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弟子》 壹、中国(五十二)
2018-03-16 12:56:3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277次 评论:0

现代佛学泰斗印顺导师


  印顺导师对当今台湾佛教思想界的影响钜大而深远。印顺早年曾追随太虚大师办学,后任教于各佛学院。一九五二年来台后,历任善导寺、福严精舍、慧日讲堂住持暨福严佛学院、华雨精舍导师,并多次前往国外弘法,广益群生。一九七三年更以《中国禅宗史》一书,获日本大正大学颁授文学博士学位,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博士比丘。
 
    

追求真理 印心佛法


  印顺导师,俗姓张,名鹿芹,一九○六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户半农半商的家庭。印顺七岁入私塾,后进初等小学堂读诗书,十一岁就读高等小学堂,十三岁毕业后,开始自修自学。


  印顺自幼体弱多病,生性内向,故禀承父命研学中医,同时对于生命的变迁,也渐渐感到好奇。最初印顺倾向于探究道家丹经、术数及西方宗教之学,其后偶读冯梦祯的《庄子》序文:「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始萌发探索佛法的动机。


  一九二八年,母亲猝然病逝,印顺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不久,叔祖父、父亲亦相继离世。一连串生离死别,使他深感人生的无常,于是立下捨俗出家的决心。


  两年后,印顺以通讯考上「北平菩提学院」,然而等不及开学通知,便离家隻身到达北平。没想到学院已因政变无法开办,失望之馀,印顺展转到达南海普陀山,几经峰迴,终如愿在福泉庵依止清念和尚剃度,法名印顺,号盛正。旋赴天童寺受具足戒,礼昱山长老为义师,时年二十五岁。
 

  为求佛法真理,一九三一年二月,印顺进入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就学。印顺自幼孱弱,出家后,身体的病痛成为他最大的考验。第一学期尚未结束就病倒,儘管体虚气弱,他还是完成〈抉择三时教〉及〈共不共之研究〉二篇文章,刊载在《现代僧伽杂志》上,开始他写作弘法的生涯。八月时,因大醒法师的推荐,出任虚云和尚创办的鼓山佛学院佛学教师,亲近虚云和尚与慈舟律师,同时为曾是同窗的闽南佛学院同学们授课。
 

  翌年夏天,印顺辞去学院的教书工作,到佛顶山慧济寺阅藏楼,白天阅读藏经,晚上研读三论、唯识。一九三四年正月,更到武昌佛学院进修三论,自此,经常往来于普陀、厦门、武昌之间授课讲经,暇时撰写佛学论文,陆续发表在佛教各刊物上。
 
    

讲说着述 放下三论
 

  改变印顺思想并扭转他未来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主要集中在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的八年岁月。
 

  一九三六年底,印顺离开普陀山前往杭州西湖、扬州等地游历,途中巧逢太虚大师,遂奉太虚大师之命前往武昌佛学院教授三论,此时国家政局遽变,各地战乱不断,武汉三镇也日趋紧张。一九三九年,印顺转赴四川汉藏教理院任教,最初的一年半,印顺经常与主持教务的法尊法师讨论法义,同时为法尊法师新译的《密宗道次第广论》润文,进而了解黄教对密乘的见解与密乘的特质,使印顺在义理上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因而决定放下数年来对三论专宗的研究。他在「平凡的一生」中提到:「我出家以来,对佛法而能给予影响的,虚大师(文字的)而外,就是法尊法师(讨论的),法尊法师是我修学中的殊胜因缘!」
 

  次年,印顺着手撰《唯识学探源》。一九四一年,演培法师创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礼聘印顺为导师,此后,学僧们即以「导师」尊称之。翌年起,印顺在法王学院陆续撰写《印度之佛教》、《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演培法师则整理印顺所讲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中观论颂讲记》、《大乘是佛说论》,陆续编印成书。
 

  一九四七年,太虚大师圆寂,印顺在奉化雪窦寺被推选为《太虚大师全书》主编。编纂期间,印顺还不断讲说《中观今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又撰写《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同时印顺又在厦门办「大觉讲社」,讲授《佛法概论》。
 

  由于国势的动盪不安,使得印顺不得不在一九四九年夏末移锡到香港,膺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暨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会会长。一九四九到一九五二年间,可说是印顺讲说与写作最多的时期。
 
    

文教事业 博士比丘


  一九五三年,印顺四十七岁,应李子宽居士之请与中国佛教会的决议,代表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世界佛教友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回台后,便担任台北善导寺导师及「海潮音」杂志社社长长达十三年。


  同年四月中旬,印顺将原拟建于香港的福严精舍,移建台湾新竹青草湖畔,以作育佛教人才。定居台湾的第二年(西元一九五四),印顺应性愿法师之邀赴菲律宾弘法。两年后,五十一岁的印顺正式晋山成为善导寺住持。
 

  一九五七年,新竹福严精舍设立女众佛学院后,印顺即多方忙碌着种种度众、建寺、讲学、着述等事业。一九六○年,为脱离传统佛教赶经忏、卖素斋的形象,印顺在台北市创建慧日讲堂,以讲经说法为目的。四年后,在嘉义建妙云兰若,其间还多次受邀到星、马、菲等国弘法,并促成能仁学校的开办。一九六五年,应中国文化学院(文化大学的前身)之聘,担任该校哲学系教授。


  一九六九年,印顺因病住院,此时适逢《中央日报》副刊上一场关于《六祖坛经》作者的争议,论者双方难分轩轾而引起印顺的注意。他广蒐各方资料,详细分析,以其独到的见解,严谨的立论,完成一部研究禅学发展的专书,名为《中国禅宗史》。此书后来经由旅日中国学生及日本学者的大力推荐,获得日本大正大学颁授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比丘。
 

  次年,印顺将历年来所讲所写,分成上中下三编,合为《妙云集》,共二十四册,其中《成佛之道》为教界流通的佛法概论书。
 
    

立教学说 创新思想


  印顺毕生鑽研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国禅宗史等,尤其将印度大乘佛教分判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三大系,与旧说以为印度佛教只有空、有两大系之说大异其趣,而肯定「大乘在印度」。


  他研究佛学,不受传统佛教宗派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一、重视其宗教性;二、重视求真实;三、具有以古为鑑的实际意义。印顺秉持这些理念,客观地对佛教作一全面性的釐清、阐释和批判,并直接从原始佛教经论的阿含、毘昙及印度的空、有、真常三系诸经论,直探佛陀及后代大师的精义。尤其对龙树中观之学,曾作深入的探讨,可谓自宋迄今,对中观研究最有贡献者。
 

  印顺以多年沉痾缠身,依然伏桉振笔,讲学教育不断,病魔带给他几番生死垂危,练就他对生命无所执滞的态度,他在自传中描述自己:「如水面的一片落叶,向前流去、流去,忽而停滞,又忽而团团转。有时激起浪水,为浪花所掩盖,而又平静了,还是那样的流去。」随缘的人生观使他尽情地沉浸在佛法大海中,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的思想钜着,尤以晚年论着频出,见解迥异脱俗,为海内外学界所推崇,亦为唐末以还,鲜有堪与并辔者。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佛教丛书 《弟子》 下一篇《弟子》 贰、印度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