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法海观澜 【五卷】(三)
2017-11-09 14:26:1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83次 评论:0

法海观澜卷三


禅观要典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    圆觉经(一卷)    维摩经(三卷)    华严合论(四十卷)    摩诃止观(二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    宗镜录(一百卷)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续传灯录(三十六卷)    传法正宗记(十卷)    宗门统要续集(二十卷)    禅宗正脉(二十卷)    颂古联珠(二十一卷)    六祖坛经(一卷)    古尊宿语(四十八卷)    万善同归(六卷)    唯心诀(一卷)    心赋注(四卷)    明觉语录(六卷)    佛果语录(十七卷)    智证传(十卷)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大慧语录(三十卷)    大慧书(二卷)    正法眼藏(三卷)    雪岩录    高峰语录    中峰语录(三十卷)    天如语录    真心直说(一卷)    修心诀(一卷)    决疑集(一卷)    楚石语录    紫柏集    方便语    寿昌语录

 

法海观澜卷第三


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


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


禅宗要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卷云。尔时世尊於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乃至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身徧十方而无来往。皆入诸相。了法空寂。三世诸佛所有神变。於光明中。靡不咸覩。一切佛土。不思议劫所有庄严。悉令显现。


述曰。此乃所谓大彻大悟。圆证心性之全体大用者也。此之谓涅盘妙心。此之谓正法眼藏。禅者苟知以此为则。决不至於得少为足。起增上慢。成大妄语矣。


○本事经云。出家有二种。正所应作事。谓静虑听说。速证於涅盘。静虑慧为因。慧必由静虑。有静虑有慧。速证於涅盘。百千哑羊僧。无慧修静虑。设经百千岁。无一得涅盘。勤修智慧人。乐听法说法。敛念须臾顷。能速证涅盘。


○大宝积经出现光明会云。愚人修习禅。乐於禅定乐。便起增上慢。谓得沙门果。愚人修习禅。无眼尽边智。设於百千劫。彼终无解脱。


菩萨藏会云。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教法律。但於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起增上慢。不能解脱生老病死。


文殊师利授记会云。菩萨乐住寂静入禅定者。获十功德利益。一者得念。二者得慧。三者修行。四者迅辩。五者得陀罗尼。六者善知法生。七者善知法灭。八者戒聚无犯。九者诸天供养。十者不贪他好。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云。禅以八法而得清净。一者常居兰若。宴寂思惟。二者不共众人。羣聚谈说。三者於外境界。无所贪着。四者若身若心。舍诸荣好。五者饮食少欲。六者无攀缘处。七者不乐修饰音声文字。八者转教他人。令得圣乐。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荅言。此禅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若彼禅师无少法取。非取不取。以是义故。得言禅师。 又云。若有禅师生贪欲心。生已能离。能令寂静。能令寂灭。如是得言空无所有。不着不取。


大集经海慧菩萨品云。菩萨若乐受寂静乐。不乐听法说法问疑。以寂静故。烦恼不起。以不起故。不知知想。不离离想。不证证想。不修修想。不得实义。是名魔业。


月藏经云。与禅相应者。是我真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地藏十轮经云。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诸三摩地。初夜後夜。当舍睡眠。精进修学。远离愦閙。少欲知足。无所顾恋。一切贪瞋忿覆恼害。憍慢贡高。悭悋嫉妒。离间麄恶虚诳杂秽。一切人间嬉戏放逸。皆悉远离。


○大般若经云。不应容纳失念散乱相应之心。经刹那顷。何况令其长时相续。


小品般若经云。譬如坐禅比丘从三昧起。以学禅故。不贪饮食。


○大智度论云。邪见人。虽口说一切空。然於爱处生爱。瞋处生瞋。慢处生慢。痴处生痴。自诳其身。佛弟子实知空。心不动一切结使。生处不复生。(亦见教观。) 或有菩萨。钝根宿罪所覆。深着世乐。驰逸难制。如是人。深加精进。尔乃得定。 行者能除身口破戒业。次除三恶觉观。後除三细觉观。所谓国土亲里不死。如是除已。即得禅定。 离欲者。离五欲。离恶不善法者。离五盖。将人入恶道。名为恶。障善法故。名不善。 此中言无佛。破着佛想。不言取无佛相。若有佛。尚不令取。何况取无佛邪见又佛常寂灭。无戏论相。若人分别戏论常寂灭事。亦堕邪见。


○成实论云。佛法可自证知。不可以己所证。传与他人。如财物等。 若无持戒。则无禅定。又戒为菩提树根。无根则无树。故须净戒。


舍利弗阿毘昙论云。若人聚集处。心求名利。便现生禅相。是名来禅。若人坐禅无仪。是名无益禅。


○出曜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南岳思大师安乐行义云。无相行者。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 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诸余禅定。三界次第。从欲界地。未到地。初禅地。乃至非非想地。有十一种差别不同。有法无法。二道为别。是阿毘昙杂心圣行。若安乐行中深妙禅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遍行。毕竟无心想故。名无想行。


圭峰密禅师云。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菩萨造论。始末唯弘佛经。马鸣龙树。皆是祖师。造论释经。数千万偈。未有讲者毁禅。禅者毁讲。今时弟子。彼此迷源修心者。以经论为别宗。讲说者。以禅门为别法。闻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不知心佛。正是经论之本意。 未究佛言。何同佛见。 提纲。意在张网。不可去网存纲。举领意在着衣。不可弃衣取领。


○大般涅盘经云。佛告四众。吾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


景德传灯录云。佛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於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梅谿集。王荆公谓佛慧泉禅师曰。世尊拈花出自何经。泉云。藏经所不载。公曰。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有云。梵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迦叶。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景德录云。告诸比丘。佛已茶毘。金刚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盘。得神通者。当赴结集。


第二祖阿难尊者。佛祖统纪云。游行至竹林中。闻比丘诵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涸。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见之。 阿难惨然曰。此非佛偈。当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比丘向其师说。师曰。阿难老朽。言不可信。阿难後时。闻比丘犹诵前偈。即自思惟。今此比丘。不受吾教。於世无益。宜入涅盘。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告闍夜多曰。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出家受具。(出景德录)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此云徧行。)自说宿命云。忆念七劫前。师於智者月净。记我非久当证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策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我问其过。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畵佛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出景德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此土初祖也。景德录第三卷云。有道育慧可二沙门。年虽後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所谓壁观。(即所谓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如是发行。所谓四行。如是顺物。防护讥嫌。如是方便。遣其不着。夫入道多途。要唯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此即与现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谓修道人。若受苦时。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故言报怨行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皆从缘生。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於道也。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有身皆苦。谁得而安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言无所求行也。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彼无此。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於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悋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又谓二祖曰。二百年後。衣鉢止而不传。法亦大盛。当是知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悟理者少。 又云。此有楞伽经四卷。盖如来极谈法要。亦可以与世开示悟入。 祖为期城太守杨衒之说偈曰。亦不覩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缠。超然名之曰祖。


傅大士心王铭云。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於此漂沈。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沈。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竝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此土二祖也。景德录云。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问曰。弟子身缠夙恙。请和尚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居士良久云。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士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师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师即为剃发。名为僧璨。其年三月十八日。於光福寺受具。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付以法。并信衣。


