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黄檗山寺志 【八卷】(一)
2017-09-15 08:51:0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391次 评论:0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084册  No.86


黄檗山寺志


【译者缺失】

 
续修黄檗山志序


黄檗之名,赫於震旦,几与鹿苑、鹫峰争胜。盖其山水实佳,峰峦连沓,一溪横焉;循麓穷溪,峙然殿阁。旷如奥如,二者殆兼。地灵人杰,语不诬矣。旧常有记数卷,畧记山川林麓之胜,与夫寺之废兴,而偈语游篇亦载焉。岁久不修,板字漫漶,数十年来,棒喝之遗、兴咏所及,又与落叶飘风逝焉俱冺。和尚一庵,三住是山。甲申岁,寺久颓废,余既为新之,一庵亦遂裒集散佚,授之梓人,缀於旧志之後。美哉一庵,盖不能忘情者矣。余闻佛法不立语言文字,其视天下废兴成败之迹,汩然无动於中。今一庵拳拳若此,是有意後世之名,於其宗法不免多事焉。虽然,日月运行,寒暑代嬗,饮食男女,负贩种艺,人生旦昼间,一日不死,不能一日无事。其废兴成败之数,虽宣圣挺生,不能不听之於天。而其有生而必有事,有事而必待为之之人,即佛之乞食说法、接引众生,亦所谓不能无事也。然则一庵之续为记,而并以乞序於余者,佞佛、辟佛之说,悉可拈花一笑也。乙酉岁正月,以公事便道又至黄檗,值一庵在会城未来。余见寺之田亩悉归,寮舍廊庑悉整;朝夕梵呪之音,师徒威仪之节,亦悉如曩时之盛。而山木宿经斩伐者,多阙焉未补。乃市松秧三十束,种於寺山前後。计十年之後,崭然可观;又更数十百年,其蔚然苍然,又不知若何为兹山增胜!是役也,一庵闻之,又必谓余亦未免多事,而其不能忘情则一也。


赐进士出身.福清县知县.保定张缙云题

 

黄檗重修寺志序


夫赤县神州,精蓝碁布,屡废屡兴,在处有之。玉融黄檗者,唐宣宗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於远祖断际,朱夫子供养其故人悟公。高僧正干,来自曹溪;法祖希运,嫡传临济。懒庵老禅,剏建大沩,阐化於省垣长庆;月轮尊宿,受记善会,唱道於豫章抚州。斯皆名噪霄壤,特书国乘者矣。迨乎前明,神皇锡藏,贤相布金。吴尚书忠烈,诗记流芳;钱相国希声,忠贞瘗玉。赐紫镜源大士,御座试经;勅封隐元国师,扶桑宏法。象崖古德,创黄檗於蚕丛;南庵闍黎,开白社於建业。是亦西来川岳,咸锺奈苑之奇;外护王臣,不忘灵山之嘱。俾着绩千秋,垂声万福者也。嗟乎!萧梁迄今几二千载。寺志,隐老人修後百七十余年,未有嗣续。暹三主本山,重辑《五灯全书》黄檗宗谱。寺志虽经纂修,退院抱疴,未能授梓。迩奈禅宗丛脞,知识凋零,保社倾颓,清规废弛。净土草深一丈,缁流星散十方。幸承玉波张老明府大护法,乘菩萨愿,现宰官身,棨戟遥临,祖庭复振。悯香灯之閴寂,叹钟皷之沉埋。遂即清逋厘产,捐俸募缘,百废俱兴,羣生有赖。峰峦十二,俄顷改观;沙界三千,斩新绚彩。琳宫绀殿,金碧重辉;宝藏琅函,玉毫再现。乃延兰翁大和尚,主持启戒,剞劂志书,布之寰宇,冀亦少垂不朽云尔。


道光甲申秋仲,临济正传三十八世一庵达光道暹盥题

 

