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华严经疏科(第1卷-第20卷) 【十九卷】(五)
2017-09-10 19:53:3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4363次 评论:0

华严经疏科卷第五


清凉山沙门澄观述


晋水沙门净源重刊石五


●毘卢遮那品第六(四)
○ 初来意
○ 二释名
○ 三宗趣
○ 四释文(三)
  初揔明本事之时
  二别显本事之处(三)
  初揔明劫海
  二别明一刹
  三的指一方(二)
  初揔示(三的)
  二别明(三)
  初揔明感应之处(三)
  初正明香海
  二海出华山
  三山顶之林
  二别彰态感居人(三)
  初标二城
  二释主城(二)
  初显处严
  二彰人胜
  三释伴城(二)
  初显城名居类
  二辨围绕庄严
  三别彰道塲严事(二)
  初辨道塲严
  二莲华香海
  三别显时中本事(二)
  初揔举多佛
  二别彰本事(二)
  初揔示(二一)
  二别明(四)
  初逢须弥胜云佛(六)
  初揔标佛号
  二先瑞熟机(二)
  初初现瑞熟机(三)
  初标现时
  二显瑞相
  三结瑞意
  二覩瑞机熟
  三正显佛兴(二)
  初一处道成(二)
  初揔明出现
  二别显胜德
  二结通广徧
  四毫光警召(五)
  初放光处
  二主光名
  三眷属数
  四照分齐
  五光胜益(二)
  初别释(无明)
  二结释(此约)
  五当机云集(二)
  初通显诸王云集致敬
  二别显诸王云集仪式(二)
  初广明喜见(六)
●初标名辨统
●二揔辨眷属(二)
○ 初夺破(有緫)
○ 二纵成(若约)
●三威光得益(二)
○ 初举因揔标
○ 二列益名体
●四偈赞如来(二)
○ 初说偈之由
○ 二正陈偈赞(三)
  初示佛出现
  二令观佛德
  三引例劝归
●五父王宣告(二)
○ 初宣告所因
○ 二正以偈告(三)
  初集众劝观
  二敕令办供
  三斋供供佛
●六俱行诣佛
  二略列诸王
  六广显法门(五)
  初佛转法轮
  二威光获益(二)
  初揔
  二别
  三以偈赞述(二)
  初因
  二偈(三)
●初标益体用
●二显益所见(二)
○ 初见因
○ 二见果
●三发愿思齐
  四传化众生(三)
  初明自悟
  二明悟他
  三利他益
  五如来赞励(四)
  初发心得法大果当成
  二对劣显胜进者闻德
  三外加内智决证无疑
  四举一例余行者即得
  二逢善眼庄严佛
  三最胜功德海佛
  四遇莲华眼幢佛
●二逢善眼庄严佛(二)
○ 初结前生後
○ 二正显佛兴(五)
  初灭後佛兴
  二覩相获益(二)
  初覩相
  二获益(二)
  初列(二)
  初别释念佛门(二)
  初通释(念佛)
  二牒释(二)
  初牒经略释(无边)
  二别示其相(三)
  初[宋-木+之]见多佛(然畧)
  二佛有多德(二一)
  三无边胜德(三)
●初揔明(三无)
●二徵释(何者)
●三结叹(障无)
  二通释余九门(揔持)
  二结
  三赞德劝诣(二)
  初说偈(三)
  初叹希庆遇
  二叹佛胜德(三)
  初身业
  二语业
  三意业
  三劝众同归
  二偈益
  四眷属同归
  五闻经悟入(三)
  初佛典说经
  二当机获益(二)
  初配十地十度(亦有)
  二约随事立名(二此)
  三如来赞述(二)
  初已具胜德当成极果
  二行齐佛因当如佛证
●三最胜功德海佛(六)
○ 初如来出时
○ 二正明现世
○ 三威光往供
○ 四佛为说经
○ 五威光得益
○ 六如来记别(四)
  初具菩提心
  二上入佛境
  三示其果相
  四现能利他
●二遇莲华眼幢佛(四)
○ 初佛出人中
○ 二天王就供(二)
  初菩萨行进报处天宫
  二知佛可归持华往供
○ 三如来说经
○ 四得益还归
●如来名号品第七辨身名差别(五)
○ 初来意(三)
  初分来(将释)
  二会来(二会)
  三品来(三品)
○ 二释名(三)
