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密宗道次第論 【五卷】(四)
2017-12-24 23:22:23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939次 评论:0

密宗道次第论卷第四


克主大师着


法尊法师译


(戊二)不待念诵静虑(分三)。(己初)住火静虑。(己二)住声静虑。(己三)声後能给解脱静虑。(今初)


何等补特伽罗修。谓修六天究竟者修。何方法修。谓自修为天之心间。修一火焰。光明炽然。犹如脂烛。其中有自心。能证我之真实。相为所诵咒声之相。究竟之量者。谓虽不受用诸外饮食。而无饥渴逼恼。内依煖乐生三摩地。


(己二)住声静虑


自修为天之心间。月轮之内。修一微细天身。如自身相。其心又想光明炽然。如然灯烛。其中更修咒声自明。此与有念诵时缘字声音不同。彼是徐诵。或是意诵。缘自念诵之声。此非自诵。是缘火内咒声。如在旁听。住火定时。亦与此同。此修相是咒声之相。体是自心为体。此先缘天身等。渐令明显。次不思惟天身等相。唯持心於声。住火定时。是於火声二事持心。究竟之量者。譬如修天究竟之时。一切主伴身色印器等。无杂顿现。较眼现见。尤为明显。此究竟时。咒字声音。非次第现。顿现於意。较耳亲闻声相尤显。此上皆是有相瑜伽。


(己三)声後能给解脱静虑


总其止观双运三摩地。是显密两乘修道栋梁。在显乘中。要先修奢摩他。止成就已。依之进修毘鉢舍那。观成就时。即是止观双运。(如瑜伽与集论亦说先观後止者。是约初禅根本定之止与真见道之观而言。释难如菩提道次论止观次第决定科。)四部续咒之中。皆未别说修止方法。亦不须说。以修本尊瑜伽。即成圆满奢摩他故。在上二续部中。究竟粗细二种本尊瑜伽时。即亦成就圆满奢摩他。在事行二续部中。替代彼者。即修六天。住火。住声静虑。究竟之时。即能成办。以修住声静虑之力。能直引生身心轻安。成就圆满奢摩他故。事行续部。修身大印。修语密咒。修意真实。三密之中。初即修六天。有念诵静虑时。缘咒字声及缘字形等。虽亦是第二。正谓缘火缘声。二静虑时。缘咒之声。第三谓缘意真实义及无相瑜伽。并住声静虑。後由修空性法身同类之因。能给法身之解脱。故名「声後能给解脱静虑。」彼三义同。


有相静虑虽至究竟。然彼等中。无真对治能断生死之本。故为断除生死之本。尚须无相瑜伽。欲修此者。全不须修本尊身等世俗之相。善巧空性。止修观修。如教授而修也。由修彼力。若能亲引身心轻安。即成圆满毘鉢舍那。


(戊三)善承事已修习地法


若修益智延寿等息灾增益及降伏法。先当承事。次乃作业。此是四部之通规。若修延寿。能至无量大刼等。诸大悉地。则须究竟有相无相二种瑜伽。仅修疗病驱魔等成就。则不须尔也。息灾增益降伏之业。当以佛部莲华部金刚部如次而修。上中下悉地。亦如是修。又三部中。一一皆可修上中下三品成就。及息灾增益降伏三种。当各以自部部主部母及部明王修息灾等。三品成就。有多门分别。就自性门。谓持明神通。遍知经论等是为上品。修隐身形。采取菁华。疾行法等是为中品。摄召他人及杀逐等。是为下品。就相状门。若物光焰。烟气温煖。是为三品。就事体门谓身物财宝悉地。就说者门。谓圣人说。诸天人说。地上神说。给成就者。虽是上品。然由行者不善精进念诵承事给下悉地。若善承事。虽是下者。转从余求给上悉地。苏悉地经说。「若如法观梦梦见三宝。或见本尊。或见菩萨。或见四众。或见登山。或见乘象或见渡河或见得财。或见得衣。梦见此等可爱梦时。当勤修行。若修本尊瑜伽之时。减少饥渴。解脱病厄。增益胜慧。威光焕发。常得瑞梦。梦事谛实。爱乐念诵。少诸疲倦。身出奇香。乐修功德。深敬本尊。是修念诵将成就相。」後静虑经说。「若不信。懒惰。饥渴。掉举。心极逼恼。作业疑惑。不乐念诵。不乐静虑。爱着谈说。作不应作。遭魔侵扰。常梦恶梦等。是令本尊远离之因。寂灭贪瞋憍慢谄诳等。於念诵法。心恒安住。是令本尊趣近之因。」


