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文库热门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寿圣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资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文殊寺 05-04
·阳泉市矿区释迦寺 05-04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TOP

愣严经四依解 【十卷】(十)
2018-02-15 22:16:35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426次 评论:0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愣严经四依觧卷第十


明湖南邵陵五台菴沙门观衡述


○四示行隂魔相分二初详示微细魔事二结示防护真脩。


○初详示微细魔事分二初先明行隂分剂二正明行隂心魔。


○初先明行隂分剂分三初明未破分剂二明已破分剂三明妄想分剂。


○初明未破分剂。


阿难彼善男子脩三摩地想隂尽者(牒定想隂尽行人)是人平常梦想消灭(梦消无寐时浮想想灭无寤时浮想)寤寐恒一(寤无想寐无梦故恒一)觉明虚静(上三句明妄想如尘已消此一句明佛心如空自静)犹如晴空(喻上觉明虚静)无复麄重前尘影事(喻上梦想消灭此七句是明内心不起)观诸世间大地山河(法)如镜鑑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喻此六句是明外境不入)了罔陈习(了绝也罔无也绝无陈旧习气种子)唯一精真(此二句是结成)生灭根元从此披露(此二句标行隂已现)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此三句明见行隂分剂)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此五句明见行隂之相)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二句结成行隂为生灭根元一句之义)此则名为行隂区宇(此二句结成隂义)。


此明行隂未破分剂之相也阿难下牒明想隂已尽之相生灭下正明行隂未破之相盖人平常寐为梦寤为想正是想隂区宇覆蔽妙明故想隂一尽梦想都无梦想既无则寤寐惟一觉明虚静而已梦想障蔽觉明如尘之碍扰乱觉明如尘之摇故梦想消灭即虚而不碍静而不句是法谓想尽虽未见八识行相何如已见七识为十二类生生灭根本故云见同生基犹如野马此二句喻行隂之相野马是阳燄异称熠熠闪烁貌以阳燄流动名扰而无质碍故名清扰正状行隂流注生灭为浮根尘二句是结明生灭根元一句浮根尘有二说一单指内根即浮根四尘此即肉身分叚生死二??根尘说根是内根尘是外境根境俱属分叚可对可见故云浮根尘二义俱顺总是结明上生灭二字枢是门转轴穴门臼也门依枢穴而能开闭喻十二类生依行隂而能出生入死此句结明上根元二字是此二句总结行隂为十二类生生灭最后根元过此即无分叚生死故云究竟枢穴正脉曰寐中有梦寤中有想然梦乃寐中之想想乃寤中之梦皆独头意识所为想隂为体故想隂尽梦想皆灭此是独影先无也观诸世间下是性境亦虚也。


○二明已破分剂。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元是根元性是体性谓行隂为生灭根元之体)性(即上元性属行隂)入元澄(此元澄属八识)一澄元习(即行隂元习一澄不动故)如波澜灭化为澄水(上句喻行隂尽即七识浪灭下句喻归识隂即八识体现)名行隂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此明行尽之益)。


此明行隂已破之相也若此清扰三句是法一澄元习一句是合辞牒上性入元澄之法合下波水之喻谓行隂生灭元性既入识隂澄湛之体一清生灭之习如波澜化为澄水则不见生灭之相此虽云澄水乃对波言澄但无麄相生灭细相生灭犹抂后云流急不见非是无流是也此法喻正合显行尽之相前云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名众生浊今行隂一尽同分生基倐然隳裂酬业深脉感应悬绝永不随业力流转故超众生浊即超分叚生死也。


○三明妄想分剂。


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此明行隂妄想分剂也行隂以生灭为性生灭密移曾无觉悟抂前境不见其生灭而自小密移成大或自成暗迁至坏抂内身不觉其生灭而自少密移成老又自老暗迁至殒此由一念妄动而起又难觉悟故名幽隐妄想上先明行隂分剂已竟。


○二正明行隂心魔分十初二无因论二四徧常论三四分常论四四有边论五四矫乱论六十六有论七八无相论八八俱非论九七断灭论十五涅槃论。


○初二无因论分三初总标二分释三结成。


○初总标。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依所修法标能修人)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此二句承上想尽方得进破行隂)于本类中生元露者(此二句正标行现)观彼幽清圆扰动元(此二句先心后境即以智精研所露生元故)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此二句先境后心即依所观生元起谬觧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此二句结谬觧之过)。


此总标依行隂所起谬觧坠入二无因论也阿难下叙前想隂尽之益方得下正明行隂中谬计正知二字有二觧一即前不遭邪虑得正知正见是受隂尽相凝明正心是想隂尽益是因破受想二隂方得精研行隂之次二此正知与正心通是想尽但上下变文耳凝即坚凝不起妄求明即明悟魔来先觉又凝即定明即慧定慧均等故曰正心方得下正明行隂中所起谬计乃自心魔作孽生类即十二类生本即行隂为十二类生之根本本类中即本十二类中生元亦行隂幽清圆扰动元皆行隂之相幽即幽隐清即清细徧十二类生故云圆扰为生灭根本故云动元圆元亦行隂即上圆扰动元但抽去扰动二字计度即背理邪觧违正知见是人指起计度行人无因论者西域有外道立无因论一见本无因一见末无因故云二无因论今行人未见各命由绪于行隂中生此狂觧即流入无因之论堕于外道故云坠入。


○二分释分二初释本无因二释末无因。


○初释本无因。


一者是人(指外道)见本无因(此二句是标)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破即披露义)乘于眼根八百功德(此二句是能见量)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还死此生彼秪见众生轮迴其处(秪见八万劫内)八万劫外冥无所观(此八句是所见境量)便作是觧(此句总明承上所见境而起分别觧)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本)无因自有(此四句明上是觧所以)由此计度(此句牒上是觧下出其过)亡正徧知(只见八万劫内失徧知谬计无因失正知)堕落外道(外正知外徧知自立邪论故名外道)惑菩提性(既外游邪径故迷正觉此四句结明无因之失)。


此于二无因论中先释本无因也一者下标所见量便作下明所起觧由此下结明外道此释中是人指外道说后总结明白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是也后皆倣此问是人若指外道何能[且/八]眼根八百功德荅外道亦从脩行中来岂不[且/八]六根功德但所见未圆故偏入外道其实六根功德抂佛菩萨小乘亦自有优劣外道更次之故所见不徧圆业流湾还死此生彼者即行隂之相属分叚生死即众生浊又即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便作是觧者以所见不徧八万劫前故不知八万劫前所有因缘以不知其因谬计无因非佛法无生之无因又此外道止见同生基未见各命由绪虽见八万劫内亦只见死此生彼之相而未能见所以死此生彼之元由即未见异熟识中各类种子故妄谓无因正脉谓此但见众生总相亦是此义谓多总见生死之相未别详其因是以同生基各命元由为总别非以类生多少总别故正观曰生基者行为发动生生不息之机也。


○二释末无因。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标)何以故是人于生(生即十二类生)既见其根(根即行隂为十二类生根本)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监-皿+立]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此八句依上所见生根生此谬觧)从八万劫无复改移(止见八万劫内人乌黑白横[监-皿+立]无移岂知八万劫前经过多少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因执本来无改故执后去亦无改)而我本来不见菩提(推本无因)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类末无因)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此三句结明末无因)。


此释二论中末无因也二者下标所见量即据本无因今尽下明所起觧即推末亦无因由此下结成外道知人生人等者因见类生之根而能圆照生死迁流之处见有人死还生为人鸟死还生为鸟乌死还生黑乌鹄死还生白鹄因见多劫不改其类故谬觧多是无因自有此亦只见生死往还之相未见生死往还之因亦由不能徧见八万劫前故不知其因今尽此形二句是以末类本亦同无因故云亦复如是即末后形尽亦无因而改其类而我下是正明脩证无因即本来不见菩提因云何后来得成菩提果即拨无因果之见当知下结云皆本无因有谓本字合作末字亦通吴兴谓无复改移者此见一分人畜之类有经长时业果未转故起斯计如智论明舍利弗观鵅子身前后皆八万劫不改其类今行隂中既见其相乃谓一切皆自然而然此中人生人鸟生鸟是依前世后世言非指现前父子相生为人生人鸟生鸟请观今尽此形亦复如是可知上分释已竟。


○三结明。


由此计度亡正徧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结倒见入外道见)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结倒论名外道论后倣此)。


此总结上二种无因是第一外道之论也西域外道多种立论不一总不出断常二见此无因即断见外道有谓无因非断见谓是自然而自然又岂非断见耶因缘是常见自然是断见是从来定论既知无因是自然而又非断见何也如四生中自他共生是常见无因生是断见若无因非断此中云何分断常耶又引瑜伽论中十一无因见十二断见为证不知瑜伽中是曲分断见中分类差别之相非以无因为别见又如因缘和合虽稍不同皆常见摄又如西域外道有谓如棘刺针无人作孔雀等色无人作自然而有不从因生有谓如山上辊线毬至地自然而止谓众生八万劫满自然成道此等拨无因缘皆断见摄非独以灭尽为断见也上明二无因论已竟。


○二四徧常论分三初总标二分释三结明。


○初总标。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牒前想尽)穷生类本(此句标入行隂定中)观彼幽清常扰动元(此二句释上一句观字即上穷字馀七字即上本字)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此二句正明于生元境中所起谬觧)是人(指行人)坠入四徧常论(结明流入外计后倣此)。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所起四徧常论也阿难下牒前想尽之益穷生下明行隂中所起之觧是人下结明妄计之失徧即圆也后结云圆常是也四徧常者计行隂中未徧计徧未常计常见行隂徧十二类生若心若境四大八识皆依行隂生灭故计为徧圆又见行隂使十二类生生死相续不断若心若境四大八识皆依行隂相续故计为恒常所计有四处一心境二四大三八识四行隂于此四处通计徧常故云四徧常论其实行隂秪徧有为不徧无为性属生灭非是真常而倒计徧常外于妙性圆常故堕外道问心境等依行隂起灭可说第八识为行隂之体岂可返依行隂相续耶曰行隂即七识缘八识为自内我若无七识则八识相分亦无是八识亦依七识生灭而有起信论云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为阿頼耶识是八识依生灭和合而有明矣。


○二分释分四初心境徧常二四大徧常三八识徧常四生理徧常。


○初心境徧常。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心境乃行隂所起生灭之法故行隂为心境之本性)二处无因(心处生灭不得其元因境处生灭不得其元因此二句即穷生类本)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此正明圆照二万劫中生死首尾)计以为常(此句正明倒觧)。


此四徧常中心境徧常论也此讨但依心境二处穷生灭之本止见二万劫内二万劫外竟不知心境二处自何而生自何而灭故云二处无因是二万劫前后冥无所见非正计但借以形二万劫内之生灭是所计修习下正明是人倒觧之失止知二万劫中生灭非徧知计以为常非正知正脉曰能知下葢言二万劫外因冥无知见而二万劫内亲见众生生灭不断故不计劫外断灭惟计劫内相续为徧常是以异前后三倣此。


○二四大徧常。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大乃行隂所起生灭之法故行隂为四大之根本)四性常住(四性即四大本元即行隂)脩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此四句明圆照四万劫中生死首尾)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此三句正明倒觧)。


此徧常中第二四大徧常论也二者下明穷生类本脩习下明观四大元所起谬觧四性常住者观四大本元圆扰动性相续不断故云常住此亦止见四万劫内相续之相故下云脩习能知四万劫中所有生灭体恒即常住乃恒恒心相续常非真常故此因四大之性是常计四大生灭之相亦常。


