心怀惨伤,敢陈刍荛。企依佛 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 〖正 • 方获实益论〗

 

(4)先堕后生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若毫无恭敬, 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 之。堕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 复闻法修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若 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续 • 诫初学佛者书〗

 

(5)千古不变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 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 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累业速证无 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 飞,其可得乎? 〖正 • 复弘一法师书〗

 

3.忌疑不真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 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 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 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 知。 〖正 • 与陈锡州书〗

 

(1)疑与佛背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 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 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古人谓:“净土法 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 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 乎? 〖正 • 复邓伯诚书〗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 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 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 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 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 已超二乘之上,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 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土修 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 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 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 〖正 • 与陈锡周书〗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 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 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 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 〖正 • 复邓伯诚书二〗

 

(2)舍佛信人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 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 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 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 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无主, 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正 • 复永嘉某书〗

 

(3)功不抵业


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 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 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 〖三 • 复康寄遥 书〗


至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 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须知吾人,自无始 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谓: “假使恶 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岂泛泛悠悠之 修持,便可消尽也。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教主,痛 念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 门。其宏慈大悲,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 之一。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 业消身安耳。 〖正 • 复邓伯诚书〗

 

(4)妄疑果报


因果之事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 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 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 过去与未来之因果如何。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 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 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切愿,亦可往生西 方。但吾人既无他心道眼,不敢臆断谓决定往生与 决定不往生,其可决定者,为善必有善报,作恶必 有恶报,为善而得恶报乃宿世之恶业果报,非现在 之善业果报也。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 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 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 人,有三宝加被,龙天保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 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 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 〖续 • 复周颂尧书〗

 

(5)误会根缺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痖不得往 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痖,谓其难以入道而已。 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 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痖者不会说 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 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 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 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痖者同。 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偈 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 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 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 耳。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 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 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 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彼等非 谓此世界之修行者。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 方,其错大矣。 〖三 • 复宗灵法师书〗

 

(6)十念之别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 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约平时说。以五逆罪 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 灭乎?《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 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 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 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 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 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 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 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 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 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往生 论》谓谤法者决定不生,以既谤正法,自无正信, 何能往生,此极劝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谤法,后知 改悔,则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归降即是顺 民也。若谓谤法之人,后纵改悔,亦不得往生,便 完全失却修持准绳。 〖三 • 复陈薪儒书〗

 

4.忌求福报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 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 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 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 决定矣。 〖正 • 与陈锡周书〗

 

(1)违法破戒


以念佛为事,然须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万 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 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 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 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 若今生尚有修持,来生定有世福可享,一享福,必 定要造恶业(今之世道,乱至如此,多半是前生修 痴福者,所酿成耳),既造恶业,则后来之苦报, 不忍言说矣。 〖续 • 复传德师书〗

 

(2)难出六道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 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 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 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 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 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 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 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块糖吃,岂 不可惜! 〖续 • 一函遍复〗

 

(3)再做人难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 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 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不得了。要发 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 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 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 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 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 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 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 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 〖三 • 复 智正书〗

 

5.忌求感应


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 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 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 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心 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 大障。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 心。 〖正 • 复弘一法师书〗

 

(1)执着感应


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 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 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三 • 复明 道法师书〗


(2)引魔入境


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怨业 等欲来报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报。因 彼想好境界,彼怨业遂现其境界,令彼起欢喜心, 谓我修行功夫到家,或谓我已成圣道。由此妄念坚 固,遂失正念,魔鬼遂入其窍,则发颠发狂,佛也 不能救矣。世多有用功修行,发颠发狂者,皆因自 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 未用功,便想成圣。由终日唯以妄想圣境为事,如 饮毒药,昏乱无知,谓天转地覆,神奇鬼怪,实则 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当教彼一心念 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 念,自然如长空雾散,天日昭彰矣。 〖三 • 复陈士 牧书五〗

 

(3)贪境受损


近来修行者,多多着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 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确是胜境,一生贪着 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 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着心,见 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着,又不生恐怖惊 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 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 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 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着, 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正 • 复何慧昭 书二〗

 

(4)勿急见佛


在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 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 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 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 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 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着魔 发狂,虽有活佛,亦未如之何矣。


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 臧否,不见固能功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 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


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 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 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 属妖光,非镜光也。 〖正 • 复周群铮书〗

 

(5)见不着像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 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 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决然一物,以心净 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 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 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 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 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 自进。 〖三 • 复陈士牧书六〗

 

(6)境界勘验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 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着之 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着躁妄 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 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 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 冶洪炉也。 〖正 • 复何慧昭书二〗

 