(丙二)行续建立(分二)。(丁初)显经之差别。(丁二)学道之次第。(今初)


一切行续之主。谓毘卢遮那现证菩提经。彼是谁说。於何处说。谓释迦牟尼佛圆满报身毘卢遮那佛。在华藏庄严世界色究竟天厚严宫说。金刚手灌顶经略说华藏庄严世界之粗相。大方广佛经中广说。谓总合百俱胝四洲世界。(十万万四洲)为一三千大千世界。再合百俱胝大千界。为一华藏庄严世界系。再合百俱胝甲系为一中系。再合百俱胝中系为一大系。再合百俱胝大系为一圆满华藏庄严世界相。(十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四洲)


此经是佛部之经。宣说毘卢遮那曼陀罗宫内外三院。主尊面向西门者为首。共说三曼陀罗。此有後续(即释也)略说两曼陀罗。


行续莲华部之经。藏中未译。金刚部中。有金刚手灌顶经。共许无诤。其青衣金刚手经与金地下经等。补敦大师等。谓可疑处。


(丁二)学道之次第(分四)。(戊初)为令成就修道法器受灌顶法。(戊二)成法器已清净律仪及三昧耶。(戊三)住三昧耶先修承事。(戊四)善承事已修诸悉地。(初二)以与事续共故如前已说。(戊三分四)。(己初)有相瑜伽。(己二)无相瑜伽


初谓未修空性摄持之本尊瑜伽。次谓有修空性摄持之本尊瑜伽非纯修空性。以纯修空性。不能成佛。说无相瑜伽。俱能成就二悉地故。修有相瑜伽前。虽已先修空性。唯尔亦非无相瑜伽。


(己初)有相瑜伽(分二)。(庚初)外四支念诵。(庚二)内四支念诵。(今初)


先修自心性空我之真实。与本尊性空天之真实。二无差别。次於空中。修习心为月轮相。於上思惟嗡字金色。从彼放光。收复自成毘卢遮那一面二臂。结入定印。身黄金色。光鬘围绕。坐白莲华及月轮座。持发髻冠。上衣下衣。皆着绢谷。是为自事。亦说刹那顿现。次於自前修一如来。如同自相。是为他事。於彼心中。修我自心。为月轮相。是住心事。其上安布所诵咒字。是为住声。缘彼低诵。或默意诵。於天持心。意念诵时。当护命力。如是部说。其念诵数。谓一落义。


(庚二)内四支念诵


先於空中。从[褒-保+可]阿闇恶四字。随一而起如前。或起释迦牟尼佛。是为自事。心中想一清净月轮。如两面镜。於此得坚固者。谓修自身乃至能见为本尊之身。次於月中修如前说毘卢遮那。是为他事。次於彼想我自心为月轮形。是为住心。次於月上。思惟咒字。是为住声。此中亦修二种念诵及护命力。俱如上说。念诵落叉为量。


(己二)无相瑜伽


以离一异等理。决定了解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即当修此定解相续。修彼之後。由修有相瑜伽究竟。本尊身像明现於心。犹如现法。心略趣向。不待功力。空有双俱。显现如幻本尊天身。乃至能引毘鉢舍那应勤修习。修习如是无相瑜伽之法。广如大毘卢遮那经及佛密论师略疏中说。此亦顺於修中观法。


(戊四)善承事已修诸悉地


此经宣说依剑等外物。修剑持明等及於内身诸处修地水火风诸轮。作息灾增益等事业。修妙吉祥等。得彼菩萨摩顶授记。或赞善哉。乃至未成精勤念诵。後见彼事。得不忘失大菩提心妙三摩地。及说多种修彼等悉地方法。


(丙三)瑜伽续建立(分二)。(丁初)转瑜法轮相。(丁二)学道之次第。(今初)