黄檗山续志序


檗山者,玉融之胜概;万福者,临济之禅宗。前有唐宣宗观瀑作之於先,继有叶相国护藏续之於後。其间兴废创因,不可胜数。且旧志已详言之矣,馥亦毋庸再嚽。越至乾隆年间,栋梁渐被鼪鼯剥落,殿宇旋惊,风雨飘摇。幸有檀越叶相国之後旭溟老先生,仝迳江林镇先生,暨莆阳心监周公後裔诸檀那等,承先人志,发老婆心,作为倡首。今馥仝僚执事界阳、心存、继宗、继芳等,遍处劝捐,而寺宇焕然一新矣。时欲延馥主席本山,奈才学褊浅,未敢擅专就于寺中主持。数载後,旭以公车北上,馥以耄耋南旋。不料沧桑易变,阅数十年,而寺宇渐复倾颓,缁流尽皆散处矣。适逢玉波张明府大护法福曜垂临,覩常住之凋零,作中兴之首倡。命衙权丁官皪、徐士魁、李廷芳、郑士忠等培松植柏,序志归田。香霭重其氤氲,瑞照增其朗耀。故事必有倡之者,其成速;有续之者,其成尤速。因与在寺住持、监副执事及侄宏心等,殚心竭力,董造募金。而寺宇於焉复整,缁流由是悉归。此张明府之功居多,而诸住持之力不少也。癸未岁,复蒙张公延为主席,馥以老辞。而合邑诸绅衿,及本山诸禅师荐牍叠临,惟有点头而已。启戒後,与合山法眷议及所以续修《黄檗志》者,而法眷亦有是意。於是共襄其事,重辑纂修,不数日而成功矣。嗟乎!寺志自隐元国师修後,迄今百七十余年,版图残缺,简牍消亡。倘不从而重订之,将何以继往而开来乎?写林泉之幽胜,集羣彦之诗词,作为冠篇,鼎峙兰若。俾万古以长存,厯千秋而不朽矣!是为序。


道光岁在甲申季冬上澣,主席檗山第四十四世兰圃清馥题

 

黄檗山寺志序


宋人诗云:「天下两黄檗。」今天下山名「黄檗」者,不止两处,皆以断际师得名。吾乡黄檗,则师家山初出世处。後履历诸方,不忘其初。葢诸方以人名山,斯乃山名人者也。自师门下出一临济,宗风大振。推其所自,故江表岭南所在有「黄檗道塲」矣,则谓山以人名亦可。自五花开後,迦文面目全在震旦,皆由《景德传灯》诸录大行于世。夫能不立文字者,乃能不假文字以传乎!近世《传灯》不修,五家遂隐,临济一宗独不废也。顷密云悟师南来,断际师真堂堂皇皇再见於此。亡何复还吴越,将犹当年带「黄檗」名,遍名诸方者欤?传师灯者,费隐大师。推师而上,以及临济,宗门所自起,列而为图。其以文字显者,自《景德》而上,起「金峰铜石」之句。寺额起自贞元,塔院起自太平兴国,古物起自唐九松。重阁大藏,永镇山门,起自神庙四十二年,相国叶文忠公请于朝也。今并搜而志之,以为兹山不朽。夫网罗旧闻,关情山水,非宗门下事也,傥亦有《景德续灯》之思乎!法宝将兴,必有轮王。自大藏入山以後,龙宫渐出;以至大师南来,断际之灯再传矣。余於黄檗山水旧闻,固不能忘情者。悟师到寺之岁,仅书邮往来,不能亲到九龙潭。其明年,乃相见于吴门。是後师在天童,废放之余,不获三上九到。兹山近在吾乡,余同年林侍御之里。御藏檀樾相国者,吾师也。侍御又为予千里命驾之友,他日携文通佳句,往坐塔松下,固予屐齿间物耳。因人重山,因山重人,初心不忘,岂独先志有之哉?于是黄檗僧来请,遂敍之。後代儿孙当如悟师,无忘家山,邈得断际师真,举扬临济宗风于此,则山重而志亦重矣。


崇祯戊寅岁下元日,岸先居士王志道书

 

