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正史佛教资料类编 【十卷】(八)
2018-02-09 16:08:5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551次 评论:0

八经籍


法宝连璧


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博综儒书,善言玄理……所着《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并行於世焉。


(《梁书》卷四《简文帝纪》109)

 

佛性论、七经论


(苏)绰又着《佛性论》、《七经论》,并行於世。


(《周书》卷二十三《苏绰传》395)

 

华林园总集释典


元微元年,秘书丞王俭又造《目录》,……俭又别撰《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今古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於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文义浅近,未为典则。齐永明中,秘书丞王亮、监谢朏,又造《四部书目》,大凡一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梁初,秘书监任昉,躬加部集,又於文德殿内列藏众书,华林园中总集释典,大凡二万三千一百六卷,而释氏不豫焉。梁有秘书监任昉、殷钧《四部目录》,又《文德殿目录》。其术数之书,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暅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录》。普通中,有处士阮孝绪,沉静寡慾,笃好坟史,博采宋、齐已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录》: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记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纪诗赋;五曰《技术录》,纪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梁武敦悦诗书,下化其上,四境之内,家有文史。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之书及公私经籍,归於江陵,大凡七万余卷。周师入郢,咸自焚之。陈天嘉中,又更鸠集,考其篇目,遗阙尚多。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06)

 

道、佛经目录


炀帝即位……又於内道场集道、佛经,别撰目录。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08)

 

梁释法通《乾坤义》


《周易乾坤义》一卷齐步兵校尉刘瓛撰。梁又有齐临沂令李玉之、梁释法通等《乾坤义》各一卷,亡。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11)

 

陈沙门智匠撰《古今乐录》


《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


《乐元》一卷魏僧撰。


《当管七声》二卷魏僧撰。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26)

 

释慧始注《孝经》


释慧始注《孝经》一卷……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34)

 

释僧智《论语》略解


释僧智《论语》略解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36)

 

释静洪撰《韵英》


《韵英》三卷释静洪撰。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44)

 

释正度撰《杂体书》


《杂体书》九卷释正度撰。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45)

 

婆罗门书


自後汉佛法行於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六文之义殊别。今取以附体势之下。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947)

 

释撰《天正旧事》


《天正旧事》三卷释撰,亡名。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67)

 

僧家书仪


《僧家书仪》五卷释昙瑗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71)

 

虞孝敬《高僧传》


《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75)

 

释宝唱《名僧传》等十一种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


《高僧传》十四卷。释慧皎撰。


《江东名德传》三卷。释法进撰。


《法师传》十卷。王巾撰。


《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


《萨婆多部传》五卷。释僧佑撰。


《梁故草堂法师传》一卷


《尼传》二卷。释宝唱撰。


《法显传》二卷


《法显行传》一卷


《梁武皇帝大舍》三卷。严暠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78)

 

王琰《冥祥记》等四种


《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续齐谐记》一卷。吴均撰。


《幽明录》二十卷。刘义度撰。


《舍利感应记》三卷。王劭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0)

 

法显《佛国记》等十种


《佛国记》一卷。沙门释法显撰。


《游行外国传》一卷。沙门释智猛撰。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3)

 

《庐山南陵云精舍记》一卷


《洛阳伽蓝记》五卷。後魏杨衒之撰。


《四海百川水源记》一卷。释道安撰。


《京师寺塔记》十卷。录一卷。刘璆撰。


《京师寺塔记》二卷。释昙宗撰。


《外国传》五卷。释昙景撰。


《历国传》二卷。释法盛撰。


《慧生行传》一卷。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4)

 

释僧佑《世界记》


《世界记》五卷。释僧佑撰。


《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五卷。


(《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986)

 

释惠琳、释惠严注《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二卷。刘仲融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琳注;《老子道德经》二卷,释惠严注……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00)

 

释慧观撰《老子义疏》


《老子义疏》一卷。顾欢撰。梁有《老子义疏》一卷,释慧观撰,亡。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01)

 

《释氏谱》等六种


《释氏谱》十五卷


《内典博要》三十卷


《净住子》二十卷。齐竟陵王萧子良撰。

 

《因果记》十卷


《历代三宝记》三卷。费长房撰。

 

《真言要集》十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09)

 

萧子良《义记》等七种


《义记》二十卷。萧子良撰。


《感应传》八卷。宋尚书郎王延秀撰。


《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


《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


《皇帝菩萨清净大舍记》三卷。谢吴撰,亡。


《宝台四法藏目录》一百卷。大业中撰。


《玄门宝海》一百二十卷。大业中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10)

 

摩登伽经说星图


《摩登伽经说星图》一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20)


《婆罗门算法》等三种


《婆罗门算法》三卷


《婆罗门阴阳算历》一卷


《婆罗门算经》三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26)

 

释智海撰《阳遁甲》


《阳遁甲》九卷。释智海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32)

 

释道洪《寒食散对疗》等六种


《寒食散对疗》一卷。释道洪撰。


《解寒食散方》二卷。释智斌撰。梁《解散论》二卷。


《解寒食散论》二卷……《释慧义寒食解杂论》七卷,亡……《杂散方》八卷……《解释慧义解散方》一卷,亡。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1)

