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中台顶演教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清凉石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妙德庵 05-15
·忻州市五台山文殊洞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古佛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海会庵 05-13

文库热门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中台顶演教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清凉石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妙德庵 05-15
·忻州市五台山文殊洞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宝华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古佛寺 05-13
·忻州市五台山海会庵 05-13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第四十卷 - 第五十九卷)(十)
2018-07-19 11:23:3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498次 评论:0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四十四之五 弊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譬如化不从心起不从心法起不从业起不受果报非世间生非世间灭不可随逐不可揽触非久住非须  住非行世间非离世间不专系一方不普属诸方非有量非无量不厌不息非不厌息非凡非圣非染非净非生非死非智非愚非见非不见非依世间非入法界非黠慧非迟钝非取非不取非生死非涅盘非有非无有。


第二譬如下喻中应开四义一能化者以喻因缘二化现事喻所起果三现用而无实四愚小谓真故十喻传云犹如化事虽空无实能令众生忧苦瞋恚喜乐痴惑诸法亦尔云何无实如彼化人无生老死苦乐异余人故文中有四十句初句标次三十七句一向双非以显无实後非有非无有义通二种一亦是双非谓无有亦无故二双融性相化不实故非有现化事故非无有对成四句及一异等凖前思之(谓无有者经有二句云非有非无有今偏释非无有句谓非有即是无有今亦遣彼无有故云非有非无有故云无有亦无上句易故不释叡公云众生如化非有非真不达此者转如车轮解法清净无我无人众垢消除如日无云)。


菩萨如是善巧方便行於世间修菩萨道了知世法分身化徃。


第三菩萨如是下合中二先化行後佛子下化益前中四一起化用以同化相有故然但云菩萨如是者以上诸非一一通法故指上如是为善巧方便。


不着世间不取自身於世於身无所分别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於法不离於法。


二不着下明化智以了化不实故。


以本愿故不弃舍一众生界不调伏少众生界不分别法非不分别知诸法性无来无去虽无所有而满足佛法。


三以本愿下双非显中。


了法如化非有非无。


四了法下结示化旨。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如化忍。


化益及结文显可知。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忍凡有所作悉同於化譬如化士於一切佛刹无所依住於一切世间无所取着於一切佛法不生分别而趣佛菩提无有懈倦修菩萨行离诸颠倒虽无有身而现一切身虽无所住而住众国土虽无有色而普现众色虽不着实际而明照法性平等圆满。


第四果中先得利他业用之果。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所依止名解脱者一切过失悉皆舍离名调伏者不动不转普入一切如来众会名神通者於无生法已得善巧名无退者具一切力须弥铁围不能为障名无碍者。