黄檗寺志序


黄檗去融邑一舍而遥,深山幽谷,旷非人境。自唐贞元以来,世为丛林,地既清净隐僻,不杂尘俗。缁流非精严戒律者,毋敢入。而又代有禅宗高士以为之主,慈云所罩,远迩向被。邑之评丛林之盛者,莫能外焉。万历中,叶文忠公在政府,为请於神宗皇帝,得锡藏经,焕然再新殿阁。金碧辉煌,相好光明,隆隆之象,一时未有。凡闻风而至者,莫不咨嗟叹息,生皈依心。三十年来,徒众日繁,宗风大畅。於是居士林荩夫、比丘行玑等,裒集过去见在一切见闻而为之志,以待夫未来者。问序於余。余尝同友人入山扣费隐禅师,见师皤然清癯,一语不发,而问者自远。其寺僧率循循缩缩,有精进相,因叹曰:「此黄檗之所以为黄檗也,向所称岂虚哉!」然窃有欲言於费隐者。夫佛之为教,其要在慈悲广济,而禅之为宗,其指又在使人自得、不落声闻。是二者,意本相成,而事则若相戾。彼贸贸而来,如饥人之入太仓,如病夫之入药市,明知可以饱我疗我,而急不得其一赈救,则慈悲广济之道何居?固曰自得;自得耳,又奚赖此破暗之慧灯、度迷之慈筏也?曰:「不然。人之於法,始固无不爱恋而欲一得;至其得也,则实无所得,而并爱恋者且一无所有。譬父母之於子,初固怀抱中物也;及其成立,父母之心得矣,然岂能常在怀抱中哉?故方其爱恋也,在爱恋者以为是,而自了然者视之,则非也。比其得也,即得者亦不自定,而自传心者值之,则有大欢喜者矣。然则人谓禅家之不轻付与也,而岂知其婆心之独切哉?饼家子日以饼遗僧,僧即以一遗之,曰:『吾惠汝。』子曰:『饼为我遗,何反遗我?』僧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饼家子因有省。又有狂号於道而覔其首者,指之曰:『首固在也。』其人遂定。彼贸贸而来者,皆有所持来也,然自有而自不知,是求首之类也。禅师又以持来者还人,而觅其首者犹未知所定也,是岂师之不多方指授哉?不自得之故耳!」黄檗代以宗风重,望黄檗而来归者,亦代以宗风重,故志载源流语录为甚详,而余亦举以相问;然是皆筌蹄也,过去现在一切见闻,恐终归於法无涉。倘未来有明眼人,亦惟从自得作采寻耳。虽然,余此言又理障也,并抹杀可也。


崇祯丁丑岁仲春,笔山居士费道用题于三山之碧桃轩

 

黄檗山寺志序


志旧修为一册,今订为二册,皆本山和尚手裁。幽以皈依座下,得从编阅,所谓不能赞一词者也。始山者,志所本也。有山而後有寺,有寺而後有僧。相承而志之者,山以寺名,寺以僧重也。法居山寺未有之前,志次乎僧者,道非人不行也。释氏四大非有、五蕴皆空,何有祖塔?志及之者,昭水木之本源,亦像教也。志外护者,法虽自作主宰,行必辅车相依也。次於祖塔者,明非媚生而薄死也,亦以见祖塔之地未尽复,瓶罄为罍之耻也。至文以掞法,纵主法、护法各有其极,而志居後者为落筌蹄,不欲以文章炫人也。逸事可以不志,必附及之者,录实也,亦纪异也。夫八闽胜地,留幽着述不少;独於黄檗,无可下笔。葢 和尚无字之文,[火*郎][火*郎]玄定,悬之国门,只字匪易矣!幽所谓终不能赞一词者也。虽欲不杜笔,权可得哉?如其笔削,以俟君子!


辛卯孟夏浴佛前三日,门弟子性幽薰沐百拜手书


(以上遗漏均系原缺)

 

补录:叙重修黄檗山寺志


叔世多痴,名山有骨,每与高人韵士共之,是在会心深浅耳!老僧主法席有年,黄檗枝头摇醒三更之月,紫云壑里斩开万树之藤。时听溪声、鸟语,浮峦光而出,未尝作山水观;要何必不作山水观也?感谷陵之迁变,念人物之凋荣,试进游客、骚人而问之:「铜鞮、金谷之瓦,辟疆、兰亭之石,迄今犹有存者乎?」而海内名山独与灵鹫并传不朽!固知地以人重,其权不在山川也。是故天变而道不变,古德详哉言之。倘山灵无主,纵逞风云以绚其奇,驰月露以章其秘;所谓「能令臧三耳」等耳,曷足贵乎?如司马有捃摭之史,子厚多纪游之篇;当时川巗藉之生色者,盖亦炳人耳目矣。然而大道不闻,君子咲之。可知文以道重;点缀山川,其权又不在笔墨也。旧志虽出巨公之手,体略已具而精微未尽。譬如画者面目骨格粗成,尚须点睛会神,方有可观。老僧不揣檮昧,继之正古道之源流,胪新规之本末。未知其有权於山川与否也!第不欲以世谛之笔墨累人耳!读兹编者望林峦而有淂,佀不劳骋周穆之鞍,顾草木而自非;更何事勤谢公之屐?明心不远,纸上非浮,如徒作山水观,是使山川笔墨有权,麋鹿亦且咲人,郦郭尽称入室矣!非老僧重修兹志意也。但道以触目长存,质以修文弥着。先辈证悟,或多於山水间淂之。兹编之成,离言超谓,未尝作山水观;要何必不作山水观也?老僧以为「在会心深浅」者,盖此耳。