瑜伽部成佛之相已说。瑜伽部转法轮之相。住色究竟天。毘卢遮那佛。是具五决定圆满报身。除色究竟。不往余处。然彼示现毘卢遮那四面化身。往诣须弥峰。金刚宝楼阁。坐。最後有菩萨所化狮子宝座。不动佛等余四如来。亦坐最後有菩萨所化象王等座。转妙法轮。其一切瑜伽部经。摄为三类。一根本经。二解释经。三同分经。其一切瑜伽经之根本。即摄真实会。初说缘起。明二利圆满毘卢遮那。今於彼果。发欲证心。发彼心已。後一切经。即开示证彼之方便。根本经说修世出世成就之共方便。分四大品。一金刚界品。二降三世品。三遍调伏品。四义成就品。其中有如来与如来种姓二类。言如来者。谓通五部如来。言如来种姓者。唯指毘卢部之菩萨等。不通余四部之菩萨等。第一品中。显示如来及如来种姓之道。第二品显示金刚种姓。即不动部。第三品显示莲华种姓。即弥陀部。第四品显示成满有情欲乐之宝种姓。即宝生部之道。具有五部。根本经中仅说四部者。佛密论师说。就成满有情意乐门。说为宝部。就作业门。即羯摩部。故将作业作者。摄为一部。此有一後续及一後後续。其後续者。为诸爱乐内三摩地瑜伽。最胜所化机说。广释前四品中。修胜悉地之方便。及未。满足者。增补而说。後後续者。为诸恐怖内三摩地瑜伽。爱乐念诵供养等外事下劣所化机说。广释前四品中。修世间悉地之方便。及未满足者。增补而说。


问。立四续部有二理由。一谓於沐浴洁净等外事。及内瑜伽二事之中。为爱乐事所化而说者。名为事部。於诸外事及内瑜伽二事之中。为乐等。分行所化而说者。名为行部。於彼二中。为诸爱乐内三摩地瑜伽所化而说者。名瑜伽部。为专爱乐内瑜伽所化而说。除此瑜伽。更无过上之瑜伽。名无上瑜伽部。今瑜伽部後後续。为乐外事所化而说。实属相违。


答。譬如集密经之所化。有究竟生起次第已。全不希求诸共悉地。而更进修圆满次第。希求现法得大悉地。最胜所化。犹如珍宝补特伽罗。及有究竟生起次第。希求共同八大希地等。中下所化如白莲等四类补特伽罗。所摄化机有斯二类。今瑜伽续。所化机正副二者之中。是就正所化机而立。非依副者。故无过失。


问。四品之道。为就异体四补特伽罗耶。抑就渐引一补特伽罗四位不同耶。


答。最胜大疏云。修持念诵五如来者。本性仁贤。三毒等分行。佛部行者。贪欲增上。第二品之所化。(即金刚部行者)瞋恚增上。第三品之所化。愚痴邪见。第四品之所化。悭吝增上。是约异体四类补特伽罗。其说第四品所化。为悭吝者之文。则此论师与佛密论所说。意极符顺。又大疏中。以自性。异熟。受用。变化之四身。如次配合。四品之种姓。如是又以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四知。如次支配。又以菩提心。布施度。般若度。精进度。如次支配。是就所得果说。若如是者。则一一所化。皆须具足四部。故等分行等。四类所化。一一皆是四品所化之机。


现证毘卢遮那位者。四大品中。一一皆为乐广中略三类所化。说最初加行。胜曼陀罗。最胜事业。三三摩地。各有广中略三种修法。其广修法。各有四类三三摩地。谓於各品大曼陀罗。陀罗尼曼陀罗。法曼陀罗。羯摩曼陀罗时。各说初加行等三三摩地故。一一品皆有四类广修三三摩地法。其四中修三三摩地者。谓各品四印曼陀罗时所说三三摩地。其四略修三三摩地者。谓各品一印曼陀罗时所说三三摩地。(附表如下)



真实光明论以四品之四部。配为四印。谓身是大印。意是三昧耶印。语是法印。业是羯摩印。故四品与四印。如次而配。又将四曼陀罗如次配合四印。以大曼等四曼陀罗。如其次第。特重於身语意业故。此等是以毘卢不动。弥陀。及余二部为身语意业。例如金刚界品曼陀罗。虽特重其自部佛身大印。然非无佛意三昧耶印。故说四印。印定余品。诸曼应知亦尔。毘卢遮那虽重其身。然非无语意业三。故有四印。印定。不动。虽重其意。亦有身语业三。弥陀虽是语。亦有身意业三。所余二部。虽重其业。亦有身语及意。故皆以四印而印定。阿嚩达惹论云。「以此次第。重明身等四故。虽说四曼陀罗。然多无离身之心。及离身心之语。故各曼陀罗。应知皆有身等四分。故於四部一切曼陀罗皆有身等幖帜。如其次第。即此所说大三法业之四印也。」(总观上说。谓四大品一一品中。皆有四曼而配四部。一一曼中。各有四印而配四部。换言之。即一一品皆包四部。四曼四印。一一曼亦皆通四品四部。而包四印。一一印亦皆通四品四部四曼。一一部亦通四品而有四曼。四印以身语意业不相离故。约其回互通摄。虽其如是。然亦非全无独胜侧重之点。故四品四部四曼四印。亦可各别支配圆融。无害於特胜故。)


