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古佛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海会庵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大宝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宝德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县法华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玄真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碧霞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西建安福田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六度庵 05-10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古佛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海会庵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大宝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宝德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县法华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玄真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碧霞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西建安福田寺 05-10
·忻州市五台县六度庵 05-10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第六十卷 - 第 八十 卷)(九)
2018-07-19 11:09: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7633次 评论:0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六十二之三 翦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二海云比丘寄治地住善友(第二海云寄治地住谓常随空心净治八万四千法门清净洁白治心地故)。


文亦有六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初依教正观此明温故後渐次下趣求後友意欲知新又前即学而能思後即思而能学然思前犹属前文谓上来近友次闻正法今辨正念思惟及如说修行即涅盘四近因缘今以前义属後进趣後义属前指来互为钩鎻显主伴交叅且从会判属於後耳下皆准此(初依教中其文有二皆外典中意一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又前即学下亦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怠谓疲怠罔谓罔然无所得也今并反上故学而能思思而能学然思前下第二对前释即涅盘经意於中有二先正立理义合属前以涅盘四事是涅盘近因谓一亲近善友二听闻正法三系念思惟四如说修行故知後二即属前二此即远公分为二意也今以前义下第二明今疏将後二属後会意谓思修二门即前会之义今为後会进趣故故教趣求言後义属前友指来者即是前会指示後友後友依正等合属後会由前友指来故属前会名为钩鎻所指是主能指是伴又思修属前此约位判今从会判故属後也)。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善知识教正念观察智慧光明门正念观察菩萨解脱门正念观察菩萨三昧门正念观察菩萨大海门正念观察诸佛现前门正念观察诸佛方所门正念观察诸佛轨则门正念观察诸佛等虚空界门正念观察诸佛出现次第门正念观察诸佛所入方便门。


今念前中有十一句初总余别别中皆云正念观察者不沈不举寂照双流故十中一即是前观境自在二即前作用解脱三即一行三昧体及推胜中诸三昧门四念前种种众会五即前见佛六即前十方七即寿命神通等八即通观佛徧九即种种成正觉十即随种种众生心乐。


渐次南行至海门国。


後趣求可知。


向海云比丘所顶礼其足右绕毕於前合掌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入一切无上智海而未知菩萨云何能舍世俗家生如来家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海云何能离凡夫地入如来地云何能断生死流入菩萨行流云何能破生死轮成菩萨愿轮云何能灭魔境界显佛境界云何能竭爱欲海长大悲海云何能闭众难恶趣门开诸大涅盘门云何能出三界城入一切智城云何能弃舍一切玩好之物悉以饶益一切众生。


第二向海云下见敬谘问於中三初设敬次自陈发心可知後而未知下谘问法要於中言愿轮者愿穷三际无有终始故对生死以立轮名余文自显。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三时海云下赞示法界於中二先赞法器後正授法前中三先本问以发心者难故若不发心不堪授法非法器故次善财下答非虚妄故。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於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後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下正赞於中二先赞因缘难具故发者为希後发菩提心者下显发心相胜故发者难得今初先反赞後要得下顺赞事友为缘余皆是因通有十句初句为总即宿植普贤法门成种性故二具真下别初得真如三昧智光名具真实道此即了心寂照生佛德故余可知。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佑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徧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徃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於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二显发心相中有十一句前五即大慈悲心初二总余三别次四深心修行大愿尽空界故後二直心不违法性证果智故又此十心多同治地自分十心恐繁不会(又此十心者彼十心者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今此一即大悲二即利益三即安乐四安住心离恶法住善法故五即怜愍六即守护令离碍故七即同已遍法界故八即摄受法界虚空皆徃摄故九即师心见诸佛故十即导师入种智故)。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积无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思惟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住处思惟大海容受种种大身众生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思惟大海无增无减。


