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犍度【二十二卷】(十四)
2017-08-08 23:47:01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5680次 评论:0

[P.73] 第四 灭诤犍度



(一)


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只树林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依止、或驱出、或下意、或举罪羯磨。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六群比丘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是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此等愚人之所为非也,非随顺行……非所应为。诸比丘!为何此等愚人,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耶?诸比丘!此……」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可为不现前之比丘行或呵责……或举罪羯磨,行者堕恶作。」

 


(一)


有非法说之人、非法说之众人及非法说之僧伽,有如法说之人、如法说之众人及如法说之僧伽。


非法说之人令如法说之人解、深虑、观察、思惟、指示、教示而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教,持此,爱乐此!」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非法之似现前毘尼而灭。非法说之人令如法说之众人解……「……持此,爱乐此!」若如此而彼诤 [P.74] 论灭,则是依非法之似现前毘尼而灭。非法说之人令如法说之僧伽解……「……持此,爱乐此!」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非法之似现前毘尼而灭。非法说之众人令如法说之人解……非法说之众人令如法说之众人……非法说之众人令如法说之僧伽……非法说之僧伽令如法说之人解……非法说之僧伽令如法说之众人……非法说之僧伽令如法说之僧伽……似现前毘尼而灭。


———黑分九事终———

 


(一)


如法说之人令非法说之人解……若如此而彼诤论灭,则是依如法之现前毘尼而灭。如法说之人令非法说之众人……如法说之僧伽令非法说之僧伽……依现前毘尼而灭。


———白分九事终———

 


(一)


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其时,具寿摩罗子陀骠生年七岁,现证阿罗汉果,凡声闻所应得之一切皆已得,更无所办之事,於已办者亦无增益。时,具寿摩罗子陀骠静居宴默,生如是念:「我年七岁,现证阿罗汉果,凡声闻所应得之一切皆已得,更无所办之事,於已办者亦无增益。我如何奉事僧伽?」 [P.75] 时,具寿摩罗子陀骠生如是念:「我宜为僧伽设置牀座、分配请食。」

 

(二)


时,具寿摩罗子陀骠夕时从宴默起,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於一面坐,於一面坐已,具寿摩罗子陀骠白世尊:「此处,我於静居宴默……『……奉事僧伽?』时,我生是念:『我宜为僧伽设置牀座、分配请食。』我欲为僧伽设置牀座、分配请食。」「善哉!善哉!陀骠!若尔,汝可为僧伽设置牀座、分配请食。」具寿摩罗子陀骠:「唯!唯!」应诺世尊。

 

(三)


时,世尊以是因缘,於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诸比丘!若尔,僧伽应选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陀骠,请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具寿摩罗子陀骠为设置卧坐具人、分配请食人。具寿听……我如是了知。』」

 

(四)


受选之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同分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为诵经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彼等互相诵经;为持律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彼等互相抉择律;为说法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彼等互相对论法;为禅定诸比丘设置同一卧 [P.76] 坐处,令不互相妨难;为卑语、身体强壮诸比丘设置同一卧坐处,令此诸具寿适悦住;为非时而来之诸比丘入火光三昧,依其光明而设置卧坐处。又,有诸比丘蓄意於非时来,心念:「我等想见具寿摩罗子陀骠之神通、神变。」至具寿摩罗子陀骠处,言:「陀骠!为我等设置卧坐处。」具寿摩罗子陀骠告彼等:「诸具寿欲何处耶?我设置於何处?」彼等故意指远处,言:「陀骠!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耆闍崛山。」「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盗贼岳。」「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仙人山黑石。」「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毘婆罗山七叶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尸陀林萨簸恕直迦鉢婆罗。」「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伍摩达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丁土伽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温泉窟。」「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温泉林。」「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耆婆庵婆园。」「为我等设置卧坐处於曼直鹿园。」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彼等入火光三昧,以火指〔示〕而行於前,彼等依其光明,行於具寿摩罗子陀骠之後。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彼等如是设置卧坐处而言:「此是牀,此是小牀,此是褥,此是枕,此是大便处,此是小便处,此是饮用水,此是用水,此是杖,此是僧伽规约,应於此时入,应於此时出。」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彼等如此设置卧坐处後,复还竹林园。

 

(五)


尔时,有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新参而福德少,彼等由僧伽得粗劣牀座、 [P.77] 食物。尔时,王舍城众人欲施诸长老比丘祈愿食,谓:熟酥、油、珍味也。而与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如日常屑米饭添酸粥。彼等食已,由乞食归,问诸长老比丘,曰:「於食堂汝等得何耶?汝等得何耶?」一类长老曰:「我等得熟酥、油、珍味。」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我等皆不得,但如日常屑米饭添酸粥而已。」

 

(六)


