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大义释【十六卷】(三)
2017-08-08 20:55:5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045次 评论:0

[P.62] 第三 瞋怒八偈经之义释


 
一部之人人     实有瞋怒意
     

以言〔诽谤〕语   他人〔妄信彼〕
     

意彼为真实     以言〔诽谤〕语
     

牟尼不接近     所生〔诽谤〕语
     

故牟尼何处     亦无有〔心〕栽


(七八〇)


「一部之人人!实有瞋怒意,以言〔诽谤〕语」者,彼等之外学是有瞋怒之意、瞋恶之意、违背之意、违逆之意、害恶之意、恼害之意、瞋害之意、瞋恨之意而语不实诽谤世尊与比丘众。此是「一部之人人,实有瞋怒意,以言诽谤语」〔之义〕。


「他人〔妄信彼〕,意彼为真实,以言〔诽谤〕语」者,某处之人人信解、信赖、信彼等之外学,思彼意真实,想为真实,意为事实,想为事实,意为如实,想为如实,意为如真,想为如真,意为不颠倒,想为不颠倒而语不实〔诽谤〕世尊与比丘众。此是「他人〔妄信彼〕,思彼意真实,以言〔诽谤〕语」〔之义〕。


「牟尼不接近,所生〔诽谤〕语」〔之句中所生之语〕者,虽是不实而对世尊与比丘众「所生」、发生、起、生起,现前作彼〔诽谤〕语,於他处而起怒骂〔诽谤〕之声。此是「牟尼不接近,所生〔诽谤〕语」〔之义〕。


[P.63] 「牟尼」者,以智云牟那。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五一页以下参照)……不痴、择法、正见。具备彼智,达到牟那者是牟尼……乃至(六五页以下参照)……超越着与网,此是牟尼。


近於〔诽谤〕语者,依於二原因近於〔诽谤之〕语。〔即过恶之〕作者,依作者之事而近於〔诽谤〕语。或又被〔谤〕语,有常受诽谤者,〔云:〕「我非过恶之作者」而怒,瞋恚、反抗、现怒、瞋与不愉快。近於〔诽谤〕语者,依此等二原因而近於〔诽谤之〕语。牟尼依二原因而不近於诽〔谤语〕。〔即过恶之〕不作者,依不作者之事而不近於〔诽谤〕语。或又受谤语,续被诽谤,〔云:〕「我非过恶之作者」而不现怒,不瞋恚、不反抗、不怒、瞋及不愉快。牟尼依此等二原因不近於〔诽谤〕语,不接近、不执、不执取、不住着。此是「牟尼不接近,所生〔诽谤〕语」〔之义〕。


「故牟尼何处,於无有〔心〕栽」〔之句中〕,「故」者,是是「故」,以依其理由、其因、其缘、其因缘。於牟尼心之被害,无有「心栽」(顽迷)之生。〔即〕亦无五心栽,亦无贪栽、瞋栽、痴栽之三栽,不存、不存在、不得、舍断之、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而燃烧。「於何处」者,乃亦於何处、於何、於内、於外、又於内外亦〔之义〕。此是「故牟尼何处,亦无有心栽」〔之义〕。故世尊宣示:

     
一部之人人     实有瞋怒意
     

以言〔诽谤〕语   他人〔妄信彼〕
     

意彼为真实     以言〔诽谤〕语
     

牟尼不接近     所生〔诽谤〕语
     

故牟尼何处     亦无有〔心〕栽

 

     
为诸欲所牵     住着意欲者
     

己见为如何     将可以超越
     

〔彼〕已自完成   继续为〔思〕做
     

尽如其所知     应成如其言


(七八一)


[P.64] 「己见为如何,将可以超越」者,乃「如斯我将夺回为〔释子所夺〕此利得、名声、恭敬、尊敬」,诸外学有如是见、有如是忍(思)、有如是意欲、有如是意见、有如是意乐、有如是意趣、以杀害孙陀利女普行者而谗谤诸沙门释子〔所杀〕,彼等不能超〔离〕己见、己忍、己意欲、己意见、己意乐、己意趣也。如是对彼等恶名声能还来彼自身。如是「己见为如何,将可以超越」〔之义〕。


