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弟子》 壹、中国(五十三)
2018-03-16 12:56:34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278次 评论:0

台湾诗僧斌宗法师


  斌宗法师是民初台湾佛教高僧,长于诗词,为当世着名的诗僧。
 

  斌宗法师有鉴于台湾佛教受日本遗毒甚深,毅然渡海内陆,遍访名山及诸善知识,深受大陆佛教的启发。回台湾后,于各地开讲大乘经典,设立佛学研究院,鼓励深入经藏,对台湾佛教改革影响深远。台湾光复后,大陆僧青年来台避难,斌宗法师亦担负起收容的工作,适时给予援助,斌宗的慈悲高德,及其严持戒律的精神,堪称近代台湾佛教史上的硕德。
 
    

善根本具 苦行诗僧
 

  斌宗法师(西元一九一一-一九五八),俗姓施,台湾彰化鹿港人,祖先为当地巨富,父亲昧目,为名医。斌宗自幼聪敏过人,记忆超卓,五岁便能教化小朋友行善,六、七岁时已略通文字,偶尔也读书、吟诗。
 

  斌宗十二岁进入私塾,一年即通文史诗词。十四岁时购得佛教经典数册,开始接触佛学,因而感悟世事无常,一切皆空,写下七言绝句云:「虚度韶华十四春,閒来每自黯伤神,功名富贵浑如梦,愿学参禅养性具。」又因思及割让台湾之事,更体会世间苦楚唯有佛法能解,而萌生出家学佛,救度众生的宏愿。


  一日,斌宗趁家人不备,私自遁入法云寺。不久,被家人追回,禁闭在一间小阁楼上。虽然如此,他仍坚持食必茹素,坐必跏趺,参禅之外,又大诵佛经,出家的心志已坚如磐石。
 

  四月初七深夜,斌宗开始付诸行动。他趁家人熟睡之际,取一粗绳安全地自楼上缒下,踏着月色向北而行,终于抵达苗栗和新竹交界的狮头山,礼閒云禅师剃度出家,法号斌宗。


  斌宗虽仅是十四岁的沙弥,却已开始参访的路程。三年间,足迹遍及大湖、观音山、五指山、大岗山,尽谒古刹名僧,但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斌宗认为佛教要有希望,就必须改革,而改革佛教则是要从自己做起。


  斌宗在十七岁这一年结茅独居于台中汴峰,六年来,每日仅以教授学生维持自给的生活,不接受任何餽赠供养。斌宗除授课外,又用功研读《法华》、《愣严》诸大乘经典,后来也教授信徒大乘教义。当时,与他交游往来的人士,多为知名的诗文学士,包括王了庵、陈仲衡、王德修、施梅樵等人。


  除了自修讲学外,斌宗亦常应诸学者之邀,一起赋诗或击钵联吟,成为台中文学界诗会中不可缺少的诗僧,缁林中少有匹敌者,《烟霞吟稿》就是此期的作品。
 
    

跨海内渡 参学求戒
 

  斌宗每每兴叹海角孤岛的台湾,不得大法师指导。当时的台湾佛教,几乎仅限于做佛事,赶经忏法会,并不求对于佛经的瞭解,所谓「说法」不过是世俗因果报应之类,或者仅止于佛教故事而已,三藏经典空自陈列而不为四众所知解。虽然僧尼皆诵佛经,但多数仅是盲念,并不了解佛法真实义,也不注重修持工夫。至于信仰更是溷乱,正邪不辨,佛教徒甚至礼拜神鬼、外道,或与神道邪教合流,于是斌宗才有「此去天台重乞法」的行动,发心前往大陆留学、求法,同时礼拜名山古刹、菩萨圣迹,参访高僧大德。
 

  一九三三年春,斌宗留下一诗告别诗友:「孤峰隐遯笑吾痴,岁月蹉跎负远期,此去天台重乞法,何时汐社共吟诗?心同泥絮浑无着,身似山云任所之,弹指百年如一梦,浮生莫为利名羁。」斌宗但持一瓶一钵,悄然离开台湾,临行前仅有一知己信徒餽赠十元旅费,便开始其求法之旅。
 

  初抵大陆,斌宗先在福建游学,至鼓山涌泉寺参礼虚云老和尚,并与虚老暨宗镜、心月二师同登屴崱峰。不久,再南游广东曲江曹溪的南华寺,转而北上南海普陀山礼拜大悲观世音菩萨,后朝宁波阿育王寺舍利塔、太白山义兴老和尚塔及八指头陀塔。那时正是一九三四年的春天,天童寺举行春季传戒大典,斌宗乃就圆瑛老法师受具足戒,深受老法师器重。