时,有善饭居士,为僧伽设常恒食,日日施四比丘。彼於食堂与妻俱侍候供养,或供饭,或供汁,或供油,或供珍味。尔时,善饭居士请食,翌日当给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时,善饭居士有事而至僧园,诣具寿摩罗子陀骠处,至已,敬礼具寿摩罗子陀骠而坐於一面。於一面坐时,具寿摩罗子陀骠为善饭居士说法、教示……令庆喜。时,善饭居士因具寿摩罗子陀骠之说法、教示……令庆喜之时,言具寿摩罗子陀骠:「明日我家请食,当给何人耶?」「居士!明日汝家之请食当给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时,善饭居士不喜,而思惟:「为何诸恶比丘於我家食耶?」归後,令婢曰:「明日,若受食者来,当设座於门屋,於屑米饭添酸粥而供养。」彼婢应诺善饭居士:「唯!主人!」

 

(七)


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思惟:「昨日善饭居士请食,给我等,明日,善 [P.78] 饭居士为我等,当与妻子俱侍侯供养,或供饭,或供汁,或供油,或供珍味。」欢喜故,夜不善安眠。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晨着下裳,持衣、鉢,至善饭居士家。彼婢见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由远方来。见而设座於门屋,言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请坐!尊者!」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作是念:「令我等坐於门屋者,当必未调食。」时,彼婢奉给屑米饭添酸粥,言:「请食!尊者!」「我等受常恒食者也。」〔彼婢曰〕:「我知!汝等受常恒食者也,然而,昨日居士命我曰:『明日,若受食者来,当设座於门屋,於屑米饭添酸粥而供养。』请食!尊者!」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诸友!昨日,善饭居士往僧园,至摩罗子陀骠处,必是摩罗子陀骠由居士离间我等,忧苦故,不善食。」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食已,从施食归而往僧园,收衣、鉢,於门屋蹲、坐僧伽梨衣上,默然而羞愧,气馁低头,沈思而困惑。

 

(八)


时,慈比丘尼至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处,至已,言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曰:「我敬礼诸卿。」如是言之,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皆不顾,二次……三次言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我敬礼诸卿。」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三次亦不答。〔慈比丘尼曰〕:「我对诸卿有何过犯耶?何故卿等不与我言耶?」「妹!我等如此为摩罗子陀骠所恼,而汝不助我等。」〔慈比丘尼曰〕:「我当何为耶?」「妹!若汝愿意,今日请世尊摈灭具寿摩罗子陀骠!」「我当何为耶?我能何为耶?」「妹!汝诣世尊处, [P.79] 诣已,如是白世尊:『世尊!此不如法、不相应,无畏、无害、无恼之处,却有畏,有害,有恼,无风之处风起,如水炽然,我为摩罗子陀骠所污。』」慈比丘尼:「唯!唯!」应诺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而於一面立,於一面立已,慈比丘尼白世尊,曰:「此不如法、不相应……所污也。」

 

(九)


时,世尊以是因缘,於此时机,集会比丘众,问具寿摩罗子陀骠:「陀骠!如此比丘尼所言,汝忆念为之耶?」〔陀骠曰:〕「世尊!如世尊了知我。」世尊二次言具寿摩罗子陀骠:「陀骠!汝忆念耶?」〔陀骠曰〕:「世尊!如世尊了知我。」世尊三次……「如世尊了知我。」〔世尊曰:〕「陀骠!如陀骠者不应如是答,汝若曾为当言『为』,未为当言『未为』。」〔陀骠曰:〕「我生已来,於梦中亦不忆念行淫法,况於觉时耶?」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摈灭慈比丘尼,当检问彼诸比丘。」如是说已,世尊从座起,入精舍。时,彼诸比丘摈灭慈比丘尼。时,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言彼诸比丘:「诸友!勿摈灭慈比丘尼,彼女非有少分之过,我等愤怒不适意而欲摈斥〔陀骠〕而教唆彼女也。」〔彼诸比丘曰〕:「诸友!汝等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具寿摩罗子陀骠耶?」「实然!诸友!」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具寿摩罗子陀骠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坏戒,诽谤摩罗子陀骠,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一〇)


「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有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毘尼。诸比丘! [P.80] 应如是与:诸比丘!摩罗子陀骠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诸大德!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我,我忆念广大,於僧伽乞请忆念毘尼。』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诸大德!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我,我忆念广大,於僧伽乞请忆念毘尼。』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以无根之坏戒,诽谤具寿摩罗子陀骠。具寿摩罗子陀骠忆念广大,於僧伽乞请忆念毘尼。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与忆念广大之具寿摩罗子陀骠忆念毘尼。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慈比丘及地比丘之徒……请……。僧伽与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毘尼。与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毘尼,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诸大德!请听我言!……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与忆念广大之摩罗子陀骠忆念毘尼。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一)


「诸比丘!如法与忆念毘尼有五事。〔谓:〕比丘清净无罪、受诽谤、乞请、僧伽与彼忆念毘尼、如法和合也。诸比丘!如法与忆念毘尼有如是五事。」

 


(一)


尔时,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彼发狂、心颠倒,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诸比丘!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过,非难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言:「诸友!我已发狂、心颠倒,我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 [P.81] 沙门法,语有散乱。我不忆念此,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诸比丘以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过故,非难言:『具寿!忆念犯……耶?』彼言:『诸友!我……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应与已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毘尼。」

 

(二)


