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宗派》 成实宗(一)
2018-03-10 23:00: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82次 评论:0

前言


  成实宗,是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主依《成实论》。《成实论》,是印度诃梨跋摩所着,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译出。南北朝时,有专弘此论者,遂成一宗。唐代传至日本,渐归没落。后因习此论者,多兼习三论般若,故无严正的传承宗系。此论,在南朝时代多判为大乘,至摄山、天台、嘉祥,始判为小乘。南山律师、灵芝律师则判为教是小乘,义通大乘。

 
  南朝刘宋至南齐,盛行涅槃与成实,尤其成实,在梁代可说是全盛时期。南北朝时,虽然是有学派,但是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学派。究其原因,佛教学者常一人研究多种经论,即使最擅长的是《成实》,也只能说是理解佛学的成实论师,并非依据一经一论而立的宗派,因此,自然不同于隋唐以后所成立的诸宗派。
 


壹、成实宗的历史传承

    
一、概说

 
  成实宗以《成实论》为所依,故名成实宗。成实,旨在解释如来所说经律论三藏中的真实义,因此诃梨跋摩在《成实论》自述:「广习诸异论,遍知智者意,欲造斯实论,唯一切智知。诸比丘异论,种种佛皆听,故我欲正论,三藏中实义。」
 

  成实宗宗祖为中印度的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刘宋时称师子铠),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于究摩罗陀处修学小乘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教义,认为迦旃延所迼大阿毘昙(即《发智论》)「浮繁妨情,支离害志」,继而研习大小诸部,乃撰述《成实论》,批判有部理论,未久即震撼摩揭陀国,王誉称为「像教大宗」。其后于印度的弘布情形不详。

 
  姚秦弘始十四年(四一二),鸠摩罗什译成此论,由门人僧叡讲述,昙影整理诸品,分立五聚,深得罗什赞赏,僧导製作《成实论义疏》,道亮则撰有《成实论疏》八卷。僧导涉迹南地,住于寿春东山寺(导公寺),大张讲席,讲述三论、成实。继至建康讲述,首开南方研习《成实论》的风气。门人僧威、僧锺、僧音等,也都善于此论。同时,又有道勐奉敕住于建康兴皇寺宣讲《成实论》,或谓其属僧导系统,有门人道慧、智欣,亦先后敷演《成实》。
 

  宋泰始中(西元四六五-四七一年),慧隆(西元四二九-四九○年)应刘宋明帝之请,在湘宫讲说《成实》。玄畅在江陵作《诃梨跋摩传》一篇。智顺(西元四四七-五○七年)精通《涅槃》、《成实》。南齐永明七年(西元四八九年)十月,竟陵文宣王请僧柔、慧次在普弘寺讲《成实》,并与诸论师摘要《成实》,使辞约理举,易于研寻,而成《成实论抄》九卷,由撰《三宗论》的周顒作序。此时,《成实》已被视为大乘论及般若系统的论书。
 

  僧柔、慧次的门人智藏、僧旻、法云等,为梁代的三大法师。智藏撰有《成实论大义记》、《成实论义疏》,传法于僧绰,僧绰传法于警韶、慧暅、洪偃、慧勇等。警韶在杨都白马寺、慧暅在徐州中寺讲《成实论》数十遍,慧的门人智琳在丹阳仁孝道场亦讲此论。僧旻撰有《成实论义疏》若干卷,门人有慧韶、宝渊、道超、僧乔等,与法云的门人宝海皆善《成实》。梁武帝天监年间(五○二-五一九年),袁昙允撰有《成实论聚抄》二十卷、慧琰撰有《成实论玄义》十七卷。洪偃于陈代天嘉五年(西元五六四年)撰《成实论疏》数十卷。宝琼住杨都大彭城寺,讲《成实》数十遍,撰有《玄义》二十卷、《文疏》十六卷,门人有慧布、道庄等。
 