第二善男子我住下正授法要谓观法海覩佛闻法次前念佛而明此者显闻法弘传次为要故(次前念佛下生起次第)。


於中二先明修观後善男子我作是下观成利益前中二先托事显诠二善男子我思惟下欲忘诠求旨今初先总标言十二年者一纪已周表过十千劫已入第二住故亦表总观菩萨十二住十二入故後所谓下别显皆托事表法智海十义如十地说今是悲海(一纪已周者十二年为一纪周十二辰故过十千劫者十信满十千劫入正定故十二住已见十住品智海十义如十地说者海有十德表十地故言今是悲海者故此十德与十地小异取称法故即前十种悲心一即利益心利益宽广故二即大悲心大悲甚深无能测故三即安乐始於世乐种种与故四即安住谓恶行众生令住善行故即是众宝五怜愍心悉包纳故六摄受心种种外道摄令正信如水多色同在海故七守护心已发心者皆守护故是为无量众生依住八同己心谓摄菩提大愿众生如己身有为大身故九即师心谓於大乘道习进道者推之如师师必谘受大法雨故十导师心谓具功德者敬之如佛故湛无增减以斯十悲对斯十喻有如符契故上叹十心即是法说今此海喻喻前十心称复相当)。


善男子我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颇有无量过此海不颇有甚深过此海不颇有殊特过此海不。


二忘诠求旨为见佛亲因可知(二忘诠求旨为见佛亲因者此中唯有四句一广二多三深四胜初二即前第一开出三即第二四即第六一海众色故为殊特余之六句不出深广故但举四又余六句余处容有故牒此四显其奇特问既叹奇特何名忘诠离前十相更求过此即忘诠求旨意也由此忘求故得见佛)。


善男子我作是念时此海之下有大莲华忽然出现以无能胜因陀罗尼罗宝为茎吠瑠璃宝为藏阎浮檀金为叶沈水为台码碯为须芬敷布濩弥覆大海。


第二观成利益中二先明见佛後得闻法今初即见法界无碍依正於中先见依後见正前中三一总标体相以深观心海法海则心华行华自然敷荣无漏性德无不备故(以深观等者法海即是悲海而法名通对上自心观心即心华开敷观大悲法即二利行发)。


百万阿修罗王执持其茎百万摩尼宝庄严网弥覆其上百万龙王雨以香水百万迦楼罗王衔诸璎珞及宝缯带周帀垂下百万罗刹王慈心观察百万夜叉王恭敬礼拜百万乾闼婆王种种音乐赞叹供养百万天王雨诸天华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旛盖百万梵王头顶礼敬百万净居天合掌作礼百万转轮王各以七宝庄严供养百万海神俱时出现恭敬顶礼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百万净福摩尼宝以为庄严百万普光摩尼宝为清净藏百万殊胜摩尼宝其光赫奕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百万阎浮幢摩尼宝次第行列百万金刚师子摩尼宝不可破坏清净庄严百万日藏摩尼宝广大清净百万可乐摩尼宝具种种色百万如意摩尼宝庄严无尽光明照耀。


二百万阿修罗下外相为严。


比大莲华如来出世善根所起一切菩萨皆生信乐十方世界无不现前从如幻法生如梦法生清净业生无诤法门之所庄严入无为印住无碍门充满十方一切国土随顺诸佛甚深境界於无数百千劫叹其功德不可得尽。


三此大莲华下举因显胜。


我时见彼莲华之上有一如来结加趺坐其身从此上至有顶宝莲华座不可思议道塲众会不可思议诸相成就不可思议随好圆满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色相清净不可思议无见顶相不可思议广长舌相不可思议善巧言说不可思议圆满音声不可思议无边际力不可思议清净无畏不可思议广大辩才不可思议又念彼佛徃修诸行不可思议自在成道不可思议妙音演法不可思议普门示现种种庄严不可思议随其左右见各差别不可思议一切利益皆令圆满不可思议。


第二我时见彼下明见正报谓心行既敷则本觉如来忽然现故於中先明德相圆备後又念下因圆用广可知。


时此如来即申右手而摩我顶为我演说普眼法门开示一切如来境界显发一切菩萨诸行阐明一切诸佛妙法一切法轮悉入其中能净一切诸佛国土能摧一切异道邪论能灭一切诸魔军众能令众生皆生欢喜能照一切众生心行能了一切众生诸根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第二时此如来下明得闻法所以海中说者表从悲智海之所流故於中三初演说次受持後转授今初先总标普眼者诠普法故普诠诸法故得此法者一法之中见一切故後开示下别显所诠可知(普诠者此有三义此一约深二普诠诸法约广上二直就所诠三即从益立称既一法中见一切法则其一眼见十眼境所见之中已有能见能见之中有所见矣以一法中有一切故广如毗卢遮那品)。