 

释僧举世药方


《范东阳方》一百五卷,录一卷,范汪撰。梁一百七十六卷。梁又有……《释僧深药方》三十卷……


《陶氏效验方》六卷。梁又有……《摩诃出胡国方》十卷,摩诃胡沙门撰……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2)

 

沙门行矩撰《诸药异名》


《诸药异名》八卷。沙门行矩撰。本十卷,今阙。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4)

 

释莫满撰《单复要验方》


《单复要验方》二卷。释莫满撰。


《释道洪方》一卷


《疗百病杂丸方》三卷。释昙鸾撰。


《论气治疗方》一卷。释昙鸾撰。


《释僧匡针灸经》一卷


《龙树菩萨药方》四卷。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6)

 

《婆罗门药方》等四种


《婆罗门药方》五卷


《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


《乾陀利治鬼方》十卷


《新录乾陀利治鬼方》四卷本五卷,阙。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1048)

 

释道骞传《楚辞》


後汉校书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於刘向,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今行於世。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56)

 

支遁集


晋沙门《支遁集》八卷梁十三卷。又有《刘彧集》十六卷,亡。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67)

 

《支昙集》等四种


晋沙门《支昙谛集》六卷


晋沙门《释惠远集》十二卷


晋姚苌沙门《释僧肇集》一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70)


宋沙门《释惠琳集》五卷。梁九卷,录一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72)

 

梁武帝净业赋


《梁武帝净业赋》三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76)


释亡名集、释标集等七种


後周沙门《释亡名集》十卷


陈沙门《释标集》二卷


陈沙门《释洪偃集》八卷


陈沙门《释瑗集》六卷


陈沙门《释灵裕集》四卷


陈沙门《策上人集》五卷


陈沙门《释暠集》六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0)

 

陆少玄撰《借像杂铭》、僧佑撰《箴器杂铭》


《古今箴铭集》十四卷。张湛撰。录一卷……又陆少玄撰《佛像杂铭》十三卷,释僧佑撰《箴器杂铭》五卷,亡。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5)

 

谢庄撰《释氏碑文》等


《杂碑集》二十二卷。梁有《碑集》十卷,谢庄撰;《释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撰;《杂碑》二十二卷,《碑文》十五卷,晋将作大匠陈勰撰……《诸寺碑文》四十六卷,释僧佑撰;《杂祭文》六卷;《众僧行状》四十卷,释僧佑撰。亡。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6)

 

释宝唱撰《法集》


《法集》百七卷。梁沙门释宝唱撰。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89)

 

道经说天地论坏等略与佛经同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91)

 

《隋书.经籍志》论佛籍始末


後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菉,如魏之旧,寻与佛法俱灭。开皇初又兴,高祖雅信佛法,於道士蔑如也……大乘经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五百五十八部,一千六百九十七卷,经。五十九部,三百七十九卷,疏。小乘经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杂经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杂经目残缺甚,见数如此。杂疑经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七十七部,四百九十卷,律。二部,二十三卷,讲疏。杂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大乘论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三十部,九十四卷,论。十五部,四十七卷,疏。小乘论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二十一部,四百九十一卷,论。十部,七十六卷,讲疏。杂论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三十二部,二百九十九卷,论。九部,一百三十八卷,讲疏。记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


右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佛经者,西域天竺之迦维卫国净饭王太子释迦牟尼所说。释迦当周庄王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华言译之为净觉。其所说云,人身虽有生死之异,至於精神,则恒不灭。此身之前,则经无量身矣。积而修习,精神清净,则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每劫必有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数不同。今此劫中,当有千佛。自初至於释迦,已七佛矣。其次当有弥勒出世,必经三会,演说法藏,开度众生。由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须阤洹,二曰斯阤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罗汉。至罗汉者,则出入生死,去来隐显,而不为累。阿罗汉已上,至菩萨者,深见佛性,以至成道。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醨之异。年岁远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後,众生愚钝,无复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後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淳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


初天竺中多诸外道,并事水火毒龙,而善诸变幻。释迦之苦行也,是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尽皆摧伏,并为弟子。弟子,男曰桑门,译言息心,而总曰僧,译言行乞。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相与和居,治心修净,行乞以自资,而防心摄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凭佛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皆去杀、盗、淫、妄言、饮酒,是为五诫。释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龙人鬼并来听法,弟子得道,以百千万亿数。然後於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盘。涅盘亦曰泥洹,译言灭度,亦言常乐我净。初释迦说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说。至是谢世,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缀以文字,集载为十二部。後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着论,赞明其义。然佛所说,我灭度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未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推寻典籍,自汉已上,中国未传。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堙灭。其後张骞使西域,盖闻有浮屠之教。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也。後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於朝,而传毅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并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愔之来也,以白马负经,因立白马寺於洛城雍门西以处之。其经缄於兰台石室,而又画像於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章帝时,楚王英以崇敬佛法闻,西域沙门,继佛经而至者甚众。永平中,法兰又译《十住经》。其余传译,多未能通。至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继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灵帝时,有月支沙门支谶、天竺沙门竺佛朔等,并翻佛经。而支谶所译《泥洹经》二卷,学者以为大得本旨。汉末,太守竺融,亦崇佛法。三国时,有西域沙门康僧会,继佛经至吴译之,吴主孙权,甚大敬信。魏黄初中,中国人始依佛戒,剃发为僧。先是西域沙门来此,译《小品经》。首尾乖舛,未能通解。甘露中,有朱仕行者,往西域,至於阗国,得经九十章,晋元康中,至邺译之,题曰《放光般若经》。太始中,有月支沙门竺法护,西游诸国,大得佛经,至洛翻译,部数甚多。佛教东流,自此而盛。