「诸比丘!应如是与:诸比丘!伽伽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我已发狂、心颠倒,我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诸比丘以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故,非难我,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我言:「诸友!我已发狂、心颠倒,我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我不忆念此,我乃愚痴而行。」我如是说,彼等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耶?」我不痴,於僧伽乞请不痴毘尼。』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


『诸大德!我已发狂……三次於僧伽乞请不痴毘尼。』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伽伽比丘已发狂、心颠倒。彼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诸比丘以伽伽比丘发狂、心颠倒,故常犯罪,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耶?」彼言:「诸友!我……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 [P.82] 彼等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不痴,彼於僧伽乞请不痴毘尼。若僧伽机熟,则僧伽应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毘尼。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伽伽比丘……乞请不痴毘尼。僧伽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毘尼。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毘尼,具寿听……我三次言此事……僧伽已与不痴之伽伽比丘不痴毘尼。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


「诸比丘!与不痴毘尼有如此非法三事及如法三事。何等为与不痴毘尼有非法三事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罪,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虽忆念,但言:『诸友!我不忆念犯如是之罪。』若僧伽与彼不痴毘尼者,非法与不痴毘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罪……言:『忆念……耶?』彼虽忆念,但言:『诸友!我忆念,但犹如梦中。』若僧伽与不痴毘尼者,非法与不痴毘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罪……『忆念……耶?』彼非狂而作狂态,言:『我如此为,汝等亦如此为,我於此相应,汝等亦於此相应。』若僧伽与不痴毘尼者,非法与不痴毘尼。与不痴毘尼有如此非法三事。」

 

(二)


「何等为与不痴毘尼有如法三事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狂,心颠倒,彼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不忆念,言:『诸友!我不忆念犯如是之罪。』 [P.83] 若僧伽与彼不痴毘尼者,如法与不痴毘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狂……言:『忆念……耶?』彼不忆念,言:『诸友!我忆念,但犹如梦中。』若僧伽与彼不痴毘尼者,如法与不痴毘尼。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发狂……言:『忆念……耶?』彼为发狂、狂态,言:『我如此为,汝等亦如此为,我於此相应,汝等亦於此相应。』若僧伽与不痴毘尼者,如法与不痴毘尼。与不痴毘尼有如此如法三事。」

 


(一)


尔时,六群比丘於诸比丘未自言,即行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之羯磨。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为何六群比丘於诸比丘未自言,即行呵责……举罪之羯磨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尚未自言,不应行呵责……举罪之羯磨,行者堕恶作。」

 


(一)


「诸比丘!为自言者,如此为非法而如此为如法。诸比丘!如何为非法自言耶?有比丘,犯波罗夷罪,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犯波罗夷罪。』彼言:『诸友!我非犯波罗夷罪,乃犯僧残罪。』若僧伽断彼犯僧残罪,则非法自言也。有比丘,犯波罗夷罪……彼言:『诸友!我非犯波罗夷罪,乃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若僧伽断彼犯恶说,则非法自言也。 [P.84] 有比丘,犯僧残罪……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犯恶说。』彼言:『诸友!我非犯恶说,乃犯波罗夷罪。』若僧伽断彼犯波罗夷罪,则非法自言也。有比丘,犯恶说……彼言:『诸友!我非犯恶说,乃犯僧残……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若僧伽断彼犯恶作,则非法自言也。诸比丘!如此为非法自言。」

 


(二)


「诸比丘!如何为如法自言耶?有比丘,犯波罗夷罪,若僧伽、众人、一人,非难彼,言:『具寿犯波罗夷罪。』彼言:『诸友!然,我犯波罗夷罪。』若僧伽断彼犯波罗夷罪,则如法自言也。有比丘,犯僧残罪、偷兰遮……恶说……彼言:『诸友!然,我犯恶说罪。』若僧伽断彼犯恶说罪,则如法自言也。诸比丘!如此为如法自言。」

 


(一)


尔时,诸比丘於僧伽中,生起诉讼、斗诤、诤论,以舌剑〔相〕击而住,不得灭其诤事。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如此诤事,许以多觅〔毘尼〕灭之。应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行筹人。谓:不随爱、不随瞋、不随痴、不随怖、知行筹及不行筹也。诸比丘!应如是选:应先请比丘,请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应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某甲比丘为行筹人……了知。』」

 

[P.85] 一〇


(一)


「诸比丘!行筹,有非法十事及如法十事。何等为行筹之非法十事耶?诤事之小事,不知事之根本,自他俱不忆念,知非法说者多,知欲令非法说者多,知僧伽将受破,知欲破僧伽,非法捉〔筹〕,别众捉〔筹〕,非如见而捉。如此为行筹之非法十事。」

 

(二)


「何等为行筹之如法十事耶?非诤事之小事,知事之根本,自他俱忆念,知如法说者多,知欲令如法说者多,知僧伽不受破,知不欲破僧伽,如法而捉〔筹〕,和合而捉,如见而捉。如此为行筹之如法十事。」

 

一一


(一)


尔时,乌婆瓦罗比丘於僧伽中受检问罪时,先言不犯而後言犯,先言犯而後言不犯,作异语遁辞,故意妄语。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乌婆瓦罗比丘於僧伽中受检问罪时,先言不犯而後言犯,先言犯而後言不犯,作异语遁辞,故意妄语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尔,僧伽於乌婆瓦罗比丘应行觅罪相羯磨。」

