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小义释 【十九卷】(十七)
2017-08-08 20:48:3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488次 评论:0

[P.258] 第十六 宾祗耶学童所问之义释



尊者宾祗耶曰:

    
「我老无力色衰者       听力不佳视不明
    

 使我中途勿蒙昧     勿亡〔勿死勿灭亡〕
    

须语我应识知法       舍断生老於此世」


(一一二〇)


「我老无力色衰者」〔之句中〕,「老」者,是老、长、耆年、重龄、达於老龄、生而百二十岁。「无力」者,是力弱,力少,无力势。「色衰」者,是容色已过,容色离去,彼青年时美丽光辉之容色者,此已消失,过患(衰相)现前。此是「我老无力色衰者」〔之义〕。


「尊者宾祗耶曰」〔之句中〕,「曰」,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宾祗耶,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宾祗耶曰」〔之义〕。


「听力不佳视力不明净」〔之句中之视力成为不明净〕,是视力不净、不清净、不徧净、不净白,我以眼不见如实色。此是「视力不明净」〔之义〕。「听力不佳」,是耳不净、不清净、不徧净、不净白,我以耳不闻如实声。此是「视力不明净听力不佳视」〔之义〕。


[P.259] 「使我中途勿蒙昧、勿亡」,勿令我亡、死、灭亡。「蒙昧」,是无知而陷於无明、无智不辨知,为恶慧。「中途」者,不了知道、不阐明、不知、不获得、不触、不作证尊师之法、见、行道,於中途而应命终。此是「勿使中途我蒙昧、勿亡」〔之义〕。


「须语我应识知法」〔之句中〕,「须语法」者,须语初善、中善、後善、有义有文而完全圆满徧净之梵行、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正道、至涅盘之行道,须告、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须语法」〔之义〕。「我应识知」者,是我应知、应识知、别知、通达、得达、触达、作证。此是「须语我应识知法」〔之义〕。


「舍断生老於此世」者,是於此世生、老、死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盘。此是「舍断生老於此世」。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宾祗耶曰:

    
「我老无力色衰者           听力不佳视不明
    

[P.260] 使我中途勿蒙昧   勿亡〔勿死勿灭亡〕
    

须语我应识知法           舍断生老於此世」

 


世尊宣示:「宾祗耶!

     
有色之故见蒙害     色故病患放逸人
     

故汝而为不放逸     为不再有须舍色」


(一一二一)


「有色之故见蒙害」〔之句中〕,色者,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有情以色为因,以色为缘,以色为源因而被害、蒙害、加害、恼害。色有时〔人人〕行种种之惩罚。〔即〕以鞭笞,以杖笞,以棍棒笞,断手,断足,断手足,断耳,断鼻,断耳与鼻,破头盖而入铁丸,剥头皮,磨〔头盖〕,向口中入灯火,卷油布而烧全身,卷油布而烧手,捆倒而剥皮,剥下皮肤再行缠身,绑缚手足由四方放火,剥取皮、肉、腱令身粉碎,擦灰汁於受伤之身,向耳孔突刺铁串而旋转,拔骨令〔身体〕如藁蒲团, [P.261] 灌浇热油使狗噉食,於生中刺串,以刀断首。如斯,有情以色为因,以色为缘,以色为原因而被害,「蒙害」者,是被加害、恼害。如斯,见被害、蒙害、观、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有色之故见蒙害」〔之义〕。


「世尊宣示:宾祗耶!」〔之句中〕,「宾祗耶」!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宾祗耶!」〔之义〕。


「色故病患放逸人」〔之句中〕,病患者,是病患、动心、恼心、受击、痛心、忧心。〔即〕由眼病而病患,动心、恼心、受击、痛心、忧心。由耳病而……乃至(一四页参照)……由虻、蚊、风、炎热、由与爬行类之接触而病患、动心、恼心、受击、痛心、忧心。此是「色之故而有病患」〔之义〕。或又眼减退、失、毁失、衰灭、离去,有消灭时,(人人)病患……乃至……忧心。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施主家、众、住居、利得、名声、赏赞、乐、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之减退、失、毁失、衰灭、离去,有消灭时,〔人人〕病患、动心、恼心、受击、痛心、忧心。如斯亦是「色之故而有病患」〔之义〕。「人人」者,是刹帝利、婆 [P.262] 罗门、毘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也。「为放逸」〔之句中〕,「放逸」者,是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又对五种欲心之放纵、放纵之遂行,又对诸善法之修习不作恭敬、不作永续、不作持续、萎缩行、〔为行〕欲之放弃、责任之放弃、不习行、不修习、不多作、不受持、不专念、言为放逸。即如斯所有放逸、放漫、放漫性。此言为放逸。具备此放逸之人人言为放逸者。此是「色故病患放逸人」〔之义〕。