(7)妄说胜境


今人多半是要体面,凭空造楼阁,有一分半分 便说有百千万分,佛以妄语列于根本五戒者,正为 防此弊也。若或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妄语之流 类。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 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 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 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见 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 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 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 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 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 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 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 〖同上〗

 

(8)戒过乐悲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 须至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 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 意时,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喜魔。念佛时,眼 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 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 〖续 • 诫初 学佛者书〗

 

6.忌求神通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 意欲求神通,则所谓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 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着魔发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 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 而唯求乎通,且无论通不能得,即得则或反障道。 故诸佛诸祖,皆严禁之,而不许人修学焉。 〖正 • 复永嘉某昆季书〗

 

7.忌诸邪行


大事当依理,小事宜随俗,此持身涉世之准则 也。 〖三 • 复穆宗净书三〗

 

(1)信奉外道


若已皈依三宝,然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 神,虽日日念佛修持,亦难得真实利益。以邪正不 分,决无了生死之希望。 〖三 • 上海法会法语〗


众生业重障深,凡佛、菩萨、善知识所说之 法,多不信奉;凡邪魔外道所说之法,则如蝇逐 臭,蚁聚乌合而相追逐。究其结果,能得人天小福 报,斯为万幸。多有以邪道为佛法,斥佛法为邪道 者,则纵令不于现生遭国法,其死后之永堕地狱, 乃万无一失也。 〖续 • 复郭介梅书〗

 

甲.祈求鬼神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 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 怜。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 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彼鬼神自己,尚 在业海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有大威力之正神, 其威力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 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即 为违背佛教,不可不知。 〖正 • 复孟由昆弟书〗

 

乙.赞同扶乩


扶乩,多是灵鬼作用。鬼之劣者或无此他心通 力,其优者则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聪明智识而为 之。然此鬼之灵,但能于人现知之心借而为用,于 识田中有、现知中无者,或此义非己所知者,便不 能引以示人。其与去业尽情空之他心通,实有天渊 之远。 〖正 • 复永嘉某书四〗


扶乩,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 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 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 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 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 涂鬼,必致误大事矣。人以其乩误大事,遂谓佛法 所误,则此种提倡,即伏灭法之机。 〖续 • 复江景 春书二〗


扶乩一事,皆灵鬼依托扶者之智识而为,亦或 多由扶者自行造作而成者。奈因其所说不拘与佛法 合不合(稍知佛法之人扶之,即能常说浅近相似之 佛法,不知佛法之人扶之,则全是胡说巴道),终 多是以鱼目为明珠,坏乱佛法,其害甚大(真知佛 法之人,决不附和扶乩,佛制三皈,即已分明详切 告诫,何况深义)。故凡真佛弟子,切不可随便赞 同。 〖三 • 复李慰农书〗

 

丙.修练气功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 能知,彼虽窃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义,遂以炼丹 运气保身之法,认做了生脱死之法。且彼等既不知 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谣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 神,炼神还虚,复合一处,即为得道。实则完全是 识神用事,心性真如实际之理体,绝未梦见。无知 无识之人,遂被彼所惑。 〖续 • 与庄慧炬书〗


佛法,唯教人止恶修善,明心见性,断惑证 真,了生脱死。一大藏经,绝无一字教人运气炼 丹,求成仙升天、长生不老者。 〖正 • 与许豁然书〗


何以故?佛法具足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毫 善费遗。唯炼丹一法,绝不言及,且深以为戒。以 佛入手,先教人修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二观受 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进而看破此之 幻妄身心,以期悟证本具之真心妙性也。炼丹者, 唯以葆养色身为事,与佛之宗旨不合,固当深戒。 〖正 • 与放生会书〗


发心皈依,须依佛法修持,凡外道之炼丹运气 等法,当屏弃之,若犹依彼外道之法修习,则成佛 教罪人。炼丹运气非无好处,乃养身之法耳。彼等 谓此为佛法真传,反谓佛法不如彼法,是以无知之 人便认外道炼丹运气为佛法,误人之罪,实超过养 身之好处百千万倍。故不得不为说破,免彼等以好 心,而得谤法坏法之果耳。 〖三 • 复罗铿端书〗

 

丁.附法外道


住于寺庙,当须至诚恭敬,礼拜持诵,均勿 夹杂炼丹运气,或顶神附鬼等,以招无知者之恭敬 供养。能如是则是真佛弟子,决定可于现生出此娑 婆,生彼极乐。否则地狱难免,求出无期。 〖三 • 复周迫遒书〗

 