僧那禅师。姓马氏。少通坟典。年二十一。讲礼易於东海。听者如市。後投二祖出家。永捐世典。唯一衣一鉢。一坐一食。奉头陀行。谓门人慧满曰。祖师心印。非专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心。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金。若唯修苦行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险道。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推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故我初祖兼付楞伽经四卷。谓我师二祖曰。吾观震旦。唯有此经可以印心。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又二祖凡说法竟。乃曰。此经四世之後。变成名相。深可悲哉。(出景德录)


向居士。幽栖林野。木食涧饮。北齐天保初。闻二祖盛化。乃致书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盘。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诤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此申意。伏望荅之。二祖荅曰。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覔彼无余。(景德录)


慧满禅师尝示人曰。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殊乖大理。故常齎楞伽经四卷以为心要。如说而行。(景德录)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此土三祖。信心铭云。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冺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存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处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麄。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沈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疎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若眼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归。观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此。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此土四祖。姓司马。年始四十来礼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劳九载。後於吉州受戒。侍奉尤谨。乃付衣法。既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羣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师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引去。示牛头法融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


法达禅师问六祖曰。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祖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汝。乃至既领玄旨。亦不辍持诵。祖曰。汝今後。方可名为念经僧也。


六祖谓志彻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於佛经。 示智通四智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名言无实性。若於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示知常偈曰。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神秀禅师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洞山问无情说法。据何教典。国师云。灼然言不干典。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时说。後问沩山。沩令问云岩道人。岩云。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洞山因悟。


南阳忠国师云。禅宗学者。应遵佛语。一乘了义。契自心源。不了义者。互不相许。如狮子身虫。夫为人师。若涉名利。别开异端。则自他何益。 问。即心是佛。可更修万行否。师曰。诸圣皆具二严。岂拨无因果耶。 吾比游方。多见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削除圣意。惑乱後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


牛头第六世慧忠禅师安心偈曰。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塲。


宣州玄挺禅师。或问南宗自何而立。师曰。心宗非南北。


鸟窠道林禅师。白居易礼谒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麽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大寂道一禅师示众曰。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於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举一千从。理事无别。尽是妙用。要无别理。乃至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又云。性无有异。用则不同。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即迷自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於冥。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既不生。即是无生法忍。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禅。如今若见此理真正。不造诸业。随分过生。一衣一鉢。坐起相随。戒行增熏。积於净业。但能如是。何虑不通。


百丈怀海禅师曰。汝莫言有少分戒善。将为便了。有恒沙无漏戒定慧门。都未涉一毫在。努力猛作早修。莫待耳聋眼暗。头白面皱。老苦及身。眼中流泪。心中慞惶。未有去处到恁麽时。整理脚手不得也。 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觉性。


南泉愿禅师云。近日禅师太多。觅个痴钝人不可得。不道全无。於中还少。 赵州问如何是道。师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趋向也无。师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师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


白居易问惟宽禅师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师曰。无上菩提者。被於身为律。说於口为法。行於心为禅。应用有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湖淮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云何於中妄起分别。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师曰。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净与垢。一切勿念起。曰。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曰。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耶。师曰。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二病。是曰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即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云尔。


沩山佑禅师示众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秖是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之人。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趋向。


唐宣宗问弘辨禅师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咒求佛。如何。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於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叅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仰山寂禅师问沩山佑禅师云。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於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寻往江陵受戒。住夏探律藏。 仰山示众曰。汝等诸人。各自廻光返顾。莫记吾言。汝无始劫来。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难顿拔。所以假设方便。夺汝粗识。如将黄叶止啼。有甚麽是处。 又云。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莫愁其末。他时後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


寿山解禅师上堂曰。诸上座。幸有真实言语相劝。诸兄弟各各自体悉。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但一时卸却从前虚妄攀缘尘垢。心如虚空相似。他时後日。合识得些子好恶。


玄沙备禅师云。夫学般若菩萨是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得出脱。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麽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尅骨究实。不妨亦得觏去。莫只是记言记语。恰似念陀罗尼相似蹋步向前来。口里哆哆啝啝地。被人把住诘问着。没去处。便瞋道。和尚不为我答话。恁麽学。事大苦。知麽。 奈何汝无始积劫动诸妄情。结成烦恼。如重病人。心狂热闷。颠倒乱见。都无实事。如今所覩一切境界。皆亦如是。对汝诸根。尽成颠倒。古人以无穷妙药。医疗对治。直至十地。未得惺惺。将知大不容易。古人思惟。如丧考妣。如今兄弟见似等闲。何处别有人为汝了得。可惜时光虚度。何妨密密地自究。子细观寻。至无着力处。自息诸缘去。纵未发明。种子犹在。若总取我傍家打鼓弄粥饭气力。将此造次。排遣生死。赚汝一生。有何所益。 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着。头头系绊。纵悟得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才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散的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师阅楞严。发明心地。由是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必从之请益。至与雪峰徵诘。亦当仁不让。峰曰。备头陀。再来人也。


云门偃禅师云。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搕[打-丁+(天/韭)]。到处驰骋驴唇马嘴。我解问十转五转话。饶你从朝问到夜。论劫恁麽。还曾梦见也未。 又云。信心檀越把菜粒米。作麽生消得。直须自看。时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头将甚麽抵拟莫一似落汤螃蠏。手脚忙乱。无你掠虚说大话处。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师静上座。玄沙法嗣也。有人问曰。弟子每当夜坐。心念纷飞。未明摄伏之方。愿垂示诲。师曰。如或夜间安坐。心念纷飞。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盖无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盖无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虑安然。外不寻枝。内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还源之要道也。


达观筠禅师示众曰。从上诸圣。方便门不少。大抵只要诸仁者有个见处。然虽未见。且不参差一丝发许。诸仁者亦未尝违背一丝发许。且莫嫌他佛语。莫重祖师。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


志逢禅师云。教意祖意。同一方便。终无别理。彼若明得。此亦昭然。 又云。古德为法行脚。实不惮勤劳。如雪峰和尚三廻到投子。九度上洞山。盘桓往返。尚求个入路不得。看汝近世叅学人。才跨门来。便待老僧接引。指掌说禅。且汝欲造玄极之道。岂当等闲。


大珠禅师上堂曰。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苦死造作。要担枷落狱作麽。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叅禅学道。解会佛法。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 问。如何是佛。如何是法。如何是僧。如何是一体三宝。师垂示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唯是一心。实无二体。 问。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师答曰。夫律师者。启毘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洞持犯而达开遮。秉威仪而行轨范。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若非宿德白眉焉敢造次。夫法师者。踞师子之座。泻悬河之辨。对稠人广众。启凿玄关。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若非龙象蹴蹋。安敢当斯。夫禅师者。撮其枢要。直了心源。出没卷舒。纵横应物。咸均事理。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者里总须茫然。随机授法。三学虽殊。得意忘言。一乘何异。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於众生。 律师法明。谓师曰。禅师家多落空。师曰却是座主家落空。明大惊曰。何得落空。师曰。经论是纸墨文字。文字者俱是空。设於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明曰。禅师何得不落空。师曰。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大用现前。那得落空。 问。如何是修行。答曰。但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心幻也。一切俱幻。心空也。一切皆空。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如森罗万象。至空而极。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分经。五部毘尼。五韦陀论。至心而极。心者是总持之妙本。万法之洪源。亦名大智慧藏。无住涅盘。百千万名。尽心之异号耳。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易。便作变易解会。说不变易。便作不变易解会。