後佛子下得依自利立胜名果。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空忍。


第十如空忍中亦四谓标释结果标云如空如空所喻通一切法佛地喻清净法界以离差别相故及中边等论喻圆成实但是此中一义(如空所喻通一切法标云如空者疏文有四一显所喻通局上是本经之意通喻一切二佛地论下引论明通局)然其喻相小异诸喻诸喻开义多分有五虽正取所成幻等以喻於法而亦取缘等以显无性此中喻相不开别法直指於空具含多义以喻於法又此诸喻若约能喻前五多取似有以破实有化喻以不有有破似有此喻以性相俱绝破於一切又前六遣有会空多依空立有少此一遣有入空少依空立有多又上所喻则通一切此中能喻则具多义所喻各随别义喻一类法(又前六下三重将空喻对六明空有不同义成诸喻共喻於空空喻却成於有此中能喻者谓如一空有无相义有无起义一味义等言所喻各别者谓无相但喻事法界无起但喻世界一味但喻教法等故)然龙树十喻以四复次释如空义一近无远有谓如虚空非可见法以远视故眼光回转则见缥色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空无所有以凡夫人远无漏慧弃舍实相则见彼我男女等物而实此物竟无所有二约性净不染三约无初中後四约体实无物及佛地有十复次上八地中空有十义皆是畧明(及佛地十义菩萨八地十义此之二经文皆十义意各不同佛地十义喻如来清净法界今当具引即第三论去至第四论方终第一义者经云妙生当知清净法界譬如虚空虽遍诸色种种相中而不可说有种种相体唯一味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虽复遍至种种相类所知境界而不可说有种种相体唯一味二云又如虚空虽遍诸色不相舍离而不为色过所染污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虽遍一切众生心性由真实故不相舍离而不为彼过所染污三云又如虚空含容一切身语意业而此虚空无有起作如是如来含容一切智所变化利众生事清净法界无有起作四当第四卷初故云又如虚空中种种色相现生现灭而此虚空无生无灭如是云云诸智变化利众生事现生现灭而净法界无生无灭五云又如虚空种种色相现增现减而此虚空无增无减如是云云显示如来甘露圣教有增有减而净法界无增无减六云又如虚空十方色相无边无尽是虚空界无边尽故而此虚空无去无来无动无转如是云云建立十方一切众生利益安乐种种作用无边无尽清净法界无边尽故而净法界无去无来无转无动七云又如虚空三千世界现坏现成而虚空界无坏无成如是云云现无量相成等正觉或复示现入大涅盘而净法界非成等正觉非入寂灭入云又如依空种种色相坏烂烧烁变异可得而虚空界非彼所变亦无劳蔽如是依止如来净界众生界内种种学处身语意业毁犯可得而净法界非彼变异亦无劳蔽九云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帝释眷属乃至日月种种可得而虚空界非彼诸相如是依止如来净界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可得而净法界非彼诸相十云又如空中种种因缘展转生起三千大千无量世界周轮可得而虚空界无所起作如是如来清净法界具无量相诸佛众会周轮可得而净法界无所起作释曰上之十义具出经文如是字下皆有如来清净法界之言余并依经而论皆广释大意相似故疏不引论亦不具列经文言大意相似者通与一切法非即离义耳上正辨五法之中一真法界故以虚空十义为喻若略取别相者一体唯一味二性净无染三无起作四无生灭五无增减六无去来动转七无成坏八无变易劳倦九非诸相十无所起作观其经文十与三同而三是含容无起作十是生起无起作三合云无能所若观论结十应言无分别三应云无作意今略引论释释第一云次当显示净法界相释难决择法界差别谓有难言若诸如来法界为性法界则用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共相诸法既有种种差别法界随彼云何无有种种差别法界若有种种差别云何清净非颇胝迦种种依止共相应故无种种相为释此难故说最初太虚空喻意云虽遍种种不随成形不舍自性故二有难云法界遍在一切则与贪等而共相应云何不如有漏心法成不清净故今通云性清净故非彼体故不为所染三有难云如来清净法界真如为体则无戏论亦无起作云何得容利有情事故今通云由先愿力为增上缘与诸众生作利乐事任运而住无有分别而无戏论四有难云若净法界遍在一切不相舍离一向随转是则法界应有生灭故故今通云虽遍一切世俗施设则有生灭真胜义体不生不灭五有难言若净法界遍在一切不相舍离如来圣教现有增减法界亦应增减故今通云然世俗理说有增减非真法界而有增减六有难云若诸如来法界为体如来施与有情利乐或去或来法界应有来去故今通云就受用身说有去来非法界体而有去来七有难云若无去来云何得有成等正觉故今通云成者约世俗胜义无成坏八有难云若法界遍一切有情之类云何有情得有毁犯故今通云众生有毁犯法界无变异九有难云若法界遍一切应无有戒等无漏蕴相故今通云为增上缘增长一切自无诸相十有难云若一切佛法界为体应无受用云何得有众会差别故今通云约别别因缘所得非如来身有戏论分别等以上十难对上经文居然易了上八地者十相不同谓一无量相二周徧相三无形相四无异相五无边相六显现色身相文唯有六例合有十耳但语於空又不别喻相法)然别义有此不同同义诸喻无别故叡公云十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借言以会意意[书-曰+皿]无会处若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余无碍义如前後说(故叡公下二引证成於空义是同此但总结十喻之赞若别明空赞云空唯有名无用无色人亦如是莫之能识妄造妄苦百艰孔棘驰空求空空竭其力亦显空义耳余无碍义三结成此经之大意也经疏前已有说如如幻忍等後亦有说如德齐空中说前後远文文更多矣)。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了一切法界犹如虚空以无相故一切世界犹如虚空以无起故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二故一切众生行犹如虚空无所行故一切佛犹如虚空无分别故一切佛力犹如虚空无差别故一切禅定犹如虚空三际平等故所说一切法犹如虚空不可言说故一切佛身犹如虚空无着无碍故。


