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法相宗专题

佛教法相宗祖庭唐玉华寺
佛教法相宗祖庭唐玉华寺 王赵民(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内容提要】法相宗的创始人玄奘法师曾经在唐玉华寺建立译场,翻译了法相宗的根本经典《大般若经》《成唯识论》《唯识二十论》等,所以该宗又称为玉华宗,玉华寺也成为法相宗的发祥地之一。 中国佛教有八大祖庭,有六大..
更新:2019-01-02   / 点击:461    【查阅全文】
法相唯识宗的创立、传承与大慈恩寺的祖庭地位
法相唯识宗的创立、传承与大慈恩寺的祖庭地位 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 【内容提要】慈恩寺的创立与玄奘有关系,而玄奘在慈恩寺所建译场实际上是玄奘翻译佛典的基地。窥基在玄奘圆寂之后,回到慈恩寺悉心研究唯识学经典,撰写了大量注疏,被称之为“慈恩法师”,唯识宗之所以能够成立且被..
更新:2019-01-02   / 点击:466    【查阅全文】
唯识宗的寺院
唯识宗的寺院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简介 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
更新:2019-01-02   / 点击:643    【查阅全文】
慈恩宗衰亡的原因探析
慈恩宗衰亡的原因探析 徐文明 本文列述了诸家关于慈恩宗衰落的原因的解释,指出慈恩宗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它所代表的纯粹的发达的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着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慈恩宗的很快衰落反映了中国文化强烈的排他性,而本土化的佛教的盛行和对中国..
更新:2019-01-02   / 点击:429    【查阅全文】
唯识的结构
唯识的结构 [上海]史林,2003年第2期1-14页 -------------------------------------------------------------------------------- 【作者简介】陈克艰,1949年生,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35 【内容提要】佛教的宗旨在于破我执、证我空,大乘瑜伽行派的义学,即唯识学,是..
更新:2019-01-02   / 点击:1067    【查阅全文】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 宗承法师 在印度主导大乘佛教思想的有二个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以龙树、提婆的思想为主;研究客观世界,提出八不中道,以悟缘起证入性空为目的。二是唯识学派,以无着及世亲的思想为主,研究主观真理,提出三性三无性思想,以断遍计、了依他、证圆成为目的。 “唯识..
更新:2019-01-02   / 点击:433    【查阅全文】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 孟领 这篇文章发表在《觉群学术论文集》,略有改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唯识学关于生命流转思想的梳理,诠释了大乘佛教的主动轮回和清净缘起思想;阐述了唯识缘起包括业感缘起和识感缘起两个层面;借助对业种子和名言种子的辨析,指出了唯识学业论所存在的不足。 ..
更新:2019-01-02   / 点击:615    【查阅全文】
唯识论的价值
唯识论的价值 林国良 笔者以为,唯识论的最重要价值,表现为二个功能:解脱功能和解释功能。解脱功能是指唯识论能以出世间法指导众生修持,证得解脱。解释功能是指唯识论能对世间法作出原则性的说明,既符合自宗理论,又能对世间各种现象作出圆融而合理的解释。解脱功能主要实现“度生”(度众..
更新:2019-01-02   / 点击:400    【查阅全文】
浅析唯识学——心识与中道义
浅析唯识学——心识与中道义 圆悟 前言 佛法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义理通途,不出诸宗所畅,三藏十二部,无非诸法实相。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被视为法相繁染,义理艰涩,甚深的唯识学,它以有情主体“识”的展现,道出“唯识无境”的理论宗旨,以虚妄唯识的观点环扣着佛法的..
更新:2019-01-02   / 点击:493    【查阅全文】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比较 作者简介:林国良,1952年生,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唯识学。 摘要:《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在三自性理论上存在着差异,包括遍计所执自性是否遍一切法、依他起自性能否依遍计所..
