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文库热门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TOP

六祖坛经.白话注解 (十一)
2011-06-09 17:10:2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 】 浏览:8396次 评论:0

护法品第九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1,宫中供养,万几之暇,每究一乘2。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3。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4,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5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6,岂况坐耶?』


1. 安秀二师—慧安、神秀二位大师。


2. 万几之暇,每究一乘—日理万机之馀暇,每想请教探究一乘佛法。


3.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大师却呈表上奏,以疾病推辞而不上京,愿意终老林间山麓(山脚)。


4. 欲得会道—想得体会禅宗的大道。


5. 未审—不清楚、不明白。


6. 究竟无证—外不着诸相,内不起妄心,即毕竟证,无证亦无「无证」。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1。」』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脩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2。』


1. 道无明暗…无相待故—道的本身没有明暗,明暗是意识心新旧交替(代谢)之义;虽然说明明无尽,但其实亦是有尽,因为是意识心相对待所立的假名。因此维摩诘经(净名经)说:「法的体性没有相对比,没有相对待的缘故」。


2. 烦恼即是…悉不如是—烦恼即是菩提,体性无二无别。若说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的见解,是羊车、鹿车等小乘的根机,有上等智慧的大根器者,都不是用这种方法修行


附注:以智慧照破烦恼,此是渐修的观念,要修很多法来破烦恼。顿悟的观念是本心不垢不净,不受烦恼影响。只要熄灭烦恼即是菩提,智慧与烦恼体性无二无别,所以修行的对象是针对「本心」,与渐修修行的对象是「破烦恼」不同。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1。』


简曰:『师曰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2。』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3,表奏师语。


1. 明与无明…名之曰道—明与无明,凡夫的见解以为是二件事;但有智慧者了然通达,两者的体性是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空性)。实性者:处在凡夫位时而空性不会减少,处在贤圣果位时其空性不会增加,住烦恼之中而心不乱,居禅定之时而心不寂灭(木头空:丧失觉性)。心保持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体性、表相如如不动,常住不变迁,这就是所谓的「道」。(附注:主要是讲「道」不可言说。此处所讲的道,相当于寂灭、涅槃、空性。而四圣谛苦、集、灭、道的道是指修行的方法。)


2. 外道所说…妙用恒沙—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有意识心在运作的生、灭,不是佛教真正的不生不灭(附注:以宝珠(空性)为例,佛教是讲宝珠本身的不生不灭,而外道是用布把宝珠包覆称为灭,把布掀开称为生,只是在宝珠表面下功夫)。他们是以灭来压制生,以生来显示灭,说灭犹如不灭,说生犹如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体性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你如果想要知道要诀(心要),只要对一切善恶都不要去思惟考量,当下自然进入真正清净的本心体性,清明莹澈、恒常寂静(即照而寂、寂而照),妙用无穷(如恒沙)。


3. 礼辞归阙—依礼辞别,回到皇宫。


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馀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纳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脩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1。』


1. 有诏奖谕…国恩寺焉—朝廷有诏书褒奖晓谕六祖惠能大师曰:『大师以年老多病推辞,为朕修习道法(教义),是国家之福田(供养出家人能得福报)。大师就如维摩诘居士(净名),托词疾病隐居毗离耶城,阐扬大乘佛法度生,传授诸佛心要,讲解不二法门。薛简传来大师指导教授的如来知见,朕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由于过去世广种善根,今世才能值遇大师出世,以致顿悟上乘佛法。为表达感谢大师的恩德,礼敬不已(顶戴无已),并奉赠磨纳袈裟(外出僧衣、法衣),及水晶钵,并敕命韶州刺史修建装饰佛寺庙宇,赐封大师旧居名为国恩寺焉。』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坛经讲座 下一篇六祖坛经.流通本.白话解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