(2)邪魔惑世


现今之世,乃魔王外道出世之时,若宿世中未 种真实善根,有信心者尽归入魔网,以彼等群魔, 皆有最希奇怪异之法子,惑动人故也。 〖三 • 复蔡 契诚书二〗


此等魔子,初则妄充悟道,人未归附。近则 妄充得道,故得远近争赴,且自谓我所说法,令人 易于得道,故一境若狂,咸相崇奉。妄充得道须有 事实,人方肯信,故肆无忌惮随口乱说,常为人 言 :“我能入定超度亡魂,令其生天或生净土;能 知一切亡人,或生天上,或生人间及三恶道;又知 某人生西方上品,某人生中品,某人生下品”。由 是之故,不但愚夫愚妇靡然从风,即不明佛理之士 大夫,亦以为实属得道,而皈依信奉者日见其多。 纵有智者斥其狂妄,由彼邪说入人深故,了不见 信。 〖正 • 与林枝芬书二〗


未开眼人,见其邪说认为真实,正见永失。所 言所修,皆破坏佛法,而犹嚣嚣自得,谓吾幸遇真 乘,得闻正法,所谓认贼为子,煮砂作饭,一盲引 众盲,相牵入火坑,可不哀哉! 〖正 • 与许豁然书〗

 

(3)以凡滥圣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 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 经》云: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 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 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 终,阴有遗付。”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 终时,有问所证位次者,答曰:“我不领众,必净 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是仍以凡夫自居 也。五品即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 除。智者临终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 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 〖正 • 复林枝芬书二〗


现世学佛之人,多有自谓我已开悟、我是菩 萨、我已得神通,以致贻误多人。一旦阎老索命, 那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定堕阿鼻地狱。此种好 高务胜,自欺欺人之恶派,切勿染着。杀盗淫等固 为重罪,然人皆知其所行不善,不至人各效法,其 罪尚轻。若不自量,犯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 证,引诸无知之辈,各相效尤,坏乱佛法,疑误众 生,其罪之重,莫可形容。 〖三 • 上海法会法语〗


或常与人说:“吾师是某佛某祖师出世,吾是 某佛某祖师出世”,瞎造谣言。初则只取无知之 人赞叹;次则为之起塔、为之修庙,进而敛财以致 富;又次之,则奸邪咸相结聚,遂立教门,蛊惑愚 俗。 〖续 • 复某夫妇书二〗


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 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 百千万倍,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 尘数劫,常受极苦,未由出离。何苦为一时之虚名 浮利,膺长劫之惨罚酷刑,名利惑人,一至于此?  〖正 • 复林枝芬书二〗

 

(4)偿还寿生


乡俗无知,只欲死后不受罪、有钱用,致有不 明教理之俗僧,伪造《寿生经》投其所好。遂至本 彼贪财,及唯求自利之劣心,不惜多金,以还寿生 钱。又复寄库,以期其死后受用。不知受生,乃随 善恶业,岂向曹官借钱以买生乎?在生若肯修善, 死后自有受用。若不修善,虽子孙为彼焚化之衣服 钱财,亦不得受用,即被强有力者抢夺而去。此且 约平常不念佛人说。若念佛人,在生一心念佛,求 生西方,临终自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脱死, 超凡入圣。何可不求生西方,唯愿死后做鬼乎?真 是不知自重,要讨下作事做。要永在生死苦海,不 愿出离,其愚何其如此之极! 〖续 • 复郭介梅书〗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 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 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 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其已作,当禀明于 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赈 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须知做佛事,唯念佛 功德最大,当以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之钱,请 有正念之僧念佛,则利益大矣。 〖续 • 一函遍复〗

 

(5)敛财灭法


佛法之衰,皆因俗僧不知佛法,将伪造之《血 盆经》、《寿生经》作求财之要道,从此破血湖、 破地狱、还寿生、寄库等佛事日见其多。虽骗到愚 人之钱,却引起有学问、明世理,而不知佛法之真 理者之毁谤。俗僧只顾得钱,不顾此种佛事,深伏 灭法之祸。 〖续 • 复江景春书二〗

 

(6)劝诸归正


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 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经入过其门, 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舍之或致遭 祸。须知舍邪皈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 德。 〖续 • 复偏西圆莹书〗


8.忌病不医


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 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故有 病能治则治,不治念佛。 〖正 • 复黄涵之书〗

 

(1)辩症施治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 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 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 内伤,三外感。


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 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 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 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 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


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 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 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 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


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 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 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 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 未病,虽无治保之奇绩,其为治保也大矣。 〖续 • 学医发隐〗

 