我从於彼如来之所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忆念观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於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善男子我於彼佛所千二百岁受持如是普眼法门於日日中以闻持陀罗尼光明领受无数品以寂静门陀罗尼光明趣入无数品以无边旋陀罗尼光明普入无数品以随地观察陀罗尼光明分别无数品以威力陀罗尼光明普摄无数品以莲华庄严陀罗尼光明引发无数品以清净言音陀罗尼光明开演无数品以虚空藏陀罗尼光明显示无数品以光聚陀罗尼光明增广无数品以海藏陀罗尼光明辩析无数品。


二我从於彼下明受持於中二先总显所持法多以是一多相即无尽法门故(先总显持多者即海墨书而不竭然入大乘论引此经云是海幢下说法门全同於此喻相小异云大海水尽以磨墨积大纸聚犹如须弥山四天下草木持以为笔三千世界水陆众生悉为法师於刹那顷所受法门犹不能尽此约书文不尽彼约领多不尽)。


後善男子下别显持多之相於中先标长时千二百岁表义同十二年後於日日下别显能持所持有十种持初一闻持余皆义持二契本寂智方能入故三於一义中旋转无量故能普入四地地义殊故能分别五威力者普摄在怀故若约所诠明摄即以威力摄诸众生同九地中威德陀罗尼说六如华开引果今开发於教引於果故又华开见实以为庄严今开发言教见其旨故七可知八如空无相而包含一切显明妙理示法相故九以多智光聚於一法则义理增广故十若海含十德各辨析故诸持经者应仿此文(旋转者如下弥伽然此十句文并可知亦即治地中胜进十法谓诵习多闻虚闲寂静等但有开合可以意得)。


若有众生从十方来若天若天王若龙若龙王若夜叉若夜叉王若乾闼婆若乾闼婆王若阿修罗若阿修罗王若迦楼罗若迦楼罗王若紧那罗若紧那罗王若摩睺罗伽若摩睺罗伽王若人若人王若梵若梵王如是一切来至我所我悉为其开示解释称扬赞叹咸令爱乐趣入安住此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


第三若有众生下明其转授可知。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随其愿力而修行故入大愿海於无量劫住世间故入一切众生海随其心乐广利益故入一切众生心海出生十力无碍智光故入一切众生根海应随教化悉令调伏故入一切刹海成满本愿严净佛刹故入一切佛海愿常供养诸如来故入一切法海能以智慧咸悟入故入一切功德海一一修行令具足故入一切众生言辞海於一切刹转正法轮故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己推胜谦己结前推胜进後我唯一海岂得与彼同年者哉。


善男子从此南行六十由旬楞伽道边有一聚落名为海岸彼有比丘名曰善住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净菩萨行。


第五善男子从此下指示後友六十由旬者修六度行净六根故聚落名海岸者是徃楞伽山之道次南海北岸故然楞伽梵言此云难徃又含四义一种种宝性所成庄严殊妙故二有大光明映日月故三高显宽广故四伽王等居佛复於此开化群生作胜益事故然体即是宝具斯四义名无上宝存以梵音此山居海之中四面无门非得通者莫徃故云难徃表修行之住是入智海绝四句离分别之道故比丘善住者身住虚空故表此住中观一切法如虚空无处所故亦比丘者入道未久宜依僧故又初念佛次闻法今依僧修三宝吉祥为所依故(具斯四义名无上宝存以梵音者以具梵音经题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之言无跋多罗云上宝即此方之言又多罗亦是宝义则译人双存楞伽正是难徃之义上之四义前二即无上宝後二明於难徃高显伽王之所居故不得通难徃故表此下彼具云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三空四无我五无作六无味七不如名八无处所九离分别十无坚实释曰皆有一切法言今但举三八二句以顺住空然余八亦是空义)。


