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第四十卷 - 第五十九卷)(七)
2018-07-19 11:23:3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8398次 评论:0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四十四之一 韩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十通品第二十八


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亦由依定发通。


二释名者通即神通谓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拥曰通妙用无极寄十显圆晋经本业俱称十明者委照无遗故然通与明经论皆异故智度第三云直知过去宿命之事为通若知过去因缘行业为明等今以此经通即委照亦得称明如文广说故下经云非诸菩萨通明境界晋经意存顺义今译务不违文(然通与下初引论论有问曰神通与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为通若知过去行业为明复次直知死此生彼是名为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为明复次直尽结使不知更生更不生名漏尽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为明释曰此论前文释明行足所谓三明因以三明对於六通辨差别也今疏但举一明末云等者等於後二今以此经下第二会释经文於中有二先会晋经明顺文顺义皆委照文有证故晋经意存下二会今经文言务不违文者文有十通同六通故明但有三十无从故通梵语云吃[口*栗]地(平声)明云婆(上声)哆)三宗趣者智用自在为宗为满等觉无方摄化为趣。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通。


次正释文长分为四一举数标告二徵数列释三总叹胜能四结数辨果今初言十者一他心二天眼三知过去劫宿住四尽未来际劫五无碍清净天耳六无体性无动作徃一切佛刹七善分别一切言辞八无数色身九一切法智十入一切法灭尽三昧此十皆言智通者皆以大智为体性故若随相说前八量智後二理智据实唯一无碍大智此十亦是开彼六通天眼天耳神足漏尽各分二故天眼约见现未分成二四天耳约音声言辞分出五七亦是约闻圣教及诸类言辞故神足约业用及色身分成六八漏尽约慧定分成九十一三不分故六为十然小乘六通智用有分三乘平徧亦非曲尽今一乘十通智用重重徧周法界犹如帝网念劫圆融故尚越彼明况於通用为显圆旨开成十通(一他心者以经无总列故今列名文中有四一列别名此十皆言下二辨其通称通名神通已如上说今但释智字便当出体若随相下辨智差别此十亦是下三对六开合但看前列次第在文易了然小乘下四通妨难谓有难言十通全异可分权实十六之殊既依六开何能过六故今释之名数小异义旨全乖文有三节一明小乘二辨三乘三释一乘言小乘智用有分者宿命但知八万劫事天眼但见三千世界天耳能心神足皆局三千之内漏尽不尽所知故云有分三乘平徧明其不尽重重一乘重重居然有异如天眼见尘中之刹刹中之尘尘刹之佛佛身毛孔尘刹重重彼重重刹中如来说法天耳皆闻彼中众生他心尽了一念即知多刹况局八万之中一尘即徃刹无穷况局三千之内三明虽知因起未尽重重故云尚越彼明况於小乘六通之境次有难云若尔但明六通而义有异已拣权实何要十耶故云托事显圆故谓为十十十法门是本宗故)。


何者为十。


第二何者下徵数列释中先总徵後佛子下别释十通即为十段段各有三谓标释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他心智通。