若能详知彼等差别。则能了知最胜大疏。将四品之道。有时说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缘。有时说为各别补特伽罗之道皆不相违。


瑜伽续中但有顺依果位之修法。而无依顺所治染品受生次第之修法。


圆满五相证菩提後。修成毘卢遮那佛。(此指仪轨中之修法)一一别配。往昔成佛之事迹者。三大论师。皆未宣说。然圆满五相证菩提後。乃至成毘卢遮那佛之次第等。谓十地菩萨之事。以後诸事谓成佛後之事。(指仪轨中之修法)则是庆喜论师真实光明论之意趣。顺成佛後之事。修本尊时。若无四印印定。则缺修道之支分。故略开说也。


(丁二)学道之次第(分五)。(戊初)四印之训释。(戊二)差别。(戊三)次第。(戊四)印定之所为及胜利。(戊五)如何印定之相。(今初)


印定谓不可违越义。修本尊法须四印印定者。谓不可违越彼修法也。


(戊二)差别


有大印三昧耶印法印业印之四。又有三种。一所治根本印二能治道印三治已果印一所治根本印中。凡俗之身意语及彼等之所作。如其次第即大印。三昧耶印。法印。业印之正所治事。又贪瞋痴悭四。如其次第。别配大印等四所治事。其理由者。即如上说贪增上等四类有情。如其次第。即四品所化之机。四品如次。配四印故。又地水火风四界。如其次第。别配四印之所治事。其理由者。以四印别配四品四部。以地界清净即毘卢。水界清净即不动。火界清净即弥陀。风界清净即义就故。二能治道印中。四品别配四印。以初品所说诸道。重在佛身大印之道。二品所说诸道。重在佛意三昧耶印之道。三品所说诸道。重在佛语法印之道。四品所说诸道。重在佛事业印之道故。又一一品中。大曼等四。别配四印。以大曼所说三三摩地等诸道。重在佛身大印之道。如是陀罗尼曼陀罗。法曼业曼所说诸道。如其次第。各别重在佛意三昧耶印。佛语法印佛事业印之道故。又一一曼陀罗中。毘卢遮那等一一尊。皆印四印。一一印中。皆有所表义与能表印之二。能表印中又分外能表印与内能表印之二。故一一印。各有三种。其大印中毘卢遮那等。各尊色身之相。是所表义。依顺彼身安住之相。结手之行。是外能表印。与彼同时明了观想。自为彼尊之身者。是内能表印。三昧耶印中。观想彼尊佛意无分别智。现为幖帜之相者。是内能表印。於法印中。彼彼诸尊演说八万四千法蕴之六十种音声。是所表义。修彼彼尊。舌喉等处。安布诸字。是外能表印。观想彼彼诸尊之语。现为字想。是内能表印。三治已果印中。果位身意语业之四。如次配合大印等四。又四智与四印亦如次支配。其理由者。以四智配合四品。四品配合四印故。又四身与四印亦如次支配。理由谓四身配四品。四品配四印故。


(戊三)次第


观起三昧耶尊。入以智慧尊者。乃印四印。非印单三昧耶尊。或单智慧尊。以印四印之义。是令智尊之身语意业。与三昧尊之身语意业。和糅无别。随於一尊无可和故。自起前起。二者皆然。最胜经云。「於彼印此印。彼即成此性。」金刚顶经云。「一切上或下。少分应弃舍。」一切上谓智慧尊。下谓三昧耶尊。少分谓一切分。不应印定也。