石勒时,常山沙门卫道安,性聪敏,诵经日至万余言。以胡僧所译《维摩》、《法华》,未尽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扬解释。时中国纷扰,四方隔绝,道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趋诸方。法性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慧远之襄阳。後至长安,苻坚甚敬之。道安素闻天竺沙门鸠摩罗什,思通法门,劝坚致之。什亦闻安令问,遥拜致敬。姚苌弘始二年,罗什至长安,时道安卒後已二十载矣,什深慨恨。什之来也,大译经论,道安所正,与什所译,义如一,初无乖舛。


初,晋元熙中,新丰沙门智猛,策杖西行,至华氏城,得《泥洹经》及《僧祗律》,东至高昌,译《泥洹》为二十卷。後有天竺沙门昙摩罗谶复继胡本,来至河西。沮渠蒙逊遣使至高昌取猛本,欲相参验,未还而蒙逊破灭。姚苌弘始十年,猛本始至长安,译为三十卷。昙摩罗谶又译《金光明》等经。时胡僧至长安者数十辈,惟鸠摩罗什才德最优。其所译则《维摩》、《法华》、《成实论》等诸经,及昙无忏所译《金光明》,昙摩罗忏所译《泥洹》等经,并为大乘之学。而什又译《十诵律》,天竺沙门佛陀耶舍译《长阿含经》及《四方律》,兜佉勒沙门昙摩难提译《增一阿含经》,昙摩耶舍译《阿毗昙论》,并为小乘之学。其余经论,不可胜记。自是佛法流通,极於四海矣。东晋隆安中,又有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及《中阿含经》。义熙中,沙门支法领,从于阗国得《华严经》三万六千偈,至金陵宣译。又有沙门法显,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书语,译而写之。还至金陵,与天竺禅师跋罗,参共辩定,谓《僧只律》,学者传之。


齐梁及陈,并有外国沙门。然所宣译,无大名部可为法门者。梁武大崇佛法,於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又後魏时,太武帝西征长安,以沙门多违佛律,群聚秽乱,乃诏有司,尽坑杀之,焚破佛像。长安僧徒,一时歼灭。自余征镇,豫闻诏书,亡匿得免者十一二。文成之世,又使修复。熙平中,遣沙门慧生使西域,采诸经律,得一百七十部。永平中,又有天竺沙门菩提留支,大译佛经,与罗什相埒。其《地持》、《十地论》,并为大乘学者所重。後齐迁邺,佛法不改。至周武帝时,蜀郡沙门卫元嵩上书,称僧徒猥滥,武帝出诏,一切废毁。


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竟相景慕,民间佛经,多於六经数十百倍。大业时,又令沙门智果,於东都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以佛所说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杂经。其余似後人假托为之者,别为一部,谓之疑经。又有菩萨及诸深解奥义、赞明佛理者,名之为论,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别。又所学者,录其当时行事,名之为记。凡十一种。今举其大数,列於此篇。


右道、佛经二千三百二十九部,七千四百一十四卷。


道、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远致也。俗士为之,不通其指,多离以迂怪,假托变幻乱於世,斯所以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诬也。故录其大纲,附於四部之末。


大凡经传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1094)

 

明克让着《续名僧记》


(明克让)着《孝经义疏》一部,《古今帝代记》一卷,《文类》四卷,《续名僧记》一卷,集二十卷。


(《隋书》卷五十八《明克让传》1416)

 

柳辩撰《法华玄宗》


以其好内典,令撰《法华玄宗》,为二十卷,奏之。太子览而大悦,赏赐优洽,侪辈莫与为比。


(《隋书》卷五十八《柳辩传》1423)

 

萧纲着《内典博要》


(梁帝萧纲)着《孝德传》、《忠臣传》各三十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百卷……


(《南史》卷八《梁本纪下八》246)

 

源贺作《只洹精舍图偈》


陇西王源贺采佛经幽旨作《只洹精舍图偈》六卷,(赵)柔为之注解,为当时俊僧所钦味。又凭立铭赞,颇行於世。


杜按:《北史.赵柔传》(1162)大同,故不录。


(《北史》卷三十四《赵柔传》1269)

 