  僧嵩是罗什的弟子,在彭城弘扬《成实论》,形成北方系统。门人有僧渊、昙度、道登、慧球等,昙度在北魏都城大同开敷讲席,徒众有千馀人,并撰《成实论大义疏》八卷。慧嵩在徐州讲《成实》。北齐的道纪对于《成实》也颇有心得。
 

  至隋代,解法师为宣讲此论的名师。灵裕(西元五一八-六○五年)撰《成实论钞》五卷。智脱住长安日严寺,讲论数十遍,并奉炀帝之命撰《成实论疏》四十卷。惠影撰《成实义章》二十卷。道宗住慧日道场讲此论。另有神素、明彦、昙观、慧休等,皆善《成实》。
 

  至唐代,有法泰、道庆、慧日、智琰等诸师。玄奘入竺之前,也曾就赵州道深修习本论。高丽的慧慈、慧观,百济的慧聪、观勒法师等,皆通《成实》、三论,百济的道藏撰有《成论疏》十六卷。在日本,因成实宗与三论宗同时传入,所以此宗多附于三论宗而共习之,圣德太子尝就学于慧慈、慧聪、观勒法师等,作三经疏,以《成实论》为法相的入门。
 

  本宗的研究盛行于南北朝时代,尤以南朝梁代最盛,至唐代诸师判其为小乘后,研究者遂日益减少。又推测由于大乘佛教的趋势,《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的流布,及三论学逐渐兴起等原因,因而使本宗衰落不传。
 
    

二、南方寿春系与北方彭城系

 
 (一)南方寿春系

 
  僧导约于西元四四○年,从长安来到南方的寿春地方弘宣《成实》,其后传法给僧锺、僧威、僧音、昙济、道勐。道勐在南京大弘《成实》,门下着名者有道慧、道坚、慧鸾、慧敷、僧训、道明等,其中道慧、道明最为杰出。道勐与昙济又有共同的门人法宠,更是与梁代三大法师的法云、僧旻、智藏齐名,但时代稍后,约晚于三大法师二十年。此外,道明有门人宝亮,也是当代名僧,传承僧柔、慧次之法。
 

  僧导(西元三六二-四五七年)鸠摩罗什大师门下最善于《成实论》者。长安人,十岁出家,聪颖奇俊,志向好学,晚间以薪火为照明。受具足戒后,参与罗什译场,任参议、审定、笔受之职,着有《成实义疏》、《空有二谛论》、《三论义疏》等。
 

  于刘宋武帝裕西伐长安,平定关中之后,受武帝的付嘱,辅佐其子桂阳公义真免于西夏王赫连勃勃之难。刘裕感恩僧导的伟德,乃令其王族子姪等共礼为师,并为其于寿春建立东山寺(俗云导公寺),受业者千馀人,从其学《成实论》者,称寿春系成实派,为成实学派的先驱。当时正值北魏迫害佛教,僧侣避难投之者数百,导公必厚以衣食住处,又为死者设会行香。刘宋孝武帝即位,奉诏住于建康中兴寺。孝建初年,受敕于瓦官寺宣讲《维摩经》,武帝率百官公卿亲临于法席,导公谓帝曰:「护法弘道,莫先帝王,陛下若能运四等心,矜危劝善,则沙土瓦砾,亦为自在天宫。」帝称善受教,在座百官等咸感法悦。后辞归寿春,世寿九十六岁。有弟子僧锺、僧威、僧音、昙济、道勐等,均为成实名家。

 
  昙济《七宗论》的作者。河东人,十三岁随导公住东山寺。专研《成实》、《涅槃》。宋孝武帝大明二年(西元四五八年),渡江住南京中兴寺。

 
  道勐(西元四一一-四七五年)西凉人,年少即游历燕、赵,英名远播,后依止僧导受学诸论,尤以「《成实》一部,最为独步」,由此大化江西。元嘉二十六年(西元四四九年)东游京师,于东安寺续开讲席。明帝为其在建阳门外建立兴皇寺。后奉敕开讲《成实》,帝与公卿百官皆亲列法席,盛况空前。由此兴皇寺成为《成实》重镇。元徽三年,示寂于东安寺,世寿六十五岁。兴皇传成实法的门人有:道慧、道坚、慧鸾、慧敷、僧训、道明、法宠等,人才辈出。其中道慧,于道勐讲《成实论》时,有张融问难。道慧奉道勐之命,与张融辩论《成实》要义,「机挫其锋,言必诣理」。其后道慧住庄严寺,世寿三十一岁。法宠则于梁代与三大法师齐名。