庆喜藏论师派以三昧耶印。法印。业印。大印次第而印。佛密论师与释迦亲论师二派。以大印。三印。业印。法印。次第而印。藏地先觉说彼二师之意者。多是未解彼二论师之意。有说彼二论师所说非理。如大疏上云。「以三昧耶印修。以法印安立。以业印令作业。以大印令久住相而为安立。」又一一尊皆以四印。及召入缚爱灌顶。加持三摩地。供养。印心、咒、明、共十六门而生。彼二论师派中。不具十六门故。此说非理。以未能宣说三昧耶印修等之义为何。次第决定应尔之理由。等同说云。彼二师派。不应道理。不顺庆喜藏故。若尔。反难庆喜藏派亦不应理。不顺佛密故。当如何。答。又须宣说依彼二师派修。不具十六门之理由也。


问。若尔。於汝自宗。彼二诸师所许云何。


答。如入中论云。「心灭彼当以身证。」须依圆满报身而证法身。故先以佛身大印而印。未证法身。不能任运作诸事业。故第二印三昧耶印。证法身已。事业任运无功用转。故三印後而印业印。六十种音演说正法。是事业之主。故业印後。印以法印。


问。若尔。汝宗庆喜藏论师所许云何。


答。由三昧耶印。自与本尊。先未无二。新令修成。住真实义故。当先印三昧耶印。若能专一住真实义而语无威力。犹不能策出世诸尊作诸事业。故法印第二。若意安住真实。语有威力。乃能作诸事业。故业印为第三。由大印故。於自与本尊无二之义。安住等至。若先未成无二。则不能住无二深义。故印大印。於最後说。


问。若尔。自宗当依谁修。


答。二者皆可。然依曼陀罗仪轨金刚生论修者。则须依顺庆喜藏师派修。


(戊四)印定之所为及胜利


所为之主要。谓将凡庸之身语意事。变为佛陀之身语意事。


(戊五)如何印定之相


此有生印之因。印之自性及结法。成就之因。成就自在之因。出生之因者。经说一切三昧耶印。皆从金刚缚出生。有说。「阿嚩达喏论。憍萨罗庄严论。说金刚缚是一切印因者。意在疏因。」庆喜藏论师说。非定为因者。意在亲因。次说先结金刚缚。从彼而结毘卢遮那三昧耶印。次不放解先结之金刚缚。即从毘卢遮那三昧耶印。转结余尊三昧耶印。从彼依次转结余印。此不应理经。及金刚生论皆说。「一切三昧耶印。从金刚缚出生。」又云。「结金刚缚已。」加於一切三昧耶印之前。故有说诵。「班[嗈-邑+夕]喏(嚩日罗)萨埵。」结金刚缚而加持眼。不应道理。「班[嗈-邑+夕]喏萨埵。」非加持眼咒。是结金刚缚之咒故。金刚生论说。「班[嗈-邑+夕]喏堤利札底荼。」为加持眼咒。故一切三昧耶印。若一一印前。不须一一结金刚缚者。则一一印前。亦应不须一一别诵「班[嗈-邑+夕]喏萨埵」咒。故诵「班[嗈-邑+夕]喏萨埵。」当结金刚缚。诵「班[嗈-邑+夕]喏堤唎札底荼。」当想加持自眼。或智慧眼观。瞻智尊毘卢遮那。现住自前。次诵「嗡班[嗈-邑+夕]喏达底穴喏。」结毘卢遮那三昧耶印。诵「[嗈-邑+夕]吽鑁贺。」依此召入缚爱。自与智尊成无分别。次诵「班[嗈-邑+夕]喏萨埵。」想毘卢遮那後有日轮幢。诵「班[嗈-邑+夕]喏萨埵三昧耶当阿贺。」自与智尊住无二体之慢。印此诸印之後有说印讫一切尊之後。想一切尊心间。各各有一最初五股金刚。然修行时。彼不完足。应於印完之後。即修毘卢遮那佛意无分智。於月轮上。为白色五股金刚之相。缘彼心一境性。诵三总咒及三别咒。缘彼久住。是成印之因。次以正理分析自内蕴等皆空而修习之。是成就自在之因。


出生法印之因。谓念诵声音之行。印定之法。谓想彼尊喉中。从「纥哩」字。变成八叶红莲。向舌一叶。变成舌根。上有白色五股金刚。顺舌而卧。诵「嗡班[嗈-邑+夕]喏唧贺」加持。於金刚脐上。有「班[嗈-邑+夕]喏贾拏」等。各各法印之字。安布缠绕。语诵法印诸字。是印定法。尔时身印结作大印。是补敦大师及具善山派之轨则。有人难云。「法印之时。全无宣说。须结身印。」此不应理。最胜经云。「或立或安坐。或即如是住。一切贪瑜伽。得一切悉地。」大疏释云。「由诵真实当修自尊之形。或立或坐。言一切贪瑜伽者。此谓本性清净自性。由如是修。何所成耶。曰得一切悉地。谓一切部诸尊法印。当能成办一切悉地。」