时善财童子礼海云足右绕瞻仰辞退而去。


第六时善财下恋德礼辞。


尔时善财童子专念善知识教专念普眼法门专念佛神力专持法句云专入法海门专思法差别深入法漩澓普入法虚空净持法翳障观察法宝处渐次南行至楞伽道边海岸聚落观察十方求觅善住。


第三善住比丘寄修行住(寄修行住者巧便观有增修正行故)文亦具六一依教趣求中二先念前友教有十句初一通念示教人法次三念前闻佛说法事次三思入海观事後三证理治障摄法观修二渐次下趣求後位可知。


见此比丘於虚空中来徃经行无数诸天恭敬围绕散诸天华作天妓乐旛幢绘绮悉各无数徧满虚空以为供养诸大龙王於虚空中兴不思议沈水香云震雷激电以为供养紧那罗王奏众乐音如法赞羙以为供养摩睺罗伽王以不思议极微细衣於虚空中周回布设心生欢喜以为供养阿修罗王兴不思议摩尼宝云无量光明种种庄严徧满虚空以为供养迦楼罗王作童子形无量采女之所围绕究竟成就无杀害心於虚空中合掌供养不思议数诸罗刹王无量罗刹之所围绕其形长大甚可怖畏见善住比丘慈心自在曲躬合掌瞻仰供养不思议数诸夜叉王各各悉有自众围绕四面周帀恭敬守护不思议数诸梵天王於虚空中曲躬合掌以人间法称扬赞叹不思议数诸净居天於虚空中与宫殿俱恭敬合掌发弘誓愿时善财童子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合掌敬礼。


第二见此比丘下明见敬谘问於中三初见次时善财童子下敬。


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修行佛法云何积集佛法云何备具佛法云何熏习佛法云何增长佛法云何总摄佛法云何究竟佛法云何净治佛法云何深净佛法云何通达佛法我闻圣者善能诱诲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不舍见佛常於其所精勤修习菩萨云何不舍菩萨与诸菩萨同一善根菩萨云何不舍佛法悉以智慧而得明证菩萨云何不舍大愿能普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云何不舍众行住一切劫心无疲厌菩萨云何不舍佛刹普能严净一切世界菩萨云何不舍佛力悉能知见如来自在菩萨云何不舍有为亦复不住普於一切诸有趣中犹如变化示受生死修菩萨行菩萨云何不舍闻法悉能领受诸佛正教菩萨云何不舍智光普入三世智所行处。


三作如是言下谘问於中二先自陈发心後而未知下正陈请问於中二十句问文分为三初十句总问於法起行故佛法言通一切行法於中净治者对治净故深净者契理徧净故余可知二我闻下结前请後欲显後问异前问故三菩萨云何不舍见佛下十句别问行起胜用故十句中所行各别於中初三句明不离三宝行次二句不舍二利行次二句摄佛依正行次一句悲智无住行後二句摄法证入行皆言不舍者无蹔舍离故。


时善住比丘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发心求问佛法一切智法自然者法。


第三时善住下称赞授法於中二先赞後授前中佛法是总一切智法约智然唯局果自然者法约性通果及因。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无碍解脱门。


後善男子我已下授法中二先总标所得二若来若去下别示其相今初无碍有二义一智慧於境无碍以证无障碍法界故二神通於作用无碍由内证故所以次前明此法者闻法受持意令於境无障碍故显此住中善观众生等十种界故(显此住中善观众生等者彼经云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法界世界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是)。


若来若去若行若止随顺思惟修习观察即时获得智慧光明名究竟无碍。


二别示其相中二先明修习得法由一切威仪顺法思修故能获得言究竟无碍者若事若理无少碍故。


得此智慧光明故知一切众生心行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殁生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宿命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未来劫事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现在世事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言语音声种种差别无所障碍决一切众生所有疑问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诸根无所障碍随一切众生应受化时悉能徃赴无所障碍知一切刹那罗婆牟呼栗多日夜时分无所障碍知三世海流转次第无所障碍能以其身徧徃十方一切佛刹无所障碍。