 
  智欣(西元四四六-五○六年)初随栖静寺僧审出家,后受业于东安寺道勐,研习《成实》,被誉为门下第一俊才。智欣初开讲时,听众就有八百馀人。天监五年,世寿六十一岁,示寂于锺山宋熙寺。
 

  法宠(西元四五○-五二四年)河南南阳人。十八岁出家,曾住兴皇寺,追随道勐、昙济学《成实》,又向长乐寺僧周学《杂心》、《毘昙》。受梁武帝尊为「上座法师」,天监七年(西元五○八年)敕住宣武寺。于普通五年示寂,世寿七十四岁。传法弟子有慧开(西元四六九-五○七年)、慧勇,均为梁、陈时代的《成实》名匠。

 
  慧勇(西元五一五-五八三年)承受龙光寺僧绰及建元寺法宠《成实》思想。虽属三论学派,《成实》造诣颇深。

 
  宝亮(西元四四四-五○九年)十二岁出家,师事青州道明法师。二十一岁入建业中兴寺。袁粲认为宝亮乃非常人,是天下瑰宝。后来以居东莱弦县之亲殁,而回北地。曾接受文宣王敦请,移住灵味寺,宣讲众经。尤其讲《涅槃经》达八十四遍、《成实论》十四遍、《胜鬘》四十二遍……,打破讲述记录。其僧俗弟子有三千馀人,受教门徒也常达数百人。
 
  

(二)北方彭城系

 
  僧导在寿春广弘《成实论》,影响及于江南一带,其一派称寿春系;此地僧嵩的系统则为彭城系。

 
  僧嵩为罗什弟子,于罗什示寂后,住徐州彭城白塔寺,大力倡导《成实》,形成江北的彭城系统,但其法系影响则遍及南北各地。有着名弟子僧渊、法迁等多人。

 
  僧渊(西元四一四-四八一年)颖川人,北魏司空俨的后代。具戒之后,以佛教义学为主,住白塔寺,随僧嵩受《成实》、《毘昙》。学论三年,慧解之誉,驰于遐迩。风姿伟岸,含吐洒落,隐士刘因之捨所住山,建构精舍,迎请渊住持,西元四八一年示寂,世寿六十八岁。弟子有昙度、慧记、道登、慧球等。

 
  昙度(西元?-四八九年)江陵人。先于徐州从僧渊受《成实》,独步当时。魏孝文帝闻风慕德,遣使徵请。于是住魏都平城,法席大盛,学徒四方来从,门下千馀众。撰着《成实论大义疏》八卷,盛传北土。与同门的慧记与道登(西元四一一-四九五年)均受北魏朝廷重视,尤其道登,常在孝文帝左右,时受文帝谘询。

 
  慧球(西元四三一-五○四年)扶风郡人,世为冠族。十六岁出家,依止荆州竹林寺道馨修学。后至彭城从僧渊受学《成实》,三十二岁返回荆土,盛弘《成实》于荆、楚之间,中兴元年(西元五○一年),受敕为荆州僧主,西元五○四年示寂,世寿七十四岁,有誉当世。
 

  慧次(西元四三四-四九○年)冀州人。初出家为志钦弟子,后遇徐州法迁,贯解当世。此后慧次随法迁南至京口,住竹林寺。十八岁在彭城地方已经「解经通论,名贯徐土」。具戒后,频讲《成实》及《三论》,之后再次来到南京,止于谢寺。门人有谢寺的僧宝、僧智,长乐寺的法珍、僧响、僧勐、法宝、慧渊等,均为时论所宗。