言「诵真实」者。谓语中持诵法印诸字。「自尊」者。谓所印之尊立坐等形。当顺彼等。结身相印。心当安住真实空义。彼三同时和合。乃是出印之因。若不结大印。则不完备成印之因。故於此中。破结大印极不应理。法印自在之因。谓身当明了。观所尊相。意当专缘真实深义。从甚深明显无二之中。舌及金刚合触上齶。从彼放出微细金刚量如小麦。住鼻端上。乃至可见可触之相应久修习。依止法印。能成诸大悉地。是为法印自在之量。


出生业印之因。谓金刚拳。印定之法。谓於左手金刚拳上。置右手金刚拳。以莲绕为先。结彼彼尊无幖帜之大印。诵各各咒。解印弹指。观想作业。成办之因。谓结印时。想彼诸尊心中。各各有一羯摩金刚。信解彼印成。所作智自性。自在之因。谓身一切威仪。胜解由舞跃等事。天供诸尊。语一切言说。胜解由歌唱等事。天供诸尊。一切饮食等事。胜解以诸尊与空性无二为体。现为色声等相。天供诸尊。应依正念正知。恒常修习。由如是修。串习坚固。则身语一切威仪。皆能成办诸尊事业。是为自在。


出生大印之因。谓正为金刚拳。印定之法。谓结安住本性大印。即大菩提印等。成办之因。谓於彼彼诸尊心中。各各修一五股最初金刚。自在之因。谓於深显无二之本尊瑜伽。乃至获得坚固而修。意谓此等易知。故论未明说。


问。毘卢遮那印定之後。以不动印时。为即自修毘卢遮那相而印耶。为变为不动相而印耶。若如前说。是印毘遮那。非印不动。若如第二。为东面不动至中。东位空修耶。为修二不动耶。


答。谓自不改毘卢遮那相。而结不动之契印。观不动智尊。住於面前。并於自修召入缚爱。如是不动与智尊。和杂无别。亦即自与智尊。和杂无别。以修自与不动。为一体故。由是於余根本诸尊。亦当了知。


(丙四)无上瑜伽续建立(分三)。(丁初)分为二续。(丁二)别分之义。(丁三)修所诠义。(今初)


律仪生经金刚幔经佛顶经等。以无上续为所分事。分为瑜伽续及瑜伽母续。时轮经等。以无上续为所分事。分为方便续与般若续。金刚心庄严经等。分空行父续与空行母续。此等之中。瑜伽续方便续空行父续等。义同名异。又瑜伽母续般若续空行母等。亦同义异名也。故瑜伽与无上续二未别分。共云之瑜伽续及於无上总续。名大瑜伽续。与以无上续为所分事。分出之瑜伽续。其名虽同。义各差殊。当善分别。


(丁二)别分之义(分二)。(戊初)破除他宗。(戊二)安立自宗。(今初)


有说无上续为所分别事。分为父续母续无二续之三。三续互违。是此即非彼。由能诠文之差别别分三续。由所诠义之差别。别分三续。由请者之差别。别分三续。初者就无上续。凡於序分。以「如是我闻」起首之经。定是父续。如集密经。凡於序分以「最胜密欢喜」起首之经。定是母续。如胜乐经。其根本续(欢喜金刚之根本续也)第二会中。有「如是我闻。」不共之释续金刚幔中。有「最胜密欢喜。」共同释续三补札中。俱有「如是我闻」与「最胜密欢喜。」故是无二之续。为证其意。谓是黑行论师所说也。


(总之。此家心意。以无二续为最高深捷密。自所宗仰为欢喜金刚。故宛转完成彼为无二之续。亦如天台家之崇法华。贤首家之尚华严。皆出一己信乐之所好。非堪严密理智之观察耳。)


破。此极非理。胜乐之经。亦应成无二续。以彼根本续中有「最胜密欢喜。」其不共之释续中。有「如是我闻。」共释续中。俱有彼二故。若云许者。应不应理。以汝先许彼为母续。又许母续与无二续互乖违故。又欢喜金刚经。亦应成父续等。(以如是我闻为起首故)妨难甚多。