○三八识徧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前六识)末那(七识)执受(八识)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本元由处即指行隂)性常恒故(即恒恒心)脩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此五句明圆照八万劫中生死首尾)穷不失性(止穷八万劫内相续不断故云不失性)计以为常(此二句正明倒觧)。


此释徧常中第三八识徧常论也三者下标穷生类本脩习下明依八识生灭之元所起谬觧此依八识中穷生灭性未见不生灭性于生灭相续不断处便计为常是以无常为常故成倒见前第一计依心境中穷生灭性以所观境唯心境二处故能观智尚麄故唯知二万劫中生灭次徧四大中穷生灭性所以观境有四处故能观智随境分渐细故所知倍前能知四万劫中生灭此中徧八识中精研故智更细于前即能知八万劫中生灭是则依所观境之广狭[车*丸]生能观智有深浅而所知有远近正观曰六根是举所依根显能依识即前六识末那此云意即七识执受即八识心意识中者总牒八识集起名心即第八相应名意即第七了别名识即前六本元由处即总指八识无始相续之元由葢八识皆是有为生灭皆依行隂迁流是行隂即八识元由也。


○四生理徧常。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此四句标定所计)生灭想心今已永灭(此二句释上既尽想元)理中自然成不生灭(此二句释上生理更无流止)因心所度(按上以浮想有间为生灭以行隂相续为不生灭)计以为常。


此释徧常中第四生理徧常论也四者下标定谬计生灭下释明其义因心下结明倒见既尽想元者谓想隂种现俱尽生理更无流止运转者谓行隂一类相续不绝无有浮动差别起灭之相是以浮想麄重流止为生灭以行隂相续认为真常不知行隂正是生灭根本于生灭计不生灭故成倒见前三种于行隂所生心境等法计以为常是因流注生灭常计相生灭亦常此第四不观行隂所生心境等法但观行隂细相流注计以为常是不观相生灭但观流注生灭谬认真常是则前三是原本类末计常此是外末唯本计常上分释已竟。


○三结明。


由此计常亡正徧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此总结上四计不顺正觉外正徧知故堕外道也非圆计圆非常计常自立圆常论是为常见外道皆观行隂未破妄认为不生灭性故起种种邪觧上明四圆常论已竟。


○三四分常论分三初总标二分释三结明。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谬起计度流入四分常论也又三摩下牒想尽之益穷生类下正明精研行隂之相于自他中二句正明依行隂相中所[起-土+大]谬觧是人下结明谬觧之过过同外道于自他中者即观行隂不破妄分自他葢妙性中本无自他是颠倒谬计故名颠倒见分为四种皆名一分常论一自他双计二单计他三四单计自又总是以有生灭为他以不生灭为自是计自性常他无常即观国土亦以不坏处为自归宁地常见外道有二种一计一切常一计一分常此即一分常见。


○二分释分四初自他分常二他土分常三自心分常四自隂分常。


○初自他分常。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徧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此五句标所观法)从是则计我徧十方凝明不动(计自常)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计他无常此六句明所起计)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此四句结明自他分常)。


此释分常中第一自他常无常见也观妙明心二句标所观识性此即识精元明此处大小乘外道共见但佛菩萨观破直入性海小乘外道迷之以为妙性此观未分邪正故曰观妙明心小乘认为涅槃属徧空外道执为神我故堕邪见次二句云湛然以为究竟神我此是外道别见是彼所宗之法从是下明依自宗之法复起自他之见执精明为我是一迷复于我分自他又增一迷则我下结明所计自他以分常无常见正观曰妙明心即黎即识体于此不了计为神我不知所观妙明正是无明窟穴耳况且黎耶无我妄执为我岂非甚迷甚倒哉正脉曰神我者外道名主谛即二十五谛中末后谛也。


○二他土分常。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此句别前)徧观十方恒沙国土(此二句正别观处)见劫坏处(所观境)名为究竟无常种性(所起计)劫不坏处(所观境)名究竟常(所起计)。


此释分常中第二唯约他法起常无常见也外道如是观者必以劫不坏处为自归宁处或计为涅槃不然观之何益正脉曰不观其心显是单观他法即唯观国土也吴兴曰三禅以下终为三灾所坏名无常种性四禅以上灾不能坏名究竟常。


○三自心分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此句别前别观别初我心别二)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此观自心)能令此身即生即灭(此观自身此六句明上别观之处)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此五句正明所起倒见)。


此释分常中第三唯约自心起常无常见也精细微密四字是所观心相因微密不可见故喻如微尘以眼根之上不带极微之相流转十方能徧性无改移能常此计不取徧唯取其常能令此身二句是以身之无常显心之常其不坏下结明正观曰精细微密乃刹那刹那微细生灭心恒相续计以为常身有改变计为无常正脉曰外道所计我相有三一微细我二广大我三大小我此计微细我也。


○四自隂分常。


四者是人知想隂尽见行隂流行隂常流计为常性(以流注生灭为常)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以相生灭为无常)。


此释分常中第四约自隂起常无常见也四者下标所观隂相行隂下明所起计此中行隂常流计为常性色等灭尽名为无常与前徧常第四所见是同但所计别耳彼云生灭想心今已灭尽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如氷消纯水了无彼此之迹故计圆常此见想尽行流如鑛净金纯而有彼此之相故计分常是其别也上分释已竟。


○三结明。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此总结四种分常之论也此四论初标云于自他中者是所计不离自他耳初似因性相分自他以神我即性一切生死即相是计性常二似依成坏分自他以坏处为他不坏处为自涅槃是计不坏处为常三似依身心分自他计云则我心性名之为常是执心为自身为他是计心常四似依行想等分自他是计行隂为自为常此说未敢为凖但似之上明四分常论已竟。


○四四有边论分三初总标二分释三结明。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疑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所起有边四论也分位者即分剂义即边际义于行隂流注中妄分边际不可失次故名分位有四分位谓三际分位见闻分位彼我分位生灭分位有边者乃有有边有无边有无分剂不可错乱。


○二分释分四初三际边见二闻见边见三彼我边见四生灭边见。


○初三际边见。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生元即行隂)流用不息(流用即有过未现在此二句标所观法)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此四句明所起计)。


此释有边中第一三际分位也生元指行隂之体流用即行隂之相过去已灭即有限量未来未生亦有限量故计为有边为有分剂现抂相续心念念不尽不知其底止又且念念徧圆无有涯际计为无边为无限量正观曰现抂一念生灭相续生属未来灭属过去除生与灭即无现抂故计过未为有现抂为无也。


○二闻见边见。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此所观境)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此所起计)。


此释有边中第二闻见分位也此中所见与前无因论相同但所计相异前云八万劫外冥无所观无所观即无闻见以无闻见则不知众生因自何来故计无因今亦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以无所观则不知其涯量故计无边是则可见处则可指畵故名有边无见处则无可指画故名无邉据此以无闻见处为无边则前计相续为无边正观为是。


○三彼我边见。


三者是人计我徧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非徧知)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非正知)。


此释有边中第三彼我分位也三者下是人自任得无边性谓自己觉心能圆照十方三世无所不见无所不知因徧知之法无边畔可得故知能知心量实无边际可指故计我得无边性彼一切下计彼众生不得无边之心谓我心既徧矣彼众生身心都抂我心之中即应知彼之心今既不知则知彼心不得周徧非无边性故云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下结明我得无边彼皆有边前后皆[监-皿+立]论边际此是横论边际。


○四生灭边见。


四者是人穷行隂空(此句是所观境空是观力降伏行隂暂现空寂非真空故)以其所见(行空)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此六句正明所起计)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邉一半无邉(此四句结明所计)。


此释有边中第四生灭分位也此计因见行隂暂空自生计度谓此隂昔有今无一隂如此诸隂皆然诸隂如是万法亦尔故计众生身心有生必有灭以生灭分为两边生一半名有边灭一半名无边以诸隂例万法可知故结云明其世界所有皆半有半无有谓此计是以生机流用不息为无边若然即初计相续心为无边何用别立不知此因行空起计先生后灭生则有量故计有边灭去无际故计无边乃异前计上分释已竟。


○三结明。


由是计度亡正徧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此总结四有边见皆外道论也前分常论虽常无常对明意取常为宗此有边论虽有无对明意取无边为涅槃是知有边论之有字贯于有无非单指有边非所宗故又此四论初约自计二约他计三约正报分自他计四约依正自他俱计上明有边论已竟。


○五四矫乱论分三初总标二别释三结明。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徧计虚论。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所起矫乱四论也此行隂十种狂觧前后皆依所见境立名属依他徧计二性此矫乱四论依能见见立名唯属徧计性故云于知见中起计度者又云徧计虚论是也正观曰强言为矫非理为乱资中曰凖婆沙论释外道计天常住名为不死计不乱荅得生彼天若实不知而輙荅者恐成矫乱故有问时荅言秘密言辞不应皆说或不定荅佛法呵云此真矫乱故名不死矫乱虚论。


○二分释分四初总别矫乱论二唯无矫乱论三唯是矫乱论四有无矫乱论。


○初总别矫乱论。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行体)见迁流处(行用此二句依境起见)名之为变(依见起计)见相续处(境)名之为恒(计)见所见处(境)名之为生(计此据现前所见有故计生)不见见处(境)名之为灭(计此据现前所见有而忽无故计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境)名之为增(计前但计相续法故计恒此观相续元因不断能令相续法念念增长故计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境)名之为减(计此观生灭二念中间而阙交相故计减)各各生处(境)名之为有(计此观生一念生而复生又一生一切生故计为有)互互亡处(境)名之为无(计此观灭一念灭而复灭又一灭一切灭故计为无)以理都观(此理即行隂此结总见)用心别见(此结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荅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此正明矫乱论议)令彼前人遗失章句(此结矫乱惑人之过)。


此释矫乱论中第一总别矫乱也一者下先明颠倒知见有求法人下正明矫乱虚论长水曰于一生灭行隂分为八义别见谓变恒生灭增减有无也荅中畧举六义以不能定其道理但两楹而荅故云亦生亦灭等。


○三唯无矫乱论。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此心即行隂)互互无处(境)因无得证(计)有人来问唯荅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馀无所言说(正明矫乱)。


此释矫乱论中第二唯无矫乱也此中唯荅一字似非乱究其以一字而糢煳诸问诸义不知所属是亦乱语故与前后均名矫乱正脉曰互互无即念念灭相也得证者见一法无悟一切法皆无也。


○三唯是矫乱论。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境)因有得证(计)有人来问唯荅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馀无所言说(此明矫乱)。


此释矫乱论中第三唯是矫乱也正观曰各各有即念念生也正脉曰不言有而言是者以所见法法皆有随所问处莫不皆是故作如是荅也通议曰以虽观生处名有又观有生必灭故不敢正言有但荅是之一字拟防过也。


○四有无矫乱论。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此句境见双标)其境枝故(牒上有无二境)其心亦乱(明计不决)有人来问荅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此明语不定)。


此释矫乱论中第四有无矫乱也正脉曰如木一本而分二枝即有无岐二两楹不定之意吴兴曰从二至四于前八中有无分出也二三单计第四双计正观曰见有生而忽灭灭而不生者故计有即无无不是有上别释已竟。