  初释分名(二释)
  二释会名(二会)
  三释品名(三品)
○ 三宗趣(三)
  初分宗(三宗)
  二会宗(二)
  初约科经以明宗趣(二)
  初远望(二会)
  二近望(近望)
  二约别科以明宗趣(三)
  初随品长分科(若饮)
  二前後鈎鎻科(故此)
  三复依四分科(亦是)
  三品宗(三品)
○ 四问荅(三)
  初第一重(二)
  初问(四问)
  二荅(荅通)
  二第二重(二)
  初问(同前)
  二荅(荅凡)
  三第三重(二)
  初问(所何)
  二荅(五)
  初正荅所以(以定)
  二蹑迹生难(若隋)
  三以义释通(然观)
  四出其所以(第九)
  五结其深玄(是知)
○ 五释文(二)
  初述意揔科(五释)
  二随科别辨(三)
  初序分(三)
  初标主时处
  二别显三事(三)
  初别显说时
  二别显说处
  三别显主德(二)
  初德(亦即)
  二别(烦恼)
  三辅翌圆满(二)
  初标数拣[宋-木+之]
  二叹其胜德
  二请分(二)
  初举人标念
  二正显问端(二)
  初对前辨异(二正)
  二科判经文(三)
  初揔科有三(若唯)
  二辨三次第(是则)
  三分二释文(二)
  初叙义(今取)
  二科经(二)
  初直尔疑问(二)
●初揔显请意
●二别列所疑
  二引例请问(三)
●初标彼说意明其有悲(二)
○ 初行愿俱起释(初句)
○ 二悲智双流释(三)
  初菩萨悲智(又成)
  二双流所为(具此)
  三佛种不断(四)
  初正释不断(佛种)
  二覆成上义(云何)
  三显三德益(智成)
  四结属有本(所陈)
○ 三二利齐运释(二)
  初揔(又释)
  二别(二)
  初双明二利(云何)
  二别明利他(四)
  初正离二障(云何)
  二出离障因(以何)
  三出二障相(此烦)
  四从後倒收结归(二障)
●二举彼所说显其有智(二)
○ 初问因(二)
  初通释九句(五)
  初正立脱忍(文有)
  二出其所以(又以)
  三引教证成(故仁)
  四以理证成(有四)
  五结成配属(由斯)
  二别释顶问(二)
  初叙昔说(三)
  初依梵网(三)
  初正叙昔义(十顶)
  二以理纵成(理亦)
  三以文夺破(但彼)
  二依僧只(二)
  初叙昔(有云)
  二难破(彼问)
  三依寿量(二)
  初立(四)
  初正立(有云)
  二引证(又佛)
  三遮难(但举)
  四释成(此为)
  二破(二)
  初纵立(然後)
  二夺破(但标)
  二申今义(二)
  初以十忍荅(七)
  初将十忍荅(今谓)
  二会释二名(言十)
  三引文为证(故十)
  四引例成立(亦犹)
  五反以释成(不尔)
  六释无十难(设欲)
  七会通上难(十信)
  二通以四品荅(若将)
○ 二问果(二)
  初内德成满
  二体相显着
●三末後一句结以正请
  三说分○
●三说分(二)
○ 初通辨六会(第三)
○ 二别明此品(二)
  初叙义(此品)
  二释经(二)
  初如来现相荅(二)
  初佛现神通(二)
  初释随类义(二)
  初正明三义(知心)
  二出现形相(二)
  初疑十信(谓若)
  二疑十住(若疑)
  二结示通局(故知)
  二众海云集(二)
  初对问辨荅(二)
  初正释(第二)
  二通难(文虽)
  二科判释文(三)
  初揔科文义(十方)
  二别解远近(三)
  初正释(去此)
  二通难(为有)
  三约观心解(又随)
  三依科正释(三)
  初正释十方(十叚)
  二六相圆融(又十)
  三结释劝修(以前)
  二文殊言说荅(四)
  初叹众希奇(五)
  初释文殊说意(三)
  初牒问(前众)
  二正释(以文)
  三揔结(影响)
  二释不清吉所以(何)
  三释不入定所以(何不)
  四释无加所以(何故)
  五释叹众所以(叹众)
  二牒问揔叹
  三徵叹揔释
  四广显难思(二)
  初揔显多端
  二随门别显(二)
  初通辩三品荅前所由(二随)
  二别明此品立名所以(二)
  初正辨立名(二)
