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宗派》 华严宗(三)
2018-03-11 20:57:1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866次 评论:0

贰、华严宗所依经论


一、《华严经》


  《华严经》为本宗的宗旨依据,取意为以种种华所装饰的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内容,至相贤首大师据《六十华严》言,佛陀七处八会说《华严经》,即:人中三处、天上四处,为七重会。普光为八重会。清凉澄观大师据《八十华严》言,七处九会,即:


  第一会:在菩提场,说毘卢遮那佛依正因果法门,有〈世主妙严品〉以下六品。


  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说十信法门,有〈如来名号品〉以下六品。


  第三会:在忉利天宫,说十住法,有〈忉利天宫品〉以下六品。


  第四会:在夜摩天宫,说十行法,有〈昇夜摩天宫品〉以下四品。


  第五会:在兜率陀天,说十迴向法,有〈昇兜率天宫品〉以下三品。


  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说十地法,有〈十地品〉一品。


  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因圆果满法,有〈十定品〉以下十一品。前六因圆,后五果满。


  第八会:三会普光明殿,说普贤大行法,六位顿成,有〈离世间品〉一品。


  第九会:在室罗伐城逝多园林,说入法界法门,有〈入法界〉一品。而第九会末,归菩提场,则十会圆明,顿彰玄极。
 
  

(一)《华严经》的组织
 
  
1.三分科与五分科



2.五周因果


  澄观大师据《八十华严》,将此一经,约所诠义理,分为五周因果,即:


   1.所信因果:谓于华严第一会菩提场宣说如来依正的因果法门,是为一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彰显毘卢遮那佛的依正果德,后一品阐明成佛的本因,令人生信而乐受,故名所信因果。


   2.差别因果:谓于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于普光明殿中,宣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差别因果的法门,是为一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辨五十一位差别的因,后三品明佛的三德差别果相,故名差别因果,又名修正因果、生解因果。


   3.平等因果:谓于第七重会普光明殿,宣说平等因果,是为一周。自第四十九卷至第五十二卷,共二品。前〈普贤行品〉辨普贤平等的圆因,后〈如来出现品〉明遮那平等的满果。因果融摄,平等不二,故名平等因果,又名修显因果、出现因果。


   4.成行因果:谓于第八会重会于普光明殿,宣说成行因果,远离世间法,是为一周。自第五十三卷至第五十九卷,共一品。初明五位的因行,后示八相作佛的大用果相,故名成行因果,又名出世因果。


   5.证入因果:谓于第九会逝多林,宣说证入法界妙门,是为一周。自第六十卷至第八十卷,共一品。初明佛果自在的大用,后显菩萨起用的修因。因果二门俱时证入,故名证入因果。


  以上五周因果,总归于第五证入因果,即从最初所信因果以至第四成行因果,欲令行者深信毘卢遮那佛的果德,详解六位的因果,乃至依此而实践修行,总此而为证入法界的要道。又三祖法藏的《华严探玄记》立「教起因缘分」等五分,以总别《华严》一经。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五周」乃就义理加以区分,「五分」则就经文而别之。
 
  

(二)《华严经》的种类与翻译


  《华严经》的种类,详论之,总有十类;要言之,以文字记录的经典,唯有上、中、下三本。


  1.十类:法藏大师将《华严经》成立于印度的传说、中国的流传情形,循着经典解释之迹,分为下列十项加以说明:
 


  2.三本华严:据传龙树菩萨去龙宫,见有大不思议解脱经(《华严经》)上、中、下本三种,但上、中两本,以非人间世界所可流布,遂将下本的十万颂四十八品《华严经》,携归此土,传行印度。



 
    

二、华严宗重要着作


  1.《十地经论》 略称《十地论》,十二卷。印度世亲菩萨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是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的别译)的作品。内容为解说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十地。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前三地说世间的善法,次四地解说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修行的相状,后三地则说明一乘教法。主张染(十二缘生)、净(还灭、解脱)都归于一心,此「三界唯心」的思想,是地论宗成立的重要理论根据。

 
  2.《华严法界观门》 全称《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又称《华严法界观》、《法界观门》。全一卷。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内容记述「华严法界」的观法,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

 
  注疏计有唐代澄观着《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唐代宗密着《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

