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文库热门

·阳泉市千佛寺 05-07
·忻州市兴国寺 05-07
·忻州市净莲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寿宁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楼烦寺 05-07
·忻州市原平市轩岗东泉寺东泉寺 05-07
·忻州市钟楼寺 05-04
·阳泉市郊区辛兴圣泉寺 05-04
·阳泉市平定县洪济禅 05-04
·阳泉市报国寺 05-04

TOP

《仪制》 柒、生活礼仪篇 (二)
2018-03-09 23:36:0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196次 评论:0

二、说话的礼仪


  人与人相处,说话实在是一大艺术。当你要向人表达意思时,除了文字、肢体动作外,说话也是一种传达工具。但是说话不当、不得体,也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人我相处的不和谐。因此,如何说话、说话的场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视的说话礼仪。
 

  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口角皆因「说话」而起,在《读者文摘》上,有一则「话如衣冠」--


  「……说话就像穿衣,有时一本正经,有时轻鬆随便,例如:


  求职信或读者投书--这是穿黑礼服打领结的语言。


  有些比较随便的语言--是穿较为舒适但依然讲究的西装。


  晚上和週末与密友谈话使用的语言--则是穿牛仔裤、运动衫的语言。


  随口说出全不用合语法的话,使大家更亲密--这是穿睡衣和披头散髮的语言。


  夫妇间閒谈,歎息和咕哝--是最不自觉、坦白和原始的语言。」


  如果「话」与「冠」没有配合好,自然就起误会了。怪不得古德要说,纵然周知天下事,不知进退,总是愚人。

 
  在念佛堂里,常听到两句警策的话:「多念一句佛,少说一句话。」在禅堂里,不但不可讲话,连动念都不行,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语言本来是沟通感情,传达意思的工具,但在一个修行者,语言过多并不好,因为不少的烦恼是非,都是由于閒谈杂话而来。

 
  禅宗对语言的看法是,你道即是非;维摩居士的一默似春雷。我国教育,一向也是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喋喋不休的人,社会并不看重于他。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好讲话的人,一知半解,胡天胡地的乱说,给你没有不听的自由,其苦真叫人难以忍耐。相传苏格拉底善于演说,以如何讲话教人,每月学费十元。一天,一位青年前来请其教导演说,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要两倍学费,青年问为什麽,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这是给好噜囌的人一个很好的教诫。
 

  过去曾参观几处佛教胜会,一进道场,给人没有一点庄严肃穆之感。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谈天说地,语笑喧哗,这不像佛教的聚会,这像早晨的市场。
 

  佛教道场,应该肃静;佛教聚会,更应该肃静。曾有人告诉我说,他有一次参观法国,法国本是个浪漫之国,但一进教堂,虽童子,也正身端坐,沉默不语,他曾歎曰:浪漫的法国人,能将法国治得列为强国,从教堂里才可看出个中原因。
 

  一个国家的兴盛,自有支持兴盛的精神;一个团体的成就,自有使其成就的纪律。东晋时候,名士习凿齿,本是带着一种不友好的态度去拜访大家称道的道安法师,道安法师在战乱中几次播迁,住在檀溪寺,习凿齿在檀溪寺住了数日以后,写了一封信报告宰相谢安道:「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乃是从来所未见。」

 
  「师徒肃肃」,就是沉默诚敬,为什麽今日道场法会,僧俗弟子一定要用讲话来表示热闹呢?沉默可以启发智慧,肃静才能变换气质。因此,佛教的聚会,大家不要讲话,在静默之中,身心才会扩展,人格才会昇华。否则,大家把道场看作茶馆,看作联谊中心,喋喋不休,大讲特讲,岂不把佛教讲翻!