「故汝而为不放逸」〔之句中〕,「故」者,是彼理由,彼之因,彼之缘,彼之因缘,如斯有见色之过患故。是故。「汝不放逸」者,是恭敬而作,常为作……乃至(五六页参照)……对诸善法而不放逸。此是「故宾只耶汝而不放逸」〔之义〕。


「为不再有须舍色」〔之句中〕,色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舍色,须舍色,须舍断色,须除去色,须灭除色,令之灭无色。此是「须舍色」〔之义〕。「为不再有」者,汝之色於此世灭,更结生有於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 [P.263] 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再趣、生起、结生、轮回、轮转为不再生,为不发生、为不起、为不生起,於此世而灭、寂灭、灭没、为安息。此是「为不再有须舍色」〔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宾祗耶!

     
有色之故见蒙害     色故病患放逸人
     

故汝而为不放逸     为不再有须舍色」

 

     
四方四维上与下     此等十方之世间
     

不闻不觉不见师     亦无何物又不识
     

须语我应识知法     舍断生老於此世


(一一二二)


「四方四维上与下,此等十方之世间」者,是十方〔之一切世间〕,无论自义,无论他义,无论两义,无论现世之义,无论来世之义……乃至(二四二页以下参照) [P.264] ……无论第一义,何物亦不见尊师,不闻、不觉、不识、无有、不存、不存在、不得。此是「於不闻不觉不见师,亦不识何物」〔之义〕。


「须语我应识知法」〔之句中〕,「须语法」者,是语初善……乃至(二六一页参照)……须语至涅盘之行道,告、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须语法」〔之义〕。「我应识知」者,是我应知、识知、别知、通达、得达、触达、作证。此是「须语我应识知法」〔之义〕。


「舍断生老於此世」者,是於此世生、老、死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盘。此是「舍断生老於此世」。故彼婆罗门言:

     
四方四维上与下     此等十方之世间
     

不闻不觉不见师     亦无何物又不识
     

须语我应识知法     舍断生老於此世

 


世尊宣示:「宾祗耶!

     
且见人人陷渴爱             为老所袭生热苦
     

[P.265] 故汝而为不放逸     为不再有舍渴爱」


(一一二三)


「续见人人陷渴爱」〔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陷於渴爱者」,是从渴爱,渴爱之弥漫,堕於渴爱,被打胜,有徧取心。人人者,是有情之同义语。「且见」,是且见、覩、眺、省思、普观。此是「且见人人陷渴爱」〔之义〕。


「宾祗耶」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


「为老所袭生热苦」〔之句中〕,生热苦者,由於生而热苦生,由於老而热苦生,由於病而热苦生,由於死而热苦生,由於愁悲苦忧恼而热苦生,由於地狱之苦而热苦生……乃至(一四页以下参照)……由於失(正)见苦而热苦生、患恼生、灾祸生、灾厄之生者。此是「热苦之生」〔之义〕。「为老所袭者」,是触於老、被袭、围、纵於生,为老所弥漫,为病所打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於无归依之状态。此是「为老所袭生热苦」。


[P.266] 「故汝而为不放逸」〔之句中〕,「故」者,是彼之理由,彼之因,彼之缘,彼之因缘,如斯且见渴爱之过患故。是「故」。「宾只耶故汝而为不放逸」者,是恭敬而作,常作……乃至(九四页参照)……对诸善法不放逸。此是「故宾只耶汝而为不放逸」〔之义〕。


「为不再有舍渴爱」〔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舍渴爱」者,是舍渴爱、舍断渴爱、除去渴爱、灭除渴爱、令渴爱成为灭无。此是「舍渴爱」〔之义〕。「为不再有」者,是汝之渴爱於此世灭,更作结生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再趣、生起、结生、轮回、轮转不令生,不发生,不起,不生起,於此世而灭、寂灭、灭没、为安息。此是「为不再有舍渴爱」〔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宾祗耶!

     
且见人人陷渴爱     为老所袭生热苦
     

故汝而为不放逸     为不再有舍渴爱」


偈终否?彼婆罗门对於同一欲、同一加行、同一意趣、同一熏习之熏习者之数 [P.267] 千类。言「所有集法皆是灭法」,远尘离垢而法眼生。又彼婆罗门之心为无取而解脱诸漏。将得阿罗汉果,消失羚羊皮、结发、树皮、衣、杖、曼陀罗、发、须。彼成为着黄色之袈裟衣,携僧伽梨衣、鉢衣之比丘,由随义之行道而合掌,礼拜世尊,「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宾祗耶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六〔毕〕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义释【十六卷】 下一篇汉译南传大藏经 论藏/法集论 【4..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