第二释中二先忍解之相後忍行成益今初先别明以空九义喻九种法随义虽别然其总意亦以缘成无性故空九句各初标法同喻後出所以一标事法界如空下出所以者以无相故谓从缘无性其相自虚即事是理法界故此句为总二世界共业所起故三轨仪教法一味法界所流故及余六句并凖初句(二世界者出现品当说)。


菩萨如是以如虚空方便了一切法皆无所有。


後菩萨如是下总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虚空忍智了一切法时得如虚空身身业得如虚空语语业得如虚空意意业。


第二佛子下忍行成益中三初总明得如空三业业具。


譬如虚空一切法依不生不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法身不生不殁譬如虚空不可破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智慧诸力不可破坏譬如虚空一切世间之所依止而无所依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诸法之所依止而无所依譬如虚空无生无灭能持一切世间生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向无得能示向得普使世间修行清净譬如虚空无方无隅而能显现无边方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业无报而能显示种种业报譬如虚空非行非住而能示现种种威仪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行非住而能分别一切诸行譬如虚空非色非非色而能示现种种诸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世间色非出世间色而能示现一切诸色譬如虚空非久非近而能久住现一切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久非近而能久住显示菩萨所行诸行譬如虚空非净非秽不离净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非障非无障不离障无障譬如虚空一切世间皆现其前非现一切世间之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诸法皆现其前非现一切诸法之前譬如虚空普入一切而无边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普入诸法而菩萨心无有边际。


二譬如下别显德齐虚空於中初二句一向喻实无依为依已下皆显性相无碍从缘有故无性空故又此二相即故便成四句一缘生故空缘生故有二无性故空无性故有三缘生故有无性故空四即反此余一异等并例此知(四即反此者谓无性故有缘生故空并如问明品若对经文应言从缘有故为世界依无性空故而无所依四句但出空义所以差别耳)无法出空故皆现其前空不可见故不现法前余并文显(无法出空下别释譬如虚空一切世间皆现其前非现一切世间之前)。


何以故菩萨所作如虚空故谓所有修习所有严净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体一味一种分量如虚空清净徧一切处如是证知一切诸法於一切法无有分别。


三何以下徵释得益之由所以得者释意云空观成故於中二先智证齐空故一体者真如平等故一味者解脱不殊故一种分量者大小皆称性故(一味解脱者涅盘云一切同一甘露一解脱味净名云解脱味为业故余文及颂文并可知)。


严净一切诸佛国土圆满一切无所依身了一切方无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坏满足一切无边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处通达一切波罗蜜道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於法轮未曾失时。


後严净下德用满空故。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如空忍。


结名可知。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忍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无生身以无灭故得不动身以无坏故得不实身离虚妄故得一相身以无相故得无量身佛力无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无差别身等观三世故得至一切处身净眼等照无障碍故得离欲际身知一切法无合散故得虚空无边际身福德藏无[书-曰+皿]如虚空故得无断无尽法性平等辩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无性为性如虚空故得无量无碍音声身无所障碍如虚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净菩萨行身於一切处皆无障碍如虚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续身不可断绝如虚空故得一切佛刹中现无量佛刹身离诸贪着如虚空无边故得示现一切自在法无休息身如虚空大海无边际故得一切不可坏坚固势力身如虚空任持一切世间故得诸根明利如金刚坚固不可坏身如虚空一切劫火不能烧故得持一切世间力身智慧力如虚空故。


果中得二十种身前十与十行及离世间大分相似然通相多从德用立名可以意得。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忍。


大文第四佛子至是名下总结十忍。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譬如世有人闻有宝藏处以其可得故心生大欢喜如是大智慧菩萨真佛子听闻诸佛法甚深寂灭相。