○三结成。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徧计虚论。


此总结四矫乱论情有理无皆虚妄徧计也此四论前三是以见乱境后是以境乱见又初以异见而乱一境二三以一见乱异境四以双境而乱双见上明四矫乱论已竟。


○六十六有论分三初总标二详释三结成。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起计)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谬起计度流入死后有相论也资中曰无尽流即行隂也由见无尽故计死后有相正脉曰真悟无生了知有生即灭当体全空岂可死后更有相耶倒计明矣。


○二详释分二初释正计二释转计。


○初释正计。


或自固身(见)云色是我(此计即色即我)或见我圆含徧国土(见)云我有色(此计我大色小色抂我中)或彼前缘随我迴复(见)云色属我(此计色属我即我与色二体即离色是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见)云我抂色(此计色大我小我抂色中)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结成有相名数)。


此释倒计心色有相也固身即坚执保爱色身以为我迴复即现前诸色随我运用行中相续者此四计于四隂中前后互举前三举色后一举行以该中间受想二隂以色例行以行例色色行例受想每一隂都有四计成十六计皆执死后有相此中我即识隂以识隂对前四隂一异大小而起四计正观曰有云今行隂未破识未当情故不计识非也以五隂定相皆抂识精中计校如色隂中清明流逸内身外境想隂尽于觉明心如去尘垢行隂中观妙明心徧十方界皆识精圆明现前之相虽复现前迷情不了妄生邪计鲁山云初心尚观真如况今三隂已尽岂不观识耶。


○二释转计。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烦恼染性菩提净性)各不相触。


此释转计染净等法俱有相也此中初句承上起下从此之此字指上四计十六有相因计死后诸隂皆有故复计烦恼菩提染净二性并行无碍俱相续不绝均名死后有相毕竟下四句明上或计二字上详释已竟。


○三结成。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隂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此总结死后有相计也以所计徧于五隂故云立五隂中死后有相因见行隂流用无尽则例计前三隂亦无尽复计识隂为我是计五隂俱恒虽是徧计五隂由行隂未破而发此见故标云于无尽流生计度者上十六有相论已竟。


○七八无相论分三初总标二详释三结成。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所观境)生计度者(所起计)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谬起计度流入死后无相论也正脉曰此与上计敌体相番故变有成无葢上观未灭之行隂见其无[书-曰+皿]而因计前三并万法皆当无尽此观已灭之前三见其无相而因计行隂并万法皆当无相也。


○二详释分二初释正计二释转计。


○初释正计。


见其色灭(境)形无所因(计)观其想灭(境)心无所繫(计)知其受灭(境)无复连缀(计上观前三隂俱无)隂性销散(承上三隂无)纵有生理(行隂)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三句例行隂同无)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此承上计现前四隂既无)死后云何更有诸相(此例计死后诸隂定无)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以前例后以后例前)有八无相(此四句结明名数)。


此释正计四隂八无相也此中见观知三字是一义皆能观妄见色想受皆所观法色是通指内外色隂形别指未来身相谓现前色性既无则后有身形无因而生故曰形无所因想是心所心是心王心有想能繫念诸境想灭则心同无故曰心无所繫受是法连缀是义谓受能连缀色心为我今受灭色心皆销散故曰无复连缀隂性消散四句以上三隂既无例未尽之行隂亦无此质现前四句以现前四隂既无例后有诸隂亦无因之勘校四句总结四隂现前四因既亡后来四果亦丧故成八无相也。


○二释转计。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此释转计世出世法一切断灭也初句承上起下葢承上计四隂因果既无起此转计一切断灭涅槃是出世间法是无为法是空是净因果是世间法是有为法是有是染故云一切皆空徒有名字二句释上皆空非性空之空乃断灭空葢世间因果依五隂建立出世因果亦依五隂脩证今观诸隂既无故转计一切皆空上详释已竟。


○三结成。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隂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此结成无相倒论上八无相论已竟。


○八八俱非论分三初总标二详释三结成。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定中所起计)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谬起计度流入死后俱非论也于行存中即行隂未尽流用全在兼受想灭即前三隂已灭此于未尽行隂并已灭前三隂前后俱观又中影一色字双计有无者于行存计有前三已灭计无自体相破者以行隂之有破前三之无非无以前三之无破行隂之有非有故结云坠入俱非起颠倒论即有无俱非。


○二详释分二初释本计二释转计。


○初释本计。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计前三是无)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计行隂是有此四句释上双计有无二句)如是循环(以有例无以无例有)穷尽隂界八俱非相(此三句释上自体相破一句)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此重释上八俱非义)。


此释本计四隂八俱非义也前三隂昔见是有今则已灭故曰见有非有行隂今以观力密照欲灭而未灭故曰观无不无此历覧前三成无行隂是有如是循环即以行隂之有前三之无互相比例互相不成即有无自体相破穷尽隂界二句结成相破名数谓穷尽四隂分剂一隂非有四隂俱非有一隂非无四隂俱非无是每一隂皆计非有非无四隂共具八非故云八俱非相随得下重释八非数义谓何以名八俱非相葢随得一隂皆计有无二相有则非无无则非有以一[且/八]二计四[且/八]八计故成八俱非相。


○二释转计。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此所观境)心发通悟(即邪觧邪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此出上通悟所以)。


此释转计一切法皆是有无俱非也诸行即一切有为法性迁讹即生灭迁变不常前本计但计四隂中有无俱非此转计一切有为诸法皆是非有非无初二句即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次三句方是倒计虚即无实即有失措即不定义以不可定有定无成立上句有无俱非上详释已竟。


○三结成。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不可道有不可道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隂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此结成八俱非论也后际昏瞢即死后有无不知无可道者因昏瞢不知故不可言其有无前六以行有例前三之无亦有故立有相论第七以前三无例行隂亦无故立无相论此则前后有无互例互破故成俱非论上八俱非论已竟。


○九七断灭论分三初总标二详释三结成。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所观境)生计度者(所起计)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谬见流入七断灭论也于后后无者即观行隂念念灭处灭而复灭故计毕竟断灭又后后无即后之又后尽于未来永灭言七者依所计人天七处皆后后竟无故。


○二详释。


或计身灭(身指欲界人天二处之身)或欲尽灭(欲尽即初禅已超欲漏故)或苦尽灭(苦尽即二禅麄漏已伏故)或极乐灭(极乐即三禅欢喜毕[且/八]故)或极捨灭(极捨即四禅并四空天以苦乐俱捨故)如是循环穷尽七际(即历观七处穷尽边际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此结明后后无)。


此详释七断灭之义也谓所计之处有七一四洲二六欲天三初禅四二禅五三禅六四禅七四空是也历观七处皆是行隂迁流于迁流生灭中但观念念灭处灭而复灭更不复有故计七处皆归断灭永无故名七断灭论上详释竟。


○三结成。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隂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此结明七断灭论也前七计死后无相是以前色受想已灭例行隂同无此但于行隂中观念念灭相故计七处同灭是所观之境深于前又前所计但就四隂正报此计七处兼于依正是所计之处广于前正观曰此与第七计横[监-皿+立]有异上七断灭论已竟。


○十五涅槃论分三初总标二详释三结明。


○初总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牒前)穷生类本(标后)观彼幽清常扰动元(释上标句)于后后有(所观境)生计度者(所起计)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此总标究竟行隂定中谬计流入五涅槃论也后后有即于行隂流用生灭中但观念念生处生而复生生生无尽故云后后有此与前计敌体相番前于念念灭处起计此于念念生处起计所计之处有五计俱恒常不入断灭故名五涅槃。


○二详释。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此以欲界六天为转依果处即转生死依涅槃故)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此释上转依之因)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此计初禅无忧为涅槃乐)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此计二禅无苦为涅槃乐)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此计三禅极乐为转依处)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迴生灭性故(此计四禅苦乐不动为真涅槃)迷有漏天作无为觧(此结上五处皆颠倒妄觧)五处安隐为胜净依(此结五处颠倒妄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此结五涅槃名究竟即涅槃故)。


此详释五涅槃义也或以下列五处之名迷有下结五计之倒此中五计前麄后细前浅后深初计欲界六天为正转依是最麄浅其中亦有浅深如观见圆明一句就天眼圆明说四王天至他化天虽皆[且/八]天眼上下所见远近不同亦有浅深若就所依光明处说四王天与日月宫齐光明超越四州忉利天日月上照复有种种宝光又超越下天第三天有身光至第六天身光渐渐殊胜是则以依正光明校之亦有麄细其初禅至四禅深浅可知此五处皆是有为有漏皆属生死迷以为无为无漏为涅槃其颠倒邪见何如哉又作无为觧即迷无我为真我五处安隐即迷苦为乐为胜净依即迷不净为真净五处究竟即迷无常为真常因此误认故将五处生死为涅槃正脉曰此五或字是不定之辞随各人所见一处非一人徧计五处也为正转依一句应贯下四处经家省文耳又此五处涅槃如仙家计天上不生灭亦同此见以心证之皆是颠倒。


○三结明。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隂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此结明倒计五涅槃论也谓现涅槃者计五处现前即是常住不灭非灰灭入空为涅槃故又现涅槃即后后有以现前不灭即究竟不灭此妄计生灭为不生灭非真不生灭性此十论后五皆言五隂中者以所计因五隂起其中有徧观五隂有观四隂有唯观行隂皆不离识隂以识隂是四隂之体以体言之故所计不出五隂初从阿难彼善男子脩三摩地想隂尽者起至此止一大科名详示行隂微细魔事已竟。


○二结示防护真脩分三初结示十种心魔分剂二结示迷狂堕落恶趣三结劝传示保护真脩。


○初结示十种心魔分剂。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觧皆是行隂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此总结上十种魔事皆依行隂分剂发现也狂觧异前现境前三隂魔事皆境似外现故云禅那现境此十种心魔见自心生故云狂觧皆是下正明十计分剂斯悟即狂觧此十计通明邪见违正徧知若分之广有六十二见或十六异见依瑜伽说有五种一说我二说常三说断四说现法涅槃五说无因或分四见即断常空有今说为十或约为二即断常二见总一邪见皆如来开合之妙故有种种名此十种见皆不了行隂误认为妙真如性故堕迷倒入邪见林又此十种以五分收之初计即第五说无因二三四五即第二说常六计即第一说我七八九即第三说断十计即第四说现法涅槃以四见收之初计是断见二计是常见三四五亦断亦常六与十是有见七八九是空见若以二见收之六与十入常见七八九入断见。


○二结示迷狂堕落恶趣。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觧(迷)自言登圣(狂)大妄语成(业)堕无间狱(报)。


此结示行隂十种邪见若觉了则已若顽迷不觉以为真悟真证即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成大妄语堕无间狱其害若此行人可不慎欤正脉曰痴暗曰顽正悟难发也惑乱曰迷邪觧易生也。


○三结劝传示保护真脩分二初劝传示销息邪见二劝传示开觉真义。


○初劝传示销息邪见。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徧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销息邪见。


此如来悲心付嘱阿难大众将此深义开觉众生保护禅那不遭邪径也必须二字嘱其不可移易毕竟要传示此义方保脩行无虞如来语即十种邪觧之相及堕落之业传示末法即[监-皿+立]传无尽徧令众生即横传无际斯义即如来语义觉了即不被所迷无令心魔二句谓未发邪觧者觉了不生保持覆护二句谓已发邪觧者觉了即销灭正脉曰孽者祸之萌也心魔自起者言天魔不至自心祸生也犹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也。