  初正明立理(二)
●初双标(今初)
●二辨名(若就)
  二以义统收(虽复)
  二依文正释(四)
  初娑婆之内自有百亿(三)
●初明此四洲
●二四洲邻界(二)
○ 初正办十方(十叚)
○ 二问荅料拣(二)
  初问(同余)
  二荅(三)
  初正释(畧此)
  二类显(四此)
  三该通(若约)
●三揔结娑婆
  二娑婆邻近百亿之外(十叚)
  三类通一切谓尽十方
  四释其世界差别所由
●四圣谛品第八辩言教周徧(五)
○ 初来意(三)
  初对问辩来(释此)
  二约义辨次(既知)
  三义相不同(上名)
○ 二释名(二)
  初正释名(二)
  初得名(二)
  初解圣(二释)
  二解谛(三)
  初双标二义(谛有)
  二双释二义(言谛)
  三引证二义(故瑜)
  二释名(四谓)
  二出体相(二)
  初辨性相(四)
  初生灭四谛(三)
  初正明(性相)
  二结属(此约)
  三引证(智论)
  二无生四谛(三)
  初引经正明(涅盘)
  二以义释经(谓建)
  三引经证成(又涅)
  三无量四谛(三)
  初牒上立理(又二)
  二引文证成(故大)
  三会今经文(然此)
  四无作四谛(三)
  初揔明(又究)
  二别示四相(今了)
  三束归一谛(无苦)
  二属经结示(故斯)
○ 三宗趣(三宗)
○ 四解妨(二)
  初问(四即)
  二荅(二)
  初四谛包含荅(荅以)
  二将权显实荅(又为)
○ 五释文(二)
  初标告
  二正释(二)
  初分科(二正)
  二随释(四)
  初娑婆四谛(二)
  初别列谛名(四)
  初苦圣谛
  二集圣谛
  三灭圣谛
  四道圣谛
  二结数辨意
  二邻次十界(十)
  初密训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二最胜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三离垢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四丰溢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五摄取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六饶益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七鲜少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八欢喜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九关钥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十振音世界(二)
  初列(四)
  初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二结
  三类通一切(二)
  初举娑婆以类东方
  二举东方以类余九
  四主伴无穷(二)
  初举此例彼
  二以彼例此
●光明觉品第九光轮穷照(五)
○ 初来意(十)
  初为荅前所依果问(初此)
  二广名号揔标多端(二为)
  三即说十信之体性(三者)
  四显实徧故(四显)
  五明现验故(五现)
  六显揔徧故(六显)
  七显圆徧故(七显)
  八与下经为例故(八与)
  九示前神通相故(九亦)
  十为显理事无碍(十为)
○ 二释名(二)
  初得名(二)
  初开(二)
  初正有三重义含四对(二释)
  二别示四对之相(如来)
  二合(六)
  初合二境(二合)
  二合二光(身智)
  三合二觉(知悟)
  四合能所(又此)
  五揔融上三(此三)
  六结成品名(虽平)
  二释名(若德)
○ 三宗趣(三宗)
○ 四解妨(三)
  初揔具疑难(二)
  初问(四解)
  二荅(二)
  初指前决疑(荅是)
  二为其解释(但前)