更新:2019-01-02   / 点击:342    【查阅全文】
唯识思想的转迷开悟之根据
唯识思想的转迷开悟之根据 ---工藤成树/文李世杰/译 转识得智 迷乱与基于迷乱而来的苦恼的我们的存在,都是“识”的显现,但我们执有外界实体的对象,加上又执著那个“执著的自我”,于是,由于对着外、内、“能”、“所”之执著而生起我们的苦的存在。我们如能知道:外界的东西是内识的..
更新:2019-01-02   / 点击:284    【查阅全文】
大道立德的唯识心理
大道立德的唯识心理 黄祖相 (一)文明的呼唤 1、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 有说:“人是社会的动物。”有说:“人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有说:“人性本善。”有说:“人性本恶。” 显然,野兽者性恶也,天使者性善也。神与兽各半者认为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统一体,是一个兽性与神..
更新:2019-01-02   / 点击:259    【查阅全文】
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
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 唐仲容 前言 大乘佛法的伟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立足现实,狠抓当前,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之上。《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中论》云:“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
更新:2019-01-02   / 点击:262    【查阅全文】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廖乐根 内容提要: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唯识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以三性而立三无性。本文在辨析三性的基础上,从三性、三无性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唯识学的空有思想,并进一步论证了“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义。同时本文还将唯识..
更新:2019-01-02   / 点击:346    【查阅全文】
万法唯识,理在相应的音声法门
万法唯识,理在相应的音声法门 -法相宗篇- 赖静涵 西天取经的旨意 唯识学的繁琐与艰难度是佛教里最有名的。但想要明白唯识的道理,可以参这个公案:“玄奘祖师西天取经的意旨为何?”而且玄奘所译出的经典,并非补充《法华》、《涅槃》与《华严》等这些当时流行的经典,反而是唯识典..
更新:2019-01-02   / 点击:269    【查阅全文】
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
唯识学三点伟大之处 唐仲容 唯识学圆满的建立了佛法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于中有三点伟大之处 1、以“心”摄一切法的伟大。如六十《华严经·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卷十云:“心如工畫師,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八识合而为一心,是人生宇宙的根本,这里包括了本识和转识两部分..
更新:2019-01-02   / 点击:271    【查阅全文】
唯识真伪对照
唯识真伪对照 守培法师 万法唯识,有何真伪之可言耶?曰世有以铜作金,以金作铜者。复有知金非铜,知铜非金者。然此知者,见金铜错乱,必指金铜而言曰:此真也,彼伪也。然金铜未分别时,虽颠倒错乱,而金者自金,铜者自铜,而不随其错乱变金作铜,变铜为金。既分别后,虽明白真伪,而金者自..
更新:2019-01-02   / 点击:236    【查阅全文】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 ─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释长慈 提要 《瑜伽师地论》对于有情修学圣道是否能证得涅槃,依“种子”(bIja)的立场安立“住种姓补特伽罗”(gotrasthAHpudgalAH)与“住无种姓补特伽罗”(agotrasthAHpudgAlaH)二类,其中“住无种姓补特伽罗”因“种姓”(got..
更新:2019-01-02   / 点击:346    【查阅全文】
唯识学九大要义
唯识学九大要义 本文节选于即将出版的《认识与存在》,为该书第一章,书中标题是“唯识总论”。 我曾在2002和2003讲过两次《唯识三十论》,此处发表的部分为03年所讲,是我多年讲授唯识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心得。在这九大问题中,不少被唯识学人忽略已久,也是唯识学逐渐演变为纯学术的症结所在..
更新:2019-01-01   / 点击:299    【查阅全文】
唯识学——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
唯识学——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 在浩如烟海的佛学经纶中,唯识学可算是最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的,最有哲学意味的一脉。本贴将所接触的各位法师、学者的有关唯识学讲义、文章,摘要编辑如下,以便大家对唯识学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前辈不吝指正为感。 在此,向释正刚、郭..
更新:2019-01-01   / 点击:518    【查阅全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