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朔州市崇福寺 10-08
·​​朔州市应县普觉寺 10-08
·​​朔州市应县观音寺 10-08
·朔州市应县木瓜寺 10-08
·朔州市应县大安寺 10-08
·​朔州市应县殊海寺 10-07
·朔州市应县永寺鎮 10-07
·朔州市应县观音庵,观音阁 10-07
·朔州市应县文殊寺 10-07
·​朔州市应县木塔(佛宫寺 10-07

文库热门

·朔州市崇福寺 10-08
·​​朔州市应县普觉寺 10-08
·​​朔州市应县观音寺 10-08
·朔州市应县木瓜寺 10-08
·朔州市应县大安寺 10-08
·​朔州市应县殊海寺 10-07
·朔州市应县永寺鎮 10-07
·朔州市应县观音庵,观音阁 10-07
·朔州市应县文殊寺 10-07
·​朔州市应县木塔(佛宫寺 10-07

TOP

临济宗杨岐派的祖庭:杨岐普通寺
2013-02-16 11:43:4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554次 评论:0
中国佛教禅宗界有“临天下,曹一角”的说法。因为禅宗是中国佛教界的主流,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中国佛教界的局面。“临”是指临济宗,“曹”是指曹洞宗。“临天下”之说是指渊源于马祖道一的临济宗已经法行天下,成为禅宗主流之中的“洪博”之流。而渊于石头宗的曹洞宗也绵密流长。真可谓“曹洞禅源远流长,绵泽不尽;临济宗法流天下,气势万钧。”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今日遍临天下的临济宗,不是源自所有的临济宗,而是源自于今天江西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普通寺的临济宗。所以说:杨岐普通寺一点儿也不普通。

 

距离萍乡市北二十五公里的杨岐山有东、西两峰。关于杨岐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因“杨”有对举之意,“歧”’又有山峰平起之意,东、西两峰平举对峙,故名杨岐。另一种是说春秋时杨子路过这里,因路歧而不知所往,故名杨岐。

 

杨岐普通寺始建于唐代,当时名僧乘广禅师在东峰建寺,其高徒甄叔禅师在西峰建寺。寺的两侧有唐碑两块,皆为这两位高僧灵塔的塔铭,现嵌在普通寺寺门两侧。左为乘广禅师塔铭,铭文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手书,实为罕见,极为珍贵。右为甄叔禅师塔铭,不知何人所书。可惜两块唐碑字迹斑驳,难以辨认。寺后有一株唐代所栽柏树,传为乘广禅师手植柏,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与千年古寺相映衬。乘广禅师和甄叔禅师灵塔现安放在寺院右手边。由于历史上厄运多次临罩佛教界,所以也不知这灵塔是否是真迹。这就是普通寺的三宝——唐碑、唐柏、唐塔。

 

 

 普通寺三宝之一唐碑1                    普通寺三宝之一唐碑2       

 

普通寺三宝之一唐柏            普通寺三宝之一唐塔1               普通寺三宝之一唐塔2    

 

人们告诉我,杨岐山奇石众多,幻作各种姿态,惟妙惟肖;峭岩广立,有的危岩耸立,有的云影漾空,有的壁立千仞;溶洞奇妙,万态纷呈。最出奇的当数子午泉,每当子午时刻,泉水涌出量涨大,子午时刻过后,泉水涌出量变小。山上还有一眼盐泉,冒出的是咸水。但不知在环境严重破坏的今天,这些神奇的泉水是否还依然如故。

 

据说唐宋两代,杨岐山是“傍古千间屋,腾空百丈楼”的佛国圣界,现在则只有一栋不大的寺院,也不知建于何年何代。陈设十分破旧。而且是僧尼合居的寺庙。普通寺虽则旧小,但环境很不错,小庙掩映在绿树丛中,两道山泉分别围绕寺庙两边,淙淙有声。站在远处观望,普通寺就象个在河边浣纱的纯净小姑娘,十分恬静、幽雅。

 

  掩映在山林中的杨岐普通寺                       普通寺寺门         

 