 
  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讲话确是一门艺术,虽不是要每个人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应对得体,如果能在责备的话里带抚慰,批评的话里带赞扬,训诫的话里带推崇,命令的话里含扶掖,抱着如此诚恳和平易的心境讲话,一定会到处有人缘。
 

  佛教中,说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菩萨度人常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引人进入佛法大海。其中,爱语正是懂得说话的技巧,能令听者心情愉快,充满喜乐;相对的,若口出恶言、妄语,却是引起是非烦恼的来源。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平时应多说智慧的语言、慈悲的语言、喜悦的语言,并应注意说话的礼仪。兹将其要点叙述如下:
 

  1.说话要诚恳庄敬。


  2.说话不可主观武断、强词夺理。


  3.谈话中,即使自己所言为对方所接受,亦不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以免防碍他人发言的机会;如与对方意见相左,要机智的转变话题,幽默地弥补争端与气氛。


  4.与人来往,要说不同的佛法,也就是说应众生不同的根机,不说对方不喜欢听的话。


  5.说话要说正派的话、善良的话、中肯的话,「说话」主要是要让对方知道我心里是怎麽想法,以方便沟通,所以譁众取宠、举止轻慢、危言耸听、信口开河的话,儘量不说。


  6.要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内容,不要光是发表个人的意见。


  7.要尊重对方,不可一直讲叙过去的人事。


  8.于他人讲话时,不可率性插嘴。


  9.言谈举止太过做作,故弄玄虚,或言词抽象,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故讲话表达要简单明瞭。


  10.口气缓和真诚不急躁,言词扼要,不拖泥带水。


  11.主管彼此对谈时,不宜在旁抢着讲话,或言论讲得比主管还长。


  12.与人交谈时,对方在表达意见,不可边听边做事或边看报纸,可缩短讲话时间,但不可显得不耐烦。


  13.与多数人在一起,不可专与一、二人谈话,并避免以方言交谈。


  14.当对方有所要求而自己办不到时,若要拒绝,必须以委婉的态度说明原由,切莫语气严峻,毫无通融的馀地,容易令人难堪而反目成仇。


  15.不可攻讦他人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


  16.和人谈话,要讲正事,谈正题,不要常常偏离主题,自我宣传。


  17.不可说或问对方难以回答的事。


  18.寻求他人的优点,避免谈及缺点,并给予适当而诚恳的赞美。


  19.应避免谈及他人的隐私,或攻讦他人的私生活。


  20.谈话中,避免有倦怠的神情,如「打呵欠」、「屡屡看錶」等。


  21.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谦和有礼、态度亲切。


  22.只要是善事、好事,就该勇于在大众面前发表。


  23.重承诺。人无信不立,能守信的人,别人才会放心和他相处。


  24.盛怒之时不轻易发言,以免伤害别人,造成摩擦。


  25.已听过的事,又听别人谈起,仍应耐心听,不可显出不耐烦之态。


  26.参加谈话或讨论,要能适时发表意见,但不可说得太长而令人讨厌。


  27.与人谈话要正视对方,不可左顾右盼。


  28.谈话时,不宜拉住对方的衣袖或手臂,或附耳讲话。


  29.谈话切忌以讽刺、取笑、毁谤或打击别人为乐。


  30.对方的话尚未告一段落,不可打断抢说,如须先说,则要请对方原谅。


  31.谈话时,音声、速度适中,并应将内容说清楚,讲明白。


  32.言谈中,不可与人争执冲突,以免产生烦恼。


  33.谈话中常予人赞美、肯定。

 
  过去丛林大众,彼此相处有一套语言,如「请您老开示」、「请您老慈悲原谅」、「感谢您老提拔」、「后学初参,请您多多开示」、「欢迎法座光临,在此接驾了」、「打扰您了,非常对不起」、「我能为您服务什麽吗?」「感谢您老给我学习的机会」、「您老法相庄严」、「常住道场好清净,您老好威仪」、「特地前来亲近学习」、「大众慈悲」、「学人饶舌」、「弟子惭愧」,所以丛林大众再多人住在一起,因有一套丛林参学语言,故大家能相安无事。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仪制》 陆、丧葬礼仪篇 下一篇《仪制》 捌、佛化家庭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