 

(二)


「诸比丘!应如是行:应先非难乌婆瓦罗比丘,非难後,令忆念,令忆念後,令自白其罪,令自白其罪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乌婆瓦罗比丘於僧伽中受检问罪时,先言不犯而後言犯……故意妄语。若僧伽机熟,则僧伽於乌婆瓦罗比丘应行觅罪相羯磨。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此乌婆瓦罗比丘……妄语。僧伽於乌婆瓦罗比丘行觅罪相羯磨。於乌婆瓦罗比丘行觅罪相羯磨,具寿……我三次言此事……。


僧伽於乌婆瓦罗比丘已行觅罪相羯磨。具寿听……了知。』」

 

[P.86] 一二


(一)


「诸比丘!如法行觅罪相羯磨有五事,〔谓:〕不净、无耻、有呵责、僧伽如法行觅罪相羯磨、和合行之也。诸比丘!如法行觅罪相羯磨有如是五事。」

 

(二)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律羯磨而羯磨未成就。〔谓:〕不现前而行,不检问而行,不自言而行……非法而行,别众而行。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非法羯磨、非律羯磨而羯磨未成就。诸比丘!具足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如法羯磨、如律羯磨而羯磨成就。〔谓:〕现前而行,检问而行,有自言而行……如法而行,和合而行。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觅罪相羯磨,乃如法羯磨、如律羯磨而羯磨成就。」

 

(三)


「诸比丘!具足三分之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觅罪相羯磨。〔谓:〕於僧伽中为诉讼……〔同第一 羯磨犍度四〕诸比丘!具足如此三分之比丘,僧伽若欲者,应行觅罪相羯磨。」

 

(四)


「受觅罪相羯磨之比丘应正行。此中应正行者,〔谓:〕不可授人具足戒,不可为人依止,不可蓄沙弥,不可受选任教诫比丘尼,选任亦不可教诫比丘尼……不可与诸比丘交往。」

 

(五)


时,僧伽为乌婆瓦罗比丘行觅罪相羯磨。

 

一三


(一)


尔时,诸比丘生起诉讼、斗诤、诤论而住,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是时,诸比丘生如是念:「我等生起诉讼……语有散乱。若我等以此等罪故,而互相断〔罪〕,此诤事将致粗暴、纷扰、破僧。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 [P.87] 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诸比丘生起诉讼……语有散乱。若诸比丘生如是念:『我等……致……。』诸比丘!如此诤事许以如草覆地法灭之。」

 

(二)


「诸比丘!应如是灭:众人当集於一处,集会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语有散乱。若我等……致……。若僧伽机熟,僧伽依如草覆地法当灭此诤事,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一方徒众比丘中,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己徒众,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致……。若诸具寿机熟,我为诸具寿之利益及我之利益,应於僧伽中,以如草覆地法说示诸具寿之罪以及我之罪,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


他方徒众比丘中,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己徒众,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在家相应之〔罪〕除外。』」

 

(三)


「一方徒众比丘中,一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起诉讼……致……。若僧伽机熟,我为诸具寿之利益及我之利益,将诸具寿之罪及我罪,应於僧伽中,依如草覆地法而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诉讼……致……。我为诸具寿……依如草覆地法而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於僧伽中,将此等罪依如草覆地法而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於僧伽中,将我等之此罪,依如草覆地法而已说示,但粗重之过及在家相应之〔罪〕除外。具寿听故默然……了知。』


[P.88] 时,他方徒众诸比丘中,一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生诉讼……了知。』」

 

(四)


「诸比丘!彼诸比丘如此而由彼罪出,但粗重之过与在家相应之〔罪〕除外;显见、不在其处者除外。」

 

一四


(一)


尔时,诸比丘与诸比丘尼诤论,诸比丘尼与诸比丘诤论。阐陀比丘与诸比丘尼为伍,与诸比丘诤论,党於比丘尼。诸比丘中少欲者忿怒、非难:「何以阐陀比丘与诸比丘尼为伍,与诸比丘诤论,党於比丘尼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是实耶?」「实然!世尊!」……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诤事有四,〔谓:〕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也。此处何为诤论诤事耶?诸比丘!於此,有诸比丘,言:法或非法、律或非律、如来之所言所说、或非如来之所言所说、如来之常法或非如来之常法、如来之所制或非如来之所制、有罪或无罪、轻罪或重罪、有余罪或无余罪、粗罪或非粗罪而诤论。此处,此诉讼、斗诤、诤论、谈论、异论、别论、反抗而言说、论议,名为诤论诤事。此处何为教诫诤事耶?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而教诫比丘。此处,此教诫、非难、诘责、训责、直言、辩疏、谐谑,名为教诫诤事。此处何为犯罪诤事耶?五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七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名此,为 [P.89] 犯罪诤事。此处何为事诤事耶?僧伽之所作、所办、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名此,为事诤事。」

 

(三)