汾州无业国师云。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何沙数。说佛说心有千万亿。纤尘不去。未免轮廻。思念不忘。尽须沈坠。如斯之类。尚不能自识业果。妄言自利利他自谓上流。竝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皆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萨。且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良可伤哉。设有悟理之者。有一知一解。不是悟中之则。入理之门。便谓永出世利。巡山傍涧。轻忽上流。致使心漏不尽。理地不明。空到老死无成。虚延岁月。且聪明不能敌业。乾慧未免苦轮。临终之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未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镬汤里煑煠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从头更作蚊虻。虽是善因。而遭恶果。祖师来至此土非常。有损有益。有益者。百千人中。捞漉一个半个。堪为法器。有损者。如前已明。从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贤。有进修之分。


魏府华严长老示众云。不依佛法。一切法皆是邪法外道见解。


道原传灯录云。达磨大师。以心传心。不滞名数。直为上上根智。俾忘筌忘意。故与台教同而不同。智者大师穷理尽性。备足之门。故与禅宗异而非异也。


坛经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不思。常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


马祖问石巩作甚麽。巩曰牧牛。祖问作麽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


百丈祖师云。若怕临终之时。慞狂不得自由。即须如今便自由始得。秖如今於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果业已现。如何怕得。 只如今但有一切求心。尽名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尽名野犴。灼然销他供养不得。秪如今闻声如响等。嗅香如风等。离一切有无等法。亦不住於离。亦无不住知解。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累。为求无上菩提涅盘。故名出家。犹是邪愿。况乎世间诤论觅胜负。说我能我解。贪一门徒。爱一弟子。恋一住处。结一檀越。一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无碍。秪是自诳。 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执有。即属常见外道。执无。即属断见外道。执亦有亦无。即属边见外道。执非有非无。即属空见外道。亦云愚痴外道。 沙门持斋。持戒。忍辱。柔和。慈悲。喜舍。寻常是僧家法则。会与麽会。宛然依佛教。只是不许贪着依执。 若守住自己知觉。又成自然外道。若更别求。又属因缘外道。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佛亦不是无为。虽不是无为。又不是冥寞犹如虚空。佛是大心众生。监觉多。监觉虽多。他监觉清净。贪瞋鬼捉他不着。佛是缠外入。无纤毫爱取。亦无无爱取知解。是名具足六度万行。若要庄严具。种种皆有。如不要他。不用亦不失。他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修行。非是执劳负重。唤作修行。 固守动静。三世佛怨。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师问西堂智藏曰。子何不看经。堂曰。经岂异耶。师曰。然虽如此。汝向後为人也须得。


鹅湖大义禅师。问诸硕德。行住坐卧毕竟以何为道。有对知者是道。师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安得知者是乎。有对无分别者是道。师曰。善能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乎。有对四禅八定是道。师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安在四禅八定耶。众皆杜口。


黄蘖禅师。或问从上皆云即心即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师曰。你有几个心。问。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师曰何处有凡圣心耶。问。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师曰。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你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 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着。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麽。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 一切诸法。皆由心造。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纵你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 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抵对相当。便道契会也。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秪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 师在盐官会里。唐宣宗时为沙弥。师於殿上礼佛。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礼如是事。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粗生。师曰。者里是什麽所在。说粗说细。随後又掌。沙弥便走。 分明向你道尔焰识。你作麽生拟断他。喻如阳焰。你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你道远。看时秪在目前。你拟趂他。他又转远去。你始避他。他又来逐你。取又取不得舍又舍不得。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尔。即不用愁他虑他。如言前念是凡。後念是圣。如手翻覆一般。此是三乘教之极也。据我禅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後念且不是圣。前念不是佛。後念不是众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举着一理。一切理皆然。见一事。见一切事。见一心。见一切心。见一道。见一切道。一切处无不是道。乃至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尘国土。不出我之一念。说什麽内之与外。若作自然见。即落自然外道。若作无我无我所见。堕在三贤十圣位中。你云何将一尺一寸。便拟量度虚空。 夫叅禅学道。须得一切处不生心。秪论忘机。即佛道隆。分别。即魔军盛。毕竟无毛头许少法可得。


临济禅师曰。莫取次。被诸方老师印破面门。道我解禅解道。辨似悬河。皆是造地狱业。若是真正学道人。不求世间过。切急要求真正见解。 你欲识文殊麽。秪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你一念心无差别光。处处总是真普贤。你一念心自能解缚。随处解脱。此是观音三昧法。互为主伴。出则一时出。一即三。三即一。如是解得。始好看教。 你取山僧口里语。不如休歇无事去。已起者莫续。未起者不要放起。便胜你十年行脚。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若有意。自救不了。问。既无意。云何二祖得法。师曰。得者是不得。问。既若不得。云何是不得底意。师曰。为你向一切处驰求心不能歇。所以祖师云。咄哉丈夫。将头覔头。你言下便自廻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 你诸处指胸点头道我解禅解道。三个两个到者里不奈何。咄哉。你将者个身心。到处簸两片皮。诳諕闾阎。吃铁棒有日在。非出家儿。尽向阿修罗界摄。 师应机多用喝。会下叅徒亦学师喝。师曰。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者里分得宾主麽。汝且作麽生分。若分不得。已後不得学老僧喝。饶你分得。亦不得学老僧喝。


南泉师云。若论看教。自有经论座主。他教家实大可畏。你且不如听法好。 问。伏承华严经是法身佛说。如何。师顾视叹曰若是法身说。你向什麽处听。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只是不计分剂心量。若无如是心。一切行处。乃至弹指合掌皆是正因。万。善皆同。无终始。得自在。


长沙岑禅师。皓月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盘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涅盘因中涅盘。曰。问果上涅盘。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麽未证。师曰功未齐於诸圣。曰。功未齐於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


子湖山神力利踪禅师云。心源朗朗。无物莫疑。直下承当。不劳功用。只少个信之一字。然实不易信。莫非夙习之徒。闻着便能承受。若是萤学之辈。将三寸唇舌惑乱於人。後进初机。把他古圣之谈。向意根下测度。直至头白齿黄。并无纤毫得力处。乃至得少为足鼓弄片皮。於佛法却为毒害。讥礼塔庙。毁彼持经。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 说得千般美食。不如一顿粗餐。


赵州禅师。或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曰。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麽报荅。师曰。念佛。 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问和尚还为人也。 师。云。佛佛。 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老僧九十年前。见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善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 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鉢下坐。穷理好。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饭是杂用心力处余外更无别用心力处也若不如此。出家大远在。 问。万物中何物最坚。师云。相骂饶你接嘴。相吐饶你拨水。 上堂云。兄弟但改往修来。若不改。大有着你处在。老僧在此间三十余年。未曾有一个禅师到此间。设有来。一宿一食。急走过。且趂软煖处去也。


