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法相宗专题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 胡晓光 闽南佛学 印度大乘佛教共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宗,二是瑜伽唯识有宗,中观与唯识在研究对象事物时,各自取向不同,中观侧重于对事物的普遍本质规律的阐释,唯识侧重于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法则的揭示,着名佛学家欧阻竟无先生说:“一切法(事物)空宗为般..
更新:2018-08-07   / 点击:294    【查阅全文】
真常唯心论浅说
真常唯心论浅说 编辑:妙真 来源:闽南佛学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至隋唐而鼎盛,分为八宗。各倡己说,形成空前之况。 印顺法师根据佛教的发展及思想体系,将印度大乘佛教分为三大流:一、性空唯名论:是以龙树为首的初期大乘。二、虚妄唯识论:是以无着为首自勺中期大乘。三、真常唯心..
更新:2018-08-07   / 点击:275    【查阅全文】
《摄大乘论》的种子思想
《摄大乘论》的种子思想 编辑:坚鈺 来源:闽南佛学 茫茫宇宙,渺渺有情,一切皆逃不出因因果果的规律。谁能违背得了它呢?关于因果的话题,诸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类浅易的因果道理是妇孺皆知。谁都懂得“豆种只结豆角,瓜种只结瓜果”这是必然的。但这必然因果中的“豆种、瓜种”的..
更新:2018-08-07   / 点击:258    【查阅全文】
赖耶缘起与宇宙人生的奥秘
赖耶缘起与宇宙人生的奥秘 田光烈 闽南佛学 一、从法相唯识学谈起 二、老问题新热点 三、特异功能就是神通吗 四、万法唯识 五、宇宙是一大阿赖耶 六、诸葛亮的梦与觉 七、修证则不无、污染则不得 八、结束语 (一)从法相唯识学谈起 中国佛学自东汉佛教传入后,开始在神州大地..
更新:2018-08-07   / 点击:270    【查阅全文】
为法忘躯的唐三藏
为法忘躯的唐三藏 道光 闽南佛学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位着名的佛经翻译家。西行求法的唐代高僧玄奘被誉称为四大翻译家之一,他所译的佛经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价值,他依据瑜伽行派思想学说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在唐代盛行一时,并对近代佛教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更新:2018-08-07   / 点击:243    【查阅全文】
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
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 果清 闽南佛学 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然而,佛道长远,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修六度万行,积无量福德,断除我法二执方可证得。唯识宗将在修行过程中,破执的深浅及断惑的多少等,分为五个次第,即五位。这五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下..
更新:2018-08-07   / 点击:222    【查阅全文】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简析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简析 智德 闽南佛学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论述阿赖耶识,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第一是用圣教量来成立阿赖耶,引《大乘阿毗达磨经》中的两个颂:“无始时来界,……”、“由摄藏诸法……”。 第二是阐释阿赖耶识的有关意义,如释名义,释异名,释受熏持种等方..
更新:2018-08-07   / 点击:281    【查阅全文】
从《解深密经》论胜义谛
从《解深密经》论胜义谛 ●原作者:智德法师 来源:闽南佛学院编辑部 一提起胜义谛,似乎给人们的感觉是一张陌生的面孔,而事实上却是人人本具,各各观成,它不仅遍布于如来一代时教中,并且处处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它的意义甚深,名字繁多。下面就从胜的异名、含义及修证佛法中的意义作..
更新:2018-08-07   / 点击:244    【查阅全文】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果清 闽南佛学 在《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中,提出了‘三乘真实、一乘方便’的观点,这是本经不同于其它经论的一大独特思想。 关于唯识宗三乘真实,一乘方便的问题,历来是佛学者净论的焦点。天台,贤首等宗认为一乘真实,三乘方便。这与唯识宗的观点恰恰..
更新:2018-08-07   / 点击:221    【查阅全文】
《解深密经》的阿赖耶识
《解深密经》的阿赖耶识 性空 闽南佛学 一、引言 阿赖耶识是大乘唯识宗建立的基础,也是区别大小乘唯心思想的根本论点。在唯识宗的发展史上,各种唯识论典从不同的角度论证阿赖耶识的存在,皆渊源于《解深密经》。如“阿赖耶识”之教说与“唯识无境”之教证分别出现在《解深密经》的“..