  二唯难无疑(次有)
  三唯疑不难(又有)
○ 五释文(二)
  初如来放光
  二光至分齐(二)
  初通料拣(三)
  初光照节数(第二)
  二料拣非义(然非)
  三正显所以(三)
  初顿照(唯一)
  二通难(随机)
  三拣滥(在佛)
  二别释文(二)
  初分科(十叚)
  二随释(三)
  初荅菩提(五)
  初揔显菩提超情(二)
  初长行(二)
  初照本界染净(三)
●初标其分齐(二)
○ 初揔以论显(俱含)
○ 二例周余文(长阿)
●二别显所照(三)
○ 初现人中(三)
  初正明(新云)
  二引证(故唐)
  三会释(又依)
○ 二现八相
○ 三现诸天
●三类结明显
  二现自法普徧(二)
●初现自本会
●二现新集众(四)
○ 初揔显
○ 二列名
○ 三刹名
○ 四佛名
  二偈颂(二)
  初彰说人(三)
●初约文(一切)
●二约义(二一)
●三约表(三约)
  二正显偈(二)
●初叙义(二正)
●二释经(二)
○ 初反显
○ 二顺释(二)
  初示义(二余)
  二释文(四)
  初观佛
  二趣求
  三观生
  四知法
  二通显菩提因果(二)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覩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三)
  初明菩提因
  二菩提果用
  三令物思齐
  三显菩提八相(二)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覩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二)
  初标德充满
  二别广调生
  四显菩提体性(二)
  初长行
  二偈颂(三)
  初双具悲智
  二三德内圆(四)
●初叹永绝二我德
●二显解脱般若德
●三叹超绝三科德
●四叹超离根境德
  三即体悲用
  五显菩提之因(二)
  初长行
  二偈颂(五)
  初大悲下救业
  二修智上攀业
  三内照业
  四等观业
  五大用业
  二荅威德(二)
  初长行
  二偈颂(二)
  初法身(二)
  初拣迷
  二示悟
  二智身(二)
  初明知解脱智
  二大用自在智
  三荅法性(二)
  初分科(第七)
  二随释(四)
  初内外包摄德(二)
  初长行
  二偈颂(二)
●初佛法难思(三)
○ 初直就佛明
○ 二对机以辨
○ 三约法以明
●二示入方便
  二方便干能德(二)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覩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
  三大悲救摄德(二)
  初长行
  二偈颂(三)
●初揔标行海已圆
●二别显化类不同
●三揔结悲智周徧
  四因果圆徧德(三)
  初长行(二)
●初明世界数量
●二明彼诸界所有皆现
  二偈颂(二)
●初示佛因果(三)
○ 初因果圆满
○ 二大用外彰
○ 三对因辨果
●二劝物顺行(二)
○ 初示意(二劝)
○ 二释偈(四)
  初求法行
  二说法行
  三[听-王]法行
  四破相行(二)
  初正明
  二转释
●菩萨问明品第十(四)
○ 初来意(二)
  初标(释此)
  二释(二)
  初释通(二)
  初尽一分来意(通谓)
  二明三品来意(二)
  初依古德信住合明(生解)
  二辨疏意别明荅信(又五)
  二释别(後别)
○ 二释名(二)
  初得名(二)
  初揔释(二释)
  二别释(三)
  初约论通(二)
  初显理为明(二)
  初释问(然问)
  二释荅(荅亦)
  二破暗为明(明亦)
  二约宾主(又长)
  三约理法(又明)
  二释名(虽诸)
○ 三宗趣(二)
  初通(三宗)
  二别(二别)
○ 四释文(二)
  初揔释(四释)
  二释别(二)
  初问荅显理(三)
  初约十甚深(二)
  初列十名(前中)