後得此智下显法功用於中三初通明智用无碍次何以下总相徵释三善男子我以下别明通用今初有十二句初一他心次四兼三明谓现未劫事含漏尽故次四三业化物次二知时一知时分二知流转案俱舍论时之极少名一刹那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腊缚腊缚即是罗婆三十罗婆为一牟呼栗多牟呼栗多即是须?三十须?为一昼夜言时分者西域记第二云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亦有处说昼夜初分时等又黑分白分六时四时等又准仁王经九百生灭为一刹那九十刹那为一念此则刹那非时极促以刹那之中生灭唯佛智知故小乘中略而不说後一即神足通(今初文者且顺文配若约开合取之即具十通一他心二三皆宿住以殁生言故兼三明十通知过去殁生亦宿住故四即未来际劫智通五即天眼六合二通言语即分别一切众生言音智通音声即天耳通同一天耳开出故今合之七八九三皆一切法智通七断疑智八知根智九知时智十及十一并一切法灭尽智通前句刹那尽後句长时流转尽十二神足即无体性及无量色身通亦俱神境开出故故此文中通十通义百二十刹那等者此广俱舍颂文颂云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量腊缚此六十此三十须?此三十昼夜亦有处说尽初分时等者智论等文弥勒下生经亦说谓释迦修难行苦行得成菩提弥勒修安乐行而得菩提谓昼夜三时礼拜忏悔等谓日初分时日中分时日後分时夜初分时夜中分时夜後分时合为六时是也又黑白分六时即西域分黑白黑前白後故正月十六为正朝一时即二月二月为一时四时亦同此方春夏秋冬等者等取三际并如偈赞品)。


何以故得无住无作神通力故。


二总相徵释以不住不作故无碍也。


善男子我以得此神通力故於虚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或隐或显或现一身或现多身穿度墙壁犹如虚空於虚空中结加趺坐徃来自在犹如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徧身上下普出烟焰如大火聚或时震动一切大地或时以手摩触日月或现其身高至梵宫或现烧香云或现宝焰云或现变化云或现光网云皆悉广大弥覆十方或一念中过於东方一世界二世界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乃至无量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或过阎浮提微尘数世界或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於彼一切诸佛国土佛世尊前听闻说法一一佛所现无量佛刹微尘数差别身一一身雨无量佛刹微尘数供养云所谓一切华云一切香云一切鬘云一切末香云一切涂香云一切盖云一切衣云一切幢云一切旛云一切帐云以一切身云而为供养一一如来所有宣说我皆受持一一国土所有庄严我皆忆念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如是一切诸世界中所有众生若见我形皆决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世界一切众生我皆明见随其大小胜劣苦乐示同其形教化成就若有众生亲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门。


三别明通用多显神足通十八变相且分为二初於空现变二或一念下十方徧供三如是一切下现形益物并可知言十八变者一於空行住等即所作自在二或隐三或显四或现一身即卷五或现多身即舒六穿度下徃来七入地下转变八徧身下炽然九或时下振动十或时以手下即众像入身以高大故十一或现烧下放大光明皆悉广大弥覆十方成上放光起下徧满十二或一念下徧满十三一一佛下显示十四一一如来所有宣说下施他辩才由能受持故十五如是一切下施他安乐菩提为真乐故十六彼诸世界下所徃同类十七若有众生亲近下施他忆念十八由总具无作通力故能伏他神通三叚之中具矣(言十八变即是瑜伽三十七文颂云振动及炽然流布并示现转变及徃来卷舒众像入十同类徃趣隐显作自在制他施辩才忆念及安乐放大光明等转余有情物令成余物故名能变神通谓一振动二炽然三流布亦名遍满四示现亦名显示五转变六徃来七卷八舒九一切色像入身十所徃同类十一隐十二显十三所作自在十四伏他神通十五施他辩才十六施他忆念十七施他安乐十八放大光明此十八名转变後三句明能变今文辩相义并可知)。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如诸菩萨持大悲戒波罗蜜戒大乘戒菩萨道相应戒无障碍戒不退堕戒不舍菩提心戒常以佛法为所缘戒於一切智常作意戒如虚空戒一切世间无所依戒无失戒无损戒无缺戒无杂戒无浊戒无悔戒清净戒离尘戒离垢戒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第四善男子下谦己推胜於中先谦己知一一念徧徃故云速疾现形益物为成就众生後如诸菩萨下仰推胜进而皆明戒者意显上得无碍解脱皆由持别解脱戒为依地故非戒不能修治心故(非戒不能治心地故者上约法门释此句约表位释然德云是定海云是慧此中明戒显三学为初故)。