魏收《释老志》一卷


十一月复奏十志:《天象》四卷,《地形》三卷,《律历》二卷,《礼乐》四卷,《食货》一卷,《刑罚》一卷,《灵征》二卷,《官氏》二卷,《释老》一卷,凡二十卷。


(《北史》卷五十六《魏收传》2030)

 

萧俛等译《大乘本生心地观音经》


六年春正月丙寅朔……敕谏议大夫孟简、给事中刘伯刍、工部侍郎归登、右补阙萧俛等於丰泉寺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音经》。


(《旧唐书》卷十四《宪宗纪上》434)

 

改《三教珠英》为《海内珠英》


冬十月辛卯朔,诏改天后所撰《三教珠英》为《海内珠英》。


(《旧唐书》卷十七下《文宗纪下》571)

 

《帝王政纂》内容下至僧道是非


太子詹事姚康献《帝王政纂》十卷;又撰《统史》三百卷,上自开辟,下尽隋朝,帝王美政、诏令、制置、铜盐钱谷损益、用兵利害,下至僧道是非,无不备载,编年为之。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630)

 

僧昙延进《大乘百法门明论》


七月,沙州节度使张义潮进甘峻山青骹鹰四联、延庆节马二匹、吐蕃女子二人。僧昙延进《大乘百法门明论》等。


(《旧唐书》卷十九上《懿宗纪》660)

 

开元内外经录


其外有释氏经律论疏,道家经戒符菉,凡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亦具翻译名氏,序述指归,又勒成目录十卷,名曰《开元内外经录》。若夫先王秘传,列代奥文,自古之粹籍灵符,绝域之神经怪牒,尽载於此二书矣。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1965)

 

释道录目


煚等《四部目》及《释道目》,并有小序及注撰人姓氏,卷轴繁多,今并略之,但纪篇部,以表我朝文物之大。共《释道录目》附本书,今亦不取,据开元经籍为之志。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1966)

 

虞孝敬撰《高僧传》等十八种


《高僧传》六卷。虞孝敬撰。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


《比丘尼传》四卷。释宝唱撰。


《高僧传》十四卷。释惠皎撰。


《续高僧传》二十卷。释道宣撰。


《续高僧传》三十卷。释道宣撰。


《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释义净撰。


《名僧录》十五卷。裴子野撰。


《萨婆多部传》四卷。释僧佑撰。


《草堂法师传》一卷。陶弘景撰。


又一卷萧理撰。


《稠禅师传》一卷


《幽明录》三十卷。刘义庆撰。


《感应传》八卷。王延秀撰。


《冥祥记》十卷。王琰撰。


《续冥祥记》十一卷。王曼颖撰。


《系应验记》一卷。陆果撰。


《神录》五卷。刘之遴撰。


《冥报记》二卷。唐临撰。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2003)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五卷。杨衒之撰。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2014)

 

中天竺国行记


《中天竺国行记》十卷。王玄策撰。


(《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上》2016)

 

鸠摩罗什注《老子》等五种


《老子》二卷。鸠摩罗什注。


《老子》二卷。释惠严注。


《老子》四卷。陶弘景注。


《老子》二卷。释义盈注。


《老子指归》十四卷。严遵志。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27)

 

萧子良撰《净住子》等二十二种


《净住子》二十卷。萧子良撰,王融颂。


《统略净住子》二卷。释道宣撰。


《法苑》十五卷。释僧佑撰。


《内典博要》三十卷。虞孝景撰。


《真言要集》十卷。释贤明撰。


《历代三宝记》三卷


《修多罗法门》二十卷。郭瑜撰。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释道宣撰。


《六趣论》六卷。杨上善撰。


《十门辩惑论》二卷。释复礼志。


《经论纂要》十卷。骆子义撰。


《通惑决疑录》二卷。释道宣撰。


《夷夏论》二卷。顾欢撰。


《笑道论》三卷。甄鸾撰。


《齐三教论》七卷。卫元嵩撰。


《辩证论》八卷。释法琳撰。


《破邪论》三卷。释法琳撰。


《三教诠衡》十卷。杨上善撰。


《甄正论》三卷。杜义撰。


《心镜论》十卷。李思慎撰。


《崇正论》六卷。释彦琮撰。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30)

 

金轮集


《金轮集》十卷。天后撰。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52)

 

《昙谛集》等七种


沙门《昙谛集》六卷


沙门《惠远集》十五卷


沙门《惠琳集》五卷


沙门《昙瑗集》六卷


沙门《亡名集》十卷


沙门《灵裕集》二卷


沙门《支遁集》十卷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76)

 

《弘明集》等三种


《弘明集》十四卷。释僧佑撰。


《广弘明集》三十卷。释道宣撰。


《陶神论》五卷。释灵佑撰。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79)

 

收公私经籍於江陵


梁元帝克平侯景,收公私经籍归於江陵,凡七万余卷。盖佛老之书,计於其间。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下》2082)

 

薜元超预修《三教珠英》


(薜元超)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旧唐书》卷七十三《薛元超传》2591)

 