今初标云他心者智以他心为所缘故若直就所缘应名心差别通若所若王种类多种皆能知故并依主受名(今初标下疏文有二一释名文中有三初能所合释智为能缘他心为所缘二直就所释三若所若王下显智宽狭)然智缘他心诸说不同安慧论师云佛智缘他心缘得本质余皆变影护法论师则佛亦变影若缘本质得心外法坏唯识故但极似本质有异因人依唯识宗护法为正以今经望前亦未失以摄境从心不坏境故能所两亡不碍存故第一义唯心非一非异正缘他时即是自故以即佛心之众生心非即众生心之佛心为所缘以即众生心之佛心非即佛心之众生心为能缘如是熔融故非一非异若离佛外别有众生更须变影却失真唯识义(然智缘下第二辨相於中有二先叙异释即彼二十唯识偈云他心智云何缘境不如实如知自心智不知如佛境不知如佛境者唯佛得本质故依唯识下二会今经意於中有三初标所取取前安慧故云望前亦未为失以摄境下初直出所以即示法相宗有其三义一云摄境从心者即示心境有无彼得本质恐坏唯心既不坏境得之何妨坏有何失以无心者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於神静失在於物虗谓物实有故若唯心坏境则得在於境空失在於心有故以境由心变故说唯心所变不无何必须坏若以缘生无性则心境两亡故云借心以遣境境遣而心亡非独存心矣二能所两亡者上不坏境且遣惧质之病今遣空有之理故心境并许存亡心境相籍故空有相依缘生故有有即存也空即亡也空有交彻存亡两全三第一义唯心者正出具分唯心之理上第一释虽有唯心之义尚通生灭唯心第二义虽两亡不覊而未言心境相摄今明具分唯识故云第一义唯心同第一义故非异不坏能所故非一非一故有能所缘他义成矣非异故能所平等唯心义成矣云正眼他时即是自故者结成得於本质无心外过以即自故不失唯识以即佛心下二示法性他心之相此有两对前对明所缘後对明能缘今初言即佛心之众生心者明所缘众生心即是佛心此明不异次云非即众生心之佛心者明众生心与佛心非即非即故有所缘义非异故不坏唯心义言为所缘者结成所缘拣非能缘也次辨能缘云以即众生心之佛心者此明能缘佛心即是众生心此明非异次云非即佛心之众生心者此明佛心与众生心有非一义非一故为能缘非异故不坏唯识之义言为能缘者结成能缘拣非所缘也更以喻况如水和乳乳为所和喻众生心是所缘水为能和喻佛心为能缘以此二和合如似一味鹅王咂之乳尽水存则知非一然此水名即乳之水又此乳名即水之乳二虽相即而有不一之义故应喻之以即水之乳非即乳之水为所和以即乳之水非即水之乳为能和义可知矣若离佛外下第三结弹护法言却失真唯识者不知外质即佛心故)。


知一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差别所谓善心不善心广心狭心大心小心顺生死心背生死心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声闻行心独觉行心菩萨行心天心龙心夜叉心乾闼婆心阿修罗心迦楼罗心紧那罗心摩睺罗伽心人心非人心地狱心畜生心阎魔王处心饿鬼心诸难处众生心如是等无量差别种种众生心悉分别知。


二知一下释相中二初知一刹後如一下以少类多前中三初总次所谓下别後如是下结别中有三十类心阙第三无记晋经具有於中前十约相总显後二十心约人别显前中初二约性总该诸心次二约行兼济独善故次二约报天大人小故上四唯善次二约向背而顺通三性善唯有漏背唯是善通漏无漏约人辨中初六约乘前三是果後三是因即前背生死心及广狭心次八部约类即前顺生死及大小心地狱等约趣亦顺生死是不善心余并可知。


如一世界如是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所有众生心悉分别知。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无碍清净天眼智通。


第二天眼标云无碍者见自在故清净者离障故天眼即通。


见无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众生死此生彼善趣恶趣福相罪相或好或丑或垢或净如是品类无量众生所谓天众龙众夜叉众乾闼婆众阿修罗众迦楼罗众紧那罗众摩睺罗伽众人众非人众微细身众生众广大身众生众小众大众如是种种众生众中以无碍眼悉皆明见随所积集业随所受苦乐随心随分别随见随言说随因随业随所缘随所起悉皆见之无有错谬。


二见无量下释中分三初总明多界相殊其善恶趣等後後展开如问明品次所谓下别明多类非一随一一类有前罪等三如是种种下委照分明前但覩其现相此则照其因缘十明之目由此而立於中初能见分明次随所下所见委悉言随所者所知非一故後悉皆下结其无谬文并可知。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无碍天眼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宿住随念智通。


第三宿住通标中谢徃之事名宿住在过去明了记忆为随念即宿住之随念宿住随念之通。


能知自身及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一切众生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宿住之事所谓某处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苦乐从无始来於诸有中以因以缘展转滋长次第相续轮回不绝种种品类种种国土种种趣生种种形相种种业行种种结使种种心念种种因缘受生差别如是等事皆悉了知。


二能知下释相中二一知凡事於中先总所谓下别。


人忆过去尔所佛刹微尘数劫尔所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有尔所佛刹微尘数诸佛一一佛如是名号如是出兴如是众会如是父母如是侍者如是声闻如是最胜二大弟子於如是城邑如是出家复於如是菩提树下成最正觉於如是处坐如是座演说如是若干经典如是利益尔所众生於尔所时住於寿命施作如是若干佛事依无余依般涅盘界而般涅盘般涅盘後法住久近如是一切悉能忆念。