 普通寺之祖堂                                普通寺殿门

 

  

                 普通寺侧面图                           普通寺大殿的佛像       

      

前面介绍过,义玄(?-867)是希运法师的高徒,曾被希运打了三棒才悟道。悟道后师从希运法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被称为临济宗的开山祖。而黄檗寺则被视为临济宗的祖庭。

 

义玄之后,临济宗经过兴化存奖(公元830—888年)大师、南院慧颙(公元?一952年)大师、风穴延沼(公元896—973年)大师、首山省念(公元926年一992年)大师、汾阳善昭(公元947——1024年)大师的先后接承,于宋朝初传给了石霜楚圆(公元986—1039年)大师。楚圆大师门下有两位高徒,这就是杨岐派的方会禅师和黄龙派的慧南禅师。禅宗于晚唐五代时期分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等五宗。宋朝初期,五宗中的临济宗下又分为杨岐派和黄龙派两派。禅宗史上合称为“五宗七派”。


    黄龙和杨岐两派,都继承了临济宗的激烈宗风,都在江西住持弘法,都盛行于南方。他们提扬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成一派,名燥一时。时人以虎喻方会,以龙喻慧南。但两派的发展却不平衡,黄龙一派经过一百多年后法脉断绝,而杨岐一派在南宋时被视为临济宗的正统,声势和影响很大,寿命也最长。

 

方会门下的这一派确实了得,领袖级的人物绵绵不绝,所以造成临济宗一宗独大的局面。据书载,杨岐方会一派是这样传承的:方会门下十三人,白云守端和保宁仁勇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法演门下有佛眼清远、太平慧懃、圜悟克勤、天目齐、五祖表自、云顶才良等(其中,清远、慧懃、克勤三人被称为演门三佛。)。保宁仁勇下有寿圣楚文、上方日益。

 

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清远一门则三传至蒙菴元聪,元聪一门法嗣七十五人,以大慧宗杲(gao,上声)和虎丘绍隆最为著名。大慧宗杲盛倡看话禅,而与他并立于世的曹洞宗则提倡默照禅。默照禅实质就是提倡坐禅诵经。宗杲坚决反对曹洞宗以坐禅诵经为主要内容的默照禅,并猛烈抨击这种做法,认为是对禅宗的倒退,背离了慧能法师“顿悟”的宗旨。经过宗杲的努力,整个南宋社会逐渐认同了宗杲的观点,遂使临济宗坚持的顿悟成为佛教界主流。宗杲法嗣九十余人,以拙菴德光的门庭最荣盛,其下出了妙峰之善和北磵居简二人,时称“二杰”。居简弟子梅屋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另一弟子东阳德晖则奉元顺帝之旨编撰《敕修百丈清规》。由于杨岐方会一派人才辈出,脉络延续旺盛,所以宋代以后几乎囊括禅宗所有道场,故而有“临天下”之说。其宗风以拈提先人古则,拂拳棒喝,勘辨公案为悟入之机要。与临济宗雄视天下的局面相反的是,到宋朝时,五宗的沩仰、云门和法眼三宗基本绝嗣,曹洞也只云居山真如寺一庙尚存。因此,要了解临济宗不可不了解方会禅师。

 

方会(996~1049)禅师俗姓冷,法号方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从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修道,成为法嗣。

 

传说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而且非常有佛缘。据说他出家前曾因课税不称职而获罪,于是他便偷偷逃到瑞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寺院。在那里,寺院里的一切,他都恍若旧游,令他眷恋不已,不忍离去,于是便落发出家。方会禅师宿根深厚,每阅经典,即能心领神会。

 

关于方会禅师悟道的故事很有意思,在楚圆大师的开导下,方会是三悟禅道而后径自离去的。相关文章是这样说的:

 

方会初投楚圆大师座下,并随楚圆大师移锡多处,直至石霜。方会禅师在楚圆大师座下,虽用功精勤,参学日久,然而却未曾有省发。方会禅师每次入室咨参,楚圆大师总是说:“库司事繁,且去。”