有二十句初十一句明具胜德戒一本为益生故二自行胜故三具二利故上三异小四道共故五无能令不持故六定共故七不失行本故八顺法不谤故毗卢遮那经第六云有四根本罪乃至活命亦不应犯谓一谤法二舍菩提心三悭吝四恼害众生今此七八不犯初二无损无浊不犯後二九缘果智故十称法性故十一般若相应故不住三界次六句明离过戒一无过失谓不自贡高言我能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愧耻故二不损恼谓不因於戒学呪术等损众生故三无缺犯谓具足受持十善业道及威仪故四无杂秽不着边见故五无悭贪浊不现异相彰有德故六无悔恨谓不作重罪不行謟诈故後三显清净戒一忘能所持究竟净故二不净六尘故三无心垢故(有二十句下案文解释在相可知此二十戒亦即第十回向二十梵行但彼约自能清净方能益他故先护重首明不破不缺等行此彰菩萨本为利他故先明大悲後显无垢名或小异今当略引一大悲戒即彼第二十无恚梵行恚是悲障有彼障故无悲二波罗蜜戒即第十一三世诸佛所行梵行之道故三大乘戒即第十七无比梵行余乘无对故四菩萨道相应戒即第十八无动梵行不动二利故五无障碍戒即十三无着梵行由见真如成圣道故故无障碍六不道堕戒即第十五无灭梵行顺理而持常不遐灭故七不舍菩提心戒即第十六安住梵行心常诣理故八常以佛法为所缘戒即十四无净梵行事理具足无非佛法何所诤哉则当缘佛法性矣九於一切智常作意戒即第七佛所赞梵行称理持戒勤契圣心是缘佛智佛何不赞十如虚空戒即第九无所得梵行不得能所自在持故十一一切世间无所依戒即第八无所依梵行不依现世名闻利养不求当世人天果故十二无失戒即第五无失梵行定心持戒吉罗不犯故十三无损戒即第六无能蔽梵行鹅珠草系不能蔽之令有损故亦不损他十四无缺戒即第十二不缺梵行不犯十三等无残缺故十五无杂戒即第三不杂梵行不念破戒种种因缘闻环钏声亦不染故十六无浊戒即第十九无乱梵行定共相应故无浊乱十七无悔戒即第十二无碍梵行犯罪追悔是障碍故十八清净戒即第十增益菩萨清净道梵行不同小乘唯事净故十九离尘戒即第四无点梵行不犯堕罪无尘照故二十离垢戒即第一不破梵行若犯四重十重犹如破噐无所复用最垢重故若依上释即为凭据亦同智论十戒如回向品会)。


善男子从此南方有国名达里鼻茶城名自在其中有人名曰弥伽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第五善男子从此下指示後友即生贵住善友国名达里鼻茶此云消融谓从圣教生消谬解故城名自在於三世佛法了知修习得圆满故言有人者晋经云彼有良医名弥伽者此翻为云演轮字门含润雨法故以三世圣教法云雨一切故(达里鼻茶新译为达罗比吒唐言持富饶亦顺生贵之义以三世圣教法云雨者约表位说即彼经云此菩萨应劝学十法所谓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二修习三圆满各三为九十了知一切诸佛平等是也)。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右绕瞻仰辞退而行。


第六礼辞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六十二之三

 

音释


殁  (莫[改-己+孛]切)。  布濩  (濩胡故切布濩分散也)。  鬘  (莫还切)。  漩澓  (漩旬缘切澓房六切漩澓水洄流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六十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