「何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六种之诤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三种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三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何等六种诤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比丘,有忿,有怨。诸比丘!彼比丘有忿、有怨之时,於师不尊重、不从顺而住;於法不尊重、不从顺而住;於僧伽不尊重、不从顺而住;於戒不圆满。诸比丘!彼比丘於师不尊重、不从顺而住;於法不尊重、不从顺而住;於僧伽不尊重、不从顺而住;於戒不圆满时,於僧伽生诤论。诤论致众人无益、无乐、无利以及人天之无益与苦恼。诸比丘!汝等若如此由内或由外观察诤根者,诸比丘!汝等当勤断彼恶诤根。诸比丘!汝等若如此由内或由外观察诤根者,诸比丘!汝等於此处当勤令未来不生彼恶诤根。如是断此恶诤根,如是令未来不生此恶诤根。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覆,有恼,有嫉,有悭,有诳,有谄,有恶欲,有邪见,妄取现世,起坚固执而难舍弃。诸比丘!彼比丘妄取现世、起坚固执而难舍弃时,於师不尊重、不从顺而住……如是令未来不生此恶诤根。如此六种诤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四)


「何等三种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有贪心而诤论,有瞋心而诤论,有痴心而诤论,言:法或非法……或非粗罪。如此三种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P.90] 「何等三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无贪心而诤论,无瞋心而诤论,无痴心而诤论,言:法或非法……或非粗罪。如此三种善根为诤论诤事之根本。」

 

(五)


「何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六种教诫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三种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三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身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语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何等六种教诫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有忿〔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四(三)。将『诤论』、『诤根』改为『教诫』、『教诫根』。〕……如此六种教诫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何等三种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有贪心而教诫,有瞋心而教诫,有痴心而教诫,对比丘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而教诫。如此三种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何等三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诸比丘,无贪心而教诫,无瞋心而教诫,无痴心而教诫,以坏戒……坏命而教诫比丘。如此三种善根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如何身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一人,恶色、丑恶、矮小、多病、眇目、驼背、半身不遂也,其故,教诫此。如此身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如何语为教诫诤事之根本耶?此处有一人,为难语、口吃、哑巴者,其故,教诫此。如此语为教诫诤事之根本。」

 

(六)


「何为犯罪诤事之根本耶?六种犯罪生起为犯罪诤事之根本。有罪生起依身而不依语及心者,有罪生起依语而不依身及心者,有罪生起依身及语而不依心者,有罪生起依身及心而不依语者,有罪生起依语及心而不依身者,有罪生起依身、语、心者。如此六种犯罪生起为犯罪诤事之根本。」

 

(七)


「何为事诤事之根本耶?事诤事之根本一也,即僧伽也。」

 

[P.91] (八)


「诤论诤事者:善、不善、无记。诤论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


「此处何者之诤论诤事为善耶?此处有诸比丘,有善心而诤论,言:法或非法……或非粗罪。此处,此诉讼、斗诤、诤论、谈论、异论、别论、反抗而言说、议论,名为善诤论诤事。」


「此处何者之诤论诤事为不善耶?此处有诸比丘,有不善心而诤论,言:法或……论议,名此,为不善诤论诤事。」


「此处何者之诤论诤事为无记耶?此处有诸比丘,有无记心而诤论,言:法或……论议,名此,为无记诤论诤事。」

 

(九)


「教诫诤事者:善、不善、无记。教诫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


「此处何者之教诫诤事为善耶?此处有诸比丘,对比丘有善心,教诫时以坏戒、坏行、坏见、坏命。此处,此教诫、非难、诘责、训责、直言、辩疏、谐谑,名为善教诫诤事。」


「此处何者之教诫诤事为不善耶?此处有诸比丘,对比丘有不善心,教诫时……。」


「此处何者之教诫诤事为无记耶?此处有诸比丘,对比丘有无记心,教诫时……。」

 

(一〇)


「犯罪诤事者:善、不善、无记。犯罪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无有犯罪诤事为善者。」


「此处何者之犯罪诤事为不善耶?知、故意、图谋、思量而犯,名此,为不善犯罪诤事。」


「此处何者之犯罪诤事为无记耶?不知、非故意、非图谋、非思量而犯,名此,为无记犯罪诤事。」

 

(一一)


「事诤事者:善、不善、无记。事诤事或善、或不善、或无记也。」


「此处何者之事诤事为善耶?僧伽有善心而行羯磨,谓: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名此,为善事诤事。」


[P.92] 「此处何者之事诤事为不善耶?僧伽有不善心而行羯磨……。」


「此处何者之事诤事为无记耶?僧伽有无记心而行羯磨……。」

 

(一二)


「诤论而为诤论诤事,诤论而非诤事,诤事而非诤论,诤事亦为诤论,或诤论而有诤论诤事,或诤论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有非诤论,或诤事亦有诤论。」


「此处何者为诤论而为诤论诤事耶?此处有诸比丘,言:法……非粗罪而诤论。此处,此诉讼……议论,为诤论而诤论诤事也。」


「此处何者为诤论而非诤事耶?母与子诤论,子与母诤论,父与子诤论,子与父诤论,兄弟与兄弟诤论,兄弟与姊妹诤论,姊妹与兄弟诤论,友与友诤论,此,为诤论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诤论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诤论。」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诤论耶?诤论诤事为诤事亦为诤论。」