○二劝传示开觉真义。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即第一义谛)于无上道不遭枝岐(不傍入外道)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不中止二乘)作大觉王清净标指(即上真义为成佛指南)。


此劝传示如来第一义谛也将此真义为诸众生从于凢夫终大涅槃作一指南不岐入外道小乘故曰作大觉王清净标指此中真义即三谛圆融属无住涅槃无上道即三观一心属无上菩提一是理果一是智果俱非有无一异等见远离一切因缘自然种种戏论故结名清净标指上示行隂魔相已竟。


○五示识隂魔相分二初详示微细魔事二结示防护真脩。


○初详示微细魔事分二初先明识隂分剂二正明识隂见魔。


○初先明识隂分剂分三初明未破分剂二明已破分剂三明妄想分剂。


○初明未破分剂分二初牒行隂尽相二明识隂自相。


○初牒行隂尽相。


阿难彼善男子脩三摩提行隂尽者(牒定尽际下示其相)诸世间性(即十二类生生灭之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行隂能发生十二类生之生灭故曰同分生机)倐然隳裂(生机隳裂如基址崩圻则生无依处)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纲脉断绝则因果不酬)。


此牒前行隂尽相以起下识隂之相也诸世间性者标十二类生之本性即熠熠元性幽清扰动二句释明上性字乃生类同分清扰之生机亦名生基基以能持生灭言机以能生生灭言即浮根尘究竟枢穴倐然隳裂者谓三摩地中行隂一尽而生灭之机忽然崩散一切生死了无依倚沉细纲纽者标十二类生之经以行隂幽隐难?故曰沉细纲能统纽能结谓生类生死轮转不失因果酬荅不脱皆行隂为之纲纽绵绵不绝补特伽罗二句释明上纲纽之义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趋谓数数取诸趋受生故此即中隂身以现隂方谢即有中隂中隂能取后隂连属不绝全是行隂为经络故云酬业深脉深字明上沉细脉字明上纲纽感应悬绝者谓三摩地中行隂一尽而生死纲纽感应永断一切业果了无鈎鎻生机隳裂深脉悬绝正形容行隂尽相如此生机言隳裂深脉言悬绝字眼有法有将沉细纲纽读抂上文文[执/力]似不??快又俟智者详之。


○二明识隂自相。


于涅槃天(不生不灭)将大明悟如鷄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即涅槃天所露之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此四句正示识隂之相)深逹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即頼耶识中各类种子)观由执元(诸类分断因亡)诸类不召(诸类分断果丧)于十方界已获其同(即行隂波澜灭化为识隂澄水)精色不沉(涅槃精色渐渐大明)发现幽秘(识隂幽秘之相朗然可见)此则名为识隂区宇。


此结明识隂之相也于涅槃天下正示识隂之相此则下结识隂之名于涅槃等是真现之相六根等是妄尽之相初二句是法即真如渐露故云将大明悟如鷄后鸣三句是喻喻上将字后鸣喻将明之时精色喻将明之相六根虚静者谓见闻觉知即八识见分今行隂尽则不流逸奔境故云无复驰逸无驰逸即虚静境不入心曰虚心不驰境曰静内外湛明者内根不取外境境自湛明前云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是也外境不入内心根自湛明前云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是也由根境湛明不相入故云入无所入又则根是八识见分境是八识相分今归识体则相见不二故云入无所入即行隂波浪归入识体元澄之性而无能入所入之迹此与上文性入元澄一澄元习相应此生灭已尽之相深逹十方等五句示识隂种现之相受命元由者即十二类生各有受生种子此种子皆八识执持今识现则种子俱现故云深逹各命元由前行隂未破则云虽未通其各命由绪今行尽识现故云深逹观由执元二句正示穷识隂工夫谓既逹各命种子以观力密照以定力执持使种子不起现行即不生异熟果故云诸类不召即诸类无生命故于十方界四句复结明真妄二相同字即识隂本体谓销六和合同一精明精色结真如将大明幽秘结隂相将欲尽。


○二明已破分剂。


若于群召(即十二类生命)已获同中(即识隂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此二句是畧标识隂尽相)见闻通邻(此句释上合成就即销磨六根合成一圆融清净觉体)互用清净(此句释上开成就即开一圆融觉体能为六用)十方世界(依报)及与身心(正报)如吠瑠璃内外相彻(此四句明依正合开)名识隂尽(结名)是人则能超越命浊(结益)。


此发明识隂已尽之相也初二句牒识隂之体下方明尽相群召即群命谓十二类生各命由绪虽殊而识体是同故云已获同中销磨六门二句顶上同中二字前行隂尽虽前七波浪已灭化为澄水但伏六根现行不驰逸而六根种子全抂此正八识体相后云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又云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是则八识体自圆明但以六习妄隔而为识隂覆蔽妙明今销磨六门而隂相自尽是知销磨二字是尽识隂切要工夫合开成就乃功成之相见闻通邻二句释明上合开成就一句是内根圆通方尽识隂见分十方世界四句顶上根隔合开见分既清净而相分亦清净故世界与身心根境圆明内外朗彻故喻如吠瑠璃此以根境圆明发挥识尽之相如此是人则能二句结显识尽之益前云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又云同异失凖名为命浊是知众生以八识为命识为众尘隔越不得圆融清净故名为浊今既根境圆明互用清净故超之即超识命成慧命也。


○三明妄想分剂。


观其所由(以观力照识隂本因)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此明识隂本因分剂也前行隂虽云幽隐尚有清扰之相此则全是澄水而无流动之相故云罔象虽有微细生灭而望如恬静此识体元无自性乃圆明觉体粘湛发光即虚明之影六根妄习一尽全是圆明觉体求此识隂妄想无处可得故曰虚无虽是罔象无性犹能受薰持种迷妄不觉故曰颠倒妄想末句结其所由上先明识隂分剂已竟。


○二正明识隂见魔分十初明外道种二明我徧种三明倒圆种四明倒知种五明颠化种六明断灭种七明妄延种八明天魔种九明缠空种十明不化种。


○初明外道种分二初发明外道之义二结示外道之名。


○初发明外道之义分三初明谬觧之由二明谬觧之义三明谬觧之失。


○初明谬觧之由。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此句标行隂尽)于识还元已灭生灭(此二句释上行空二字总此三句是蹑行尽方见识隂)而于寂灭精妙未圆(此标识现之相即前精色不沉发现幽秘)能令己身根隔合开(此是定慧销磨之力乍开乍合非真圆通)亦与十方诸类通觉(即前于十方界已获其同此正识隂之相)觉知通[泳-永+曶]能入圆元。


此明误入外道之由也前云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又云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此元觉即妙寂灭性今从色隂究竟至识隂虽未还至觉源已还至识隂识为四隂之元故云于识还元已灭生灭即行隂全灭又藏识如海七识皆海中波浪行尽浪息归于识海亦还元义此牒行尽之相而于寂灭下正明识隂之相初二句标真将圆未圆之相能令下示妄将尽未尽之相此二相总一识隂因识性近于寂灭故真将圆识未破故未圆因识元已灭生灭故妄将尽识未圆故未尽又根隔合开内根似融诸类通觉外境似融即似前身心内外明彻此是工夫中暂现相似之境非真成就末二句是结辞能入圆元者类生徧同曰圆生灭之本曰元正识隂之体到此不住可尽寂灭误认为实证即返堕颠倒此即发倒见之由也。


○二明谬觧之义。


若欲所归(即还元之元又云能入圆元故云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觧者(此二句正所起谬觧)。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外道之义也若于二字是设许之辞所归即生灭还元因性入元澄望如恬静故误认为不生灭性立为真常因即立为涅槃正因不知所立所归尚属生灭返执自己能见能觧为正知见故云生胜觧此者字指谬觧之人此误认圆湛性澄不生灭性为因地心。


○三明谬觧之失。


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毘迦罗(此云黄髮是外道名)所归冥谛成其伴侣(此明谬觧堕此外道之类)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此明谬觧失佛正知见)。


此明于识体上谬觧之失即远佛菩提成外道侣也因所因执者是总标误认之失上因字即立圆元是真常因为涅槃所因执以为得故曰因所因执娑毘迦罗是数论师立二十五谛第一冥谛从冥生觉等诸法计终归于冥即计冥谛为我所归今于识元立为真因计为所归即此之流既入邪见即违正见迷佛菩提可知矣上发明外道之义已竟。


○二结示外道之名。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结堕邪因邪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结失正因正果)生外道种(结堕邪见之名下例此)。


此结谬觧所堕之名也正教以不生灭性为因地心即是自己本源非心外有法为本脩因若心外稍有所得即是幻妄今于识元立真常因执为实有是心外有法即所得之心正教以复本妙心为果地觉非心外别有新证此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天台六即中究竟即云但复本来性更无一事新今于所立因计为所归果是因有所得果有所归即有实法因果俱妄因妄即迷真因故云违远圆通果妄即迷正果故云背涅槃城前迷佛菩提亡正知见就智分因果此违远圆通二句就理分因果上明外道种已竟。


○二明我徧种分二初发明我徧之义二结示我徧之名。


○初发明我徧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依识谬执三明谬执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依识谬执。


若于所归(所观识境同前)覧为自体(所计异前)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觧者(此六句释明上覧为自体一句)。


此明究竟识隂倒觧我徧之义也前执于所归识立真常因所觧我与识异即心外有法是计识为所归我为能归此于所归识执为自体所觧我与识一谓识即我见诸法皆从识变则计诸法皆自我生是我为能生众生为所生故云尽空十二类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正教谓万法唯识以明心外无法唯识唯梦如幻故耳此计识为我体实有所生众生等法岂非迷倒哉此误认大地草木輭动含灵本源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故生此觧。


○三明谬执成害。


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此是邪见之执)摩醯首罗(此邪见之流)现无边身(此是首罗天之能事)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究竟识隂谬执之害也是人下明堕邪见迷佛下明失正见能非能执者此先明所堕之邪执谓计我能生实不能生故云能非能执摩醯首罗是色顶天名即大慢天此天计我能现无量世界能生一切众生非能谓能故名大慢成其伴侣者结显堕此大慢之流西域第十五外道说三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皆是摩醯首罗天生摩醯首罗天者虚空是头地是身水是溺山是粪一切众生是腹中虫风是命火是煖罪福是业是八种是摩醯首罗身上发明我徧之义已竟。


○二结示我徧之名。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徧圆种。


此结识隂第二计我徧之名也立能为心谓我能生一切计我为因成能事果谓能现无边身及所生众生皆我之能事计所生为果其识性则有漏无漏相隔非圆非通谬执为我徧圆故违真圆通性识性未破寂灭未圆而计为真我故背真涅槃果末二句正结其名徧圆者计我体徧圆空界故上明我徧种已竟。


○三明倒圆种分二初发明倒圆之义二结示倒圆之名。


○初发明倒圆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依识谬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依识谬执。