云门禅师示众云。诸方老和尚道。须知有声色外一段事。似者个说话。诳諕人家男女。三间法堂里。独自妄想。未曾梦见我本师宗旨在。作麽生消得他信施。腊月三十日。个个须偿他始得。 遗诫云。佛有明教。依而行之。


东山浣禅师云。学道先须得旨归。闻声见色不思议。若凭言语论高下。一似从前未悟时。 空门有路人皆到。到者方知旨趣长心地不生闲草木。自然身放白毫光。


叶县省禅师。有问看经即是。不看即是。师云。青山无异路。东西任意游。进云。太不定生。师云。自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神鼎諲禅师云。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怕多语。 夫参学须具参学眼始得。若只爱他人语句。记在意识下。自不能截断。俗士尚云。男儿不用分外财。衲僧家合作麽生着精彩。始得。


长庆棱禅师云。宁说阿罗汉有三毒。不说如来有二种语。不道如来无语。只是无二种语。


法华举禅师云。夫行脚者。不在观州玩府。看山门景致。盖为生死事大。从上古人。凡到所在。见一个村院主。也须问过如今晚学。往往蹉过。不肯递相博问。


洛浦安禅师或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荅曰。日月并轮辉。谁家别有路。曰。恁麽则显晦殊途。事非一概。师曰。但自不亡羊。何须泣岐路。