  二明次第(此十)
  二示其别释(二)
  初配十信(二)
  初配释(又此)
  二通妨(以是)
  二配信德(又亦)
  三正释本文(十)
  初缘起甚深(二)
  初问(二)
  初彰问荅主
  二正显问端(五)
  初问所为(二)
●初佛异见(二正)
●二显深理(二)
○ 初正明(二显)
○ 二引证(起信)
  二述问意(三)
●初正释前难(二述)
●二释业不知心(二)
○ 初出其伏难(设彼)
○ 二举经通释(为遮)
●三结成本难(二)
○ 初出所以(既离)
○ 二方正结(心性)
  三拣所问(三)
●初正拣(三拣)
●二遮救(亦不)
●三结成(文殊)
  四会相违(二)
●初叙所违(四会)
●二为会通(二)
○ 初会法相宗(荅瑜)
○ 二申法性宗(三)
  初正释(楞伽)
  二引证(二)
  初引二经(故密)
  二引三论(二)
  初正引起信(又起)
  二双引二论(二)
  初标举经偈(又如)
  二引二论释(二)
  初法相宗(摄论)
  二法性宗(实性)
  三结成(二)
  初正结(以此)
  二引同(又唯)
  五释本文(三)
●初立宗按[宋-木+之]
●二设相违难(二)
○ 初揔显相违
○ 二别示相违
●三结成前难(二)
○ 初揔显大意(二)
  初依古德难(第三)
  二结成前难(三)
  初直问所以(二结)
  二怀疑重难(二怀)
  三结相违难(三作)
○ 二正释本文(二)
  初通观(五)
  初就先业因约能所依难(二)
  初约本识(就先)
  二第六识(二约)
  二约得果报时难能所受(约得)
  三约名言因就能所依难(约名)
  四约因缘就亲踈相假难(约因)
  五约境智相对相见虚无难(约境)
  二别观(四)
  初结善趣恶趣(二别)
  二结受生同异(二复)
  三结苦乐妍丑(三复)
  四结诸根满缺(四复)
  二荅(二)
  初赞问许说
  二十偈正荅(二)
  初示意(二正)
  二释经(二)
●初荅不相知(二)
○ 初说法(三)
  初揔显偈意(意云)
  二别示义理(三)
  初因明立量(即此)
  二缘起相由(若以)
  三结示深旨(是故)
  三委释经文(言诸)
○ 二喻况(二)
  初示意(二喻)
  二释经(一)
  初通释诸法(四)
  初依水有流注(四)
  初释喻(三)
  初就能依(六)
  初正明能依(喻中)
  二示不相知(然此)
  三结示正理(是则)
  四引论证成(肇公)
  五别释前後(然上)
  六拣[宋-木+之]不相知理(大乘)
  二依所依(二依)
  三唯所依(三唯)
  二释法(三)
  初揔(二法)
  二别(相中)
  三结(正由)
  三对问会通(上此)
  四旁显水义(何故)
  二依火有起灭(三)
  初别示相(三)
  初唯能依(二)
  初喻(喻中)
  三合(妄法)
  二依所依(二)
  初喻(二依)
  二合(妄法)
  三唯所依(三唯)
  二结上三义(是则)
  三对问会通(上三)
  三依风有动作(三)
  初标(喻妄)
  二释(三)
  初唯能依(一唯)
  二依所依(二依)
  三唯所依(王唯)
  三结(是故)
  四依地有任持(三)
  初标(喻妄)
  二释(三)
  初唯能依(二)
  初约自类(二)
  初喻(初地)
  二法(所现)
  二约异类(二)
  初喻(二约)
  二法(准此)
  二依所依(二依)
  三唯所依(三唯)
  三结(余义)
  二别对前文(四)
  初水(第二)
  二火(二火)
  三风(次以)
  四地(次以)
●二荅前设难
  二教化甚深
  三业果甚深
  四说法甚深
  五福田甚深
  六正教甚深
  七正行甚深
  八正助甚深
  九一道甚深
  十佛境甚深
  二现事结通(二)
  初现事
  二结通(二)
  初正结东方
  二类余九方
●二荅前设难(三)
○ 初正荅前难(二)
  初明大意(二)
  初揔彰偈文之意(二)
  初正明(第二)
  二融会(然此)
  二通明缘起之义(四)
  初揔明(二)
  初立义配经(是以)
  二会归中道(三)