若于所归(此句是按定识法)有所归依(此句依上识法计为归依之处)自疑身心从彼流出(自情世间)十方虚空咸其生起(无情世间)即于都起所宣流地(即情与无情同生之处即识体)作真常身无生灭觧(此正明谬觧)抂生灭中早计常住(出谬觧所以)既惑不生(迷真)亦迷生灭(迷妄)安住沉迷(迷真一迷迷妄又一迷故曰沉迷)生胜觧者(以迷为胜觧颠倒可知)。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执倒圆之义也有所归依者计识为我所归之处此与初计立真常因为我所归是同但疑身心世界从彼流出与初计异自疑下计身心空界从彼流出与二计十方众生皆我生出是同但前计识即我故谓我能生一切此计我与识异故谓我与物皆从识生是则观识能生一切是同但认即我不即我故异是此计与前二计分同分异即于都起下正明谬觧颠倒所以宣流地即身心空界流出之处按定此处下明所计此识隂性元生灭而作真常不生灭觧是于生灭法计不生灭性是则不唯不知不生灭性其实亦不知生灭之法若知生灭又肯作不生灭耶是真不知矣故云既惑不生亦迷生灭末二句结显以迷为觧颠倒之甚此一误认汝身汝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故有此觧。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抂天(此亦邪见之流)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上于生灭中早计常住之失也识性非常计为常住故云常非常执计自抂天亦非常计常之人谓既堕此计即同此人故云成其伴侣西域第十二外道说自抂天造作众生即能生一切也上发明倒圆之义已竟。


○二结示倒圆之名。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身心依彼而生故曰因依邪因)成妄计果(非常计常故曰妄计邪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此结识隂中第三计倒圆之名也温陵曰前计我圆生物此计彼圆生我故曰倒圆上明倒圆种已竟。


○四明倒知种分二初发明倒知之义二结示倒知之名。


○初发明倒知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观识谬觧。


若于所知(识有觉知故云所知)知徧圆故(识有知体又徧圆是知觉亦圆此按所观法)因知立觧(此句正明因见知圆而起谬觧)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此三句明因知立觧之觧字因知圆故觧草木亦同有知)草末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此三句又因上计草木与人知觉无异复计轮迴亦同此计无情同有情有情同无情此颠倒所知故)无择徧知(不分情与无情一切有知故曰徧知此结上计)生胜觧者。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倒知之义也若于下是所观识法观识体徧圆[且/八]有知觉故曰知徧圆故故字因知之故而生知觧因知下正明所起觧此计因观十方有情无情同是识性流出以能生识性有知则计所生诸法亦同有知故作此觧谓十方草木皆有知觉与人无异乃至轮迴等事亦无有异不唯计无情为有情亦复计有情为无情末二句结显颠倒所知以迷为觧之谬此误认一切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之过也。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此亦计知无知执之人)执一切觉(即无择徧知)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谬觧倒知之害也是人下明堕邪见迷佛下明失正见此计草木有知实无所知故云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温陵谓是二外道名执一切觉明二外道所执亦同执草木与人无异皆有知觉上发明倒知之义已竟。


○二结示倒知之名。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即计草木与人同知此所计因)成虚谬果(即草木与人互为轮迴此所计果虚谬)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此结识隂中第四倒知之名也无情本非知谬计有知故曰倒知正观曰有执无情有佛性无情作佛者观此可以自息其说也故涅槃经云为非佛性而言佛性为拣瓦砾非情无佛性故而言佛性葢佛者觉也佛性即觉性也众生是有烦恼觉诸佛是无烦恼觉觉性是一但以烦恼有无而为生佛之异也然知觉之性真实灵明不生不灭有体不空名如来藏抂因名佛性出缠名法身故胜曼经云由如来藏故厌离生死乐求涅槃若彼无情身噐乃业气凝聚气聚而生气殒则灭生灭无体无体全空唤甚麽作佛性教谁成佛耶或曰山河乃有情心变故说有情成佛时即是草木成佛若尔则祗闻有情成佛令无情随化成佛曾闻草木成佛令有情随化为佛乎问前云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岂非情化无情乎土枭附块岂非无情化情乎曰二者皆为识神所慿託焉黄头化石神慿石而住土枭附块识慿块而生非识神变为土石亦非土石化为识神也但託彼为缘耳问如华严经说佛菩提树云台寳纲皆能说法岂非无情有觉性乎曰彼经云佛神力故树中出声等皆是佛与菩萨三昧力故使之然耳非无情物自能说也又若无情物自能说法则必亦能[听-王]法能说能[听-王]必亦能思能说[听-王]思自不名无情矣问万法唯识是如来正教今计圆知何堕外道耶曰正教唯识显一切法如梦如幻唯识现起当体全空不立知见不生法执今计有实色心互为轮转执法实有起种种倒见大非唯识之旨故堕外道上明倒知种已竟。


○五明颠化种分二初发明颠化之义二结示颠化之名。


○初发明颠化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观识谬觧。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此是穷识将破根渐互用此即观识之境)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此所起觧)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释上圆化发生二句)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能生一切)立常住觧(计四大真常能造化故)。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颠化之义也初三句标谬觧所发之源因穷识将尽未尽六根渐融能于一根而发诸根之用此方乍能非极成就故云已得随顺便为圆化下正明所起谬觧即便于随顺境中起种种谬觧葢六根是内四大见得一根能发诸用妄计四大能生一切妙变故名圆化如云四大为能造万法是所造相似又见火生光明水生清净等计能生实矣各各崇事者言各人爱乐不一崇尊尚也事供养也即崇火事火崇水事水之俦以此群尘三句结明谬觧之义群尘四大也本因谓四大能造一切即万法本因常住者谓所造诸法既不断绝能造四大必是常住又如世间瓶炉等噐皆四大造成瓶炉虽殊四大不异亦常住义有云此误认七大本如来藏清净本然循业发现故生此觧。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生无生执(堕邪见)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妄因)求山生死(妄果)成其伴侣(成邪人)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谬觧颠化之失也诸迦叶波即三迦叶等曾为事火外道迦叶是别姓婆罗门是总姓求出生死者计四大能造性常冀归四大之元即获常住如仙家炼水火欲延年亦即其类有计四大所造色是常如佛果体相好光明亦微妙四大究竟不坏不受生死葢佛果色从心生非四大能生是依四大求出生死岂非颠倒乎上发明颠化之义已竟。


○二结示颠化之名。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结明颠化之义)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结明颠化之失)生颠化种。


此结识隂第五谬觧颠化之名也妄执四大为能生因又妄计四大能出生死为常住果此非因计因无果计果故曰妄求妄冀谓火生光水生净等非圆迷心从物非通故违远圆通依生灭群尘求出生死故背真涅槃正脉曰计着邪惑也崇事邪业也迷心谓迷己一真灵觉之心从物谓从彼四物无知之物反将无情之物以为生物之原诚如环师所谓因果皆妄颠倒化理故名颠化种也上明颠化种已竟。


○六明断灭种分二初发明断灭之义二结示断灭之名。


○初发明断灭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观识谬觧。


若于圆明(此所观境)计明中虚(此所起觧)非灭群化(群化即能造四大及所造根尘等法)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觧者(结定谬觧)。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断灭之义也初按所观理境即识体圆即前云于十方界已获其同明即前云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次句即依境所起觧因见圆明中四隂已尽六根虚净无复驰逸因计圆明中虚无永寂三句是依上谬觧而起邪行即灰冺群化诸相以求断空非毁也群化即根尘等法[且/八]种种变化故曰群化今欲归无故皆毁灭以永灭依二句是依灭行所证断果上依字即处也下依字即託也以永灭处为所归託故此误认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之过也。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归无归执(堕邪见)无想天中诸舜若多(堕空之流)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谬觧断灭之害也初句正明所堕邪执以永灭为所归实非究竟所归故曰归无归执正脉曰无想天畧举非非想以该四空非取四禅无想也诸舜若多总举趣空天众皆同类也上发明断灭之义已竟。


○二结示断灭之名。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断灭因)成空亡果(断灭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此结识隂第六计断灭之名也圆虚无心者即非灭群化之心圆字作工夫看成空亡果者即以永灭为所归果问此与后二乘何别曰以取空见觧似同而伏惑断惑逈异耳上明断灭种已竟。


○七明妄延种分二初发明妄延之义二结示妄延之名。


○初发明妄延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三明观识谬觧。


若于圆常(所观理境)固身常住(所起觧行)同于精圆常不倾逝(成上固身常住之义)生胜觧者(按定以迷为觧)。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妄延之义也圆常者即观识性徧圆已灭生灭故云圆常因见识性常则脩身复命欲同识性常住不灭故云固身常住同于精圆者谓身本无常以工夫坚固脩持同于识精圆常故常不死似以性融相相随性融计俱不生灭此所观识尚属生灭岂能固身同不倾逝耶是所觧成谬正脉曰此即仙家性命双脩之见有云此误认六根同是安乐妙常之见也。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堕邪见)诸阿斯陀(求长命人)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谬觧妄延之失也贪身常住实非可贪毕竟坏灭故云贪非贪执阿斯陀此云无比古仙人名诸綂指仙众上发明妄延之义已竟。


○二结示妄延之名。


是名第七执着命元(即识隂)立固妄因趋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此结识隂第七妄延之名也命元者识隂是生命之元固妄因者即坚固命元立为长命因此命元非常固以为常所固虚妄不实故云固妄因趋长劳果者固身趋此命元以为长生果其实非长终归坏灭徒自虚劳故云长劳果即长劳无功终不长保妄延即长劳义上明妄延种已竟。


○八明天魔种分二初发明天魔之义二结示天魔之名。


○初发明天魔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观识谬觧。


观命互通(所观识现)却留尘劳恐其销尽(所起邪觧)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恣从其心(所起邪行)生胜觧者。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天魔之义也观命互通者即观十二类生命同一识体前云于十方界已获其同是也却留尘劳二句正明谬觧以观命互通非己独存如都销尽即成断灭谁证真常故计留尘劳恐其销尽因此谬觧故起魔行变化七珎宝媛以恣其心故云便于此际等此际即互通之际观此亦似菩萨留惑润生但菩萨因同体大悲利生无我虽留惑未断非恣纵欲境此计唯恐销尽即我执犹存恣心恐成断灭又即所观识与真性悬殊即所计我爱与大悲逈别有云此误认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也。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堕邪见)吒枳迦罗(亦恣欲境人)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谬觧魔业之失也此计误认命元为己真宰实非真我故云真无真执吒执迦罗环师谓即欲顶自抂天类上发明天魔之义已竟。


○二结示天魔之名。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此结识隂第八天魔之名也发邪思因者即邪觧留尘劳恐其销尽又即开发尘劳烦恼皆属邪思立炽尘果者即广化欲境炽然欲尘以为受用之果正脉曰坠入欲顶天魔者生以类聚也上明天魔种已竟。


○九明缠空种分二初发明缠空之义二结示缠空之名。


○初发明缠空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害。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观识谬觧。


于命明中(此句亦所观理境)分别精麄疏决真伪(此二句是觧)因果相酬唯求感应(此二句是行证)背清净道(此明上非大涅槃)所谓见苦断集证灭脩道(此二句发明上分别真伪因果感应之实)居灭已休更不前进(此二句发明上背清净道之实)生胜觧者(以劣为胜)。


此明究竟识隂中谬觧缠空之义也命明中即识体精明之中因穷识体精明有漏无漏种子俱现即通各命由绪故能分别疏决简别世间因果为麄为伪简别出世间因果为精为真故去麄伪独留精真唯慕出世因果相酬求速出生死感应即相酬上下变文耳背清净道明上虽知因果相酬脩证偏空不逹清净实相即有即空之大道知苦断集拣去世间麄伪因果证灭脩道取证出世精真因果以明上分别疏决之精微居灭已休二句明上疏决非过但沉空不返为过耳正脉以精麄作凢圣分真伪作邪正分亦是今觧以世间收凢夫魔外。