  斌宗离开天童寺后,即前往扬州高旻寺拜谒来果和尚,后游焦山、金山参访高僧,再转赴杭州,游净慈寺、灵隐寺及天竺寺,旋赴武汉参观世界佛学苑后,前往庐州,步行至九华山礼地藏菩萨圣蹟。斌宗云游国内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咏诗留念。
 
    

天台得法 东渡游日
 

  一九三五年夏,斌宗游奉化雪窦寺专谒太虚大师,适逢太虚大师外出弘法,故转往宁波观宗寺谒宝静和尚请益开示,深获和尚赏识,尤其斌宗曾着论文〈弥杀弥慈论〉一篇,发表在《宏法月刊》上,该论文取材自指鬘外道央掘摩罗的故事,宝静和尚对于该篇警语:「慈之有善有恶,若以善犯杀而益人者,虽杀而慈;违理行善而害人者,则慈而杀。」嘉许赞美备至,并决定聘请斌宗任副讲法师。斌宗以远道神州,旨于求学,本无意讲授,因此未肯就职,黎明即离开观宗寺,转往天台学院谒静权法师,研究四教仪、法华及天台教观,尽得三观十乘之奥旨。三年内,大藏经中重要部分几乎全部熟读,而受请在天台任副讲法师。


  斌宗离台内渡之初,曾「拟作十年游」,计画在国内作较长期的参学。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恐被人误会「台湾人就是日本人」而返台,时年二十九。船抵基隆,斌宗就被日本当局疑为危险份子而加以扣留,后来由本圆和尚与日僧田洼保释。之后,斌宗南下至龙湖庵讲《地藏经》,首开台湾僧侣研究经典风气,盛况空前。


  一九四○年,斌宗东渡日本,访问日本各大本山,研究中日佛教的异同。斌宗所到之处,广受日人竭诚欢迎。后驻锡岐阜县美浓清泰寺时,一位台籍青年深深仰慕斌宗的庄严大德,同年七月随之返台,后归依其门下,赐号觉心,与印心法师一同追随斌宗四处说法。
 
    

改革佛教 创办学院
 

  一九四○年秋,斌宗返台应邀赴大岗山超峰寺开讲《弥陀经》,并至屏东东山寺及潮州各大寺院宣讲《金刚经》等大乘经典。一九四一年,赴大溪福份山斋明禅寺讲《般若心经》,同时撰《心经要释》一卷。自此,经常往来台北、台中、新竹等地讲经弘法而席不暇煖。一九四三年更在新竹古奇峰建法源寺,以为弘法道场。


  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斌宗鑑于台湾佛教受日本风俗影响,早已失却中国佛教的正统,因此在法源寺创设佛学高级研究班,自任主讲。一九四九年改称「南天台佛学研究院」。
 

  大陆变色后,来台僧青年无处安身,斌宗对于前来投依者,皆设法收容,而由军中逃出的僧青年,由于缺乏身分证,也由斌宗向警政机关保证,先报入户口,然后逐步取得身分证。如此照顾青年学僧,正是斌宗改革佛教的初步实践。


  一九五一年,斌宗掩关三年,一九五四年出关后,应台北、屏东、台中各处邀约讲经说法,皈依者日众。一九五五年,斌宗于台北创「南天台弘法院」,一九五六年建法济寺于新店碧潭涵碧峰上。一九五八年农曆二月十九日,终以化缘已毕,安详示寂于南天台弘法寺。世寿四十八,僧腊三十四。诸弟子信众于新竹古奇峰南天台法源寺建斌宗大师舍利塔,以永念斌宗上人事迹。


  斌宗着有《心经要释》、《阿弥陀经要释》、《愣严经义灯》、《我人生死之由来》、《云水诗草》等书,后人辑为《斌宗法师遗集》行世。


  斌宗解行并重,戒行庄严,宗于天台,志在改革台湾佛教,虽南来北往各地弘教,然不见疲厌之色。其诗则气韵洒脱,格律严谨,富于禅味,颇见重于当时。综其一生,正如李炳南老居士在「痛失高僧」弔唁文所云:「斌宗法师者,台籍之高僧,精持戒律,端整威仪,禅定教乘,俱各深入,盛年硕德,方为众生仰赖,胡天不弔,溘然示寂耶!」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佛教丛书 《弟子》 下一篇《弟子》 贰、印度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