或又,谓「世间是常,只此为真实其他是虚妄」,如是之说者是己见、己忍、己意欲、己意见、己意乐、己意趣如何而越、超、超越、离越耶?因何而然耶?彼於其见如是取着、正受、把取、执取、住着、缚着,信解也。如是乃「如何将可以超越己见耶」〔之义〕。谓「世间是无常……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与身是同一……命与身是相异……如来死後存在……如来死後不存在……如来死後存在且不存在……如来死後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如是之说者,如何将可以越、超、超越、离越己见、己忍、己意欲、己意见、己意乐、己意趣耶?因何而然耶?彼於其见,如是取着、正受、把取、执取、住着、缚着、被信解也。如是乃「己见为如何,将可以超越?」〔之义〕。


「为诸欲所牵,住着意欲者」〔之句中〕,为欲所牵者,是依己见、己忍、己意欲、 [P.65] 己意见而行,〔即〕被导、被运、被带去也。譬如乘象,或乘车,或乘马,或乘牛,或乘山羊,或乘羊,或乘骆驼,或乘驴马而行,而被导、被运、被带去,如是依己见、己忍、己意欲、己意见而行,〔即〕被导、被运、被带去也。此为欲所牵〔之义〕。


「住着意欲者」者,是住着、住立、贪着、近着、缚着於己见、己忍、己意欲、己意见而令信解者。此是「为〔诸〕欲所牵,住着意欲者」〔之义〕。


「〔彼〕已自完成,继续为思做」者,是为自完成,为圆满,为成高贵,为成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也。〔即〕「此〔我〕师是一切智者」,是自完成、为圆满、为最贵、为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也。〔云:〕「此法是善说。此众是善行道。此见是贤善。此行道是善施设。此道是令出(三界)者」,而为自己完成、为圆满、为高贵、为最高、最胜、最殊胜、透逸、最上、胜妙,如是〔思〕令生、令发生、令起、令生起也。此是「彼已自完成,继续为〔思〕做」〔之义〕。


「尽如其所知,应成如其言」者,是尽如其所知而应尽其言、语、说明、言说也。〔即〕「世间是常,唯此为真实,其他是虚妄」如其所知而应尽言、语、话、说明、言说也。「世间是无常……乃至(七七页参照)……如来死後非存在非非存在。唯此是真实其他是虚妄」如其所知而应尽言、语、话、说明、言说也。此「尽如其所知,应成如其言」〔之义〕。故世尊宣示:

     
[P.66] 为诸欲所牵    住着意欲者
     

己见为如何       将可以超越
     

〔彼〕已自完成     继续为〔思〕做
     

尽如其所知       应成如其言

 

     
他之人人言     为不被质问
     

於所言之人     自己之戒务〔者〕
     

以〔及〕於自己   若有自言者
     

彼诸善巧者     言为非圣法


(七八二)


「於〔言〕所之人,自己之戒务」〔之句中〕,於者,是亦有刹帝利,亦有婆罗门,亦有毘舍,亦有首陀,亦有天,亦有人,如何容貌,如何业务,如何职分,如何阶级,如何地位,亦於如何法之具备者〔之义〕。戒与务者,(一)於戒且为务,(二)务者而有非戒。


(一)於戒且有为务者云何?於此有具戒之比丘,防护於别解脱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虽於微少罪亦起怖畏,受持诸学处而学。彼其时之所抑制、律仪、不犯者此是戒。所有受持此为务。依律仪之义是戒,依受持之义是务也。此云「於戒且为务」。


(二)务者而有非戒者云何?阿练若、住支、常乞食支、三衣支、次第乞食支、时後不食支、常坐不卧支、随处住支之八头陀支,此云为务而非戒。精进之受持亦云为务而非戒。〔即〕「宁使皮、腱、骨乾尽,身中之肉、血令涸竭,依丈夫力势,依丈夫力,依丈夫精进,依丈夫勇猛不得应得之物者,不得令精进停止。」以策励、精 [P.67] 勤此心。如是精进之受持云务而非戒。「无取而由诸漏至我心解脱止,我不解此结跏趺坐。」以策励、精勤此心。如是精进之受持亦云务而非戒。