壬辰一阳後黄檗主持隐元隆琦序

 

黄檗山凡例(八则)


山河大地是眼中尘;无边刹境是梦里事。五岳四渎,泡影空花,何足道哉?然则一峙一流,一动一静,从甚麽处涌出?苟知出处,可以卓立宇宙间。古今名胜,无有并之者,而後以溪声为长舌亦得,以山色作净身亦得。否则,须弥之胜,十宝之严,不亦陋且顽乎?我檗山巍巍,逈出万峰之表,佛僊神蟒戏奕之塲。岩崖洞壑,灵气锺焉;潭涧泉石,神物护焉。隐显幽异,难以形言。游之咏之,辟之志之,无可不可。志山第一。


昔人拈茎草,建刹已竟,崇楼杰阁云乎哉?或因缘出现,一时涌出;或因缘离散,倏尔灰烬。可思议邪?不可思议邪?兹寺自唐宋至明,几废几兴,莫非俟乎其人。若夫看破水月道塲、空花佛事,正好扶起茎草,撑天拄地、葢覆将来,曷有已极?志寺第二。


古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诚哉是言也!凡主持家国、决择朝野,惟人为贵;而况担荷佛祖、丕振宗风者乎!兹山劈自正干,炳於希运,声彻九重,道扬四海。山以人重,人以山灵,并传而不磨。其余弄泥团汉,[若/(若*若)][若/(若*若)]苴苴,磊磊落落,总被老人笔尖头上放大光明,烁破面门了也。志僧第三。


一法若有,毗卢坠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若也救毗卢而不坠,全普贤而无失,可谓善说法者矣!然则剔脱有无关棙,掀开凡圣名言,尘说、刹说、炽然说,何待西方东土诸老古锥,拈椎竪拂、指东话西、摇唇鼓舌、说青道黄、为祥为瑞、为殃为灾,以为法式者邪?这里还着得毗卢麽?请下个注脚!志法第四。


湘南潭北,绵密不通风;岩下峰前,突出太崚嶒。此便是递代老冻侬末後躲跟之处。只如骤雨怒号,寒烟长锁,猿啼鸟唤,奉献无门;孝子贤孙,追思无地。且道向甚麽处覔得祖翁灵骨?声色堆头,急须着眼,不萌枝上,漫扫春秋。志祖塔第五。


真正衲僧,一法也无,护个什麽?苟能无可护处,兴一言如银山铁壁,为千古屏翰,令人望之俨然。灵山付嘱犹在,是则名为真格外之金汤也。志外护第六。


修世谛文字,胡谓有待千百世之後?而放志山林,栖心法窟者,知代不乏人;况名胜景物,真伪确有可据者哉!然则长篇短句,搜罗见闻,可与卧游山水者道尔。若夫达观之士,亲到黄檗峰头,豁开只眼,洞壑林峦,真文炳着;潭涧木石,觌体成章。这叚灵妙幽真,非楮墨之可传。设若添个元字脚於其间,不亦贻雕文丧德之诮欤?志文第七。


书以传信不传疑。若夫事之逸者,多近乎疑,传之曷故?殊不知,有逸人方有逸事,传逸事愈足以证逸人。夫逸事非奇也,诚善应之兆也。《易》曰:「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而况逸事之符乎?所谓善及乎前,必应之於後;善及乎古,必应之於今;善及乎身家,身家必有异常之泰;善及于天下,天下悉皆祯祥之徵。夫复何疑?附志逸事第八。


旧志六章,今列为八,涉猎见闻之殊,扩充人景之藻,世出世间,摄尽无余,以便遨游者之大观。若夫未点画以前,着得只眼全彰,格外风光。笑看斯集,逗漏奚辞?