二又忆过去下知佛事於中亦二先约界显多但知其果。


又忆念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名号一一名号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从初发心起愿修行供养诸佛调伏众生众会说法寿命多少神通变化乃至入於无余涅盘般涅盘後法住久近造立塔庙种种庄严令诸众生种植善根皆悉能知。


後又忆念下约人显多兼知其因皆以菩萨得九世眼如见现在故若不尔者过去之法若不落谢不名过去若已落谢无法可知若但曾经心中有种影现前故说忆知者是则但见自心不见彼法又曾不经事应不忆知又但见现在非是过去何名宿住余文可知(皆以已下此释知义而云见者是知见也此上正明二若不尔下反难成立三若但下遮救谓恐救云昔曾见事事则虽灭见种犹存故得知耳是则下为遮此救文有三破一夺破谓但见心不见法故所见不同岂见现心名宿住智二又曾下纵许有种能知见者昔不经事应不知见谓昔为人何能普见今得宿智广远皆知三又但见下结成即乖名破)。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知过去际劫宿住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知尽未来际劫智通。


第四知劫通亦从境受名。


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所有劫一一劫中所有众生命终受生诸有相续业行果报若善若不善若出离若不出离若决定若不决定若邪定若正定若善根与使俱若善根不与使俱若具足善根若不具足善根若摄取善根若不摄取善根若积集善根若不积集善根若积集罪法若不积集罪法如是一切皆能了知又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尽未来际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一一劫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名号一一名号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如来一一如来从初发心起愿立行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众会说法寿命多少神通变化乃至入於无余涅盘般涅盘後法住久近造立塔庙种种庄严令诸众生种植善根如是等事悉能了知。


二知不可说下释相中二先知凡後又知下知佛前中亦二先明所依劫但寄多界以显多劫非有际限名及後段皆尽未来此位所知同於佛故後一一下显能依事义如十地中辨。


然大乘宗未来世法体用俱无今云何知依方便教但见现在因种知当果相非见未来法体若一乘宗於九世中未来中现在体用俱有今称实而知然非现在之现在故称未来(然大乘下总徵知义谓小乘或说三世俱有未来但未有用或纵可见而未有体大乘体用俱无则无可知见依方便教下答中有二初依权教立理答谓见因知果如见色相知後吉凶若一乘下二通妨谓问云若尔何名见未来耶答意可知)此有若是性有即同小乘若是缘有缘今未会云何言有若今时看缘性俱无以是现在未来定非有故若逐未来时看以是未来之现在故还如今有(此有若是下立理重难纵其性有缘有二俱有过若今时看下四以理会通谓不向今时看未若向今时看未此未即是现在未来如何得有若逐未下向未来看未未是未之现在矣故异於今)。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知尽未来际劫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无碍清净天耳。


第五天耳通初标名略无智通若直云天耳即当体受名若取无碍清净之天耳即依有德业受称。


圆满广大聪彻离障了达无碍具足成就於诸一切所有音声欲闻不闻随意自在。


二圆满下释相中三初总显德业自在二佛子下别示一方业用三如东方下举一例余今初九句皆约用辨德前之标名即是总句一圆满者能互用故二徧闻十方及九世故三一时领览通其源故四离二障故五明了所知故六缘不能碍故七非如权小闻有分限不尽重重故八已证得故九於一切皆自在故谓欲闻则细远无逃欲不闻则近大不挠故云自在。


佛子东方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


第二别示一方业用中二初举多佛欲显闻广。


是诸佛所说所示所开所演所安立所教化所调伏所忆念所分别甚深广大种种差别无量方便无量善巧清净之法於彼一切皆能受持。


二是诸佛下显闻忆持於中二先闻持教法随释可知。


又於其中若义若文若一人若众会如其音辞如其智慧如所了达如所示现如所调伏如其境界如其所依如其出道於彼一切悉能记持不忘不失不断不退无迷无惑为他演说令得悟解终不忘失一文一句。


後又於下显持圆满即能持之相於中二先举所持上文通显佛所说法今辨所说差别後於彼下辨能持相兼明转化余文可知。


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无体性神通无作神通平等神通广大神通无量神通无依神通随念神通起神通不起神通不退神通不断神通不坏神通增长神通随诣神通。