    
「不能拔去爱箭     我不食亦不饮
     

不外出於精舍     亦不横脇而卧」


然以策励、精勤此心。如是精进之受持亦云务而非戒。「无取而由诸漏我心至解脱止,我不由此座起,不下经行处,不外出精舍,不外出偏屋顶家,不外出台观,不外出平屋,不外出山窟,不外出洞穴,不外出小屋,不外出重阁,不外出楼房,不外出圆屋,不外出宝库,不外出集会所,不外出假屋,不外出树下」,以策励、精勤此心。如是精进之受持亦云务而非戒。然「於此之晨朝时,我将取得圣法,将正得,将证达,将触达,将作证」,以策励、精勤此心。如是精进之受持亦云务而非戒。然「於此正午时、於夕刻时、於初夜、於中夜、於後夜、於新月、於满月、於雨期、於冬 [P.68] 期、於夏期、於青年期、於中年期、於老年期我将取得圣法,将正得,将证达,将触达,将作证」,以策励、精勤此心。如是为精进之受持亦云务而非戒。


「人」者,是有情、人、摩奴之子、士夫、补特伽罗、命者、生死者、生者、根行者、摩奴所生者。此是「於所〔言〕之人,务自己之戒」〔之义〕。


「他之人人言,为不被质问」〔之句中〕,「他之人人」者,是诸他之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为不被质问」者,是不问、不寻、不乞,不求,不信乐也。「言」者,乃「我是住具足戒」,「住具足而务」,又「戒与务具足」,说自己之戒、或务或戒与务。又「〔我〕之生、姓、家世、丽容、财、〔吠陀之〕诵学、事业、技术、学术、博识、辩舌、又〔具足〕任何之根据」,又「〔我〕由高贵家之出家」,「由大家之出家」,「由大财产家之出家」,「由大富豪家之出家」,「〔我〕之亲戚之在家者出家者皆甚有名」,又「我得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我〕是经师」,「是持律师」,「是说法师(论师)」,又「〔我〕是住阿练若者」,「是常乞食者」,「是粪扫衣者」,「是三衣者」,「是次第乞食者」,「是时後不食者」,「是常坐不卧者」,「是随处住者」。又说语、话、说明、言说:「我得初禅」、「得第二禅」、「得第三禅」、「得第四禅」、「得空无边处定」、「得识无边处定」、「得无所有处定」、「得非想非非想处定」。此是「他之人人言,为不被质问」〔之义〕。


[P.69] 「彼诸善巧者,言为非圣法」〔之句中〕,诸善巧者,是所有蕴善巧者、界善巧者、处善巧者、缘起善巧者、念处善巧者、正勤善巧者、神足善巧者、根善巧者、力善巧者、觉支善巧者、道善巧者、果善巧者、涅盘善巧者也。彼等善巧者,如次「言」斯言、斯语、斯话、斯说明、斯言说。〔即〕「此是非圣法,此非圣者之法」;「此是愚者之法,此非贤者之法」;「此是不善人之法,此非善人之法」。此乃言:「彼诸善巧者,言为非圣法」〔之义〕。


「以〔及〕於自己,若有自言者」〔之句中〕,我云自己。「自言」者,是自己言自己也。〔即〕「我住具足戒」,「具足住务」,「戒与务具足」,又「〔我〕之生、姓、家世、丽容、财、〔吠陀之〕诵学、事业、技术、学术、博学、辩舌又我〔有具足〕任何之根据」,又「〔我〕是由高贵之家出家」、「由大家之出家」、「由大财产家之出家」、「由大富豪家之出家」,「〔我〕亲戚之在家者出家者皆是甚有名」,又「我已得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我是经师」,「是持律师」,「是说法师」,又「〔我〕是住阿兰若者」,「是常乞食者」,「是粪扫衣者」,「是三衣者」,「是次第乞食者」,「是时後不食者」,「是常坐不卧者」,「是随处住者」,又如是说、语、话、说明、言说:「我是得初禅」、「得第二禅」、「得第三禅」、「得第四禅」、「得空无边处定」、「得识无边 [P.70] 处定」、「得无所有处定」、「得非想非非想处定。」此是「以〔及〕於自己,若有自言者」〔之义〕。故世尊宣示:

     
他之人人言     为不被质问
     

於所言之人     务自己之戒
     

以〔及〕於自己   若有自言者
     

彼诸善巧者     言为非圣法

 

     
又为静寂故     比丘自寂灭
     

我之为如是     无以夸诸戒
     

世间任何处     彼无〔烦恼〕增
     

彼诸善巧者     乃言〔诸〕圣法


(七八三)


「又为静寂故,比丘自寂灭」〔之句中〕,「寂」者,乃贪之寂故为寂,乃瞋之寂故为寂,乃痴之寂故为寂。於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之寂故,寂止故,寂静故,烧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息故,於寂、寂静、消灭、安息也。此为寂。


比丘者,七法之破坏故是为比丘。〔即〕:(一)破坏有身见,(二)破坏疑,(三)破坏戒禁取,(四)破坏贪,(五)破坏瞋,(六)破坏痴,(七)破坏慢。彼破坏杂染齎再有、有不安、有苦报、齎未来之生老死之诸恶不善法。


[P.71] 世尊宣示:

    
「萨毘耶!       依自〔修习〕道
     

汝至般涅盘     度过诸疑惑
     

舍断有非有     梵行已达成
     

灭尽再有者     〔此乃是比丘〕」


「又为静寂故,比丘自寂灭」〔之句中自寂灭〕者,乃贪之消灭故、瞋之消灭故、痴之消灭故,於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之消灭故而自寂灭。此是「又为静寂故,比丘自寂灭」〔之义〕。


「我之为如是,无夸於诸戒」〔之句中〕,「我之为如是」谓〔字之用法〕乃此句之接续、句之相合、句之圆满、字之合体、文之接着、句之次第。此「我乃如是」〔之义〕。「无夸於诸戒」者,此处一类者乃夸、夸言。〔即〕彼夸、夸言:「我住具足戒」,「我乃具足而务」,「我具足戒与务」。又夸、夸言:「我之生、姓、家世、丽容……乃至(八二页参照)……得非想非非想定。」如是不夸、不夸言、以远夸、离、离去、出离、弃遣、离脱、离缚,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此「我之为如是,无夸於诸戒」〔之义〕。


[P.72] 「彼诸善巧者,乃言〔诸〕圣法」〔之句中〕,诸善巧者者,是所有蕴善巧者、界善巧者、处善巧者、缘起善巧者、念处善巧者、正勤善巧者、神足善巧者、根善巧者、力善巧者、觉支善巧者、道善巧者、果善巧者、涅盘善巧者也。彼等诸善巧者如次「言」。〔即〕如是言、斯语、斯说明、斯言说:「此是圣者之法,此非非圣者之法」。「此是贤者之法,此非愚者之法」,「此是善人之法,此非不善人之法」。此是「彼诸善巧者,乃言〔诸〕圣法」〔之义〕。


「世间任何处,彼无〔烦恼〕增」〔之句中〕,「彼」者,是阿罗汉、漏尽者。「增盛」者,是贪增盛、瞋增盛、痴增盛、慢增盛、见增盛、烦恼增盛、业增盛之七增盛也。於彼无此等之增盛,不存、不存在、不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依智火而烧之。「任何处」者,是无论何处、何、任何、内、外、又内外。「世间」者,乃於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此是「世间任何处,彼无〔烦恼〕增」〔之义〕。故世尊宣示:

     
又为静寂故     比丘自寂灭
     

我之为如是     无以夸诸戒
     

世间任何处     彼无〔烦恼〕增
     

彼诸善巧者     乃言〔诸〕圣法

 

     
不净白诸法     〔有此〕为徧计
     

造作且重视     〔如是〕处之人
     

彼自己〔之见〕    以见於功德
     

缘彼动(妄见)    依止於〔虚〕寂


(七八四)


