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经典》 经典之部(十)
2018-03-17 21:39:4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4939次 评论:0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称《仁王护国经》、《新译仁王经》、《仁王经》。二卷。唐代不空(705-774)三藏译。师为我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密教付法第六祖,南印度师子国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抵洛阳。天宝五年(746)为玄宗灌顶,住净影寺。代宗时,曾于太原五台山建密教道场,展开传教活动。开元以来,所译经典有七十七部一○一卷。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的音韵对照组织的功劳甚钜。又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大曆九年示寂,世寿七十。
 

  「仁王护国」,是说仁王见众生痛苦,生起怜愍的心,因此施予自在力而保护之,称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是六度中的一度,能使众生从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就是藉着般若法船,能护送一切众生安稳到达彼岸,恒受妙乐。因此,般若是能仁其国,能护其国的祕密要法。
 

  本经是以佛陀为印度波斯匿王等十六大国国王说示如何守护佛果、修持十地善行,及守护国土的因缘,而讲说受持读诵此经可息灾得福,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与《法华经》、《金光明经》并称为护国三经。
 

  本经分为二卷八品。
 

  一、序品:是三科中的序分,说明仁王般若法会发起的因缘。

 
  二、观如来品:本品主旨在彰显如来的果德,使众生对福慧具足,清净庄严的佛果,生起渴仰希求的心。又本品以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佛果空等,广显般若空理。如经中说:「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一切诸法皆空。」佛陀说诸法皆空,原是为了破除一切有执,但是又恐众生执着空见,否定一切善恶因果,因此又说:「诸有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说明诸法是缘起无自性的,所以能显现如幻假有的诸法差别相。如果能从如幻假有的诸法差别相上,照见诸法毕竟空寂,说空不落断灭,谈有不执实常,「不观色如」,「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如此「无二无别,犹如虚空」,则能体见如来。
 

  三、菩萨行品:前品彰显如来的果德,此品明其修因。有因有果,有广大的菩萨行因,才能感得无上清净万德庄严的佛果。因此本品初以「依五忍法,以为修行」,继而将五忍法开为十四忍,说明三贤十地菩萨所修所断。


 
  此十四忍是趋向佛果的大道,如经中说:「此十四忍,十方世界,过去现在,一切菩萨所修所行,一切诸佛之所显示,未来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诸佛菩萨不由此门得一切智者,无有是处。」并且以「自所行处,及佛行处」,教化一切众生;又「以幻化身,而见幻化,正住平等,无有彼此,如是观察,化利众生」,说明虽化度一切众生,而能不着能化所化之相。

 
  四、二谛品:本品主旨在说明二谛非一非异,二谛皆空的道理。诸佛出世,依证二谛而说法;菩萨修行,依解二谛而修行;众生流转,依迷二谛而流转。二谛,就是「寂灭胜义空」的胜义谛和「诸法因缘有」的世俗谛。诸佛说一切世间众生法,说一切出世菩萨法,都是依二谛而说。随顺世间,安立名相,意在显示最胜第一义,因此,离世俗谛无胜义谛,无胜义谛则不必安立世俗谛。如经中说:「解心见无二,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一亦不可得。」又说:「幻化见幻化,愚夫名幻谛,幻师见幻法,谛幻悉皆无。若了如是法,即解一二义,遍于一切法,应作如是观。」所以佛及众生、染与净、一与二、烦恼与菩提、有为与无为,平等无二。

 
  五、护国品:前三品明内护,是护出世间法(护佛果、护十地行),此品明外护,是护有情器世间国土(护国)。〈观如来品〉中,波斯匿王请示佛陀护国法门,佛陀却先为波斯匿王宣说护佛果、护十地行。这是因为五趣杂居地是众生共业所招感的,因此,要护国,首先必须对三宝的不可思议功德生起信心,有了信心,自然能行善持戒,如此一来,自然可以护人护国。

 
  本品宣说护国的法门是应当要受持读诵讲说本经,如经中说:「一切国土,若欲乱时,有诸灾难,贼来破坏,汝等诸王应当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严饰道场,置百佛像,百菩萨像,百师子座,请百法师解说此经,于诸座前然种种灯,烧种种香,散诸杂花,广大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房舍床座,一切供事,每日二时讲读此经,若王、大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受读诵,如法修行,灾难即灭。」受持读诵此经,不但可以消除国难,个人厄难也可以消除,所求如意。如经中说:「一切所求,官位富饶,男女慧解,行来随意,人天果报,皆得满足,疾疫厄难,即得除愈。杻械枷锁,捡繫其身,皆得解脱。破四重戒,作五逆罪,及毁诸戒,无量过咎,悉得消灭。」释提桓因退顶生王军,普明王感化斑足王,五千国王诵此经,现生获报,都是修此法门免难获益的明证。

 
  六、不思议品:内护修证,外护国土,都离不开般若法门。般若的甚深妙理,非口所能宣说,非心所能测度,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本品借散花之不可思议神变,而彰显其非思议可及的德用。