更新:2018-08-07   / 点击:250    【查阅全文】
试析《解深密经》六度十八分大意
试析《解深密经》六度十八分大意 德智 闽南佛学 去春之际,始学《解深密经》,名大乘了义之教。至今盛夏,方圆满结束,此经实为难遭难遇,更难领纳其中奥义。承蒙法师多才善辨,深入浅出地广宣五卷八品的妙义,令我们听之信之,更将依之行持,每每闭目追亿,法味之浓,身心陶醉,尤共六波..
更新:2018-08-07   / 点击:202    【查阅全文】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 果清 闽南佛学 一、概说 唯识宗的要旨是:—切诸法,皆是唯识中道。唯识宗认为:诸法实相有二个方面:即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无所有.这样远离有无二边以为中道。 唯识宗是以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对於诸法的现象舆本质的问题,唯识..
更新:2018-08-07   / 点击:241    【查阅全文】
《无自性相品》述义
《无自性相品》述义 慈珍 闽南佛学 我学习《解深密经》中《无自性相品》之後,受益良多,为了使同道们能够共参法味,现就个人对经文的领会,述其大意。 一、依三无性释一切法无性: 一切诸法不离遍计,依他、圆成之三性,在三性上建立三无性,依三无性释一切法皆无自性。而这—切无..
更新:2018-08-07   / 点击:255    【查阅全文】
佛教对心理现象的分析
佛教对心理现象的分析 乘刚 一、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佛法以有情为根本,世间以有情为中心,那么什么是有情呢?有情,如物质与精神的和合体,不论是高级的有情,或低级的有情,决没有纯物质或纯精神的。所以说:“没有有情而无心者,亦无有情而无色者。”如是色心和合而如生命之流的有情,则必..
更新:2018-08-07   / 点击:234    【查阅全文】
浅议真如缘起
浅议真如缘起 月照 闽南佛学 《大乘起信论》一书,总摄如来所说甚深法义,贯彻法性法相之要,辨明唯心唯识之旨,文约义博、辞精意广,统赅群经,并包诸宗,破除凡小邪执,发起大乘净信,乃圣教之纲要,佛门之要典。历代禅讲诸宗,莫不奉之为明镜,近代杨仁山大居士教人学佛,必读《起信论..
更新:2018-08-07   / 点击:214    【查阅全文】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 (戒斌) 唯识学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引导人们依法修持,获得最高无漏果,离苦得乐,趣向自由解脱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关键在于转依。如《成唯识论》说:“由转烦恼,得大涅盘,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这里显示..
更新:2018-08-07   / 点击:236    【查阅全文】
唯识学上的我法义
唯识学上的我法义 作者:定明 一、我法的定义 梵文对“我”有三种定义:一补特伽罗(数取趣即人),二阿得摩(神我灵魂),三补噜沙(人、人格),都可以译作我。我的含义有四:一、主宰义,即支配者。如说我行,我坐,我作,是表示内有自我的支配,又能支配他人,一般的人都有这种感觉;..
更新:2018-08-07   / 点击:307    【查阅全文】
论 意 识
论意识 意识,为人们最易认识的识。因此,无论是哲学、科学,宗教,乃至佛教的大小乘无不公认此识的存在。如“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类创造世界”、世界是意志的表相”等语句皆出自宗教以外的各种学术。 他们对人的精神认识虽然只停留在易知的心理作用中,但巳..
更新:2018-08-07   / 点击:254    【查阅全文】
论末那在转凡成圣中的作用
论末那在转凡成圣中的作用 末那是八识之一,八识是唯识学的基本教义,即万有现像皆不离识,转识成智,证得二空所显唯识性。故所唯之法虽有无量种,但能唯之“识”。只有此八。八识中能使人为染为净主要是末那,可见末那对人生影响之深,转凡成圣功能之大,是它识所不能及。末那既有如此能量,那..
更新:2018-08-07   / 点击:273    【查阅全文】
论五重唯识观
论五重唯识观 编辑:尚识 来源:闽南佛学 唯识宗的五重唯识观,体现了唯识宗所崇尚的教义,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唯识学的主要意义。本文仅就五重唯识观之观行理论和方法作如下论述。 一、恼五重唯识观的所观境 (一)遣虚存实观。论云:“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
更新:2018-08-07   / 点击:259    【查阅全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