 

(一三)


「教诫而为教诫诤事,教诫而非诤事,诤事而非教诫,诤事亦为教诫。或教诫而有教诫诤事,或教诫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有非教诫,或诤事亦有教诫。」


「此处何者为教诫而为教诫诤事耶?此处有诸比丘,以坏戒……坏命,教诫比丘。此处,此教诫……谐谑,乃教诫而为诤事。」


「此处何者为教诫而非诤事耶?母教诫子……友教诫友,此,为教诫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教诫耶?犯罪诤事、事诤事、诤论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教诫。」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教诫耶?教诫诤事为诤事亦为教诫。」

 

(一四)


「犯罪而为犯罪诤事,犯罪而非诤事,诤事而非犯罪,诤事亦为犯罪。或犯罪而有犯罪诤事,或犯罪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非犯罪,或有诤事亦有犯罪。」


[P.93] 「此处何者为犯罪而为犯罪诤事耶?五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七种犯罪蕴为犯罪诤事,此,为犯罪而为犯罪诤事。」


「此处何者为犯罪而非诤事耶?预流、等至也,此,为犯罪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犯罪耶?事诤事、诤论诤事、教诫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犯罪。」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犯罪耶?犯罪诤事为诤事亦为犯罪。」

 

(一五)


「事而为事诤事,事而非诤事,诤事而非事,诤事亦为事。或事而有事诤事,或事而有非诤事,或诤事而有非事,或诤事亦有事。」


「此处何者为事而为事诤事耶?僧伽之所作、所办、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也,此,乃事而为事诤事。」


「此处何者为事而非诤事耶?对阿闍梨之事、对和尚之事、对同和尚者之事、对同阿闍梨者之事也,此,为事而非诤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而非事耶?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也,此,为诤事而非事。」


「此处何者为诤事亦为事耶?事诤事为诤事亦为事。」

 

(一六)


「诤论诤事以几种止诤法灭之耶?诤论诤事以两种止诤法灭之,〔谓:〕现前毘尼及多觅毘尼也。有诤论诤事,不依多觅毘尼之一止诤法,而以现前毘尼之一止诤法可灭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诸比丘,言:法……非粗罪而诤论。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为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僧伽现前耶?羯磨所须之比丘皆已至,应与乐欲者已与乐欲,现前〔比丘〕不呵责。此为此处之僧伽现前。此处何者为法现前、律现前耶?以法,以律,以师教, [P.94] 灭此诤事,此为此处之法现前、律现前。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诤论者与诤论者自他俱现前,此为此处之人现前。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再发起者为波逸提;若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一七)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於其住处不能灭此诤事者,诸比丘!彼诸比丘当往更多比丘住处。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往他住处,於途中能灭此诤事者,诸比丘!名此,为灭诤事。以何灭之耶?……愤者波逸提。」

 

(一八)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往他住处,於途中不能灭此诤事者,诸比丘!彼诸比丘当往彼住处,向彼住处诸比丘言:『诸友!此诤事如是生、如是起。诸具寿!愿灭此诤事,以法、律、师教而善灭此诤事!』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年长,而客比丘为新参者,诸比丘!彼住处诸比丘对诸客比丘应如是言:『诸具寿!汝等须臾於一面,我等於此时当议论。』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是新参,而诸客比丘为年长者,诸比丘!彼住处诸比丘对客比丘应如是言:『诸具寿!若尔,汝等须臾於此,我等於此时当议论。』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议论时生是念:『我等以法、律、师教而不能灭此诤事。』则不得承当灭此诤事。诸比丘!若彼住处诸比丘议论时生是念:『我等以法、律、师教而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彼住处诸比丘应向诸客比丘如是云:『诸具寿!若汝等随生、随起,告知我等此诤事,则我等随以法、律、师教灭此诤事而得灭,我等承当此诤事。诸具寿!若汝等随生、随起之诤事不 [P.95] 告知我等……不得灭,我等不承当此诤事。』诸比丘!如是善作摄受後,彼住处诸比丘应承当此诤事。诸比丘!彼诸客比丘应向彼住处诸比丘如是言:『我等随生、随起,告知诸具寿此诤事。若诸具寿依法、律、师教灭此诤事,得善灭之,我等以此诤事委托诸具寿。若诸具寿……不得善灭此诤事,我等即自主此诤事。』诸比丘!如此善作摄受後,诸客比丘当以此诤事委托彼住处诸比丘。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愤者波逸提。」

 

(一九)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决定此诤事,生无边之言说,难知其所说之义时,诸比丘!许依断事人,可灭如此诤事。应选具足十分之比丘为断事人。〔谓:〕戒具足;依波罗木叉之律义,摄身而住;行具足,见微小之罪过而怖畏,执持学处而学;多闻而持所闻,累积所闻;凡初善、中善、後善,义备而文备,赞叹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如诸法多闻、多持,语熟,意观,见时善通达;广解两部波罗提木 [P.96] 叉,於经及相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於律善巧不动;自他两派堪能令悟、令解、令观、令见、令静;善巧於止灭及诤事之生起;知诤事、知诤事之集起、知诤事之灭尽、知顺诤事灭尽之道也。诸比丘!许选具足如此十分之比丘为断事人。」