○三明因谬成害。


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堕定性小乘与无闻性凢夫)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迷大菩提失正徧知)。


此明谬觧缠空之失也定性声闻即不迴心钝根罗汉此依圣教穷空永无堕落诸无闻僧即愚法无闻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天报毕即入轮迴上发明缠空之义已竟。


○二结示缠空之名。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趋寂果(结止化城)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结失寳所)生缠空种。


此结识隂第九缠空之名也圆精应心者圆字是功行即圆满精真感应之脩心趋寂即偏空小果正脉曰为空所縳曰缠空种上明缠空种已竟。


○十明不化种分二初发明不化之义二结示不化之名。


○初发明不化之义分三初明行尽识现二明观识谬觧三明因谬成失。


○初明行尽识现。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行尽)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识现)。


○二明观识谬觧。


若于圆融清净觉明(所观理境)发研深妙(行)即立涅槃(果)而不前进(明其谬)生胜觧者。


此明究竟识隂定中谬觧不化之义也初二句乃识隂将破之相圆融即六根开合互用无碍清净者前行尽六根现行不驰曰虚净今六根消磨已尽种现俱空故云清净觉明者即识体隂相将尽渐入智境内外明彻故曰觉明此圆融清净觉明总是识隂分剂要透过前进则妙若于此际精研作涅槃觧即不能融化前进。


○三明因谬成失。


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此明谬觧不化之失也定性辟支一句是总标下二句是释明辟支梵语中含缘觉独觉二义不回心即定性也上发明不化之义已竟。


○二结示不化之名。


是名第十圆觉[泳-永+曶]心成湛明果(结止二乘)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结失佛乘)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此结识隂第十不化之名也圆觉[泳-永+曶]心者圆字亦功行觉[泳-永+曶]即识性觉明方与正觉通[泳-永+曶]而未能妙圆穷至此以为涅槃因故云圆觉[泳-永+曶]心湛明果者依觉明为涅槃果明而未寂故云湛明觉圆明亦湛明未寂故不化有二义一于觉明不融化立为涅槃即理障障真寂灭二因住涅槃不化众生即智障障正知见问二乘乃如来正教抂出世四圣之列今何列为魔数耶曰魔罗此云杀者以损害立名二乘人对界内凢夫魔外实为出世圣人以离分叚生死故今对如来了义脩证究竟一乘故列魔数以沉空滞寂违背圆通害正知见岂非损大菩提之魔耶此但说定性二乘回心向大不抂此数从阿难彼善男子脩三摩地行隂尽者起至此止一大科详示识隂微细魔事已竟。


○二结示防护真脩分五初结示见魔分剂二结示不悟成害三结劝保护成道四结示诸佛同证五结示识[书-曰+皿]顿超。


○初结示见魔分剂。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未至始觉究竟果故)因依迷惑(未依本觉不生灭因故)于未足中生满足证(发明中途成狂)皆是识隂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此总结上十种见魔分剂皆识隂发现也中途成狂一句是总结谓十种魔事虽有魔外小乘邪正不同望于果海均是中途迷狂因依迷惑三句是别结谓前八多迷识性为真因真依生种种倒见入于枝岐故曰因依迷惑后二虽非枝岐未足为足亦误认识性为究竟果故曰生满足证又中途一句是正结因依等三句是释明谓中途成狂皆依先习本因迷惑其心故于未足生满足证皆是下正结分剂所依此十种狂见皆不了识性误为真元所见是一所觧各异初立为真因九十立为真果二计自三计他四计圆知五计圆化六执断灭七八执真常是于一识体上各见不同又前五并七八属常见第六属断见九十属偏见正脉曰中途一句前八意多葢前八魔外中途各起狂觧故未足生足二句后二意多葢后二小乘得少为足不前进故因依一句意兼前后葢十执无非因迷而起依迷而住。


○二结示不悟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本迷)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被习境迷)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妄见)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妄言)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有退)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无进)。


此结示识隂十魔如未先觉为彼所迷终成大害也魔外堕大无间小乘障大菩提是须觉了方无此害先习迷心者各人有曾闻曾习相似真因真我真空真常等种子今于识隂相似境现投其所习所爱误以为真故安心以为究竟是为各人先习迷心故误堕中途之害又逢此下是妄惑自言下是妄业外道下是妄报魔外于因依迷惑习漏未尽故脩禅福业既尽必堕恶道二乘迷于小果由断惑方取果是界内惑已尽故无退堕但不前进耳正脉谓前八各有魔外习种后二各有二乘习种亦是。


○三结劝保护成道。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劝令生大悲心)将此法门(即辩魔微细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当愍之时)普令众生觉了斯义(即上此法门)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馁哀救消息邪缘(即十种狂见)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保护成道)从始成就不遭岐路(此二句成上入佛知见一句)。


此结劝阿难会众存如来心秉如来道以卫护众生为能事也正观曰见魔者见以违理为名前八违真中二理起界内邪见后二违中道理起界外邪见以二乘智即无明故正脉曰依岳师七纯是见八[且/八]见爱以留尘劳生胜觧故二乘于界外见爱犹存以爱涅槃故。


○四结示诸佛同证。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此结示辨魔法门诸佛同证以证末世脩行生正知见也如是法门一句似该五隂玩之唯识隂为凖至后文云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觉明分析微细魔事方是通结五隂秉此心开是信觧得无上道是行证诸佛既从此辨魔法门信觧开悟得证菩提是知此法门乃禅那中甚深微细智慧是佛知见外此求菩提无有是处行人于此可不尽心焉。


○五结示识[书-曰+皿]顿超分二初超入等觉二超入妙觉。


○初超入等觉分二初明能超心二明所超位。


○初明能超心。


识隂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


此明能超诸位之心也即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曰诸根互用此与前明识隂尽文义相应彼云见闻通邻互用清净是也正脉判此是初住圆通之相。


○二明所超位分二初明超入行相二明超入位次。


○初明超入行相。


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瑠璃内含宝月。


此明超入心境之相也初句蹑上能超之心能入菩萨二句畧明所超之位畧信住等直入等觉后心圆明精心即能超行相于中发化即所超境相如净瑠璃二句是喻瑠璃喻所超位宝月喻能超心于中发化者谓于圆明精心中开发转超种种位次瑠璃一喻前后相应第三渐次云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辟如瑠璃内悬明月识隂尽相云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瑠璃内外明彻与此内含宝月皆识隂尽圆明之相也。


○二明超入位次。


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


此列所超位次之名也前明相但畧举等觉后心此重为列出所超诸位以见顿入等觉之妙金刚十地者有二义一从别教立名谓菩萨登地方证真如入佛知见地故称十地登十地者永无退堕即究竟坚固故名金刚此金刚依理立名二即此经闻熏金刚三昧虽从初乾慧地即用此观照至地上此慧方究竟故从地彰金刚之名前云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渐次能入是也此金刚从智立名圆明即等觉后心金刚乾慧之相上明超入等觉已竟。


○二明超入妙觉。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此明识隂一尽即能顿超妙觉果海也初句总明超入果位之地次三句别明果位之相葢果地光明相好神通自抂称满法界不可思议故云妙庄严海即觧脱德是福究竟诸佛知见智慧方便究竟无馀故云圆满菩提即般若德是智究竟如来所证复本妙心别无新得故云归无所得即法身德是理究竟此一句是诸佛密印以证天魔外道凢夫小乘皆是有所得心故违远圆通背涅槃城迷菩提失知见葢此从根互用中能超入果海者显此经是圆顿之教妙极于此以识隂一尽即顿破无明亲见法身故云从互用中能入如来地此中能超有二义一但依见性圆融说能超非真废行布而归寂灭三卷末云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永嘉云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祗劫皆是此义俱是圆顿之旨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说能超二依脩心圆入说能超即于禅那中顿证法身虽圆入诸位智行能不留碍而不取证直入萨般若海而后已二义有见道脩道之殊以见法身方说能超一也此中论初超之位有说入地方能超有说初住能超各有所见非无据妄谈说入地者是依别教为名以别教初地始见法身与常途圆教初住位齐故说入地能超说初住者是依常途圆教立名以常途圆教初住即见法身与别教初地位齐故说初住方超此中十信即常途圆教初住开出微细之相常途圆教十信即此中信首三渐次是也此中微细异于常途乃见前愣严精研之妙也正脉谓初住能超正是此中十信正脉明言谓既当信满而复超十信者全显此经十信乃初住十心有无知妄谈者据此信位一二文字谓一切妄想灭尽无馀及一切圆通等句诤言十信已灭妄想已合圆通即能顿超诽正脉说初住为杜撰岂知正脉说初住即此十信耶又岂知如来立教开合之深趋耶而教眼未明岂敢妄作分疏问正脉既说此中十信即常途初住何不说信位即超苦辨初住能超者何也曰依常途初住说能超人易知已见法身若依此中十信说能超人未易明恐滥同常途十信破坏教义其过非细故尔从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起至此止一大科分析五隂微细魔事已竟。


○三结示防护真脩分三初勑依显教以慧护持二勑依密教以定护持三勑当恭钦诸佛埀范。


○初勑依显教以慧护持。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毘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牒前五隂中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此二句勑命先觉护持)心垢洗除(行中心魔)不落邪见(识中见魔)隂魔消灭(色中境魔)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此四种皆受想二隂中魔)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


此世尊结上微细魔事令依闻脩二慧先觉则诸魔无虑自息也前结识隂云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诸佛乘此心开是显诸佛皆依辩魔法门心开成道此明辩魔法门乃先世诸佛奢摩他中清净观照微细分出前重诸佛恭钦此显诸佛埀范直至菩提五句结显能谙识诸魔则从始及终不遭岐路直至二大转依而后已无诸少乏即圆满二字即上圆满菩提以蹑妙庄严海次三句即归无所得皆因有得故违背涅槃今下劣增进则二乘不得少为足心不迷闷则魔外不以有得为得同归无所得究竟涅槃又五隂魔事都是得少为足之过故迷大涅槃闷于岐路今皆超之归于究竟。


○二勑依密教以定护持。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能明悟自心)不知说法(无多闻慧性)乐脩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此因无闻思二慧劝持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此因记持之性亦无劝安于身处)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此显咒力即究竟坚固之心诸魔不能破坏)。


此世尊复勑依密教以定护持末世脩心之众也乐脩三昧者即乐脩如来得成菩提之密因此是可卫护人但因无慧性恐遭魔扰故令持咒以护之诵持又不能复教安于身处此如来末后深慈方便中之方便如慈母保爱婴儿曲折已尽矣末世脩行如知佛恩如此可不勉欤。


○三勑当恭钦诸佛埀范。


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脩进最后埀范。


此末后叮嘱辨魔法门冀传持普被也究竟脩进一句与前清净脩证相应前结位次云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毘婆舍那清净脩证渐次能入此结魔事后云此是过去诸佛奢摩他中毘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继之究竟脩进总是前后开示唯一首愣严大定以究竟坚固故能直入妙觉成无上道以究竟坚固故一切魔事所不能动故云究竟修进最后埀范有二义一是一席最后以辨魔法门是此经收席至训二是一代最后谓如来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此微细魔事以此经抂法华后即如来顾命悲诲与遗教涅槃等教同致深虑末世冀慧命不绝故云最后埀范从即时如来将罢法座起至此止一科究竟五隂魔事已竟。