「〔不净白〕诸法,〔以此〕为徧计,造作且重视,〔如是〕处之人」〔之句中〕,徧计者是爱徧计与见徧计之二徧计……乃至(五六页参照)……此是爱徧计……乃 [P.73] 至(五六页参照)……此是见徧计。造作者,是造作种种之造作、行作、设立,此是造作。或者是为无常〔法〕、有为〔法〕、缘生法、尽灭法、衰灭法、离贪法、灭法也。此亦为造作(有为)。「处之人」者是恶见者。「诸法」乃云六十二见。此是〔云〕「不净白诸法,有此为徧计,造作且重视,〔如是〕处之人」〔之义〕。


「有不净白〔诸法〕而要重视〔彼〕〔之句中〕,重视者,是爱重视与见重视之二重视……」……乃至(五六页参照)……此是爱重视……乃至(五六页以下参照)……此是见重视。彼不舍断爱重视,不舍遣见重视。彼不舍断爱重视,不舍遣见重视故,彼乃重视行渴爱与(恶)见。以渴爱为幢幡,以渴爱为旗帜,以渴爱为主,以(恶)见为幢幡,以见为旗帜,以见为主,亦随行渴爱与(恶)见。此是「重视」〔之义〕。「有」者,是有、存在、所得。不净白者,是不净白、不净洁、不徧净、已杂染、能杂染也。此是「不净白诸法有而重视彼」〔之义〕。


「彼自己之见,以见於功德」〔之句中〕,彼自己〔之见〕者,乃於彼自己之中。云恶见为自己。於自己之见以见(一)现世之功德与见(二)来世功德之二功德。


(一)见於现世之功德者云何?或若有有见师者,有诸弟子奉彼见。诸弟子恭敬、尊重、尊敬、奉事,敬重有斯见之师。依其因缘〔彼等依信者等〕得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此是「见於现世之功德」。


(二)见於来世之功德者云何?此见确〔人人〕至龙界、金翅鸟界、夜叉界、阿修罗界、犍闼婆界、大王界、帝释界、梵天界或天界。此见确〔人人〕至净、清净、 [P.74] 徧净、脱、解脱、徧脱。依此见成〔人人〕为净、为清净、为徧净、为脱、解脱、徧脱。依此见我为净、为清净、为徧净、脱、解脱、徧解脱期待未来之果。此是见於来世之功德。


於自己之见〔彼〕见、观、眺、省思、普观此等之二功德,此是「彼自己之〔见〕,以见於功德」〔之义〕。


「缘彼动(妄见),依止於虚寂」〔之句中於寂者〕(一)究竟寂,(二)彼分寂,(三)世俗寂之三寂。


(一)究竟寂者云何?乃云究竟寂是不死(甘露)、涅盘。即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盘。此是究竟寂。


(二)彼分寂者云何?於初禅入定者乃诸盖寂,於第二禅入定者乃寻、伺寂,於第三禅入定者乃喜寂,於第四禅入定者乃乐、苦寂,於空无边处入定者乃色想、有对想、种种想寂,於识无边处入定者乃空无边处想寂,於无所有处入定者是识无边处想寂,於非想非非想处入定者乃无所有处想寂。此是彼分寂。


(三)世俗寂者云何?云世俗寂是六十二之恶见、见寂。而於此〔本偈之〕义意味,寂是世俗寂。


[P.75] 「缘彼动(妄见),依止於虚寂」者,是动寂、散动寂、摇寂、动转寂、冲系寂、计寂、徧计寂、无常、有为、缘生〔法〕、尽灭法、衰灭法、离贪法、灭法、寂,依止於着、系着、近着、缚着,信解。此是「缘彼动,依止於虚寂」〔之义〕。故世尊宣示:

     
不净白诸法     〔有此〕为徧计
     

造作且重视     如是处之人
     

彼自己之〔见〕   以见於功德
     

缘於彼之动     依止於虚寂

 

     
取着对诸法     确知为〔取着〕
     

离越见住着     实属为不易
     

故诸〔有情〕人   彼等在住着
     

〔正〕法为放弃   〔诸法〕又取着


(七八五)