 

(二〇)


「诸比丘!当如是选:应先请比丘,请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决定此诤事,生无边之言说,难知其所说之义。若僧伽机熟,则僧伽选比丘某甲与某乙,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是乃表白。


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难知……。僧伽选某甲比丘与某乙比丘,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选比丘某甲与某乙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僧伽已选比丘某甲与某乙为断事人,令灭此诤事。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一)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能依断事人而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再发起者波逸提。」

 

(二二)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决定此诤事时,此处有说法比丘,彼不解经、不解经分别、不辨义、依文句之荫而摈真义,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彼诸比丘,言:『诸具寿!请听我言!此处有说法某甲比丘,彼不解经、不解经分别、不辨义、依 [P.97] 文句之荫而摈真义。若诸具寿机熟,则令此某甲比丘起,由余者灭此诤事。』诸比丘!若诸比丘令彼比丘起後,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再发起者波逸提。」

 

(二三)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决定此诤事时,此处有说法比丘,彼解经而不解经分别、不辨义、依文句之荫而摈真义。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告彼诸比丘,言:『诸具寿!请听我言!此处有说法某甲比丘,彼解经而不解经分别、不辨义……发起者波逸提。』」

 

(二四)


「诸比丘!若彼诸比丘依断事人,不能灭此诤事,诸比丘!彼诸比丘此诤事当委托僧伽:『诸大德!我等依断事人,不能灭此诤事,请僧伽灭此诤事!』诸比丘!如此诤事许以多觅〔毘尼〕,可灭之。选具足五分之比丘,为行筹人……『……〔同第四 灭诤犍度九〕……了知。』应由彼行筹比丘行筹,应随多数如法说比丘之说而灭此诤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多觅〔毘尼〕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僧伽现前耶?僧伽所须之……此为此处之人现前。此多觅〔毘尼〕有何耶?行多觅羯磨,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为此处之多觅〔毘尼〕。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P.98] (二五)


尔时,舍卫城之诤事,如是生,如是起。时,彼诸比丘不满舍卫城僧伽之诤事止灭。彼等闻:「某住处住众多长老,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为贤明、聪明、有慧、有耻、有悔而好学者也。若彼诸长老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此诤事如是善灭。」於是,彼诸比丘往彼住处,向诸长老言:「诸大德!此诤事如是生、如是起。愿诸长老以法、律、师教灭此诤事,善灭此诤事!」时,彼诸长老如舍卫城之僧伽灭诤事,行善灭,如是灭此诤事。时,彼诸比丘不满舍卫城僧伽之诤事止灭,不满众多长老之诤事止灭。彼等闻:「某住处住三长老……住二长老……住一长老,多闻……而好学者也。若彼长老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善灭……」时,彼诸比丘往彼住处,向彼长老言:「大德!此诤事……愿长老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善灭……!」时,彼长老如舍卫城之僧伽灭诤事、众多长老灭诤事、三长老灭诤事、二长老灭诤事,行善灭,如是灭此诤事。时,彼诸比丘不满舍卫城僧伽之诤事止灭,不满众多长老之……三长老之……二长老之……一长老之诤事止灭,诣世尊住处。诣已,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诤事已决、静、灭、善灭也。」

 

(二六)


「诸比丘!为令此等比丘解,许三种行筹,〔谓:〕秘密、窃语、公开也。诸比丘!何者为秘密行筹耶?彼行筹比丘,作有色无色之筹,至一一比丘处,应言: [P.99] 『此乃如是说者之筹、此乃如是说者之筹也,随所欲而取之。』若取当言:『勿示任何人!』若知非法说者多,言:『取之不善。』当弃之,若知如法说者多,言:『取之善。』当用之。诸比丘!如此为秘密行筹。诸比丘!何者为窃语行筹耶?彼行筹比丘应向一一比丘耳语,曰:『此乃如是说者之筹、此乃如是说之筹也,随所欲而取之。』若取当言:『勿告知任何人!』若知非法说者多,言:『取之不善。』当弃之,若知如法说者多,言:『取之善。』当用之。诸比丘!如此为窃语行筹。诸比丘!何者为公开行筹耶?若知如法说者多,应令公开取之。诸比丘!如此为公开行筹。诸比丘!有如是三种行筹。」

 

(二七)


「教诫诤事以几种止诤法而灭之耶?教诫诤事以四种止诤法而灭之,〔谓:〕现前毘尼、忆念毘尼、不痴毘尼、觅罪相也。教诫诤事不依不痴毘尼及觅罪相之二止诤法,而以现前毘尼及忆念毘尼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诸比丘,以无根坏戒诽谤比丘。诸比丘!忆念广大之彼比丘应与忆念毘尼。诸比丘!当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


『诸大德!诸比丘以无根坏戒诽谤我。诸大德!我忆念广大,於僧伽乞请忆念毘尼。』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