○二究竟五隂妄想分二初阿难蹑前启请二世尊因问详荅。


○初阿难蹑前启请。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领佛开示辨魔法门)顶礼钦奉忆持无失(此领汝当恭钦最后埀范)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隂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此正蹑前义)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此三句是心请以未蒙开示即请示)又此五隂为併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上问定三义下正请开示)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清明心得正知清明目得正见)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能明见五隂妄想界分故名将来眼)。


此阿难蹑前五隂妄想请佛重为微细发明也阿难下叙领前益于大众下正蹑佛言请后示五隂相中六句问妄想本因又此三句问五隂脩断顿渐如是二句问五重界分惟愿下依现前末世正请正脉曰我等下申罕闻以求细示也葢闻之熟者可一举而便见今由曾未蒙示故乍闻未得其详也。


○二世尊因问详荅分四初荅五隂本因妄想二荅五隂因界浅深三荅五隂灭除顿渐四结劝传示将来。


○初荅五隂本因妄想分三初总示妄想本元二别明妄想义相三结明妄想能因。


○初总示妄想本元分四初标真本空二因妄成有三辩明妄因四结明问意。


○初标真本空。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标真)非留死生及诸尘垢(本空)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以妄生显本空)。


此标妄想真源本空也非留下明上圆净二字即本来一切都空死生指妄果尘垢指妄因属有情以该虚空世界即本无虚空世界众生乃至下以妄生显上圆净本空举虚空以该众生世界即众生世界虚空皆迷妄而有又此三句一显上本空一成下妄有正观曰此经凢明起妄先标无妄之真以立其本此中精真至尘垢标真立本也。


○二因妄成有。


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噐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此承上本空之真妄生诸有也初二句蹑真次二句明妄末二句喻妄无因诸噐世间举世界以该虚空众生即虚空世界众生皆本觉妙明中虚妄发生此三叚文字以三事互举互摄乃润色精妙之处又此三事不外五隂正推原五隂皆妄想为本演若一喻一喻上三事全妄一成下妄元无因。


○三辨明妄因分二初明二计俱妄二正斥邪成正。


○初明二计俱妄。


妄原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此明无因说妄因妄立因)迷因缘者称为自然(此二句斥谬计)彼虚空性犹实幻生(以虚空犹幻生显诸有非自然)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此三句结明因缘妄立自然谬执皆妄想发生)。


此以因缘自然辨明于妄想中立因缘也此中虽明二计俱妄是以自然倒计显因缘妄立为正义也。


○二正斥邪成正。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妄元无因)何况不知推自然者(迷因缘者称为自然)。


此正斥自然之邪见成因缘之正义此二叚文义以因缘自然转折辨明妄元无因因从妄立是显五隂皆以妄想为本因也上辨明妄因已竟。


○四结明问意。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隂本因同是妄想。


此承上真源本空因妄成有以荅问意前问云如佛所说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未知其详故此结云真本无因妄想立因以是义故如来与汝先说五隂本因同是妄想离妄则无因可说也上总示妄想本元已竟。


○二别明妄想义相分五初明色隂妄想二明受隂妄想三明想隂妄想四明行隂妄想五明识隂妄想。


○初明色隂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此正明色隂从妄想生)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此引二卷先言想隂融通之事)悬岩不有酸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此以空想能通色体以证色是想伦)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结明实是妄想)。


此详明色隂本妄想有也汝体就内身标色隂以易明色是想生想伦故也父母想生者谓此色体从父母婬爱二想所生赤白二物结成形相汝心非想三句明其此身虽从父母想生自心无憎爱之想亦不能来纳为自体是则此色身全是父母己三想合生想中传命者父母以想传汝以想受递代不绝故云想中传命口水二句以影足酸坚固是质碍义以色隂有形留碍不融故正脉曰若外四大何以见是妄想生耶曰前世界相续中言坚明立碍及坚觉宝成等亦坚固妄想也。


○二明受隂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此以登高想心能发酸受以明受隂因妄想生故)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此明形酸实有所受而实无所受之物以见受隂全是虚妄分别)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此总结诸受)名为虚明第二妄想(结虚受之名)。


此明受隂由妄想生虚妄无实也汝今现前者即指现前苦乐等受同想悬岩足心酸涩均是虚妄顺益即乐受违损即苦受合有非违非顺即捨受二现驱驰即违顺二种现行现前流逸奔境虚妄分别也。


○三明想隂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由想念能融故能使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此明形不碍想即想之伦故)心生形取与念相应(上句牒念能使身下句牒身即念伦)寤即想心(十方三世想如目前)寐为诸梦(十方三世梦中冥现)则汝想念摇动妄情(按上梦想)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此明想隂本于融通妄想也由汝下明融通之相寤二句指妄想之体末四句结妄想之名此想隂乃第六识功用六识颂云动身发语独为最以能融通故能使形色相应又不唯能通一身之色即银山铁壁亦不能为碍一念之间徧乎四海之外四海之外冥于一念之间皆融通之用以想证梦全想以梦证想全妄故名妄想此色受想三隂妄想是同但随用立名以此想能生形色名曰坚固以此想能生觉受名曰虚明以此想能使形色名曰融通。


○四明行隂妄想。


化理不住(此句标行隂之体)运运密移(此句明行隂之相)甲长髮生气消容皱(明上移字)日夜相代曾无觉悟(明上密字)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此明行隂虚妄无实)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结妄想之名)。


此明行隂本幽隐妄想也化理下正明行隂幽隐之义阿难下诘其幽隐无体是虚妄之想化理即行隂以迁流为性故曰不住运运犹念念密移即幽隐此若非汝二句谓此迁流之性不可言虚如必是真二句谓此迁流之性不可言实虚实无定足知其妄故结名妄想正脉曰此行隂若非汝心云何能迁汝实体以见不非汝也如真汝心汝何不觉其迁以见不即汝也非汝即汝二不可定足知虚妄非真矣又受想行之三隂虽皆属心而文中皆要显与色身通贯受则令色身领境想则能驱使于身行则能迁变乎体又虽说三隂能通贯色身而实要显身为念伦非实有也。


○五明识隂妄想分三初辨明习妄非真二决明非真全妄三依妄结名精想。


○初辨明习妄非真。


又汝精明(即识精元明)湛不摇处(即湛入合湛)名恒常者(牒彼所见)于身不出见闻觉知(出其体)若实精真(纵许)不容习妄(成立)何因汝等曾于昔年覩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覩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验明习妄是实)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薰有何筹筭(结明念念习妄)。


此以念念习妄辨明识隂湛不摇处非真恒常也此精明即八识自性以第八识非善非恶性惟无覆故曰精明湛不摇处是四隂已尽之相即六根虚净无复驰逸名恒常者就小乘外道牒定恒常下方破之以小乘外道不了识性是妄谬立真常因妄立涅槃果故就其迷辨明非真恒常若实精真二句是纵成之辞若果是真不习妄方为真矣何因下验明念念习妄则知非真明矣有何筹筭者以受薰习气念念头数不可以数较。


○二决明非真全妄。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既习妄决知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此喻似湛不摇)流急不见非是无流(此喻非真不动)若非想元宁受妄习(此仍依受薰结归妄想)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此以六根开合此想方灭如未能开合不可谓恒常)。


此承上验明识精念念受薰决其非真唯妄也上科验明其妄此科喻明罔象虚无之相前隂如瀑流其波浪起灭前后历然可见其相麄而此识精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无相可见故名罔象性惟无覆无记故名虚无非汝二字是返显之辞返显必汝六根互用开合此想方灭此与前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及见闻通邻互用清净相应皆识隂尽相是则六根未互用此想决不可谓尽决不可谓常。


○三依妄结名精想。


故汝现抂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此承上辨明识性非真结示妄想之名也故汝下结明其义则湛下正结其名故字顶上根不开合此想不灭之义是故汝今现抂六根不融全是妄想故云中串习几串穿也亦习也几微也谓此见闻中串摄习种细微不可以数筹筭即细微精想则湛了内即湛明之中其实非真湛真明对前隂麄浊之相借言湛了以无生灭麄相故名罔象以性非善恶能受薰故名虚无若有实性则不能受薰此属生相无明迷失性真故名颠倒凢外小乘不能觉了乃至地上菩萨止能分破惟佛方能究尽故名细微精想正脉曰即陀那细识识精明元也上别明妄想义相已竟。


○三结明妄想立因。


阿难是五受隂五妄想成。


此总结荅阿难问意也阿难问云如佛说言五隂本因同是妄想未蒙如来微细开示故一一与之详细发明五隂因缘全是五种妄想生起意义了然无惑故此结明使其领觧无疑温陵曰五受隂亦名五取蕴由一念迷妄受此取此以自蔽藏也上荅五隂本因妄想已竟。


○二荅五隂因界浅深。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此荅五隂因界之间也前阿难第三问如是五重诣何为界今于第二荅中以荅此问初二句牒问意因界浅深者谓界不自立因邻而立如色不自色因空显色空不自空因色故空是空与色皆色之因界乃至因湛入说合湛因合湛方说湛入是入与合皆识之因界因界即边际义浅深即因界之浅深如
色触记生湛入乃五隂边际之浅者如空离忘灭合湛是五隂边际之深者唯色下正分五隂边际湛入合湛者上湛字即识相如急流水望如恬静下湛字即识性如云言妄显真真亦同妄故识湛合乎真湛皆识边际又色边际最浅识边际最深五重边际即从浅至深正脉曰如色隂中有相为色无相为空若尽色而不尽空皆未出乎色隂边际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也受隂中取着目触厌捨曰离若尽触而不尽离亦未出乎受隂边际而一切背捨皆非究竟也想隂中有念为记无念为忘若尽记而不尽忘亦未出乎想隂边际而一切无想皆非究竟也行隂中以念念起处为生相以念念息处为灭相若尽生而不尽灭亦未出乎行隂边际而一切灭定皆非究竟也识隂中以有入为湛入即性入元澄一澄元习是也以无入为合湛即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是也若尽湛入而不尽合湛终未出乎识隂边际而一切明白法身皆非究竟也上荅五隂因界浅深已竟。


○三荅五隂灭除顿渐。


此五隂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此先明重叠生起以成下文因次第尽)理则顿悟乘悟併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此正荅问意)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责忘前教)。


此荅灭除顿渐之问也前阿难第二问云又此五隂为併销除为次第尽今荅中当第三初句标定五隂本元次句明其次第生起重叠即次第积累而起显非顿成末二句明生灭始终生则始于识终于色灭则始于色终于识理则下正荅问意阿难但问是顿消是渐除如来与分出理事二途理则顿悟顿销事则渐除渐尽唯悟不修则堕空唯脩不悟则滞有必须理事双融脩悟一致方是了义脩证我已下责阿难既领前教不应再有此问已示巾结者前五卷佛取劫波罗天所献华巾绾结以示六根舒结伦次知彼即应悟此再问即忽畧前义故此责之知彼六结元是一巾即理则顿悟乘悟併销虽一巾六结次第而觧即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孤山曰约生则由内造外从细至麄如着衣也故迷理有识乃至有色约灭则由外至内从麄至细如脱衣也故入理色尽至识尽正脉曰乘悟併销者即销其亿劫颠倒想也如暗夜惊杌为鬼奔驰荒越一旦被人说破鬼想全消因次第尽者要须历五隂次第而渐除也如鬼想虽已全销驰途岂能遽返要须历返前途方归旧处矣总是顿悟渐脩之意而已上荅五隂灭除顿渐已竟。