(2)善用二药


医药为治病之本,而大医王之法药又为治业 之本,病由业生者多。由外感内伤而得者,药能治 之,由业而生者,药不能治,唯法药能治之。能兼 用世药法药以治诸疾,则若自若他,俱获实益矣。 〖三 • 复志梵书二〗

 

(3)业病念佛


经云: “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 罪;教人念佛一句,胜于百年所行七宝布施。” 但 能至心念佛,则病无不愈。 〖正 • 与某夫人书〗


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能消除奇灾横 祸。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至诚念佛,久之皆 得痊愈。以医者只能医病,不能医业,惟念佛则身 病心病,无有不治也。 〖三 • 素食社开示法语〗

 

甲.忏悔解怨


病由身生,身由业生,当痛加忏悔,以消宿 业。 〖续 • 复黄颂平书〗


此业不消病决难好,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要 至诚恳切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超度怨家。此时 汝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 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以彼怀恨 相报,汝又怀恨彼报,则愈结愈深,莫可如何矣。 此系解怨释结之最上一着。如家计尚丰,可于认真 办道处,请十五、 二十、 三十人打一佛七。汝斟 酌,若无力,则至诚自念亦可。 〖续 • 复许慧舫书〗

 

乙.吃素放生


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 有病之人,当先断绝房事,方可治愈。欲灭宿现杀 业,必须戒杀吃素,多行放生,又复至诚念佛及念 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 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 〖续 • 与马星樵书〗


丙.诚念观音


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凡怨业病,医不能 治者,及犯鬼犯狐,念之即可解消遣散。凡刀兵水 火、恶兽恶人等危险,若至诚念之,即有大转折。 若心不至诚,兼有疑惑不信之心,及心存恶念,欲 成就恶事者,则无效验。 〖三 • 复卓智立书四〗

 

(4)一心待死


念佛人有病(不能治者),当一心待死,若世 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 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 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 能得仗佛慈力乎? 〖正 • 复孟由昆弟书〗

 

9.忌不实修


学佛之道在于实行,若只张罗门面不修实行, 则亦只得门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 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 方。凡一切相识之人,皆以如上所行为劝。若自己 实行上事,人自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 身教者从”,世出世间事,无一不以身为本者。若 自不实行而教人行者,唯上智之人则可依从,只取 其言之益,不计其人之能行与否。若非上智者,必 腹诽背讥,反令造大口业。欲真利人,当事事尽己 之分,则日用行为皆含化人之机,久而久之,人自 见信而依从之。 〖三 • 复李尔清书〗

 

(1)行人通病


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 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 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 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 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 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 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 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在额头上,凡不宜贪恋之 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 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 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 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绝尘缘,方堪修道 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所 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 〖正 • 复宁波某书〗

 

(2)心行伪善


每见学佛者亦有伪为,其实则居心行事,仍然是利欲是务,依旧是瞒因昧果,欺佛欺人,此种假 善人,实为佛门之贼,当深以为戒。勿道大者,不 可自欺欺人,即起心动念,亦当以诚为事,果能真 诚不欺,久而久之,必为人所信向。人既信向,则 天地鬼神,当常护佑,令其常得吉祥也。况佛菩 萨,大慈大悲,有不垂慈加被者乎? 〖三 • 复宁德 晋书二〗


佛弟子,凡所作为,必须超过世俗所行,方 能自己得真实益,令他相观而善。若口说修行,心 怀不善,于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尽其 本分,如是之人,名为假善人。因地既伪,实益何 得?圣贤之学,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始,况 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乎! 〖正 • 复马契西书〗


忤逆不孝,居心险恶,貌虽学佛,心与佛悖, 是人生若不遭横祸,死亦必定堕落。 〖三 • 复蔡契 诚书九〗


世之愚人,不知修德,唯欲借奉佛以灭罪,乃 徒取其名,不务其实,岂可亲得实益乎哉? 〖三 • 复陈士牧书四〗


念佛一法,随在何事皆可成就,但不可念佛求 作恶事成就。若欲作恶事,念佛求其成就,当被雷 殛。恐愚人不知,故为表明。 〖正 • 复冯不疚书〗


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 知我。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若得道圣 人,固了了悉知。而天人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 他心通,亦了了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 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欲无知者,唯己 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 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 〖正 • 复高邵麟书二〗

 

(3)不修实行


须知佛法,原不离世间法。凡诸社友,必须各 各恪尽己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 主仁仆忠等;又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 生,不餐荤酒,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自利利他, 以为己任。如是则基址坚正,堪受法润。果具真信 切愿,当必往生上品。