张昌宗修《三教珠英》


以(张)昌宗丑声闻於外,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三教珠英》於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上之。加昌宗司仆卿,封邺国公,易之为麟台监,封恒国公,各实封三百户。


(《旧唐书》卷七十八《张行成传》2707)

 

唐临撰《冥报记》


显庆四年,(唐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於世。


(《旧唐书》卷八十五《唐临传》2813)

 

张说预修《三教珠英》


张说字道济……预修《三教珠英》。……长安初,修《三教珠英》毕,迁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擢拜凤阁舍人。


(《旧唐书》卷九十七《张说传》3049)

 

刘子玄预修《三教珠英》


(刘子玄)预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玄注、《老子》无河上公注,修《唐书实录》,皆行於代,有集三十卷。


(《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3173)

 

乔备预修《三教珠英》


(乔)备,预修《三教珠英》,长安中卒於襄阳令。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2)

 

吴少微撰《崇福寺钟铭》


(吴)少微撰《崇福寺钟铭》,词最高雅,作者推重。并州长史张仁亶待以殊礼,坐必同榻。(富)嘉谟後为寿安尉,预修《三教珠英》。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3)

 

员半千预修《三教珠英》


(员)半千以控鹤之职,古无其事,又授斯任者率多轻薄,非朝廷进德之选,上疏请罢之。由是忤旨,左迁水部郎中,预修《三教珠英》。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5)

 

沈佺期预修《三教珠英》


沈佺期,相州内黄人也。进士举。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17)

 

阎朝隐预修《三教珠英》


阎朝隐,赵州栾城人也……朝隐文章虽无《风》、《雅》之体,善构奇,甚为时人所赏。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


朝隐修《三教珠英》时,成均祭酒李峤与张昌宗为修书使,尽收天下文词之士为学士,预其列者,有王无竞、李适、尹元凯,并知名於时。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传中》5026)

 

宋云《魏国以西十一国事》等四种


宋云《魏国以西十一国事》一卷


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僧智猛《游行外国传》一卷


僧法盛《历国传》二卷


(《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二》1505)

 

僧惠琳注《老子》等三种


《老子》僧惠琳注二卷


《老子》惠严注二卷


《老子》鸠摩罗什注二卷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15)

 

《新唐书.艺文志》载释氏书目一百八十八种


凡释氏二十五家,四十部,三百九十五卷。失姓名一家,玄琬以下不着录七十四家,九百四十一卷。


萧子良《净注子》二十卷。王融颂。


僧僧佑《法苑集》十五卷


又《弘明集》十四卷


《释迦谱》十卷


《萨婆多师资传》四卷


虞孝敬《高僧传》六卷


又《内典博要》三十卷


僧贤明《真言要集》十卷


郭瑜《修多罗法门》二十卷


骆子义《经论纂要》十卷


顾欢《夷夏论》二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卫元嵩《齐三教论》七卷


杜乂《甄正论》三卷


李思慎《心镜论》十卷


裴子野《名僧录》十五卷


僧宝唱《名僧传》二十卷


又《比丘尼传》四卷


僧惠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陶弘景《草堂法师傅》一卷


萧回理《草堂法师传》一卷


《稠禅师传》一卷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五卷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卷。长房,成都人,隋翻经学士。


僧彦琮《崇正论》六卷


又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


《福田论》一卷


道宣《统略净住子》二卷


又《通惑决疑录》二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


《续高僧传》二十卷。起梁初,尽贞观十九年。


《後集续高僧传》十卷


《东夏三宝感通录》三卷


《大唐贞观内典录》十卷


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


法琳《辩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又《破邪论》二卷。琳,姓陈氏。太史令傅奕请废佛法,琳诤之,放死蜀中。