 

黄檗断际希运禅师一派源流


断际运  临济玄  兴化奖  南院顒  风穴沼


首山念  汾阳昭  石霜圆  杨岐会  白云端


五祖演  昭觉勤  虎丘隆  应庵华  密庵杰


破庵先  无准范  雪岩钦  高峰妙  中峰本   千岩长


万峰蔚  宝藏持  东明旵  海舟慈   宝峰瑄  天奇瑞


无闻聪  月心宝  幻有传   密云悟  费隐容  隐元琦  


 
黄檗传法法派


明第一代黄檗开法圆悟密云祖师源流法派

  
祖道戒定宗 方广正圆通 行超明实际 了达悟真空

 

清第四十代住持开法达光道暹禅师续立法派

  
三昧原无相 一秉妙厥中 现前机用大 豁露本来衷

 

黄檗剃度宗派


明第一代黄檗开山赐紫正圆中天祖师剃度宗派


祖法志怀 德行圆融 福慧善果 正觉兴隆


性道元净 衍如真通 宏仁广智 明本绍宗

 

明第三代重兴主持开法隆琦隐元祖师续派


一心自达 超悟玄中 永彻上乘 大显主翁

 

清四十代住持宏光道暹禅师又续

  
闻思直证 理事该充 圣凡俱冺 照用弗同 支那演范 兜率垂功 绵延奕𥜥 济度羣蒙

 

黄檗山寺志总目


卷第一 : 山    峰 岩 洞 石 岭 壠 池 潭 溪 井 泉


卷第二 : 寺   殿 堂 方丈 厨 阁 楼 廊 寮 房 亭 桥 坝 碾 碓 磨 台 庵 院 塘 庄 坞 田 园 山塲


卷第三 : 僧    唐 後唐 明 清


卷第四 : 法    上堂 小叅 机缘 偈 启 书 规文


卷第五 : 塔    鸿休 大休 雪堂 义庵 妙湛 坦翁 藤庵 必翁 员湛 上善(原名适轩,即公妈塔)


中天祖师 费隐法祖 隐元祖师 慧门和尚 虚白和尚 广超和尚 清斯和尚 璧立和尚 良准和尚 濬微和尚 晦谷和尚 朗纯和尚 智泉和尚 若育和尚 雪椿和尚 慧隆和尚 慧国和尚 了情和尚 珩玉和尚 承垠和尚 道暹和尚 继宗和尚 界阳和尚 三塔 海会 报恩


卷第六 : 外护   书 启 序


卷第七 : 文(梁、宋、明、清)     志 记 词 赋 赞 居士诗

 

卷第八 : 释诗偈    仙诗(附)

 

附逸事


古佛示瑞 灵湫显异 巨蟒神踪 五音鳄石 九龙古树 郑渚金声 嵩岩香乳 祥云现瑞 春畦法雨 彩泥示现 白光贯顶 隐祖灵蹟 钱相忠莹









 

黄檗山寺志卷一


重兴隆琦隐元祖师原本


门弟子性幽独往等编订续修


监寺(道昱 道昇 道本 宗仪 开滋 永悦)副寺(惠秀 舜普 永施)仝静寺(宗堂 宗恺 德科 传图 华忏 常澄 绍仁 本岐 绍修)校刊

 

山(十二则)


势拔穹窿,屹然永固;形盘大地,觌体全真。是以奇岩幽谷,云水居焉;广穴巨川,龙象宅焉。乃至达观上士,每于山色溪声脱落见闻,与林峦岩壑浑为一体。名实并称,千古而不磨也。故集是编,畧示檗山胜槩,庶後之君子策杖寻源,履践前辙,不迷蹊径云。

 