世之愚人,每多不修实行,偏欲得一真修之虚 名,以故设种种法,妆点粉饰,成一“似是而非” 之相,冀人称赞于己。其心行已污浊不堪,纵有修 持亦为此心所污,决难得其真实利益。此所谓好名 而恶实,为修行第一大忌。 〖正 • 念佛宣言书〗

 

(4)重理废事


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善知 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既拨事修 因果,并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辈,词惊鬼 神,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其病根皆 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怜愍,下愚 者依样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正 • 复 邓伯诚书〗

 

(5)偏助少正


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一向多方帮助各善 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 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 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 终至仍留在娑婆也。 〖三 • 复方圣照书五〗

 

(6)好戴高帽


学佛之人,古今亦有,初则知见甚高,极力自 利利他,后则知见僻谬,且引一班人学己邪知谬 见,为可悲可痛。究其受病之源,皆因好戴高帽 子,致无知之人各以高帽子为彼戴,戴之已久,则 正知正见已失,完全成邪知邪见。纵欲救援,反成 按剑,只好任他去。凡好心学佛者,皆当令其立志 自省,庶不至成此结果也。 〖三 • 致杨慧通书〗

 

(7)凡夫度众


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 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 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 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 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 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 浅。过分之狂妄心,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 不知。 〖正 • 复潘对凫书〗

 

(8)东游西访


居士,圣地不厌屡登,录其迹以开人耳目,诚 可谓为法忘躯者也。然以光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 歇矣,纵欲广游,宜以神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 严一部,当作游访路程,宴坐七宝池中,遍游华 藏世界,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其寂 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 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现于当念,无边刹海摄归自 心,校彼披星戴月、冒雨冲风,临深渊而战兢,履 危岩而惊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鄙见如此,不知 居士以为何如? 〖三 • 复高鹤年书〗


来苏,窃谓不必。果能至诚恳切念佛,有何所 欠。即不见印光,亦绝无所失,即见,又岂于《文 钞》之外,另有所口传密授之妙法乎?若真有口传 密授之妙法,其人即是魔王外道,当远避之不暇, 又何可欲向彼求此法乎哉? 〖续 • 复吴沧洲书三〗


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 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来山尚不如看书之 有益。古人云:“见面不如闻名”,即来,与座下 说者,仍是《文钞》中话,岂另有特别奥妙之秘法 乎?十余年前,与吴璧华书,末云:“有一秘诀, 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信愿行三,为净 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 不须再问人矣。 〖三 • 复明性师书〗

 

(9)偏执死生

甲.常执速死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 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 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 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 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 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 不可不知。 〖三 • 复唯佛书〗

 

乙.自杀不生


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 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 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 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戕其生,以期往 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功夫未到而自戕,当其 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 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种 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 知受害也。 〖续 • 复吴沧洲书三〗

 

丙.拟定生期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如果未到报 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功夫成熟,则 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 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 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但当尽敬尽 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 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 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 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 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 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显。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 作唯愿速往之心,即不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 以期报尽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 〖三 • 复念佛书〗

 

(10)谎称往生


往生一事,今人每每粉饰,欲悦人耳目,此 为大过,于亲于己,均无益而有损。何以故?以欺 人自欺,以凡妄称为圣故。未往生,眷属至诚为念 佛,亦可往生,若粉饰则非真实心,乃虚假心,故 难得实益也。 〖三 • 复常逢春书三〗

 

10.忌杂不专


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 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 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 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 不易之铁案也。 〖正 • 复某昆季书〗

 

(1)多杂心散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 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 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 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馀。若久修 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 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 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 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 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 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 善形容者。 〖正 • 复高邵麟书二〗

 

(2)二念夹杂


念佛之外,第二念“夹杂”难以枚举,举其 “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 为第二念、为夹杂也。 〖正 • 复濮大凡书〗

 

(3)非专不圆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至极,成佛尚且 有馀,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 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 德,不得其馀功德乎? 〖正 • 复周智茂书〗


修行,固以专一为贵也。 〖三 • 复卓智立书〗

 

(4)好奇厌常


修净业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 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 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 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 预断矣。 〖三 • 复江易园书〗

 

(5)二祖示专


善导,弥陀化身也。其所示专修,恐行人心志 不定,为余法门之师所夺,历叙初、二、三、四果 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觉菩萨,末至十方诸 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舍净土,为说殊胜妙 法,亦不肯受,以最初发愿专修净土,不敢违其所 愿。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见这山看那山高,渺无定 见,故作此说,以死尽展转企慕之狂妄偷心。 〖正 • 复永嘉某书五〗

 

(6)勿弃职业


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 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应 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 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 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 知也。 〖正 • 复邓伯诚书二〗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净宗专修指南 下编 下一篇没有了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