 
  僧柔(西元四三一-四九四年)属南方系统,与慧次以《成实》扬名于南京同一时地。丹阳人。依止弘称出家。弘称,洛阳临渭人,声誉早彰。柔随其教,方等众经、大小诸部,皆彻玄源。年过弱冠,便登讲席,声振遐迩。齐朝建寺护僧,尤重德学义僧,「以柔耆素有闻,故徵书岁及」,又「文宣诸王再三招请」,乃驻锡于定林寺,「四远钦服,人神赞美」,南齐文惠太子及文宣王均礼之为师。「柔兼德居宗,当之弗让」。西元四九四年,奄然而化,世寿六十四岁,名僧僧祐与其「同止岁久」,为立碑于墓。由刘勰製文。弟子有僧绍、僧拔、慧熙。三大法师亦随其学。

 
  《成实宗》的南、北两系,至僧柔、慧次时代,均会集于南京,至僧旻、法云、智藏、法宠时代而大兴。
 
    

三、梁代三大法师

 
  《成实论》的弘扬,自罗什的门人僧导从关中到南方寿春(今安徽寿县)广为发扬,形成了南方寿春系的成实师系统;僧嵩从关中到北方彭城(今徐州)弘扬,形成北方彭城系的成实师系统。僧导、僧嵩均将《成实论》与三论共同弘扬,并未以「成实师」自居,直至《成实论》受到朝廷皇族的重视,才将他们归类为「成实师」。

 
  《成实论》到了梁代盛行的时候,弘讲经论的法师,经常融会《成实论》来宣说大乘教义,因此才使当时习论者误以为《成实》是大乘,因而有「成论大乘师」的美名,梁代三大法师就是此中的代表人物。三大法师即:开善寺的智藏法师、庄严寺的僧旻法师、光宅寺的法云法师。这三大寺都位于南京,受到朝廷的护持,盛名远播,所以也有以此三大寺名来称呼三大法师者,例如:开善大师、庄严大师、光宅大师。
 

  三大法师皆精通大乘经论以及毘昙诸学,唯各有所专,在湛然撰着的《法华玄义释籤》中,有「开善以《涅槃》腾誉,庄严以《十地》、《胜鬘》擅名,光宅以《法华》独步当时」之文,说明三大法师各有所长。
 

  三人中,光宅法云尤为特出,讲解《法华》,「时无伦比」,及至梁武帝因旱求雨,乃由宝志禅师进言,请法云宣讲《法华》,其后果然感得「天雪如华」。甚至他在宣讲《成实》所作的《义疏》时,也经由《法华》而论《成实》,今日仍可从《法华义记》中,寻得痕迹。后代以光宅法云为梁代宣说《成实》的代表。其次,开善智藏提出了新本《成实》,形成了「新实宗」,引起热烈辩论,弘扬《成实》法筵极盛。僧旻则以利根辩才,贯通诸论,闻名朝野。三大论师略传如下:

 
  开善智藏(西元四五八-五二二年)吴郡(江苏吴县)人。初名净藏。少聪敏,性谦和。十六岁出家,师事上定林寺僧远、僧祐及天安寺弘宗,并从僧柔、慧次二师受学,精通经论及戒律。泰始六年(西元四七○年),敕住兴皇寺。齐竟陵王请讲《净名经》,召集精解经论者二十馀僧,时智藏年腊最少,独居末座,然敷述义理,无能抗衡。梁武帝时,为帝所崇仰,敕住开善寺。

 
  武帝曾拟自任白衣僧正,依戒律立法,整治僧纪,无人敢加谏止,智藏乃上书,谓佛法大海非俗人所能通知,复与武帝数度问答,帝服其理,此事乃止。其后曾奉敕于彭城寺讲《成实论》、慧轮殿讲《般若经》,并为各着《私记》。晚年驻锡开善寺。武帝受菩萨戒时,以智藏为戒师;皇太子亦亲临法席,听讲《大涅槃经》。一生宣讲《涅槃》、《法华》、《成实》、《百论》、《阿毘昙心论》等诸经论。尤以《成实论》法筵最盛,曾提出新本《成实》,形成了「新实宗」,引起三论宗法朗的护三论之辩。普通三年九月示寂,世寿六十五。敕葬独创山。撰有《成实大义记》及《成实义疏》十四卷,此二书曾为研究《成实》的权威,惜均已散佚。弟子有僧绰、慧韶、宝渊、慧超等。梁天监后,成实学统多为智藏、法云、僧旻的学系。
 