第六无体性智通初标名中有十四名初一总通即无体性余皆别别中一无功作用二同理平等三能普徧四量难知五非谓依体起用六但随念即形七现有作用八不动本处九作必究竟十用无间歇亦不断佛种十一他不能坏十二能生善根十三随何所诣於十三中初二五八是无体性义余即神通义此二无碍故受斯名。


此菩萨闻极远一切世界中诸佛名所谓无数世界无量世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诸佛名闻其名已即自见身在彼佛所。


二此菩萨下释相中三一明广大谓闻多刹佛名即见身在彼多刹故。


彼诸世界或仰或覆各各形状各各方所各各差别无边无碍种种国土种种时劫无量功德各别庄严彼彼如来於中出现示现神变称扬名号无量无数各各不同此菩萨一得闻彼诸如来名不动本处而见其身在彼佛所礼拜尊重承事供养问菩萨法入佛智慧悉能了达诸佛国土道场众会及所说法至於究竟无所取着。


二彼诸世界下明无量不起等义谓又於彼佛重闻佛名便徃敬事受道无着故。


如是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普至十方而无所徃然诣刹观佛听法请道无有断绝无有废舍无有休息无有疲猒修菩萨行成就大愿悉令具足曾无退转为令如来广大种性不断绝故。


三如是经下明不断义谓於多时体用无碍故。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住无体性无动作徃一切佛刹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善分别一切众生言音智通。


第七善分别言音通中初标名从所了得名即依主立称若从所发得名即通持业。


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中众生种种言辞所谓圣言辞非圣言辞天言辞龙言辞夜叉言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及非人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众生所有言辞各各表示种种差别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二知不可说下释相中二先知言词有标列及结。


此菩萨随所入世界能知其中一切众生所有性欲如其性欲为出言辞悉令解了无有疑惑如日光出现普照众色令有目者悉得明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善分别一切言辞智深入一切言辞云所有言辞令诸世间聪慧之者悉得解了。


後此菩萨下明发言词谓随乐差别而发言故有法喻合文并可知。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善分别一切言辞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出生无量阿僧只色身庄严智通。


第八色身庄严智通依所现得名即有财立称。


知一切法远离色相无差别相无种种相无无量相无分别相无青黄赤白相。


二知一切下释相中三初知无色以色即空故二菩萨如是下明能现色以空即色故三佛子下双明无色现色所为不碍悲故。


今初由了法界无定实色举体即空非断空故空中无色不碍色故存亡隐显皆自在故方能随乐现种种色故先明之(今初由了下疏文有二先彰大意意明此是即色之空非绝色之真空故不碍现色於中先明即色之空故能现色由上无实色故即色是空既即色是空故非断空又无定实则显非常非是断空又显非断以定有则常定无则断故今非断常即真法界从空中无色下明空不碍色故能现色然此段文乃合多意一第一谓色空相望总有三义一相违义故云空中无色二不相碍义故云不碍色故三相作义故前云无定实色举体即空非断空故谓此幻色若不举体即空不成幻色亦合云色中无空故色不碍空举体即色非断灭故以此正说了无色义故唯说色即空边下第二段能现色边方合明於色无空等此三无碍方曰真空亦称妙有二第二此之二句遣於地前三空乱意谓无定实色举体即空非断空故遣第二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以空中无色遣第三疑空是物谓空为有今明空尚无色岂有体耶况色中无空空定无体次云不碍色故即遣第一疑空异色取色外空既云不碍於色明非色外离此三过方曰真空清净法界三第三亦含法界观意即第一真空绝相观彼有四门第一会色归空观即今门意第二明空即色观是第二段能现色意第三空色无碍观即此第三段无色现色意第四泯绝无寄观亦在此段之中彼第一会色归空观中有四句各先标後释前三标语皆同云色不即空以即空故今云无定实色以举体即空非断空故即彼第一句彼云以色不即空是断空故云不即空以色举体是真空故云以即空故今云不碍色即彼第二句青黄之相非即真空之理故云色不即空然青黄无体莫不皆空故云以即空故良以青黄无体之空非即青黄故云不即空要有青黄方说无体明不碍色矣次今云空中无色即彼第三句空中无色故不即空会色无体故云以即空故良由会色归空空中必无色是故由色空故色非空也上三句以法拣情第四便云色即是空谓凡是色法必不异真空以诸色法必无性故是故色即是空此即今疏第一法界无定实色举体即空是也存亡隐显者总成前义於中二意一者结上空中无色亡也不碍色故存也举体即空非断空故兼存亡也存亡约色隐显约空空理真常不可言亡而色存即空隐色亡则空显此唯约会色归空以说若兼第二不碍现色是明空即色观论存亡隐显者色即是空则色亡空显空即是色则空隐色存然皆即亡即存即隐即显故云自在即以总结为彼第三空色无碍观其泯绝无寄在下释文)於中六句初一总知色性离相亦无有法而为空故余五别明离何等相一离差别相麤妙长短等同一无生体故二种种异相虚故三无量多相离故又无大小绝分量故四但妄分别求叵得故色空二见皆情取故即与不即斯见绝故上通形显五离显相依形有故(四但妄下即彼泯绝无寄意也彼云谓此所观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即空不即空一切法皆不可此语亦不受逈绝无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是谓行境何以故以生心动念即乖法体失正念故以今疏文对彼所引相摄可知)。