第二只夜一百七颂大分为二百偈颂前七偈结叹前中但颂广释即为十段段各十偈初有十颂颂音声忍於中先二偈颂所闻佛说。


闻此深法时其心得安隐不惊亦不怖亦不生恐畏大士求菩提闻斯广大音心净能堪忍於此无疑惑自念以闻此甚深微妙法当成一切智人天大导师菩萨闻此音其心大欢喜发生坚固意愿求诸佛法以乐菩提故其心渐调伏令信益增长於法无违谤是故闻此音其心得堪忍安住而不动修行菩萨行为求菩提故专行向彼道精进无退转不舍众善轭以求菩提道其心无恐畏闻法增勇猛供佛令欢喜。


余颂能闻入法於中一偈颂不惊怖畏一偈深信一偈悟解二偈爱乐一偈修习安住後二偈颂趣向专心忆念。


如有大福人获得真金藏随身所应服造作庄严具菩萨亦如是闻此甚深义思惟增智海以修随顺法法有亦顺知法无亦顺知随彼法如是如是知诸法成就清净心明彻大欢喜知法从缘起勇猛勤修习平等观诸法了知其自性不违佛法藏普觉一切法志乐常坚固严净佛菩提不动如须弥一心求正觉以发精进意复修三昧道无量劫勤行未曾有退失菩萨所入法是佛所行处於此能了知其心无厌怠如无等所说平等观诸法非不平等忍能成平等智随顺佛所说成就此忍门如法而了知亦不分别法。


二有十偈颂顺忍於中初一偈三句颂思惟次二偈一句颂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次一却颂观察平等无违余颂正住修习。


三十三天中所有诸天子共同一器食所食各不同所食种种食不从十方来如其所修业自然咸在器菩萨亦如是观察一切法悉从因缘起无生故无灭。


三有十偈颂无生忍初三颂摽以前三忍皆是法说故偈初各加其喻。


无灭故无尽无尽故无染於世变异法了知无变异无异则无处无处则寂灭其心无染着愿度诸羣生专念於佛法未尝有散动而以悲愿心方便行於世勤求於十力处世而不住无去亦无来方便善说法。


次四颂释。


此忍最为上了法无有尽入於真法界实亦无所入菩萨住此忍普见诸如来同时与授记斯名受佛职了达三世法寂灭清净相而能化众生置於善道中。


後三结叹。


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别普灭诸有趣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徒今众贪乐毕竟无所得世间亦如是一切皆如幻无性亦无生示现有种种。


第四颂如幻忍初六颂畧说於中前四颂指法同喻及显缘相。


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众生及国土三世所有法如是悉无余一切皆如幻。


後二颂成就忍行。


幻作男女形及象马牛羊屋宅池泉类园林华果等幻物无知觉亦无有住处毕竟寂灭相但随分别现。


後四颂广於中初二颂喻。


菩萨能如是普见诸世间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


次一颂合。


众生及国土种种业所造入於如幻际於彼无依着。


後一颂忍行成。


如是得善巧寂灭无戏论住於无碍地普现大威力。


第五如是下颂如焰忍初一摄前生後以明观意。


勇猛诸佛子随顺入妙法善观一切想缠网於世间众想如阳焰令众生倒解菩萨善知想舍离一切倒众生各别异形类非一种了达皆是想一切无真实十方诸众生皆为想所覆若舍颠倒见则灭世间想世间如阳焰以想有差别知世住於想远离三颠倒。


次五颂指法同喻。


譬如热时焰世见谓为水水实无所有智者不应求。


次一颂喻。


众生亦复然世趣皆无有如焰住於想无碍心境界若离於诸想亦离诸戏论愚痴着想者悉令得解脱远离憍慢心除灭世间想住尽无尽处是菩萨方便。


後三颂合。


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於忍地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住於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了世皆空寂不坏於世法譬如梦所见长短等诸色是名如梦忍因此了世法疾成无碍智广度诸羣生。


第六菩萨了下颂如梦忍中正颂前合兼颂标喻十颂颂前九句一颂无变二一颂颂自性上二兼颂摽法三颂执着翻则解脱兼颂前喻四颂性离五超颂所现六却颂本性七八二颂颂无差别九颂想分别十颂觉时思之可了。