佛眼远禅师云。诸人每日行千行万不是行不到。何故却不分晓。只为信之不及。若信得及。则不行而到也。十方世界事。不待思量。一时晓了得。诸人每日说千说万。不是说不到。何故却不分晓。亦是信之不及。若信得及。则实无所说也。三世如来所说之法。不待思量。一时晓了得。大众还到恁麽田地也未。若是为生死底人。须求亲证。若是人我参学之人。耻为不会。须求觅解会。到处觅相似语句。递相印证灭胡种族。教坏人家男女我此门中。都无是事。还知麽聋人也唱胡笳曲。好恶高低自不闻。 先圣道。得旨忘言。遗事观理。後人不达便乃事外寻理。言外求旨。譬如以手撮摩虚空。徒自疲劳。终无所益。要知得力用意处麽。须即事无事。即言无言。悟入方亲。解会不得。 五色灯光眚所成。但除其眚莫除尘。若言本眼何曾眚。乃是临河渴死人。 今时学者。不究佛语。秖究祖师语。殊不知祖师语。即是佛语。莫如此拣择。却成谤法去。秖如云门大师示众曰。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作麽生是光明。自代云。三门佛殿。厨库僧堂。又云。好事不如无。者个是祖师语。是他道三门佛殿。厨库僧堂。诸人寻常看时。是看是不看。若看。他道看时不见暗昏昏。如何得成光明。既是光明了。又云好事不如无。作麽生。又不要去。且如楞严会上说个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者个说话。甚是子细。且道与云门道底事。相去多少。莫秖明祖师语。不看佛语。有人曰。我亦不用佛语。亦不用祖师语。秖用自语。祖师语佛语尚不要。更用自语。又道我宗无语。不用言语。有语尚不是。况无语耶。莫作梦从朝至夜。佛法作一边。祖师语作一边。有语作一边。无语作一边。妄想作一边。无妄想作一边。若恁麽真可谓看时不见暗昏昏也。 近来参学之人尽皆奔驰语句。举古论今。於本分事。全不明了。所以正宗淡泊。道法淋漓。 十可行。宴坐。入室。普请。粥饭。扫地。洗衣。经行。诵经。礼拜。道话。 真实到家之士。何暇论家。决定证得之人。宁标所证。论家论证。乃闾阎负贩之徒。无证无家诚飘露伶俜之子。何不兴决烈之志启特达之怀。举措看他上流。勿漫随於庸鄙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与我盖天盖地去始得。 奉劝诸人。快好究取。二六时中。去离尘垢。莫起异念。岂不闻昔有一人在高楼上。见二比丘从楼前过。有二鬼使扫并道路复有二鬼散华随後。及二比丘廻次。二鬼复在前叱喝噀唾。二鬼随後扫除脚迹。其人遂下楼。问二比丘所以。二比丘方悔感悟。乃云。我等去时共谈佛理。及至廻时。却言杂语。诸禅德。此虽粗境界。子细推求。乃是学道。之人大事秖为情念瞥起。外境现前。念若不生。无境可得。 谤般若罪。大不可当。乍可不会。却永劫无事。切莫未得谓得。起大我慢。轻忽先达。若也实得个安乐处。便须识得些子好恶辨取些子邪正。不可瞒瞒盰盰。儱儱侗侗。只成自欺自诳。山僧直是不昧诸圣如今在者里不惜口业。与诸人如此论量。唤作论实不论虚。我秪要一个见解明白彻底悟得底人。不要你许多作用奇特。机锋玄绝。棒喝齐施。如此者总不消得拈出也。 今时人。须是自尊自贵自成自立始得若能如此。方有个休歇处。虽有个休歇。亦无休歇之量。若不如此。捏目生华。见事便差。 而今道眼不明。出世者多。罪过罪过。祗趂目前。不忧後世。打鬼骨臀。苦苦。你诸人有福德因缘未悟心。切不可作出世人。祸事祸事。若有真实事。自然馨香你看多少虚头禅师。久久一日不如一日。如刻人粪。作旃檀形。到了秪是屎臭气。 古人道不知者无所不知。无所不到。唤作不知。要你到那不知底田地。此是诸圣境界。岂比如今拍盲不会。唤作不知。 分明不会。秖管寻讨。学些子知解。记些子言语。此唤作运粪入。 如今四生六道浩浩地。秪为此事不明。奉劝诸兄弟。且先去却粗缘。你十二时中。思衣念食。种种杂虑。如灯熖相似。未有一时停歇。但除粗缘。所有微细。自然净尽日。久岁深。自然会去。 祖师未来。此时还有佛法麽。作麽道无得。若道无。秖成自瞒在。少林面壁时。还有许多言教公案麽。恁麽觑得破。多少省径。 今时人不了当者。只是不解决择。将古人言句作解会。将自己来锥钻。如此到弥勒下生也不会。 如今但莫取我口。各自由你做工夫。看古人因缘亦得。静坐亦得。一切处观察亦得。皆是你做工夫处。一切处是你证入处。但一处精专。日来月往。须被你打发去。 如要学道。十二时中。须是先去却无明人我人我乃庸人之事。劝诸人不要粗心。日夜行持。做个向上人。纵然不悟。亦是高尚之士。 既来叅禅。莫将妄想卜度。但退步看。须会去有般兄弟。不受整理。硬将生死业识来用。将粥饭习气来用。问着则瞠眼进前退後。举坐具。在髑髅皮袋里。昏昏地认个识情。此不可救。你但放下了。退步来看。方会。又有般上座道。我都不作道理。都无计较。不着声色。不依染净。圣凡迷悟。一道清虚。大光明中。都无是事此又被智光盖却。着在智边。亦不可救。有此两般病。前病犹浅。後病更深。你但肯拈放一边。退步看。亦自然会去。 先圣道。法法本来法云门拈拄杖云。不是本来法。若如是。则三毒四倒。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不是本来法。何不恁麽会取。多少省力。佛法是个最省力底事。何尝不现前。自是你不会。又向你道。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秖为驰求不息。了一切处。皆是驰求。思惟道理。也是驰求。看古人公案。也是驰求。看禅册子。也是驰求。假饶静坐念念不住。亦是驰求。要会麽。则你那驰求。便是不驰求。个中极难信人。难做工夫。不安乐者盖为你等不沈则掉。所以道不会去。如今如何得不沈不掉。则你那一念起。是生灭流转。为是业识耶。为是不动耶。恁麽翻覆看来。便有些子道理。 先师曾到李提刑宅。提刑请就书阁中。烧香了。将传灯录白先师。某虽俗人。素留心此道。每看此录多有不会处。一一望和尚开示。先师云。此事不如是理会。须有省悟始得。若有悟处无不会者。自不消问人。若无省悟。秖那会处亦未是在。 今之学人。事作一边。理作一边。所以致令身心不得安乐。何不且教事常顺理去。未说无始劫来事。秪据一念入母胎。顿变根身器界。自是己来。莫不皆是事。一报身中种种。何尝有一法不是事者。如今如何消遣此个事。得顺理去。古人一得其理了。事便如理融通去。何不且去十二时中恁地观究。做得者般工夫。久久成熟。自然与理相应。祖师道。要急相应。唯言不一。不秪说了便了。要得相应始得。沩山道。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多见不能顺去。把来一时颠倒了。空理会古人言语公案。差别问难。节记门庭。以为叅学。苦哉苦哉。 去圣时遥人多懈怠。寻常说正法像法末法。山僧道。法无正像末。佛法常在世间。得时便是正法。失时便是像末法。 悟心见性。当如雪峰玄沙。履实践真。当如南泉赵州。 近世多以问荅为禅家家风。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问。故问处求证入。得一言半句将为事。究明了彻去。不似如今人胡乱问。趂口荅。取笑达者。 十二时中学道。无顷刻弃舍。此人纵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今时人全无定力。复不开智眼所有机缘语句。秪成诤论生灭心行。 今生出来自肯学道者。盖夙生曾种善根素有根本。便解发心亦解疑着。就己寻究。又烦恼障薄。有因有缘。此人易可化度。若未熏得此心。正信不生。纵闻之亦不生疑。但如风过耳。劝之又生瞋。加诽谤。此又何缘得显露。所以千人万人中。但一二人而已。若自解作活计。收拾得上。生生从此去。展转明利。更不退失功德。一生胜一生。入他诸佛阃域。常与此事相应。人间天上亦秪如此。设对五欲八风一切境界。与理符合。不行三涂道一味平等正知见。复有何事。 生死不可不畏。须了此一段死生情伪。始得安乐。无过身心为累耳。身如桎梏。当知身去来处。心如猿猴当知心起灭处。此二自何处去来起灭。则身心圆明。内外一如而已。且心为内。身则为外。身为内。物为外。国师曰。身心一如。身外无余则不见有生死当情。可谓解脱大道也。故能令人见闻不得不脱。妄想不得不息。物境不得不融。复奚疑哉。 三自省察。一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审先宗。是何标格二道业未办。去圣时遥。善友师教。诚不可舍。自生勉励。念报佛恩。唯己自知。大心莫退。三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大随禅师云。上代诸德。莫非求实。不自瞒昧。岂比飞蛾投火。自伤自坏。 此身难得。胎卵易成况是释子之徒。又乃祖宗苗裔。三衣覆体曩劫修来。四事供须。非从今日。人前行相。总似高僧。乃至语言。不如俗子。称名。便是传法沙门。子细寻思。还传个甚麽。一向毁他经教。有目如盲。纯乃谤於祖宗。有心秪如木石。不解忖己德行。终日恣纵无明。以无惭愧之心。兀兀何曾觉悟。此身若失。永劫沈沦。非但却复人身。有福底畜生也难得。 莫向口头取俊。他时人天眼目者。非是一生两生修来。盖是恒沙劫功成果满。始得如是。所以向你丛林里示现下来。秪图你今时人勤苦修行。秪恐你出家人失却人身。莫等闲过日。 直饶心超圣境。身是凡夫。又乃假借增修。今时人便去向里许埋没却人身。诸人莫谩向口头里无碍。却成谤佛毁法。 问。毁佛谤僧时如何。荅。僧有何过佛辜负你个什麽。你毁谤他。 上堂云。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随染净二缘。而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廻。其体不二。故般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时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此个性坏不坏。师云。坏。进云。恁麽则随他去也。师云。随他去也。僧无语。後至投子处举之。投子呼侍者装香。大展坐具。望西川大随山遥礼三拜。叹曰。伊是个古佛。此乃真善知识。速往彼忏悔叅取。於是僧便回大随。和尚已归寂。复回投子。投子亦乃归寂。 老僧行脚时。到於诸方经冬过夏。未省时中空过。向沩山会里做饭七年。於洞山会中做柴头三年。重处即便先去。秪是了得自己。干他人甚事。如诸佛菩萨尽是勤苦不计劫数舍金轮宝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所爱之物。不可算数。所以始得名为佛。似诸闍黎还曾舍得个什麽。作得个什麽勤苦。更道我会出世间法。世间法尚不会。些些子境界现前。便自张眉怒目。消容不得。说什麽解脱法。 投子同禅师云。无量劫来闲处着急。向自己处却闲所以难得相称。盖缘日夕一切处路熟却到自己紧急处便懈怠去便不欲得去。所以辛苦过在阿谁。切莫因循。各自办事作麽生办。向一切处办。今後不得取次过日。各自取静莫说闲话去。


鼓山宴禅师云。大事未办。宗脉不通。切忌记持言句。意识里作活计。不见道。意为贼。识为浪。尽被漂沦没溺去。无自由分。必若大事未通。不如休去。大歇去。身心纯静去好。时中莫驻着事。却易得露。


洞山初禅师云。智有邪正。道有虚伪。多只与麽心机意识。认得门前屋後底。学得路布葛藤一堆一担。蕴在胸襟。道我会禅会道。还梦见禅道也未。唤作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只成愲懂。 若为你解粘去缚道眼分明。甄别是非。堪为师匠。即便抝折拄杖。高挂鉢囊取个彻头。莫愁不成办。或若开口动舌。说向上向下。者边那边。玄会妙会。道出道入。君臣父子。明体明用。尽是谤般若。埋没宗风。不识好恶。尿牀鬼子。带累後人。无有了日。更向其中叉手并脚。唱喏。撮他野狐涎唾。自肯自重云。得和尚为我拣。为我说得个安乐处。还睡觉也未。还洒洒也未。唤作病不遇良医。悞服他毒药。认得个驴鞍桥。唤作阿爷下颔。与你本分事。有什麽交涉。将知你一生行脚。只是踏破草鞋。始终成得个不唧溜汉。