菩萨如是入於法界能现其身作种种色。


二能现色中初结前标後以即空之色为妙色故又空色不二成上真空不二而二现斯妙色色空融即为真法界缘起无尽即一现多(以即色故成妙色也又色空下将今对前反覆相成初空色不二成上真空以今成前次不二而二以前成後次色空融即下融上二文归初法界後缘起无尽下成後无涯其真空妙色之旨广如问明)。


所谓无边色无量色清净色庄严色普徧色无比色普照色增上色无违逆色具诸相色离众恶色大威力色可尊重色无穷尽色众杂妙色极端严色不可量色善守护色能成熟色随化者色无障碍色甚明彻色无垢浊色极澄净色大勇健色不思议方便色不可坏色离瑕翳色无障闇色善安住色妙庄严色诸相端严色种种随好色大尊贵色妙境界色善磨莹色清净深心色炽然明盛色最胜广大色无间断色无所依色无等比色充满不可说佛刹色增长色坚固色摄受色最胜功德色随诸心乐色清净解了色积集众妙色善巧决定色无有障碍色虚空明净色清净可乐色离诸尘垢色不可称量色妙见色普见色随时示现色寂静色离贪色真实福田色能作安隐色离诸怖畏色离愚痴行色智慧勇猛色身相无碍色游行普徧色心无所依色大慈所起色大悲所现色平等出离色具足福德色随心忆念色无边妙宝色宝藏光明色众生信乐色一切智现前色欢喜眼色众宝庄严第一色无有处所色自在示现色种种神通色生如来家色过诸譬喻色周徧法界色众皆徃诣色种种色成就色出离色随所化者威仪色见无厌足色种种明净色能放无数光网色不可说光明种种差别色不可思香光明超过三界色不可量日轮光明照耀色示现无比月身色无量可爱乐华云色出生种种莲华鬘云庄严色超过一切世间香焰普熏色出生一切如来藏色不可说音声开示演畅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贤行色。


後所谓下别显不同有一百三种或从色相立名或就德用受称可以意求然皆是称法界之色不同变碍但随所显以立色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深入如是无色法界能现此等种种色身令所化者见令所化者念为所化者转法轮随所化者时随所化者相令所化者亲近令所化者开悟为所化者起种种神通为所化者现种种自在为所化者施种种能事。