黄檗山


距福清县城西二十里为宏路驿。由驿而南,循金印舖,缘大壤而入,为清远里之黎湾。黎湾即狮子、香炉二峰内,本邑叶文忠公有纪游亭於道左。亭西数武为下棋壠,壠之右为桑池园,接寺拱桥。踰桥数武即寺之旧山门也,历内桥为进寺之始。寺山故有黄檗,因以为名。唐贞元间,正干禅师为开山祖,继有断际希运禅师出家其中。厥後阐化江外,所住巨刹皆以「黄檗」称,为酷爱兹山幽邃故也。远溯来源,自金鸡、白鹤踰三溪,越灵石,北向而下,首出大帽峯。高出云表,峭拔无双,本县中龙之祖也。剥下两枝,东为宝峰,西行十里许为陈九郎故居。突起为罗汉峰,迤逶曲折至香城。自高山脱脉而东,宛转向南,磊落而下为绦节峰,乃寺之主山也。东自绦节分岫,由化龙直趋下棋壠为寺左障。西自罗汉、天柱、屏嶂列拥为寺右障。西南自五云、报雨、吉祥诸峰涌腾而下为寺内案。吉祥之余麓屹然环遶,与下棋壠相构,为寺内垣。从前案遥引而东,复有香炉峰与狮子峰对峙,为寺外垣。自小帽而东,特起一峰曰佛座,即寺之外朝也。内水则自香城分界,发源自罗汉泉,注石门溪;从内石桥流入放生池,拱桥而出,与外水会。外水则自大帽发源,历九渊而来,遶吉祥而逝,与内水汇,直至迳江。诚禅门法苑、祖裔福基也。自唐迄今千有余载,正干、断际而下诸师,或扬化他方,或韬光此土,隆替不一,未可悉数。崇祯庚午岁,密云和尚始于兹山开宗播响,重振旧规,远近闻风,咸生渴仰。嗣是费隐大师得面禀亲承之旨,单提向上钳鎚,大开炉鞴,钧铸凡圣,以故羣贤间出。今隐元禅师以嫡传继踵,赤手全提,具佛祖爪牙,统衲僧巴鼻,宗纲有赖,嗣法得人。丛林维新,万言莫罄;着述之盛,千载希逢。则斯山也,岂但与宇内之胜仅传不朽哉?

 

峰(十五)


大帽峰


此峰最高,为本山祖。代有黄檗、瑞香生成不辍。顶圆如帽,因以得名。灵石指为留雪幛。

 

小帽峰


与大帽峰相连,嵸峻圆顶似之。

 

宝峰


在大帽前。羣峦环翠,耸出汉表,莹润如聚宝然。中抽嫩枝,灵气锺四潭,中天老人塔焉。

 

屏幛峰


在天柱右畔。上有三台,四时花草菁葱,望若御屏。

 

紫微峰


在天柱、宝峰之间。众山环绕,苍翠异常,宛似紫微。

 

狮子峰


在香炉溪北。山势雄崛,形如卧地狮子,即本山之扞门也。

 

香炉峰


端圆而秀,一麓下垂,如香炉有柄。居前案末,乃寺之华表也。

 

佛座峰


一峰独挺,高数百仞。有头颅足膝,若大佛宝座。寺以此峰作外案。

 

罗汉峰


在天柱上。拔出众岑,状若罗汉。次于大帽,乃本山之中峰也。

 

鉢盂峰


在罗汉肩左侧。形如釜,因邻罗汉得名。

 

天柱峰


乃罗汉右。巍然独耸,势若擎天。

 

五云峰


自小帽迢下,层峦叠巘,屈曲有五,如云乍出。

 

报雨峰


居五云东。每天将雨,辄先起云,里人以之占雨。

 

吉祥峯


与报雨峰连,特朝而来,作寺前案。时有祥光现于其上,故名。

 

绦节峰


即本寺主山。一起一伏,断而复连,如绦节状。

 

岩(一)


头陀岩


寺之西嵩头陀岩,有乳香出自石罅间。

 

洞(一)


蟒洞


唐时传有蟒神栖焉,颇知皈依正教,显迹至今。其洞口向石竹,广三丈,深六丈,高亦如之。上有圆窍通天,傍有小泉流涌。内小洞深邃而黑,人不敢入。在大帽峰西北。

 

石(七)


三台石


在寺右障中。望之森列,俨如台星,故名。

 

飞来石


在第一潭下。高可数丈,三面虚悬,屹然而立。费邑侯以乙亥夏游此,上篆「振鹭之瀑」四字。

 

钓台石


在报雨峯下。前有三潭可钓。

 

屏石


在寺右茶园上。以似屏故名。

 

鼓石


在四潭前旁。甚险,游潭者抱石鼓而上。

 

盘陀石


在下棋壠上。

 

界石


在翠竹庵後仑顶。上以大石界,下以路界,从山脊分水出,俱系寺业。

 