复礼《十门辨惑论》二卷。永隆二年,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


杨上善《六趣论》六卷


又《三教铨衡》十卷


僧玄琬《佛教後代国王赏罚三宝法》一卷


又《安养苍生论》一卷


《三德论》一卷。姓杨氏,新丰人。贞观十年上。


《入道方便门》二卷


《众经目录》五卷


《镜谕论》一卷


《无碍缘起》一卷


《十种读经仪》一卷


《无尽藏仪》一卷


《发戒缘起》二卷


《法界僧图》一卷


《十不论》一卷


《忏悔罪法》一卷


《礼佛仪式》二卷


李师政《内德论》一卷。上党人,贞观门下典仪。


僧法云《辨量三教论》三卷


又《十王正业论》十卷。绦州人。


道宣又撰《注戒本》二卷


《疏记》四卷


《注羯磨》二卷


《疏记》四卷


《行事删补律仪》三卷或六卷


《释门正行忏悔仪》三卷


《释门亡物轻重仪》二卷


《释门章服仪》二卷


《释门归敬仪》二卷


《释门护法仪》二卷


《释氏谱略》二卷


《圣迹见在图赞》二卷


《佛化东渐图赞》二卷


《释迦方志》二卷


僧彦琮《大唐京寺录传》十卷


又《沙门不敬录》六卷。龙朔人,并隋有二彦琮


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二十五卷


玄恽《敬福论》十卷


又《略论》二卷


《大小乘观门》十卷


《法苑珠林集》一百卷


《四分律僧尼讨要略》五卷


《金刚般若经集注》三卷


《百愿文》一卷。玄恽,本名道世。


玄范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又注《二帝三藏圣教序》一卷。太宗、高宗。


慧觉《华严十地维摩缵义章》十三卷。姓范氏,武德人。


行友《已知沙门传》一卷。序僧海顺事。


道岳《三藏本疏》二十二卷。姓孟氏,河阳人,贞观中。


道基《杂心玄章并钞》八卷


又《大乘章钞》八卷。姓吕氏,东平人,贞观时。


智正《华严疏》十卷。姓白氏,安喜人,贞观中。


慧净《杂心玄文》三十卷。姓房,隋国子博士徽远从子。


又《俱舍论文疏》三十卷


《大庄严论文疏》三十卷


《法华经缵述》十卷


那提《大乘集议论》四十卷


《释疑论》一卷


《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诸经讲序》一卷


玄会《义源文本》四卷


又《时文释钞》四卷


《涅盘义章句》四卷。字怀默,姓席氏,安定人,贞观中。


慧休《杂心玄章钞疏》卷亡。姓乐氏,瀛州人。


灵润《涅盘义疏》十三卷


又《玄章》三卷


《遍摄大乘论义钞》十三卷


《玄章》三卷。姓梁氏,虞乡人。


辩相《摄论疏》五卷。辩相,居净影寺。


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姓陈氏,缑氏人。


辩机《西域记》十二卷


清彻《金陵塔寺记》三十六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五卷。尽中宗时。


《大唐内典录》十卷。西明寺僧撰


毋煚《开元内外经录》十卷。道、释书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


智矩《宝林传》十卷


法常《摄论义疏》八卷


又《玄章》五卷。姓张氏,南阳人,贞观末。


慧能《金刚般若经口诀正义》一卷。姓卢氏,曲江人。


僧灌顶《私记天台智者词旨》一卷


又《义记》一卷。字法云,姓吴氏,章安人。


道绰《净土论》二卷。姓卫氏,并州文水人。


道绰《行图》一卷


智首《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姓皇甫氏。


法砺《四分疏》十卷


又《羯磨疏》三卷


《舍忏仪》一卷


《轻重仪》一卷。姓李氏,赵郡人。


慧满《四分律疏》二十卷。姓梁氏,京兆长安人。


慧旻《十诵私记》十三卷


又《僧尼行事》三卷


《尼众竭磨》二卷


《菩萨戒义疏》四卷。字玄素,河东人。


空藏《大乘要句》三卷。姓王氏,新丰人。


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玄宗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道氤《御注金刚般若经疏宣演》三卷


《高僧懒残传》一卷。天宝人。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僧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神楷《维摩经疏》六卷


灵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


《破胡集》一卷。会昌沙汰佛法诏敕。


法藏《起信论疏》二卷


《法琳别传》二卷


《大唐京师寺录》。卷亡。


玄觉《永嘉集》十卷。庆州刺史魏靖编次。


怀海《禅门规式》一卷


希运《传心法要》一卷。裴休集。


《玄嶷甄正论》三卷


光瑶注《僧肇论》二卷


李繁《玄圣蘧卢》一卷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七科义状》一卷。云南国使段立之问,僧悟达答。


《栖贤法隽》一卷。僧惠明与西川节度判官郑愚、汉州刺史赵璘论佛书。


《禅关八问》一卷。杨士达问,唐宗美对。


僧一行《释氏系录》一卷


宗密《禅源诸诠集》一百一卷


又《起信论》二卷


《起信论钞》三卷


《原人论》一卷


《圆觉经大小疏钞》各一卷


楚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


又《破邪论》一卷。大顺中人。


希还《参同契》一卷(一)


良价《大乘经要》一卷


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


光仁《四大颂》一卷


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


无殷《垂诫》十卷


神清《参元语录》十卷


智月《僧美》三卷


惠可《达摩血脉》一卷


靖迈《古今译经图纪》四卷


智升《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


又《续大唐内典录》一卷


《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


对《寒山子诗》七卷。天台隐士。台州刺史闾丘胤序,僧道翘集。寒山子隐唐兴县寒山岩,於国清寺与隐者拾得往还。


庞蕴《诗偈》三卷。字道玄,衡州衡阳人,贞元初人,三百余篇。


智闲《偈颂》一卷。二百余篇。


李吉甫《一行传》一卷


王彦威《内典目录》十二卷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24-1531)

 

刘义庆《幽明录》等六种


刘义庆《幽明录》三十卷


陆果《击应验记》一卷


王琰《冥祥记》一卷


王曼颖《续冥祥记》十一卷


刘泳《因果记》十卷


颜之推《冤魂志》三卷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40)

 

《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图》


韦鶠画《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图》。銮子。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三》1561)

 