三双明所为中初结前後今所化下显其所为有十句并可知。


是名菩萨摩诃萨为度一切众生故勤修成就第八无数色身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智通。


第九一切法智通初标名从所知真俗等法受称。


知一切法无有名字无有种性无来无去非异非不异非种种非不种种非二非不二。


二知一切下释相中二初明知法即内证事理後此菩萨下明演法即外益众生亦是前明即事常理後明即理恒事用寂寂用无障碍故今初又二初约离言显实二无我下约二空显实今初初三句一向显实一名无得物之功故二缘成无性故三体绝去来故下有三句相对显实然此三对释有三义一唯约显实则相待而空故异相互无故云不异遮异言不异亦无不异可得云非不异二约双显体则不异相非不异三约双遮相即性故非异性即相故非不异又相非相故不异性非性故非不异故离二边不住中道下二对例知(然此三对者然此三义散在经论古德随见取舍不同以今疏意并皆[(冰-水+〡)*ㄆ]之而取义各别并为正解合其三意方尽玄旨然此三对皆由下句成别上非异句义旨皆同同是遣差别相故下句对上别成三重第一唯约显实者则拂迹入玄非异者拂差别相也非不异者拂上不异之迹则遣之又遣之以至於无遣耳而文中二先总明两句故云则相待而空故次先破异云异相互无故云不异者此即中论破合品中意以小乘立见可见见者三事和合因将异以破之云异法当有合见等无有异异法不成故见等云何合释曰此但总明无异异则无含次例破异云非但可见等异相不可得所有一切法皆名无异相释曰上总言无下出无所以云异因异有异异离异无异若法所因出是法不异因谓如眼於色异色於眼异是名为异今明因色异故眼异故云异因异有异若离於色眼与离异故云异离异无异然则眼色二异相因而成则无定眼色而成於异故云若法所因出是法不异因亦由梁椽成舍舍不异於梁椽等法故云法所因出法不异因若眼如舍则色如梁等若色如舍则眼如梁等故互为所因所以疏云异相互无谓眼色相因无定异故无定异故又与长短异长中无短相长无可对故无有长短中无长相短无可对故无有短既无长短孰言异耶故云异相互无故无异又长中自无长相短中自无短相将何长短而说异耶亦中论意亦百论意故中论云异中无异相不异中亦无无有异相故则无彼此异百论破一品中外道立一内破若因果不异三世应为一彼救云不然因果相待成故如长短注云如因长见短因短见长如见泥团观缾则因观土则是果内破曰因他相违共过故非长中长相亦非短中及共中注云若实有长相若长中有若短中有若共中有是皆不可得何以故长中无长相以因他故因短为长故短中亦无长相性相违故若短中有长不名为短共中亦无长二俱过故若长中有若短中有先已说二过故将何共耶长相既无短相亦尔若无长短云何相待上来破异竟为遮异下以相待门释无不异谓无异可待故故二双绝以契性空亦百论云若无长短云何相待意也二约双显者谓上但显实则唯性而非相今性相皆异故云双显谓由体一故非异相差别故非不异此举双是以显双非三约双遮下文有二意一前明相即故得双遮谓相本是异今即性故无有异也故非异性本是一今即相故无有一也故非不异二又相非相下明当相自离故得双非故离二边下结成玄旨)。


无我无比不生不灭不动不坏无实无虚一相无相非无非有非法非非法不随於俗非不随俗非业非非业非报非非报非有为非无为非第一义非不第一义非道非非道非出离非不出离非量非无量非世间非出世间非从因生非不从因生非决定非不决定非成就非不成就非出非不出非分别非不分别非如理非不如理。


二约二空显中亦初三对一向显实无比者无有我所与我为此对故余二可知无实下亦通三释凖前知之且约显实以释一虚实皆缘显故二法性不并真故一相一亦不为一故无相有无皆法待对故无法与非法但假施设并就实而求能治所治无不双寂余皆仿此(法性不并下即影公云法性不并真圣贤无异道由理无异味故一亦不为一者即法句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云何一法中而当有差别即上一相也次云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浅智着诸法见一以为一即下句意有无皆法者释非无非有谓有即有法无即无法故云有无皆法言待对故无者三论初章中偈云若有有可有则有无可无今无有可有亦无无可无谓因无立有有假无生故非有因有说无无因有立故非无若蹑上起上云无相即是无义今非彼无相故云非无无尚不存有安得立故云非无非有皆待对故无也法与非法者然法非法有其三义一者有法为法无法为非法上已破有无故今非此义二者恶法为非法善法为法三以相为法以性为非法今通此二善恶相因亦假施设遣相之法明性为非法相既不存性不安立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性相相因亦假设耳并就实下结成显实上一一对中多以上句为所治下句为能治如虗是所治实为能治法是所治非法为能治既并归实故皆双寂余皆仿此者释不随於俗非不随俗已下经文)。


此菩萨不取世俗谛不住第一义不分别诸法不建立文字随顺寂灭性。


第二演法外益中三一牒前成智为起用所依故。


不舍一切愿见义知法兴布法云降霔法雨。


二不舍下正明演法。


虽知实相不可言说而以方便无尽辩才随法随义次第开演以於诸法言辞辩说皆得善巧大慈大悲悉已清净能於一切离文字法中出生文字与法与义随顺无违为说诸法悉从缘起。


三虽知实相下寂用无碍於中三初寂不碍用。


虽有言说而无所着演一切法辩才无尽分别安立开发示导令诸法性具足明显断众疑网悉得清净虽摄众生不舍真实。


次虽有言说下用不碍寂。


於不二法而无退转常能演说无碍法门以众妙音随众生心普雨法两而不失时。


後於不二下寂用无二。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一切法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通。