 
  3.《华严经搜玄记》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五卷(或十卷)。唐代终南山至相寺智俨撰。内容记述《六十华严》的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1.歎圣临机,德量由致;2.明藏摄之分齐;3.辨教下所诠的宗趣及能诠的教体;4.释经题目;5.分文解释。前四门为玄谈,第五门则由〈净眼品〉至〈入法界品〉等三十四品,就每一品而分品名、来意、宗趣、释文等四科,论其玄旨。

 
  4.《华严经探玄记》 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二十卷。唐代贤首国师法藏依据智俨的《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内容叙述《六十华严》的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的中心教义。分立十门:


   *1教起所由:法尔故、愿力故、机感故、为本故、显德故、显位故、开发故、见闻故、成行故、得果故。


   *2藏部所摄:明三藏、显所摄、辨二藏、释相违、开种类、定所摄、一部收、三部摄、或九部、具十二。


   *3立教差别:叙古说、辨是非、述西域、会相违、明现传、定权实、显开合、教前后;就义分类(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以理开宗(法我俱有、法有我无、法无去来、现通假实、俗妄真实、诸法但名、一切皆空、真德不空、相想俱绝、圆明具德)。


   *4教所被机:明五非器(违真、背正、乖实、狭劣、守权),与五所为(正为一乘不共教中普机菩萨,兼为遗法中见闻信向此无尽法,成金刚种,引为共教菩萨,转为二乘,远为凡愚、外道、阐提)。


   *5能诠教体:通论教体,从浅至深,略有十门:言诠辨体门、通摄所诠门、遍该诸法门、缘起唯心门、会缘入实门、理事无碍门、事融相摄门、帝网重重门、海印炳现门、主伴圆备门。


   *6所诠宗趣:此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


   *7释经题目:解释题目所涵奥旨。


   *8部类传译:分恒本、大本、上本、中本、下本、略本、论释、翻译、支流、感应十类。


   *9文义分齐:列举同时具足相应门、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隐密显了俱成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因陀罗网法界门、託事显法生解门、十世隔法异成门、主伴圆明具德门十门。


   *10随文解释:扼要说明各章节要义。
 

  5.《华严五教章》 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华严一乘教分记》,略称《五教章》。四卷(或三卷)。唐代法藏撰。为华严宗的教判论着。内容是将佛教的不同流派与教义,分为五教、十宗。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十宗: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俱德宗。在圆教中,将《法华经》判为包含诸教的「同教一乘」,主张《华严经》为超越诸教的「别教一乘」。全书分十章:


   *1建立一乘:解说华严独特的别教一乘,与融合三乘于一乘的同教一乘。


   *2教义摄益:论述一乘与三乘的教义及其利益。


   *3古今立教:列举古今十师所立教门的教相判释。


   *4分教开宗:立华严五教十宗的判教,整理佛教各种见解,以作价值的判断。


   *5乘教开合:论述五教的相互关係。


   *6教起前后:佛典成立时间。


   *7决择其意:说明佛典成立先后的理由。


   *8施设异相:从十方面说明一乘与三乘的区别。


   *9所诠差别:论华严教学与其他佛教教学的关係,并考察心意识、佛性等问题。


   *10义理分齐:列举四门以阐明华严别教一乘、圆融无尽的义理。


  本书为华严学的纲要书中最着名者,乃法藏依据《华严经》所撰着的华严学概论,是研究华严学的入门书及必读书。
 

  6.《华严金师子章》 又作《金师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全一卷。唐代法藏撰。内容丰富,简明扼要,包含缘起色空、无相无性,三性、十玄、六相、五教等教理,其中以「十玄门」、「六相」、「五教」之说,最具特色。此中藉金狮子的譬喻,解说华严法界缘起的妙理,使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法义了然分明。全文大别为十门:


   *1明缘起:谓「金」无自性,但随匠人的巧工为缘,便有狮子的形相展现。说明形相依缘而显现。


   *2辨色空:谓「空」无相状,狮子体性虽空,然不碍狮子形相的显现。


   *3约三性:以狮子「情有」,谓「狮子」的存在乃出于吾人的主观构想,此曰「遍计所执性」;狮子「似有」,谓「狮子」的存在是依外缘而虚假展现,此曰「依他起性」;「金性」不变,谓巧匠虽以黄金打造成固定形状的「狮子」,然黄金的性质永不变易,此曰「圆成实性」。


   *4显无相:谓就「体性」而言,一切皆「金」,「金」之外则无狮子乃至狮子的相状可言。


   *5说无生:谓狮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无生。


   *6论五教:就狮子的缘起,一一阐论华严五教(愚法声闻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一乘圆教)的意旨。