  初拣非显是(是以)
  二立中道义(幻有)
  三结成中道(非空)
  二开义(二)
  初正明此义(又开)
  二结示问荅(文殊)
  三融会(二)
  初正明(然此)
  二结叹(离相)
  四别释性义(四)
  初顺释(四)
  初双标二门(复次)
  二释空有义(以有)
  三不变随缘(以有)
  四双融二门(此二)
  二反成(若唯)
  三结归中道(故二)
  四结劝修学(苟得)
  二正释文(三)
  初释第一偈(二)
  初标(初偈)
  二释(三)
  初荅直问(二)
  初揔明(一以)
  二别会性相二宗(二明)
  二荅怀疑问(次遣)
  三荅相违问(次荅)
  二释第二偈(三)
  初荅直问(次偈)
  二荅怀疑问(次遣)
  三荅相违问(荅第)
  三释第三偈(三)
  初荅直问(二)
  初揔明(复偈)
  二别会(二)
  初揔明二宗三性(三)
  初直属经文(此复)
  二正释偈意(由徧)
  三引文证成(故唯)
  二别会法性三观(二者)
  二荅怀疑问(又妄)
  三荅相违问(又前)
○ 二释成前义
○ 三拂迹入玄(二)
  初正释偈文(二)
  初顺释偈文(谓前)
  二徵释然以(二)
  初徵(何者)
  二释(三)
  初略标(如言)
  二别释(又欲)
  三结成(二)
  初正结(是以)
  二引证(是以)
  二摄叠收束(二)
  初正收(三)
  初收後三偈为三无性观(又後)
  二合前四喻(又此)
  三揔结十偈(又前)
  二结叹(文殊)
●二教化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告
  二正问(二)
  初立宗按[宋-木+之]
  二设相违难(二)
  初叙违(二故)
  二正释(二)
  初明十随辨所化差别
  二明三轮显能化不同
○ 二荅(二)
  初揔序(二)
  初标(第二)
  二释(二)
  初通明前三(一佛)
  二别明第四(三)
  初明所化(四融)
  二辨能化(以斯)
  三明一味(二)
  初正明(三)
  初融所化(今以)
  二融能化(以随)
  三明无碍(所化)
  二结释(不碍)
  二正荅(二)
  初举法劝[听-王]
  二别荅前问(二)
  初揔释(二九)
  二别辨(六)
  初随身时(三)
  初我空观(我空)
  二法空观(观身)
  三类通一切(三)
  初随法拣[宋-木+之](頟通)
  二约大小通妨(二)
  初正约大乘(复有)
  二引证重通(又别)
  三结成前义(前问)
  二随命时(二)
  初明前半(二)
  初明寿命(命谓)
  二通释文(从业)
  二释下半(喻以)
  三依行时(二)
  初释前偈(初偈)
  二释次偈(复偈)
  四依解时
  五言论时(二)
  初释前二句(三)
  初揔释(令寻)
  二引证(意即)
  三会论释经(名言)
  二明後二句(二)
  初顺释(既随)
  二反释(二)
  初入唯心观(若能)
  二成真如观(即复)
  六离二取(二)
  初释上半(能缘)
  二释下半(起法)
●○三业果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
  二正显问端(三)
  初举法桉[宋-木+之]
  二正设疑难
  三结前难辞
○ 二荅(二)
  初叙意(三荅)
  二释经(二)
  初法说
  二喻况(二)
  初揔明(二九)
  二别释(四)
  初喻业报无性(三)
  初喻业果皆真心现(二)
  初法相(若法)
  二法性(二)
  初释文(三)
●初辨镜体(今依)
●二显喻相(然有)
●三出业体(合云)
  二显义(二)
●初显中道(由无)
●二明染净(二)
○ 初略明(又如)
○ 二广释(二)
  初正显染净(此有)
  二兼明一异(更约)
  二喻能生因缘相虚
  三喻所生业果无实
  二喻无造受者
  三喻性一相殊
  四喻体无来处
●○四说法甚深(二)
○ 初示义(四说)
○ 二释经(二)
  初问(二)
  初标告
  二正问(三)
  初举法桉[宋-木+之]
