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三论宗专题

三论宗道朗及关河旧说考辨
三论宗道朗及关河旧说考辨 纪华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提要】关于三论宗的师资传承,日本古来盛传道朗为三论宗的祖师。近代以来中国的学者多考订其非,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即将河西道朗与高丽僧朗混淆,并将道朗从三论宗祖师之中剔除出去。然而并没有分析历史上何以会将..
更新:2019-01-02   / 点击:481    【查阅全文】
三论宗寺庙
三论宗寺庙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嘉祥寺 嘉祥寺介绍 嘉祥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三甲乡赤祥村,在城南秦望山麓,其东与若耶山相望,若耶溪穿越二山之间向北奔流。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至太元三年(公元378)间,会稽郡守王荟创建。当时,高僧竺道壹自平江(今苏州)虎丘山东适秦望山下..
更新:2018-12-27   / 点击:1011    【查阅全文】
龙树菩萨生平行履及思想
龙树菩萨生平行履及思想 佛智 闽南佛学 一、龙树菩萨的生平行履 龙树菩萨,梵名“那伽夷离淳那”,华译为“龙树、龙猛、龙胜,”约在公元150年,诞生于南印度毗达婆国(Vidharbha)一婆罗门种姓之家。《龙树菩萨传》末云:“其母树下生之,以龙成道,号曰龙树。” 《天台九祖传》卷一..
更新:2018-12-27   / 点击:533    【查阅全文】
论龙树《中论》的思辩性与文学性
论龙树《中论》的思辩性与文学性 王丽洁 佛陀寂灭后,佛教与外道护法和毁法的斗争以及僧团内部的论争都非常激烈,争论的展开是方方面面的。而由此形成的各个宗派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了佛学理论,丰富了佛学思想,其中以龙树(公元150—250年)的贡献为最巨,他因著述之宏号称千部论主,成为中..
更新:2018-12-27   / 点击:450    【查阅全文】
龙树《中论》的“涅槃”思想探析
龙树《中论》的“涅槃”思想探析 体恒 “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学的基本观念。龙树菩萨倡扬毕竟性空的究竟实相义,有学者就以为大乘中观学派对于“涅槃”很不感兴趣[1]。其实这种认识有待商榷的。本文就以《中论》为主要依据,对龙树菩萨的“涅槃”思想进行探析,以明其真..
更新:2018-12-27   / 点击:478    【查阅全文】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成建华 作者: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至2007年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龙树的中观学说对大乘佛教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继龙树之后使龙树学说发扬光大的正是其嫡传弟子提婆。提婆是龙树学说的直接继承人和弘扬者..
更新:2018-12-27   / 点击:452    【查阅全文】
对中观之点滴认识
对中观之点滴认识 仁慈 闽南佛学 佛法,是对于人生向上、向善发展以至达到完成,即解脱的一种实践。然而.佛法又是如何增进。净化此人生,从而达到圆满的地步呢?在佛典中把这增进,净化及完善人生的实践方法称之为道。而释尊在开示此道时就提出以“中”为道,中即不落两边,而中道就是八支..
更新:2018-12-27   / 点击:452    【查阅全文】
辩中道、中庸与折中思想
辩中道、中庸与折中思想 涯舟 闽南佛学 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发觉“中道、中庸与折中思想极易混淆。有人以为,中道即是折中、中庸即是折中、或者中庸即是中道;有人则完全否定以上的观点。孰是孰非,令人费解。那么,三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它们本身所包涵的意旨又是什么呢?不揣..
更新:2018-12-27   / 点击:492    【查阅全文】
从《大智度论·六度相摄品》论龙树的六度相摄观——以布施波罗蜜为中心..
从《大智度论·六度相摄品》论龙树的六度相摄观——以布施波罗蜜为中心的探讨 黄连忠 一、前言 在中国,龙树乏(Na^ga^rjuna;A.D.150-250)被尊为佛教的“八宗共祖”,也就是说,中国佛教所开展出来的八个大乘宗派——三论、唯识、天台、华严、禅、净、密、律等八宗,都共尊龙树为该宗的一代..
更新:2018-12-27   / 点击:476    【查阅全文】
龙树菩萨“三是偈”思想浅探
龙树菩萨“三是偈”思想浅探 编辑:宏开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缘起、性空、假名、中道等方面来论述了“三是偈”的主要思想,从这四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此偈的思想核心——中道 前言 “众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在龙树菩萨的《中观。观..
