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仪制》 柒、生活礼仪篇 (一)
2018-03-09 23:36:0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169次 评论:0

一、相见的礼仪


  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说行住坐卧之间都要合乎威仪,如: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总之,在佛门里,吃饭、穿衣、走路、会客,乃至开会、访友、探病都有一定的礼仪。
 

  例如:有人批评某一个人吃饭没有吃相,走路没有走路的样子,甚至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这就是没有生活的行仪;有的人衣冠不整,这就是没有合乎穿的礼仪;有的人谈吐庸俗,这就是没有语言的礼仪。所以在佛门中说,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这就是礼仪。
 

  现在的礼仪也不只是古礼而已,譬如电话有电话的礼仪,接机有接机的礼仪,旅游有旅游的礼仪,乃至交通有交通的规则,那也是礼仪。因此,这里所说的礼仪,是从衣、食、住、行、人际往来约略谈之。其实,礼,存乎一心,只要行之有据,都是礼仪。
 

  人是群居的动物,在家庭里有父母兄弟,学校里有老师同学,机关里有长官同事,街道上人和人摩肩擦踵。所以,每个人不管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和很多人相见、来往。那麽,我们与人相见时,应该具备什麽仪礼,才不失礼貌,不失风度呢?
 
    

(一)初次相见

 
  1.应互通姓名,或递名片,依其身分鞠躬或颔首或握手或合掌。


  2.由他人介绍相见时,经介绍人说明彼此姓名后,相互颔首或握手或合掌为礼。


   介绍时,依左列次序行之:


   *1介绍职位低者于职位高者。


   *2介绍男众于女众。


   *3介绍年少者于年长者。


  被介绍者如有二人以上,应先介绍职位高者或年长者,后及职位低者或年少者。
 
    

(二)一般相见

 
  1.子女见父母、学生见师长、晚辈见尊长、信众见僧众、同参道友相见等,应按行辈或职衔分别称呼。


   (1)一般直系亲属的称呼


    *1直系: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亲。


    *2旁系:高伯祖父母、曾伯祖父母、伯祖父母、伯父母;高叔祖、曾叔祖、叔祖父、叔父、婶母;姑婆祖、姑婆、姑母。


    *3平辈:堂兄弟、堂姊妹。


    *4晚辈:姪子、姪女、姪孙。

 
   (2)对外亲戚朋友一般的称呼


    *1母直系:外高祖、外祖父母、舅父母、姨父母。


    *2母旁系:外高伯祖、外曾伯祖、外伯公、外舅父母;外高叔祖、外曾叔祖、外叔公、叔父母;姨婆祖、姨婆、姨母。


    *3平辈:表兄弟、表姊妹。


    *4晚辈:甥、甥女、甥孙。


    *5自称:对外祖父母--外孙(女)


        对舅父母、姨父母--外甥(女)


        对妻之兄弟--内兄弟


        对妻姊妹丈夫--襟兄弟


    *6称人双亲:令堂、令尊。


    *7自称:家父、家母。


    *8不明身分者:令亲。


   (3)佛教中,信众、僧众的称呼(详见第参篇寺院巡礼.佛门称谓)
 

  2.长者入室,起立致敬。


  3.同辈入室,相互合掌。


  4.一般常常见面的亲朋好友,即使见了面也要有话说,彼此才不会生疏。譬如每天早上起来和父母、兄弟姊妹、眷属、儿女见面,出门到了公司机关,和同事、长官、部下见面,都应该要有三句话,不要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就离开了。现在,我们的民生富饶,生活水准提高,更要有高水准的相处之道,所以今天我们提倡人和人见面,要有三句好话。


  5.有时候好朋友几天不见、几个月不见,现在相逢了,都应该要寒喧问好--「近来好吗?」、「近来得意吗?」虽然只是隻字片语,别人听起来也觉得很欢喜。


  6.和他人相见交谈的时候,一定要面带笑容,而且态度要亲切,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仪制》 陆、丧葬礼仪篇 下一篇《仪制》 捌、佛化家庭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