云峰悦禅师上堂云。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此事若向言语上作解会。意根下卜度。天地悬殊。大丈夫一刀两段。犹未相应。岂况被人唤去方丈里涂糊指注。举楞严肇论。根尘色法。向上向下。有无得失。他时後日。死不得其地。近世更有一般宗匠。二三十年。驰声走誉。只管教人但莫尚他言语。唤作透声色。便问东荅西。以为格外之句。将此狂解。递相沿袭混伤宗教。诳惑後生。苦哉苦哉。我王库中。无如是刀。总若似与麽行脚。清风月下守株人。狡兔渐遥芳草绿。 诸禅德。去圣时遥。人心淡薄。看却今之丛林。更是不得也。所在之处。或聚徒三百五百。浩浩地只以饭食丰浓。寮舍稳便。为旺化也。中间孜孜为道者无一人。设有十个五个。走上走下。半青半黄。会即总道我会。各各自谓握灵蛇之宝。孰肯知非。洎乎挨拶鞭逼将来。直是万中无一。苦哉苦哉。所谓般若丛林岁岁凋。无明荒草年年长。就中今时後生。才入众来。便自端然拱手。受他别人供养。到处菜不择一茎。柴不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干怀。虽则一期快意。争奈三涂累身。岂不见教中道。宁以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宁以洋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上座若也是去。直饶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供养上座。未为分外。若也未是。至於滴水寸丝。便须披毛戴角。牵犁拽耙。偿他始得。诸上座。光阴可惜。时不待人。莫待一朝眼光落地。菑田无一篑之功。铁围陷百刑之痛。莫言不道。珍重。 近代佛法可伤。多弃本逐末。背正投邪。莫认古人一切言句为禅为道。有甚干涉。直饶达磨西来。亦无禅可传。只要大众。自悟自成佛。自建立一切禅道。况神通变化。众生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如今人多是外求。盖根本自无所悟。一向客作。数他人珍宝。都是虚妄。终不免生死轮转。 一切众生总一般。妙明日用更无偏。等闲却被邪师指。刚道西来别有禅。 近有无尽居士曰。大都此物非他物。岂有南宗与北宗。如今衲子。多是争南宗北宗。云门临济。却被个俗汉子点破。不胜懡[怡-台+罗]。


琅琊觉禅师云。汝等诸人在我这里过夏。与你点出五般病。一不得向万里无寸草处去。二不得孤峰独宿。三不得张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滞於生杀。何故。一处有滞。自救难为。 夫叅学人。须是不滞於性相始得。若谈於性。即滞於相。若谈於相。即滞於性。者里须是性相都冺。理事混融。方解即事即理。即性即相。如拳十指。展缩自由。


佛照禅师对宋孝宗云。但念念叩己而叅。蓦然一念相应。如桶底子脱相似。直至成佛。永无退转。 又云。佛法至妙。无有穷已。如有穷已。则成住着。才成住着。便有窠臼。


琅琊谓子璿讲师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报佛恩德。勿以殊宗为介也。後住长水。承禀日顾众曰。道非言象得。禅非拟议知。会意通宗。曾无别致。


圆照本禅师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


法安禅师住武宁延恩寺草屋数楹。败牀破箦师安乐之。县令纠豪右谋为一新。师笑曰。檀法本以度人。今非其发心而强之是名作业。不名佛事也。栖止十年而丛林成。僧至如归。师与法云秀为昆弟。且相得。秀所居。庄严妙天下。说法如云雨。尝以书招师。师读之。一笑而已或问其故。师曰。吾始见秀有英气。谓可以语道。乃今而後知其痴。痴人正不可与语也。问者曰。何哉。师曰。比丘法。当一鉢行四方。既不能尔。又於八达衢头架大屋。从人乞饭以养数百闲汉非痴乎。师每谓人曰。万事随缘。是安乐法。


福严宗禅师上堂云。世尊周行七步。举足全乖。目顾四方。触途成滞。金襴受去。殃及儿孙。玉偈传来。挂人唇吻。风幡悟性。未离色尘。鉢水投针。全成管见。祖师九年面壁。不见纤毫。卢公六代传衣。图他小利。江西一喝。不解慎初。德峤全施。未知护末。南山鼈鼻。谩指踪由。北院枯松。徒彰风彩。云门顾鉴。落二落三。临济全提。错七错八。若说君臣五位。直如纸马过江。更推宾主交叅。恰似泥人澡洗。独超象外。且非捉兔之鹰。混迹尘中。未是齩猪之狗何异跳坑堕壍。正是避溺投罟。如斯之解。正在常途。出格道人。如何话会。


杭州净住院居说真净禅师。参达观。问曰某甲经论粗明。禅直不信。愿师决疑。观曰。既不信禅。岂可明经。禅是经纲。经是禅纲。提纲正网。了禅见经。师曰。为某甲说禅看。观曰。向下文长。师曰。若恁麽经与禅。乃一体。观曰。佛及祖。非二心。如手搦拳。如拳搦手。师因有省。乃成偈曰。二十余年用意猜。几翻曾把此心灰。而今潦倒逢知己。李白元来是秀才。


东京善本禅师示众曰。上士听法以神。中士听法以心。下士听法以耳。且道更有一人来。将什麽听。乃拈拄杖卓禅牀一下曰。高也着。低也着。落落圆音徧寥廓。十方内外更无他。不用无绳而自缚。 师所至。见画佛菩萨行立之像。不敢坐素馔以鱼胾名者。皆不食其精诚敬事。防心离过。类如此。


韶山果禅师示众云。七月孟秋犹热。古往今来时节若作佛法商量。正是弄巧成拙。若作无事话会。又与外道何别。直饶总不如斯。敢保老兄未彻。如来言。祖师诀。无孔铁鎚重下楔。自家心地乱如麻。却把指头唤作月。莫思量休解说。千年枯骨休咬囓。从他兔走与乌飞。饥来吃饭困来歇。


黄鲁直太史与胡少汲书云。公道学颇得力耶。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婬怒无处安脚。病既无根。则枝叶无能为害。投子聪和尚。海会演和尚。皆出世宗师。道行高重。不愧古人。皆可亲近。且胜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增长无明种子也。聪老。尤喜接高明士大夫。开怀议论。便穿得诸儒鼻孔。若於义理得宗趣。却观旧读诸书境界廓然。六通四辟。极省心力也。然有道之士。须以至诚恳恻归向。古人所谓下人不真。不得其精。此非虚语。


晦堂宝觉禅师。往谒泐潭月禅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为下乔木入幽谷。师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後。我以无学之学。朝宗百川。 马祖百丈以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於空闲寂寞之滨而已。其後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人天师。今则不然。挂名官府。如有户籍之民。此岂可复为也。 谓潭州守谢师直曰。三乘十二分教。还同说食示人食味。既因他说其食。要在自己亲尝。既自亲尝。便能了知其味。是甘是辛是咸是淡。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复如是。真性既因文字而显。要在自己亲见。若能亲见。便能了知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反观一切语言文字。皆是表显之说。都无实义。如今不了。病在见闻觉知。为不如实知真际所诣认此见闻觉知。为自己所见。殊不知此见闻觉知。皆因前尘而有分别。若无前尘境界。即此见闻觉知还同龟毛兔角。并无所归。 偈曰。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乞食随缘去。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真净文禅师。王荆公问。经云。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而圭峰以证为具。谓译者之讹。何如。师曰。圆觉如可改。维摩亦可改也。维摩岂不云。亦不灭受蕴而取证。夫不灭受蕴而取证。与皆证圆觉之意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