「离越见住着,实属为不易」〔之句中〕,见住着者,以「世间是常,唯此为真实其他为虚妄」之住着执取是见住着。以「世间是无常」,「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与身是同一」,「命与身是相异」,「如来死後存在」,「如来死後不存在」,「如来死後存在,且不存在」,「如来死後非存在非不存在,唯此为真实其他为虚妄」之住着执取是见住着。此是「见住着」。「离越实属为不易」者,乃越过难、度难、越度难、超 [P.76] 越难、离越难。此是「离越见住着,实属为不易」〔之义〕。


「取着对诸法,确知为取着」〔之句中〕。所谓「对於诸法」者,是对於六十二恶见。「确知」者,是确知、决择、思择、考量、度知、辨知、明了也。「取着」者,对於诸住着之制限取、一分取、胜妙取、部分取、综合取。〔即诸住着见〕者,「此是真实、如理、如实、事实、如真、不颠倒」而取、执取、住着、缚着、令信解。此是「取着对诸法,确知为取着」〔之义〕。


「故诸〔有情〕人,彼等在住着」〔之句中〕,「故」者,是故也於彼之理由、其因、其缘、其因缘。「人」者,是有情、人、摩奴之子、士夫、补特伽罗、命者、生死者、生者、根行者、摩奴所生者。「彼等在住着」者,是彼等於见住着〔之义〕。此是「故诸〔有情〕人,彼等在住着」〔之义〕。


「〔正〕法为放弃,诸法又取着」〔之句中〕,放弃者,依二理由而放弃,〔即〕(一)依他之中伤而放弃。又(二)为不能〔成就〕而放弃。


(一)依他之中伤而放弃者云何?他人:「彼之师不是一切知者,〔彼之〕法是不善说、〔彼之〕众是不善行道;〔彼之〕见非是贤善,〔彼之〕行道非善施设,〔彼之〕道无能出三界。於彼处无有净、清净、徧净、脱、解脱、或徧脱。於其处无有净、为清净、为徧净、脱、解脱、徧脱。〔此教〕是劣、劣贱、下劣、卑贱、劣小、是小 [P.77] 也。」如是他为中伤。如是受中伤而放弃师,放弃法说,放弃众,放弃见,放弃行道,放弃道者。如乃「依他之中伤而放弃」。


(二)不能〔成就〕而放弃者云何?乃不能〔成就〕戒而放弃戒,不能〔成就〕务而放弃务,不能〔成就〕戒与务而放弃戒、务。如是乃为「不能〔成就〕而放弃」。


又「取着法」者,乃执师、执法说、执众、执见、执行道、执着、执果、执取、住着也。此是「放弃正法,又取着诸法」〔之义〕。故世尊宣示:

     
取着对诸法     确知为取着
     

离越见住着     实属为不易
     

故诸〔有情〕人   彼等在住着
     

〔正〕法为放弃   〔诸法〕又取着

 

     
何处之世间     实有除遣者
     

对种种之有     无徧计之见
     

〔身为〕除遣者   舍断谄与慢
     

彼既无近着     何将赴〔轮回〕


(七八六)


「何处之世间,实有除遣者,对种种之有,无徧计之见」〔之句中〕,「除遣者」,乃云慧是除遣。即所有慧是知解、思择、简择、择法、观察、思察、省察、贤明、善巧、巧妙、辨别、思念、普观、广〔慧〕、慧、导者、观(毘鉢舍那)、正知、鞭、慧、慧根、慧力、慧刀、慧殿、慧明、慧光、慧灯、慧宝、不痴、择法、正见也。


[P.78] 由何而云慧是除遣耶?由彼慧而除遣身恶行、洗、洗扫、洗除;除遣语恶行、洗、洗扫、洗除;除遣意恶行、洗、洗扫、洗除;除遣贪、洗、洗扫、洗除;除遣瞋、痴、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洗、洗扫、洗除也;由此云慧是除遣。或又由正见而除遣邪见、洗、洗扫、洗除;由正思惟而除遣邪思惟、洗、洗扫、洗除;由正语而除遣邪语、洗、洗扫、洗除;由正业而除遣邪业、洗、洗扫、洗除;由正命而除遣邪命、洗、洗扫、洗除;由正精进而除遣邪精进、洗、洗扫、洗除;由正定而除遣邪定、洗、洗扫、洗除;由正智而除遣邪智、洗、洗扫、洗除;由正解脱而除遣邪解脱、洗、洗扫、洗除;或又由八支圣道而除遣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洗、洗扫、洗除也。