第二由所诠义之差别。别分三续中。有以生起次第之差别。以圆满次第之差别。以随行清净之差别。别分三续。初者。以无上续为所别事。若曼陀罗。凡五如来现天女相。或以天女为其正尊。或眷属中天女数众者。即是母续。若曼陀罗凡五如来现天子相。或以天子而为正尊。或眷多是天子者。即立为父续。引证金刚幔云。「一切诸佛陀。空行母胜众。为成五空行。说空行母经。」「诸佛」谓五如来。「空行母胜众」谓显天女众多「为成五空行。」谓显五佛现天女相。义谓演说能成彼事空行母经。彼续虽未直说父续。然由宣说母续之力。亦说父续之义。


破。为证彼说。引如是文。极无系属。彼经之文。是为开示修行金刚幔中。略部曼陀罗五尊而说。言空行者。非唯指天女。以圆满次第之差别。安立三续。谓凡正诠说。曼陀罗轮圆满次第之经。即是母续。凡正诠说空点及微细瑜伽圆满次第之经。即是母续。凡是俱重诠说二种之经。即无二续。举例如前。许互乖违。


破。其曼陀罗轮圆满次第。谓依外印。修圆满次第。则胜乐经亦应是无二续。以依外印。修圆满次第。胜乐经欢喜经。二无差别。空点及微细瑜伽之圆满次第。胜乐经中尤广说故。若云许者。则与许互乖违。而成相违。


以随行清净之差别。安立三续。谓若无上经。凡正宣说蕴界处清净之经。即是父续。凡正说脉清净者。即是母续。凡俱正说二清净者。即无二续。举例如前。


破。其胜乐经与欢喜经。立不立为俱非父续母续。无二续之差别。不应道理。以胜乐经说脉清净。是汝已许。如欢喜经宣说修无我天女十五尊。为蕴等自体之清净。胜乐亦说修色蕴等十七。为十七尊之自体。是蕴等之清净。更过此之清净。即欢喜经亦未说故。若许如前。(能自许相违)故以彼差别。不能安立。


第三由请者之差别安立三续。谓男尊请问。如集密经。即是父续。由女尊请问。如金刚亥母请问之胜乐经。即是母续。如第一会由金刚藏请问是男尊请。其第二会由无我天女请。问是女尊请。以男女尊俱请问故。是无二续。亦许互违。破。若尔。集密经亦应是无二续。以根本经是男尊所请。其四天女所请释经。是女尊所请故。若许如前(成自宗相违)又二会中。初会应是父续。次会应是母续。


又以能诠文之差别。安立三续。说是黑行论师所许。亦不应理。彼所许义。谓诸经首。虽有「如是我闻」及「最胜密欢喜」等。文句不同。然缘起(即序分)文皆诠空乐无别。为显自性清净无差别故。说云。「意金刚宣说。自性无差别。」汝欲以彼说作以序分。安立三续之理由。全无系属。


又有随学时轮经释。矜为彼宗。谓无上续中。分父续母续。是不了义。不可如言取义。凡是无上续。定是无二续。乃是如言了义。既如是许。而又於无上续分父续母续无二续之三。安立彼三之理。谓若曼陀罗。表示昼夜相等清净。故说一切主伴诸尊。面臂相等之无上续。是为父续。如集密经。若曼陀罗表示前後节气清净。故说主伴诸尊。面臂多不相等之无上续。是为母续。如胜乐经。由上说力。若曼陀罗主尊父母。面臂不等。眷属父母面臂相等之无上续。是无二续。如时轮经。谓彼皆是时轮所说。


破。此不应理。集密经亦应成无二续。以凡是无上续。定是无二续。乃是如言了义故。若云许者。应主尊父母面臂不等。眷属父母面臂相等。是所许故。故时轮经非说无上续中。分父续母续为不如言不了义。是说彼经自分父续母续之法。以无上曼陀罗中。召入智尊之时。说男尊动作。瑜伽母不动者。立为父续。若有曼陀罗中。召入智尊之时。说瑜伽母动作。男尊不动之无上续。立为母续者。是为引导以彼相教化之所化。暂就他故。作彼建立。故彼非如言是不了义。又时轮说。由昼夜相等清净。说一切尊面臂相等。及由前後节气清净。说一切尊面臂不等之曼陀罗。以彼安立父续母续。实无系属。彼经义者。谓彼经所说。集密曼陀罗及幻网曼陀罗。一切诸尊。面臂相等者。以彼支配时分清净时。谓表昼夜相等清净。故面臂相等。又彼经所说。胜乐大小曼陀罗中。诸尊面臂不等者。以彼支配时分清净时。谓表前後节气清净。故面臂不等。是说曼陀罗清净也。(非说以面臂相等不等。而安立父续母续。故引彼为证。全无系属。)