僧《昙谛集》等八种


僧《昙谛集》六卷


《惠远集》十五卷


《支遁集》十卷


《惠琳集》五卷


《昙瑗集》六卷


《灵裕集》二卷


武后《垂拱集》一百卷


又《金轮集》十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四》1597)

 

僧《惠赜集》等五种


僧《惠赜集》八卷。姓李,江陵人。


僧《玄范集》二十卷


僧《法琳集》三十卷


僧《灵彻诗集》十卷。姓汤,字源澄,越州人。


《皎然诗集》十卷。字清昼,姓谢,湖州人,灵运十世孙,居杼山。颜真卿为刺史,集文士撰《韵海镜源》,预其论着。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頔为序。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四》1615)

 

张昌宗等撰《三教珠英》


(武)后知丑声甚,思有以掩覆之,乃诏昌宗即禁中论着,引李峤、张说、宋之问、富嘉谟、徐彦伯等二十有六人撰《三教珠英》。


(《新唐书》卷一百四《张行成传》4014)

 

徐坚等预修《三教珠英》


(徐坚)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与修《三教珠英》,时张昌宗、李峤总领,弥年不下笔,坚与说专意撰综,条汇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儒学传》5662)

 

吴少微预修《三教珠英》


(吴)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预修《三教珠英》。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志中》5752)

 

庐山记


僧法琳《庐山记》一卷


(《宋史》卷二百四《艺文志三》5154)


《宋史.艺文志》载释氏书目二百二十二种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沙门昙景译《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玄奘译《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般剌密帝弥伽释迦译《首楞严经》十卷


《佛说一乘究竟佛心戒经》一卷


《佛说三亭厨法经》二卷


《佛说法句经》一卷


《佛垂涅盘略说教戒经》一卷


四经失译。


马鸣大师《摩诃衍论》五卷


《起信论》二卷


僧肇《宝藏论》三卷


彦琮《福田论》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禅次第要论》一卷


法琳《辨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慧海大师《入道要门论》一卷


净本和尚《语论》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论》一卷


《劝修破迷论》一卷


《金沙论》一卷


《明道宗论》一卷


《偈宗秘论》一卷


四论不知撰人。


法藏《心经》一卷


惟悫《首楞严经疏》六卷


宗密《圆觉经疏》六卷


《圆觉道场修证仪》十八卷


《起信论钞》三卷


傅大士、宝志《金刚经赞》一卷


惠能《金刚经口诀义》一卷


《金刚经大义诀》二卷


大白和尚《金刚经诀》一卷


法深《起信论疏》二卷


忠师《百法明门论疏》二卷


萧子良《统略净住行法门》一卷


元康《中观论三十六门势疏》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宗密注。


傅大士《心王传语》一卷


《行道难歌》一卷


竺道生《十四科元赞义记》一卷


灌顶《国清道场百录》一卷


楞伽山主《小参录》一卷


道宣《通感决疑录》一卷


《大唐国师小录法要集》一卷


绍修《漳州罗汉和尚法要》三卷。持琛。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张云《元中语宝》三卷


大阆和尚《显宗集》一卷


《大云和尚要法》一卷。惠海。


元觉《一宿觉传》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宗集》一卷


《达摩血脉》一卷


木先《竹林集》一卷


宝觉禅师《见道颂》一卷。寓言居士注


道瑾《禅宗理性偈》一卷


《石头和尚参同契》一卷。宗美注。


《惠忠国师语》一卷。冉氏。


《东平大师默论》一卷


义荣《天台国师百会语要》一卷


齐宝《神要》三卷


怀和《百丈广语》一卷


统休《无性和尚说法记》一卷


惠明《栖贤法隽》一卷


《龙济和尚语要》一卷


《荷泽禅师微诀》一卷


杨士达《禅关八问》一卷。宗美。


句令《禅门法印传》五卷


《净惠禅师偈颂》一卷


义净《求法高僧传》二卷


飞锡《往生净土传》五卷


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坛经》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灵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一卷