○四结劝传示将来。


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此结劝阿难自当深悟)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脩行者(此劝传示末法)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此传示利益)。


此结劝阿难将此妄想根元自当深悟了彻传示将来作清净眼也汝应下结示自利传示下结示利他二利圆明即菩提妙行众生不肯厌离三界者以不识五隂虚妄如识五隂全是妄想岂肯耽着哉故云深厌自生又众生贪恋三界者惟不知有无上涅槃如知涅槃是毕竟所归宁地又岂肯恋着虚妄生死耶故云不恋三界上究竟五隂妄想已竟从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以来一大科究竟五隂迷悟未全道力浅深竟于此又远从八卷中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起至此止一大科究竟未全道力迷悟浅深结完初卷佛首标真妄二本云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从汝今欲研无上菩提起至八卷中汝当奉持止是究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之真也从说是语已起至此止是究竟用诸妄想此想不真之妄也又前明七趋情想五隂迷悟是发明用诸妄想一句此五隂妄想是发明此想不真一句初之真心此之妄想是一经大关节上正宗分已竟。


○三流通分分二初显法门胜妙劝流通二列会众悟证劝流通。


○初显法门胜妙劝流通分二初明胜超施福二明妙超极果。


○初明胜超施福分二初示施宝福多二显弘法福胜。


○初示施宝福多分二初如来以施宝多设问二阿难以获福多奉荅。


○初如来以施宝多设问。


阿难若复有人徧满十方所有虚空(处无尽)盈满七宝(寳无尽)持以奉上微尘诸佛(佛无尽)承事供养心无虚度(心无尽)于意云何(问辞)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所问事)。


此佛举四无尽之施行问阿难得福多否意抂显弘经功德超越不可以财施之福较其多少也此中徧十方之虚空是虚空无穷无尽盈满七宝岂有尽耶微尘诸佛是佛无穷无尽一一供养心无虚度岂有尽耶以无尽之心持无尽之宝供无尽之佛徧无尽之空纵使满世间皆如目连鶖子尚不能知虚空七宝诸佛心量之边际况能知获福之数量耶则施之胜至此可谓极则矣。


○二阿难以获福多奉荅。


阿难荅言虚空无尽珎宝无边(牒佛所问)昔有众生施佛七钱(施行小)捨身犹获转轮王位(获福大此举少施因缘)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不可思议)佛土[〦/兄]徧(不可思议)皆施珎宝(施物施心不可思议)穷劫思议尚不能及(不知四胜之边际)是福云何更有边际(以施行不得边际故获福亦无边际)。


此阿难承佛问以直心而荅如上所说施行既无穷尽获福亦无边际可思议也阿难下举少施因缘况复下况显广施殊胜正脉曰以七钱施一佛财田俱劣也而犹获转轮胜报况复徧空佛土即田胜也皆施珎宝即财胜也穷劫下决其获福实不可思议也上示施宝福多已竟。


○二显弘经福胜分二初显传示之胜二显诵持之胜。


○初显传示之胜分二初超极恶罪报二超多宝施福。


○初超极恶罪报。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安慰之辞)若复有人身[且/八]四重十波罗夷(极重罪)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极恶报)能以一念将此法门(即首愣严微妙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四重十重等罪此方十方等无间)应念销灭(如汤消雪)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转苦成乐)。


此显传示此法功德殊胜一念之微能灭无穷苦报而得无尽之乐果也四重犯比丘戒之四波罗夷十波罗夷犯菩萨戒之十重瞬息是极促之时谓即时顷刻而经入此界他方极重之狱乃至下是极长之苦能以下正显一时弘经之念能销积劫极重之罪变其下复显弘经一念不唯但灭无量无边极重罪报复变极苦以成极乐成安乐国有二义一乘首愣严法力即地狱化为乐土一即转恶业成净业往生极乐正脉曰语无虚妄者此因向下弘经之功至少而灭罪获福至多恐难信及故此先明佛无不实不真之语令当谛信也波罗夷五篇第一义当极恶集云三意释之一退没二不共住三堕落亦译名弃一念者暂时发心也末劫圣远魔强之时也未学难进易退之人也须知弘经既唯一念经必非多所谓四句偈等人必非众所谓窃为一人等是也夫一念微功而能离极苦以生极乐者良以应观法界一切唯心实华严破狱之旨而斯经圆彰法界极显唯心一念持此是以能令无量阿鼻随处灭尽难思乐土当处发生然须自信方以尅之自信不及深孤妙利痛哉。


○二超多宝施福。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筭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显一念传示之功不唯灭无穷无尽之极苦得无穷无尽之妙乐而复超越前之无穷无尽之施福也百倍千倍等总是以数量较之不及也筭数譬喻二大数名正脉曰正以斯经开如来秘密之宝藏获本然周徧之家珎成尘刹互融之佛果故非财施之多执相之供有为之果所能及矣问全经虽有是功一念岂能尽义遽灭多愆顿膺广福耶曰此经圆融不思议境智岂以情量而恻之哉宜深忍信勿自疑阻失本真之妙利也又复应知言外况显之意葢极重罪人一念弘经尚能灭罪获福如此何况轻罪无罪乃至有福多福之人弘经果报殊胜可知一念尚能如此何况久弘乃至尽形一句一偈尚能如此何况一卷半部乃至全经窃为一人尚能如此何况多人乃至抂大众中广为人说其果报殊胜益可知矣上显传示之胜已竟。


○二显诵持之胜。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受持显教)能持此咒(受持密教)如我广说穷劫不尽。


此承上较显传示功德无比复显诵持功德更无穷尽也此经开示三德秘藏如来密因妙果圆备斯经以传示诵持即如来慧命不绝亦即诸佛常住世间而世间有为出世无为所有功德岂可较其一二又能受持此经即顿圆佛果唯以利他为事故先显传示后显诵持传示为诵持成德诵持为传示本致未有自不能诵持而能传示他人诵持也问据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似诵持超越传示之功岂自利胜利他耶曰文字互彰前筭数譬喻不及即此说不能尽此说不能尽即前筭数譬喻不及非有二致也上明胜超施福已竟。


○二明妙超极果。


依我教言(即上显密二种开示)如教行道(即上显密二种妙行)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此结劝能依我所说传示诵持圆妙胜行如实而行不唯功德不可筭数不可言说即顿超极果也末二句虽是结显流通利益实结一经全旨以遵佛显密二教定慧均持从初发心直至成佛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即不历僧祗一超直入者也上显法门胜妙劝流通已竟。


○二列会众悟证劝流通。


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此列抂会流通之众也此文与前序分乃经家为一经首尾之序前序分列众为请法[听-王]法为证明此末后列众为受法谢法为流通又此中列众与前互有总别详畧此总列四众前别列比丘众即大智舍利弗等以摄比丘尼众前别列优婆塞众即王及大臣长者居士等以摄优婆夷众一切世间二句列八部众前全缺此中畧列天人脩罗馀摄一切世间故他方菩萨即前恒沙菩萨来聚道塲又即七卷中尔时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等他方二乘即前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圣仙童子前全无即诸经亦少即七卷中复有无量日月天子等此仙名圣童者以归心圣道修童真行故并初发心二句即八部收未尽者亦七卷中复有无量药乂大将诸罗刹王等并无量山神海神等上列抂会之众下正明悟证欢喜乃一经悟证所获法喜故云大欢喜前阿难见佛顶礼悲泣等四十四字是一经总启请此四字乃一经总领悟且阿难一人二卷初云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其欢喜何如哉次又云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三卷末云各各自知心徧十方等阿难偈云不历僧祗获法身四卷中云疑惑销除心悟实相五卷云心目开明歎未曾有六卷末云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七卷末云身心快然获大饶益已上皆阿难悟境八卷末云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而微细烦恼此是阿难证处如抂会大众悟证恐繁不历举且如六卷中云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凢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获法眼净性比丘尼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心此大众悟证实处此阿难会众所悟所证从浅至深从麄至细妙绝言思故总以皆大欢喜收之作礼而去者礼是谢法去是持法又去有归往不同此会众住处无论远近从彼来此[听-王]法今既受法各还本处是此去即归去也上一经序正流通三大分已竟又序与流通文简易明正宗一分文贯十卷恐难对照今畧次第归属以便学者不劳检阅而了然目前此正宗分自阿难见佛顶礼悲泣等一十九句是一经总启请自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起尽十卷经文皆不出阿难所请之义即从佛告阿难起至二卷末云无得疲怠妙菩提路止是发明所请奢摩他义相自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軰宣说因缘起至三卷中云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止是发明三摩提义相自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起至三卷末烁迦罗心无动转止是发明禅那义相此三德秘藏元是一心义圆言偏今以言显故历明其相其实举一即三又自四卷初尔时富楼[邱-丘+(丹-、+一)]起至如何自欺尚留观[听-王]止是会前三藏元是一心以显三德圆融之妙总发明妙奢摩他等一妙字前历明其相未及圆妙今会一心不可思议方见其妙从初卷至此发明妙奢摩他等八字从四卷中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起至七卷末恒令此人所作如愿止是发明最初方便四字二决定义是通方便耳根一门是别方便此二为入观方便从六卷末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起至七卷末恒令此人所作如愿止为摄心方便并上妙奢摩他等一十二字是究竟如来密因已竟初阿难举果请因今密因已明妙果未蒙开示从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軰遇钝起至八卷中汝当奉持止是发明得成菩提之妙果重一成字即脩证了义是也是已尽请辞中一十六字又阿难请如来妙果密因者恨己堕小乘未全道力故阿难云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是也如来既与发明所请又复发明所恨使知可归可避也从八卷中说是语已起至十卷末不恋三界止是发明未全道力一句又初明七趋情想是善恶未全道力次明五隂迷悟是邪正未全道力此所恨并所请共二十字冠一经大旨学者知一经大旨不出此二十字则不为十卷文义碍清净眼可不顿了佛心乎。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愣严经四依觧卷第十(终)

助刻姓氏


南云闻法弟子  谭宗元(伍拾両)  谭若纶(拾両)


          谭宗光(伍両)  刘仲典(伍両)


          刘 峤(贰両)  谭宗濂(贰両)


          刘伯锦(贰両)  谭宗图(贰両)


          谭宗畴(壹両)  谭弘烈(壹両)


          释如慧(壹両)  谭用宠(贰両)


邵阳奉佛弟子  刘孔晖(五両)  李台春(壹両贰钱)


          周之年(拾両)  舒心忠(拾両)


          朱音顗(拾両)  梁音范([栥-欠+匕]両)


          曺音显  梁音质([栥-欠+匕]両)


          曺音頔(共银拾両)  梁音预(壹両)


          曺音𩕄  梁音颖(壹両)


          吕音习(拾両)  


         佛[葶-丁+呆](壹両)   明性(五钱)


         音吁(壹両)   悟相(壹両)


         悟玄(壹両)   悟能(五钱)


         悟乘(五钱)   悟觧(五钱)


         真海(五钱)   真晓(贰両)


         宗教(五钱)   宗裕(五钱)


         性广(陆钱)   了锡(壹両)


         海潮(叁钱)   悟梅(陆钱)


         海恒(五钱)   寂裕(五钱)


         寂禅(五钱)   悟予(陆钱)


         真学(壹両)   寂受(五钱)


         性东(贰钱)   照远(壹両)


         照逸(壹両)   旋复(肆钱)


吉水廖国英盥手书并督刻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愣严妙指 【十卷】 下一篇大日经疏指心钞 【十六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