 
  又世尊为大众示现一多无碍,大小相容,净秽不异,刹土互摄,圣凡无碍等不可思议神通,是因指见月,借事显理,是说示万法无自性的般若实相妙理。

 
  七、奉持品:〈菩萨行品〉中,详明诸位菩萨的化处及所化众生,略明菩萨的所修法及所断障。本品则略明化利众生,详明所修法和所断障。经中说,十三观门是三贤十圣的行法。修持此十三观门者,则称为十三大法师。配之于五忍,则于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各有上中下三种忍,共为十二,又加寂灭忍的下忍为十三。又修持此十三观门者为大法王,应当如佛一般而受供养。

 
  〈护国品〉中略明诸难的生起,本品则广明诸难发生的景象,以及灾难产生的原因。灾难有七种:
 

1.日月失度难。 2.星辰失度难。 3.诸火焚烧难。
   

4.时候失度难。 5.大风数起难。 6.天不下雨难。 7.贼来侵国难。
 
  
灾难生起的原因是:
 
   
1.不孝顺父母。 2.不敬事师长、沙门、婆罗门。 3.国王、大臣不行正法。

 
  灾难起时,诸国国王如果能供养般若正法,建立三宝,佛勅五方菩萨摩诃萨往护其国,令其国界,无诸灾难。

 
  八、嘱累品:本品是属流通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能否久住世间,化利一切众生,端赖佛弟子是否依法修持,护持弘扬。所以世尊每于法会最后,必嘱咐菩萨、比丘、及诸大众要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使佛法能广为流通,世代不绝,普利有情。
 

  不过,本经却特别咐嘱国王护持、建立,并告诫诸王有关后代破灭佛法的国王及种种因缘,令与会大众警惕。如经中说:「一切国王、王子、大臣,自恃高贵,破灭吾教,明作制法,制我弟子比丘、比丘尼不听出家,修行正道,亦复不听造佛塔像,白衣高座,比丘地立,与兵奴法,等无有异。」又说:「一切国王、四部弟子,当依十方一切诸佛,常所行道,建立流通,而恶比丘为求名利,不依我法,于国王前自说过患,作破法缘,其王不别,信受此语,横立制法,不依佛戒,当知尔时,法灭不久。」又说:「国王、大臣、四部弟子,自作破法破国因缘,身自受之,非佛法咎,天龙捨去,五浊转增,若具说者,穷劫不尽。」这是因为国王位尊势大,威权殊胜,他能运用权势护持佛法,也可以利用权势破灭佛法。护持佛法的功德无量,破灭佛法的罪过也无穷。所以在本品中,特别提出告诫。
 

  本经文字简约,义理丰富,空有并彰,广明护佛果及护国二护,融世间、出世间法为一体,且将般若的德用彰显无遗,是行仁王政治,守护国土的仁王不可或缺的宝典。
 

  因此,自古以来,中外帝王依照《仁王经》而启建仁王会,在我国以南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勅令于大内设仁王大斋为仁王会嚆矢。此后每年举行两次法会,讲说《仁王般若经》,后主至德三年(585),请智顗大师于太极殿主讲《仁王般若》百座。又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诏令京城僧尼,每月二十七日行道,讲诵《仁王经》,为国祈福。代宗时不空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复数次设会讲诵,或祈雨,或祈攘敌。后代亦皆盛行不衰。日本以齐明天皇六年(660)修仁王般若会为始,其后于天皇即位之初,于全国百处修仁王会,称为一代一度仁王会。另有每逢国家大事而举行的临时仁王会、春秋二季的仁王会及幕府仁王会等。高丽于文宗(1047-1082)以降,亦数次设立百座仁王会。
 

  本经传入中国,先后共有四译,即晋竺法护、姚秦鸠摩罗什、梁真谛、唐不空等译。此四种译本,晋、梁二译已经失传,仅存秦译和唐译。秦译和唐译内容相同,仅文字略异。新译本于〈奉持品〉中,另有密咒,这是旧译本所没有的。新旧二译,品数相同,品名略异,表列如下:
 

  品别 唐译新本  秦译旧本


  1.  序品    序品


  2.  观如来品  观空品


  3.  菩萨行品  菩萨教化品


  4.  二谛品   二谛品


  5.  护国品   护国品


  6.  不思议品  散华品


  7.  奉持品   受持品


  8.  嘱累品   嘱累品


  本经今收录于《高丽藏》第三十七册、《碛砂藏》第三十四册、《龙藏》第五十九册、《卍正藏》第二十八册、《大正藏》第八册。
 

  另有注疏如次:

 
  不空译本的注疏


  1.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七卷  唐.良贲着


  2.仁王经疏法衡钞       六卷  唐.遇荣集


  3.仁王经疏      四卷  宋.净源着


  4.仁王经科疏     五卷  明.真贵着

 
  罗什译本的注疏:


  1.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五卷  隋.智顗说、灌顶记


  2.仁王般若经疏    六卷  隋.吉藏着


  3.仁王经疏      六卷  唐.圆测着


  4.仁王经疏神宝记   四卷  宋.善月着


  5.仁王经合疏     三卷  清.道霈着

........................................


一、试述主政者如何护国?


二、试述读诵本经的利益。


三、试述三贤十地菩萨如何修行?


四、佛陀何以将本经特别咐嘱国王、大臣?


五、本经对后世的影响。

........................................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佛教丛书 《经典》 下一篇《经典》 祖师着作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