   *7勒十玄(勒,统率):藉狮子的各种本质、相状,分别比喻华严宗用以描述法界缘起「十玄门」的一一法门。


   *8括六相:以狮子的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阐论「六相圆融」之理。


   *9成菩提:经由上述法门而彻见狮子之时,即彻见一切有为法本来寂灭之理,并远离取捨,入萨婆若海(一切智海)。


   *10入涅槃:谓若能彻见狮子与金二相俱尽,则不生烦恼,永离苦源而证入涅槃。


  本书说理简明扼要,为华严学的入门书。是法藏思想纯熟的后期卓着,富宗教价值,具代表性。其哲学思维具有整体性、相待性、体用性、圆融性,在中、韩、日的佛教思想史上,极具影响,有其重要地位。宋代理学家朱熹等,与明清的哲学思想家,都受到本书思想的启发而有所发挥。


  7.《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又称《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华严还源观》、《还源观》。全一卷。唐代大荐福寺法藏述。内容阐述杜顺和尚的《法界观门》,总分六门:


   *1显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


   *2起二用:海印森罗常住用(即海印三昧)、法界圆明自在用(即华严三昧)。


   *3示三遍: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含容空有遍。


   *4行四德:随缘妙用无方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柔和质直摄生德、普代众生受苦德。


   *5入五止:照法清虚离缘止、观人寂泊绝欲止、性起繁兴法尔止、定光显现无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


   *6起六观:摄境归心真空观、从心现境妙有观、心境秘密圆融观、智身影现众缘观、多身入一境缘观、主伴互现帝网观。


  8.《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六十卷。唐代清凉山大华严寺澄观撰。内容为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的纲要,并解释其文义。以当时华严宗法系慧苑违背三祖法藏的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旨。全书分十门:教起因缘、藏教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别、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别解文义。其中「藏教所摄门」,载述菩提流支、鸠摩罗什、昙牟谶、慧远、印法师、刘勰、岌法师、真谛、慧观、惠光、吉藏、法云、智顗、元晓、慧苑等诸法师的判教理论,并阐释华严宗的小、始、终、顿、圆等五教判教学说,主张《华严经》属于圆教。与法藏所撰《华严经探玄记》同称为《华严经》注释的「双璧」。
 

  9.《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九十卷。唐代澄观撰。为澄观所撰《华严经疏》的解说注疏。内容分为总序名意、归敬请加、开章释文、谦赞回向四部分。先详释《华严经疏》中的教起因缘、藏教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局、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等九科玄谈,后则依经文而作注解。
 

  10.《新华严经论》 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内容是就实叉难陀所译的新《华严经》,明其玄旨,并随释经文而成。初于文前立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等十门。次释经文,先总叙经意,二明经宗趣,三明其教体,四总陈会数,后释其文义。本论与法藏等论相比,颇多特殊之处。如法藏等谓《华严经》之说处说会及品数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本书则为十处十会四十品。法藏的主旨在成就事事无碍,本书则阐发凡夫一生感得心内理智不二之佛等。

 
  11.《华严原人论》 简称《原人论》,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旨在破除儒、道二教及佛教中各派的妄执,究寻人类本源。认为宇宙万有形成的问题,以儒、道二教与佛教初机层次的宗派都不能根本解决。内容分为四篇:


   *1斥迷执:破斥儒家天命观和道家元气自然论的执迷。


   *2斥偏浅:提出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及一乘显性教之说。破斥人天教虽信业缘,不达人生本源;小乘教执色、心二法和贪瞋痴三毒为一切生命存在的根本,未能了知身为假合的幻相;大乘法相教认为阿赖耶识为有情存在的根本,执为实有;大乘破相教的万法皆空说,仅破除各种执着的心,未能显现真如佛性的本义。


   *3直显真源:依华严「一乘显性教」的意旨,谓一切有情本自具有灵明觉知之性,为无明妄想所蒙蔽而轮迴生死;只要人心与佛心相契合,便能寻回觉性,进入圆通无碍的妙境。


   *4会通本末:会通前所破诸教,悉引入一乘方便教,达到三教圆融的境地。


  本书反映出宗密后期思想的包容性。他吸取诸家所长,再综合创新;立足华严,会通三教,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哲理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宗派》 密宗 下一篇《宗派》 天台宗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