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第四章 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理论基础(三)
2009-09-30 15:04:4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16次 评论:0

第三节 印光大师对往生生因的看法

 


  在净土思想中,往生生因的部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历来对此一思想的诠释很多,例如:


  (一)、往生论:世亲作《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以下略称《往生论》),自求往生安乐国,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五念门,为往生修行的因素。昙鸾注解世亲的《往生论》,以五念门为往生行因,又确认如来本愿力之强大,主张他力往生(注一)。


  (二)、观无量寿经疏:善导的《观经疏》卷四说:往生之行有正行、杂行二种。正行分五种礼拜、赞叹、观察三种,另加读诵、称名二种。


  读诵《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称阿弥陀佛之名号。又此五种中,善导更分正业、助业二种。称名为正业,读诵、礼拜、赞叹、观察四种为助业。《观经疏》卷四云: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管时节久暂,念念不舍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是助业(注二)。


  善导以称名为往生的生因,印光大师亦是以念佛为主因。


  (三)、净土论:唐代迦才的《净土论》,以净土生因有通、别二因。通因者,指《无量筹经》三辈中之发菩提心,以及《观经》所说之三福业,为一般通感十方三世佛之通因。别因者,是特别为感召西方净土之因,此中亦有上根及中、下根之差别,上很是修行礼拜等五念门及念佛六种法,念佛者是念阿弥陀佛。中、下根必修忏悔等五种法(注三)。


  (四)、无量寿经宗要:新罗元晓着《无量寿经宗要》,以菩提心为正因,《无量寿经》之三辈诸行,《观经》之十六观想,《阿弥陀经》之执持名号,及《往生论》之五念门等皆称为助因(注四)。


  以上的异说纷纭,不一而论,都有其经典的根源。依印光大师的观点,他认为: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中略)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注五)。


  所以,印光大师所强调净土生因是: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持名妙行,求生西方。因为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执持圣号(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注六)。当信心坚定,愿力坚固,行持专心;注意自己一日之中一句佛号,毫不间断,才能浑然忘我,走进菩提大道。


  又“修行其他法门,必至断惑证真,方出三界。欲了生死,难乎其离。此则但须持名真切,不妨带业往生。一登莲邦,长劫侍佛,亲承教诲,终必至于一生补处。”(注七),持名念佛,确实能为往生的生因。假若我们能够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这种生死心切的态度,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注八)。


  总而言之,“念佛”法门,不外一句弥陀,信愿往生;以信愿行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如蕅益大师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注九),也因此,印光大师一生总是苦口婆心的教导众生如何提起在念,发起信心,以受持净业。

 

[注释] 


  注一:印海译《净土教概论》页一五四,无量寿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注二:《观经疏》卷四,大正藏三七册,页二七二中。


  注三:印海译《净土教概论》页一五八。


  注四:印海泽《净土教概论》页一五九。


  注五: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二三——二四,《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注六: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二九,《与悟开师书》。


  注七: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一一。


  注八: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五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注九: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六五,《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三章、印光大师的传略与著作 下一篇第五章、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实践..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