邵武英禅师云。直饶棒头荐得。不是丈夫。喝下承当。未为达士。那堪更向言中取则。句里驰求。语路尖新。机锋捷疾。如斯见解。尽是埋没宗旨。玷污先贤。於吾祖道。何曾梦见。


福州延庆洪准禅师。久从南禅师游。闻人之善。如出诸己。喜气洋洋生眉宇间。闻人之恶。必合掌扣空。若自追悔者。见者莫不笑之。而师真诚始终一如寿逾八十。日夕无他营为。眠食之余。唯吟梵音。赞观世音而已。临终时。门人皆赴檀越供。唯一仆夫在。师携磬坐土地祠前。诵孔雀经一遍告别。即归室。安坐瞑目而逝。三日不倾。乡民来观者如堵。师忽开目而笑。使坐於地。有顷。门人还。师呼立其右。握手如炊熟久。视之寂然去矣。


禾山德普禅师解唯识起信论。号义虎。罪圭峰疏义多臆说。摘其失处。诫学者不可信。老宿皆数之云。圭峰清凉国师所印可。汝敢雌黄。蚍蜉撼树。汝今是矣。师叹曰。学者以名位惑久矣。清凉圭峰。非有四目八臂也。奈何甘自退屈乎。後参黄龙南。得旨。将去世半月前。先令众次第办祭。受祭毕。乃焚香坐逝。


归宗芝庵主结茅绝顶。偈曰。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开先瑛禅师云。木中有火。不钻不出沙中有金。不淘不得。心中有道。不觉不悟。游方行脚。唤作道人。还曾悟麽。良久曰。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潭州隆禅师云。若未曾须是叩己而参。直要真实。不得信口掠虚。徒自虚生浪死。


灵源清禅师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効在甚麽处。在偷心已死。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鎚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已枯竭无余矣。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花。花虽逼真而非真花也。


黄龙示草堂清禅师曰。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一失也。又曰。得道非难。弘道为难。弘道犹在己。说法为人难。既明之後。在力行之。


觉范洪禅师。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黄山谷赠以诗曰。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


圆通秀谓黄山谷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婬心。不止马腹中。正恐生泥犁耳。黄悚然悔谢。着发愿文。痛戒酒色。但朝粥午饭而已。依晦堂得个省处。被死心所拶。无语应之。後左迁黔南。於无思念中。顿明大旨。乃以书报死心曰。往年尝蒙苦苦提撕。长如醉梦。依稀在光影中。盖疑情不尽。命根不断。故望崖而退耳。谪官在黔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瞒了多少。唯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


清素禅师久参慈明。寓居一室。未始与人交。兜率悦食蜜浸荔枝。师偶过门。悦呼曰。此老人乡果也。可同食之。师曰。自先师亡後。不得此食久矣。悦问先师为谁。师曰。慈明也。某忝执侍十三年耳。悦乃疑骇曰。十三年堪忍执侍之役。非得其道而何。遂馈以余果。稍稍亲之。师问悦所见何人。曰。洞山文。又问文见何人。曰。黄龙南。乃曰。南匾头见先师不久。法道大振如此。悦益疑骇。遂袖香诣师作礼。师起避之曰。吾以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为人。悦益恭。师乃曰。怜子之诚。违先师之记。子生平所得。试语我。悦具通所见。师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悦曰。何谓也。师曰。岂不见古人道末後一句。始到牢关。如是累月。师乃印可。仍戒之曰。文示子者。皆正知正见。然子离文太早。不能尽其妙。吾今为子点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悦後嗣真净文。


佛照杲禅师云。西来祖意。教外别传。非大根器。不能证入。其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声色是非所迷。亦无云门临济之殊。赵州德山之异。


湛堂准禅师。幼不喜闻酒胾。八岁辞家。习经辄熟。伸辨详明。既剃发。往依梁山乘禅师。呵曰。驱乌未受戒。敢学佛乘乎。师捧手曰。坛场是戒耶。三羯磨梵行阿闍黎是戒耶。乘大惊。师曰。虽然。敢不受教。遂受戒於唐安律师。徧游成都讲肆。後得法於真净。


宝华普监禅师云。参禅别无奇特。秪要当人命根断。疑情脱。千眼顿开。如大洋海底辊一轮赫日。上升天门。照破四天之下。万别千差。一时明了。便能握金刚王宝劒。七纵八横。受用自在。岂不快哉。如或见谛不真。影像髣髴。寻言逐句。受人指呼。驴年得快活去。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着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西蜀銮法师问佛照曰。禅家言多不根。何也。照曰。汝习何经论。荅曰。颇通百法。照曰。秪如昨日雨。今日晴。是甚麽法中收。师懵然。照曰。莫道禅家所言不根好。师愤曰。昨日雨。今日晴。毕竟是甚麽法中收。照曰。第二十四时分不相应法中收。师恍悟。礼谢。


龙牙密禅师上堂云。休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後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杀人。


圆通旻禅师上堂云。诸佛出世。无法与人。秪是抽钉拔楔。除疑断惑。学道之士。不可自瞒。若有一疑如芥子许。是汝真善知识。喝一喝曰。是甚麽。切莫刺脑入胶盆。


大慧杲禅师。见曹洞宗臂香传授。以表不妄付嘱。心非之曰。禅有传授。岂佛祖自证自悟之法。遂去之


湛堂谓师曰。教你说也说得。教你做也做得。拈古颂古小参普说总得。你只欠[囗@力]地一下。所以说时有。不说时便无。入方丈时有。出方丈时便无。惺惺时有。睡着便无。如何敌得生死。师云。正是宗杲疑处。湛堂病革。嘱令见圆悟勤师。後方彻悟。圆悟常言。近来诸方。尽成窠窟。五祖下。我与佛监佛眼三人结社参禅。如今早见漏逗出来。佛监下。有一种作狗子呌。鹁鸠鸣。取笑人。佛眼下。有一种覻灯笼露柱。指东话西。如眼见鬼一般。我者里且无此两般病痛。师曰。大好无病痛。圆悟曰。何谓也。师曰。击石火。闪电光。引得无限人弄业识。举了便会了。岂不是佛法大窠窟。圆悟不觉吐舌。 师尝语僧俗言。参得禅了。凡读经看文字。如去自家屋里行一遭相似。又如与旧时相识底人相见一般。若欲以文字语言糟粕求。无有是处。 语教忠光禅师曰。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说禅者。见处总如此。何益於事。又曰。别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 又谓提刑吴伟明曰。不须呈伎俩。直须啐地折。嚗地断。方敌得生死。若秪呈伎俩。有甚了期。