更新:2018-12-27   / 点击:501    【查阅全文】
《中论》“空”义的主要逻辑解析(圣玄)
《中论》“空”义的主要逻辑解析(圣玄)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龙树最重要的三种逻辑论证─两难、假论证与四句否定,藉此展现《中论》“唯破不立”的思想;同时,将中观学历史上著名的论理之诤─“归谬论证”与“自立论证”亦纳入讨论之中。据此,本文得以全方位解析《中论》的“空”义,其犹如利..
更新:2018-12-27   / 点击:311    【查阅全文】
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1)关于三性说之差别 唯识说一切法皆具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主张遍计所执性本空,而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 中观不依三性之说,主张一切法皆空。 2)于三时判教说之差别 唯识依《解深密经》等经、《瑜珈师地论》等论立三时教。1、佛初于..
更新:2018-12-27   / 点击:1667    【查阅全文】
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
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 闽南佛学院佛慈 众生在生死苦海中死此生彼,流转不息,皆由业力牵引。业力是由烦恼发动造作种种业所引起的。那么,业力到底是什么呢?世尊说的“行业不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佛教界各派学者,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明业力,性空派学者依中观思想,对业力问题也..
更新:2018-12-27   / 点击:316    【查阅全文】
《阿含经》的中观见
《阿含经》的中观见 林崇安 (普门杂志205,1996) 一、苦乐与中道 要了解佛法的「中观见」,最直接的方法是由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阿含经》下手。释迦牟尼佛成佛后,首次的开示,便是对五比丘讲解中道,他们奉行中道后,都得到了开悟。对中道的正确见解,称作「中观见」,是整个佛法的核..
更新:2018-12-27   / 点击:257    【查阅全文】
试析般若中观与《维摩诘经》中的双重否定——从经中“入不二法门品”谈起
试析般若中观与《维摩诘经》中的双重否定——从经中“入不二法门品”谈起 释青平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般若中观与《维摩诘经》中的双重否定,与西方哲学思维有着内在相通之处,但它既不同于黑格尔式的辩证法,也并不类似于形而上的本体论,反而,它与现代哲学思想中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思考,..
更新:2018-12-27   / 点击:292    【查阅全文】
中道”的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
中道”的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 唐忠毛 内容提要普遍存在于中西文化中的“中道”思想,由于其诞生的背景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佛教般若中观的中道超越模式在“缘起性空”的基础上提出“真谛”与“俗谛”的“不一不二”关系,从早期佛教追求离欲、脱苦的“出..
更新:2018-12-27   / 点击:245    【查阅全文】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天竺佛教一瞥 在前1世纪到3世纪,处于案达罗和贵霜两个王朝之间的恒河流域,是一个被争夺的地区,那里的佛教情况更难详知。根据汉文资料,从说明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中可以略见一点眉目。 汉魏之际进入内地的天竺僧人,大小乘都有,且大都由外道出家。昙..
更新:2018-12-27   / 点击:317    【查阅全文】
关于《心经》的般若中观
关于《心经》的般若中观 佛教教理分有为法和无为法两大组成部分,有为法表现了世俗人生的精神形态,而无为法则体现了出世间的佛菩萨们的精神状态,般若中观的学说,则是架通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桥梁。 《心经》中讲到了苦、挂碍、颠倒梦想、十二缘起这些四圣谛中的苦集二谛,当然也讲到了解脱于..
更新:2018-12-27   / 点击:263    【查阅全文】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 方兴 一、前言 虚大师一生的学行,得力于般若。初于1907年冬,在浙江省慈溪县汶溪西方寺阅藏,读《大般若经》。“一日忽然心境顿空,而一刹那间回观身器如幻如影,《般若经》义灿然现前。进而涉猎《法华》,《华严》,台、贤教义及龙树、僧肇论旨,亦甚痛畅,机锋迅捷..
更新:2018-12-27   / 点击:262    【查阅全文】
中观因果论蠡测
中观因果论蠡测 悟实 内容提要:因果是佛教教化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众多宗教教派和学说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果理论提倡者虽不少,但是能如实理解因果律的并不多。中观教义阐述了宇宙森罗万象,是因、缘具足而生起诸法,且其果报是无自性的;因果这一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也是缘起的,既是缘..
更新:2018-12-27   / 点击:343    【查阅全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