岭(五)


马鞍岭


寺右臂。天柱峰由此而上。马鞍,葢以形似呼之。

 

铁竈岭


在寺前右障。大溪沿路而上为报雨峰,俱属寺山。

 

宫後岭


去寺一里许,佛座峰由此而上。

 

吉祥岭


在寺前案,上熨斗万松庵之捷径也。

 

绦节岭


在寺後。逶迤而上,之香城旁通路也。

 

壠(一)


下棋壠


古传为蟒神与紫云僊博奕处。

 

池(一)


放生池


崇祯甲戌岁,砌内堂溪为之。

 

潭(一)


九渊潭


寺西南隅有溪,沿溪三里许,石壁巉岩,泉色蓝光者为龙潭。自下而上共有九处,惟龙湫、石鼓、玉筯为最。而龙湫即第一潭也。纵广六七丈,底深莫测,上有飞瀑从空泻落,望若珠帘,凡亢旱祷雨多应。宋绍兴癸丑冬,赵公卞观稼至此,祝曰:「名位浅狭,所及者鲜;惟龙以时致雨,尽苏一邑之苍生。」书以勒石,复勒「灵渊」二大字并七言绝句一首於潭上。元符二年,安抚程公迈祈雨有应,为立龙堂。宣和二年,摄邑陈麟再立祠。淳熙间,安抚史公浩复增饬之。石上有汮亭。咸淳丙寅,仓使刘震孙改其额曰「九渊第一」。以「九渊」为总名自此始。而龙堂、汮亭则已毁矣。其侧铭「龙湫」者,郡丞叶嗣昌书,住山释元恭立。赵善密者,不知何许人,亦同住山圆悟来此。熙宁春,崔令同丕绩师亦至,勒字于潭右水际。国朝天启元年,叶文忠公复构亭于龙堂旧址,莆宗伯林公尧俞书扁曰「作霖」。未几,为山隣所焚,独石碑一方载〈登潭〉诗,有「人日看山雨乍收」之句。悬崖之中题「潜龙」者,迳江侍御林公汝翥笔也。由潭流下为瀑布泉,泉之旁有危石,高可数丈,三面悬虚,屹然而立,曰「飞来石」。崇祯乙亥夏,费邑侯道用篆「振鹭之瀑」於上。其余岁久字湮,为水所澌,不能尽见。再历而上有石皷,即第三潭也。一石如鼓,鲠于潭旁。四潭悬溜数丈,亦如泻珠,比龙湫稍差。但岩壁极峭,游者不敢履,多从崖头俯瞩而已。玉筯隐于幽谷,是名七潭。泉自高泻,望若玉筯,然去石鼓则远矣。至九渊则隐显非常,变化莫测。或求之弗得,有时自现,为樵者所覩。其余诸潭各成形胜,皆有可观。

 

溪(三)


石门溪


去寺西北一里。两石相倚如门,状极奇怪。水从下流出,遶过寺前。棠阴夹岸,覆葢如亭,中有乱石可坐。

 

大溪


源自九渊龙潭而来,奔流不绝,与拱桥之外石门溪水会,直注迳江。

 

小溪


在寺右涧,石门之水注焉。阴映如葢,清凉如镜,傍有石壁堪题。外石楯、石桌十余,禅衲适兴烹茗,传韵于此。故师有〈小溪十咏〉之作,从者和之。冷然有声,闻之热恼烦浊不觉冰消矣。

 

井(三)


龙井


法堂後石岩壁立,下有石穴方如盘,深不二尺,清而甘,虽亢旱弗涸。辛卯冬,构龙宫於上,以便祈祷。

 

古井


阔六尺,围二丈,深二丈余。在应供堂之右。

 

金仙井


在寺右臂後水笕坑中。庚寅春,构翠竹庵,寻源得水,故名其泉曰「般若」。

 

泉(三)


虎跑泉


在寺右虎薮坑上。昼夜混混不竭,以笕引之,直至香积。

 

罗汉泉


在罗汉峰间。石隙流涌,去寺五里许,系石门溪之本源,直汇寺前放生池。

 

般若泉


在水笕坑中,直注坑前而隐。游翠竹庵者,勺而烹,清香甘美,试茗尤嘉。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鸡足山寺志 【十卷】 下一篇天台山方外志 【三十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