 

  一日,方会禅师又入室参问。楚圆大师告诉他说:“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方会不解楚圆大师为何不愿教他,难免有怨气。这股怨气终于找到机会爆发了。

 

  楚圆大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完饭之后,必于山上径行。一天饭后,楚圆大师又上山,正好赶上天下大雨。方会禅师暗中跟着,在一处山间小径上,方会禅师看到楚圆大师,便上前扭住大师道:“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

 

  楚圆大师道:“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楚圆大师话音刚落,方会禅师豁然大悟,当即便跪在泥泞的山路上礼拜。(一悟)

 

  方会禅师又问:“狭路相逢时如何?”

 

  楚圆大师道:“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方会禅师于是独自回到寺院。

 

  第二天,方会禅师便穿戴整洁,入方丈寮,礼谢楚圆大师。

 

  楚圆大师担心他于所悟之境,生执着心,便呵斥道:“未在。”

 

  在楚圆大师的道场附近,住着一位老婆婆,人莫测其深浅,皆呼她为“慈明婆”。楚圆大师每次饭后径行,必至老婆婆的住所。

 

  一日,当参(即方丈禅师集众咨参)。大众吃完粥,等待打鼓,入法堂集合。大家左等也不见鼓响,右等也不见鼓响,都很纳闷。

 

  方会禅师于是问行者:“今日当参,何不击鼓?”

 

  行者道:“和尚出未归。”

 

  于是方会禅师便径直来到老婆婆的住处,恰好看见楚圆大师正在帮老婆婆烧火煮粥。

 

  方会禅师道:“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侍,何以不归?”

 

  楚圆大师道:“你下得一转语(注:转语即现今所说的行为语言肢体语言。)即归,下不得各自东西。”

 

  方会禅师于是戴上斗笠走了几步。(二悟)

 

  楚圆大师一见大喜,于是便随方会禅师回寺院参众。

 

  从此以后,楚圆大师每次行山,方会禅师只要看见,即使是黄昏,必击鼓集众。这样楚圆大师就不得不立即回寺。楚圆大师怒责方会禅师道:“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

 

  方会禅师道:“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 (汾阳,楚圆大师的师父也。)

 

  楚圆大师一听,便作罢。

 

  一日,楚圆大师上堂,方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大师又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方会禅师道:“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慈明大师便大喝一声。

 

  方会禅师道:“好喝。”

 

  慈明大师一听,便又大喝一声,方会禅师亦跟着大喝。

 

  慈明大师于是又连喝两喝。

 

  这时,方会禅师便礼拜。(三悟)

 

慈明禅师见方会禅师疑滞已尽,便首肯道:“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

 

方会禅师于是拂袖便行。

 

以上就是方会禅师悟道的经过。他有三悟,我却三愕。一点儿也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怎么悟的,又悟出了什么,怎么就得到楚圆大师印可的呢?可见我愚钝之极。但,方会是得道了。

 

方会禅师悟道后,即归瑞州九峰,后应道俗之请,于杨岐山开法接众,后又移居云盖山。可能是方会禅师入灭于云盖山,所以杨岐普通寺没有方会禅师的灵塔。方会禅师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圆寂,春秋五十八岁。

 

我虽然茫然于方会禅师悟道的奥妙,却喜欢方会禅师的这几首偈语:

 

“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立处即真,这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

 

如今在杨岐普通寺修行的僧尼们,由于香火不旺,所以日子过得很清苦,全无如今有些贵族和尚那副红润肥胖和自得自信的模样,他们自己还要种些菜蔬以自给。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不忘善事。一则贴在门上的告示说明了他们善良的心地。那告示是告诉上山砍挖竹笋的人们,要他们手下留情,不要过多砍挖竹笋,因为竹笋是文殊菩萨写字的笔。

 

善哉,斯人! 

  普通寺一隅                         普通寺的比丘尼       

      

                          僧尼的菜园                         普通寺保护竹笋的告示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杨歧方会禅师语录 下一篇临济宗黄龙派的祖庭:修水黄龙寺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