阿罗汉具此等之除遣法,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故阿罗汉是除遣者。彼乃除遣贪,除遣恶,除遣烦恼,除遣热恼,故是除遣者。


「何处之」者,是何处也,何(哪),何之(哪一个)〔之义〕。「亦世间」者,乃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也是〔世间〕。「徧计」者,是 [P.79] 爱徧计与见徧计之二徧计……乃至(五六页参照)……此是爱徧计……乃至(五六页以下参照)……此是见徧计。「对种种之有」者,对於种种之有是业有、再有〔之义〕。〔即〕是於欲有对业有,於欲有对再有,於色有对业有,於色有对再有,於无色有对业有,於无色有对再有〔之义〕,是对於再三之有、再三之趣、再三之生起、再三之结生、再三身体发生〔之义〕。


「何处之世间,实有除遣者,对种种之有,无徧计之见」者,於除遣者虽於任何处之世间,对於种种之有计,无徧计、行作、设立之见,〔如是〕不存、不存在、不能得、舍断、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烧之。此是「何处之世间,实有除遣者,对种种之有,无徧计之见」〔之义〕。


「除遣者,是舍断谄与慢」〔之句中〕,以欺瞒行为言谄,於此某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以恶欲之为隐蔽此。〔即〕愿「勿知我〔恶〕事」,思惟「勿知我恶事」,以隐蔽手段之语而语「勿知我〔恶〕事」,以身努力「勿知我恶事」。如是所有谄、谄曲、夸大、欺瞒、伪善、虚伪、蔽恶、诡诈、诈欺、隐匿、隐蔽、不明示、不显示、隐闭、恶行为,此是言谄。


「慢」者,(一)有一种之慢,〔即〕所有心之高贡。(二)有二种之慢,〔即〕称扬自己 [P.80] 之慢与贬下其他之慢。(三)有三种之慢,〔即〕我是殊胜之慢,我是等之慢,我是劣之慢。(四)有四种之慢,〔即〕由利得而生慢,由名声而生慢,由称赞而生慢,由乐而生慢。(五)有五种之慢,〔即〕我乃得可意之色而生慢,我得可意之声、香、味、触而生慢。(六)有六种之慢,〔即〕由眼之具足而生慢,由耳之具足、鼻之具足、舌之具足、身之具足、意之具足而生慢。(七)有七种之慢,〔即〕是慢、过慢、慢过慢、卑慢、增上慢、我慢、邪慢。(八)有八种之慢,〔即〕由利得而生慢,由不利得而生卑慢,由名声而生慢,由不名声而生卑慢,由称赞而生慢,由讥訾而生卑慢,〔由乐而生慢,由苦而生卑慢〕。(九)有九种之慢,〔即〕胜者之「我胜」之慢,胜者之「我等」之慢,胜者之「我劣」之慢,等者之「我胜」之慢,等者之「我等」之慢,等者之「我劣」之慢,劣者之「我胜」之慢,劣者之「我等」之慢,劣者之「我劣」之慢。(十)有十种之慢,〔即〕於此某者之生、姓、家世、丽容、财、〔吠陀之〕诵学、事业、技术、学术、博识、辩舌又依任何之根据而生慢。如是所有慢、慢心、高慢、高贡、高举、〔心之〕幢幡、傲慢、心之旗帜,此是言慢。