  开善寺位于南京朝阳门外的钟山。梁天监十三年(西元五一四年)宝志禅师示寂,武帝诏有司安葬志公于此。并于此建塔五级,帝亲临致奠,忽见云间大士示现,乃立此寺,令志公弟子智藏住持,是为开善寺。
 

  庄严僧旻(西元四六七-五二七年)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七岁依止僧回出家,住虎丘西山寺。十三岁,跟随僧回住于建业白马寺。十六岁时,僧回示寂,移驻南京庄严寺,师事昙景。

 
  僧旻安贫好学,与同寺的法云、禅冈的法开一同禀学于僧柔、慧次、慧亮,研习经论。
 

  僧旻在齐朝,备受帝室文惠太子及文宣王礼遇。齐竟陵文宣王请僧柔、慧次二法师于普弘寺宣讲《成实论》,京城冠盖云集,旻于末席议论,词旨清新,致言宏邈,往复神应,令听者大为折服。《续高僧传.僧旻传》载,慧次慨叹曰:「老夫受业于彭城,精思此之五聚,有十五番,以为难窟。每恨不逢劲敌,必欲研尽。自至金陵,累年始见,竭于今日矣。且试思之,晚讲当答。」当晚讲席,慧次与僧旻议论连番,慧次动容,环顾四座,备赞后生可畏。

 
  齐永明十年(西元四九二年),僧旻二十六岁,于兴福寺宣讲《成实论》,僧信千馀人,衣冠士子四衢辐凑,而先辈法师,排竞下筵。僧旻言虽竟日,无有倦态,听者仰之如日月,慕其名者,不远万里来访。琅琊王仲宝、吴人张思光等,学冠当时,亦皆与旻交游。齐末避乱于徐州,梁天监五年(西元五○六年),奉武帝之命,于华林园与法宠、法云、周捨等讲论。翌年,注有《般若经》。又受敕于惠轮殿讲说《胜鬘经》,帝亲临其座。并在上定林寺,与道俗学者三十人抄集一切经论八十卷,称为《众经要抄》。后吴郡吴兴太守延请说法,沿途守宰莫不郊迎,而京师学士云随雾合,列为随从。由是而称旻为「素王」,在梁武帝时最为显赫。天监末年,于庄严寺八座法轮,盛况非常,讲堂不敷使用,因而增建。
 

  僧旻振兴道安以后久废的讲前诵经之风,又营缮庄严寺与虎丘西山寺,常有放生、赈济之举。弟子有智学、慧庆等。着有《论疏》、《杂集》、《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百馀卷,尤以《成实论义疏》十卷为着名,湘宫寺智蒨写正,皇太子萧纲作序。大通元年示寂,世寿六十一岁。其弟子精通《成实》学者,有智学、慧庆、慧澄、慧朗、慧略、法生、慧武、慧韶、明彻等。

 
  光宅法云(西元四六七-五三○年)义兴阳羡(江苏宜兴)人,七岁出家,住庄严寺,为僧成、玄趣、宝亮的弟子。十三岁开始研读佛学,师事僧柔。梁建武四年(西元四九七年),于妙音寺开讲《法华》、《净名》二经,「讲解之妙,时无伦比」,曾由门下弟子将之辑为《法华义记》,流传于陈、隋,经高丽而传扬至日本,圣德太子据以撰着《法华义疏》。我国天台智者大师以《法华》开宗,着作《法华玄义》,虽批判此书,然亦以此书为根据。当时名德各撰《成实义疏》,法云乃经论合撰,共成四十科四十二卷。「经」指的是《法华经》,「论」则言《成实》。一生与齐中书周顒、琅琊王融、彭城刘绘,东莞徐孝嗣等为至友。在判教上立有「光宅四乘」,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以大白牛车喻佛果一乘,此说影响及天台、三论各宗。
 