『诸大德!请听我言!诸比丘以无根坏戒诽谤某甲比丘。彼忆念广大,彼於僧 [P.100] 伽乞请忆念毘尼……〔同第四 灭诤犍度四(一〇)〕……了知。』」


「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忆念毘尼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乃教诫者及被教诫者俱现前。此为此处人现前。此忆念毘尼有何耶?行忆念毘尼羯磨,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为此处之忆念毘尼。诸比丘!如此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二八)


「教诫诤事不依忆念毘尼及觅罪相之二止诤法,而以现前毘尼及不痴毘尼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发狂,心颠倒,彼因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彼比丘因发狂、心颠倒而常犯罪故,诸比丘非难彼,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彼言:『诸友!我发狂、心颠倒,我因发狂、心颠倒,故常多行非沙门法,语有散乱。我不忆念此,我乃愚痴而行。』彼如是说,彼等犹非难而言:『具寿!忆念犯如是之罪耶?』诸比丘!於不痴之彼比丘应与不痴毘尼。诸比丘!当如是与:诸比丘!彼比丘应至僧伽处,偏袒右肩……唱言:『我发狂……〔同第四 灭诤犍度五(二)。「伽伽比丘」改为「某甲比丘」〕……了知。』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不痴毘尼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 [P.101] 此不痴毘尼有何耶?行不痴毘尼……无呵责,此,此处之不痴毘尼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作者还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二九)


「教诫诤事不依忆念毘尼及不痴毘尼之二止诤法,而以现前毘尼及觅罪相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於僧伽中以重罪非难比丘,言:『具寿!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耶?』彼言:『友!我不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彼如是否认,而更强言:『具寿!愿知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彼言:『友!我不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友!然而,我忆念犯如是之少罪。』彼如是否认,而更强言:『具寿!愿知忆念……。』彼言:『友!我犯此少罪,不受问而自言,然而,如何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受问而不自言耶?』彼曰:『友!汝犯此少罪,不受问而不自言,然而,汝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如何不受问而自言耶?具寿!愿知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彼言:『友!我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我嬉戏、轻率而言:不忆念犯如是波罗夷或相似波罗夷之重罪。』诸比丘!於彼比丘当行觅罪相羯磨。诸比丘!当如是行: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一(二)。「乌婆瓦罗」改为「某甲」, [P.102] 「罪」改为「重罪」〕……了知。』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觅罪相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觅罪相有何耶?行觅罪相羯磨,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此处之觅罪相。诸比丘!如此灭诤事已,若作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三〇)


「犯罪诤事以几种止诤法而灭之耶?犯罪诤事以三种止诤法而灭之,〔谓:〕现前毘尼、自言治、如草覆地法也。犯罪诤事不依如草覆地法之一止诤法,而以现前毘尼及自言治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犯轻罪。诸比丘!彼比丘至一比丘处,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如是唱言:『友!我犯某罪,为此忏悔。』後,当言:『汝见耶?』『然!我见。』『今後当摄护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自言治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乃说者及闻者俱现前。此为此处之人现前。此自言治有何耶?行自言治,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此处之自言治。诸比丘!如此灭诤事已,若受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

 

(三一)


「若如是而得则善。诸比丘!若不得,则彼比丘应至众多比丘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如是唱言:『我犯某罪,为此忏悔。』应由一 [P.103] 聪明贤能比丘告彼诸比丘,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比丘忆念罪,明示,告白而说。若诸具寿机熟,则我将宽恕某甲比丘之罪。』彼应言:『汝见耶?』『然!我见。』『今後当摄护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四(三〇)〕……再发起者波逸提。」

 

(三二)


「若如是而得则善。诸比丘!若不得,则彼比丘应至僧伽处……如是唱言:『诸大德!我犯某罪,为此忏悔。』应由一聪明贤能比丘於僧伽中唱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比丘忆念罪,明示,告白而说。若僧伽机熟,我将宽恕某甲比丘之罪。』彼应言:『汝见耶?』『然!我见。』『今後当摄护之!』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自言治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若受者再发起,发起者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三三)


「犯罪诤事不依自言治之一止诤法,而以现前毘尼及如草覆地之二止诤法而可灭之,有耶?当言:『有。』此事如何?此处诸比丘生诉讼……『……〔同第四 灭诤犍度一三(一)~(三)〕……我如是了知。』诸比丘!名此,谓灭诤事。以何灭之耶?以现前毘尼及如草覆地法也。此现前毘尼有何耶?僧伽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也。此处何者为僧伽现前耶?羯磨所须之比丘悉已到,应与乐欲者已与乐欲,现前〔比丘〕不呵责,此为此处之僧伽现前。此处何者为法现前、律现前耶? [P.104] 以法、律、师教而灭此诤事,此为此处之法现前、律现前。此处何者为人现前耶?乃说者及闻者俱现前,此为此处之人现前。此如草覆地法有何耶?行如草覆地法,乃预备、开始、进行、承认、无呵责也,此,此处之如草覆地法。诸比丘!如是灭诤事已……再发起者为波逸提;若已与乐欲者愤,愤者波逸提。」

 

(三四)


「事诤事以几种止诤法而灭之耶?事诤事以一种止诤法而灭之,〔谓:〕现前毘尼也。」


———第四 灭诤犍度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经分别【十五卷】 下一篇附随 【十九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