卢求《金刚经报应记》三卷


贤首《华严经纂灵记》五卷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灵居和尚示化实录》一卷


觉旻《高僧纂要》五卷


智月《僧美》三卷


裴休《拾遗问》一卷


神澈《七科义状》一卷


梦微《内典编要》十卷


《紫陵语》一卷


《大藏经音》四卷


《真觉传》一卷


《浑混子》三卷。解《宝藏论》。


《遗圣集》一卷


《菩提心记》一卷


《积元集》一卷


《相传杂语要》一卷


《德山集》一卷。仰山、沩山语。


《会昌破胡集》一卷


《妙香丸子法》一卷


《润文官录》一卷唐人。


《迦叶祖裔记》一卷


《释门要录》五卷


《紫陵语》以下不知撰人。


十朋《请祷集》一卷


《瑞象历年记》一卷


《惟劲禅师赞颂》一卷


《释华严漩澓偈》一卷


马裔孙《看经赞》一卷


《法喜集》二卷


文益《法眼禅师集》一卷


《法眼禅师集真赞》一卷


高越《舍利塔记》一卷


可洪《藏经音义随函》三十卷


建隆《雍熙禅颂》三卷


魏德谟《无上秘密小录》五卷


程谠《释氏蒙求》五卷


延寿《感通赋》一卷


李遵《天圣广灯录》三十卷


吕夷简《景佑宝录》二十一卷


僧肇《宝藏论》一卷


又《般若无知论》一卷


《涅盘无名论》一卷


僧慧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佑《弘明集》十四卷


僧宝唱《比丘尼传》五卷


僧佑《释伽谱》五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僧慧可《达摩血脉论》一卷


费长房《开皇历代三宝记》十四卷


又《开皇三宝录总目》一卷


《国清道场百录》五卷。僧灌顶纂,僧智凯修。


僧法琳《破邪论》三卷


又《辨正论》八卷


僧彦琮《释法琳别传》三卷


僧慧能注《金刚经》一卷


又撰《金刚经口诀》一卷


僧慧昕注《坛经》二卷


僧辨机《唐西域志》十二卷


僧道宣《续高僧传》三卷


又《佛道论衡》三卷


《三宝感应录》三卷


《释迦氏谱》一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僧政觉《金沙论》一卷


僧神会《荷泽显宗记》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僧法顺集,僧宗密注。


僧宗密《禅源诸诠》二卷


又《原人论》一卷


《大乘起信论》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师集》一卷


僧道世《法苑珠林》一百卷


僧慧忠《十答问语录》一卷


《无住和尚说法》二卷。僧钝林集。


僧普愿《语要》一卷


《庞蕴语录》一卷。唐于頔编。


僧神清《北山参元语录》十卷


僧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僧义净《求法高僧传》三卷


僧元应《唐一切经音义》一十五卷


僧澄观《华严经疏》十卷


僧绍修《语要》一卷


裴休《传心法要》一卷


《唐六译金刚经赞》一卷。郑覃等撰。


僧慧祥《古清凉传》二卷


《释迦方志》一卷。唐终南大一山僧撰。


僧应之《四注金刚经》一卷


僧延寿《宗镜录》一百卷


僧赞宁《僧史略》三卷


僧道原《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晁迥《法藏碎金》十卷


《道院集要》三卷。不知作者。


僧延昭《众吼集》一卷


僧重显《瀑布集》一卷


又《语录》八卷


僧世冲《释氏咏史诗》三卷


僧居本《广法门名义》一卷


僧慧皎《僧史》二卷


僧契嵩《辅教编》三卷


僧省常《钱塘西湖净社录》三卷


僧道诚《释氏须知》三卷


僧道诚《释氏要览》三卷


王安石注《维摩诘经》三卷


朱士挺《伏虎行状》一卷


《僧自严行状》一卷。陈嘉谟撰。


李之纯《成都大悲寺集》二卷


又《成都大慈寺记》二卷


僧惟白《续灯录》三十卷


僧宗颐《劝孝文》二卷


又《禅苑清规》十卷


蹇序辰《诸经译梵》三卷


王敏中《劝善录》六卷


杨谔《水陆仪》二卷


僧智达《祖门悟宗集》二卷


楼颖《传翕小录要集》一卷


僧宗永《宗门统要》十卷


僧智圆《闲居编》五十一卷


僧怀深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


僧原白注《证道歌》一卷


僧《宗杲语录》五卷。黄文昌撰。


僧慧达《夹科肇论》二卷


僧应乾《楞严经标指要义》二卷


僧灵操《释氏蒙求》一卷


僧马鸣《释摩诃衍论》十卷


僧闍那多迦译《罗汉颂》一卷


僧菩提达磨《存想法》一卷


又菩提达磨《胎息诀》一卷


《颂证道歌》一卷。篇首题正觉禅师撰。


《净慧禅师语录》一卷


《莲社十八贤行状》一卷


《法显传》一卷


《诸经提要》二卷


《五公符》一卷


《宝林传录》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李通玄《华严合论》一卷


张戒注《楞伽集注》八卷


佛阤多罗译《圆觉经》二卷


般剌密谛译《楞严经》十卷


《法宝标目》十卷。王右编。


僧肇译《维摩经》十卷


晁迥《耄智余书》三卷


《八方珠玉集》四卷。大圆、涂毒二僧集诸家禅语。


王日休《金刚经解》四十二卷


《净土文》十一卷。王日休撰。


《语录》二卷。松源和尚讲解答问。


《普灯录》三十卷。僧正受集。


《诸天传》二卷。僧行霆述。


《奏对录》一卷。佛照禅师淳熙间奏对之语。


《崇正辨》三卷。胡寅撰。


右释氏类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


(《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5181-5188)

 

吴淑《异僧记》


吴淑《异僧记》一卷


(《宋史》卷二百六《艺文志》(五)5225)

 

僧惠净《续古今诗苑英华》


僧惠净《续古今诗苑英华》十卷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八)5397)

 

僧皎然《诗式》


僧皎然《诗式》五卷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八)5408)

 

僧辞远《诗式》


僧辞远《诗式》十卷


(《宋史》卷二百九《艺文志》(八)5409)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 第01册 目..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