  二正设疑难
  三结成前难
  二荅(二)
  初辨荅意(二荅)
  二正释文(二)
  初一叹问利益
  二有九偈喻明(二)
  初揔显(後九)
  二别显(然此)
●○五福田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告
  二正问(三)
  初举法桉[宋-木+之]
  二正显疑难
  三释成前难
○ 二荅(二)
  初明荅意(二荅)
  二正释文(二)
  初揔喻印成
  二别显所以
●六正教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
  二正显问端(四)
  初举法桉[宋-木+之]
  二正设疑难
  三释成前难
  四结成相违
○ 二荅(二)
  初辩荅意(二荅)
  二三释文(二)
  初开章许说
  二九颂别释(二)
  初释速解脱
  二释难出离(三)
  初释初颂
  二释次颂(四)
  初通明三慧(钻火)
  二约修消经(圣道)
  三正明结劝(禅宗)
  四示不息相(若直)
  三释後六
●七正行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
  二正显问端(三)
  初出圣教
  二申所疑(二)
  初揔彰大意(佛言)
  二别释经文(前四)
  三结成难
○ 二荅(二)
  初揔出大意
  二别释经文(二)
  初劝赞(二)
  初释上半(初句)
  二释下半(二)
  初立理(二)
  初正释(下半)
  二拣滥(三)
  初正拣(此明)
  二反立(若无)
  三结成(是以)
  二引证(二)
  初引一论二经证须多闻(婆沙)
  二引一经一论双证闻行(上单)
  二喻况
●八正助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告
  二正问(三)
  初举法桉[宋-木+之]
  二正设疑难
  三释成前难
○ 二荅(二)
  初揔彰荅意(二)
  初标荅意(二荅)
  二别委释(三)
  初释印初(谓智)
  二释印後(印後)
  三释中间(释其)
  二别释经文(二)
  初叹问许说
  二正荅所难(二)
  初开二章门(二)
  初标众行成果章
  二标随机别赞章
  二双释二章(二)
  初随机别赞章(二)
  初别释随治
  二结前生後
  二众行成果章(二)
  初叙意(二)
  初正释(二众)
  二引证(然摄)
  二释文(四)
  初释初偈(初偈)
  二释第二(次偈)
  三释第三(次偈)
  四释第四(後偈)
●九一道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告
  二正问(三)
  初举法桉[宋-木+之]
  二正设疑难(二)
  初释文(二)
  初揔标(谓四)
  二别释(界有)
  二拣滥(然若)
  三结成前难
○ 二荅(二)
  初彰荅意(二)
  初揔标(第二)
  二徵释(二)
  初徵(何者)
  二释(四)
  初通释四义(谓同)
  二结成同异(是则)
  三引证同异(瑜伽)
  四别彰果同(二)
  初正释(就果)
  二引证(三)
  初证自性身(自受)
  二自受用身(故成)
  三余二身十一(二)
  初标(余二)
  二释(三)
●初释共(所化)
●二不共(於不)
●三双结(诸有)
  二释经文(二)
  初印其立宗明真身无二
  二荅其疑难辨应有异同(二)
  初随机见异(二)
  初约佛
  二约机
  二展转释疑(四)
  初众生不见
  二遧人能覩
  三显佛威神
  四过在情物
●十佛境甚深(二)
○ 初问(二)
  初标能所问
  二正申请问(二)
  初结前生後
  二别显问端
○ 二荅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二卷】 下一篇佛教大藏经 目录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