  梁天监七年(西元五○八年),讲述御注《大品》,成为武帝家僧,并奉敕为光宅寺主,创立僧制。普通六年(西元五二五年),敕为大僧正,设千僧会于同泰寺,大通三年示寂,世寿六十三岁。
 
    

四、成实诸师

 
  僧绰智藏法师的弟子,于龙光寺宣扬《成实》,被称为龙光寺绰公。

 
  洪偃会稽人,师事龙光寺绰法师。二、三年间,学问精深,并开讲宣扬《成实》。梁武帝于重云殿开讲时,偃亦在座,其高论颇受武帝赞歎。为避战乱,曾隐栖于浙江山阴县的云门精舍。陈天嘉元年(西元五六○年),至京师,开讲于宣武寺。平素好诗文,游锺山开善寺及定林寺时,皆有诗作。着有《成实论疏》数十卷。天嘉五年(西元五六四年)示寂。

 
  警韶(西元五○八-五八三年)受法于龙光寺僧绰。二十三岁讲《大品》,三十九岁为建元寺讲主。后至豫章为戒师,常与真谛三藏共谈佛法,真谛赞歎说:「吾游历多国,罕值斯人。」不久应陈文帝诏请,再回京师。天嘉四年(五六三年),应会稽寺慧藻、同泰寺道伦等二百馀人连署邀请,于白马寺开讲,广弘传化达十馀年。其间天台智顗频请重讲。在龙光寺广弘《成实》也有数年。至德元年,示寂于开善寺。终其一生,讲《成实》五十馀遍。弟子有宝彖(西元五一二|五六一年)。
 

  智爝名跨陈、隋两代,誉为「新实一宗,鹰扬万代」。《续高僧传.智琰传》载,「大庄严寺爝法师,慧(德)重中原,名高日下。」〈隋东都内慧日道场释智脱传〉也说:「时丹阳庄严寺爝法师,成实之美,名实腾涌,远近朝宗,独步江表。脱乃服义下风,思餐法味。」由此可知,庄严寺爝法师为江表的成实学者,智脱从其学法。
 

  智脱(西元五四一-六○七年)七岁出家,师事邺都颖法师。从江都强法师学《成实》、《毘昙》,后受业于庄严寺爝法师。陈、隋王室皆迎往讲论。隋代住日严寺,撰《成实论疏》四十卷。曾因梁代慧琰所着《成实论玄义》十七卷过于繁杂,而加以删定,盛行于当时。

 
  智琰(西元五六四-六三四年)十六岁到京师,随报恩寺持法师学《成实》。又从泰皇寺延法师受具足戒,再受业于庄严寺的智爝,学习新成实。在陈、隋时代,被尊崇为法海的朝宗,佛门的栋樑。一生讲《涅槃》、《法华》、《维摩》达三十遍,《观经》则有百十遍之多。

 
  宝琼(西元五○四-五八四年)陈朝的大僧正,于文帝时,讲《成实》九十一遍,撰《成实论玄义》二十卷。并讲论文二十遍,着《成实论疏》十六卷,后又讲《涅槃》三十遍,着《涅槃经疏》十七卷,又开讲及着疏《大品》、《法华》、《维摩》等经。弟子有普光、道庄、明解等。

 
  道庄(西元五二五-六○五年)从彭城宝琼学《成实》,后弃小乘,归依大乘,从兴皇寺法朗学四论。晚年于京师日严寺讲《法华经》,并着疏三卷。
 

  慧韶(西元四五五-五○八年)十二岁出家,从僧旻学《成实论》。亦曾参与开善智藏的讲筵。智藏迁化后,受教于龙光寺绰公。后至成都龙渊寺大开讲席。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宗派》 俱舍宗 下一篇佛教丛书 《仪制》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