第十灭定智通中三初标名云一切法灭尽者谓五聚之法皆当体寂灭故斯即理灭不同余宗灭定但明事灭唯灭六七心心所法不灭第八等(斯即理下拣定谓对余宗拣定体用於中有三初拣理事斯即理灭者即是本宗法界体寂故不同已下是法相宗但事灭故要心不行方称为灭)但事灭故不能即定而用证理灭故定散无碍由即事而理故不碍灭即理而事故不碍用是以文云虽念念入而不废菩萨道等(但事灭下二拣功能不等先明事灭六七不行何能起用证理灭下辨理灭功高既即事而理故定散无碍)亦非心定而身起用亦不独明定散双绝但是事理无碍故上七地云虽行实际而不作证能念念入亦念念起及净名云不起灭定现诸威仪皆斯义也(亦非心定下三遮救重拣恐彼救云心想虽灭定前加行令身起用故今拣之亦非我宗心正在定不能起故此遮法相次亦非独明定散双绝者此遮禅宗止观两亡不定不乱约理顿明亦顿教意故非经宗後但是事理下方显正义契无碍之理故得定散自在故七地下引二经证并如前说)事理非一故一切法灭尽之神通非异故灭尽即神通通二释也。


於念念中入一切法灭尽三昧。


二於念念下释相中二先明即定体用自在後此菩萨住三昧时下明入定时分自在前中亦二先标入定。


亦不过菩萨道不舍菩萨事不舍大慈大悲心修习波罗蜜未尝休息观察一切佛国土无有厌倦不舍度众生愿不断转法轮事不废教化众生业不舍供养诸佛行不舍一切法自在门不舍常见一切佛不舍常闻一切法知一切法平等无碍自在成就一切佛法所有胜愿皆得圆满了知一切国土差别入佛种性到於彼岸能於彼彼诸世界中学一切法了法无相知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体性然随世俗方便演说虽於诸法心无所住然顺众生诸根欲乐方便为说种种诸法。


二亦不退下明不碍用於中初二句总未作不退现作不舍正简事灭以显真灭余句别明文显可知。


此菩萨住三昧时随其心乐或住一劫或住百劫或住千劫或住亿劫或住百亿劫或住千亿劫或住百千亿劫或住那由他亿劫或住百那由他亿劫或住千那由他亿劫或住百千那由他亿劫或住无数劫或住无量劫乃至或住不可说不可说劫。


第二明入定时分自在中三初长短随心。


菩萨入此一切法灭尽三昧虽复经於尔所劫住而身不离散不羸瘦不变异非见非不见不灭不坏不疲不懈不可尽竭。


二菩萨入此下威仪不忒。


虽於有於无悉无所作而能成辨诸菩萨事所谓恒不舍离一切众生教化调伏未曾失时令其增长一切佛法於菩萨行悉得圆满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神通变化无有休息譬如光影普现一切而於三昧寂然不动。


三虽於有无下不碍起用定散双行於中先法後喻光影普现寂然无心随器亏盈体无来去。


是为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神通。


三是为下结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於如是十种神通一切天人不能思议一切众生不能思议一切声闻一切独觉及余一切诸菩萨众如是皆悉不能思议此菩萨身业不可思议语业不可思议意业不可思议三昧自在不可思议智慧境界不可思议。


大文第三佛子菩萨下总叹胜能中二一形劣显胜劣不测故。


唯除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萨余无能说此人功德称扬赞叹。


二唯除下以胜显胜谓佛等方测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神通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神通悉得一切三世无碍智神通。


大文第四佛子是为下结数辨果文显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四十四之一

 

音释


乾闼婆  (梵语也此云香隂帝释乐神也闼他达切)。  错谬  (错仓各切差错也谬靡幼切误谬也)。  瑕翳  (瑕胡加切瑕玷也翳於计切翳障也)。  吃  (居乙切)。  [口*(一/巾)]  (作答切)。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八十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