白杨顺禅师示众云。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秪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树。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一似为己。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佛眼命世奇首座分座。奇固辞曰。此非细事也如金针刺眼。毫发若差。睛则破矣愿生生居学地。而自锻炼。眼乃以偈美之。


法常首座辞世词曰。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珽珽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佛灯禅师谓待制潘良贵曰。如今士大夫说禅说道秪依着义理便快活。大率似将钱买油餈。吃了便不饥。其余便道是瞒。他亦可笑也。


穷谷琏禅师曰。者一段事。不在有言。不在无言。不碍有言。不碍无言。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国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横说竖说。秪要控人人处。其实不在言句上。今时人不能一径彻证根源。秪以语言文字而为至道。一句来。一句去。唤作禅道。唤作向上向下。谓之菩提涅盘。谓之祖师巴鼻。正似郑州出曹门。


圆悟示张持满曰。此既已明。当须践履。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异念才起。拟心才生。即猛自割断。令不相续。则智照洞然。步步踏实地。岂有高低憎爱违顺拣择於其间哉。无明习气。旋起旋消。悠久间。自无力能扰人也。古人以牧牛为喻。诚哉所谓要久长人耳直捷省要。最是先忘我见。使虚静恬和。於一切法皆无取舍。佛见法见。尚不令起则尘劳业识。自当氷消瓦解。赵州三十年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从上古人。无不皆如此。密密履践安可计得失长短取舍是非知解也。何止此生而已。穷未来际证无量圣身。也未是他泊头处。但一味退步。切莫作限量也。 示吴教授云。探究此事。要透死生。岂是小缘应当猛利。诚志信重如救头然。始有少分相应。多见参问之士。世智聪明。只图资谈柄。广声誉。以为高上。趣向。务以胜人但增益我见如以油投火。其焰益炽。直到腊月三十日。茫然谬乱殊不得纤毫力。 送圆首座云。古德道。如人学射。久久方中。悟则刹那。践履工夫。须资长远如鹁鸠儿初生下来。赤骨[应-倠+林]地养来喂去。日久时深羽毛既就。便解高飞远举所以悟明透底。正要调伏。又云。佛祖出兴。特唱此段大因缘。秪贵一闻千悟。直下承当了修行不求名闻利养。唯务透脱生死。看他古来有道之士。动是降龙伏虎。与神明受戒。攻苦食淡。大忘人世。永谢尘寰。三二十年遁迹理名。往往坐脱立亡。於中一个半个。诸圣推出。建立宗风。无不禀高行。务报佛恩当宜师法之。转相勉励。追复古风。切忌希名苟利兹深祝也。 示韩朝议云。须令此心长时现前。不随沈昏。不生聪慧。入平等安闲寂静境界。那有恶作业缘识情。千挠得此本妙光明也。只恐临境界现前。都卢忘失。依前纷乱。则不堪也。古之修行。亦只以自所证入。时中照了。截断尘劳。悠久三二十年。纯熟超出生死不为难着力在行处。不只空高谈说之而已。若或立胜见。负我能。即祸事也。 示众云。佛见法见。尚自不起。何况更起世间情想。分别妄缘诸业。 教中道。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又云。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祖师道。但尽凡情。别无圣量。凡情尽处。圣量现前。直须顿歇妄缘。无念无为。放教虚静。千圣万圣。未有不从此门而得入者只在存诚坚固。努力向前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若见刺不除。得失是非关念。则永无交涉。 佛法本无彼此。诸家总是六祖下儿孙终不说。我是临济下人。须得我家宗派盛传。宁可粉骨碎身。终不作此见解。 放下人我担子。千休万歇。方可生死奈何他不得。 若只寻见寻闻。求知求解。只成个生死根本。 若是随言逐句作道理。满肚皮是禅。何时脱得去。


僧问沩山。如何是道。师曰。无心是道。曰。某甲不会。师曰。会取不会底好。曰。如何是不会底。师曰。秪汝是不是别人。复曰。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


思[邱-丘+益]问仰山曰。禅宗顿悟。毕竟入门的意如何。师曰。此意极难。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者里总须茫然。曰。除此一路。还更有入处否。师曰。有。曰。如何即是。师曰。汝是甚处人。曰。幽州人。师曰汝还思彼处否。曰。常思。师曰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林苑人马骈阗。汝返思的。还有许多般也无。曰。某甲到者里总不见有。师曰。汝解犹在心。信位即得。忍位未在。曰。除却者个。别更有意也无。师曰。别有别无。即不堪也。曰。到者里作麽生即是。师曰。据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座披衣。向後自看。


物初观禅师示众曰。过去加是如是。见在如是如是。未来如是如是。幸自可怜生。无端黄面老汉拈花。金色头陀微笑。漏泄真机。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虽然。古人得亲用亲。说到行到岂是末流刻楮画花。雕蚶镂蛤瞎学者眼。


颂古联珠通集。径山希陵跋云。青莲瞬视金色笑微。师承肇兹密着。少林华敷。神光印受。世系由是弥彰。虽枝派之有殊分。然机用之无二致。或纵夺而破古人之幽键。或捭阖而发後学之灵枢。大用现前。纤尘不立。四句独超於言外。万法俱泯於声先。玉振禅宗。珠联祖域。流通虽远。选择未纯。识者尚讥。况於後乎。钱塘鲁庵会公。孤标拔俗。积行熏心。遐扣祖机。深染法味。采机缘而补前阙。缀颂古而入新刻。通集後先。洞照今古。用心亦闳矣。谨遣清侣。躬索後题。惭窥管而见微。聊濡毫而塞请。延佑戊午季夏。


灵隐湻朋跋云。宗门中有一千七百则公案。名之今古。又曰长物。言之则污人唇齿。置之则廻避无门。句句玉转珠廻。字字氷消瓦解。历代宗匠颂之。未免画蛇添足。宝监师编辑於前。鲁庵公增收於後。赃证分明。不劳再勘。中间一处淆讹。具眼衲僧必能辨白。


曹山智照禅师看经次。有问。禅僧心不挂元字脚。何得多学。师曰。文字性异。法法体空。迷则句句疮疣。悟则文文般若。苟无取舍。何害圆伊。


龟洋慧忠禅师曰。众生不能解脱者。情累耳悟道易。明道难但脱情见。其道自明矣夫明之为言。信也。如禁蛇人。信其咒力药力。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未知咒药等力者。怖骇弃去。但谛见自心。情见便破。今千疑万虑不得用者。未见自心者也。


死心新禅师上堂云。清珠下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既不乱。浊水自清。浊水既清。功归何所。良久曰。几度黑风翻大海。未曾闻着钓舟倾。


咦庵监禅师云。老胡开一条路。甚生径直。秪云歇即菩提。性净明心。不从人得。後人不得其门。一向奔驰南北。往复东西。极岁穷年。无个歇处。


护圣居静禅师示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後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倘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各印证自心。还得稳当也未。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二须知有教外别传。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具择法眼。六须行鸟道玄路。七须文武兼济。八须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者曲盝牀子。若不到恁麽田地。秪一向虚头。异时阎罗老子。未放你在。


法海观澜卷三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藏经补编 第24册 目录 下一篇尚直编 【二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