修行如是行出生广大解巧知诸法性於法心无着。


第七修行下颂如响忍初一偈颂忍行所因文云修行如是行似结前喻既言知诸法性义同忍行。


一切诸世间种种诸音声非内亦非外了之悉如响如闻种种响心不生分别菩萨闻音声其心亦如是。


次二偈颂闻一切声如响。


瞻仰诸如来及听说法音演契经无量虽闻无所着如响无来处所闻声亦然而能分别法与法无乖谬。


次二颂知如来声如响。


善了诸音声於声不分别知声悉空寂普出清净音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徧世间了知言语道具足音声分知声性空寂以世言音说如世所有音示同分别法其音悉周徧开悟诸羣生菩萨获此忍净音化世间善巧说三世於世无所着。


余颂忍成之益其喻徧诸偈中。


为欲利世间专意求菩提而常入法性於彼无分别普观诸世间寂灭无体性而恒为饶益修行意不动。


第八为欲下颂如影忍颂法说十对喻合含在其中初二偈颂非世生没谓了寂故不生饶益故不没。


不住於世间不离於世间於世无所依依处不可得。


次偈颂非在内外不住故不内不离故不外。


了知世间性於性无染着虽不依世间化世令超度。


次偈颂非行不行了无染故非行化世故非不行。


世间所有法悉知其自性了法无有二无二亦无着。


次偈颂非同非异知自性故非同了无二故非异。


心不离世间亦不住世间非於世间外修行一切智。


次偈颂非徃不徃第一句不徃余三句非不徃。


譬如水中影非内亦非外菩萨求菩提了世非世间不於世住出以世不可说。


次六句颂非住非不住於中初二句兼别颂喻故云非内外。


亦不在内外如影现世间。


次亦不在内外二句颂非是世间非出世间。


入此甚深义离垢悉明彻不舍本誓心普照智慧灯。


次入此一偈颂非修菩萨行非舍於大愿。


世间无边际智入悉齐等普化诸羣生令其舍众着。


次一偈颂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辨一切世间事其实不实及不住世流法流义通结上故畧不颂。


观察甚深法利益羣生众从此入於智修行一切道菩萨观诸法谛了悉如化而行如化行毕竟永不舍随顺化自性修习菩提道一切法如化菩萨行亦然。


第九观察下颂如化忍初三偈颂总知一切世间如化。


一切诸世间及以无量业平等悉如化毕竟住寂灭。


次一颂染法化。


三世所有佛一切亦如化本愿修诸行变化成如来佛以大慈悲度脱化众生度脱亦如化化力为说法。


次二颂净法化言度脱亦如化者为释疑故谓观察众生如化何用化之故此答云化若有实可招来难度既如化化之何妨。


知世皆如化不分别世间化事种种殊皆由业差别修习菩提行庄严於化藏无量善庄严如业作世间化法离分别亦不分别法此二俱寂灭菩萨行如是化海了於智化性印世间化非生灭法智慧亦如是。


余颂法合。


第十忍明观众生及诸法体性皆寂灭如空无处所。


第十颂如空忍初一偈颂忍解之相余颂忍行成益。


获此如空智永离诸取着如空无种种於世无所碍成就空忍力如空无有尽境界如虚空不作空分别虚空无体性亦复非断灭亦无种种别智力亦如是虚空无初际亦复无中後其量不可得菩萨智亦然如是观法性一切如虚空无生亦无灭菩萨之所得。


於中初五偈颂别显德齐虚空。


自住如空法复为众生说降伏一切魔皆斯忍方便世间相差别皆空无有相入於无相处诸相悉平等唯以一方便普入众世间谓知三世法悉等虚空性。


次三偈颂徵释得忍之由。


智慧与音声及以菩萨身其性如虚空一切皆寂灭。


後一偈却颂上总明得如空三业。


如是十种忍佛子所修行其心善安住广为众生说於此善修学成就广大力法力及智力为菩提方便通达此忍门成就无碍智超过一切众转於无上轮。


末後七偈结叹中二前三二利行圆言超过一切正显十顶之义。


所修广大行其量不可得调御师智海乃能分别知舍我而修行入於深法性心常住净法以是施羣生众生及刹尘尚可知其数菩萨诸功德无能度其限菩萨能成就如是十种忍智慧及所行众生莫能测。


後四显深难测上智所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四十四之五

 

音释


[烈-列+(里*吉)]慧  ([烈-列+(里*吉)]胡八切亦慧也)。  钝  (徒困切愚钝也)。  轭  (於革切)。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