(戊二)安立自宗


无上续中。方便智慧无二续之「方便。」与父续为方便续之「方便。」二名虽同。义实不同。二中单分之「智慧。」与母续为智慧续之「智慧。」二名虽同。义亦各殊。何为二中单分之「方便」「智慧。」答。其方便者。谓大乐俱生智慧。谓通达一切诸法无自性智。故凡是无上续。定以如是方便智慧无别为所诠义。集密後续说诸菩萨众请问大师。云何无上瑜伽续之瑜伽义。大师答曰。「方便慧等转。说名为瑜伽。」故以如是之方便智慧。不能安立为父续母续。以是因缘。时轮经释与金刚心释说。「集密经应非父续。欢喜金刚经应非母续。以彼二经。俱诠无二无差别故。」如前说之「方便智慧无别。」不各别计。即以彼为所别事。而分父续母续为二也。何为父续与方便续义同之方便。何为母续与慧续义同之慧。


答。当先明其慧。金刚幔第十品。诸眷属等白大师言。「世尊瑜伽母续之名。云何而转。」持金刚告曰。「般若度方便。此谓瑜伽母。大印善和合。转入真实故。名瑜伽母续。」当释其义。大印者。谓此中大乐俱生智。彼於何和合。谓由转入真实门中而善和合。如是乐空无分别之和合。说名瑜伽(瑜伽即相应。和合等义。)其中「母」者。谓二身之中。法身不共之同类因。以是显品方便分。与空品慧分。二中之空品慧分。故名曰母。由以如是空品慧分之乐空无分别智。为正所诠。特重宣说。而不特重宣说显品方便分。色身不共同类因之幻身。及修彼之方便。故说名瑜伽母续。由是因缘。安立母续者。谓正诠空品慧分乐空无分别智。而不特说显品方便分幻身及修法等之正续。或彼类摄之无上续。


问。何为父续与方便续义同之方便。


答。如空行海经云。「瑜伽续王中。知彼彼轨别。光明幻幻身。我为世间说。」今释彼义。先当云说。由谁说。谓我持金刚说。说何事。谓修幻身之方便。为谁说。谓为诸所化世间何中说。谓於无上续所分。瑜伽续与瑜伽母续之诸瑜伽续王中说。如何而说。谓特重宣说。明相增长。证得光明。顺规生起。逆规起时。从四空智所乘五色光息。修幻身之法等。由如实了知彼彼轨则之差别。从光明定。起幻身之法也。总说其义。谓虽亦是广说空品。乐空无分别智之经。然尤重广说。显品方便分。从四空智所乘五色光息。修行幻身之正续。或彼类摄之无上续。略明彼例之经。如集密经是正父续。如黑红阎曼德迦经毘卢遮那幻网经。即无上幻网。(因幻网有多种故)金刚心庄严经等。是父续类摄之续。胜乐欢喜金刚时轮幻顶座大印点。佛平等和合等。是为母续。父续集密为上。母续胜乐为上。如集密经广说之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及事业等。诸余父续。皆未说故。如胜乐经广说之生起圆满及事业等。诸余母续。皆未说故。


如是分为父续母续之无上续中。又分二种。一能诠声续。二所诠义续。其能诠声续。谓持金刚所说一切无上续之教。所诠义续。又有三种。一因续。二方便续。三果续。因续与事续同。方便续与道续同。事续者。如拏热巴。许为「无上续正所化机。如珍宝之补特伽罗。」寂静与无畏论师。许为「具客尘心上。自性清净之法性。」果续者。谓究竟所得持金刚位。或「无学双运。」或「七支结合位」等。同是一义。方便或道续者。谓能证彼究竟所得之方便。即二次第道及诸支分。总谓因续或事续。如宝之补特伽罗。为证究竟所得。无学双运位故。所修道之一切方便或道续。略摄为四。一相续未熟。先正成熟之灌顶续。成熟守护不坏之三昧耶及律仪续。正所修体之生起圆满续及近因行续。


密宗道次第论卷第四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西藏法宝贯珠 【一卷】 下一篇涅般道大手印瑜伽法要释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