「〔身为〕除遣者,舍断谄与慢」者,乃除遣者舍断谄与慢,舍弃、除去、灭除、使之灭无。此是「〔身为〕除遣者,舍断谄与慢」〔之义〕。


「彼既无近着,何将赴〔轮回〕」〔之句中〕,近着者,是爱近着与见近着之二近 [P.81] 着……乃至(五六页参照)……此是爱近着……乃至(五六页以下参照)……此是见近着。彼舍断爱近着,舍遣见近着也。舍断爱近着,舍遣见近着故,无近着之彼,何有贪可行所染!何有瞋可行怒!何有痴可行昏迷!何有慢可行结缚!何有见可行执取!何有掉举可行散乱!何有疑可行不决定!何有随眠可行强力!彼等是舍断诸行。诸行之舍断故何有行〔诸〕趣!何有可成地狱有情、畜生、饿鬼、人、天、有色者、无色者、有想者、无想者又非想非非想者!彼无因、无缘、无原因何有可行於〔轮回〕?此是「彼既无近着,何将赴轮回」〔之义〕。故世尊宣示:

     
何处之世间     实有除遣者
     

对种种之有     无徧计之见
     

〔身为〕除遣者   舍断谄与慢
     

彼既无见着     何将赴〔轮回〕

 

     
诸〔烦恼〕法语   近着者受之
     

若不近着者     岂可云何〔语〕
     

盖〔如是〕於彼   无有我非我
     

彼今於此处     舍遣一切见


(七八七)


「近着者是受,诸〔烦恼〕法语」〔之句中〕,近着者,是爱近着与见近着之二近着……乃至(五六页参照)……此是爱近着……乃至(五六页以下参照)……此是见近着。彼不舍断爱近着,不舍遣见近着,不舍断爱近着,不舍遣见近着故,〔彼〕以受诸〔烦恼〕法之语。〔即〕「为〔贪〕所染」,「〔以瞋〕而怒」,「〔以痴〕而昏迷」,「为〔慢〕所结缚」,「〔以见〕而执取」,「〔以掉举〕而散乱」,「〔以疑〕而不决定」, [P.82] 又「〔以随眠〕成强力」,〔受如所说种种之语〕。〔又彼〕不舍断诸行,不舍断诸行故受〔诸〕趣之语:〔即〕「〔彼〕是成地狱有情」、「成畜生」、「成饿鬼」、「成人」、「成天」、「成有色者」、「成无色者」、「成有想者」、「成无想者」、又「成为非想非非想者」〔受如说诸趣之语〕,近於〔语〕,执〔语〕、执取、住着。此是「近着者是受诸〔烦恼〕法语」〔之义〕。


「若不近着者,岂可云何〔语〕」〔之句中〕,近着者,是爱近着与见近着之二近着……乃至……此是爱近着……乃至……此是见近着。彼舍断爱近着,舍遣见近着,舍断爱近着,舍遣见近着故,〔彼是不近着者〕。〔其〕不近着者者岂可说有何贪所染!岂可说有何瞋所怒!岂可说有何疑所昏迷!岂可说有慢所结缚!岂可说有何见之执取!岂可说有何掉举之散乱!岂可说有何疑之不决定!又岂可说有何随眠之强力!〔彼〕舍断彼等诸行。舍断诸行故岂可说有何诸趣之语!〔即〕「彼是地狱有情」……乃至(前面参照)……又「成非想非非想者」〔焉可说有如说语〕?彼无因、无缘、无原因焉可说有伺,焉何可话、焉何可说明,焉何可言说〔彼烦恼诸趣〕!此是「若不近着者,岂可云何语」〔之义〕。


「盖〔如是〕於彼,无有我非我」者,〔於彼〕无谓「我」之常见,无谓「非我」之断见。无谓我之已取,无谓非我之当脱。於有已取者有当脱,於有当脱者有已取。阿罗汉超越取、脱,离越增、灭。彼已成〔梵行〕,〔所作〕已辨……乃至……於彼无再有。此是「盖〔如是〕於彼,无有我非我」〔之义〕。


[P.83] 「彼今於此处,舍遣一切见」者,彼舍断六十二恶见、断绝、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烧之。彼於此遣一切之恶见、除遣、弃遣、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彼今於此处,舍遣一切见」〔之义〕。故世尊宣示:

     
诸烦恼法语     近着者是受
     

若不近着者     岂可云何语
     

盖〔如是〕於彼   无有我非我
     

彼今於此处     舍遣一切见


第三 瞋怒八偈经之义释毕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所行藏经 【一卷】 下一篇小义释 【十九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