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第二章、印光大师时代的佛教状况(三)
2009-09-30 15:27:45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57次 评论:0

第三节 清末佛教思想

 

  清末的佛教思想,在时代潮流的冲激之下,到底呈现怎样的一副面貌呢?


  我们知道,中国佛教的宗派,如:俱舍、成实、三论、唯识、真言等各宗,在唐中叶以后,已渐失传,天台、华严也失去了活力;只有禅、净二宗成为中国民众信仰的两大主流。而从北宋永明延寿(九0四——九七五)着《万善同归集》以来,禅、净融合的主张,逐渐成为中国近世佛教发展的思想趋向。到明末莲池大师(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和澫益智旭(一五九九——一六五五)时,更发扬禅、净融合的思想,而达到高峰。清末以来,因禅宗的没落,不再被强调,净土宗因而成了主要的法门(注一三)。印光大师承袭的,就是这一最普遍化的佛教思想(注一四)。然而,在当时,净土法门缺乏真正深刻作持的大师,在社会上赶经忏营生,反成了佛教的主要活动,招来知识份子的严重岐视(注一五)。于是,印光大师的发心出家,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改革此不良风尚,而赋以净土法门的新机。


  一般而言,清末虽有唯识学的典籍,自日本带回中国,并对民国以来的佛学研究,起重大的影响,但在研究上仍属起步阶段而已。事实上,唯识学的复兴,即在日后,也限于知识份子中的流传而已,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因此,传统的佛教思想中,如《大乘起信论》、《楞严经》和《阿弥陀经》等,还是大行其道(注一六)。


  并且,近代的中国是多灾多难的时潮,国势衰微,人心思变、彷徨,要骤然提升佛学的义理层次,事实上不可能。这就是狄楚青等,何以办《佛学丛报》时,会大力推荐印光大师的《文钞》,并获得社会巨大回响的原因(注一七)。


  印光大师所以宏扬净土法门,就是有见于清末战乱,生灵涂炭,其他法门无法直接利济群生,所以坚信唯有净土法门才能适应于时代的需求。他说:


  因兹天灾人祸,屡屡降作,匪盗纵横,民不聊生。忧世之王,(叔心)焉伤悲。(中略)发四宏誓愿,与大菩提心,自行化他,共修净业。以期一期报尽,径生西方,亲炙弥陀(计一八)。


  民国以后,由于时局的扰攘依然没有太大改善,渴求宗教的信仰,是社会广大民众的普遍呼声,而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透过其《文钞》的感人力量,遂使千千万万的信徒,在佛法中获得慰藉。他也因而成了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信众最多,影响最深远的高僧之一。


  印光大师的一生事业,虽以净土法门为中心,但是他因早年受儒家思想的长期薰陶,对儒佛思想的会通,以及济世的宏愿,亦努力不懈,且有卓越的成就,所以他并非单纯在寺院苦修的净土行者而已。这也是许多知识份子,愿意追随他,以及使净土法门在现今中国社会仍是有力的宗派之最大原因。

 


[注释]


    注一: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略》,页八。东华书局,一九八七年。


  注二:孟森《明清史讲义》,页五九0——六0 二,里仁书局,一九七二年。


  注三: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略》页十——十一。


  注四: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六八——六九。东初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注五: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七三——七四。


  注六: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七五——七九。


  注七: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七五——七九。


  注八:同右。


  注九: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八O。


  注一0:洪启嵩、苦启霖主编《杨仁山文集》,页三二,文殊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注一一: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七七。


  注一二: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上册,页八0。


  注一三:江灿腾《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东方宗教讨论会第二届年会文,一九八七年九月。


  注一四: 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七,页四,大虚〈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


  注一五:圣严译《中国佛教史概说》,页一七八,商务书局,一九七0 年。


  注一六:洪启嵩、黄启霖主编《杨仁山文集》,页二六。


  注一七:《佛学业报》于民国元在十月出版,其中颇多佳作,借至民国三年,即以费绌而止。参见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卷四,现代大系二八册,页四六三。


  注一八: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五九七——五九八,印光《佛法要论序》。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一章 绪论 下一篇第三章、印光大师的传略与著作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